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资料
《立体构成》教案资料教案:立体构成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以立体构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计算机;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3.教学工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引出立体构成的概念。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解释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包括形状、体量、空间关系等;2.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平面到立体的转化、比例的处理等;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立体构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构成要素和技巧;2.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总结立体构成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四、练习与实践(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立体构成的练习,如通过给定平面图形,让学生设计相应的立体模型;2.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2.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同时指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进行总结;2.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拓展立体构成的知识与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全面介绍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方法和技巧。
通过展示具体作品和组织学生练习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整堂课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概念和特点;2.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3.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立体构成效果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知识讲解(约3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介绍立体构成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相关术语,如平行投影、透视、立体感等。
同时,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条、颜色、形状等要素的运用。
3.示范演示(约20分钟)以立体构成为主题,展示一幅作品的制作过程。
演示过程中,重点讲解使用线条勾勒物体轮廓、运用颜色和明暗对比增强立体感等技巧。
4.学生实践(约30分钟)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要求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作品设计和制作。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示范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5.学生展示和评价(约1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创作成果,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
6.总结和延伸(约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进一步尝试和探索立体构成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具有立体感的事物,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质量;2.学生对立体构成概念和技巧的理解程度;3.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的参考资料和示范作品;2.学生创作所需的绘画工具和材料;3.摄像设备和投影仪(可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实践,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训练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3.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包括堆叠、穿插、层叠、包裹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雕塑、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示范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提高其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方法和特点。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立体构成的创作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体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立体构成,提高其创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立体构成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图片或视频。
3. 制作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和应用领域。
3. 第三课时:分析立体构成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立体构成课程概述课程内容课程定义课程涵盖从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材料与工艺到立体形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
课程意义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能力目标02情感目标03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课程时间02立体构成基本原理Chapter体体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三维形态,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立体构成中,体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可以表达空间、质感和光影效果。
点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表示位置、聚集或分散。
在立体构成中,点可以形成线、面或体的起点或终点,也可以通过聚集创建纹理和深度。
线线由点移动形成,具有方向、长度和宽度。
在立体构成中,线可以界定形状、表达动态或静态的感觉,以及创建复杂的结构和纹理。
面面由线围合而成,具有二维的特性,如长度和宽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可以表达形状、质感和光影效果,是构建三维形态的基础。
点、线、面、体基本元素空间感与立体感表现空间感立体感色彩与材质运用色彩运用色彩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和饱和度等特性来表达情感、强调主题或创造特定的氛围。
例如,运用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运用冷色调则可以表达出冷静、理性的感觉。
材质运用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立体构成的表现力。
例如,金属材质可以表达出坚硬、光滑的感觉,而木质材质则可以表达出自然、质朴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材质的表面处理方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03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Chapter对称与均衡原则对称01均衡02对称与均衡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03节奏与韵律原则节奏韵律节奏与韵律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对比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要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各自的特性。
如大小对比、形状对比、色彩对比等。
要点一要点二调和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或不同要素放在一起进行协调,使之和谐统一。
如色彩的调和、肌理的调和等。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教学设计:立体构成篇
初中八年级美术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
其中,立体构成是该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立体构成一般指的是在平面的基础上使用线条和颜色的组合来表现立体。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美术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中,关于立体构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识目标(1)理解立体构成和传统平面构成的区别;(2)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方法和技巧;(3)了解立体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立体感觉和表现能力;(2)提升学生的立体构成和创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基础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3、立体构成的应用实例分析;4、小组合作绘画创作。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立体的存在;2、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在黑板上示范绘制基本的立体图形;4、学生模仿老师并绘制自己的立体图形;5、学生分组依据老师给出的主题进行立体构成的创作;6、小组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本教案中通过黑板示范的形式,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绘画内容。
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
2、合作学习法本教案中的小组绘画创作环节,使得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艺术素养。
3、评价法在小组展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使得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并且通过示范、合作学习和评价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
通过小组展示环节,学生得到了广泛的练习和实践,在艺术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该教案设计科学,具有实际可行性。
初二下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
初二下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立体构成,掌握基本的构成方式。
2.熟悉用图形的方式进行立体构成,掌握简单的构成技巧。
3.通过实践,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和构成技巧,学生将通过练习和创作,掌握基本的构成方法。
教学过程1.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立体构成是指将平面上的图形转化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是美术创作中的经典构成方式。
•立体构成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裁剪、拼贴、叠加等贴纸方式。
–运用透视和立体感来描绘对象的形态。
–利用色彩、形态、材质等因素来表达对象的立体感。
2.简单的图形构成为了带领学生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我们先从简单的图形构成开始,学生将通过练习掌握简单的构成技巧。
•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基本的构成方法,并为学生演示如何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感的物体。
•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形进行构成,提醒注意透视和色彩运用。
•每个小组要制作至少两组不同的立体构成作品,并在教室内进行展示。
3.利用材料进行立体构成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立体构成,我们将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立体构成。
•教师介绍常用的构成材料和工具,如纸板、黏土、剪刀、各种彩色纸张等。
•学生将利用所学的基本技巧,以及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制作两个以上的立体构成作品。
•每个小组要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展示,并听取其他小组的评价。
4.课堂总结在课程结束前,我们要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高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将为学生讲解立体构成的创作原则和技巧,并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
•学生将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本节课程的学习成果,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掌握,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练习和探究。
1.练习: 让学生再制作一组立体构成作品,并将作品放到教师指定的展示区域。
学生可以选择利用各种图形,也可以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2.探究: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立体构成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特点和创意,用新的角度来探究这些作品。
《立体构成》教案2
《立体构成》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和变化,创造出各种形态的立体作品的过程。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平衡、对比、层次感等。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包括切割、堆积、弯曲、缠绕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包括建筑设计、雕塑创作、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和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说。
3. 实践法: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立体构成的样品或实例。
3. 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3. 演示:展示立体构成的样品或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说。
4. 练习: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立体构成练习中的作品,包括创意性、技巧运用、设计完整性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设计、雕塑展览等,增强对立体构成的直观理解。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开展立体构成竞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八、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立体构成的参考书籍和杂志。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立体构成网站、视频教程等,丰富教学内容。
08立体构成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第二章空间立体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目的要求
明确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并融会贯通运用
重点难点
对各形式法则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教案内容:
一、统一的形式法则
形式法则是人类对于自然和人为的美感现象作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经过长期的验证所得到的共同结论,作为解释或创作美感的形式依据,其运用于单位造型的整体构成都是密切关联的,而法则本身也是相互牵引的。通常,每一件美的形式都包含了数种不同的法则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法则仅提供给造型者一种基本原理,必定得融会贯通从能运用得当。
2011三队列的形式法则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调和数列费波纳奇数列贝尔数列含有无理数的比率黄金比四韵律法则节奏韵律可以解释为再一种静态或动态的形式中给人视觉上富有规律的节奏效果韵律产生必须建立在秩序比例渐变调和与反复的基础上以达成不同的率动的效果单元小结对形式美的掌握在立体构成艺术以及各项专业艺术领域的学习中都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它也是建立美感和审美评价的不可或缺的知识同时也是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的基础因此对于它的学习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思考题
1、面的构成常用材料有哪些?
2、利用2-3种不同材料进行组合练习。
沈阳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第五章块的立体构成
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单元形的尺寸
重点难点
单体设计
教案内容:
一、块材常用的材料
石膏、泡沫、塑料块、塑料泥、木块、金属块、石块及纸盒、球类等。可为实心,也可为空心的。
本章内容以讲授、示范为主,学时:1学时。
沈阳大学
教案(续页)
初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与造型的表达
初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与造型的表达初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与造型的表达导入在美术学习中,构成和造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学习和理解立体构成和造型的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表达自己的创意。
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定义立体构成是指通过线条、面积、色彩和光影的组织安排,使二维平面呈现出三维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2. 立体构成的要素(1)线条:线条可以帮助我们描绘出物体的轮廓和形态;(2)面积:正确地使用面积可以使物体产生远近、大小和深浅的视觉效果;(3)色彩:巧妙地运用颜色可以使物体更加生动和立体;(4)光影:适当的光影处理可以增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二、造型的表达方式1. 立体造型的定义立体造型是指根据物体的形状、质量和空间的组织关系,通过造型手法和材料的运用,表达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形态特征。
2. 造型的手法(1)分解与组合:通过将物体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再进行组合和构建,使物体更加具有立体感;(2)印象与修饰:通过在一个物体上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或添加纹理等元素,使物体具备一定的质感;(3)精确与夸张:根据物体的自然比例,可以进行准确地表达,也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夸张和变形。
三、教学过程建议1. 导入阶段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立体构成和造型的作品或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他们介绍立体构成和造型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立体构成和造型的概念和要素,通过示范的方式展示不同手法和技巧的运用。
3. 学生实践与创作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活动,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题材或主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立体构成和造型的知识进行表达。
4. 学生分享与评价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作品,让他们彼此评价和反馈,从而促进学习的共同进步。
总结通过学习立体构成和造型的表达,学生可以提高对物体形态和结构的理解能力,培养出良好的观察和创作能力。
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二下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
初二下册美术教课设计:立体组成第七课立体组成〔2课时〕课型:综合课教课方法:解说、演示与手工制作相联合。
一、教课目标1、经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育学生对造型的感觉力,想象力和创建力。
2、经过形象思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求知欲念。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1、要点:平面和立体的过渡------半立体组成。
2、难点:什么是组成和组成制作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 1〕立体和半立体组成图片;〔2〕立体、半立体组成成品假定干;〔 3〕实物彩印包装盒和湖南竹编半笠等;〔4〕画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 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体;〔 6〕学平生面组成的优异作业假定干并贴好。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硬纸板。
四、教课步骤第一课时1、组织教课,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2、取出学生做的平面组成作业挂在黑板的一头,启迪和回想学过的平面组成。
发问:什么是平面组成?平面组成 --------是在二维平面长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必定的法那么,用规那么或不规那么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令人产生有规那么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奇、奇异的视觉感觉。
3、出示半立体组成的制成品和一张依据平面组成做成的半立体组成的三角点组成。
发问: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组成〞二字。
〕组成 -------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
组成是三项组成的总称,即平面组成。
立体组成和色彩组成。
而立体组成即是我们今日所要讲的内容。
〔在黑板上部“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4、前面我们回想了平面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成效不过平面的图案,而立体组成是将形态因素依据必定的法那么创建出实质占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
5、立体组成有半立体组成,线立体组成,面立体组成,块立体构图四图五图六成和混淆组成。
请同学们看课本P21,左上图是线立体构成,左 2 是面立体组成,左 3 是面立体组成,右上为块立体构,右下为混淆组成。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空间中的各种形态1、自然形态2、人为形态3、偶发形态4、抽象形态第二节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内容1、形态要素2、材料要素3、形式美法则4、“重力”和“移动”问题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意义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1、立体构成中的点2、立体构成中的线3、立体构成中的面4、立体构成中的体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1、空间2、色彩3、肌理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对称与均衡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尺度第五节联想与意境第六节多样与统一第七节动感与量感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第一节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1)折屈(2)压屈(3)弯曲(4)切割(5)随意加工第二节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2)多切多折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4、创造肌理效果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第五章线材的立体构成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2024年立体构成教案打印-(含多场合)
立体构成教案打印-(含多场合)教案名称:立体构成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1.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立体构成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立体构成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立体构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立体构成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二、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
2.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特点,如空间性、立体感、稳定性等。
3.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立体构成的理解。
三、立体构成的设计和创新能力(10分钟)1.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设计原则,如对称、平衡、节奏等。
2.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创新能力,如创意、创新、创新思维等。
3.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立体构成设计和创新能力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20分钟)1.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二、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立体构成的设计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立体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评价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困难,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立体构成教案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专业必修课。
是艺术领域中研究空间造型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在设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中利用材料进展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为以后的环艺和工业设计奠定根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后续课为《包装设计》;本课程所属的二级学科是艺术设计学,研究对象为立体元素和空间构成设计,主要方法为熟悉、掌握立体空间的造型规律,以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国内外应用动态、前沿理论,理解三维空间设计元素的组织规律,掌握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的构成法如此,使学生具备空间设计能力以与室内外、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
为下一步进展视觉传达、环艺设计、工业设计教学做好前期准备。
在此根底上通过系统教学,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奠定坚实根底,使学生能胜任在设计研究机构、设计公司与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
三、教材教参教材:《立体构成教程》,愈爱芳,某某人民美术,2004。
教参:《立体构成》,李刚,某某美术,2006;《立体构成》,文增,某某美术,2003。
四、教学方式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示X,自习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时数根据《某某某某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讲授12学时,实践24学时。
具体如下:理论教学:理论12学时,根本内容如下: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课时〕一、立体构成的概念与起源1、概念:立体构成也称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和视觉为根底,以结构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如此\审美,进展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起源:“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浩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
《立体构成》教案(推荐阅读)
《立体构成》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案1、课程名称:立体构成2、学时学分:72学时3、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4、指定教材胡介明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教学参考书《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6.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传统讲授。
8.考核方式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
9.学习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欣赏国内外构成作品,来体现构成思想和造型语言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的构思能力,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
10.辅导答疑:随堂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
一、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1、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3.本章教学重点:从侧重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
从美学角度出发,将立体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
4.本章教学难点: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分类。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
5. 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立体构成的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用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立体物体,激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3. 演示: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第三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两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四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三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五课时:1. 复习:回顾本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时间:1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线、面也都是几何图形;2.认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几何体中寻找点、线、面的过程,借助实例,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便抽象为具体,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热爱几何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本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并让学生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于几何比较抽象,故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圆锥动画的形成,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主的掌握知识.谈一谈应让学生多举例,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知识联系生活,又能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的掌握.3、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几何体的基本要素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解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①采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本节课程中内容所涉及的内容以理论为主,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既是学生“熟悉”的,又是学生“陌生”的,例如:点、线、面、体、空间、形状、位置、方向、空间等名词,都是学生在学习基础绘画(素描、色彩)期间就耳熟能详的,通常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开始分散。
事实上,立体构成中的这些概念要素与学生所了解的平面中的概念要素,虽然名称完全一致、意思基本相同,但体现的的方式或外在表现却大相径庭、极易混淆,这也就所指的“陌生”之处。
所以,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实施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除了语言描述、例举实例、图示说明、开展讨论以外,教学中还应准备一些示范道具、进行现场小实验和适当的穿插一些师生互动活动,这样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的理解概念,而且能使课程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原本枯燥的内容,并且记忆深刻。
②师生互动环节设计操作方法——提问,演示,讲解;记忆深刻;结合教学道具讲解设计理论,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学生感兴趣,注意力不易分散,课堂井然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木材:是一种孔隙性有机材料,价廉质轻。
3泡沫塑料:价廉质轻,易切割
单元小结
一件成功的立体构成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让人眼前一亮,除了其新颖的造型、精良的做工、合理的色彩搭配外,更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其选材的恰当了。作为设计者要具有创新发现新材料,利用基本材料,注重利用典型材料来构成造型独特的有气势的优良作品。
单元小结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立体构成在现实生活中及产品造型上将应用越来越广泛。
课堂作业
可利用各种动力(如电动机)或空气气流而使之产生各种动态变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思考题
举例光立体构成在舞美设计上的应用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学时:1学时。
沈阳大学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教案(首页)编写日期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二、立体构成在构成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设计学是介于美术与理论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美术是主观的自我,强调传统个性,设计是客观的视觉。
1平面构成2立体构成
3色彩构成4肌理构成
5空间构成6运动构成
7光的构成
本章内容以讲授、示范为主,学时:3学时。
沈阳大学
教案(续页)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4测量放样5组装6表面处理
思考题
1、如何设计线、块结合的造型
2、如何制作综合构成的造型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学时:1学时。
沈阳大学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教案(首页)编写日期2011年2月沈阳大学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教案(首页)编写日期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第七章其他立体构成
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其他构成
重点难点
光的构成
教案内容:
一、光的立体构成——如烟花的燃放、彩灯、烛光、各种电筒光及激光交织的光束等都属于立体构成效果。
课堂作业
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建立立体构成模型并控制模型的比例尺度。尤其是在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加强综合型的学习。通过动手制作使学生们掌握将设计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的过程。
思考题
设计制作块的累积构成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学时:1学时。
授课章节
第六章线、面、块的综合构成
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综合构成的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的动手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并在练习中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与辅导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形式美以及美感。
思考组合并且表达“秩序”的美感。
3、以某一种简单的形象进行组合并且表达“稳定”的美感。
沈阳大学
教案(首页)
单元小结
对形式美的掌握在立体构成艺术以及各项专业艺术领域的学习中都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它也是建立美感和审美评价的不可或缺的知识,同时也是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的基础,因此对于它的学习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章的学习中除了单纯的对形式美进行学习和研究之外,对于基础的艺术规律的知识也会同时灌输给学生。
课堂作业
二、块材构成的形式
1单体设计:创造有生命的形态,强调最有特征的部分,一般是在源体(球体、立方体、圆锥体)上进行加工。
2多面体设计:多面体的设计在展开图上进行。如:正面体、正六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单元小结
动手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相辅相承,在艺术的展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呈现出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更具意义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强化艺术设计中知识的综合运用。
1对称平衡2非对称平衡
本章内容以讲授、示范为主,学时:1学时。
沈阳大学
教案(续页)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三、队列的形式法则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调和数列、费波纳奇数列
贝尔数列、含有无理数的比率、黄金比
四、韵律法则(节奏)
韵律可以解释为再一种静态或动态的形式中,给人视觉上富有规律的节奏效果,韵律产生,必须建立在秩序比例、渐变、调和与反复的基础上,以达成不同的率动的效果
四、二点五维构成(半立体)
二点五维构成也叫半立体,它是介于平面与立体的一种浮雕效果。制作这种效果的材料多为纸材、木材、石膏、泡沫、塑料、水泥、金属板等。作为课堂教学多为纸板。
单元小结
建立良好的审美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使人受益终身。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们可以基本建立审美兴趣并且懂得培养审美兴趣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为未来的艺术道路作了良好的铺垫。
课堂作业
用于立体构成的材料还有很多,如筷子、吸管、尼龙线、牙签、有机玻璃、不锈钢管、包装盒、球、皮革、布类、容器、调羹、铁丝等。
思考题了解各种材料的分类及常用材料的性能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学时:2学时。
本章内容以讲授、示范为主,学时:1学时。
沈阳大学
教案(续页)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单元小结
创造力是通过想象力表达出来的。一是作品的创造,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它是艺术家对政治、生活的艺术修养的一种体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要研究艺术创作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增自身的综合修养。本章内容将是一个契机,它在引导大家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为大家打开了创造力的窗子。
三、面块及线面块的构成——以面材和线材、面材、块材的构成造型。
单元小结
动手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相辅相承,在艺术的展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呈现出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更具意义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强化艺术设计中知识的综合运用。
课堂作业
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建立立体构成模型并控制模型的比例尺度。尤其是在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加强综合型的学习。通过动手制作使学生们掌握将设计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的过程。
二、动立体构成——它更强调的是运动西效果。如各种旋转体,钟摆及各种滚动体等。
三、镜面立体构成——既利用玻璃、不锈钢等镜面反射材料、映射范围环境、以产生眼花缭乱、迷失空间等各种微妙效果。
四、电脑三维效果的立体构成
五、超然想象构成
超然想象构成寻求的是非理论的结合和不同的形、质的矛盾并列,冲击一般的习惯性的逻辑思维束缚,以独有的逆向思维模式使设计完成。
思考题
1、面的构成常用材料有哪些?
2、利用2-3种不同材料进行组合练习。
沈阳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第五章块的立体构成
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单元形的尺寸
重点难点
单体设计
教案内容:
一、块材常用的材料
石膏、泡沫、塑料块、塑料泥、木块、金属块、石块及纸盒、球类等。可为实心,也可为空心的。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面材的构成来形成立体空间感
难点:结合材料与技术具体设计立体构成作品。
教案内容:
一、薄壳构成
1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曲面并有一定的强度。
2制作方法
二、透空柱体
1类型可分为透空棱柱(至少三条柱边)和透空圆柱(无柱边、柱面不是平的);
2变化形式:透空圆柱透空棱柱透空柱体的积累
三、插接构成与黏结构成
课堂作业
学习如何让创造形体以及形体组合。这部分内容将结合第二章练习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综合性训练。
思考题
1、如何用线材表现生长感的造型。
2、如何用线材表现速度感的造型。
沈阳大学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第四章面的立体构成
目的要求
掌握面料的各种式样,构成方法及制作方法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第三章线材构成
目的要求
运用立体构成法则,理解掌握构成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材料与形态相结合,对情感的表现
难点:通过想象建立形体组合
教案内容:
一、线的属性
线材在立体造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决定形体的方向性,并可以将形象的轻量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1线的粗细2线的曲直
沈阳大学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编写时间:2011年2月
授课章节
第二章空间立体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目的要求
明确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并融会贯通运用
重点难点
对各形式法则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教案内容:
一、统一的形式法则
形式法则是人类对于自然和人为的美感现象作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经过长期的验证所得到的共同结论,作为解释或创作美感的形式依据,其运用于单位造型的整体构成都是密切关联的,而法则本身也是相互牵引的。通常,每一件美的形式都包含了数种不同的法则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法则仅提供给造型者一种基本原理,必定得融会贯通从能运用得当。
单元小结
本章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同多动手练习使学生对三维空间认识增强,并且能够学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并理解形体。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社尤为重要。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可以学习如何灵活的处理图纸设计与实际问题,增强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课堂作业
运用两种以上的材料,练习建立点、线、面、块的组合造型,依照美学、力学等原理,进行综合的练习。
线、面的构成
教案内容:
可以分为:线面的构成、线块的构成、面块的构成及线面块的构成等。
以某种形式(如线材或面材或块材)为主。
规律性的把握,形式感的槊造。
可恰当的应用色彩等。
一、线面的构成——以线材和面材构成的造型为线面构成。
如:自然界中的花瓣、生活中的雨伞。
二、线块的构成——以线材和块材构成的造型。
如图:
3线间的空隙4线的节点
5线的质感6常用材料
艺术作品的创造,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它是艺术家对政治,生活和艺术素养的一种体现。古今中外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无不是运用创造性的想象,创造出无与伦比的乐曲和诗章,唤起欣赏者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