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更重要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忘记了它而微笑,远胜于记住它而愁苦。
——罗西塔
忘记你贫穷的日子吧。
不过,可别忘记它给你的教训。
——歌德
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席慕容
……
关于“忘记”,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见解呢?
【答案解析】
【例文】
更重要的事
不能忘记过去。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
怎能忘记过去呢?过去是现实的土壤。
现在的我,是一切过往的复合体,凝成物。
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 -件事,离得了你的曾经的积淀和印记?你的性情,你的习惯,你的生活,哪一样不是从过去走来的。
为什么有人在同一个坑里跌过了- -次又一次?为什么历史老在同一个地方绕着- -些循环圈?浮夸风、数字游戏,污染了再治,推倒了重建,历史仅仅重复了一次?只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能沉溺过去。
过去毕竟已成昨天,美好的记取,失败的牢记。
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抓住现在,走向未来。
为什么司马光要写《资治通鉴》,为什么茨威格要写《昨日的世界》,为了走向未来,我们必须研究往昔,沉思过去,找寻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历史的风烟飘过,总给后人留下了多少金不换的定律。
所以唐太宗那里,才有了有名的三鉴,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回收目送的眼光,我们应着眼的当今的社会,做时代的弄潮儿,做改革的敢闯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所以,我们的时光和精力应当消耗在当下的土地上。
像马云、雷军那样在互联网的潮起潮落中劈波斩浪,引领航向。
有人说,谁敢跟建立互联网商业帝国的马云相比?是的,现在的马云很风光,大家可知道他当初创业的时候找过几十份工作?他应聘从没有成功过一次?他跌跌撞撞闹腾到现在一样感到很艰难!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做个草根阶层,也可以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正能量。
星光大道上我们见识了保钳工、油漆工、种棉妹、油菜哥、粉刷匠、开车司机和厨师,等等
等等。
草根人士,-样可以放出自己的光。
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展示自己潜能的好时代,这是一一个圆咱百姓梦的大舞台。
正如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写道:“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过去意味着死亡,未来才是方向。
可以错过太阳,不能错过星星和月亮。
在怀念过去的叹息中,只能徒增忧愁,失去明天的希望。
不要让脚步迟疑,不要让脚下彷徨,相信未来往前闯。
我们更重要的事,就是珍惜当下的时光,调动起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干劲向前方。
你会发现,明天的太阳会升起得更鲜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进行立意。
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审题】首先分析材料。
材料提供四则有关“忘记”的名言。
第一则是列宁的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什么不能忘记?比如历史,比如传统,比如文化,比如我们经历的酸甜苦辣,这些都不能忘记。
第二则是罗西塔的话,“忘记了它而微笑,远胜于记住它而愁苦”,这说明有些东西必须忘记,如哀伤、遗憾、失败甚至荣誉,因为沉醉于过去的辉煌,今天就构建不了更大的辉煌,沉湎于过去的失意,今天就迈不开前行的步伐,一味眷恋过去,势必阻碍我们事业的成功。
第三则是歌德的话,“忘记你贫穷的日子吧。
不过,可别忘记它给你的教训”,这是辩证看待“忘记”,忘记生活中的不幸、哀伤,但不幸中的教训则是要牢记的。
第四则是席慕容的话,“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记忆让人们有思念,有思念就会想相聚;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思想包袱,一时最好是永远忘记它们会让人身心舒畅自由。
然后分析要求,“关于‘忘记’,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见解”,考生可以分析哪些需要“忘记”,哪些不能“忘记”,明确“忘记”的意义,也可以明确“忘记”的不利。
最后分析文体,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
参考立意:
忘记意味着背叛;只有忘记,才能前进;不忘过去,朝向未来;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更重要的事”。
然后开篇由列宁的话引题。
正文先分析不能忘记过去,接着分析不能沉溺过往,最后指出要面向当今世界。
结尾部分收束全篇,并点题。
素材:
1.有人说:忘记过去才能走进新天地。
2. 过去,意味着什么?一切将不复重演。
秦始皇、汉武帝不可能再生,赵高、秦桧不会复活。
过去,有着成功,也有着失败;过去的日子里,我们走过康庄大道,也踏过崎岖小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成功和大道,也不能忘记失败与草径。
正如我们没有忘记秦皇、汉武等,
也记住了赵高、秦桧之列。
欲要驻足今天,展望翌日,我们就必须记住过去,只有记住了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才能完善自我,超越极限,把握今天的成功,创造未来的辉煌。
没有过去,我们就不可能走到现在;没有现在,我们何谈走向明天,展望未来。
3. 德国人没有忘记过去。
他们对纳粹在六十多年前给世界人民特别是对犹太人所造成的伤害没有淡忘,更不回避,而是时刻在反省。
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屈膝跪下,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勃兰特以此举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他们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原谅和宽恕。
德国人重新塑造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形象,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4. 日本的一些人的记忆似乎是极易被时间风化。
他们对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给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华人民造成的伤害,老是躲躲闪闪,含糊其辞,支吾其过。
南京大屠杀死了三十多万的中国同胞好像与他们无任何关系;靖国神社里供奉着的甲级战犯好像都是些显世英豪。
就本着这样的态度,还想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这不是在做黄粱梦、南柯梦!世界人民能答应吗?世界人民特别是深受军国主义迫害的国家的人民的记忆是时刻在“刷新”着,他们受的伤痊愈了,但伤疤还在,他们时刻警惕着军国主义,决不允许它们再从坟墓里爬出来。
5. 中国人又如何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明人民没有忘记,人民也没忘记鸦片战争和甲午风云,没有忘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港澳回归。
但人民还是忘记了一些,忘记了那些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忘了五八年的大饥荒,忘了“十年浩劫”,忘了民主。
忘记了英雄,我们将失去激情和斗志;忘记了饥荒,我们形成了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忘记了浩劫,我们失去了警惕性,稍有不慎,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忘记了基本的民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