《认识地球》复习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7年级第一章地球知识点

7年级第一章地球知识点

1.1认识地球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用实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与纬度(横纬竖经)1.纬度划分: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2、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3、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经线和经度4.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为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根经线。

5.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以西为西经(0°—180°),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6、180°经线:是180°E 和180°W 重合的经线。

7、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经纬网⑴、作用: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应用:军事、气象、交通等。

⑵、经纬网又称地理坐标系。

在地理坐标系中,纬线是横轴,经线是纵轴;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该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和经线的经度来表示。

1.2感受地球的运动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从南极看是顺时针(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一天(或24小时)一年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季节变化;五带划分2、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3、地球公转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66.5°的夹角;二是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2.1 认识地球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包地)-麦哲伦航行(球体)-卫星照片、精密测量(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3.赤道是指在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除极点外)c 长度不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为一个点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为北纬(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字母S 表示)②北极的纬度为90°N,南极的纬度是90°S③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向南北度数逐渐增大,大到90°6.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约4万千米)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起始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②从0°经线向东增大至180°的为东经(字母E表示),向西增大至180°的为西经(字母W表示)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50°E和130°W、140°W和40°E等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这对经线圈西半球西东半球180°20°W 0°160°E 180°比较项目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转动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一年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变化2.2世界的海陆分布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0.8%,陆地占29.2%,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幼儿认识地球知识点总结

幼儿认识地球知识点总结

幼儿认识地球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地球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在逐渐认识并了解地球,这个时期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地球的基本形态、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地球的资源等等。

以下是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 地球的基本形态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气体、液态和固态的地壳组成。

在地球的表面上,有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29%,海洋面积约为71%。

地球的表面还分布着许多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地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行星,它不仅适合人类的生存,也孕育了丰富的生命。

2. 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方式,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旋转的运动,一个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一个公转周期约为365天,形成了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导致地球上的日照和气候变化的基础。

3. 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地球上存在着许多自然现象,比如日出日落、月亮的盈亏、季节的更替、天气的变化等等。

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运动规律的产物,也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

每年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交织而成的。

4. 地球的资源地球上存在着许多宝贵的资源,比如水、空气、土壤、植被、矿产等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珍惜并保护这些资源。

在幼儿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对地球的认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通过故事、游戏、实地探索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有关地球的动画片、教师讲解、户外实地探索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认识地球必备知识点总结

认识地球必备知识点总结

认识地球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保护地球、改善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汇总一些认识地球的必备知识点,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水圈、地球的生物圈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地球。

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的行星,其构造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核的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保护地球不受太阳风的伤害。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岩石层,温度非常高,上下移动,产生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大约有500公里厚,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变薄。

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还有一些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同时还起着调节地球温度、保护地球不受太阳辐射的作用。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类、动植物都需要水来生存。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等方式完成的,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

地球的生物圈地球的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地球上的生物在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生活,适应了不同的生存条件。

地球上的生物圈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等。

地球上的生物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环境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地质学、地球化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的演化包括了地球内部的运动、地壳的变化、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等。

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特点、预测地质灾害、发展地球资源都有重要的意义。

认识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认识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认识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基本情况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位于太阳系的内侧,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24天。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地壳主要是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地幔是固态的熔岩层,地核则是由铁和镍组成的液态金属。

地球的大气层由五层组成,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顶层和外层。

地球的气候多种多样,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和江河等。

2. 宇宙的基本情况宇宙是一个辽阔的空间,其中包含了星球、行星、卫星、恒星、星系、星云等。

宇宙是由氢和氦等元素组成的,同时还有黑暗物质和暗能量。

宇宙中主要存在的星系有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

宇宙中最大的天体是星系,星系又包含着众多恒星和行星。

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是夸克和轻子,它们构成了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颗猛烈进行核聚变反应的恒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太阳系中存在八大行星,分别是水金火木土天王海王。

每个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

在太阳系中还存在着许多小行星、卫星和彗星等。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公转的一种天体,通常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

卫星是围绕行星公转的一种天体,大多数是围绕火星、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公转。

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们在太阳系的边缘区域形成,并绕太阳拱形运动。

4. 星空的观测和研究星空是指宇宙中繁多的星星和星系。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观测星空,可以看到不同的星座和行星。

星座是人们根据星星的分布规律所划分的区域,它们有助于人们观测星空和导航。

行星是太阳系中的行星,通过望远镜观测可以看到它们的表面和运动轨迹。

星空的观测和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于各种宇宙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地球的自然现象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自然现象,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龙卷风等。

地理认识地球知识点总结

地理认识地球知识点总结

地理认识地球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行星,其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

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0075公里,极地周长为40008公里。

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为23小时56分04秒,公转周期大约为365.24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地球自然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三个部分。

地球上的陆地分布不均匀,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0%,而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只占10%。

地球上约有70%的表面都是海洋,海洋对地球的温度、气候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层气体,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起着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地域在很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高度、地形、海洋分布和阳光照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气候特征,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不同的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植被地球的植被分布受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热带地区的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温带地区的植被以落叶林为主,而寒带地区的植被则以草原和苔原为主。

植被对地球的水循环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

地球的动物地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它们栖息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环境中。

热带地区的动物种类最为丰富,温带地区的动物数量逐渐减少,而寒带地区的动物则以适应严寒的鸟类和兽类为主。

动物对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人类应该保护地球上的动物资源,避免过度捕杀和破坏。

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壤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资源包括人口、劳动力、科技水平、文化传统等,这些资源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人口分布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1 认识地球知识点

2.1 认识地球知识点

2.1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1.“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蛋壳包着蛋黄→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地球卫星图像2.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西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②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月食现象④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⑤卫星图像(最科学.最直观)3.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1.平均半径:地心到地球表面各点距离的平均值。

2.口诀:地球是个扁球体,五点一亿表面积,六三七一是半径,若问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3.小知识点:遁地太岁土行孙到达地心的距离是6371千米遁地穿过地心到地面的距离是12742千米三.地球仪(正球体,但地球不是正球体)1.定义P18 、作用P182.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3.极点/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4.地轴、经线和纬线都不是在地球上真实存在的,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地球做的假想的线。

5.小知识点:站在北极点上,找不到北,四周都是南。

站在南极点上,找不到南,四周都是北。

四.纬线(纬线=纬线圈)1.定义: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

2. 数量:无数条相对位置:所有纬线都平行(垂直地轴)特征形状:圆圈(除极点)(5点)长度:①赤道最长,平分南北半球(基多纪念碑)②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为一点③并不是所有的纬线都不一样长,度数一样的纬线,长度相等方向:东西3.小明在地球一点一直向正东或者正西走能走回原点吗?可以五.纬度1.定义:人们为了区分各条纬线,分别为他们标定了度数。

2.起始线:①南北半球分界线0°纬线②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穿过基多(赤道)③最长的纬线圈(基多赤道纪念碑)④不属于南纬,也不属于北纬,不带符号⑤不属于南半球,也不属于北半球3.纬度范围:0°—— 90°(最大为90度)4.表示方式:45°N 读作北纬45度;45°S 读作南纬45度5.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6.纬度带划分:(南北半球通用规律)0°—— 30°低纬度 30°—— 60°中纬度 60°—— 90°高纬度六.经线(经线≠经线圈)1.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认识地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认识地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认识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认识地球吧。

一、地球的构成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个部分构成的。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壳是地球最上面的一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不同的地质结构和化学成分使得地球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略微压扁的椭球体,其长和短半径分别为6378.388千米和6356.912千米。

相对于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半径长约21千米,极半径长约13千米。

由于地球不是完全的球体,所以地球在天空中的影子也有所不同。

当地球和太阳或月亮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影子呈现出椭圆形或卵形,称为地影和月影。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日、月、季节等自然现象,也是温室效应等能源问题的根源。

四、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主要由气温、降水和气压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自身活动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影响而成。

全球气候的分布极为复杂,因地理位置、气候系统、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而各异。

了解和掌握地球的气候特征,对人类的居住、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地球的资源地球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包括矿藏、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但随着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掠夺和破坏。

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之,对于地球的认识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爱护地球、尊重地球。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同学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也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

七年级认识地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认识地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认识地球知识点归纳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我们要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它,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下面是七年级认识地球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地球是一个球形的天体,其直径约为12700千米,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内部由地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地幔和地壳合称为地球的岩石圈。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有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约为23个小时56分。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年为365天。

三、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气候带等。

不同的气候带有不同的气候特征,例如赤道地区气候湿热,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四、地球表面的特征
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两种形态,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分界线称
为海岸线。

地球表面还有山脉、河流、平原、草原、沙漠等地形
地貌。

五、地球上的生物
地球是一个富含生命的星球,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互相依存、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六、人类与地球
人类是地球上的主宰者,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等问题。

我们需要积极行动,保护地球,建设美好家园。

七、地球上的热量
地球上的热量包括太阳辐射和地球自发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
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维持着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以上是七年级认识地球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爱护地球,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知识点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认识地球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第一步。

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北半球略微扁平,南半球略微饱满,其赤道直径与极半径的比值为约3.14:1。

它的直径约为1.27万公里,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
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的周期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
转的运动,它的周期为365.24天。

三、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的地理坐标是由经度和纬度表示的。

经度是指通过一个点
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所张角的度数,它的范围是0°~180°E或
W。

纬度是指通过一个点的纬线与赤道之间所张角的度数,它的
范围是0°~90°N或S。

四、地球的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主要包括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四个系统。

它们
相互交错、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整体。

五、地球的自然环境问题
地球面临的主要自然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
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尽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总之,认识地球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地球,
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认识地球的知识点总结

认识地球的知识点总结

认识地球的知识点总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生活的依托。

认识地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可能。

一、地球的形成和结构1. 地球的形成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当时的地球是炽热的岩浆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逐渐冷却并凝固成固体。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的固态表面,地壳下面是地幔,外核和内核则是地球的液态部分。

二、地球的地质活动1. 地球的地壳构造地球的地壳构造是与板块构造和地质圈密切相关的,地球的地壳不停地在运动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现象。

2. 地球的地质变动地球的地壳运动产生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变动,这些地质变动是地球的地质活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地球演化的结果。

三、地球的大气1. 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组成的,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臭氧、氩气等。

2. 大气的层次地球的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四个层次。

四、地球的水文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有海洋、淡水湖泊和地下水等,这些水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资源通过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循环使用着。

五、地球的生命1. 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主要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地理、气候等各种要素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着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的存在。

六、地球的环境变化1. 地球的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的,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森林的砍伐等。

2. 地球的环境污染地球的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环境污染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七、地球的资源利用1. 地球的能源资源地球的能源资源主要有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这些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认识地球的构造:地理知识点

认识地球的构造:地理知识点

认识地球的构造:地理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构造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板块构造等方面,介绍地球的构造和相关的地理知识。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陆地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厚度约为30到65千米;海洋地壳由较厚的玄武岩构成,厚度约为5到10千米。

2. 地幔:地壳之下是地幔,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千米,占据地球体积的约84%。

地幔的物质是可塑性的,可以流动。

3. 地核:地壳和地幔之下是地核,地核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由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00千米;内核为固态,由铁和镍组成,直径约为2400千米。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在长时间内涌现出的各种变动与活动。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的形成。

1. 地震:地震是地壳的一种突然的振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

地震的产生是由于地壳板块在地球内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和错动所引起的。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壳上的火山口喷出岩浆、烟气、火山灰等物质。

火山喷发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地幔中的岩浆上升至地壳表面,形成火山口。

3. 地质构造的形成:地壳运动还可以导致地质构造的形成,包括山脉、高原、盆地等地貌的产生。

这些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碰撞、拆离等运动引起的。

三、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地壳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表面上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板块,并且这些大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地幔上漂移和相互碰撞。

1. 板块的类型:按照地球板块的性质和地理位置,板块可以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大陆板块主要分布在陆地上,而海洋板块则位于海洋中。

2. 板块的漂移: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板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地幔上漂移。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认识地球1.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地图。

2.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可以划分为海洋和陆地两部分,其中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3.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玉环的地形主要是丘陵。

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形是山地。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5.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部分,火山与地壳和地幔有关。

在地球深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6.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等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等7.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常常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

(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力量运动对地形造成的变化猛烈且迅速。

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

①地震的成因:地壳运动使板块挤压或断裂,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或错动。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危害,甚至产生堰塞湖。

②火山喷发的形成条件主要有高温高压、地壳中存在薄弱地带、岩浆中存在大量的气体。

火山喷发有利有害。

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岩和火山灰还能做建筑材料。

2.地球外力作用对地形造成的变化缓慢且温和。

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和水的作用。

①风主要通过磨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地表逐渐发生改变。

(1)磨蚀:雅丹地貌、风蚀蘑菇搬运:戈壁堆积:沙漠(2)大风、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的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沙漠。

②水主要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使地表逐渐发生改变。

(1)降雨具有侵蚀的作用,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改变地表的形态。

《认识地球面貌》 知识清单

《认识地球面貌》 知识清单

《认识地球面貌》知识清单一、地球的形状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地球是平的。

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天文现象的观察,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如今,通过卫星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形状呢?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略微隆起。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这些数字可能比较抽象,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绕地球赤道走一圈,以每天走 50 千米的速度,大约需要 800 天才能走完。

地球的大小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保持足够的引力,使大气不会逃逸到太空中,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地球的表面1、陆地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分为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有着多样的地形和气候。

欧洲地势较为平坦,经济发达。

非洲有着广阔的沙漠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着大西洋和太平洋。

大洋洲主要由众多的岛屿组成。

南极洲则是一片寒冷的冰雪世界。

2、海洋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分为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形状呈“S”型。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

四、地球的地形1、山地山地是指海拔高于 500 米,相对高差 200 米以上的地形。

山地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2、平原平原是指海拔低于 200 米,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

平原是人类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和人口聚居区,如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等。

3、高原高原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顶面比较平缓的高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自然界中最神奇的天体之一就是我们生活在其表面上的地球了。

作为学习地理学的七年级学生,了解地球的各种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的知识点。

一、地球是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它距太阳约1.496亿公里。

并且地球是一个岩石行星,直径大约为12742公里,重量约为5.97×10²⁴kg。

二、地球的组成地球由岩石外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的外壳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陆地面积约为148940000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平方公里。

地幔由熔融的岩石组成,是地球最厚的一层。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三、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5公里,南极点到北极点的距离大约为12714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

四、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个自然日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的轨道运行,一年有365天。

五、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热带、温带、寒带三大气候带的影响。

热带气候带分为赤道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气候带分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带则以极地冻原气候和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六、地球的海洋地球的海洋是地球表面70%以上的水域。

我们应该知道地球海洋的分布、海洋的类型和海水的成分等内容,进一步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保护海洋的意义。

七、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的自然资源包含了许多种类,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我们需要正确的了解这些资源,以利于更好地维护和保护地球。

总的来说,七年级上册我们需要掌握的地球知识点包括地球的构成、形态、运动、气候、海洋和自然资源等。

对于认识地球这个重要的话题,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留给后代更美好的未来。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知识点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deg;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deg;,分别用N和S表示。

0deg;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deg;,分别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deg;W和160deg;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deg;30deg;为低纬度;30deg;60deg;为中纬度;60deg;90deg;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7、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经线(经度之和为180deg;),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8、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9、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10、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五个热量带和昼夜长短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1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2、热带(23.5deg;N~23.5deg;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deg;~90deg;)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deg;~66.5deg;)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课后练习1.地图的种类很多,有目的的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

下面对地图的选择合理的是A.在公园游览景点,选择看交通图B.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参考导游图C.2010年1月了解发生在海地地震,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D.了解某地气候特点,应查地形图2.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

初一认识地球知识点

初一认识地球知识点

初一认识地球知识点《初一认识地球知识点,那可太有意思啦!》哎呀呀,想起来初一刚认识地球知识点的时候,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呀!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堂上开始给我们讲地球的形状,说是个大球体。

嘿,我当时就琢磨,这地球得多大呀,咱能走得完不?然后老师又说地球在不停地转,公转自转啥的,我这脑袋瓜就开始幻想,地球要是突然不转了,那我们不得都飞出去呀!哈哈,那场景,简直不敢想。

学习地球的经纬度的时候,那可把我绕得晕头转向的。

什么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感觉跟走迷宫似的,差点没把我给绕进去。

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地球没事弄这么多线干嘛呀,不嫌麻烦嘛!不过后来慢慢弄明白了,也觉得挺有意思,感觉就像给地球画了个坐标图,以后找地方就方便多啦。

还有那个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我一开始老是记混,什么亚洲欧洲的,大西洋印度洋的。

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把它们都想象成不同形状的大板块,一下子就好记多了。

我跟你们说哦,我觉得亚洲就像个超级大的鸡腿,欧洲呢就像个小靴子,哈哈哈,这样是不是很形象?最让我觉得神奇的就是地球的气候变化了。

什么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差别可老大了。

我就想呀,要是能一下子从热带瞬移到寒带,那得多刺激呀,前一秒还热得要死,后一秒就得裹大棉袄啦。

初一认识地球知识点的那段时间,真的是让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我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每天都想着地球还有哪些神秘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

老师上课讲的那些知识点,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解开了我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现在回想起来,初一的那段时光真的是超级有趣呀!认识地球知识点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神奇而又美丽的星球。

我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还会发现更多有关地球的奇妙之处,真是太期待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球》专题复习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登高望远、,海边看船、月食等
2、地球有多大:地球的表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
千米
3、识记下列重要的经纬线名称和经纬度
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
南北冋归线:23. 5° S 23.5。

N 南北极圈:66.5。

S 、66. 5。

N 两
极90°
4、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方向看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空中看北极逆时针旋转,看南极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5、0。

~30。

为低纬度地区,30。

~60。

为中纬度地区,60。

~90。

为高纬度地区
6、有关经纬线的内容
强调东西半球的划分规律:经度数<20°都是东半球
经度数>160。

都是西半球
20°V经度数V160。

东经就在东半球,西经就在西半球
7、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 夜等长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什么是地轴?假想的地球的旋转轴。

2.什么是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 在北极怎样定方向?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端,所有方向都朝南。

4. 什么是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5•什么是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6•在南极怎样定方向?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端,所有
2、二分二至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 这天昼最长夜最短,北回 归线及以北正午太阳高度 角最大,物体影子最短, 北极圈以内极昼
秋分,9月23日前 后,太阳光直射赤 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 半球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正午物体影子最长,北极 圈以内极夜,南极圈以内 极昼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球体。

2. 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 (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在海边,帆船驶来, 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帆船离去,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站得高,看得远。

(4) 月食。

(5)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半均半径是多少? 6371千米。

4. 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是多少?约4万千米。

5. 地球的表面是多少? 5. 1亿平方千米。

6. 比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 的发现?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
地號公转示童0B
极半径:6357千涤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表面积:5 . 1亿平方千米
方向都朝北。

7. 经线(1)什么是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
乂称子午线。

(2) 经线有什么特点?形状:¥0;长度:
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3) 经度是怎样划分的?经过英国格林
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0。

,也叫本初子午
线。

0°经线以东划分为180。

,越往东数值越大,
称东经,用“E” 表示。

0°经线以西划分为180°,
越往西数值越大,称西经,用“W”表示。

180° E
与180° W重合,称为180°经线。

(4)・练习:在右图中填写经度数值。

【结论:向丞数值增加的是东经(E)o向西数值增加的是西经(W)。


注:面对0°经线,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

面对180°经线,以东是西经(W),以西是东经
(E)。

(5 )相对的两条经线有什么特点?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数
值和为180。

,一条为东经,一条为西经。

W向东至160° E为东半球。

20° W向西至160° E为西半球。

注:(1)面对20° W经线,以东为塞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面对160。

E经线,以东为西半球, 以西为垂半球。

(2) 0°向西至20° W为西经度、塞半球。

160° E向东至180°为玉经度、西半球。

180e20# W160° E
SO1SO*170*160*
C
(6 )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东西半球以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为界。

20°
1 60* 三
&O* 40- 30*
20* W
纺幺W • 西*环
30* AQ160*170-1BO
(7)练习1:读上图,A、B、C、D四点中,属于东经(E)的是A、D,属于西经
(W)的是B, Co位于东半球的是」一、
普通经纬网的判读例一:见右图。

1.写出八、B、C、D的地理坐标:
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A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_____ 方向;
C点的 ______________ 方向。

3. 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_______________ ,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o (填代号)
4. 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 ,四季分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____ o
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o
二、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的判读例二:读右图,完成下
列习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向东变太为东经向..西变大为西经
120°E 140°E 160°E 180 160°W 140°W
_____
4
1—
- 4
C
80°N
6CTN
40°N
20°N
20°S






80
60
40
20
20
B点位于
____________ ,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B. CL_Do
120 140 160 180 160 140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