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
校园规划设计之公共设施
一,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二,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
三,商店建筑,如设置外向橱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橱窗平台高于室内地面不应小于0.20m,高于室外地面不应小于0.50m; 2、橱窗应符合防晒、防眩光、防盗等要求; 3、采暖地区的封闭橱窗一般不采暖,其里壁应为绝热构造,外表应为防雾构造。
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文体娱乐——校园操场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作课间操之用。
01
0
0
0
0
0
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表2.2.3的规定:
应包含篮球场或排球场。
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有条件的学校宜设游泳池。
六,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02
03
04
合理布局——服务半径
三 宏观层面 1. 时间维度———文脉传承 文脉原是指文学中“上下文”的意思。在语言学中,该词被称作“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更广泛的意义上,引申为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文脉主义是随着后现代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后现代建筑不像现代主义那样缺乏对历史文脉的理解。后现代主义不仅重视建筑的功能空间,而且还重新赋予建筑以历史文脉的意义和人文精神,顺应了建筑本体的诉求。历史文脉对于校园文化景观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于场所的归属与认知必然要建立在一个具有文脉传承的环境之中,反之,则难以产生对于校园环境的2. 空间维度———空间特质 校园环境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由于它处在青少年的活动空间里面,必然需要为这些青少年服务。青少年正处在身体与知识的发育与发展阶段,因此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这种空间的景观设计需要把握好服务于它们的特质。在空间之中需要对形、色、质都要有满足这个年龄以及学识阶段的人的特殊生理的、心理的要求。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一个大学校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计,其场所精神的营造更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的质量,甚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很多新建的校园中,由于规模巨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持续发展的考虑,因此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
本文对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进行建设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整体考虑、层次丰富大学园区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老校园的架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常见的串联式、组团式和均质式三种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综合几种结构形式并依据用地特点而设计。
新的校园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综合、灵活的布局形式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归纳起来,大学校园主要还有开敞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及综合式布局三种。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
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适。
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一个开敞式布局,虽然其中有图书馆及主体教学楼形成校园主轴,但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无法围合与限定空间,应注意空间节奏的控制,以多种手段强化。
集约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出现。
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比例较小。
在我国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约式布局的校园最为常见。
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类实例。
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分校区、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集约式的布局,特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里,除了必需的体育与活动场地,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就是校园。
进入建筑也就是进入了校园,重点开发了中央教学楼的内部空间,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设计出了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综合式布局的校园多数应用于大型的综合型新建校园。
高校公共空间优秀案例
高校公共空间优秀案例一、清华大学图书馆。
1. 空间布局。
清华的图书馆那可真是个宝藏地方。
一进去,你就会发现它的布局特别合理。
一层大厅宽敞明亮,有那种特别大气的感觉。
书架的摆放不是那种密密麻麻让人透不过气的,而是错落有致。
借阅区、阅读区、休息区划分得清清楚楚。
借阅区的工作人员就在附近,你要是有啥问题,一扭头就能找到人帮忙。
阅读区呢,有那种大长桌,适合一群学霸们坐在一起讨论学习,互相切磋。
还有那种单人的小书桌,周围有绿植点缀,很适合自己一个人沉浸式学习。
休息区有舒适的沙发,学累了往那一躺,看着周围的学霸们还在奋斗,瞬间又有了动力。
2. 功能与氛围。
从功能上讲,它不仅是个借书还书的地方。
里面还有专门的电子资源区,各种数据库、电子书籍都能找到。
而且还经常举办一些学术讲座、读书分享会之类的活动。
氛围就更不用说了,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学术气息。
你能听到翻书的沙沙声,偶尔还有人低声讨论学术问题。
在这里,你要是大声喧哗,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约束着大家,让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公共空间。
1.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公共空间简直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校园里那些建筑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和周围的山水、树木融为一体。
比如说校园里的一些庭院,地面是那种古朴的石板路,周围有翠竹摇曳。
学生们可以在庭院里进行户外写生,那光线、那景色,简直就是天然的画室。
还有那些大台阶,它们不仅仅是用来走路的。
有时候会变成学生们的临时舞台,搞个小型的艺术表演啥的。
大台阶旁边有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水池,里面养着金鱼,水清澈见底。
坐在台阶上,看着水里的鱼游来游去,灵感就像泉水一样往外冒。
2. 创意与互动性。
这个校区的公共空间充满了创意。
有一些公共雕塑,都是学生或者老师的作品。
这些雕塑不是那种只能看不能碰的,而是鼓励大家去互动。
比如说有一个可以旋转的金属雕塑,学生们路过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去转一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乐趣。
衡水学院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多样化分析
没有 。到 了晚一 ,校 园内各个绿地漆 黑一片 ,无景观可言 , z I
而 且还有安全隐患 。 .
4 结 束 语
择上种类 比较丰富,高低错落 。
1 私密性空 间。位于学 生公寓楼之 间的空 间。属于生 活 . 3 区,在此活动的人群 多为居住在此空间的学生。他们 更多的 是需要一种放松 空间,来缓解学习压力,更承要 的足要具存
33 植物种 类不足 。校园植物 物种应 具有 多样性 ,照顾到 .
叫季 景观 ,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欣赏需要。 目前校 园内秋冬季 节景观较 为单调 、突7 ,应加强常绿植物的应用。 [ 34 夜 间照 明设施不 足 。恰 当的照 明设 计会给校 园户外 空 . 问增色不少 ,而 目前除 了交通道路的路灯之 外,景观灯基本
23 交往娱 乐区 。校 园 内以 “ - 点、线 、面 ”形式规划 了不
同类型的交往 空间:点 —— 入 口广场 ,适合集 会、娱乐表
演 :建筑 周 围空间结合绿化 ,适合私 密活动 。线 —— 步行 小道 ,适合漫步交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 —— 游 园可行可憩 ,适合 私密度 不高的群体交往活动。
突,所以中心 区域。 个最大用途是交通 集散。图书馆广场更 大性质上 属于整 个校 园的中心 集会 区。主要 用于礼 仪性集 会、 日常交流等 内容 ,同时也是整个校园的交通枢纽 。 1 楼问 空间。此种类 型空间较 为分散 ,校 园 内教学楼 问 . 2 的空间均属于此类。在固定的时间内来往 的人流较多 。通过 小品、铺地、绿化等 限定因素与建筑 、道路 网络互为图底 , 形成统一和谐的布局,营造较私密 的休憩空问。在植物的选
人 的 一 块 集 中 绿 地 “ 翠 园 ” 由 中 心 雕 塑 和 亭 廊 、 植 物 带 汲 ,
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尺度和特点
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尺度和特点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供公众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
这些空间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城市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和特点与城市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紧密相关。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1. 小尺度公共空间:小尺度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巷道、小广场等。
这些空间通常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出行和交流的场所。
小尺度公共空间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小的面积,能够容纳大量人员活动和交通流量。
这些空间通常设置有道路、人行道、停车位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 中尺度公共空间:中尺度公共空间包括大型广场、公园等。
这些空间通常面积较大,能够容纳大量人员休闲和集体活动。
中尺度公共空间通常设置有绿地、座椅、景观等设施,以提供人们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这些空间在城市中起到了凝聚人气、增加城市形象的作用。
3. 大尺度公共空间:大尺度公共空间包括城市公园、体育场馆等。
这些空间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和容量,能够容纳大规模的人员活动和集会。
大尺度公共空间通常设置有运动场地、舞台、展览馆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这些空间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体育和社交功能。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1. 多功能性:城市公共空间通常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人们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这些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公共性:城市公共空间是供公众集体使用的场所,不受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占用。
这些空间的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得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和使用,享受公共资源。
公共空间的存在和使用对于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3. 可持续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这些空间应注重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同时,公共空间的管理和运营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摘要:大学空间小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小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木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
是容纳人们丰富室外活动的场所。
关键词:城市空间校园空间一、大学校园空间的界定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研究的场所, 其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构成的共同体。
大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识传授和交流的场所, 其本质是生产知识或者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 这需要一种可供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生产或创造知识的实在的场所, 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空间, 这就是大学的空间。
大学空间不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不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 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本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
多样的大学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正是以开放空间作为媒介, 而开放空间的聚合力及对聚合空间的开放力正是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
二、大学校园空间的分类大学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里面承载者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间,但是这些空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所有的空间都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仅以个人感受和分析,我认为校园空间可以按以下的方式分类:2.1按使用功能分类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不同,我将其分为教学空间、居住空间、景观空间、交通空间。
这四个空间都是校园里不可缺少的空间,也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空间。
2.2按开放性与私密性分类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开放性和私密性,根据其具有开放性与私密性的不同比例,将其分为开放性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私密性空间。
2.3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根据建筑形成的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
这些空间的分类买一个分支都有交叉,比如说景观空间有属于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又可划分成开放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
2.4其他空间除上述空间外还有交往空间、展示空间、公共空间、院落空间、路径空间、文化空间等等。
所有的这些空间都是大学校园空间的一部分,这些空间的组合才形成了充实又完善的校园空间,形成了给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及利用分析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及利用分析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交流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对于学校的整体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目标,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空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一、设计原则和目标1. 多功能性:校园公共空间需要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包括学习、交流和休闲。
设计师应考虑如何将空间进行细分,以满足多种不同的功能需求。
2. 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设计中可以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植物等。
3. 引导互动:校园公共空间应该被设计成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可以设置长椅、沙发和茶几等设施,方便学生在休息的同时交流和互动;也可以设置公共艺术品、展示区等,创造交流的话题和共同的兴趣。
4. 美学与功能的结合: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美学和功能的结合。
设计师可以运用艺术、照明和色彩等元素,创造舒适、美观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
二、公共空间的利用分析1. 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通常被设计为安静和适合学习的地方。
图书馆的设计应注重噪声和灯光的控制,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阅读空间,同时还要配备充足的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
2. 教室: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设计和利用上应注重灯光、声音和空间布局。
教室的座位安排应合理,教学设备和投影设备应易于操作和维护。
3. 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社交和休闲的主要场所,设计上应提供多种设施和活动场所,如电影院、音乐室、健身房和咖啡厅。
同时,学生活动中心也可以承担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4. 室外空间:大学校园的室外空间也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的草坪、花园和露天广场等都可以被学生用于休闲和举办各类户外活动。
设计师可以考虑如何创造舒适的环境,比如设置树荫、水景和户外座椅等,提供适合学生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校园空间的五种类型网格型
校园空间的五种类型网格型校舍、建筑和建筑群、运动场地、道路、绿化把整个校园分割或围合成若干个空间,并加以装饰。
1.礼仪空间:它是来访者进入校区首先要踏入的空间、往往也是学校接待重要宾客的导入空间,所以姑且名之为礼仪空间。
这样的空间,一般都是教学区前的校前广场。
其外有大校门与校外相隔,它的内由建筑围合。
它会给人留下对学校的第一印象,也是学校向社会展现自己形象的窗口。
因此,它是学校重点布置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除礼仪功能外,还兼有疏导人流、车流的交通空间的功能。
所以,它需要有宜人的尺度,不易过于宽大而感空旷,也不宜偏小而显拥塞。
它是一个开敞、明朗的空间,给人以明快、振奋的感觉。
2.教学空间:这里所说的教学空间不是教学、科研工作直接使用的空间,而是在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建筑以外,包围教学建筑的空间。
它是为其所包围的教学建筑内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
这些空间应该具有满足教学建筑采光、通风要求的适宜尺度,并且应该是开敞、明快、宁静的。
不宜紧邻教学建筑的外墙种植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灌木,以避免使空间变得阴暗、荫蔽,从而影响教学建筑的采光和通风。
为创造宁静的环境,教学空间内,最好布置成步道区,不宜有经常行驶机动车的干道,也不宜设置运动场地。
3.交通空间:狭义的交通空间是指具有较大人流、车流的特定空间,如校前区广场。
广义的交通空间是指一切具有人流或车流的空间,即为适应人的活动出现的人流、车流而安排的广场、空间和道路系统。
它是沟通学校与外界的联系,和校内各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交通网络。
交通空间疏导人流、车流为主要功能,它既是在建筑物围合的许多空间之内穿过,而且它自己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狭长空间。
可分为人流交通空间、车流交通空间、人车混流交通空间,其宽度应该与人流、车流相适应,并配合设置绿化及必要的辅助设施,包括车流交通空间的停车场地。
交通空间是动态的、喧闹的。
特别是机动车行驶路线会产生噪音、尾气、电磁、飘尘等干扰,应该尽可能降低其对临近建筑或地带的影响。
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东西干道区域改造
地段内形成三条主要的景观路线。路径1在二校门区域的主 轴线上以步行为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兼容自行车。路径2的曲线将人流引 导至二校门。路径3联系园林形式为主的区域和人工景观为 主的区域的纽带。
方案分析
大讲堂平面
分段设计之规划大讲堂
设计目的: 解决十字路口的公共 空间问题以及十字路 口的交通问题。
处理想法: 大讲堂主要是作为南北 干道和东西干道的一个 交会路口的标志性建筑。 对它而言公共开放性是 非常重要的。同时作为 学校建筑,它又应该有 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因此 它的场地需要同时满足 三个尺度的要求。
方案小结2
景 观 朝 向 和 人 流 组 织 分 析 西门处由长长的步道形成强烈的方向感,可以形成景观区之前的
缓冲。桂韵,绿园与荷塘水系形成一个向北的方向感,引导人们 进入景观区。从接待中心开始,观景路线开始变得曲折与复杂, 力图在两条道路中间形成一条景观休闲带。并在二校门前设计一 条绿化步道,加强二校门大礼堂一带的轴线感,同时引导人们进 入历史文化区。
方案设计
分段设计之规划大讲堂
第一层次空间: 讲堂的西、南面因为面向外 向型环境所以需要一个称得 出讲堂尺度的大公共空间。 针对这一点,结合场地原有 的高差,设计了一层层将讲 堂托起的高台,以此作为场 地中的一个宏观的划分边界。
方案说明
分段设计之规划大讲堂
第二层次空间:
利用台地的边缘设置了 一些线性的廊架,作为 中观尺度的比照,同时 也在台地上形成了不干 扰其大尺度的灰空间。
区 域 交 通 规 划 图
上图为区域道路网络规划图,其中将东西主干道二校门段道 路南移以缓解此处东西向的机动车流,南北向的自行车流与 二校门前摄影留念的游客三者之间的冲突。在机动车行驶干 道以外,通过设计形成一套非机动车的网络,从而在很大程 度上缓解了在不同教学区之间穿梭的学生自行车流的压力。 最终将东西主干道改造成为一条主要供机动车以及游客观景 游览的,性质对外的道路。
浅析大学校园外部活动空间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几个因素
分 区的 旧的校 园模 式 , 营造 出高效 的学习生 活 、 切 的信 息交 密 流、 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
1 . 2气候条件
在 印度 , 由于炎 热气 候的影响 , 人们 十分注重外部 空间的
营造 , 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印度建筑 的类 型元 素—— 廊道 、 台地 、
阶梯 、 亭 、 池… …印度建 筑师将这些 适应户外 生活 的元 素 凉 水
32人 的心 理 需 求 .
建 筑组群 , 尺度的生成 其
方式不 同 , 一味求大 , 计较 规模 , 并不足取 。 因为无论 规模大小 ,都 能创 造出 良
好 的校 园空 间 ,而其 中宜 人 的空 间尺度则 是关 键 。 过大的空间尺度忽视 了人 性 尺度 ,让 人们感到难 以
亲 近 。 同 时 新 校 区 的 范 围
校园 内的空间形态影响着使用者 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空 间形 态能激发不 同的心理感受 。私密性 可以使人具有个人感 , 可以充分表达个 人的感觉 , 以 自我评价 , 得 在需 要的时候保 持
与他人的接触 。 领域感 的形成来源于为人们所熟悉 的某个场所
安
徽
建
筑
2 1 年第 6 总 1 1 ) 01 期( 8 期
往轴 。教学与生活成直接 的对话关 系 , 区别于 以往 的纯粹功能
尊重——- 在人们经常活动 的区域 , 必须有层次丰富的小尺度空 间。只有通过尺度 的调和 、 比、 对 各种 比例关系 的变化 , 人们才 能感 知空间 , 空间才有意义。 对 于大型校园来说 ,校园空间 的良好尺度不仅表 现在 组 群内部 , 更表现在组群与组群之间的户外空间上。浙江大学基
是十分必要 的 , 从公 共到私密 , 以其灵活性 和弹性适应不 同人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的定量化研究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的定量化研究郑丽君;武小钢;杨秀云【摘要】[目的]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活力的精确评价是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成功建设的基础,即校园公共空间的建设规划要有一个科学、完整、客观、可以定量进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支撑。
[方法]基于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相对于空间使用者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现如今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使用者缺乏、活力缺失的现状,[结果]本研究把可以支撑社会交往活动的活力评价作为基本原则,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活力表征及活力构成两个方面分别对校园公共空间活力的评价,并结合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物质属性和具体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评价,作为具体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结论]最终构建可定量操作的数据统计及评价指标体系。
%Objective]Accurate vitality evaluation about campus public space is the fundament of constructing public space in campus,that is to say,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public spaces needs ascientific,complete,objective,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for support.[Methods]Based on the status that university campus outdoor public space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users and the situation that lack of users and loss of vitality on campus public space.[Results]This research took vitality evaluation that could support social interaction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Chose two aspects vita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vitality composition,combined with physical attributes of public space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s of users as the specific contentof public space vitality evaluation in-dex.[Conclusion]Finally,built thestatistical data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can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11【总页数】6页(P821-826)【关键词】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定量评价【作者】郑丽君;武小钢;杨秀云【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是一系列要素与使用者各种需求关系的综合,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构成原则,并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使用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处于环境之中的使用者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放松感,进而获得心灵的归属[1]。
大学校园中塑造场所的两种尝试——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四川工业学院新校区城市设计思路比较
[ 文章编号] 0 6 0 2 2 0 ) 5 0 6 0 [ 1 0 0 2 ( 0 6 0 0 5 — 3 中图分类号] U 8 1 [ T 9 4 4 又献标识码] B
大 学 校 园 中塑造 场所 的两 种 尝试
浙 江 大学 紫 金港 校 区 与 四川 工业 学院 新校 区城市 设计 思 路 比较
业 学 院 新 校 区设 计 方 案 的 空 问 结 构 的 比较 , 分
析 以 建 筑 为 主 体 与 以 公 共 空 司为 主 体 、 大 尺 度
与 小 尺 度 分 区 与 综 合 、 机 械 化 交 通 与步 行 化 交 通 的 不 同设 计 思路 , 认 为 在 具 有 独 特 场所 意 义 的 大 学 校 园 里 , 规 划 师 应 对 现 代 主 义 进 行反
知 、被认 同。 st n h i a d t e New y Camp s o c u n 特色 的场所之 。 u fSih a 大学作 为 “ 传授普遍 知识的地方 ” ] 口,是 () 2 密度得当。从对 中世纪欧洲城市 的观
I utaCol eCaY n j , h n n sr l lg / i o gi Z a g d i e e
L i
咖 Th a e k s ac m p r o ewe n ep p rma ei ls c u e ft e d s g pan or h p ta tu t s o h e i n l s f r r
N w mp so c u n Id s r l l g Ial e Ca u f Sih a u t a Col e t s n i e o m a e nan lss o f n e in ie s t a k s a ay i ndier td sg d a h t e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designhttps:///10.12677/design.2018.32008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Keywords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摘要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校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与利用方案
学校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与利用方案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与利用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优雅且高效利用的校园公共空间,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从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校园活动场所的布局与利用以及资源共享等角度,对学校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与利用方案进行探讨。
1. 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学校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该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首先,公共空间应该被合理地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比如教学区、休息区、图书馆、运动场等。
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教学和学习。
其次,在空间规划上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计、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空间等。
最后,公共空间的设计要追求美观与实用相结合,既能满足学校的需求,又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校园活动场所的布局与利用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中,应该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各种场所,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活动需求。
例如,学校可以设置多功能的活动室,用于举办文艺演出、讲座、辩论赛等各类活动。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造露天舞台、运动场等设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3. 社交区域的优化社交区域是学生们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学校文化的重要环节。
在学校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社交区域的设置和利用。
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多个休息区,供学生们休息和交流。
此外,还可以设置咖啡厅、小吃摊等场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交空间。
在社交区域的布置上,还可以加入一些文化元素,例如墙上的艺术品展示、书籍和电子屏幕的摆放等,以促进学生们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4. 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建设学校图书馆和自习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学校校园公共空间规划和利用方案来说,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舒适感。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化的可能。
如何通过校园综合环境及空间设计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个性、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
结合本次设计的西安理工大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校园空间;校园文化;开放空间1.绪论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
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真正利用好室外开放空间,根据建筑以及地形要求,设计出适宜人们活动的多元化空间。
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淡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最现实的。
2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意义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
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
尽管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
相反,多样化的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稳定情绪和身心健康;多样化有利于强化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校园中丰富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受到师生的欢迎,多样化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形式教条,大胆借鉴与融合古今中外优秀的造园手法,强化了环境的印象能力,形成丰富多彩的环境面貌,接近大众审美情趣,因而容易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和欢迎。
基于空间句法的高校户外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以东北石油大学大庆校区为例
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1.6%,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4 002万[1],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
学生规模的扩大也产生了大量的户外活动需求,然而大学校园因为扩建或者建设时间紧迫等原因,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往往具有不合理性,传统的规划手法将校园功能过于独立分散布置,容易带来尺度失真、使用不便等问题[2],使公共空间的活力下降。
文章以东北石油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对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定量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空间活力的建议,消除安全隐患,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引导高校公共空间的优良发展。
2研究区域概况东北石油大学2002年从黑龙江省安达市搬迁到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黑龙江省大庆市[3],学校占地面积150.3万m 2,三面被城市道路围绕,交通十分便利。
校园道路规划以图书馆和人工湖为中心,以环形主路为骨架,划分为教学区、行政区、宿舍区、运动区等区域,各区内有下级路连通各个建筑和户外空间,并设置了丰富的公共区域方便师生交流与活动(见图1)。
3 研究方法3.1空间句法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在《空间的社会逻辑》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空间句法理论[4]。
空间句法理论就是试图解释城市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建筑形式所导致的社会现象、城市形态演变的过程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建立起的分析性建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空间关系是影响区域活力均衡性的原因[5],通常在研究中运用DepthMap 软件对空间进行量化分析,为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本文以空间句法为理论基础,运用摘要 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与师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活动,是进行户外交流、社团活动,并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
但当前校园由于尺度过大,忽略了以步行为主体的学生的小尺度空间活动需求,造成校园部分户外空间使用者缺乏、活力缺失的现状。
本文以东北石油大学大庆校区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校园公共空间的视线、可达性进行计算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造建议,优化高活力公共空间、激活低活力公共空间,完善高校公共空间的设计,为当前校园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提供新思路。
从“大封闭小开放”到“小封闭大开放”——科创学镇模式的规划设计探索
012024.07 / Educational 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town” serves as an ideal spatial carrier for implementing this concep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spati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innovative university town. Then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innovative space in 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Xi’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paces with shared facilities and streets as open cores in innovative university town. Additionally, it investigates the basic scale of “partially closed” university towns to establish a multi-scale fused spatial organization mechanism that evolves from the basic unit “cell” to the “generally open” campus, 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open university towns.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novative academic space; generally open with partially closed; innovation university town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型学术空间的新要求1.1 高等教育改革催生高等教育空间的创新和开放在全球创新网络背景下,知识与人才的流动加速,创新主体开始更加主动地向外部寻求创新资源,创新模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大科学”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决定了前沿领域的突破需要跨学科乃至跨国界的开放合作①。
校园开放空间环境分析
校园开放空间环境分析论文导读:校园的生命力和活力孕育在培养各种人才的人文环境和所属空间环境中。
如何使校园各个角落充满人性化的、使人身心愉悦、满足人精神心理需求的魅力元素我们需要站在人性的角度。
成本低、使用频率高是校园开放空间环境重要的部分。
在功能上为了满足各类人群行为活动的需要考虑周边功能的支持。
关键词:校园,元素,人群行为,开放空间环境校园的生命力和活力孕育在培养各种人才的人文环境和所属空间环境中,它不仅是学生居住和学习的场所,更是广大师生的精神归属。
人的行为对空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行为决定了空间形态的构成。
同时,校园空间环境的形式也必定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人与空间环境具有相互作用,交往行为与空间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使校园空间更具魅力,如何使校园各个角落充满人性化的、使人身心愉悦、满足人精神心理需求的魅力元素我们需要站在人性的角度,以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立足点来进行调查研究。
校园空间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博士论文,元素。
有些具有开放性,如校园里的运动场、文化广场等,可以给人群活动提供空间;有些介于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
如学生公寓庭院,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利于创造安全、亲密的交往氛围;还有些交往场所设置在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灰”空间里,如空间景观通透、能挡雨防晒,是学生喜欢停留交往的教学楼的层架空层或连廊等区域。
以下就人的交往行为与室内空间的交互作用作几点分析: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公共空间从生活出发,小尺度公共空间,能够给人提供更多“不经意”的交流机会。
大学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模式截然不同,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渴望,并非单一的课堂教学就可以满足,他们需要的是可以自主研究、自由探讨、不断创新的校园环境,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
而这样的一些空间不需要宽阔的场地,可以充分的利用房前屋后、交接处、建筑组群之间甚至大树下的树荫等大小不等的空间,这样的一些空间不需要特别的设计,随意的位于校园之内,却能方便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偶发交往活动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化的可能。
如何通过校园综合环境及空间设计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个性、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
结合本次设计的西安理工大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校园空间;校园文化;开放空间1.绪论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
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真正利用好室外开放空间,根据建筑以及地形要求,设计出适宜人们活动的多元化空间。
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淡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最现实的。
2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意义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
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
尽管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
相反,多样化的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稳定情绪和身心健康;多样化有利于强化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校园中丰富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受到师生的欢迎,多样化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形式教条,大胆借鉴与融合古今中外优秀的造园手法,强化了环境的印象能力,形成丰富多彩的环境面貌,接近大众审美情趣,因而容易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和欢迎。
2.1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类型2.1.1必要性活动指多少有点不自由的活动,如出早操、听课、购物等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事务属于这一类型。
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没有选择的余地。
2.1.2自发性活动指人有参加的意愿,并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等活动,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人,只有天气好,场所吸引力大时才会发生。
2.1.3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指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各种展览,朋友间的交谈等,这些活动受校园外部物质空间的影响也很大。
2.2不同层次的校园空间大学校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内服务于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质景观。
主要广场空间:几乎所有的校园里都存在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就像每一个传统的小镇都有公共绿地或城市广场—样,每个学校都有—个朋友聚会、开办展览、举行集会的地方。
广场提供了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结构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布置纪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识别性强的空间造型。
校园入口空间:可称为一个校园的门户空间,有一定的集散功能,具有某种标志性,在设计时应注重可实施性和可识别性的表达。
各院系或教学楼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般指教学建筑的前廊、后院、广场、内院等空间,尺度一般不是很大,所属关系较明确,使用人群也比较固定。
道路空间:高校内的道路属于生活性道路,交通以步行为主,车流量很小,高校道路上的交流,如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教师对学生的传道、解惑发生的频率十分高。
所以高校内的道路设计应为这些随意性的交流提供物质条件,搞好线性景观设计。
还有—些主题类型的小游园、趣味园及广场、同样是活跃校园气氛的要素。
3.受欢迎的高校户外公共空间在对所有高校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中,最吸引人的是自然景观—山、水、树木、自然、草坡等。
最适宜户外学习的空间有主要建筑的入口:开敞的草坪;较小的隐蔽空间;图书馆周围室外空间;人树下自成一体的亚空间。
适于户外锻炼的空间有运动场,体育馆周围室外空间,由上可知:在校园中应有各种类型的自然空间,在这些自然空间的设计中,应保留部分或全部种植边界,从而使休息者能找到空间边界坐下来,因为校园公共空间和所有的公共空间一样,人们喜欢坐在空间边缘,而且靠着什么东西而坐。
座位的设计既应有供1-2个人使用的比较私密的座位,也有可供3-4个人的小团体聚会交谈的座位。
长凳应避免太长,因为太长会使单个使用者感到不适,还会限制两个人以上的人的谈话。
年轻人比较喜欢有活力的公共场所,而成年人则喜欢利于沉思的安静场所。
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区域常常是运动场和他们经常上课的教学建筑及这些建筑周围的室外公共开放空间。
学生们在这里完成大部分的课程学习,与老师见面,交流。
教师则来往于办公室、教室、图书馆之间或外出办事,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圈域。
显然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在这里我们把这个经常活动的区域称为“基地空间”[1],这个“基地空间”。
(克莱尔·库博·马库斯大学校园户外空间)可以是一栋教学楼的前廊、内院、入口等建筑亚空间,也可以是校园中的主广场,公共大草坪等较大的空间。
所有的种植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对不同地点的高校,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很难做出统一的种植建议,但物种多样性,照顾到四季景观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地面铺装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不同的铺装材料应用于不同的用途。
板油类的硬质材料最好用于穿越校园的主要道路。
混凝土路面也是常用的校园路面,应注意强光下眩光问题。
各种地砖地面的铺设应结合种植、小品等元素。
恰当的照明设计会给校园户外空间增色不少。
4.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4.1.营造校园文化类似于芦原义信所说的“负空间”,下面这些案例中的小尺度公共空间被建筑围合起来,成为负空间里的一部分。
它们因为这种围合而受到建筑的影响,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于校园中,探讨在这些建筑的影响下的小空间对校园文化产生的作用。
在众多影响校园文化的因素中,本文是以小尺度空间设计的视角来看待大学校园人文性的建设。
抛开不同国家、不同教育体制对于校园建筑和校园规划的影响,无论是从功能分析还是空间特点入手,至少有如下三个因素在校园小尺度空间的文化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材质、时间和构造技艺。
在分析多层次的空间的塑造上就已经涉及了材质对于小尺度空间层次塑造的作用,其它的几项分析也都与材质有着或轻或重的联系;时间是一个校园成长的记忆,是影响文化积淀的基础性因素;构造技艺对于任何空间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实施手段,是任何一种校园小尺度空间的营造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是非常物质的内容,却也因为此而获得了一种对校园的文化的隐喻,在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一书里对构造之中包含的文化精神就有诸多论述。
一一“如果说技艺揭示了作品中那些潜在的东西,那么技艺就是知识,就是在揭示本体意义上的真理”。
3,并不是说其它因素对其没有影响,而是本文涉及的研究范围与这三个因素关系十分紧密,受到篇幅和研究目标的关联性的制约,暂时将这些因素产生的作用和设计的手法做一个分析总结,毕竟分析做得再齐全也不能说明一个事物的全部,笔者尽力做到具体而且有效。
4.1.1时间与积淀即便是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这样的新校区,校园文化也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
在发展中加入更有文化色彩的小尺度空间是它对自身的文化补充。
南华园 (图组4.1.1)图组1.2一1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红区”小尺度空间院落和建筑材质材质引起人们的联想,换言之这个材质唤起人们对类似情况的回忆,利用这种回忆和联想增加了校园的文化气息。
那些例子呢?简单的举几个就差不多了。
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等老牌世界名校的老校区,红砖是被广泛使用的材质,给人以朴素印象,人们在头脑中将其与厚重的历史联系起来。
当人们再次看到这种材质的类似产品会受到暗示:这是个有历史的地方。
使用者也明白这不一定是真的就历史悠久的校区,与其场地上并列的建筑是如此面貌一新,毕竟这是传达出一种文化品味。
但是这里面有个有趣的事,人们是从个人经历和知识来判断这种暗示的,所以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另一种想法是,这些红砖让人想起浙江大学最老的校区一一之江校区。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产生更丰富的感受。
时间本身是非常客观的使者,积淀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文化塑造最重要的方式,在大学里留下使用的印记,本身就是一种建设。
利用构造和技艺丰富校园的精神内涵,这是设计者最容易操作的设计层面。
在小尺度的距离内,人们对周围的建筑会观察的更加细致,这种围合面的变化对小空间有着很大影响。
一幢美丽的建筑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而多幢优质的建筑围合起的小空间会带来更显著的文化影响力。
当有效的利用优质的围合面来创造小空间,会使校园文化气氛的大幅度提升,小空间的精致化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校园由“大”到“精”的变化过.4.1.3构造与隐喻以艾迪斯科文大学君达乐校区为例。
该大学位于澳大利亚泊斯,由FranciS一J。
nesMorehenThorp建筑事务所和Hassell建筑事务所设计,一共包括四座新建筑。
该设计企图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的外形像按树一样向天空生长,“这种`按树式的屏风'为其内部一至三层的工作区域一一天庭、叻口啡馆和陈列室一一提供了屏障和支撑结构。
”'6设计者用这种方式体现了该大学的发展取向和地域文化背景。
透过案例可知的善意的“谎言”,借用材质暗示校园小尺度空间的精神品位不是什么坏事,借用留存在人们脑中的固有印象,唤起美好的回忆和联想,这是有意义让使用者产生更丰富的感受。
时间本身是非常客观的使者,积淀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文化塑造最重要的方式,在大学里留下使用的印记,本身就是一种建设。
利用构造和技艺丰富校园的精神内涵,这是设计者最容易操作的设计层面。
在小尺度的距离内,人们对周围的建筑会观察的更加细致,这种围合面的变化对小空间有着很大影响。
一幢美丽的建筑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而多幢优质的建筑围合起的小空间会带来更显著的文化影响力。
当有效的利用优质的围合面来创造小空间,会使校园文化气氛的大幅度提升,小空间的精致化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校园由“大”到“精”的变化过程。
4.2.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4.2.1层次性小尺度空间是整个校园空间的若干层次之一。
校园规划中为了确保开放与控制间取得协调采用“多层级的校园空间体系””。
研究发现层次性这一特点也属于校园小尺度空间。
空间的层次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营造出小尺度空间的机会,利于获得丰富的空间感受,适应人们的使用要求和行为习惯。
所以,层次性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和使用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