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微专题教学设计第4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

【学习情境与任务】:

有人养了一群猴子,常宰猴待客。当客人光临时,他会穿上白大褂领着客人挑选猴子。笼子里的猴子们非常紧张,拼命地往后躲。当客人选中一只猴子时,其他猴子就使劲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知道自己死到临头,一动不动地任人宰割。其余的猴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着这只猴子被杀掉。这种场景不断重复上演,最终,猴子全部被宰杀了。

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请结合《呐喊》作品谈谈你的认识。

【学习内容与目标】

通过看客形象探析,理解鲁迅先生揭示这类人的精神病态,来揭露出社会的病态,由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

【学习活动概述】

《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勾勒、描绘了看客形象,其描写的看客人物众多,层次繁杂,组成了一个看客群体,具有深广的揭示意义。他们是一群病态而特殊的国民:一面受到别人的欺凌和毒害,与受害者有着类似的命运;一面又自觉不自觉地甚至很有兴致地从精神上摧残那些受害更深的底层弱民,他们是“吃人”和“被吃”两面性的复合体,是那个时代的不幸者和可悲者。

【学习活动设计】

一、温习旧知,导入“看客”议题。

提问:鲁迅作品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娜拉走后怎样》:“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中国人不但自己做戏,演给别人看,而且把别人的所作所为都当作戏来看。”

二、聚焦文本,分析“看客”特征

(一)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药》中的“看客”——麻木愚昧

(二)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祝福》中的看客——冷漠无聊

任务二:鲁迅小说中还有哪些看客?请大家回忆梳理。

(三)

对着孔乙己嚷:“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疤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无论是孔乙己在困顿中,还是他被打断腿以至悲惨死去,周围的人除了“ 哄笑”,就是“ 快活”。

(四)

阿Q与小D打架,围观的人喝彩、煽动;

阿Q被游街示众,围观的人喝彩叫好

当阿Q被杀头时,一群跟蚂蚁似的张着嘴的看客。

总结看客的特征: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名姓,都是小人物。愚昧无知,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呐喊》和《彷徨》中的看客形象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麻木愚昧型(如《药》《阿Q正传》);

二是冷漠无聊型(如《祝福》《孔乙己》)。

所谓看客,重点就一个“看”字。这些人没有相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以观看“无事”为人生乐事。“看”是他们给人印象最深、最有代表性的外部行为特征。然而他们一面看别人,一面又被别人看。“看与被看”构成了无聊看客们的生活本质。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发生在以下两个方面:

三、深度探究,反思“看客”文化

看客形成原因

林语堂说:“秦汉以前,国人血性凛然,大义浩然,多慷概悲歌之士;隋唐时代,气度恢宏,正气盎然,蝇营苟且之辈非时矣;然五代以降,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性,酱缸社会及人性,伪善是为世风矣;更有甚者:元清异族,专制统治,酷烈异常!为生存及利益计,由是汉奸辈出,看客文化亦发扬光大成为主要之国民性也。”

原因有三:一是自然经济的长期束缚;二是封建统治长期压迫;三是封建思想的长期禁锢。

(二)鲁迅描写看客意图

材料一

《呐喊·自序》:“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材料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材料三《呐喊》自序:“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总结:批判病态社会,揭示国民劣根,引起疗救的注意,革新国民精神。

四、适度拓展,批判当代“看客”

思考一:当今社会还有没有“看客”?电影《阿Q正传》的结尾处,有这样的画外音:“阿

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催民工快点跳楼;

看少年被掐死街头;

悲情男子欲跳楼犹豫小时,冷漠看客喊跳寒人心;

合肥一少年落水众人冷漠围观民警抢救无力回天;

甘肃女孩爬到了一栋25层建筑的8楼窗外,在经历了四个多小时的看客们的围观、“欢呼”和“掌声”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浏览一些热门帖子和视频的时候,常可以看到有网友留言“天涯观光团”、“豆瓣观光团”等字样。这些网络观光团体,只要看到有趣的、有争议的内容,他们就会一呼百应,群起而观之,并在被观赏对象那里大笔一挥留下痕迹。

思考二:面对当今社会的形形色色的看客,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热风·随感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喑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