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高考立体几何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知识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知识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知识点高中数学平面几何不时是数学的一大难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平面几何专项知识点,对提高数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协助。

(1)空间几何体① 看法柱、锥、台、球及其复杂组合体的结构特征.② 能画出复杂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平面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 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假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一切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要一个平面.◆公理3:假设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要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定理:空间中假设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区分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 以平面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动身点,看法和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了解以下判定定理:◆假设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假设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假设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假设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可以证明:◆假设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假设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假设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取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复杂命题.温习关注:平面几何试题着重考察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别及几何体的外表积与体积的计算,关注画图、识图、用图的才干,关注对平行、垂直的探求,关注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情形下的开放性效果的探求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21-2021高考数学平面几何专项知识点大家细心阅读了吗?最后祝考生们学习提高。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若点 N 为 BC 的中点,求四面体 A'MNB 的体积.
【解答】证明:(1)连接 BD,设 BD∩EC=F,连接 MF,
由题意可得四边形 BCDE 为正方形,则 F 为 BD 的中点,
∴MF 为△A′BD 的中位线,可得 MF∥A′B,
又 A′B⊄平面 EMC,MF⊂平面 EMC,
∴A'B∥平面 EMC;
2023 年高考:立体几何复习题及答案
1.如图,已知直角梯形 ABCD,BC∥AD,BC=CD=2,AD=4,∠BCD=90°,点 E 为 AD 的中点,现将三角形 ABE 沿 BE 折叠,得到四棱锥 A'﹣BCDE,其中∠A'ED=120°, 点 M 为 A'D 的中点.
(1)求证:A'B∥平面 EMC;
第2页共3页
∵BE⊂平面 BEF,∴平面 BEF⊥平面 AMD, 结合题意分析知,点 F 在线段 AD 上,连接 MF, 过 A 作 AH⊥MF,交 MF 的延长线于点 H,
则结合已知条件得
,解得 AH ,
设 Dt ,
第3页共3页
【解答】解:(1)证明:由题意知 PC2+AC2=PA2,∴PC⊥AC, 同理,PC⊥BC,又 AC∩BC=C,∴PC⊥平面 ABC, ∵D,E 分别是 AC,PA 的中点,∴DE∥PC, ∴DE⊥平面 ABC, 又 DE⊂平面 BDE,∴平面 BDE⊥平面 ABC. (2)在△BDE 中,DE⊥BD,BD=2 ,DE=2,∴BE=4, 如图,过 A 作 AM⊥BE 于 M,连接 MD, 在△ABE 中,AB=BE=4,AE=2 ,解得 AM ,ME=1, ∵DM⊂平面 BDE,∴AC⊥DM, 在 Rt△ADM 中,AM ,AD=2,∴DM , ∴DM2+EM2=DE2,∴MD⊥BE, ∵AM∩MD=M,∴BE⊥平面 AMD,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一、引言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用法。

二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同一个体积,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这些几何形状的体积相等。

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何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些形状的体积可以通过其高度、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等参数来计算。

三等体积法的应用等体积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其用法: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1: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ab+bc+ac),体积为abc。

2、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例2:给定两个几何体,判断它们是否体积相等。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如果两个体积相等,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否则,两个几何体体积不相等。

3、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例3: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重心位置。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将该长方体分成两个小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与原长方体的重心位置相同。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两个小长方体的重心位置即可。

四、结论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以及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等体积法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在数学的世界里,立体几何是一门研究空间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所以 z1=0,
,故可取
, ,,
于是 < , >

设所成锐二面角为θ,所以 sinθ

所以平面 PAD 和平面 PBE 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
第3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CF CC1 AA1 , ∵∠BAC=90°,
∴CD

在 Rt△FCD 中,tan∠FDC 맨

故直线 DF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2.如图所示,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BCD=60°,E 是 CD 的中点,PA⊥底面 ABCD,PA=2. (1)证明:平面 PBE⊥平面 PAB; (2)求平面 PAD 和平面 PBE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 BD,由 ABCD 是菱形且∠BCD=60°, 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E 是 CD 的中点, ∴BE⊥CD,又 AB∥CD, ∴AB⊥BE,∴BE⊥平面 PAB, 又 BE⊂平面 PBE, ∴平面 PBE⊥平面 PAB. (2)解:在平面 ABCD 内,过点 A 作 AB 的垂线,如图所示,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
【解答】(1)证明:连接 DG、FG, 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BB1∥CC1,且 BB1=CC1, ∵B1E=2EB,C1F=2FC, ∴EB∥FC,且 EB=FC, ∴四边形 BCFE 为平行四边形, ∴EF∥BC,EF=BC, ∵BD=2DA,CG=2GA, ∴GD∥BC,且 GD BC, ∴EF∥GD,且 GD EF, ∴四边形 DEFG 为梯形,即 D、E、F、G 四点共面, ∴点 G 在平面 EFD 内. (2)解: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CC1⊥平面 ABC, ∵F 为 CC1 上一点, ∴点 F 在平面 ABC 上的投影为点 C, 连接 CD,则∠FDC 即为直线 DF 与平面 ABC 所成角. ∵点 D 在棱 AB 上,且 BD=2DA, ∴AD AB , ∵C1F=2FC,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对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高考立体几何的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一、知识点梳理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的表面积:S =2πr² +2πrl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体积:V =πr²h (h 为高)。

(2)圆锥的表面积:S =πr² +πrl 。

体积:V =1/3πr²h 。

(3)球的表面积:S =4πR² 。

体积:V =4/3πR³ 。

3、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6、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7、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复习题附答案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复习题附答案

a,
在 Rt△FCM 中,tan∠FCM .

∴sin∠FCM ,
故直线 CF 与平面 A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2.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平面 AA1C1C,D 是 AA1 的中点,△ACD 是边长
为 1 的等边三角形. (1)证明:CD⊥B1D; (2)若 BC ,求二面角 B﹣C1D﹣B1 的大小.
,令
由(1)知,平面 B1C1D 的一个法向量为
,得
,, ,
, ,,
故 th< , >

所以二面角 B﹣C1D﹣B1 的大小为 30°.
第3页共3页
在直角梯形 AEFB 中,有 AF EF,BF

∴AF2+BF2=AB2,即 AF⊥BF.
∵BC∩BF=B,BC、BF⊂平面 BCF,
∴AF⊥平面 BCF.
EF,AB=2EF,
(2)解:∵AE⊥平面 ABC,AE⊂平面 ACDE,∴平面 ACDE⊥平面 ABC,
又平面 ABC∥平面 DEF,∴平面 ACDE⊥平面 DEF.
【解答】解:(1)证明:因为△ACD 是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所以∠ADC=60°,∠ DA1C1=120° 因为 D 是 AA1 的中点,所以 AD=A1D=A1C1=1,即△A1C1D 是等腰三角形, 则∠A1DC1=30°,故∠CDC1=90°,即 CD⊥C1D, 因为 BC⊥平面 AA1C1C,BC∥B1C1,所以 B1C1⊥平面 AA1C1C, 因为 CD⊂平面 AA1C1C,所以 B1C1⊥CD, 因为 B1C1∩C1D=C1,B1C1⊂平面 B1C1D,C1D⊂平面 B1C1D,所以 CD⊥平面 B1C1D, 因为 B1D⊂平面 B1C1D,所以 CD⊥B1D;

高考必刷小题 立体几何

高考必刷小题 立体几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平面ADD1A1的中心,M, N,F分别是B1C1,CC1,AB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12EF
√B.MN≠12EF √C.MN与EF异面
D.MN与EF平行
1 A.4
dm2
C.
3 4
dm2
√B.
2 4
dm2
D.34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题意,在平面VAC内,过点P作EF∥AC分别交VA,VC于点F,E, 在平面VBC内,过点E作EQ∥VB交BC于点Q, 在平面VAB内,过点F作FD∥VB交AB于点D,连接DQ,如图所示, 因为EF∥AC, 所以△VEF∽△VCA,设其相似比为k, 则VVAF=VVCE=AECF=k,0<k<1, 因为 VA=VB=VC=1,且两两垂直,所以 AC=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因为EF⊂平面VAC, 所以FD⊥EF, 所以四边形 FEQD 是矩形,即 S 矩形 FEQD=
FD·EF=(1-k)· 2k=- 2k-122+ 42,
所以当
k=12时,S
矩形 FEQD
有最大值
2 4.
故该截面面积的最大值是
对于A,如图(1),α∩β=l,m⊥l,n∥l,则满足m∥α,n∥β,m⊥n, 平面α与β不一定垂直,故A错误; 对于B,如图(2),α∩β=l,n∥l,m⊥α,则满足n∥β,m⊥n,平面 α与β不一定垂直,故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及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及答案解析

又∵已知 E 为 PB 的中点,∴OE∥PD.
∵PD⊄平面 AEC,OE⊂平面 AEC,
∴PD∥平面 AEC.
解:(2)∵
⺁,
⺁ ,∴
⺁ ⺁.
又∵PD⊥底面 ABCD,∴ 三棱锥 െ
∵E 是 PB 的中点,∴ 三棱锥 െ
⺁ 三棱锥 െ
⺁ ⺁⺁ ⺁ ⺁
⺁.
⺁ 三棱锥 െ
⺁ ⺁.
2.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平面 ABC,AD∥BC,∠ABC=90°,AD=2, ⺁ , BC=6. (1)求证:平面 PBD⊥平面 PAC; (2)PA 长为何值时,直线 PC 与平面 PBD 所成角最大?并求此时该角的正弦值.
第1页共3页
【解答】(1)证明:∵PA⊥平面 ABCD,BD⊂平面 ABCD,∴BD⊥PA,
又 ㋨๗
, ㋨๗

∴∠ABD=30°,∠BAC=60°,∴∠AEB=90°,即 BD⊥AC(E 为 AC 与 BD 交点).
又 PA∩AC,∴BD⊥平面 PAC
又因为 BD⊂平面 PBD,所以平面 PBD⊥平面 PAC.
则๗ ๗
,即 െ ⺁ ㌳ ⺁ െ⺁ ㌳ ൅
,取 x=1,
⺁ 得平面 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๗ (1, , ),
所以 cos< ,๗>



쳌㌳ ⺁

⺁ ⺁
㌳ ⺁㌳ ⺁
因为 ㌳ ⺁ ㌳ ⺁
㌳⺁ ⺁ ⺁
,当且仅当 t=2 时等号成立,
所以 cos< ,๗>
,记直线 PC 与平面 PBD 所成角为θ,
则 sinθ=|cos< ,๗>|,故 t๗ ,
即 ⺁ 时,直线 PC 与平面 PBD 所成角最大,此时该角的正弦值为 .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全归纳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 一个三棱柱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它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cm),则该三棱柱的表面积为()正视图:是一个矩形,长为2,高为√(3);侧视图:是一个矩形,长为2,高为1;俯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边长为2。

解析: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a = 2,底面积S_{底}=(√(3))/(4)a^2=(√(3))/(4)×2^2=√(3)。

侧棱长h = 1,三个侧面的面积S_{侧}=3×2×1 = 6。

所以表面积S=2S_{底}+S_{侧}=2√(3)+6。

2. 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正视图:是一个梯形,上底为1,下底为2,高为2;侧视图:是一个矩形,长为2,宽为1;俯视图:是一个矩形,长为2,宽为1。

解析: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台。

上底面积S_{1}=1×1 = 1,下底面积S_{2}=2×2=4,高h = 2。

根据四棱台体积公式V=(1)/(3)h(S_{1}+S_{2}+√(S_{1)S_{2}})=(1)/(3)×2×(1 + 4+√(1×4))=(14)/(3)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3. 已知球的直径SC = 4,A,B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3),∠ ASC=∠BSC = 30^∘,则棱锥S - ABC的体积为()解析:设球心为O,因为SC是球的直径,∠ ASC=∠ BSC = 30^∘所以SA=SB = 2√(3),AO = BO=√(3)又AB=√(3),所以 AOB是等边三角形,S_{ AOB}=(√(3))/(4)×(√(3))^2=(3√(3))/(4)V_{S - ABC}=V_{S - AOB}+V_{C - AOB}=(1)/(3)× S_{ AOB}×(SO + CO)=(1)/(3)×(3√(3))/(4)×2=√(3)4. 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正视图:是一个正方形,右上角缺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侧视图:是一个正方形,右上角缺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正方形,右上角缺了一个小正方形。

高考立体几何题大全

高考立体几何题大全

高考立体几何题大全一、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若在其一个顶点处削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剩余部分的体积为多少?A. 6B. 7C. 8-√3D. 8-1/3(答案)B。

解析:原正方体的体积为2的三次方等于8,削去的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的三次方等于1,但由于是在顶点处削去,会同时影响到三个相邻的小正方体,因此实际减少的体积只有一个小正方体的三分之一,即1/3。

所以剩余部分的体积为8-1/3=7+2/3,取整数部分为7。

二、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若将其侧面展开,得到的矩形的长与宽分别是什么?A. 2πr, hB. πr, 2hC. r, 2πhD. 2r, πh(答案)A。

解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矩形,其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即2πr,宽等于圆柱的高,即h。

三、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4,则它的侧面积为多少?A. 12πB. 15πC. 20πD. 24π(答案)B。

解析:圆锥的母线长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得,为根号下(3的平方+4的平方)=5。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为π乘以底面半径乘以母线长,即π35=15π。

四、一个球体的半径为R,若在其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则剩余部分的体积与小球体积的比值为多少?A. 7B. 8-1C. 8D. 9(答案)A。

解析:大球的体积为(4/3)πR的三次方,小球的体积为(4/3)π(R/2)的三次方,即(1/8)(4/3)πR的三次方。

剩余部分的体积为大球体积减去小球体积,即(7/8)(4/3)πR 的三次方。

所以剩余部分的体积与小球体积的比值为((7/8)(4/3)πR的三次方)除以((1/8)(4/3)πR的三次方)=7。

五、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若将其切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最多可以切割成多少个小正方体?A. abcB. a+b+cC. abcD. (a+b+c)/3(答案)C。

解析:长方体的体积为长乘以宽乘以高,即abc。

2024届新高考数学大题精选30题--立体几何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数学大题精选30题--立体几何含答案

大题立体几何1(2024·黑龙江·二模)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2,M是BC的中点,N是AB1的中点,P是B1C1的中点.(1)证明:MN⎳平面A1CP;(2)求点P到直线MN 的距离.2(2024·安徽合肥·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M是侧棱PC的中点,侧面PAD为正三角形,侧面PAD⊥底面ABCD.(1)求三棱锥M-ABC的体积;(2)求AM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2024届新高考数学大题精选30题--立体几何3(2023·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A1C1C⊥平面ABC,AB= AC=BC=AA1=2,A1B=6.(1)设D为AC中点,证明:AC⊥平面A1DB;(2)求平面A1AB1与平面ACC1A1夹角的余弦值.4(2024·山西晋中·三模)如图,在六面体ABCDE中,BC=BD=6,EC⊥ED,且EC=ED= 2,AB平行于平面CDE,AE平行于平面BCD,AE⊥CD.(1)证明:平面ABE⊥平面CDE;(2)若点A到直线CD的距离为22,F为棱AE的中点,求平面BDF与平面BCD夹角的余弦值.5(2024·辽宁·二模)棱长均为2的斜三棱柱ABC-A1B1C1中,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O在棱AC的中点处,P为棱A1B1(包含端点)上的动点.(1)求点P到平面ABC1的距离;(2)若AP⊥平面α,求直线BC1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6(2024·重庆·模拟预测)在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ABCD中,已知AB∥CD,∠BAD=90°,CD= 2AB,△PAB是正三角形,点M在侧棱PB上且使得PD⎳平面AMC.(1)证明:PM=2BM;(2)若侧面PAB⊥底面ABCD,CM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11,求二面角P-AC-B的余弦值.7(2024·安徽·模拟预测)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对“三农”工作作出指示.某地区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建设蔬菜大棚.如图所示的七面体ABG-CDEHF是一个放置在地面上的蔬菜大棚钢架,四边形ABCD是矩形,AB=8m,AD=4m,ED=CF=1m,且ED,CF都垂直于平面ABCD,GA=GB=5m,HE=HF,平面ABG⊥平面ABCD.(1)求点H到平面ABCD的距离;(2)求平面BFHG与平面AGH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8(2024·重庆·模拟预测)如图,ACDE为菱形,AC=BC=2,∠ACB=120°,平面ACDE⊥平面ABC,点F在AB上,且AF=2FB,M,N分别在直线CD,AB上.(1)求证:CF⊥平面ACDE;(2)把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且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若∠EAC=60°,MN为直线CD,AB的公垂线,求ANAF的值;(3)记直线BE与平面ABC所成角为α,若tanα>217,求平面BCD与平面CFD所成角余弦值的范围.9(2024·安徽·二模)将正方形ABCD 绕直线AB 逆时针旋转90°,使得CD 到EF 的位置,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1)求证:平面ACF ⊥平面BDE ;(2)点M 为DF 上一点,若二面角C -AM -E 的余弦值为13,求∠MAD .10(2024·安徽黄山·二模)如图,已知AB 为圆台下底面圆O 1的直径,C 是圆O 1上异于A ,B 的点,D 是圆台上底面圆O 2上的点,且平面DAC ⊥平面ABC ,DA =DC =AC =2,BC =4,E 是CD 的中点,BF =2FD .(1)证明:DO 2⎳BC ;(2)求直线DB 与平面AEF 所成角的正弦值.11(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的下底面边长为22,A 1B 1=12AB ,M 为BC 中点,已知点P 满足AP =1-λ AB +12λ⋅AD +λAA 1 ,其中λ∈0,1 .(1)求证D 1P ⊥AC ;(2)已知平面AMC 1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7,当λ=23时,求直线DP 与平面AMC 1所成角的正弦值.12(2024·辽宁·三模)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CC 1A 1⊥底面ABC ,AC =AA 1=2,AB =1,BC =3,点E 为线段AC 的中点.(1)求证:AB 1∥平面BEC 1;(2)若∠A 1AC =π3,求二面角A -BE -C 1的余弦值.13(2024·广东广州·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DCP是等边三角形,∠DCB=∠PCB=π4,点M,N分别为DP和AB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BC;(2)求证:平面PBC⊥平面ABCD;(3)求CM与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14(2024·广东梅州·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PAD为等边三角形,AD⎳BC,AD⊥AB,AD=AB=2BC=2.(1)求证:AD⊥PC;(2)点N在棱PC上运动,求△ADN面积的最小值;(3)点M为PB的中点,在棱PC上找一点Q,使得AM⎳平面BDQ,求PQQC的值.15(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圆台O1O2的轴截面A1ACC1为等腰梯形,AC=2AA1= 2A1C1=4,B为底面圆周上异于A,C的点,且AB=BC,P是线段BC的中点.(1)求证:C1P⎳平面A1AB.(2)求平面A1AB与平面C1CB夹角的余弦值.16(2024·广东深圳·二模)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底面ABC,且AB= AC,A1B=A1C.(1)证明:AA1⊥平面ABC;(2)若AA1=BC=2,∠BAC=90°,求平面A1BC与平面A1BC1夹角的余弦值.17(2024·河北保定·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CD 内存在一条直线EF 与AB 平行,PA ⊥平面ABCD ,直线P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32,PA =BC =23,CD =2AB =4.(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2)若点E 满足PE =2ED ,求二面角P -EF -B 的正弦值.18(2024·湖南衡阳·模拟预测)如图,在圆锥PO 中,P 是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圆的圆心,AC 是圆锥底面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ABD 是圆锥底面圆O 的内接三角形,E 是圆锥母线PC 的中点,PO =6,AC =4.(1)求证:平面BED ⊥平面ABD ;(2)设点M 在线段PO 上,且OM =2,求直线DM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19(2024·湖南岳阳·三模)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菱形,∠DAB =60°,PA =PC ,PB =PD =210,M 是线段PC 上的点,且PC =4MC .(1)证明:PC ⊥平面BDM ;(2)点E 在直线DM 上,求BE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最大值.20(2024·湖南·二模)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ABC =60°,BD 1⊥平面A 1C 1D .(1)求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2)设点D 1关于平面A 1C 1D 的对称点为E ,点E 和点C 1关于平面α对称(E 和α未在图中标出),求平面A 1C 1D 与平面α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21(2024·山东济南·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D,∠DAB=∠PCB=60°,CD=1,AB=3,PC=23,平面PCB⊥平面ABCD,F为线段BC的中点,E为线段PF上一点.(1)证明:PF⊥AD;(2)当EF为何值时,直线BE与平面PAD夹角的正弦值为74.22(2024·山东潍坊·二模)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BC=4,∠ABC=60°,E为CD 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连结BD,CD,且BD=4,如图2.(1)求证:图2中的平面ADE⊥平面ABCE;(2)在图2中,若点F在棱BD上,直线AF与平面ABCE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010,求点F到平面DEC 的距离.23(2024·福建·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PB,AB⊥BC,AB=3,BC=6,已知二面角P-AB-C的大小为θ,∠PAB=θ.(1)求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2)当三棱锥P-ABC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求:(Ⅰ)二面角P-AB-C的余弦值;(Ⅱ)直线PC与平面PAB所成角.24(2024·浙江杭州·二模)如图,在多面体ABCDPQ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DAB=60°, BC=2PQ=4AB=4,M为BC的中点,PQ∥BC,PD⊥DC,QB⊥MD.(1)证明:∠ABQ=90°;(2)若多面体ABCDPQ的体积为152,求平面PCD与平面QAB夹角的余弦值.25(2024·浙江嘉兴·二模)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PA∥QD,BC=2AB=2PA=2,∠ABC=60°.(1)证明:平面PCD⊥平面PAC;(2)若PQ=22,求平面PCQ与平面DCQ夹角的余弦值.26(2024·浙江绍兴·二模)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4,AC=2,∠CAB=60°,BC⊥AP.(1)证明:平面ACP⊥平面ABC;(2)若PA=2,PB=4,求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27(2024·河北沧州·一模)如图,在正三棱锥A -BCD 中,BC =CD =BD =4,点P 满足AP=λAC ,λ∈(0,1),过点P 作平面α分别与棱AB ,BD ,CD 交于Q ,S ,T 三点,且AD ⎳α,BC ⎳α.(1)证明:∀λ∈(0,1),四边形PQST 总是矩形;(2)若AC =4,求四棱锥C -PQST 体积的最大值.28(2024·湖北·二模)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BC =120°,AB =4,AE =λAD ,AF =λAB(0<λ<1),沿EF 将△AEF 向上折起得到棱锥P -BCDEP .如图2所示,设二面角P -EF -B 的平面角为θ.(1)当λ为何值时,三棱锥P -BCD 和四棱锥P -BDEF 的体积之比为95(2)当θ为何值时,∀λ∈0,1 ,平面PEF 与平面PFB 的夹角φ的余弦值为5529(2024·湖北·模拟预测)空间中有一个平面α和两条直线m ,n ,其中m ,n 与α的交点分别为A ,B ,AB =1,设直线m 与n 之间的夹角为π3,(1)如图1,若直线m ,n 交于点C ,求点C 到平面α距离的最大值;(2)如图2,若直线m ,n 互为异面直线,直线m 上一点P 和直线n 上一点Q 满足PQ ⎳α,PQ ⊥n 且PQ ⊥m ,(i )求直线m ,n 与平面α的夹角之和;(ii )设PQ =d 0<d <1 ,求点P 到平面α距离的最大值关于d 的函数f d .30(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底面ABCD 为一个菱形,且∠BAD =120°. 底面与顶面的对角线交点分别为O ,O 1. AB =2A 1B 1=2,BB 1=DD 1=392,AA 1与底面夹角余弦值为3737.(1)证明:OO 1⊥平面ABCD ;(2)现将顶面绕OO 1旋转θ角,旋转方向为自上而下看的逆时针方向. 此时使得底面与DC 1的夹角正弦值为64343,此时求θ的值(θ<90°);(3)求旋转后AA 1与BB 1的夹角余弦值.大题 立体几何1(2024·黑龙江·二模)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2,M 是BC 的中点,N 是AB 1的中点,P 是B 1C 1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A 1CP ;(2)求点P 到直线MN 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3【分析】(1)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平面A 1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x ,y ,z ),利用空间向量法证明MN ⋅n=0即可;(2)利用空间向量法即可求解点线距.【详解】(1)由题意知,AA 1⊥平面ABC ,∠BAC =60°,而AB ⊂平面ABC ,所以AA 1⊥AB ,在平面ABC 内过点A 作y 轴,使得AB ⊥y 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1,3,0),A 1(0,0,2),B 1(2,0,2),得M 32,32,0,N (1,0,1),P 32,32,2,所以A 1C =(1,3,-2),A 1P =32,32,0 ,MN =-12,-32,1 ,设平面A1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x ,y ,z ),则n ⋅A 1C=x +3y -2z =0n ⋅A 1P =32x +32y =0,令x =1,得y =-3,z =-1,所以n=(1,-3,-1),所以MN ⋅n =-12×1+-32×(-3)+1×(-1)=0,又MN 不在平面A 1CP 内即MN ⎳平面A 1CP ;(2)如图,连接PM ,由(1)得PM =(0,0,-2),则MN ⋅PM =-2,MN =2,PM =2,所以点P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d =PM 2-MN ⋅PMPM2= 3.2(2024·安徽合肥·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 =60°,M 是侧棱PC 的中点,侧面PAD 为正三角形,侧面PAD ⊥底面ABCD .(1)求三棱锥M -ABC 的体积;(2)求AM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12(2)3311.【分析】(1)作出辅助线,得到线线垂直,进而得到线面垂直,由中位线得到M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32,进而由锥体体积公式求出答案;(2)证明出BO ⊥A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进而由法向量的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求出线面角的正弦值.【详解】(1)如图所示,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因为△PAD 是正三角形,所以PO ⊥AD .又因为平面PAD ⊥底面ABCD ,PO ⊂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所以PO ⊥平面ABCD ,且PO =3.又因为M 是PC 的中点,M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32,S △ABC =12×2×2×sin 2π3=3,所以三棱锥M -ABC 的体积为13×3×32=12.(2)连接BO ,BD ,因为∠BAD =π3,所以△AB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O ⊥AD ,以O 为原点,OA ,OB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0,3 ,A 1,0,0 ,B 0,3,0 ,C -2,3,0 ,所以M -1,32,32 ,AM =-2,32,32,PB =0,3,-3 ,BC =-2,0,0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PB ⋅n =0BC ⋅n =0,即3y -3z =0-2x =0 ,解得x =0,取z =1,则y =1,所以n=0,1,1 .设AM 与平面PB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AM ,n =AM ⋅nAM ⋅n=-2,32,32 ⋅0,1,14+34+34×1+1=3311.即AM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11.3(2023·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A 1C 1C ⊥平面ABC ,AB =AC =BC =AA 1=2,A 1B =6.(1)设D 为AC 中点,证明:AC ⊥平面A 1DB ;(2)求平面A 1AB 1与平面ACC 1A 1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55【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 ⊥AC ,根据平面ACC 1A 1⊥平面ABC 得出BD ⊥平面ACC 1A 1,BD ⊥A 1D ,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 ⊥A 1D ,从而证明AC ⊥平面A 1DB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表示向量,求出平面A 1AB 1的法向量和平面ACC 1A 1的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求平面A 1AB 1与平面ACC 1A 1的夹角余弦值.【详解】(1)证明:因为D 为AC 中点,且AB =AC =BC =2,所以在△ABC 中,有BD ⊥AC ,且BD =3,又平面ACC 1A 1⊥平面ABC ,且平面ACC 1A 1∩平面ABC =AC ,BD ⊂平面ABC ,所以BD ⊥平面ACC 1A 1,又A 1D ⊂平面ACC 1A 1,则BD ⊥A 1D ,由A 1B =6,BD =3,得A 1D =3,因为AD =1,AA 1=2,A 1D =3,所以由勾股定理,得AC ⊥A 1D ,又AC ⊥BD ,A 1D ∩BD =D ,A 1D ,BD ⊂平面A 1DB ,所以AC ⊥平面A 1DB ;(2)如图所示,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可得A (1,0,0),A 1(0,0,3),B (0,3,0),则AA 1 =-1,0,3 ,AB=-1,3,0 ,设平面A 1AB 1的法向量为n=(x ,y ,z ),由n ⋅AA 1=-x +3z =0n ⋅AB=-x +3y =0,令x =3,得y =1,z =1,所以n=3,1,1 ,由(1)知,BD ⊥平面ACC 1A 1,所以平面ACC 1A 1的一个法向量为BD=(0,-3,0),记平面A 1AB 1与平面ACC 1A 1的夹角为α,则cos α=|n ⋅BD ||n ||BD |=35×3=55,所以平面A 1AB 1与平面ACC 1A 1夹角的余弦值为55.4(2024·山西晋中·三模)如图,在六面体ABCDE 中,BC =BD =6,EC ⊥ED ,且EC =ED =2,AB 平行于平面CDE ,AE 平行于平面BCD ,AE ⊥CD .(1)证明:平面ABE ⊥平面CDE ;(2)若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为22,F 为棱AE 的中点,求平面BDF 与平面BCD 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535【分析】(1)设平面ABE 与直线CD 交于点M ,使用线面平行的性质,然后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2)证明BE ⊥平面CDE ,然后构造空间直角坐标系,直接用空间向量方法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设平面ABE 与直线CD 交于点M ,连接ME ,MB ,则平面ABE 与平面CDE 的交线为ME ,平面ABE 与平面BCD 的交线为MB ,因为AB 平行于平面CDE ,AB ⊂平面ABE ,平面ABE 和平面CDE 的交线为ME ,所以AB ∥ME .同理AE ∥MB ,所以四边形ABME 是平行四边形,故AE ∥MB ,AB ∥ME .因为CD ⊥AE ,AE ∥MB ,所以CD ⊥MB ,又BC =BD =6,所以M 为棱CD 的中点在△CDE 中,EC =ED ,MC =MD ,所以CD ⊥ME ,由于AB ∥ME ,故CD ⊥AB .而CD ⊥AE ,AB ∩AE =A ,AB ,AE ⊂平面ABE ,所以CD ⊥平面ABE ,又CD ⊂平面CDE ,所以平面ABE ⊥平面CDE .(2)由(1)可知,CD ⊥平面ABME ,又AM ⊂平面ABME ,所以CD ⊥AM .而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为22,故AM =2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CDE 中,由EC =ED =2,得CD =2,MC =MD =ME =1.在等腰三角形BCD 中,由MC =MD =1,BC =BD =6,得BM = 5.在平行四边形ABME 中,AE =BM =5,AB =EM =1,AM =22,由余弦定理得cos ∠MEA =EM 2+AE 2-AM 22EM ·AE=-55,所以cos ∠BME =55,所以BE =BM 2+EM 2-2BM ·EM cos ∠BME =2.因为BE 2+ME 2=22+12=5 2=BM 2,所以BE ⊥ME .因为平面ABME ⊥平面CDE ,平面ABME 和平面CDE 的交线为ME ,BE 在平面ABME 内.所以BE ⊥平面CDE .如图,以E 为坐标原点,EC ,ED ,EB 分别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 ,C 2,0,0 ,D 0,2,0 ,B 0,0,2 ,A -22,-22,2 ,F -24,-24,1.所以CD =-2,2,0 ,DB =0,-2,2 ,FB =24,24,1 .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m=x 1,y 1,z 1 ,则m ⋅CD=0m ⋅DB =0,即-2x 1+2y 1=0-2y 1+2z 1=0 .则可取x 1=2,得m=2,2,2 .设平面BDF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 ,则n ⋅FB =0n ⋅DB=0,即24x 2+24y 2+z 2=0-2y 2+2z 2=0.取z 2=1,则n=-32,2,1 .设平面BDF 与平面BCD 的夹角为θ,则cos θ=m ⋅n m ⋅n =-3210×21=10535.所以平面BDF 与平面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10535.5(2024·辽宁·二模)棱长均为2的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O 在棱AC 的中点处,P 为棱A 1B 1(包含端点)上的动点.(1)求点P 到平面ABC 1的距离;(2)若AP ⊥平面α,求直线BC 1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答案】(1)23913;(2)25,104.【分析】(1)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ABC 1的法向量,再利用点到平面距离的向量求法求解即得.(2)由向量共线求出向量AP的坐标,再利用线面角的向量求法列出函数关系,并求出函数的值域即可.【详解】(1)依题意,A 1O ⊥平面ABC ,OB ⊥AC (底面为正三角形),且A 1O =OB =3,以O 为原点,OB ,OC ,OA 1的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O (0,0,0),A (0,-1,0),B (3,0,0),C (0,1,0),A 1(0,0,3),C 1(0,2,3),AC 1 =(0,3,3),BC 1 =(-3,2,3),AA 1 =(0,1,3),由A 1B 1⎳AB ,A 1B 1⊄平面ABC 1,AB ⊂平面ABC 1,则A 1B 1⎳平面ABC 1,即点P 到平面ABC 1的距离等于点A 1到平面ABC 1的距离,设n =(x ,y ,z )为平面ABC 1的一个法向量,由n ⋅AC 1=3y +3z =0n ⋅BC 1=-3x +2y +3z =0,取z =3,得n=(1,-3,3),因此点A 1到平面ABC 1的距离d =|AA 1 ⋅n||n |=2313=23913,所以点P 到平面ABC 1的距离为23913.(2)设A 1P =λA 1B 1 ,λ∈[0,1],则AP =AA 1 +A 1P =AA 1 +λAB=(0,1,3)+λ(3,1,0)=(3λ,1+λ,3),由AP ⊥α,得AP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BC 1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BC 1 ,AP ›|=|BC 1 ⋅AP||BC 1 ||AP |=|5-λ|10⋅3λ2+(1+λ)2+3=5-λ25⋅2λ2+λ+2,令t =5-λ,则λ=5-t ,t ∈[4,5],则sin θ=t 25⋅2(5-t )2+(5-t )+2=t25⋅2t 2-21t +57=125⋅2-21t+57t 2=125571t-7382+576,由t ∈[4,5],得1t ∈15,14 ,于是571t -738 2+576∈225,516,25⋅571t -738 2+576∈2105,52 ,则sin θ∈25,104,所以直线BC 1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25,104.6(2024·重庆·模拟预测)在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AB ∥CD ,∠BAD =90°,CD =2AB ,△PAB 是正三角形,点M 在侧棱PB 上且使得PD ⎳平面AMC .(1)证明:PM =2BM ;(2)若侧面PAB ⊥底面ABCD ,C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11,求二面角P -AC -B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10.【分析】(1)连接BD 与AC 交于点E ,连接EM ,由已知得AB CD=EBED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PD ∥EM ,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EB ED =BM PM=12,即PM =2BM(2)设AB 的中点O ,首先由已知得PO ⊥底面ABCD ,在△PAB 中过点M 作MF ∥PO 交AB 于点F ,得MF ⊥底面ABCD ,则∠MCF 为C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在底面ABCD 上过点O 作OG ⊥AC 于点G ,则∠PGO 是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根据条件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连接BD 与AC 交于点E ,连接EM ,在△EAB 与△ECD 中,∵AB ∥CD ,∴AB CD=EBED ,由CD =2AB ,得ED =2EB ,又∵PD ⎳平面AMC ,而平面PBD ∩平面AMC =ME ,PD ⊂平面PBD ,∴PD ∥EM ,∴在△PBD 中,EB ED =BM PM=12,∴PM =2BM ;(2)设AB 的中点O ,在正△PAB 中,PO ⊥AB ,而侧面PAB ⊥底面ABCD ,侧面PAB ∩底面ABCD =AB ,且PO ⊂平面PAB ,∴PO ⊥底面ABCD ,在△PAB 中过点M 作MF ⎳PO 交AB 于点F ,∴MF ⊥底面ABCD ,∴∠MCF 为C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MF CF=311,设AB =6a ,则MF=3a,∴CF=11a,BF=MF3=a,则在直角梯形ABCD中,AF=5a,而CD=12a,则AD=11a2-12a-5a2=62a,在底面ABCD上过点O作OG⊥AC于点G,则∠PGO是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易得OA=3a,AC=66a,在梯形ABCD中,由OAOG=ACAD⇒3aOG=66a62a,得OG=3a,在Rt△POG中,PG=30a,∴cos∠PGO=OGPG=1010.7(2024·安徽·模拟预测)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对“三农”工作作出指示.某地区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建设蔬菜大棚.如图所示的七面体ABG-CDEHF是一个放置在地面上的蔬菜大棚钢架,四边形ABCD是矩形,AB=8m,AD=4m,ED=CF=1m,且ED,CF都垂直于平面ABCD,GA=GB=5m,HE=HF,平面ABG⊥平面ABCD.(1)求点H到平面ABCD的距离;(2)求平面BFHG与平面AGH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4(2)413【分析】(1)取AB,CD的中点M,N,证得平面ADE⎳平面MNHG,得到AE⎳GH,再由平面ABG⎳平面CDEHG,证得AG⎳EH,得到平行四边形AGHE,得到GH=AE,求得HN=4,结合HN⊥平面ABCD,即可求解;(2)以点N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得平面BFHG和平面AGHE的法向量n =(1,3,4)和m =(1,-3,4),结合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如图所示,取AB,CD的中点M,N,连接GM,MN,HN,因为GA=GB,可得GM⊥AB,又因为平面ABG⊥平面ABCD,且平面ABG∩平面ABCD=AB,GM⊂平面ABG,所以GM⊥平面ABCD,同理可得:HN⊥平面ABCD,因为ED⊥平面ABCD,所以ED⎳HN,又因为ED⊄平面MNHG,HN⊂平面MNHG,所以ED⎳平面MNHG,因为MN⎳AD,且AD⊄平面MNHG,MN⊂平面MNHG,所以AD⎳平面MNHG,又因为AD∩DE=D,且AD,DE⊂平面ADE,所以平面ADE⎳平面MNHG,因为平面AEHG与平面ADE和平面MNHG于AE,GH,可得AE⎳GH,又由GM⎳HN,AB⎳CD,且AB∩GM=M和CD∩HN=N,所以平面ABG⎳平面CDEHG,因为平面AEHG与平面ABG和平面CDEHF于AG,EH,所以AG⎳EH,可得四边形AGH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GH =AE ,因为AE =AD 2+DE 2=42+12=17,所以GH =17,在直角△AMG ,可得GM =GB 2-AB 22=52-42=3,在直角梯形GMNH 中,可得HN =3+17-42=4,因为HN ⊥平面ABCD ,所以点H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4.(2)解:以点N 为原点,以NM ,NC ,NH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E (0,-4,1),F (0,4,1),G (4,0,3),H (0,0,4),可得HE =(0,-4,-3),HF =(0,4,-3),HG=(4,0,-1),设平面BFHG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n ⋅HG=4x -z =0n ⋅HF=4y -3z =0,取z =4,可得x =1,y =3,所以n=(1,3,4),设平面AGHE 的法向量为m=(a ,b ,c ),则m ⋅HG=4a -c =0m ⋅HE=-4b -3c =0,取c =4,可得a =1,b =-3,所以m=(1,-3,4),则cos m ,n =m ⋅n m n=1-9+161+9+16⋅1+9+16=413,即平面BFHG 与平面AGHE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413.8(2024·重庆·模拟预测)如图,ACDE 为菱形,AC =BC =2,∠ACB =120°,平面ACDE ⊥平面ABC ,点F 在AB 上,且AF =2FB ,M ,N 分别在直线CD ,AB 上.(1)求证:CF ⊥平面ACDE ;(2)把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且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若∠EAC =60°,MN 为直线CD ,AB 的公垂线,求ANAF的值;(3)记直线BE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α,若tan α>217,求平面BCD 与平面CFD 所成角余弦值的范围.【答案】(1)证明见解析(2)AN AF=913(3)528,255 【分析】(1)先通过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得到CF ⊥AC ,再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2)以C 为原点,C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根据MN ⋅CD =0MN ⋅AF =0,列方程求解即可;(3)利用向量法求面面角,然后根据tan α>217列不等式求解.【详解】(1)AB 2=AC 2+BC 2-2AC ⋅BC ⋅cos ∠ACB =12,AB =23,AF =2FB ,所以AF =433,CF=13CA +23CB ,CF 2=19CA 2+49CB 2+49CA ⋅CB =43,AC 2+CF 2=4+43=163=AF 2,则CF ⊥AC ,又因为平面ACDE ⊥平面ABC ,平面ACDE ∩平面ABC =AC ,CF ⊂面ABC ,故CF ⊥平面ACDE ;(2)以C 为原点,C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由∠EAC =60°,可得∠DCA =120°,DC =2,所以C 0,0,0 ,D -1,0,3 ,A 2,0,0 ,F 0,233,0 所以AF =-2,233,0 ,CD =-1,0,3 ,设AN =λAF =-2λ,233λ,0 ,则N 2-2λ,233λ,0 ,设CM =μCD ,则M -μ,0,3μ ,MN =2-2λ+μ,233λ,-3μ ,由题知,MN ⋅CD=0MN ⋅AF =0 ⇒2λ-2-μ-3μ=04λ-4-2μ+43λ=0 ,解得λ=913,μ=-213,故AN AF=913;(3)B -1,3,0 ,设∠EAC =θ,则E 2-2cos θ,0,2sin θ ,BE=3-2cos θ,-3,2sin θ ,可取平面ABC 的法向量n=0,0,1 ,则sin α=cos n ,BE=n ⋅BEn ⋅BE =2sin θ 3-2cos θ 2+3+4sin 2θ=sin θ4-3cos θ,cos α=4-3cos θ-sin 2θ4-3cos θ,则tan α=sin θ4-3cos θ-sin 2θ>217,整理得10cos 2θ-9cos θ+2<0,故cos θ∈25,12,CF =0,23,0,CD =-2cos θ,0,2sin θ ,CB =-1,3,0 ,记平面CDF 的法向量为n 1 =x ,y ,z ,则有n 1 ⋅CD =0n 1 ⋅CF =0 ⇒-2x cos θ+2z sin θ=023y =0,可得n 1=sin θ,0,cos θ ,记平面CBD 的法向量为n 2 =a ,b ,c ,则有n 2 ⋅CD=0n 2 ⋅CB =0 ⇒-2a cos θ+2c sin θ=0-a +3b =0,可得n 2=3sin θ,sin θ,3cos θ ,记平面BCD 与平面CFD 所成角为γ,则cos γ=cos n 1 ,n 2 =33+sin 2θ,cos θ∈25,12 ,所以sin 2θ∈34,2125 ,3+sin 2θ∈152,465 ,故cos γ=33+sin 2θ∈528,255 .9(2024·安徽·二模)将正方形ABCD 绕直线AB 逆时针旋转90°,使得CD 到EF 的位置,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1)求证:平面ACF ⊥平面BDE ;(2)点M 为DF上一点,若二面角C -AM -E 的余弦值为13,求∠MA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MAD =45°【分析】(1)根据面面与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BD ⊥AF ,结合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设∠MAD =α,AB =1,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二面角C -AM -E 的余弦值,建立方程1-sin αcos α1+sin 2α1+cos 2α=13,结合三角恒等变换求出α即可.【详解】(1)由已知得平面ABCD ⊥平面ABEF ,AF ⊥AB ,平面ABCD ∩平面ABEF =AB ,AF ⊂平面ABEF ,所以AF ⊥平面ABCD ,又BD ⊂平面ABCD ,故BD ⊥AF ,因为ABCD 是正方形,所以BD ⊥AC ,AC ,AF ⊂平面ACF ,AC ∩AF =A ,所以BD ⊥平面ACF ,又BD ⊂平面BDE ,所以平面ACF ⊥平面BDE .(2)由(1)知AD ,AF ,AB 两两垂直,以AD ,AF ,AB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MAD =α,AB =1,则A 0,0,0 ,M cos α,sin α,0 ,C 1,0,1 ,E 0,1,1 ,故AM =cos α,sin α,0 ,AC =1,0,1 ,AE =0,1,1设平面AM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AC =0,m ⋅AM=0故x 1+z 1=0x 1cos α+y 1sin α=0,取x 1=sin α,则y 1=-cos α,z 1=-sin α所以m=sin α,-cos α,-sin α设平面AME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 ,n ⋅AE =0,n ⋅AM=0故y 2+z 2=0x 2cos α+y 2sin α=0,取x 2=sin α,则y 2=-cos α,z 2=cos α所以n=sin α,-cos α,cos α ,所以cos m ,n =1-sin αcos α1+sin 2α1+cos 2α,由已知得1-sin αcos α1+sin 2α1+cos 2α=13,化简得:2sin 22α-9sin2α+7=0,解得sin2α=1或sin2α=72(舍去)故α=45°,即∠MAD =45°.10(2024·安徽黄山·二模)如图,已知AB 为圆台下底面圆O 1的直径,C 是圆O 1上异于A ,B 的点,D 是圆台上底面圆O 2上的点,且平面DAC ⊥平面ABC ,DA =DC =AC =2,BC =4,E 是CD 的中点,BF =2FD .(1)证明:DO 2⎳BC ;(2)求直线DB 与平面AEF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68585【分析】(1)取AC 的中点O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DO ⊥平面ABC ,即可求证DO 2⎳OO 1,进而可证矩形,即可根据线线平行以及平行的传递性求解.(2)建系,利用向量法,求解法向量n =1,-12,3 与方向向量DB =(-1,4,-3)的夹角,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取AC 的中点为O ,连接DO ,OO 1,O 1O 2,∵DA =DC ,O 为AC 中点,∴DO ⊥AC ,又平面DAC ⊥平面ABC ,且平面DAC ∩平面ABC =AC ,DO ⊂平面DAC ,∴DO ⊥平面ABC ,∴DO ⎳O 1O 2,DO =O 1O 2,故四边形DOO 1O 2为矩形,∴DO 2⎳OO 1,又O ,O 1分别是AC ,AB 的中点,∴OO 1⎳BC ,∴DO 2⎳BC ;(2)∵C 是圆O 1上异于A ,B 的点,且AB 为圆O 1的直径,∴BC ⊥AC ,∴OO 1⊥AC ,∴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条件知DO =3,∴A (1,0,0),B (-1,4,0),C (-1,0,0),D (0,0,3),∴E -12,0,32 ,设F (x ,y ,z ),∴BF =(x +1,y -4,z ),FD=(-x ,-y ,3-z ),由BF =2FD ,得F -13,43,233 ,∴AF =-43,43,233 ,∴DB =(-1,4,-3),AE =-32,0,32 ,设平面AEF 法向量为n=(x 1,y 1,z 1),则n ⋅AE=-32x 1+32z 1=0n ⋅AF =-43x 1+43y 1+233z 1=0,取n =1,-12,3 ,设直线BD 与平面AEF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DB>|=625⋅172=68585∴直线BD 与平面A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8585.11(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的下底面边长为22,A 1B 1=12AB ,M 为BC 中点,已知点P 满足AP =1-λ AB +12λ⋅AD +λAA 1,其中λ∈0,1 .(1)求证D 1P ⊥AC ;(2)已知平面AMC 1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7,当λ=23时,求直线DP 与平面AM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1391【分析】(1)方法一运用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证明即可.方法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证明即可.(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线面角的向量求法求解即可.【详解】(1)方法一:∵A 1B 1=12AB ,∴AA 1 ⋅AB =AA 1 ⋅AD =22×22=2.∵D 1A =-12AD-AA 1∴D 1P =D 1A +AP =1-λ AB +12λ-12AD+λ-1 AA 1∴D 1P ⋅AC =1-λ AB +12λ-12AD +λ-1 AA 1 ⋅AB +AD =1-λ AB 2+12λ-12 AD2+λ-1 AB ⋅AA 1 +λ-1 AD ⋅AA 1=81-λ +812λ-12+4λ-1 =0.∴D 1P ⊥AC ,即D 1P ⊥AC .方法二:以底面ABCD 的中心O 为原点,以OM 方向为y 轴,过O 点平行于AD 向前方向为x 轴,以过点O 垂直平面ABCD 向上方向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四棱台的高度为h ,则有 A 2,-2,0 ,B 2,2,0 ,C -2,2,0 ,D -2,-2,0 ,A 122,-22,h ,C 1-22,22,h ,D 1-22,-22,h ,M 0,2,0 ,AC =-22,22,0AP =1-λ 0,22,0 +12λ-22,0,0 +λ-22,22,0 =-322λ,22-322λ,λhD 1A =322,-22,-h ,D 1P =D 1A +AP =-322λ+322,-322λ+322,λh -h .故AC ⋅D 1P=0,所以D 1P ⊥AC .(2)设平面ABCD 的法向量为n=0,0,1 ,设平面AMC 1的法向量为m =x ,y ,z ,AM =-2,22,0 ,AC 1 =-322,322,h ,则有AM ⋅m=0AC 1 ⋅m=0 ,即-2x +22y =0-322x +322y +hz =0,令x =22h ,则m=22h ,2h ,3 .又题意可得cos m ,n =38h 2+2h 2+9=37,可得h =2.因为λ=23,经过计算可得P 0,0,43 ,D 1-22,-22,2 ,D 1P =2,2,43.将h =2代入,可得平面AMC 1的法向量m=42,22,3 .设直线DP 与平面AMC 1所成角的为θsin θ=cos DP ,m =8+4+42+2+16932+8+9=241391.12(2024·辽宁·三模)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CC 1A 1⊥底面ABC ,AC =AA 1=2,AB =1,BC =3,点E 为线段AC 的中点.(1)求证:AB 1∥平面BEC 1;(2)若∠A 1AC =π3,求二面角A -BE -C 1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详解(2)-22【分析】(1)连接BC 1,交B 1C 于点N ,连接NE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2)由已知可知,△AA 1C 为等边三角形,故A 1E ⊥AC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得A 1E ⊥底面ABC ,进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求二面角余弦值.【详解】(1)连接BC 1,交B 1C 于点N ,连接NE ,因为侧面BCC 1B 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 为B 1C 的中点,又因为点E 为线段AC 的中点,所以NE ⎳AB 1,因为AB 1⊄面BEC 1,NE ⊂面BEC 1,所以AB 1⎳面BEC 1.(2)连接A 1C ,A 1E ,因为∠A 1AC =π3,AC =AA 1=2,所以△AA 1C 为等边三角形,A 1C =2,因为点E 为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因为侧面ACC 1A 1⊥底面ABC ,平面ACC 1A 1∩平面ABC =AC ,A 1E ⊂平面ACC 1A 1,所以A 1E ⊥底面ABC ,过点E 在底面ABC 内作EF ⊥AC ,如图以E 为坐标原点,分布以EF ,EC ,EA 1 的方向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 ,B 32,-12,0 ,C 10,2,3 ,所以EB =32,-12,0 ,EC 1 =0,2,3 ,设平面BEC 1的法向量为m=x ,y ,z ,则m ⋅EB =32x -12y =0m ⋅EC 1=2y +3z =0,令x =1,则y =3,z =-2,所以平面BEC 1的法向量为m=1,3,-2 ,又因为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n=0,0,1 ,则cos m ,n =-21+3+4=-22,经观察,二面角A -BE -C 1的平面角为钝角,所以二面角A -BE -C 1的余弦值为-22.13(2024·广东广州·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DCP 是等边三角形,∠DCB =∠PCB =π4,点M ,N 分别为DP 和AB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BC ;(2)求证:平面PBC ⊥平面ABCD ;(3)求CM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33.【分析】(1)取PC 中点E ,由已知条件,结合线面平行的判断推理即得.(2)过P 作PQ ⊥BC 于点Q ,借助三角形全等,及线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推理即得.(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线面角的向量求法求解即得.【详解】(1)取PC 中点E ,连接ME ,BE ,由M 为DP 中点,N 为AB 中点,得ME ⎳DC ,ME =12DC ,又BN ⎳CD ,BN =12CD ,则ME ⎳BN ,ME =BN ,因此四边形BEMN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BE ,而MN ⊄平面PBC ,BE ⊂平面PBC ,所以MN ⎳平面PBC .(2)过P 作PQ ⊥BC 于点Q ,连接DQ ,由∠DCB =∠PCB =π4,CD =PC ,QC =QC ,得△QCD ≌△QCP ,则∠DQC =∠PQC =π2,即DQ ⊥BC ,而PQ =DQ =2,PQ 2+DQ 2=4=PD 2,因此PQ ⊥DQ ,又DQ ∩BC =Q ,DQ ,BC ⊂平面ABCD ,则PQ ⊥平面ABCD ,PQ ⊂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 ⊥平面ABCD .(3)由(2)知,直线QC ,QD ,QP 两两垂直,以点Q 为原点,直线QC ,QD ,Q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2,0,0),P (0,0,2),D (0,2,0),M 0,22,22,A (-2,2,0),CM =-2,22,22,AD =(2,0,0),DP =(0,-2,2),设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则n ⋅AD=2x =0n ⋅DP=-2y +2z =0,令y =1,得n=(0,1,1),设CM 与平面PAD 所成角为θ,sin θ=|cos ‹CM ,n ›|=|CM ⋅n||CM ||n |=23⋅2=33,所以CM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33.14(2024·广东梅州·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PAD 为等边三角形,AD ⎳BC ,AD ⊥AB ,AD =AB =2BC =2.(1)求证:AD ⊥PC ;(2)点N 在棱PC 上运动,求△ADN 面积的最小值;(3)点M 为PB 的中点,在棱PC 上找一点Q ,使得AM ⎳平面BDQ ,求PQQC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217(3)4【分析】(1)取AD 的中点H ,连接PH ,CH ,依题意可得四边形ABCH 为矩形,即可证明CH ⊥AD ,再由PH ⊥AD ,即可证明AD ⊥平面PHC ,从而得证;(2)连接AC 交BD 于点G ,连接MC 交BQ 于点F ,连接FG ,即可得到CG AG=12,再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得到CF FM =12,在△PBC 中,过点M 作MK ⎳PC ,即可得到MKCQ=2,最后由PQ =2MK 即可得解.【详解】(1)取AD 的中点H ,连接PH ,CH ,则AH ⎳BC 且AH =BC ,又AD ⊥AB ,所以四边形ABCH 为矩形,所以CH ⊥AD ,又△PA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H ⊥AD ,PH ∩CH =H ,PH ,CH ⊂平面PHC ,所以AD ⊥平面PHC ,又PC ⊂平面PHC ,所以AD ⊥PC .(2)连接HN ,由AD ⊥平面PHC ,又HN ⊂平面PHC ,所以AD ⊥HN ,所以S △ADH =12AD ⋅HN =HN ,要使△ADN 的面积最小,即要使HN 最小,当且仅当HN ⊥PC 时HN 取最小值,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H ⊂平面PAD ,所以PH ⊥平面ABCD ,又HC ⊂平面ABCD ,所以PH ⊥HC ,在Rt △HPC 中,CH =2,PH =3,所以PC =CH 2+PH 2=7,当HN ⊥PC 时HN =PH ⋅CH PC =237=2217,所以△ADN 面积的最小值为2217.(3)连接AC 交BD 于点G ,连接MC 交BQ 于点F ,连接FG ,因为AD ⎳BC 且AD =2BC =2,所以△CGB ∽△AGD ,所以CG AG =BC AD=12,因为AM ⎳平面BDQ ,又AM ⊂平面ACM ,平面BDQ ∩平面ACM =GF ,所以GF ⎳AM ,所以CF FM =CG AG=12,在△PBC 中,过点M 作MK ⎳PC ,则有MK CQ =MF CF=2,所以PQ =2MK ,所以PQ =2MK =4CQ ,即PQQC=415(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圆台O 1O 2的轴截面A 1ACC 1为等腰梯形,AC =2AA 1=2A 1C 1=4,B 为底面圆周上异于A ,C 的点,且AB =BC ,P 是线段BC 的中点.(1)求证:C 1P ⎳平面A 1AB .(2)求平面A 1AB 与平面C 1CB 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7【分析】(1)取AB 的中点H ,连接A 1H ,PH ,证明四边形A 1C 1PH 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得C 1P ⎳A 1H ,即可证明;(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两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平面夹角公式求解.【详解】(1)取AB 的中点H ,连接A1H ,PH ,如图所示,因为P 为BC 的中点,所以PH ⎳AC ,PH =12AC .在等腰梯形A 1ACC 1中,A 1C 1⎳AC ,A 1C 1=12AC ,所以HP ⎳A 1C 1,HP =A 1C 1,所以四边形A 1C 1PH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 1P ⎳A 1H ,又A 1H ⊂平面A 1AB ,C 1P ⊄平面A 1AB ,所以C 1P ⎳平面A 1AB .(2)因为AB =BC ,故O 2B ⊥AC ,以直线O 2A ,O 2B ,O 2O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 1ACC 1中,AC =2AA 1=2A 1C 1=4,此梯形的高为h =AA 21-AC -A 1C 122= 3.因为A 1C 1=12AC ,A 1C 1⎳AC ,。

立体几何高考试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高考试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高考试题及答案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难度也相对较大。

下面,我们将针对高考中常见的立体几何试题进行解析和答案展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高考立体几何题目: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2cm,AD=8cm,AE=6cm,P为AE的中点,连接PE与BD交于点F。

(1)求线段EF的长。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长方体的性质进行推导。

首先,我们可以得出AE与BD平行,因此,三角形AEP与三角形FDP是相似的。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AD/AE=FP/EP8/6=FP/3解得FP=4,EP=3。

由于E是AE的中点,所以PE=AE/2=6/2=3。

又因为三角形PFB与三角形DEB相似,我们可以得出:PB/BD=FP/DE。

PB/12=4/8解得PB=6。

由于三角形PFB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出:EF²=EP²+FP²EF²=3²+4²EF²=25解得EF=5。

因此,线段EF的长为5cm。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立体几何试题: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被截去了一小角,截去部分是一个正方形,设$AE=1$cm,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看出四面体AED-C是一个直角四边形。

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进行求解。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AD^2=AE^2+DE^2$$AD^2=1^2+AC^2$由于正方体的特性,我们知道AD=AC=AB=BC=CD。

所以$AC^2=1^2+1^2=2$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C^2=6×2=12$。

综上所述,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要求掌握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通过分析题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才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取得满意的成绩。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突破(解析版)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突破(解析版)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在大题中一般分两问,第一问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证明;第二问考查空间角、空间距离等的求解。

考题难度中等,常结合空间向量知识进行考查。

2024年高考有很大可能延续往年的出题方式。

题型一:空间异面直线夹角的求解1(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AB=AD,O为BD的中点.(1)求证:AO⊥CD;(2)若BD⊥DC,BD=DC,AO=BO,求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的大小.【思路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性质推理即得.(2)分别取AB,AC的中点M,N,利用几何法求出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规范解答】(1)在三棱锥A-BCD中,由AB=AD,O为BD的中点,得AO⊥BD,而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O⊂平面ABD,因此AO⊥平面BCD,又CD⊂平面BCD,所以AO⊥CD.(2)分别取AB,AC的中点M,N,连接OM,ON,MN,于是MN⎳BC,OM⎳AD,则∠OMN是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由(1)知,AO ⊥BD ,又AO =BO ,AB =AD ,则∠ADB =∠ABD =π4,于是∠BAD =π2,令AB =AD =2,则DC =BD =22,又BD ⊥DC ,则有BC =BD 2+DC 2=4,OC =DC 2+OD 2=10,又AO ⊥平面BCD ,OC ⊂平面BCD ,则AO ⊥OC ,AO =2,AC =AO 2+OC 2=23,由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得MN =12BC =2,OM =12AD =1,ON =12AC =3,显然MN 2=4=OM 2+ON 2,即有∠MON =π2,cos ∠OMN =OM MN =12,则∠OMN =π3,所以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π3.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1)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2)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4)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0,π2,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可通过多种方法平移产生,主要有三种方法:(1)直接平移法(可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2)中位线平移法;(3)补形平移法(在已知图形中,补作一个相同的几何体,以便找到平行线).3、异面直线所成角:若n 1 ,n 2分别为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θ为直线l 1,l 2的夹角,则cos θ=cos <n 1 ,n 2 > =n 1 ⋅n 2n 1 n 2.1(2023·江西萍乡·高三统考期中)如图,在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1)证明:EF ⎳平面AB1C 1D ;(2)若AB =2A 1B 1,且正四棱台的侧面积为9,其内切球半径为22,O 为ABCD 的中心,求异面直线OB 1与CC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45【分析】(1)根据中位线定理,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以及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题意,结合正四棱台的几何性质,求得各棱长,利用线线角的定义,可得答案.【解析】(1)取CC 1中点G ,连接GE ,GF ,如下图:在梯形BB 1C 1C 中,E ,G 分别为BB 1,CC 1的中点,则EG ⎳B 1C 1,同理可得FG ⎳C 1D ,因为EG ⊄平面AB 1C 1D ,B 1C 1⊂平面AB 1C 1D ,所以EG ⎳平面AB 1C 1D ,同理可得GF ⎳平面AB 1C 1D ,因为EG ∩FG =G ,EG ,FG ⊆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 ⎳平面AB 1C 1D ,又因为EF ⊆平面EFG ,所以EF ⎳平面AB 1C 1D ;(2)连接AC ,BD ,则AC ∩BD =O ,连接A 1O ,A 1C 1,B 1O ,在平面BB 1C 1C 中,作B 1N ⊥BC 交BC 于N ,在平面BB 1D 1D 中,作B 1M ⊥BD 交BD 于M ,连接MN ,如下图:因为AB =2A 1B 1,则OC =A 1C 1,且OC ⎳A 1C 1,所以A 1C 1CO 为平行四边形,则A 1O ⎳CC 1,且A 1O =CC 1,所以∠A 1OB 1为异面直线OB 1与CC 1所成角或其补角,同理可得:B 1D 1DO 为平行四边形,则B 1O =D 1D ,在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易知对角面BB 1D 1D ⊥底面ABCD ,因为平面ABCD ∩平面BB 1D 1D =BD ,且B 1M ⊥BD ,B 1M ⊂平面BB 1D 1D ,所以B 1M ⊥平面ABCD ,由内切球的半径为22,则B 1M =2,在等腰梯形BB 1C 1C 中,BC =2B 1C 1且B 1N ⊥BC ,易知BN =14BC ,同理可得BM =14BD ,在△BCD 中,BN BC=BM BD =14,则MN =14CD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x x >0 ,则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2x ,MN =x ,由正四棱台的侧面积为9,则等腰梯形BB 1C 1C 的面积S =94,因为B 1M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所以B 1M ⊥MN ,在Rt △B 1MN ,B 1N =B 1M 2+MN 2=2+x 2,可得S =12⋅B 1N ⋅B 1C 1+BC ,则94=12×2+x 2×4x +2x ,解得x =12,所以BC =2,B 1C 1=1,BN =14BC =12,B 1N =32,则A 1B 1=1,在Rt △BB 1N 中,BB 1=B 1N 2+BN 2=102,则CC 1=DD 1=102,所以在△A 1OB 1中,则cos ∠A 1OB 1=A 1O 2+B 1O 2-A 1B 212⋅A 1O ⋅B 1O=1022+102 2-12×102×102=45,所以异面直线OB 1与C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5.2(2023·辽宁丹东·统考二模)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平面CDD 1C 1⊥平面ABCD ,AD ⊥DC ,二面角D 1-AD -C 的大小为120°,E 为棱C 1D 1的中点.(1)证明:CD ⊥AE ;(2)点F 在棱CC 1上,AE ⎳平面BDF ,求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7【分析】(1)根据面面垂直可得线面垂直进而得线线垂直,由二面角定义可得∠D 1DC =120°,进而根据中点得线线垂直即可求;(2)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得线线平行,由线线角的几何法可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或者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夹角即可求解.【解析】(1)因为平面CDD 1C 1⊥平面ABCD ,且两平面交线为DC ,AD ⊥DC ,AD ⊂平面ABCD , 所以AD ⊥平面CDD 1C 1,所以AD ⊥D 1D ,AD ⊥DC ,∠D 1DC 是二面角D 1-AD -C 的平面角,故∠D 1DC =120°.连接DE ,E 为棱C 1D 1的中点,则DE ⊥C 1D 1,C 1D 1⎳CD ,从而DE ⊥CD .又AD ⊥CD ,DE ∩AD =D ,DE ,AD ⊂平面AED ,所以CD ⊥平面AED ,ED ⊂平面AED ,因此CD ⊥AE .(2)解法1:设AB =2,则DE =D 1D 2-12D 1C 1 2=3,所以CE =AE =AD 2+DE 2=7.连AC 交BD 于点O ,连接CE 交DF 于点G ,连OG .因为AE ⎳平面BDF ,AE ⊂平面AEC ,平面AEC ∩平面BDF =OG ,所以AE ∥OG ,因为O 为AC 中点,所以G 为CE 中点,故OG =12AE =72.且直线OG 与DF 所成角等于直线AE 与DF 所成角.在Rt △EDC 中,DG =12CE =72,因为OD =2,所以cos ∠OGD =722+72 2-(2)22×72×72=37.因此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7.解法2;设AB =2,则DE =D 1D 2-12D 1C 1 2=3,所以CE =AE =AD 2+DE 2=7.取DC 中点为G ,连接EG 交DF 于点H ,则EG =DD 1=2.连接AG 交BD 于点I ,连HI ,因为AE ⎳平面BDF ,AE ⊂平面AGE ,平面AGE ∩平面BDF =IH ,所以AE ∥IH .HI 与DH 所成角等于直线AE 与DF 所成角.正方形ABCD 中,GI =13AG ,DI =13DB =223,所以GH =13EG ,故HI =13AE =73.在△DHG 中,GH =13EG =23,GD =1,∠EGD =60°,由余弦定理DH =1+49-1×23=73.在△DHI 中,cos ∠DHI =732+73 2-223 22×73×73=37.因此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7.解法3:由(1)知DE ⊥平面ABCD ,以D 为坐标原点,DA为x 轴正方向,DA为2个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由(1)知DE =3,得A 2,0,0 ,B 2,2,0 ,C 0,2,0 ,E (0,0,3),C 1(0,1,3).则CC 1=(0,-1,3),DC =(0,2,0),AE =(-2,0,3),DB =(2,2,0).由CF =tCC 1 0≤t ≤1 ,得DF =DC +CF =(0,2-t ,3t ).因为AE ⎳平面BDF ,所以存在唯一的λ,μ∈R ,使得AE =λDB +μDF=λ2,2,0 +μ(0,2-t ,3t )=2λ,2λ+2μ-tμ,3μt ,故2λ=-2,2λ+2μ-tμ=0,3μt =3,解得t =23,从而DF =0,43,233 .所以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AE ,DF =AE ⋅DF|AE ||DF |=37.题型二:空间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求解2(2024·安徽合肥·统考一模)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ACC 1A 1,BCC 1B 1均为正方形,D ,E 分别是棱AB ,A 1B 1的中点,N 为C 1E 上一点.(1)证明:BN ⎳平面A 1DC ;(2)若AB =AC ,C 1E =3C 1N,求直线DN 与平面A 1DC 所成角的正弦值.【思路分析】(1)连接BE ,BC 1,DE ,则有平面BEC 1⎳平面A 1DC ,可得BN ⎳平面A 1DC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计算即可.【规范解答】(1)连接BE ,BC 1,DE .因为AB ⎳A 1B 1,且AB =A 1B 1,又D ,E 分别是棱AB ,A 1B 1的中点,所以BD ⎳A 1E ,且BD =A 1E ,所以四边形BDA 1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EB ,又A 1D ⊂平面A 1DC ,EB ⊄平面A 1DC ,所以EB ⎳平面A 1DC ,因为DE ⎳BB 1⎳CC 1,且DE =BB 1=CC 1,所以四边形DCC 1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 1E ⎳CD ,又CD ⊂平面A 1DC ,C 1E ⊄平面A 1DC ,所以C 1E ⎳平面A 1DC ,因为C 1E ∩EB =E ,C 1E ,EB ⊂平面BEC 1,所以平面BEC 1⎳平面A 1DC ,因为BN ⊂平面BEC 1,所以BN ⎳平面A 1DC .(2)四边形ACC 1A 1,BCC 1B 1均为正方形,所以CC 1⊥AC ,CC 1⊥BC ,所以CC 1⊥平面ABC .因为DE ⎳CC 1,所以DE ⊥平面ABC ,从而DE ⊥DB ,DE ⊥DC .又AB =AC ,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因为D 是棱AB 的中点,所以CD ⊥DB ,即DB ,DC ,DE 两两垂直.以D 为原点,DB ,DC ,D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AB =23,则D 0,0,0 ,E 0,0,23 ,C 0,3,0 ,C 10,3,23 ,A 1-3,0,23 ,所以DC =0,3,0 ,DA 1=-3,0,23 .设n=x ,y ,z 为平面A 1DC 的法向量,则n ⋅DC=0n ⋅DA 1 =0,即3y =0-3x +23z =0 ,可取n=2,0,1 .因为C 1E =3C 1N ,所以N 0,2,23 ,DN =0,2,23 .设直线DN 与平面A 1D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DN ›|=|n ⋅DN ||n |⋅|DN |=235×4=1510,即直线DN 与平面A 1DC 所成角正弦值为1510.1、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1)先确定斜线与平面,找到线面的交点B 为斜足;找线在面外的一点A ,过点A 向平面α做垂线,确定垂足O ;(2)连结斜足与垂足为斜线AB 在面α上的投影;投影BO 与斜线AB 之间的夹角为线面角;(3)把投影BO 与斜线AB 归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可能利用余弦定理或者直角三角形)。

经典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理科学生用)

经典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理科学生用)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整体知识框架: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1 多面体:由假设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棱柱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性质: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底面是矩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底面是四边形图1-1 棱柱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 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S 直棱柱外表 = c ·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2 、棱锥的结构特征 2.1 棱锥的定义〔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 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正棱锥侧面积:1'2S ch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3V Sh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 正四面体: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a 22的正方体问题。

高考数学专题四立体几何 微专题30 截面、交线问题

高考数学专题四立体几何 微专题30 截面、交线问题

跟踪训练1 (1)(多选)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若AC1⊥平面α,则 关于平面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截面形状可能为正三角形
B.截面形状可能为正方形
√C.截面形状可能为正六边形
D.截面形状可能为五边形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1B, A1D,BD,则AC1⊥平面A1BD, 所以平面α与平面A1BD平行或重合, 所以平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形状可能是正三角形、 正六边形,但不可能是五边形和四边形,故A,C 正确,B,D错误.
12345678
在平面A1B1C1D1内取一点G,使得A1G=1, 则AG= 5, 所以以A为球心, 5 为半径的球面与底面A1B1C1D1
的交线为以A1为圆心,1为半径的 RGQ ,
其长度为14×2π×1=π2,故选 A.
12345678
设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底面边长为a,高为h. 若要使该正六棱柱的体积最大,正六棱柱应为球的内接正六棱柱中体
积最大者,
所以h42+a2=22,即 a2=4-h42,
又正六棱柱的底面积 S=6× 43a2, 所以该正六棱柱的体积 V=S·h=6× 43a2h=383(16-h2)h.
则 EF=
362-
332=
33=ME,
所以∠FME=45°,
圆与三角形截得的三部分,由对称性可知,圆心角都
为90°,故该球的球面与侧面PCD的交线长度为截面圆周长的 14, 即为14×2π×MF= 66π,故选 A.
总结提升
截面和交线问题在高考中一般为选择和填空题,难度较大.探究找 截面一是几何法,常用直接连接、作平行线或作延长线找交点, 找交线的方法常用线面交点法和面面交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法.

2024全国高考真题数学汇编:立体几何初步章节综合

2024全国高考真题数学汇编:立体几何初步章节综合

2024全国高考真题数学汇编立体几何初步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4天津高考真题)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 为一个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若//m ,//n ,则m nB .若//,//m n ,则//m nC .若//, m n ,则m nD .若//, m n ,则m 与n 相交2.(2024积为()A .B .C .D .3.(2024全国高考真题)已知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523,6AB ,112A B ,则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 .12B .1C .2D .34.(2024全国高考真题)设 、为两个平面,m n 、为两条直线,且m .下述四个命题:①若//m n ,则//n 或//n②若m n ,则n 或n③若//n 且//n ,则//m n④若n 与 , 所成的角相等,则m n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4PA PB ,PC PD ).A .1B .2CD6.(2024天津高考真题)一个五面体ABC DEF .已知AD BE CF ∥∥,且两两之间距离为1.并已知123AD BE CF ,,.则该五面体的体积为()A B .142 C .2D .142二、填空题7.(2024全国高考真题)已知圆台甲、乙的上底面半径均为1r ,下底面半径均为2r ,圆台的母线长分别为 212r r , 213r r ,则圆台甲与乙的体积之比为.三、解答题8.(2024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2PA AC ,1,BC AB .(1)若AD PB ,证明://AD 平面PBC ;(2)若AD DC ,且二面角A CP D ,求AD .9.(2024全国高考真题)如图,//,//AB CD CD EF ,2AB DE EF CF ,4,CD AD BC AE M 为CD 的中点.(1)证明://EM 平面BCF ;(2)求点M 到ADE 的距离.10.(2024上海高考真题)如图为正四棱锥,P ABCD 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1)若5,AP AD ,求POA 绕PO 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2)若,AP AD E 为PB 的中点,求直线BD 与平面AEC 所成角的大小.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判断AB 的正误,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CD 的正误.【详解】对于A ,若//m ,//n ,则,m n 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A 错误.对于B ,若//,//m n ,则,m n 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B 错误.对于C ,//, m n ,过m 作平面 ,使得s ,因为m ,故//m s ,而s ,故n s ,故m n ,故C 正确.对于D ,若//, m n ,则m 与n 相交或异面,故D 错误.故选:C.2.B【分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根据圆锥和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可得半径r 的方程,求出解后可求圆锥的体积.【详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而它们的侧面积相等,所以2ππr r 即故3r ,故圆锥的体积为1π93.故选:B.3.B【分析】解法一:根据台体的体积公式可得三棱台的高3h ,做辅助线,结合正三棱台的结构特征求得AM 进而根据线面夹角的定义分析求解;解法二:将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补成正三棱锥 P ABC ,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即为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根据比例关系可得18P ABC V ,进而可求正三棱锥 P ABC 的高,即可得结果.【详解】解法一:分别取11,BC B C 的中点1,D D ,则11AD A D ==可知1111166222ABC A B C S S 设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为h ,则 11115233ABC A B C V h ,解得h 如图,分别过11,A D 作底面垂线,垂足为,M N ,设AM x ,则1AADN AD AM MN x =--=-,可得1DD 结合等腰梯形11BCC B 可得22211622BB DD,即 221616433x x,解得x 所以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11tan 1A M A AD AMÐ==;解法二:将正三棱台111ABC AB C -补成正三棱锥 P ABC ,则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即为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因为11113PA A B PA AB ,则111127P A B C P ABC V V ,可知1112652273ABC A B C P ABC V V,则18P ABC V ,设正三棱锥 P ABC 的高为d,则11661832P ABC V d,解得d ,取底面ABC 的中心为O ,则PO底面ABC ,且AO 所以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tan 1PO PAO AO.故选:B.4.A【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①;举反例即可判断②④;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判断③.【详解】对①,当n ,因为//m n ,m ,则//n ,当n ,因为//m n ,m ,则//n ,当n 既不在 也不在 内,因为//m n ,,m m ,则//n 且//n ,故①正确;对②,若m n ,则n 与, 不一定垂直,故②错误;对③,过直线n 分别作两平面与, 分别相交于直线s 和直线t ,因为//n ,过直线n 的平面与平面 的交线为直线s ,则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n s ,同理可得//n t ,则//s t ,因为s 平面 ,t 平面 ,则//s 平面 ,因为s 平面 ,m ,则//s m ,又因为//n s ,则//m n ,故③正确;对④,若,m n 与 和 所成的角相等,如果//,// n n ,则//m n ,故④错误;综上只有①③正确,故选:A.5.D【分析】取点作辅助线,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平面PEF 平面ABCD ,可知PO 平面ABCD ,利用等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详解】如图,底面ABCD 为正方形,当相邻的棱长相等时,不妨设4,PA PB AB PC PD ,分别取,AB CD 的中点,E F ,连接,,PE PF EF ,则,PE AB EF AB ,且PE EF E ,,PE EF 平面PEF ,可知AB 平面PEF ,且AB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CD ,过P 作EF 的垂线,垂足为O ,即PO EF ,由平面PEF 平面ABCD EF ,PO 平面PEF ,所以PO 平面ABCD ,由题意可得:2,4PE PF EF ,则222PE PF EF ,即PE PF ,则1122PE PF PO EF ,可得PE PF PO EF,当相对的棱长相等时,不妨设4PA PC ,PB PD因为BD PB PD ,此时不能形成三角形PBD ,与题意不符,这样情况不存在.故选:D.6.C【分析】采用补形法,补成一个棱柱,求出其直截面,再利用体积公式即可.【详解】用一个完全相同的五面体HIJ LMN (顶点与五面体ABC DEF 一一对应)与该五面体相嵌,使得,D N ;,E M ;,F L 重合,因为AD BE CF ∥∥,且两两之间距离为1.1,2,3AD BE CF ,则形成的新组合体为一个三棱柱,该三棱柱的直截面(与侧棱垂直的截面)为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为1322314,212111142ABC DEF ABC HIJ V 故选:C.7.4【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和圆台结构特征分别求出两圆台的高,再根据圆台的体积公式直接代入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可得两个圆台的高分别为12h r r 甲,12h r r乙,所以21211313S S h V h V h S S h 甲甲甲乙乙乙.故答案为:4.8.(1)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证出AD 平面PAB ,即可得AD AB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BC AB ,从而//AD BC ,再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2)过点D 作DE AC 于E ,再过点E 作EF CP 于F ,连接DF ,根据三垂线法可知,DFE 即为二面角A CP D 的平面角,即可求得tan DFE AD 的长度表示出,DE EF ,即可解方程求出AD .【详解】(1)(1)因为PA 平面ABCD ,而AD 平面ABCD ,所以PA AD ,又AD PB ,PB PA P ,,PB PA 平面PAB ,所以AD 平面PAB ,而AB 平面PAB ,所以AD AB .因为222BC AB AC ,所以BC AB ,根据平面知识可知//AD BC ,又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AD 平面PBC .(2)如图所示,过点D 作DE AC 于E ,再过点E 作EF CP 于F ,连接DF ,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C 平面ABCD ,而平面PAC 平面ABCD AC ,所以DE 平面PAC ,又EF CP ,所以 CP 平面DEF ,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可知,DFE 即为二面角A CP D 的平面角,即sin DFEtan DFE 因为AD DC ,设AD x,则CDDE ,又242xCE,而EF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EF故22tan 4DFE xxAD9.(1)证明见详解;【分析】(1)结合已知易证四边形EFCM 为平行四边形,可证//EM FC ,进而得证;(2)先证明OA 平面EDM ,结合等体积法M ADE A EDM V V 即可求解.【详解】(1)由题意得,//EF MC ,且EF MC ,所以四边形EFC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M FC ,又CF 平面,BCF EM 平面BCF ,所以//EM 平面BCF ;(2)取DM 的中点O ,连接OA ,OE ,因为//AB MC ,且AB MC ,所以四边形AMC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M BC又AD ,故ADM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EDM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3,OA DM OE DM OA OE又AE 222OA OE AE ,故OA OE .又,,,OA DM OE DM O OE DM 平面EDM ,所以OA 平面EDM ,易知122EDM S在ADE V 中,cos4DEA,所以1sin 22DEA DEA S 设点M 到平面ADE 的距离为d ,由M ADE A EDM V V ,得1133ADE EDM S d S OA ,得d故点M 到平面ADE10.(1)12π(2)π4【分析】(1)根据正四棱锥的数据,先算出直角三角形POA 的边长,然后求圆锥的体积;(2)连接,,EA EO EC ,可先证BE 平面ACE ,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得出所求角为 BOE ,然后结合题目数量关系求解.【详解】(1)正四棱锥满足且PO 平面ABCD ,由AO 平面ABCD ,则PO AO ,又正四棱锥底面ABCD 是正方形,由 AD 3AO ,故4PO ,根据圆锥的定义,POA 绕PO 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以PO 为轴,AO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即圆锥的高为4PO ,底面半径为3AO ,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所得圆锥的体积是21π3412π3(2)连接,,EA EO EC ,由题意结合正四棱锥的性质可知,每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由E 是PB 中点,则,AE PB CE PB ,又,,AE CE E AE CE 平面ACE ,故PB 平面ACE ,即BE 平面ACE ,又BD 平面ACE O ,于是直线BD 与平面AEC 所成角的大小即为 BOE ,不妨设6AP AD ,则3BO BE ,sin2BOE,又线面角的范围是π0,2 ,故π4BOE .即为所求.。

高考数学专题20 立体几何大题(解析版)

高考数学专题20 立体几何大题(解析版)

高考数学专题20 立体几何大题(解析版)立体几何是高考中必考的题型,占12分,通常考察考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题技巧,如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线面平行、线面角、二面角等问题。

在解答立体几何题目时,容易出现以下易错点: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3.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其中,三垂线法是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

4.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有哪些?(直接法、等体积法、换点法、向量法)5.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有哪些?(割补法、等积变换法)6.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7.用向量法求线面角得到的是正弦值,而不是余弦值。

8.用向量法求二面角时,最后一步要判断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否则结果会出错。

题组一1.(2015新课标Ⅱ)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 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画出交线围成的正方形;2)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析】Ⅰ)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Ⅱ)作EM⊥AB,垂足为M,则AM=4,EM=8.因为EHGF为正方形,所以EH=EF=BC=10.由勾股定理可得,EH^2-EM^2=6,所以AH=10.以D为坐标原点,D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

2024届高考数学专项立体几何大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数学专项立体几何大题含答案

立体几何大题1.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线线平行(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直线与平面内一直线平行,则线面平行(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线面平行,经过直线的平面与该平面相交,则直线与交线平行(4)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面面平行判定定理2: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于另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则面面平行(5)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1:两平面互相平行,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性质定理2:两平面互相平行,一平面与两平面相交,则交线互相平行6.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线线垂直(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线面垂直(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1: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性质定理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4)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则两个平面垂直(或: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面面垂直)(5)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交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θ=cos a ,b =|a ⋅b ||a |⋅|b |=|x 1x 2+y 1y 2+z 1z 2|x 12+y 12+z 12⋅x 22+y 22+z 22(其中θ(0°<θ≤90°)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7.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β=AB ⋅m |AB ||m |(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8.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cos θ=m ⋅n |m ||n |(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9.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d =|AB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2024届高考数学专项立体几何大题含答案模拟训练一、解答题1(22·23下·湖南·二模)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BC =120°,AB =BC =2,AC =BB ,点D 为棱BB 的中点,AE =13AC .(1)求DE 的长度;(2)求平面CDE 与平面BDE 夹角的余弦值.2(22·23下·绍兴·二模)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DE ⊥平面BCD ,△ABC 为正三角形,△BCD 为等腰Rt △,∠BDC =90°,AB =2,DE =2.(1)求证:AE ⊥BC ;(2)若AE ⎳平面BCD ,求直线BE 与平面ABC 所成的线面角的正弦值.3(22·23·张家口·三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CBB1=60°,AB= BC=2,AC=AB1=2.(1)证明:平面ACB1⊥平面BB1C1C;(2)求平面ACC1A1与平面A1B1C1夹角的余弦值.4(22·23·湛江·二模)如图1,在五边形ABCDE中,四边形ABCE为正方形,CD⊥DE,CD=DE,如图2,将△ABE沿BE折起,使得A至A1处,且A1B⊥A1D.(1)证明:DE⊥平面A1BE;(2)求二面角C-A1E-D的余弦值.5(22·23下·长沙·三模)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平面ACD ⊥平面ABC ,BE ⊥平面ABC ,△ABC 和△ACD 均为正三角形,AC =4,BE =3,点F 在AC 上.(1)若BF ⎳平面CDE ,求CF ;(2)若F 是AC 的中点,求二面角F -DE -C 的正弦值.6(22·23下·湖北·二模)如图,S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BC 内接于⊙O ,AC ⊥BC ,AC =BC =322,AM =2MS ,AS =3,PQ 为⊙O 的一条弦,且SB ⎳平面PMQ .(1)求PQ 的最小值;(2)若SA ⊥PQ ,求直线PQ 与平面BCM 所成角的正弦值.7(22·23·深圳·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PA= AD=2AB,点M是PD的中点.(1)证明:AM⊥PC;(2)设AC的中点为O,点N在棱PC上(异于点P,C),且ON=OA,求直线AN与平面ACM所成角的正弦值.8(22·23下·温州·二模)已知三棱锥D-ABC中,△BCD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AB=AC=AD, AD与平面B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1)求证:AD⊥BC;(2)求二面角D-AC-B的平面角的正弦值.9(22·23下·浙江·二模)如图,四面体ABCD,AD⊥CD,AD=CD,AC=2,AB=3,∠CAB=60°,E为AB上的点,且AC⊥DE,DE与平面ABC所成角为30°,(1)求三棱锥D-BCE的体积;(2)求二面角B-CD-E的余弦值.10(22·23下·襄阳·三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矩形,∠BAC=90°,AB= AC=2,AA1=4,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N,M为B1C1的中点.(1)求证:平面A1MNA⊥平面A1BC;(2)求平面A1B1BA与平面BB1C1C夹角的余弦值.11(22·23·唐山·二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是等边三角形,侧面ACC1A1⊥底面ABC,且AA1=AC,∠AA1C1=120°,M是CC1的中点.(1)证明:A1C⊥BM.(2)求二面角A1-BC-M的正弦值.12(22·23下·盐城·三模)如图,该几何体是由等高的半个圆柱和14个圆柱拼接而成,点G为弧CD的中点,且C,E,D,G四点共面.(1)证明:平面BDF⊥平面BCG;(2)若平面BDF与平面ABG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55,且线段AB长度为2,求点G到直线DF的距离.13(22·23下·江苏·三模)如图,圆锥DO中,AE为底面圆O的直径,AE=AD,△ABC为底面圆O的内接正三角形,圆锥的高DO=18,点P为线段DO上一个动点.(1)当PO=36时,证明:PA⊥平面PBC;(2)当P点在什么位置时,直线PE和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14(22·23下·镇江·三模)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ABC=60°,四边形PACQ为矩形,PA=1,从下列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作为已知条件,并解答问题(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①BP,DP与平面ABCD所成角相等;②三棱锥P-ABD体积为33;③cos∠BPA=55(1)平面PACQ⊥平面ABCD;(2)求二面角B-PQ-D的大小;(3)求点C到平面BPQ的距离.15(22·23下·江苏·一模)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 1B 1BA ⊥平面ABC ,侧面A 1B 1BA 为菱形,∠ABB 1=π3,AB 1⊥AC ,AB =AC =2,E 是AC 的中点.(1)求证:A 1B ⊥平面AB 1C ;(2)点P 在线段A 1E 上(异于点A 1,E ),AP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为π4,求EP EA 1的值.16(22·23下·河北·三模)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菱形,其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PO ⊥平面ABCD ,OC =1,OD =OP =2,M 是PD 的中点,N 是线段CD 上一动点.(1)当平面OMN ⎳平面PBC 时,试确定点N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在(1)的前提下,点Q 在直线MN 上,以PQ 为直径的球的表面积为214π.以O 为原点,OC ,OD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求点Q 的坐标.17(22·23·汕头·三模)如图,圆台O1O2的轴截面为等腰梯形A1ACC1,AC=2AA1=2A1C1=4,B为底面圆周上异于A,C的点.(1)在平面BCC1内,过C1作一条直线与平面A1AB平行,并说明理由;(2)若四棱锥B-A1ACC1的体积为23,设平面A1AB∩平面C1CB=l,Q∈l,求CQ的最小值.18(19·20下·临沂·二模)如图①,在Rt△ABC中,B为直角,AB=BC=6,EF∥BC,AE=2,沿EF将△AEF折起,使∠AEB=π3,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点D在线段AC上.(1)求证:平面AEF⊥平面ABC;(2)若AE⎳平面BDF,求直线AF与平面BDF所成角的正弦值.19(22·23下·广州·三模)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AB=AP=2,PA⊥平面ABCD,E,F分别是线段PB,PD的中点,G是线段PC上的一点.(1)求证:平面EFG⊥平面PAC;(2)若直线AG与平面A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且G点不是线段PC的中点,求三棱锥E-ABG体积.20(22·23下·长沙·一模)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为2,∠A1AB=60°,点A1在下底面ABC 的投影为AB的中点O.(1)在棱BB1(含端点)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A1D⊥AC1若存在,求出B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求点A1到平面BCC1B1的距离.21(22·23下·长沙·三模)如图,三棱台ABC -A 1B 1C 1,AB ⊥BC ,AC ⊥BB 1,平面ABB 1A 1⊥平面ABC ,AB =6,BC =4,BB 1=2,AC 1与A 1C 相交于点D ,AE =2EB,且DE ∥平面BCC 1B 1.(1)求三棱锥C -A 1B 1C 1的体积;(2)平面A 1B 1C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α,CC 1与平面A 1B 1C 所成角为β,求证:α+β=π4.22(22·23·衡水·一模)如图所示,A ,B ,C ,D 四点共面,其中∠BAD =∠ADC =90°,AB =12AD ,点P ,Q 在平面ABCD 的同侧,且PA ⊥平面ABCD ,CQ ⊥平面ABCD .(1)若直线l ⊂平面PAB ,求证:l ⎳平面CDQ ;(2)若PQ ⎳AC ,∠ABP =∠DAC =45°,平面BPQ ∩平面CDQ =m ,求锐二面角B -m -C 的余弦值.23(22·23下·湖北·三模)已知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各条棱长均为2,且有∠AA1D1=∠AA1B1=∠D1A1B1=60°.(1)求证:平面AA1C1C⊥平面A1B1C1D1;(2)求直线B1D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24(22·23下·武汉·三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A⊥平面ABCD,PA=AB=2,E为线段PB的中点,F为线段BC上的动点.(1)求证:平面AEF⊥平面PBC;(2)求平面AEF与平面PDC夹角的最小值.25(22·23下·黄冈·三模)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CD,AE∥CD,AE=BE=2CD=2,CE =3.将四边形AECD沿AE折起,使得BC=3,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1)若G为AB的中点,证明:DG⊥平面ABE;(2)若F为BE上一动点,且二面角B-AD-F的余弦值为63,求EFEB的值.26(22·23·德州·三模)图1是直角梯形ABCD,AB⎳CD,∠D=90°,AD=3,AB=2,CD=3,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以BE为折痕将△BCE折起,使点C到达C1的位置,且AC1=6,如图2.(1)求证:平面BC1E⊥平面ABED;(2)在线段BE上存在点P使得PA与平面ABC1的正弦值为365,求平面BAC1与PAC1所成角的余弦值.27(22·23·山东·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CD,AB⊥BC,PA =AB=BC=2,CD=4.(1)证明:AD⊥PC;(2)若M为线段PB的靠近B点的四等分点,判断直线AM与平面PDC是否相交?如果相交,求出P到交点H的距离,如果不相交,说明理由.28(22·23·黄山·三模)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D,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CE和DF相交于点H,平面CDEF⊥平面ABCD,BC=2AD,∠DCF=60°,G是线段BE上一动点(不含端点).(1)当点G为线段BE的中点时,证明:AG⎳平面CDEF;(2)若AD=1,CD=DE=2,且直线DG与平面CDEF成45°角,求二面角E-DG-F的正弦值.29(22·23·菏泽·三模)已知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其中AA1=2AC=4,AB=BC,F为BB1的中点,点E是CC1上靠近C1的四等分点,A1F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 2.(1)求证:平面AFC⊥平面A1EF;(2)在线段A1F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平面AFC与平面NB1C1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77,若存在,确定点N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22·23·福州·三模)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PA=2,AB=AC=1,将△PAB绕着PA逆时针旋转π3到△PAD的位置,得到如图所示的组合体,M为PD的中点.(1)当∠BAC为何值时,该组合体的体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2)当PC⎳平面MAB时,求直线PC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31(22·23·福州·二模)如图1,在△ABC 中,AB =AC =2,∠BAC =2π3,E 为BC 的中点,F 为AB 上一点,且EF ⊥AB .将△BEF 沿EF 翻折到△B EF 的位置,如图2.(1)当AB =2时,证明:平面B AE ⊥平面ABC ;(2)已知二面角B -EF -A 的大小为π4,棱A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B E 与平面B M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若存在,确定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22·23·三明·三模)如图,平面五边形ABCDE 由等边三角形ADE 与直角梯形ABCD 组成,其中AD ∥BC ,AD ⊥DC ,AD =2BC =2,CD =3,将△ADE 沿AD 折起,使点E 到达点M 的位置,且BM =a .(1)当a =6时,证明AD ⊥BM 并求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2)已知点P 为棱CM 上靠近点C 的三等分点,当a =3时,求平面PBD 与平面ABCD 夹角的余弦值.33(22·23·宁德·一模)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DC ,AD =4,AB =3,∠ADE =60°,将△ADE 沿AE 折起,使平面ADE ⊥平面ABCE ,得到图②所示几何体.(1)若M 为BD 的中点,求四棱锥M -ABCE 的体积V M -ABCE ;(2)在线段D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平面MAC 与平面ABCE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5,如果存在,求出DMDB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34(22·23·龙岩·二模)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AB =AC =2,侧面A 1ACC 1为矩形,∠A 1AB =2π3,三棱锥C 1-ABC 的体积为233.(1)求侧棱AA 1的长;(2)侧棱CC 1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直线AE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若存在,求出线段C 1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5(22·23下·浙江·二模)如图,在多面体ABC-A1B1C1中,AA1⎳BB1⎳CC1,AA1⊥平面A1B1C1,△A1B1C1为等边三角形,A1B1=BB1=2,AA1=3,CC1=1,点M是AC的中点.(1)若点G是△A1B1C1的重心,证明;点G在平面BB1M内;(2)求二面角B1-BM-C1的正弦值.36(22·23下·浙江·三模)如图,三棱台ABC-A1B1C1中,A1C1=4,AC=6,D为线段AC上靠近C的三等分点.(1)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A1B⎳平面C1DE,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BEBC的值;(2)若A1A=AB=4,∠A1AC=∠BAC=π3,点A1到平面ABC的距离为3,且点A1在底面ABC的射影落在△ABC内部,求直线B1D与平面ACC1A1所成角的正弦值.37(22·23下·苏州·三模)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C是边长为62的等边三角形,且PA= PB=PC=6,PD⊥平面ABC,垂足为D,DE⊥平面PAB,垂足为E,连接PE并延长交AB于点G.(1)求二面角P-AB-C的余弦值;(2)在平面PAC内找一点F,使得EF⊥平面PAC,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的体积.38(22·23·沧州·三模)如图,该几何体是由等高的半个圆柱和14个圆柱拼接而成.C,E,D,G在同一平面内,且CG=DG.(1)证明:平面BFD⊥平面BCG;(2)若直线GC与平面ABG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5,求平面BFD与平面ABG所成角的余弦值.39(23·24上·永州·一模)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且AD=2AB=4,M、N分别为PD、BC的中点,H在线段PC上,且PC=3PH.(1)求证:MN⎳平面PAB;(2)当AM⊥PC时,求平面AMN与平面HMN的夹角的余弦值.40(22·23·潍坊·三模)如图,P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C为底面直径,△ABD为底面圆O的内接正三角形,且边长为3,点E在母线PC上,且AE=3,CE=1.(1)求证:PO∥平面BDE;(2)求证:平面BED⊥平面ABD(3)若点M为线段PO上的动点.当直线DM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时,求此时点M到平面ABE的距离.立体几何大题1.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线线平行(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直线与平面内一直线平行,则线面平行(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线面平行,经过直线的平面与该平面相交,则直线与交线平行(4)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面面平行判定定理2: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于另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则面面平行(5)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1:两平面互相平行,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性质定理2:两平面互相平行,一平面与两平面相交,则交线互相平行6.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线线垂直(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线面垂直(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1: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性质定理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4)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则两个平面垂直(或: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面面垂直)(5)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交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θ=cos a ,b =|a ⋅b ||a |⋅|b |=|x 1x 2+y 1y 2+z 1z 2|x 12+y 12+z 12⋅x 22+y 22+z 22(其中θ(0°<θ≤90°)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7.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β=AB ⋅m |AB ||m |(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8.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cos θ=m ⋅n |m ||n |(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9.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d =|AB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模拟训练一、解答题1(22·23下·湖南·二模)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BC =120°,AB =BC =2,AC =BB ,点D 为棱BB 的中点,AE =13AC .(1)求DE 的长度;(2)求平面CDE 与平面BDE 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393(2)34【分析】(1)在△ABC 中,用余弦定理可得到AC =23,在△ABE 中,用余弦定理可得BE =233,即可求得DE =DB 2+BE 2=393;(2)以B 为原点,分别以BE ,BC ,BB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CDE 与平面BDE 的法向量,即可求解【详解】(1)因为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BC =120°,AB =BC =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ABC =AB 2+BC 2-AC 22AB ⋅BC=22+22-AC 22×2×2=-12,解得AC =23,则AE =13AC =233,在△ABE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BAE =AB 2+AE 2-BE 22AB ⋅AE =22+233 2-BE 22×2×233=32,解得BE =233,又AC =BB =23,所以BD =12BB =3,因为BB ⊥平面ABC ,BE ⊂平面ABC ,所以BB ⊥BE ,在直角三角形DBE 中,DE =DB 2+BE 2=(3)2+233 2=393;(2)因为AE =BE =233,所以∠ABE =∠BAE =30°,则∠CBE =∠ABC -∠ABE =120°-30°=90°,则BE ,BC ,BB 两两互相垂直,以B 为原点,分别以BE ,BC ,BB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平面C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CD =x ,y ,z ⋅0,-2,3 =-2y +3z =0n ⋅CE =x ,y ,z ⋅233,-2,0 =233x -2y =0 ,得z =233y x =3y,令y =3,得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3,2 ;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0 .设平面CDE 与平面BDE 夹角的大小为θ,则cos θ=m ⋅n m n =0,1,0 ⋅3,3,2 1×4=34,故平面CDE 与平面BDE 夹角的余弦值为34.2(22·23下·绍兴·二模)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DE ⊥平面BCD ,△ABC 为正三角形,△BCD 为等腰Rt △,∠BDC =90°,AB =2,DE =2.(1)求证:AE ⊥BC ;(2)若AE ⎳平面BCD ,求直线BE 与平面ABC 所成的线面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63【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法一:由分析可知,∠EBH 就是直线BE 与平面ABC 所成的线面角,设∠AFD =α,当α<90°时,O 与D 重合,可得A ,E 两点重合,不符合题意,当α>90°时,求出EH ,BE ,即可得出答案;法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BE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ABC 的法向量,由线面角的向量公式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设F 为BC 中点,连接AF ,EF ,则由△ABC 为正三角形,得AF ⊥BC ;DE ⊥平面BCD ,且△B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计算可得:BE =CE =2,∴EF ⊥BC .EF ∩AF =F ,EF ,AF ⊂面AEF ,于是BC ⊥面AEF ,AE ⊂面AEF ,从而BC ⊥AE .(2)法一:由(1)可知,过点E 作EH ⊥AF ,垂足为H ,则∠EBH 就是直线BE 与平面ABC 所成的线面角.当AE ⎳平面BCD 时,可得A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 2.设∠AFD =α,所以AF ⋅sin α=2,可得sin α=63,当α<90°时,cos α=33,不妨设A 在底面BCD 射影为O ,则FO =1,此时O 与D 重合,可得A ,E 两点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当α>90°时,FO =1,此时O 在DF 的延长线上,作EH ⊥AF ,由于AODE 为矩形,可得AE =DO =2,AE ∥OD ,可得sin ∠EAH =63,可得EH =263.于是sin ∠EBH =EH BE=63.法二:建立如图坐标系,可得F 0,0,0 ,B 1,0,0 ,C -1,0,0 ,D 0,1,0 ,E 0,1,2 ,A 0,a ,b由AF =3,解得a 2+b 2=3,又∵AE ⎳平面BCD ,令n =0,0,1 ,可得AB ⋅n =0,解得b =2,a =±1.当a =1时A ,E 重合,所以a =-1,此时A 0,-1,2 .不妨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CB ⋅m =0CA ⋅m =0代入得x -y +2z =02x =0 ,令z =1,则y =2,所以m =0,2,1 .由于BE =-1,1,2 ,不妨设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BE ,m |=63.3(22·23·张家口·三模)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菱形,∠CBB 1=60°,AB =BC =2,AC =AB 1=2.(1)证明:平面ACB 1⊥平面BB 1C 1C ;(2)求平面ACC 1A 1与平面A 1B 1C 1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57.【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2)利用垂直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进行求解.【详解】(1)如图,连接BC 1,交B 1C 于O ,连接AO .因为侧面BB 1C 1C 为菱形,所以B 1C ⊥BC 1,且O 为BC 1的中点.又AC =AB 1=2,故AO ⊥B 1C .又AB =BC =2,且∠CBB 1=60°,所以CO =1,BO =3,所以AO =AC 2-CO 2=1.又AB =2,所以AB 2=BO 2+AO 2,所以AO ⊥BO .因为BO ,CB 1⊂平面BB 1C 1C ,BO ∩CB 1=O ,所以AO ⊥平面BB 1C 1C .又AO ⊂平面ACB 1,所以平面ACB 1⊥平面BB 1C 1C .(2)由(1)知,OA ,OB ,OB 1两两互相垂直,因此以O 为坐标原点,OB ,OB 1,O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0,0,1),B (3,0,0),C (0,-1,0),C 1(-3,0,0).故CC 1 =(-3,1,0),CA =(0,1,1),CB =(3,1,0).设n =(x 1,y 1,z 1)为平面ACC 1A 1的一个法向量,则有n ⋅CC 1 =0n ⋅CA =0 ,即-3x 1+y 1=0y 1+z 1=0 ,令x 1=1,则n =(1,3,-3).设m =(x 2,y 2,z 2)为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则有m ⋅CA =0m ⋅CB =0,即y 2+z 2=03x 2+y 2=0 ,令x 2=1,则m =(1,-3,3).因为平面A 1B 1C 1∥平面ABC ,所以m =(1,-3,3)也是平面A 1B 1C 1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n ,m > =n ⋅m n m=1-3-3 7×7=57.所以平面ACC 1A 1与平面A 1B 1C 1夹角的余弦值57. 4(22·23·湛江·二模)如图1,在五边形ABCDE 中,四边形ABCE 为正方形,CD ⊥DE ,CD =DE ,如图2,将△ABE 沿BE 折起,使得A 至A 1处,且A 1B ⊥A 1D .(1)证明:DE ⊥平面A 1BE ;(2)求二面角C -A 1E -D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63【分析】(1)由已知易得DE ⊥BE ,即可证明线面垂直;(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公式法求解即可.【详解】(1)由题意得∠BEC =∠CED =π4,∠BED =π2,DE ⊥BE ,又A 1B ⊥A 1D ,A 1E ∩A 1D =A 1,A 1E ,A 1D ⊂面A 1ED ,所以A 1B ⊥面A 1ED ,又DE ⊂面A 1ED ,则DE ⊥A 1B ,又DE ⊥BE ,A 1B ∩BE =B ,A 1B ⊂平面A 1BE ,BE ⊂平面A 1BE ,所以DE ⊥平面A 1BE .(2)取BE 的中点O ,可知BE =2CD ,OE =CD ,由DE ⊥BE ,且CD ⊥DE 可得OE ⎳CD ,所以四边形OCD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O ∥DE ,则CO ⊥平面A 1BE ,设BE =2,以点O 为坐标原点,OB ,OC ,OA 1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0,0,1),E (-1,0,0),B (1,0,0),C (0,1,0),D (-1,1,0),EA 1 =(1,0,1),EC =(1,1,0),ED =(0,1,0),设平面A 1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 =(x 1,y 1,z 1),则n 1 ⋅EA 1 =0n 1 ⋅EC =0 ,即x 1+z 1=0x 1+y 1=0 ,取x 1=1,则n 1 =(1,-1,-1),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 =(x 2,y 2,z 2),则n 2 ⋅E 1A =0n 2 ⋅ED =0 ,即x 2+z 2=0y 2=0 ,取x 2=1,则n 2 =(1,0,-1),所以cos n 1 ,n 2 =n 1 ⋅n 2 n 1 n 2=63,由图可知,二面角C -A 1E -D 为锐角,所以面角C -A 1E -D 的余弦值为63.5(22·23下·长沙·三模)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平面ACD ⊥平面ABC ,BE ⊥平面ABC ,△ABC 和△ACD 均为正三角形,AC =4,BE =3,点F 在AC 上.(1)若BF ⎳平面CDE ,求CF ;(2)若F 是AC 的中点,求二面角F -DE -C 的正弦值.【答案】(1)CF =1(2)8517【分析】(1)记AC 中点为M ,连接DM 、BM ,依题意可得DM ⊥AC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到DM ⊥平面ABC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CDE 的法向量,设F a ,0,0 ,a ∈2,-2 ,依题意可得BF ⋅n =0求出a 的值,即可得解;(2)依题意点F 与点M 重合,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可得.【详解】(1)记AC 中点为M ,连接DM 、BM ,△ACD 为正三角形,AC =4,则DM ⊥AC ,且DM =2 3.所以DM ⊥平面ABC ,又△ABC 为正三角形,所以BM ⊥AC ,所以BM =23,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23,0 ,C -2,0,0 ,D 0,0,23 ,E 0,23,3 ,所以CD =2,0,23 ,CE =2,23,3 ,设平面C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D =2x +23z =0n ⋅CE =2x +23y +3z =0,令x =3,则z =-3,y =-32,则n =3,-32,-3 ,设F a ,0,0 ,a ∈-2,2 ,则BF =a ,-23,0 ,因为BF ⎳平面CDE ,所以BF ⋅n =3a +-23 ×-32+0×-3 =0,解得a =-1,所以F 为CM 的中点,此时CF =1.(2)若F 是AC 的中点,则点F 与点M 重合,则平面FDE 的一个法向量可以为m =1,0,0 ,设二面角F -DE -C 为θ,显然二面角为锐角,则cos θ=m ⋅n m ⋅n=332+-32 2+-3 2=651,所以sin θ=1-cos 2θ=1-651 2=8517,所以二面角F -DE -C 的正弦值为8517.6(22·23下·湖北·二模)如图,S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BC 内接于⊙O ,AC ⊥BC ,AC =BC =322,AM =2MS ,AS =3,PQ 为⊙O 的一条弦,且SB ⎳平面PMQ .(1)求PQ 的最小值;(2)若SA ⊥PQ ,求直线PQ 与平面BCM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22(2)3010【分析】(1)作出辅助线,找到符合要求的PQ ,并利用垂径定理得到最小值;(2)在第一问基础上,得到当PQ 取得最小值时,SA ⊥PQ ,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线面角.【详解】(1)过点M 作MH ⎳SB 交AB 于点H ,过点H 作PQ ⊥AB ,此时满足SB ⎳平面PMQ ,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PQ =2r 2-d 2,当弦心距d 最大时,d =OH ,弦长最短,即PQ 取得最小值,因为AM =2MS ,AS =3,所以AH =2HB ,因为AC ⊥BC ,AC =BC =322,由勾股定理得AB =322⋅2=3,故AH =2,HB =1,连接OQ ,则OQ =32,由勾股定理得HQ =OQ 2-OH 2=94-14=2,所以PQ =2HQ =22;(2)连接OS ,则OS ⊥平面ACB ,因为PQ ⊂平面ACB ,故OS ⊥PQ ,而SA ⊥PQ ,OS ∩SA =S ,所以PQ ⊥平面AOS ,即有PQ ⊥AB .以O 为坐标原点,过点O 且平行PQ 的直线为x 轴,OB 所在直线为y 轴,OS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2,12,0 ,Q 2,12,0 ,B 0,32,0 ,C 32,0,0 ,M 0,-12,3 ,设平面BCM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CB =x ,y ,z ⋅-32,32,0 =-32x +32y =0m ⋅MB =x ,y ,z ⋅0,2,-3 =2y -3z =0,令x =1,则y =1,z =233,故m =1,1,233,设直线PQ 与平面BCM 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sin θ=cos PQ ,m =PQ ⋅m PQ ⋅m =22,0,0 ⋅1,1,233 22×1+1+43=3010.故直线PQ与平面BC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0 10.7(22·23·深圳·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PA= AD=2AB,点M是PD的中点.(1)证明:AM⊥PC;(2)设AC的中点为O,点N在棱PC上(异于点P,C),且ON=OA,求直线AN与平面ACM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10【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M⊥PD,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CD⊥平面PAD,则CD⊥AM,所以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M⊥平面PCD,从而可得结论;(2)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因为PA=AD,点M是PD的中点,所以AM⊥PD.因为PA⊥平面ABCD,PA⊂平面PAD,所以平面PAD⊥平面ABCD,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CD⊥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AD,CD⊂平面ABCD,所以CD⊥平面PAD,所以CD⊥AM,因为PD∩CD=D,PD,CD⊂平面PCD,所以AM⊥平面PCD,因为PC⊂平面PCD,所以AM⊥PC.(2)解:由题意可得AB,AD,AP两两垂直,设AB=1,如图,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1,0,0),C(1,2,0),D(0,2,0),P(0,0,2),22所以AM =0,22,22 ,AC =1,2,0 ,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AM ⋅n =22y +22z =0AC ⋅n =x +2y =0,令y =-1可得x =2,z =1,所以平面ACM 的一个法向量n =2,-1,1 .PC =1,2,-2 ,设N x N ,y N ,z N ,PN =λPC =λ,2λ,-2λ (0<λ<1),即x N ,y N ,z N -2 =λ,2λ,-2λ ,所以N λ,2λ,2-2λ .又O 12,22,0 ,ON =OA =32,所以λ-12 2+2λ-22 2+(2-2λ)2=34,化简得5λ2-7λ+2=0,解得λ=25或λ=1(舍去).所以AN =25,225,325,设直线AN 与平面ACM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n ⋅AN n ⋅AN=3252+1+1×425+825+1825=1510,所以直线AN 与平面AC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10.8(22·23下·温州·二模)已知三棱锥D -ABC 中,△BCD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AB =AC =AD ,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1)求证:AD ⊥BC ;(2)求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23【分析】(1)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DE ,证明BC ⊥平面ADE ,即可得证;(2)取正三角形BCD 的中心O ,连接OA ,从而可得OA ⊥平面BCD ,则∠ODA 即为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平面角,进而可得AB =AC =AD =3,取AC 中点为H ,连接DH ,BH ,则DH ⊥AC ,BH ⊥AC ,故∠BHD 即为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解△BDH 即可得解.【详解】(1)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DE ,因为△BCD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所以DE ⊥BC ,又AE ∩DE =E ,AE ,DE ⊂平面ADE ,所以BC ⊥平面ADE ,因为AD ⊂平面ADE ,所以AD ⊥BC ;(2)取正三角形BCD 的中心O ,连接OA ,则点O 在DE 上,且OD =23DE ,由AB =AC =AD ,△BCD 是正三角形,得三棱锥A -BCD 为正三棱锥,则OA ⊥平面BCD ,故∠ODA 即为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平面角,又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所以OD AD =3×32×23AD=33,即AB =AC =AD =3,即三棱锥A -BCD 是正四面体,取AC 中点为H ,连接DH ,BH ,则DH ⊥AC ,BH ⊥AC ,故∠BHD 即为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在△BDH 中,BH =DH =332,BD =3,则cos ∠BHD =BH 2+DH 2-BD 22⋅BH ⋅DH =274+274-92×332×332=13,所以sin ∠BHD =1-cos 2∠BHD =223,所以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的正弦值223.9(22·23下·浙江·二模)如图,四面体ABCD ,AD ⊥CD ,AD =CD ,AC =2,AB =3,∠CAB =60°,E 为AB 上的点,且AC ⊥DE ,DE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30°,(1)求三棱锥D -BCE 的体积;(2)求二面角B -CD -E 的余弦值.【答案】(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分析】(1)取AC 中点F ,可证明AC ⊥平面DEF ,得平面ABC ⊥平面DEF ,DE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就是直线EF ,∠DEF 是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即∠DEF =30°,由正弦定理求得∠FDE ,有两个解,在∠FDE =60°时可证DF ⊥平面ABC ,在∠FDE =120°时,取FE 中点H 证明DH ⊥平面ABC ,然后由棱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详解】(1)取AC 中点F ,连接FE ,FD ,因为AD =CD ,所以DF ⊥AC ,又AC ⊥DE ,DE ∩DF =D ,DE ,DF ⊂平面DEF ,所以AC ⊥平面DEF ,而FE ⊂平面DEF ,所以AC ⊥FE ,由AC ⊥平面DEF ,AC ⊂平面ABC 得平面ABC ⊥平面DEF ,因此DE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就是直线EF ,所以∠DEF 是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即∠DEF =30°,AD =CD ,AC =2,因此DF =12AC =1,在△DEF 中,由正弦定理EF sin ∠FDE =DF sin ∠DEF 得1sin30°=3sin ∠FDE ,sin ∠FDE =32,∠FDE 为△DEF 内角,所以∠FDE =60°或120°,S △ABC =12AB ×AC ×sin ∠BAC =12×3×2×sin60°=333,S △CBE =BE BAS △ABC =3-23×332=32,若∠FDE =60°,则∠DFE =90°,即DF ⊥FE ,AC ∩FE =F ,AC ,FE ⊂平面ABC ,所以DF ⊥平面ABC ,V D -BCE =13S △BCE ⋅DF =13×32×1=36;若∠FDE =120°,则∠DFE =30°,DF =DE =1,取EF 中点H ,连接DH ,则DH ⊥EF ,因为平面ABC ⊥平面DEF ,平面ABC ∩平面DEF =EF ,而DH ⊂平面DEF ,所以DH ⊥平面ABC ,DH =DF sin ∠DFE =1×sin30°=12,所以V D -BCE =13S △BCE ⋅DF =13×32×12=312;(2)若∠FDE =60°,以FA ,FE ,FD 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 -xyz ,则D (0,0,1),C (-1,0,0),A (1,0,0),E (0,3,0),AE =(-1,3,0),EB =12AE =-12,32,0 ,所以B 点坐标为-12,332,0 ,CD =(1,0,1),CB =12,332,0 ,CE =(1,3,0),设平面DBC 的一个法向量是m =(x 1,y 1,z 1),则m ⋅CD =x 1+z 1=0m ⋅CB =12x 1+332y 1=0,取y 1=-1,则x 1=33,z 1=-33,即m =(33,-1,-33),设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是n =(x 2,y 2,z 2),则n ⋅CD =x 2+z 2=0n ⋅CE =x 2+3y 2=0,取y 2=-1,则x 2=3,z 2=-3,即m =(3,-1,-3),cos m ,n =m ⋅n m n =9+1+955×7=19385385,所以二面角B -CD -E 的余弦值是19385;若∠FDE =120°,以FA 为x 轴,FE 为y 轴,过F 且平行于HD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 -xyz ,FH =12FE =32,则D 0,32,12 ,C (-1,0,0),A (1,0,0),E (0,3,0),AE =(-1,3,0),EB =12AE =-12,32,0 ,所以B 点坐标为-12,332,0 ,CD =1,32,12 ,CB =12,332,0 ,CE =(1,3,0),设平面DBC 的一个法向量是m =(x 1,y 1,z 1),则m ⋅CD =x 1+32y 1+12z 1=0m ⋅CB =12x 1+332y 1=0,取y 1=-1,则x 1=33,z 1=-53,即m =(33,-1,-53),设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是n =(x 2,y 2,z 2),则n ⋅CD =x 2+32y 2+12z 2=0n ⋅CE =x 2+3y 2=0,取y 2=-1,则x 2=3,z 2=-3,即m =(3,-1,-3),cos m ,n =m ⋅n m n =9+1+15103×7=25721721,所以二面角B -CD -E 的余弦值是25721721.10(22·23下·襄阳·三模)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矩形,∠BAC =90°,AB =AC =2,AA 1=4,A 1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BC 的中点N ,M 为B 1C 1的中点.(1)求证:平面A 1MNA ⊥平面A 1BC ;(2)求平面A 1B 1BA 与平面BB 1C 1C 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015【分析】(1)利用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2)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面面夹角的余弦值.【详解】(1)如图,∵A 1N ⊥面ABC ,连AN ,则AN ⊥A 1N ,又AB =AC =2,∴AN ⊥BC ,又AN ∩BC =N ,A 1N ⊂面A 1BC ,BC ⊂面A 1BC ,于是AN ⊥面A 1BC ,又AN ⊂面A 1MN ,,所以面A 1BC ⊥面A 1MNA .(2)由(1)可得,以NA ,NB ,NA 1 为x ,y ,z 轴,建系如图,∠BAC =90°,AB =AC =2,BC =22则A (2,0,0),B (0,2,0),C (0,-2,0),因为AA 1=4,AN =2,所以A 1N =14,则A 1(0,0,14),因为NB 1 =NB +BB 1 =NB +AA 1 =0,2,0 +-2,0,14 =-2,2,14 ,所以B 1-2,2,14 ,设平面A 1BB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因为A 1B =(0,2,-14),B 1B =(2,0,-14),所以A 1B ⋅m =2y -14z =0B 1B ⋅m =2x -14z =0 ,令y =7,则x =7,z =1,所以m =(7,7,1),设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a ,b ,c ),因为BC =(0,-22,0),BB 1 =(-2,0,14),所以BC ⋅n =-22b =0BB 1 ⋅n =-2a +14c =0,令a =7,则b =0,c =1,所以n =(7,0,1),设平面A 1BB 1与平面BCC 1B 1夹角为θ,则cos θ=cos <m ,n >=m ⋅n m n=7+0+17+7+1×7+0+1=23015,所以平面A 1BB 1与平面BCC 1B 1夹角的余弦值为23015.11(22·23·唐山·二模)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侧面ACC 1A 1⊥底面ABC ,且AA 1=AC ,∠AA 1C 1=120°,M 是CC 1的中点.(1)证明:A 1C ⊥BM .(2)求二面角A 1-BC -M 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45【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结合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运用空间向量夹角公式进行求解即sk .【详解】(1)取AC 的中点O ,连接OM ,OB ,AC 1.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由AA 1=AC ,得四边形ACC 1A 1为菱形,所以A 1C ⊥AC 1,易知OM ∥AC 1,则A 1C ⊥OM .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知OB ⊥AC ,又平面ACC 1A 1⊥平面ABC ,平面ACC 1A 1∩平面ABC =AC ,OB ⊂平面ABC ,知OB ⊥平面ACC 1A 1,则OB ⊥A 1C ,又OB ∩OM =O ,OB ,OM ⊂平面OBM ,得A 1C ⊥平面OBM ,又BM ⊂平面OBM ,故A 1C ⊥BM ..(2)连接OA 1,因为侧面ACC 1A 1为菱形,∠AA 1C 1=120°,则∠A 1AC =60°,则△A 1A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 1O ⊥AC ,又由(1)易知OA 1,OB ,AC 两两垂直,故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B ,OC ,OA 1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B =2,则O 0,0,0 ,B 3,0,0 ,C 0,1,0 ,A 10,0,3 ,C 10,2,3 ,BA 1 =-3,0,3 ,BC =-3,1,0 ,CC 1 =0,1,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习题
一、考点分析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①⎧

⎧−−−−−→⎨⎪
−−−−−→⎨

⎪⎩
L
底面是正多形
棱垂直于底面
斜棱柱
棱柱正棱柱
直棱柱
其他棱柱

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为矩形
底面为正方形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
2. 棱锥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球
球的性质:
①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②r(其中,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球的半径为R、截面的半径为r)
★球与多面体的组合体:球与正四面体,球与长方体,球与正方体等的内接与外切.
注:球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解决.
球面积、体积公式:23
4
4,
3
S R V R
ππ
==
球球
(其中R 为球的半径)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90θ∈︒︒:
解题步骤:一找(作):利用平移法找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可固定一条直线平移 另一条与其相交;(2)可将两条一面直线同时平移至某一特殊位置。

常用中位线平移法 二证:证明所找(作)的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常需要证明线线平行; 三计算: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90θ∈︒︒:关键找“两足”:垂足与斜足
解题步骤:一找:找(作)出斜线与其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注意三垂线定理的应用); 二证:证明所找(作)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常需证明线面垂直);三计算:常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线面角。

3求二面角的平面角[]0,θπ∈
解题步骤:一找: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找(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证: 证明所找(作)的平面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常用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 三计算:通过解三角形,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典型例题
俯视
1.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
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
2.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
第2题 第3题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3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4.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4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
第4题 第5题
5.如图5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它的体积是33,则 a .
6.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6,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2
2
侧(左)2
22正(主) 3 正视
俯视
1 1
2 左视
a
第6题
第7题
7.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
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
何体的体积是
3
cm
8.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8(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m3。


7题
第8题
9.一个空
间几何体
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
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图9
10.一个三棱柱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它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图10所示(单位cm),则该三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
图10
11. 如图11所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直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全面积为_____________.

20
20
正视图
20
侧视图
10
10
20
俯视图
223
2
21
俯视图正(主)视图侧(左)视图
2
3
2
2


俯视图
侧视图
正视图
3
3
4

11 图12 图13
12. 如图12,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几何体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_.
13.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13所示的边长为2的正方形,主视图与左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其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14.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4所示(单位长度: cm ), 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图14
15.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图9-3-7,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2
cm )_____________.
正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图15
16.图16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图16 图17
17.如图17,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18.若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的三视图如图9-3-14所示,则这个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俯视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2 3
2 2
图18
考点二 体积、表面积、距离、角
注:1-6体积表面积 7-11 异面直线所成角 12-15线面角
1. 将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体,切成27个全等的小正方体,则表面积增加了___________.
2. 在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中,有四个恰好是正四面体的顶点,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此正四面体的表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____.
3.设正六棱锥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5,那么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 4.正棱锥的高和底面边长都缩小原来的
2
1
,则它的体积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_. 5.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8,底面周长为6π,则它的体积是 . 6.平行六面体1AC 的体积为30,则四面体11AB CD 的体积等于 .
7.如图7,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1A D ,11C D 中点,求异面直线1AB 与EF 所成角的角______________.
8. 如图8所示,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3,E 是SA 的中点,_____________.
则异面直线BE 与SC 所成角的大小为
第8题 第7题
9.正方体''
'
'
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
CD 和'
BC 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9-1-3,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1
3,AB BC BC
CC ==,则异面直线1AA 与1BC 所成的角是_________,异面直线AB 与1CD 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
图13
11. 如图9-1-4,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C BD ⊥ AC BD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则EF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
12. 正方体1AC 中,1AB 与平面11ABC D 所成的角为 .
13.如图13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A =,则直线1CB 与平面11AA B 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_______.
14. 如图9-3-6,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对角线BD 1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_______.
图9-3-6 图9-3-1 图7
15.如图9-3-1,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 为空间一点,且52,AC BC PC AC ==⊥,PC BC ⊥,5PC =,AB 的中点为M ,则PM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
16.如图7,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底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则O 到
A
C
P
A 1
C
B
A
B 1
C 1
D 1 D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