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690f2e482fb4daa58d4b45.png)
低 剂量 对耳 肿胀 的抑制作 用无 统计 学意义 外 , 各剂量 的点地 梅均 有显著 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P< 0 . 0 5 ,
P< 0 . 0 1 ) , 点地梅 中剂量及 高剂量 对小 鼠耳肿胀和点地梅高剂量对大 鼠足跖肿 胀均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 ( P< O . 0 1 o可见 , 点地梅有显著 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P< 0 . 0 5 , P< 0 . 0 1 ) , 并呈量效关系。 结论 点地梅 具有抗炎镇痛活性。
i n r a t e s( 尸< 0 . 0 1 ) . T h e r e f o r e , h e r b a a n d r o s a c i s h a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a n t i - i n l f a m ma t o y r a n d a n a l g e s i c e f f e c t w i t h d o s e - e f e c t
And r o s a c i s
x I AⅣG Bi n , i f e ZH0U Chu n hu a Z ⅣG Re n q i a n 皿 A 0 L/ ha I ‘ i N
S c ho o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h o n g q i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1 6 , C h i n a
【 关键 词 】 点地 梅 ; 抗炎; 镇 痛
山蜡梅叶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
![山蜡梅叶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4b40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9.png)
山蜡梅叶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
万春云;张俊明;雷旭华;朱良辉;李玉云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22(19)6
【摘要】目的:研究山蜡梅叶提取物不同提取部位镇痛、抗炎的药效学。
方法: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总黄酮低剂量组(5 g/kg)及高剂量组(10 g/kg)、挥发油低剂量组(5 g/kg)及高剂量组(10 g/kg),采用热水缩尾法观察山蜡梅叶不同有效部位的镇痛活性,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法观察山蜡梅叶不同有
效部位抗炎活性。
结果:总黄酮高剂量组、挥发油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2 h小鼠痛觉潜伏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挥发油
高剂量组外,其余各剂量组均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郭肿胀,其中总黄酮高剂量组、
挥发油低剂量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山蜡梅叶中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痛觉潜伏期,且对二甲苯所
致的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效果。
【总页数】3页(P335-337)
【作者】万春云;张俊明;雷旭华;朱良辉;李玉云
【作者单位】江西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江西佑美制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乌鸡白凤丸抗炎、镇痛及抗应激的药效学研究
2.一叶抗流感胶囊解热、抗炎、镇痛的药效学研究
3.复方乌连提取物镇痛、抗炎、止泻的药效学研究
4.甘青青兰多糖的抗炎、抗应激及镇痛的药效学研究
5.山蜡梅叶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液质联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点地梅中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的测定
![点地梅中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c26a625eefdc8d376ee3211.png)
点地梅中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的测定作者:何可群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08期摘要:分别以芦丁及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超声辅助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
结果表明,点地梅全草总黄酮及总三萜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863%和8.832%, RSD分别为1.47%和1.02%;卢丁对照品在0.013 8~0.220 0 m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0.27x+0.013 8,R2为0.999 9;齐墩果酸对照品在0~1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1 3x-0.017 7,R2为0.999 1。
该法操作简单、准确,相关结果可为点地梅的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总黄酮;总三萜;分光光度法中图分类号:TS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902-03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Triterpenoid in Androsace umbellataHE Ke-qun(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zhou 550025, Guiyang, China)Abstract: The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triterpenoid from Androsace umbellata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based on the standard curves of rutin and oleanolic aci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triterpenoid in Androsace umbellata were 6.863%(RSD=1.47%) and 8.832% (RSD=1.02%),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good linearity (R2= 0.999 9) in the range of 0.013 8~0.220 0 mg/mL for rutin wit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y=10.27x+0.013 8. When the similar linearity of oleanolic acid (R2=0.999 1) was in the range of 0~100 mg/mL (R2=0.999 1),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0.011 3x-0.017 7.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reliable for detecting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triterpenoid in Androsace umbellate. It will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ndrosace umbellata.Key words: Androsace umbellata; total flavonoids;total triterpenoid; spectrometry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是报春花科点地梅属草本植物,又名天星草、顶珠草、佛顶珠、地胡椒、铜钱草、白花草、喉咙草、百花珍珠草等,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秦岭以南各省区[1,2]。
LA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LA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08c5f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3.png)
LA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丁晓瑜;李斌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通讯》
【年(卷),期】2009(026)002
【摘要】目的:研究LA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建立巴豆
油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模型,观察植物LA中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A对急性炎症的治疗效果,采用冰醋酸所致的扭体镇痛实验,观察其镇痛作用,同时观察其有效成分A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采用ELASA法观察有效成分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分泌的影响。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A中的有效
成分A可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P〈0.01),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P〈0.05)。
结论:LA中的有效成分A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总页数】1页(P54)
【作者】丁晓瑜;李斌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
【相关文献】
1.复方镇痛粉的药理研究(一)——镇痛及抗炎作用 [J], 王文英;马凤英;周敏章
2.清肺保元胶囊镇痛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J], 胡万福;刘明;杨燕;李玲;于佳
3.蒙药扎冲十三味丸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J], 王徽;新图雅;杨雪莲;美丽;于水;陈红梅;
王秀兰
4.七星镇痛膏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J], 张信平;李晓波;周素文;李旭升
5.八桂止痛膏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效果实验研究 [J], 赵丽娟;张艳菊;张诚昊;廖承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
![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863a2ecc175527072208a1.png)
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文章目录*一、点地梅的简介*二、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三、点地梅的市场信息1. 点地梅的价格2. 点地梅的选购方法3. 点地梅的保存方法点地梅的简介点地梅(拉汉种子植物名称)喉咙草(江苏、浙江),佛顶珠、白花草、清明花(贵州),天星花(云南)。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被细柔毛。
须根纤细。
基生叶丛生,柄长1-2厘米;叶近圆形或卵圆形,径3-15毫米,基部微凹或呈不明显截形,先端钝圆,边缘有多数三角状钝牙齿,叶质稍厚。
伞形花序4-15花;苞片数枚,卵形至披针形,长3.5-4mm;花梗纤细,长1-3cm,果时伸长可达6cm,被柔毛并杂生短柄腺体;花萼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4mm,果期伸长达5mm并呈星状水平开展,具3-6条明显纵脉;花冠白色,直径4-6mm,筒部长约2mm,短于花萼,喉部黄色,5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2.5-3mm,宽1.5-2mm;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长约1.5mm,花丝短;于房球形,花柱短,胚珠多数。
蒴果近球形,直径2.5-4mm,先端5瓣裂,裂瓣膜质,白色,具宿存花萼。
点地梅喜湿润、温暖、向阳环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
但是不论是在高山草原,还是在河谷滩地,只要有一丁点瘠薄的土壤它就能生根发芽。
它的种子能自播繁殖。
也可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分布极广,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也有分布。
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火赤眼,跌扑损伤,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1、治风火赤眼,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治跌扑损伤,可与当归、川芎、落得打等配合应用;治咽喉肿痛,可单位应用,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
2、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
本品味甚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肿痛,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
【富含物质】:含有10余种三萜甙类化合物,分别为点地梅甙(androseptosides)A、B、C、C1、D、D1、E、F、G、H、I、K、L 等。
血藤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血藤的功效与作用吃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73b5e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0.png)
血藤的功效与作用吃法血藤(学名:Mikania micrantha H.Karst.),又称点地梅、象鼻草、通泻草,属菊科血葛属,是一种常见的攀援性坚韧灌木。
原产于中南美洲,自然界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血藤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藤本植物。
近年来,随着对血藤研究的加深,其在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1. 血藤的功效与作用血藤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治疗疾病血藤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研究表明,血藤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消肿等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血藤还具有止咳化痰、解热镇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此外,血藤还对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白血病等肿瘤类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2 抗氧化与抗衰老血藤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研究还表明,血藤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皱、美白、保湿等功效,可以改善皮肤的质量和外观,减少皮肤老化的症状。
1.3 保护肝脏研究表明,血藤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血藤可以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受损的程度,有助于保护肝细胞免受各种有害物质的侵害。
此外,血藤还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改善肝脏的功能,对肝炎、脂肪肝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4 降血糖与降血脂血藤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
研究表明,血藤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代谢,减少血糖的升高。
同时,血藤还可以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2. 血藤的吃法血藤是一种全株都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可以利用其茎、叶、花等部位进行药用。
在选择和采集血藤时,应选择生长茂盛、无病虫害的植株,避免采集过量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2.1 血藤茎叶的煎剂将血藤茎叶晒干,研磨成粉末,取10克左右的血藤粉末,加入适量的开水,煎煮10分钟左右,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饮用。
新编医药常识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
![新编医药常识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bfb684b8f67c1cfad6b8c4.png)
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名称】点地梅【拼音】Dian Di Dei【别名】喉咙草、白花珍珠草、天星草【科属】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
【产地】分布极广,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一年生草本。
直根系,主根细长,支根较少。
莲座状叶丛单生,直径1-6cm;无柄或下延呈宽翅状柄;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30mm,宽2-6mm,先端钝或稍锐尖,通常中部以上叶缘具稀疏锯齿,上面及边缘被短毛及2-4分叉毛,下面近无毛。
花葶1至多数,直立,高7-25cm,黄绿色,下部略呈紫红色。
花葶与花梗都被2-4分叉毛和短腺毛;伞形花序有多数花,苞片多数,条状披针形,长2-3mm;花梗细不等长,长1-2cm,果期伸长达2-6(-10)cm,被短腺毛;花萼钟形或陀螺状,长约2.5mm,明显具5棱,5浅裂,裂片狭三角形,分裂达全长的1/3,先端锐尖,颜色较筒部深;花冠白色,高脚碟状,直径与花萼几相等,5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2mm,宽0.6mm,先端近全缘;子房倒圆锥形,花柱长0.3mm,柱头头状。
蒴果倒卵状球形,先端5瓣裂。
种子多数,多面体形,长约0.6mm,宽0.4mm,棕褐色,种皮粗糙,具蜂窝状凹眼。
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草原、山地阳坡和沟谷中。
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生境分布】北方点地梅Herba Androsaces Septentrio-na1is主产于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和新疆北部。
多自产自销。
【性状】性状鉴别:主根直径0.5-2m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支根或支根痕;质稍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
叶莲座状丛生,多破碎,完整者呈倒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狭菱形,长8-10mm,宽2-4mm,先端钝或稍锐尖,下部渐狭,中部以上边缘具稀疏牙齿,上面有极短的毛,叶面黄绿色;质脆,易碎。
花葶长短不一,黄绿色或下部暗紫色,具分叉毛;伞形花序多花;花冠白色。
有时可见先端5瓣裂的蒴果,浅橙黄色,内有多数种。
中药学_点地梅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点地梅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https://img.taocdn.com/s3/m/2f210c16102de2bd9705880b.png)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中。分布西藏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性味: 苦,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功能主治: 利水。治热性水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相关疾病症状: 扁桃体炎、赤眼、跌扑损伤、风火赤眼、 喉炎、利水、水肿、消肿止痛、咽喉炎、 咽喉肿痛。
点地梅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名称:点地梅 别名:噶蒂慕布(藏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原始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药材基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 6~7月采收。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点地梅
原始形态:
多年生矮小草本,全株被白色细柔毛。根 细长,具少数分枝。叶簇生于基部;叶片 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尖或钝圆,基 部渐狭,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伞 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花茎自基部抽出, 细长,长10~15厘米,绿色或带紫红色; 花小,粉红色。
碎米果镇痛抗炎的实验研究
![碎米果镇痛抗炎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2e48274028915f804dc2ff.png)
碎米果镇痛抗炎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碎米果水煎液的镇痛、抗炎作用。
方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光热刺激法、醋酸致痛扭体法等实验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方法及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方法。
结果:碎米果水煎液对小鼠热刺激致痛、光热刺激致痛及注入醋酸致痛均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
结论:碎米果水煎液有一定镇痛、抗炎作用。
标签:碎米果;镇痛;抗炎;实验研究碎米果又名牙痛草、碎米棵、大红袍、小铁子,为紫金牛科植物小铁仔(Myrsine africana L.)的全株。
生于海拔1100~3600 m的山间、林下、路边、山坡、灌木丛中。
全年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1]。
本品甘、淡,凉[2]。
具有祛风止痛、清热利湿、收敛止血的功效。
主治风湿疼痛、牙痛、泄泻、痢疾、血崩、便血、肺结核咳血等[3]。
《贵州民间药物》记载:“驱风湿,活血,治痢疾。
”《云南中草药》记载:消炎,止痛,止痢。
治牙痛,肠炎,痢疾。
内服:煎汤,0.3~1两,炖肉或浸酒。
治痢疾:大红袍、仙鹤草根各一两,煎水服。
治风湿:大红袍五钱,大风藤、追风散各三钱,红禾麻二钱,泡酒一斤。
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
治红淋:大红袍三至五钱。
煎水服。
(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闭经:大红袍1~2两,红糖适量,水煎分3次服。
痛经:大红袍、丹参、香附各3钱,小茴香根1钱,水煎服。
外用治黄水疮,烧烫伤,鲜根烤出汁搽患处。
经文献查阅,对碎米果的现代研究较少。
根据其功效和主治,拟进行碎米果水煎液镇痛、抗炎方面的初步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 g,雌雄兼有,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川)2004-16。
1.2 药物碎米果采自昆明小墨雨一带山上,由云南中医学院钱子刚教授鉴定。
碎米果药材先浸泡30 min,再煎煮3次,每次30 min,过滤合并3次药液,水浴浓缩至2 g生药/ mL的药液。
内蒙不同产地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测定
![内蒙不同产地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4e737f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d.png)
内蒙不同产地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测定齐和日玛;成日青;那生桑;布仁;塔娜;高晶;萨仁高娃【摘要】目的测定内蒙不同产地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为制定蒙药点地梅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5个产地东北点地梅样品,色谱柱为COSMOSIL 5C1 8-MS-II(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40∶6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含量为3.58~10.51 mg/g,平均7.14 mg/g;山柰素含量为6.28~9.57 mg/g,平均8.15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于同时测定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可为蒙药点地梅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8(025)010【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东北点地梅;槲皮素;山柰素;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齐和日玛;成日青;那生桑;布仁;塔娜;高晶;萨仁高娃【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点地梅属植物Androsace是报春花科的一个中等大属,我国约有70多种。
点地梅是蒙医常用药,蒙药名为“达兰-套布其”,惯用品种为东北点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 Retz.和北点地梅Androsace septentrionalis L.,在《无误蒙药鉴》《四部甘露》等蒙医药典籍中均有记载。
蒙药点地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疗伤、祛协日乌素、滋养强壮功效,主治创伤化脓疼痛、肿毒性关节炎、协日乌素症、赫依协日乌素合并症[1]。
岗梅水提取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岗梅水提取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358304524de518974b7dd3.png)
岗梅水提取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岗梅水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岗梅水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结果岗梅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及炎性组织中PGE2的生成,减少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同时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结论岗梅水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关键词】岗梅;水提取物;抗炎;大鼠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 water extract from Radix et Caulis Ilicis Asprellae. Methods The models of xylene-induced ear edema in mice, hind paw edema induced with carrageen in rats, granuloma induced with cotton ball in rats, an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crease induced with acetic acid in mice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Results The water extract from Radix et Caulis Ilicis Asprellae could inhibit xylene-induced ear edema an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crease in mice, hind paw edema and PGE2 increase induced with carrageen and granuloma induced with cotton ball in rats. Conclusion The water extract from Radix et Caulis Ilicis Asprellae has significa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Key words:Radix et Caulis Ilicis Asprellae;water extract;anti��inflammatory;mice岗梅是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Hook .et Arm.) champ. ex Benth.的干燥根及茎。
大红花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大红花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dc61a0b55270722192ef7e5.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红花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药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大红花点地梅吗,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兴趣,下面就为大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药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大红花点地梅吗,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兴趣,下面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别名】点地梅、绿棱点地梅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景天点地梅的全草。
【原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仅结实1次的草本。
根细长,具少数分枝。
莲座状叶丛单生,具多数平铺的叶,直径5-10cm;叶片匙形,近等长,长2-5cm,近先端最阔,宽4-8mm,先端近圆形,具骤尖头,两面无毛,具软骨质边缘及笆齿状缘毛。
花葶1至数枚自叶丛中抽出,高10-28cm,被硬毛状长毛,近先端尤密;伞形花序多花;苞片阔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边缘密被缘毛;花梗不等长,始花期通常稍长于苞片,后渐伸长,至果期可达2.8c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较长的缘毛;花冠紫红色,喉部色较深,直径8-10mm,筒部稍短于花萼,裂片楔状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具不整齐的小齿。
蒴果长圆形,6-10裂,紫红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200m的山坡、砾石阶地等处。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
主水肿;小便不利;湿痹关节重痛;皮肤疡痒;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生活常识分享。
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5059f90722192e4436f623.png)
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目的:研究一点红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一点红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和有机酸类,分别为鼠李素(1),异鼠李素(2),槲皮素(3),木犀草素(4),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8-(2″-吡咯烷酮基)-槲皮素(6),5,2′,6′-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7),丁二酸(8),反式丁烯二酸(9),对羟基苯甲酸(10),4-羟基-间苯二甲酸(11),咖啡酸(12),七叶内酯(13),异去甲蟛蜞菊内酯(14)及尿嘧啶(15)。
结论:除化合物3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标签:一点红;一点红属;化学成分;黄酮类;有机酸类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为菊科Compositae一点红属植物,又称红背叶、叶下红、羊蹄草,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山西等地。
该植物味苦性凉,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1]。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一点红具有细胞毒、抗菌抗炎、抗氧化、镇痛等活性[2-4]。
目前,从一点红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为生物碱、黄酮及甾醇类[5-7],为进一步阐明一点红的化学成分,本实验对该植物的地上部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除化合物3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材料Fisher-Johns 熔点测定仪(未校正);Bruker A V600型核磁共振仪,内标为TMS;LTQ-Obitrap XL质谱仪;柱色谱用硅胶(100~200,200~300目)及薄层色谱硅胶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厂产品;Sephadex LH-20为Pharmacia Biotech Sweden产品;ODS-AQ(50 μm)反相填料为YMC产品;MCI GEL (CHP20P,75~150 μm)填料为日本三菱产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中药学_西藏点地梅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西藏点地梅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51ee4746edb6f1aff001f97.png)
名称:西藏点地梅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西藏点地梅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西藏点地梅
药材基源: 报春花科西藏点地梅Androsace tibetica var. mairae R. Kunth,以全草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西藏点地梅
生态环境: 内蒙古、西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西藏点地梅
性味: 苦、辛,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西藏点地梅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咽喉炎,扁桃 体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偏正头痛, 牙痛,跌打损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西藏点地梅
用法用量: 0.3~1两,水煎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西藏点地梅
相关疾病症状: 扁桃体炎、喉炎、结膜炎、急性结膜炎、 口腔炎、偏正头痛、消炎止痛、咽喉炎。
谢谢!
点地梅治疗咽喉炎72例
![点地梅治疗咽喉炎72例](https://img.taocdn.com/s3/m/c6218a8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2.png)
点地梅治疗咽喉炎72例
栾宏庆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1994(000)003
【总页数】1页(P60)
【作者】栾宏庆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61.4
【相关文献】
1.河南点地梅属一新记录种——细蔓点地梅 [J], 易冉;刘瑶;刘紫薇;王林枫;李家美
2.自拟"慢性咽喉炎1号方"、"慢性咽喉炎巩固方"治疗慢性咽喉炎及体会 [J], 幸泽刚
3.虎梅冲剂治疗慢性咽喉炎190例疗效观察 [J], 邓燕飞
4.参梅蜜治疗慢性咽喉炎120例 [J], 何湘;梁世香;朱越
5.用点地梅可治疗急慢性咽喉炎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公藤的抗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雷公藤的抗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73455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3.png)
雷公藤的抗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郑幼兰;郑爱光
【期刊名称】《福建药学杂志》
【年(卷),期】1990(002)004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郑幼兰;郑爱光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舒胆抗炎胶囊抗炎、抑菌、利胆、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朱小宁
2.雷公藤内酯微乳凝胶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徐凌云;陈华兵;肖峰;杨祥良;徐辉碧
3.抗炎舒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熊静;陆远富;邓江;吴芹;孙安盛
4.复方雷公藤涂膜剂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与镇痛实验研究 [J], 邓兆智;何羿婷
5.雷公藤贴膏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訾晓梅;刘青云;彭代银;戴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
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耳廓肿胀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活性。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点地梅中剂量及低剂量的镇痛作用和点地梅低剂量对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外,各剂量的点地梅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点地梅中剂量及高剂量对小鼠耳肿胀和点地梅高剂量对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可见,点地梅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并呈量效关系。
结论点地梅具有抗炎镇痛活性。
标签:点地梅;抗炎;镇痛
点地梅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的全株,系多年生草本[1]。
又名喉咙草、佛顶珠、铜钱草,产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沿长江流域各省区均有分布[2-4]。
点地梅全草入药,性苦、寒,具清热、解毒、消肿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扁桃腺炎[5]、咽喉炎[6-7]、口腔炎等炎症疾病,故有喉咙草之称[8-9]。
也有作治跌打损伤药的记载[10]。
本研究通过实验初步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点地梅植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饲养条件
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雌性;SD大鼠,
体重120~150g,雄性[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 (渝)2012-0001];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观察室,室内光照为自然昼夜交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通风良好,环境相对安静。
饲料为实验鼠配合饲料(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CXK(渝)2012-0002),将饲料放置于鼠笼饲料槽内,自由摄食及饮水。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点地梅药材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阿司匹林肠溶片(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13023716);二甲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FA21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RB-200智能热板仪(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耳肿打耳器(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V-200型足趾容积测量仪(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1.3 样品制备[11]
点地梅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经鉴定为报春花科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Lour.)Merr.的全株。
取点地梅药材,用蒸馏水煎煮二次,煎煮液浓缩至每1
克浸膏相当于2g原药材,备用。
1.4 分组及给药剂量[12]
耳廓肿胀组:取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足趾肿胀组: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热板法组:取热板法筛选合格的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三个实验均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0.2g/kg),点地梅浸膏高、中、低剂量组,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30,15,7.5g浸膏/kg。
1.5 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13-15]
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5d,末次给药1h后,于小鼠右耳正反面均匀涂抹二甲苯50μL致炎,左耳为对照,1h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用直径6mm的打孔器在小鼠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精密称量,右耳与左耳质量之差即为肿胀度,并计算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
耳肿胀抑制率(%)=(空白组平均耳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耳肿胀度)/空白组平均耳肿胀度×100%。
1.6 对蛋清液致足跖肿胀的影响[13-16]
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5d,第6天于大鼠右后足掌心向踝关节方向皮下注射10%鲜蛋清0.1mL,在注射蛋清致炎后的5、3、60、120和180min 分别测量足趾容积,将致炎后的足趾容积减去致炎前足趾容积即为足跖肿胀度,并计算足趾肿胀抑制率。
足趾肿胀抑制率(%)=(空白组平均足趾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足趾肿胀度)/空白组平均足趾肿胀度×100%。
1.7 对热板法致痛的影响[13-15]
取小鼠逐只放于(55.0±0.5)℃热板仪上,记录小鼠舔后足反应所需时间(疼痛反应潜伏期)作为小鼠的痛阈值,挑选痛阈值在5~30s内的小鼠6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同1.4项下,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5d,于末次给药后1h,分别将小鼠置于(55.0±0.5)℃的热板上,测定痛阈值,并计算痛阈提高值和痛阈提高率。
痛阈提高值的提高百分率(%)=(给药后平均痛阈提高值-给药前平均痛阈提高值)/给药后平均痛阈提高值×100。
1.8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点地梅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点地梅高剂量及中剂量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其中高剂量组活性最强,其肿胀抑制率为32.87%,点地梅低剂量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P<0.05)。
见表1。
2.2 点地梅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点地梅高剂量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有镇痛作用(P<0.05),其痛阈提高率为43.13%。
见表2。
2.3 点地梅对蛋清所致足趾肿胀度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致炎后5min,点地梅高剂量对蛋清所致足趾肿胀度有抑制作用(P<0.05);致炎后30min及致炎后60min,点地梅高剂量对蛋清所致足趾肿胀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其足趾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8.35% 和70.28% ,点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点地梅中剂量及低剂量的镇痛作用和点地梅低剂量对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外,各剂量的点地梅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
点地梅高剂量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所致足趾肿胀度2项抗炎实验和热板法镇痛实验中均显示显著的药理活性。
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中,点地梅高剂量组的肿胀抑制率为32.87%;在热板法镇痛实验中,点地梅高剂量组的痛阈提高率为43.13%;在蛋清液所致足趾肿胀度实验中,致炎30min和60min后,点地梅高剂量组的足趾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3.85% 和70.28%。
从数据结果分析来看,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与浓度不成正比关系,但很明显点地梅高剂量的抗炎镇痛作用要比低剂量和中剂量的抗炎镇痛作用好很多。
可见,点地梅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高剂量的抗炎镇痛作用更好。
本实验研究可得:点地梅资源比较丰富,广泛分布于我国川藏地区,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对其资源的保护也迫在眉睫;国内外未有利用点地梅制作新药的报道,因而,地点梅很有开发价值;国内外对点地梅的药理学研究极少,有待加强;虽然有专家已经从点地梅属植物中分离、鉴别出部分药用成分,但很不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实验为点地梅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报春化科[M]//中国值物志:59卷.第
一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41-201.
[2] 李彦连.曲阜孔林药用维管植物资原及利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4(9):24-33.
[3] 杨培志,吴嫉筒,王珍.陕西报春花科1种新记录植物—直立点地梅[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2):403-405.
[4] 孙克,缪球雷.《本草纲目》中的谷精草的原植物[J].医古文知识,2002,19(2):32-33.
[5] 臧浩.点地梅合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J].江苏医药,1976(6):56-56.
[6] 栾宏庆.点地梅治疗咽喉炎72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3):28-29.
[7] 杨文瑞.点地梅治喉痹[J].中成药,1993(12):46-46.
[8] 左振常.冯赤华.藏药“热衮巴”的考证及生药学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85(6):53-55.
[9] 郭龙,巩江,倪士峰,等.藏药点地梅属药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06,6726.
[10] 萧成纹.侗医药验方集锦(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OO4(3):182-184.
[11] 王璟.如何煎制中药汤剂[J].首都医药,2000,7(2):55.
[12] 冯洁,周劲帆,覃富景,等.两面针根和茎抗炎镇痛不同部位活性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6):60-63.
[13] 陈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70.
[14] 魏伟,李希美,李元健.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8,742-746,769-770.
[15]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2.
[16] 周大兴,吴森林.珍珠水提取液的抗炎、抗氧化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