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教程 (5)
旅游法教程重点-第三版-韩玉灵主编

旅游法教程重点-第三版-韩玉灵主编仓促整理,多多包涵.旅游法制建设的特点P20(一)立法规范的内容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二)旅游法制的形式有所提升(三)规范的范围由单一到综合,由传统转向新兴领域(四)某些领域的旅游法制渐成体系(五)地方旅游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六)《旅游法》立法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P31(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即:旅游法律关系的参加人或当事人(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1)物,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可以作为财产权利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财富(2)行为,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主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3)智力成果,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成果。
(4)信息,指反映旅游活动发生、变化和特点的各种消息、数据、情报和资料等。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反映着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要求,决定着旅游法律关系的实质。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些权能或利益。
而其承担的义务,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P43代理的含义: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被代理人承受,称作代理。
代理的特征:1.代理人是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活动;3.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进行代理活动;4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可以独立为意思表示;5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由于代理关系发生的根据不同,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在旅游活动中的代理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
旅游活动中的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而进行的代理。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法律行为,不得擅自转委托,不得滥用代理权。
★★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59权利:1)安全保障权,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最基本)2)知情(知悉)权3)自主选择权(自愿)4)公平交易权5)索赔权(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6)结社权7)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权(保障)8)受尊重(维护尊严)权可精神损害赔偿9)监督权:①检举权②控告权③批评权④建议权(一)安全保障权指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
《旅游法规》教案——第五章 民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民法的基本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法的立法目的和依据、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掌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规定,了解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特殊情形。
教学重点: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教学难点: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一、民法的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部民法典问世。
依据《民法典》第1260条规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除。
二、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综合。
(二)调整对象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三、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准则。
第二节自然人概述一、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是法人的对称。
自然人的属性有二:即自然属性与法律属性。
自然人的自然属性是指自然人根据出生这一自然状态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自然人的法律属性是指自然人独立自主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终止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旅游法教程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

(一)安全保障权的实现
➢基础是旅游经营者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关键是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核心是紧急救助请求权
(二)确认安全保障权的理由
➢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前提是其人身、财产安全能够获得保障 ➢旅游活动本身的特点需要确认旅游者的安全保障权
二、知悉真情权
知悉真情权,也可以称为了解权、知情权,是指旅游者享有 知悉、获取旅游服务的真实情形的自由和权利。
第一章 旅游法概论
学习目标:
➢ 掌握旅游法的概念。 ➢ 了解我国的旅游法体系。 ➢ 熟悉我国旅游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旅游法概述
01 旅游法的概念 02 旅游法的特征 03 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04 旅游法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05 旅游法律体系
一、旅游法的概念
➢ 狭义的旅游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为了促进、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制 定的关于旅游业的专项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菲律 宾旅游法》等。
三、旅游活动的特点
•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 旅游活动涉及多环节、多要素 ➢旅游服务空间移动迅速 ➢旅游服务的正常运行需要政府的保障
第二节 旅游者的权利
旅游者的权利,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所享有的, 由法律、法规确认的或由合同约定的受法律、法规保护 的权利。
旅游者拥有自主选择权、拒绝强制交易权、知悉真 情权、要求履约权、受尊重权、请求救助保护权和特殊 群体旅游者获得便利优惠权等。
(一)自主选择权的内容
➢自主选择是指旅游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财力、时间等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旅游活动, 以团队或自由行等方式参加旅游活动,接受哪一家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强制交易行为是指旅游经营者违背旅游者的意愿,强制或者限定旅游者购买其指定 的旅游产品、商品或者服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11.0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七号•【施行日期】2016.11.07•【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旅游者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第四章旅游经营第五章旅游服务合同第六章旅游安全第七章旅游监督管理第八章旅游纠纷处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
第四条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
第五条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和市场规则,禁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健康、卫生、方便的旅游服务。
第七条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协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进行统筹协调。
(完整)第五章《旅游法》

第五部分《旅游法》一、立法背景和框架(一)立法背景1982年国家旅游局曾着手起草旅游法。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旅游法列入立法规划,1991年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出旅游法草案。
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社会上要求制定旅游法的呼声进一步提高。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后,于2009年12月牵头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23个部门和有关专家成立旅游法起草组。
2012年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旅游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
草案二审稿充分吸收了初审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完善。
2013年4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二)《旅游法》框架(1)规定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2)规定政府主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3)规定各类旅游企业的行为准则; (4)规定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5)规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原则; (6)规定国际旅游原则;(7)规定一系列行业管理制度; (8)规定法律责任.二、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发展原则(一)立法目的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
(二)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
(三)立法原则第一个就是采取综合立法的原则。
5-1第二个就是注重旅游者权益的保障原则.第三个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原则。
第四个是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四)《旅游法》基本原则1、国家保护原则.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倡导健康文明环保旅游方式的原则4、旅游业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原则.三、《旅游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法律制度及相关法律责任(一)基本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旅游者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第四章旅游经营第五章旅游服务合同第六章旅游安全第七章旅游监督管理第八章旅游纠纷处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二)主要法律制度5-21、旅游综合管理制度(1)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2)确立了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和管理的职能;(3)整合投诉受理机构、投诉部门间转办、处理结果告知的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制度.2、旅游者权益保护制度3、旅游促进和公共服务制度(1)对各级政府安排资金提出要求,并明确了资金用途;(2)规定政府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定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政府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等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5)建立统一的旅游形象宣传推广;(6)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5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 《旅游法规教程》PPT课件

指受旅行社委派或者聘用,为跨省、 自治区、 直辖市范围旅游的旅行者提供 全部旅程导游服务的人员。
5.1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简称“地陪”)
指受旅行社委派或者聘用,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为旅行者提供 导游服务的人员。
5.1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定点陪同导游人员(简称“定点导游”)
导游人员的义务和权利
1 导游人员的义务
1) 从事导游工作,必须取 得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应 当佩戴导游证。
5.1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 正并予以公告,处1 000元以上30 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 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 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 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 改正;拒不改正的, 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5.2 导游考试与导游人员职业等级制度
3)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 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 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旅游业发展概 况、中国历史知识、中国文学知识、中国民族 与宗教知识、中国自然与地理常识和中国主要 旅游客源国概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5.1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③认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 员履行义务的;
④认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侵犯导游人员人 身权、财产权的;
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 行政诉讼或者可以申请复议的其 他具体行政行为。
5.1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3)认为旅游行政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 员履行义务的; (4)认为旅游行政部门侵犯导游人员人身 权、财产权的; (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 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可以申请 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第1章-法律基础知识-《旅游法规教程》PPT课件

旅影游响服社务会的舆 论人,员。
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2)5.法1 与导道游德人的员区管别理概述
5.1.1 导游人员的概念及分类
( 1导)游存人在员的的时定间义不:同 ( 2依) 照调 整《的导范游围人不员同管 理 条 例 》 的 规 定
(3)实施方法不同
取(得4导)游表证现,形 式接不受同旅 行 社 委 派 , 为 旅 游 者 提(供5向)导存、在讲的体解系及不相同关 旅游服务的人员。
意 志导的游体人现员,的它定是义国 家:特 定 机 关 按 特 定 程 序 制 定 或 认依可 、照由《国导家游强 制人力员保管证理实条施 、例规》定的人规们定权 利 取和得义导务游关 系证的,行接为受规旅则 的行总社和委,派其,目 的为在旅于游巩者固
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
提和供社向会导秩 序、。讲解及相关 旅游服务的人员。
1.35.1法导律游责人任员管理概述
5.1.1 导游人员的概念及分类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
那 种导带游有 强人制员性的的定法义律 上:的 责 任 。
法律责任的概念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法律责
任 是 由依违照法《行 为导引游起人的 ,员两管者 之理间条存例在 着》因的果规关 系定; 第 取二得,导国 家游对证违,法 者接的受否 旅定 反行映社, 是委通派过,专 门为的旅国游家 机者关
旅游服务的人员。
1.2.52.1法导与游道人德员管理概述
5.1.1 道导德游是人关员于的善概与念恶 、及正分义类与 非 正 义 、 公 正
与 和
不。导公它游正是人、依员光据的荣社定与会义耻舆 辱论:的 和
观 人
念 们
的 内
旅游法教程

页)(第《旅游法教程》59我国旅游法属于行政性法、(一)安全保障权,是指旅游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页)(第规;15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人身、财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2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
包括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生命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是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即最基本、最重要的的权利。
旅游关系的实际参加者;(二)知情权,是指旅游者购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享有知悉其所购买使用的商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旅游法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律关系的内容:指旅游法律关(三)自主选择权,是指旅游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承担的义务,反映着旅游法律享有选择自己的意愿自主选关系主体的具体要求,决定着(第旅游法律关系的实质。
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
31 (四)公平交易权,是指旅游页)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者在与经营者进行的消费交19933易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价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两大核消费者权利和保护措条件的权利。
心内容:施(五)索赔权,是指旅游者因。
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4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游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旅的权利。
、旅游保险的特点:保证性、补游经营者索赔的权利。
赔偿损5失是求偿权最基本、最常见的页)(第偿性。
80实现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是中国公6(六)结社权,指旅游者享有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
护照分为普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外交、公务护照。
普通护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照有效期:护照持有人未满(七)获取知识权,指旅游者周岁以上年;周岁的在购买、使用旅游产品或接受16 16 5旅游服务中,享有获得与旅游年。
的10有关的消费知识以及旅游者签证按性质分为为普通、外交和公务,中国政府根据外国人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知识的权来中国的身份和所持护照的利。
旅游法教程整理

旅游法教程整理第一章1、简述旅游法的概念及基本内涵1)旅游法概念广义上的旅游法:指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的旅游法:仅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旅游基本法或是单行法2)从三个方面把握旅游法的基本内涵:a、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带有旅游特点的社会关系b、旅游法是一个由不同的法律、法规所构成的有机的法律体系c、我国现行旅游法主要由法规构成2、根据我国当前旅游法的制定情况,其渊源有哪些?旅游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经济特区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3、简述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1)旅游法律关系概念:旅游法律关系是指由旅游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在旅游活动中所形成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特征:a、旅游法律关系的存在,是以现行的旅游法律法规为存在前提的b、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旅游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c、旅游法律关系受国家强制力保护d、简述旅游法律关系三大构成要素所包含的内容e、简述旅游行政主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3)构成要素:a、主体:指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旅游权利和承担旅游义务的当事人。
*旅游者*旅游行政主管机构*旅游企业*旅游组织*与旅游事业密切相关部门b、客体: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物:是指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在法律关系中作为财产权利对象的一切有形物质财富*行为: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所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主要有服务行为和管理行为*科学技术成果: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智力成果*信息:是指反映旅游活动发生、变化和特点的各种消息、数据、情报和资源等c、内容:指旅游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承担的义务。
它决定着旅游法律关系的实质。
*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行政主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4、简述旅游法律关系三大构成要素所包含的内容(如上3)5、简述旅游行政主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有权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定,引导旅游企业合法经营;有权监管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有权协调旅游企业之间及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2)义务: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依法行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旅游企业行使管理权;赔偿因其违反法律、法规、政策所造成的旅游企业的损失;遵守国际法上主权平等、经济互利原则。
旅游法教程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四、获得赔偿权
获得赔偿权是指旅游者在因购买、使用旅游产品或 接受旅游服务时,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时,有权获得赔 偿的权利。获得赔偿权是弥补旅游者所受损害的必不可 少的救济性权利。
• 老年人与常人相比,在收入水平、思维的敏捷性、行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有一些差距。 • 未成年人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国家、社会给予其
特别的关心和照顾。 • 军人承担保卫和平的重任,由于其职责所在,军人的收入相对于社会其他同龄人的收
入水平而言较低。
八、获取旅游知识权
(一)获取旅游知识权的含义
十、监督权
(一)监督权的含义
1.监督的对象 旅游经营者、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相关的管理部门、旅游投诉受理机构、 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2.监督的内容及方式 对于旅游经营者在提供旅游服务、销售旅游产品过程中侵害旅游者权益的 行为,有权检举、控告;对于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相关的管理部门、旅 游投诉受理机构、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旅游者权益工作 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提出批评、建议。
2.旅游者信息的类型
根据是否能够直接识别旅游者为标准,旅游者信息可以分为直接个人信息和间接个人信息。
3.旅游者信息受保护权的范围
包括信息决定权、信息保密权、信息查询权、信息更正权、信息封锁权、信息删除权和报 酬请求权等。
(二)确认旅游者信息受保护权的理由
• 旅游实践中侵害旅游者信息权益的行为较为普遍 • 为了与《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相衔接
旅游实践中频频出现的零负团费旅游、不文明旅游、过度维权等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旅游者 缺少旅游知识,不理性参与旅游有关。
旅游法教程

《旅游法教程》1、我国旅游法属于行政性法规;(第15页)2、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即旅游关系的实际参加者;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反映着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要求,决定着旅游法律关系的实质。
(第31页)3、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两大核心内容:消费者权利和保护措施。
4、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59页)(一)安全保障权,是指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
包括生命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权利。
(二)知情权,是指旅游者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悉其所购买使用的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三)自主选择权,是指旅游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选择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
(四)公平交易权,是指旅游者在与经营者进行的消费交易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的权利。
(五)索赔权,是指旅游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旅游经营者索赔的权利。
赔偿损失是求偿权最基本、最常见的实现方式。
(六)结社权,指旅游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七)获取知识权,指旅游者在购买、使用旅游产品或接受旅游服务中,享有获得与旅游有关的消费知识以及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知识的权利。
(八)受尊重权,是指旅游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的权利。
人格尊严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
(九)监督权,是指旅游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5、旅游保险的特点:保证性、补偿性。
(第80页)6、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是中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旅游突发事件的类型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旅游突发事件可以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
三、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
(一)旅游目的地风险提示制度的含义
➢指政府对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可能对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损害的自 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潜在的或者已经存在的安 全风险,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旅游安全风险的类别、等级, 提出旅游出行的建议,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提示,以 最大限度地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制度。
(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对食品安全负责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旅游活动期间, 对旅游者的餐饮安全进行监管属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对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旅游活动中, 对旅游交通安全的监管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一节政府与旅游安全
Step
Step
01
政府的旅游安全管理职责
政府职能部门的
02
旅游安全监3
提示制度
Step
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04
一、政府的旅游安全管理职责
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是指旅游安全工作由政府统筹、 协调各方面力量,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根据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包括县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国务院。
旅游安全监测和评估机制是指政府依法将旅游安全纳入突发事件监测和评估。建 立该项工作机制,有利于充分利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已有的应急资源,发挥 有关职能部门监测和评估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提升旅游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的科 学性和有效性,提升旅游安全风险提示的准确性。
3.旅游风险提示的信息内容
旅游风险提示信息,包括风险类别、提示级别、可能影响的区域、起始时间、注 意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内容。
(一)政府的旅游安全管理职责 ➢加强对旅游安全和应急工作的领导 ➢及时协调、解决旅游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政府统一负责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原因
➢政府有能力全局统筹安排安全工作 ➢符合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
二、政府职能部门的旅游安全监管职责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的综合性职能部门,对旅游业的安全管 理依法实行监管。
(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是对消防安全实施专项监管的职能部门。 ➢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
进行监督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 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 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 封措施。
国家旅游局会同外交、卫生、公安、国土、交通、气象、地震和海洋等有关部门 制定或确定了旅游风险提示级别的划分标准。根据可能对旅游者造成的危害程度、 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旅游风险提示级别分为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 三级(较重)和四级(一般),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2.旅游安全监测和评估机制
(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安全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下列旅游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1)督促旅游经营者贯彻执行安全和应急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引导其实施相关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提高其安全经营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2)指导旅游经营者组织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及应急管理培训,并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 渠道,组织开展旅游安全及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3)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情况;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星级饭店和A 级景区旅游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旅游法》明确规定第七十七条:“国家建立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 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的级别划分和实施程序,由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会同 有关部门制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旅游安全作为突发事件 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旅游目的地风险提示制度的内容
1.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的级别划分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 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 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 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4.旅游安全风险提示程序
旅游安全风险提示程序是指在确定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风险级别后,由哪个机关、 按照什么方式、顺序向社会发布风险信息。
风险提示信息应当通过官方网站、手机短信及公众易查阅的媒体渠道如微信、微 博等对外发布。一级、二级风险提示应同时通报有关媒体。
四、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一)旅游突发事件的含义
第九章 旅游安全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
➢ 了解在旅游安全工作中政府的职责。 ➢ 熟悉旅游安全工作中旅游经营者应履行的义务。 ➢ 掌握旅游者在遇到危险时享有的权利、应履行
的义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因素对旅游的影响日趋 复杂化,旅游安全问题开始凸显,旅游安全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大。安 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业。旅游安全不仅关系到 广大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中 国旅游业的国际形象。做好旅游安全工作,需要政府统一负责,建立 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需要旅 游经营者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履行安全管 理职责;需要旅游者积极配合,加强自身安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