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成鱼的网箱养殖技术
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42卷㊀第6期2023年12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Vol.42No.6December 2023文章编号:1674-2419(2023)06-0500-03作者简介:李安涵(1966-),男,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㊂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㊂邮箱:1428128727@㊂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李安涵(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宁德352100)摘㊀㊀要: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但大黄鱼病害一直影响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㊂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㊁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见的虹彩病毒病㊁假单胞菌病㊁盾形纤毛虫病㊁刺激隐核虫病㊁白鳃症㊁贝尼登虫病㊁涡虫病等病害症状㊁危害以及防治方法㊂关键词: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网箱养殖;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943文献标志码:C㊀㊀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为中国特有的中下层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素有中国 国鱼 之称[1]㊂大黄鱼网箱养殖是大黄鱼的主要生产方式,对促进沿海群众创业就业,丰富城乡菜篮子,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病害问题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㊂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生产一线从事大黄鱼病害防治实践,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㊁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大黄鱼养殖生产病害防治提供参考㊂1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1.1养殖密度过高一方面,一些群众片面地追求产量,盲目加大大黄鱼的放养量;另一方面,海水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造成局部海区水流不畅,溶解氧偏低,病害容易发生㊂1.2饲养管理不当目前大黄鱼养成阶段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率不高,以投喂冰鲜小杂鱼虾为主,其常携带病原体,易变质腐败,污染环境,诱发病害㊂此外,部分群众尚未掌握正确的投喂方法,投饵量控制不准㊂1.3防范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一是放养的鱼种未经必要的检疫和消毒;二是有的群众肆意乱扔病死鱼和生活垃圾,未及时集中收集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没有做好网衣的清洗及更换工作,导致网箱内外水体经常交换不畅,鱼类排泄物㊁残饵等沉积箱底,水质恶化,从而引发鱼病㊂1.4养殖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废水㊁农业和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加上部分海区不合理的养殖布局及连续多年的养殖生产,残饵㊁鱼类排泄物沉积等自身污染[2],致使养殖环境质量下降,致病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病害频繁发生㊂1.5大黄鱼种质退化在自然海区难于捕获到可用于育苗的野生大黄鱼,育苗场只能使用人工培育的亲鱼进行育苗㊂这样长期小范围内近亲多代繁殖㊁与自然海区原种群分离,致使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优良性状衰退[3],因而出现生长缓慢㊁抗病力差㊁性成熟早以及亲鱼小型化等种质退化现象㊂2防治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害用药中存在的问题2.1忽视必要的诊断群众不重视必要的诊断,不明白致病的病原㊃005㊃体,凭经验用药,这往往针对性不强而造成药品浪费,菌群失调,耐药菌流行,病害得不到及时㊁合理的治疗,最终大面积爆发㊂2.2盲目增大药物的使用量一些群众用药剂量往往是2倍或数倍于药物使用说明书所标示的剂量㊂这样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且人为增强了致病菌的耐药性㊂2.3不重视鱼体免疫功能的提高治疗大黄鱼病害,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大黄鱼发病时,还有群众依赖特效药㊂任何药物在病害防治中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鱼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只有鱼体存在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时,药物才能发挥治疗作用[4]㊂2.4休药期意识不强为了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避免鱼体内的残留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每种渔用药物都有相应的休药期㊂还时常出现休药期尚未结束,就将大黄鱼起捕上市的不良现象㊂3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3.1虹彩病毒病3.1.1症状:患病鱼鳃丝颜色变淡,肝脏末端充血,呈 水溶 状,脾脏和肾脏肿大;病鱼拒食㊁反应迟钝㊁离群游动无力,不久衰竭死亡㊂3.1.2流行与危害:6月中旬开始流行,高发期7~ 8月份,主要危害当年的春苗,传染性强,蔓延迅速,若未及时停饵严重者死亡率达70%以上㊂3.1.3防治方法:①及时分箱稀疏,降低密度;②切忌过量投饲,尽量不使用冰鲜饵料,改用配合饲料;③尽量减少病原体㊁环境等造成的应激反应;④保持网箱内水流通畅和环境卫生;⑤提前在饲料中添加渔用多维㊁保肝利胆㊁解毒等抗应激㊁免疫增强制剂㊂3.2假单胞菌病3.2.1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外观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严重时病鱼不摄食,剖检体腔可见脾脏㊁肾脏㊁肝脏等组织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个别鱼体表或有溃烂㊁胸鳍基部出血和腹水,最后病鱼器官坏死㊁衰竭死亡㊂3.2.2流行与危害:流行于12月份至翌年的5月份,发病水温12ħ~24ħ,发病高峰期水温15ħ~19ħ㊂3.2.3防治方法:①在12月份海区水温降至16ħ左右时,在饵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②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畅通,及时拣除病死鱼;③停止投喂冰鲜杂鱼,改投优质的配合饲料;④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㊁免疫增强剂㊁肠道益生菌及保肝利胆制剂等提高鱼体免疫力㊂3.3盾形纤毛虫病3.3.1症状:感染初期鱼体瘦弱,漂游或窜游在水面,体表虫体聚集处出现白斑,体表和鳃黏液增多,鳃盖挂脏停止摄食,鳃盖开闭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头顶发红甚至烂身,最后继发感染细菌感染或生理性缺氧而衰竭死亡㊂3.3.2流行与危害:流行于3月~5月,水温13ħ~ 21ħ,主要危害海上网箱长时间高密度暂养的春苗,偶有发现感染大黄鱼秋苗㊂发病率高,蔓延迅速,往往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病,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㊂3.3.3防治方法:①鱼苗运输㊁投苗㊁移网时操作谨慎,尽量避免鱼体机械损伤;②降低网箱投苗密度;③勤观察苗体状况,勤镜检症状疑似个体,早发现早预防;④及时捞除濒死或已死个体,集中上岸处理;⑤减少使用冰鲜杂鱼,改投配合饲料,减少网箱有机质残留;⑥用硫酸铜或其他外泼驱虫药于平潮期或投饵时集中泼洒(需现场观察鱼况),或用硫酸铜㊁硫酸亚铁合剂挂袋;⑦内服Vc㊁渔用复合维生素及免疫制剂等提高抗病力㊂3.4刺激隐核虫病3.4.1症状: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和鳃,患病初期幼虫感染体表,外观症状不明显;随滋养体长大,鱼体受刺激分泌黏液,肉眼可见小白点;患病中期鱼体表㊁鳃㊁鳍等均可见许多针头大小的圆形小白点;严重时体表和鳃出现点状出血,甚至细菌继发感染呈炎症或溃疡,食欲不振㊁焦躁不安㊁身体机能下降衰弱死亡或呼吸困难窒息而死㊂3.4.2流行与危害:流行于5~10月份,虫体最适生长㊁繁殖水温为22ħ~25ħ,每年的夏㊁秋季为盛发期㊂尤以网箱布局密集㊁水体中富含有机质且水流较缓㊁苗种放养密度大以及长期投喂冰(冻)鲜杂鱼饵料的鱼最易暴发㊂在内湾㊁浅水区域该病提早发生,且严重㊂3.4.3防治方法:①保持水流畅通,规范养殖行为,合理规划和布局,留足通道㊁航道,降低养殖密度;②科学投喂饵料,改投优质配合饲料,定期添加具提高鱼类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如多糖㊁多种维生素等);③病害流行前,于平潮期可轮流提起网衣若干米,泼洒药物驱杀网衣上附着的胞囊㊁其他寄生虫成虫和污损物,有益于水流通畅;④病死鱼不可随意丢弃海中,以免刺激隐核虫大量放散,增加传染源;⑤在发病初期,将渔排和鱼整体搬迁至流水通畅的区域;发病较严重时,禁止擅自将病鱼或渔㊃105㊃排向其他养殖区转移,防止病原的快速传播蔓延㊂发病后期,鱼体质弱,不能随意搬迁网箱和鱼,否则会引起鱼大批死亡㊂⑥发病严重时,已达规格的鱼可以视情况适时起捕㊂3.5白鳃症3.5.1症状:体表外观无明显病变,仅体色变淡㊁各鳍泛黄,鳃丝颜色变淡呈贫血状;肝脏不同程度地肿大,颜色苍白或淡黄色㊁易碎,脾发黑肿大,胆囊肿大,颜色变深,肾脏出现糜烂等㊂3.5.2流行与危害:6月下旬开始流行,7月~9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范围广,网箱养殖区均有发病,主要危害成鱼,病程短,严重的日死亡率1%~2%,若不及时治疗,累计死亡率可达40%以上㊂3.5.3防治方法:①保证饵料新鲜,高温期切忌饵料过量投喂;②发病后停饵2餐~3餐后添加解毒㊁保肝利胆的中药制剂;③定期添加渔用多维㊁免疫增强制剂㊂3.6贝尼登虫病3.6.1症状:该虫呈半透明椭圆形薄片状,紧紧吸附在大黄鱼鳍㊁体表㊁头部与眼上,寄生处呈白斑状,严重时病鱼黏液分泌过多㊁焦躁不安㊁不断狂游或摩擦网箱壁,局部鳞片脱落充血,并继发性细菌感染后呈鱼体溃烂㊁尾椎骨裸露㊁瞎眼等症状㊂患病鱼不摄食㊁身体消瘦至衰弱而死㊂3.6.2流行与危害:流行于8月~10月,水温28ħ~ 30ħ,一般危害50g以上的大黄鱼,多发生在盐度高的海区,受淡水影响的养殖区受害较轻,发病率后死亡率一般在20%~30%左右㊂3.6.3防治方法:①用淡水加抗生素浸泡驱虫见效快(但大水面㊁大网箱的养殖不易操作);②勤换洗网箱,可提网壁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泼洒杀死网壁上的成虫㊁虫卵等;③定期吊挂敌百虫和白片(主要成分含氯消毒剂)并拌料喂大蒜素等预防;④通过拌料投喂抗虫药吡喹酮或甲苯达唑等,可降低贝尼登虫感染;⑤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养殖鱼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㊂3.7涡虫病3.7.1症状:涡虫寄生于鱼体的鳃㊁皮肤,鳃丝间有许多泥土样脏污附着,严重时鳃丝缺损㊁鳃弓骨裸露,有的病鱼体表会出现圆斑状溃疡,病鱼漂浮于水面而缓慢游动㊁最终因呼吸困难或细菌继发感染而死亡㊂3.7.2流行与危害:流行于9~10月份,水温23ħ~ 28ħ,主要影响当年春苗和前年秋苗,水流不畅的养殖区易感染,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的日死亡率达5%㊂水温下降至22ħ以下㊁盐度在16以下时,虫体自然消减㊂3.7.3防治方法:①降低养殖密度,合理布局网箱,保持水流通畅和环境卫生;②使用硫酸铜或敌百虫泼洒㊁浸浴㊁挂袋均有一定效果,用戊二醛或敌百虫加淡水浸浴效果更佳;③通过口服多维㊁多糖,增强免疫,缓解应激,使鱼度过感染期㊂参考文献:[1]洪万树,刘家富,郑炜强,等.浅论我国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之对策[J].渔业研究,2018,40(04):315-323. [2]廖志强,纪荣兴,梅园园.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J].福建水产,2003(04):30-35. [3]郑汉丰,李家乐.我国大陆海水网箱养鱼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02):164-169.[4]陈辉,杨鸢劼.渔药科学使用7日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53.Comm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net box culture of Lar-imichthys croceaLI Anhan(Ningde City Jiaocheng District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Ningde352100,Fujian China)Abstract:Larimichthys crocea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scale of marine net box culture fish in China,but the diseases of Larimichthys crocea have bee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rimichthys crocea culture industry.For this reaso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of morbidity in net box culture of larvae,the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dication,and introduced the symptoms,hazards,and method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such as Iridovirus disease,Pseudomonas aeruginosa,peltate ciliosis,stimulated cryptorchidiosis, leucogillosis,Benedictine worm,and vorticellosis.Keywords:Larimichthys crocea;cage culture;disease control㊃205㊃。
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的主要疾病和防治措施
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的主要疾病和防治措施彭张华一、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中出现的主要疾病1、细菌性体表溃疡病病原:主要为弧菌属细菌,以继发性感染为多。
症状:大黄鱼皮肤有淤斑,褪色,体表疖疮或溃烂,鳍条缺损,解剖病鱼发现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
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
流行情况:是目前深水网箱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春夏秋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
此病感染迅速,目前采用改善网箱养殖环境和及时投喂抗菌素类药物加以控制,但会反复感染。
发病原因:①流、台风等影响。
目前深水抗风浪网箱多数放置在敞开式海域,养殖区域潮流过急,网衣漂流,导致鱼体擦伤后继发性细菌感染。
②养殖管理不当引起。
分箱、换网时操作不当、高温季节运输等原因导致鱼体擦伤感染。
2、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主要为多种嗜水气单胞菌。
病状: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常表现为肛门外突,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或在肠后段有少量食物,粘液较多;病鱼食欲减退,部分鱼带有拖便,常离群独游,进而消瘦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在整个养殖期都可能发生,高温季节尤为多发。
发病原因:主要为投喂不新鲜的小杂鱼所致,尤其是6~9月份禁渔期,常会因饵料缺乏,饵料质量不好而诱发此病。
防治措施:(1)不投喂变质饵料;(2)对投饵器具进行消毒;(3)定期在饵料中添加“肠速康”进行预防;(4)发病后口服“肠速康”+康恩诺,疗程3-5天。
3、大黄鱼弧菌病:病原:弧菌症状:体表溃汤,肛门红肿,肌肉腐烂,肝、脾、肾、肠充血,解剖发现,肝、肠上布有许多小白点。
病鱼不摄食,离群独游,平衡失调。
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8-11月之间,感染迅速,死亡率极高。
最高时一天死亡上千尾。
到12月份时,在水温降低,该病会明显减少。
发病原因:大黄鱼体质下降时在外界如台风等因素的刺激下,使大黄鱼产生应激反应,致使弧菌病暴发。
防治措施:内服每公斤饲料拌“免疫双抗精华液”5毫升+“肠速康”3克+康恩诺2克,用药期要4天以上,另外要结合泼洒生石灰、派尼酸碘等消毒剂。
黄颡鱼对养殖水体的要求 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
黄颡鱼对养殖水体的要求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黄颡鱼肉质细腻、肉刺少、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随着人工繁殖育苗的成功,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
本文介绍的是在湖泊中网箱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对养殖水体的要求网箱设置水域面积在100亩以上,要求水体溶解氧长期在4毫克/升以上,水体透明度在40-50公分,水体无污染。
网箱规格长4米,宽3米,深1.2米,网箱上口用毛竹制成框架,毛竹每隔0.5米钻孔,插上60公分长的直径8毫米的圆钢,用来固定网箱上口。
网箱底部用石头等作为沉子固定下口。
网箱下水前要检查网衣有无破损,在投放苗种前7天下水浸泡,等网箱上有附着物时才可放苗。
二、黄颡鱼放养相关指标投放的苗种规格要整齐,无病无伤。
鱼苗投放前用1%的食盐和1%碳酸氢钠浸泡30分钟。
放养规格是280尾/千克。
放养密度根据生长情况三次疏稀,第一阶段3月10日投放,密度每立方米1000尾。
第二阶段6月20日,鱼规格长到每千克140尾时,密度调整到每立方米500尾。
第三阶段7月25日,鱼规格达到每千克80尾时,密度调整到每立方米150尾,直到养成商品鱼。
鱼苗下水后连续用药3-5天,用聚维酮碘0.5ppm由于是大水体,每箱酒药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上。
三、黄颡鱼的饲养管理要点1、投喂饲料为自配料,粗蛋白质含量45%以上。
67%的鱼糜和33%的粉状料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大小根据鱼的规格不断调整,粒径3一6毫米。
鱼糜用新鲜的野杂鱼或冰鲜鱼,加工前需消毒。
每天投喂3次,上午、下午、晚上各1次,晚上投喂量占全天饲料总量的60%,日投饲量5%-7%。
鱼苗投放3天后开始诱食,每次投饵前发出敲击声,一段时间驯化便形成条件反射。
开始将饲料投喂在食台上,1小时以后检查,根据饲料剩余情况及饲料台上鱼的数量决定投喂量。
如果饲料台上鱼的数量比较多,说明饲料量可以增加。
诱食10天以后,鱼形成定点定时吃食的习惯,投喂方式改成慢慢泼酒投喂,渐渐将鱼引到水的上层,在水面下20公分处吃食,每次投喂时间在30分钟左右。
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2023-11-04CATALOGUE目录•养殖大黄鱼概述•大黄鱼网箱养殖的病害发生原因•大黄鱼网箱养殖的病害种类及症状•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的防治方法•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防治的实践与建议•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防治的未来展望01养殖大黄鱼概述大黄鱼主要分布于中国东海和南海,以及部分太平洋地区。
分布区域食性生活习性大黄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虾类和头足类等为食。
大黄鱼是集群性鱼类,喜欢在深海中生活,但也会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迁移。
03大黄鱼的生物学特性0201养殖大黄鱼应选择在不受污染、水流清澈、水深适宜的海域进行。
水域选择设置网箱时,应考虑水流、风浪、水深和养殖密度等因素。
网箱设置保持水质清洁、溶氧充足是养殖大黄鱼的关键。
水质管理大黄鱼的养殖环境苗种选择选择健康无病的苗种,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
养殖周期大黄鱼的养殖周期通常为1-2年,具体时间取决于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
大黄鱼的养殖周期02大黄鱼网箱养殖的病害发生原因总结词养殖密度过大是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大黄鱼容易因空间受限、竞争加剧和应激反应增强而患病。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疾病传播速度快,治疗难度增加。
养殖密度过大水质管理不当总结词水质管理不当是另一导致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的原因。
详细描述水质问题如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指标异常,会影响大黄鱼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从而容易感染病害。
不适当的水质管理还会促进病原菌的繁殖,进一步加剧病害的发生。
饲料问题总结词饲料问题也是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的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均衡或霉变饲料会导致大黄鱼营养不良、免疫能力下降和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容易感染病害。
此外,投喂不当或饲料卫生管理不善也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预防不足是大黄鱼网箱养殖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词缺乏科学合理的免疫预防计划,未能有效提高大黄鱼的免疫力,会导致其在面对病原菌时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病害。
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 - -
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摘要:大围网养殖大黄鱼具有投资大围网养殖大黄鱼具有投资省、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且抗台风能力强,投资风险低。
由于大围网活动空间大、水交换量多,残饵滞留少,水质好、病害少、成活率高,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补充,饵料成本相对比小网箱低。
同时,大围网养殖的大黄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都较接近野生大黄鱼,商品鱼收购价比小网箱的高出2~4元/kg。
近几年福建霞浦浅海大围网养殖大黄鱼长足发展,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围养场地选择围养场地应选择在能避台风的港湾型的潮间带中高潮区,在最低潮时大围网里的水位不低于2m,涨潮时水位保持8~10m。
一口大围网面积可达2000~3500平方米,扩大鱼类活动空间,有利鱼类进行仿生态的养殖。
要求海底地势较为平坦,饵料丰富,底质以泥或泥沙质为宜,不能有暗礁石。
如果含沙量比较高的底质,要注意锚或桩打入后是否能有足够的"抓"力。
养殖场地在洪汛期不能有大量的淡水流经,更不能有工业污水。
最佳生长水温22~26℃。
盐度18‰~25‰,溶氧5mg/L以上,水质要求较清澈,透明度在30cm以上,pH值能保持在8左右,流速一般大潮最大流速不得大于1.5m/s。
2大围网的结构大围网是防止鱼儿外逃的防逃设施,多采用无直接网片,网目2~4cm,制作网片材料必须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性能,如聚乙烯、绵纶丝等,不能使用价廉的再生品;无结。
一般使用直径大于30cm大毛竹作固定桩,其间距2~4m。
内外攀绳将围网用绳子绑在毛竹上,将网衣围成圆形,用沙袋压实底部网衣,通过打桩吊绳沉沙袋等方式把大围网沉人海底,形成一个"大网兜"把鱼儿兜住,围网的上端要高于当地最高潮水位3m以上,遇到台风等灾害天气时,网眼过风过浪能力强,大大减少了阻力。
为了加强防逃,围网基部可采用双层网结构或内外侧双层围网。
锚泊系统根据当地渔民的生产习惯,以抛锚式固定为主。
大黄鱼鱼种网箱培育技术
大黄鱼鱼种网箱培育技术摘要:一、网箱的设置 1.海区的选择海区流速一般在1米/秒以内,流向平直且稳定,避免设置在有洄旋流的海区。
在低潮时,箱底距离海底应有1.5米以上距离,全年海区的表层水温在7~30℃,盐度在12~32,透明度在0.2~3.0米间。
2.网箱规格的选择目前培育大黄鱼鱼种的网箱均为浮动一、网箱的设置1.海区的选择海区流速一般在1米/秒以内,流向平直且稳定,避免设置在有洄旋流的海区。
在低潮时,箱底距离海底应有1.5米以上距离,全年海区的表层水温在7~30℃,盐度在12~32,透明度在0.2~3.0米间。
2.网箱规格的选择目前培育大黄鱼鱼种的网箱均为浮动式网箱,即把网箱悬挂在10个5米×5米框位的木质框架上。
规格为4~5厘米的鱼种一般使用目长5~8毫米的无结节网片,5厘米以上的鱼种使用目长10毫米的无结节网片。
3.网箱的设置网箱框架用3000~5000丝聚乙烯缆绳沿潮流方向用桩固定。
网箱在框架上的悬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缓流海区,把网箱直接挂在框内,然后箱四角用砂袋垂张,称为"软箱";另一种在急流海区,把网箱四角张挂在用镀锌管焊成的六面体框架上,称为"硬箱",这种网箱既可挡流,又可保持网箱形状,以避免鱼种被网衣擦伤。
二、鱼种的放养1.鱼种的运输目前运输大黄鱼鱼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用塑料袋充氧运输,要求鱼种规格在2.5厘米以下,且要保持低温状态:二是活水船运输,鱼种规格要求在3厘米以上;三是普通船舱进行连续充气运输。
运输前要停止投喂,且要求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力好。
2.鱼种的放养鱼种放入网箱的时间要选择在小潮汛期间,最好在平潮流缓时刻。
冬季和春季低温时要选择晴朗天气的午后,高温季节宜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晚进行。
不同规格的鱼种应选择不同大小网目的网箱,同一个网箱应放养规格整齐的鱼种,以免相互残杀。
一般来说3厘米规格的鱼种放养密度为1000尾/立方米左右。
大黄鱼的网箱养殖
大黄鱼的网箱养殖
摘要:大黄鱼的成鱼养殖,目前有网箱与土池两种模式,均取得明显效果与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介绍大黄鱼的网箱成鱼养殖。
一、网箱的设置与规格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
养成网箱的深度,一般大黄鱼的成鱼养殖,目前有网箱与土池两种模式,均取得明显效果与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介绍大黄鱼的网箱成鱼养殖。
一、网箱的设置与规格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
养成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0米间,网眼大小在20毫米~60毫米间。
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为好。
二、鱼种的放养
1.鱼种的选择放养的鱼种应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
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规格的网箱,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克左右。
2.鱼种的运输鱼种的运输方法有活水船、活水车、鱼篓、水箱、塑料袋充氧等多种方法。
而作为生产性的批量长途运输,以活水船运输为佳。
运输鱼种一般在水温降到18℃~16℃时的秋末,或水温上升至13℃以上时的春季进行为好。
发病期间或饱食后的鱼种不得启运。
活水船运输要选择暖和且风小的天气进行。
运输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的活水船运输参考密度为500尾/立方米(规格75克),即40千克/立方米左右。
以其他水体运输的密度,要比活水船运输密度小得多。
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
深 1 m) 8 ,溶解 氧  ̄5 g L > m/ 。
13 1 放养鱼种来 自福州市顶级海珍品开发有 。.
限公 司 2 0 春 季 培育 的大 规 格 鱼 种 。鱼 种 规 0 8年
格9 5—15 / ,平 均 10 3 / 。 2 g尾 1.g尾
规格达到 5 75 / ,养成成活率约 4. % 。试验 结果表 明 :相对小 网箱养殖 ,大黄鱼深 水 网箱 养殖成 品 9.g尾 37 鱼体 色更接近 天然 ,色泽度好 ,呈金黄色 ,肉质更鲜美 ,养 殖过程病 害少 ;但在 网衣 固定 、生物 附着等方 面仍存在技术 难度 ,特 别是网衣的漂移造 成鱼体挤压受 伤 ,影 响了养 殖成 活率 。 关键词 :大黄 鱼 ;深水 网箱 养殖
12 网箱结 构与 设置 . 深 水 网箱 主要 由网架 系统 、网衣 系统 、水下 固定 系 统等组 成 。 网架 系统 主要 由高 强度 的聚 乙
1Hale Waihona Puke 2 鱼种健康活泼 ,体表没有损伤 ,没有寄 ..
生虫 ,个体差异小。 13 3 放养时间一般选在阴天,没有太 阳、无 ..
第2 期
层 ,减 少海 泥和 生物 附着 。水下 固定 系统 主要 由 锚 、绳 索 、沙 袋 组 成 ;每 个 网 箱 用 2 8个 重 约 1k 0 g的沙袋 分 别 挂 于 网衣 的 四周 进 行 保 持 在 较 高流 速 下 的 网箱 形 状 。 网箱 为 圆 形 , 1.m, 28 入水深 约 8 m,水 体容量 10 m 。 00 3 在 网箱 四周 距 网 衣 8 远 的 地 方 设 一 层 档 m
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鱼属 ,又名黄鱼 、大黄
大黄鱼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技术
大黄鱼有“国鱼”之称,其体色金黄,唇部橘红。
肌肉呈蒜瓣状,质细嫩,色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被人体吸收,为我国人民传统的美食,备受海内外华人的青睐。
目前国内大多在近岸网箱养殖大黄鱼,由于离岸近、养殖水域不深,加上高密度养殖,鱼的活动空间小,养殖大黄鱼品质与口感远不及野生大黄鱼。
深远海大型围栏大黄鱼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由于该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强,养殖区域一般都在离岸3km 、水深10m 以上的深远海海域,水体交换好、养殖面积大、鱼类活动空间广,所以养殖的大黄鱼体型匀称,体色金黄,商品鱼品质明显优于近岸网箱养殖,口感接近野生。
笔者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大黄鱼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技术,以期进一步推动大黄鱼养殖高质量发展。
一、深远海大型围栏的选址与设置(一)适宜的海域条件1.底质条件: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对底质条件没有太多的要求。
对于围栏建造工程,泥沙底质条件更好,淤泥或黏土底质同样可以施工建造,但需要对海区进行地质勘测,根据地质勘测数据设计满足桩柱结构强度和抗风浪强度要求的围栏桩柱工程。
2.水深条件:深远海大型围栏一般位于半开放海域或开放海域,低潮水位最好大于6m ,工程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10m 以上。
养殖海域的水深在施工技术可行和保障设施安全的前提下,水越深越有利于提高养殖品种的品质。
3.动力环境条件:深远海大型围栏选址要充分考虑海区的动力环境条件,全面评估养殖海域的风浪和水流条件,一般要求综合考虑养殖对象的行为特性,在养殖对象的耐受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养殖海区。
对水深较深的养殖海域,由于鱼类可以下潜海底躲避水面风浪,因此风浪影响相对较小。
在有遮蔽或有天然缓流区(地形形成)的海域,对水流要求相对不高,但在开放无遮蔽、水流较为均匀的养殖海区,最大水流不应超过1.0m/s ,考虑围栏建成后,减流效应可达到15%~20%,实际流速会下降至0.8m/s ~0.85m/s ,处于大黄鱼的探顶游泳耐流速度范围之内。
大黄鱼鱼种网箱培育技术
2023-11-08
目录
• 网箱培育技术概述 • 网箱培育技术的基本要素 • 大黄鱼鱼种网箱培育技术要点 • 网箱培育技术的经济效益与前景 • 网箱培育技术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 网箱培育技术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网箱培育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箱培育技术是一种利用网箱对鱼种进行培育的方法,通过 选择适宜的场地、设计合理的网箱结构,以及科学的管理方 式,达到提高鱼种成活率、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市场前景与销售渠道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黄鱼的市场需 求也日益增长。采用网箱培育技术可以提高大黄鱼的 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销售渠道
大黄鱼鱼种通过网箱培育技术培育后,可以进入市场 销售。销售渠道包括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商、超市 、饭店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和自媒体等渠 道进行销售。
特点
网箱培育技术具有高密度、集约化和便于管理等优点,能够 有效地提高鱼种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对自然水域的 依赖。
网箱培育技术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供优质鱼种
通过网箱培育技术,可以 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鱼种 ,满足水产养殖业的需求 。
提高经济效益
网箱培育技术可以提高鱼 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 高经济效益。
养殖水体管理
水质监测
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如pH值、 溶解氧、氨氮等,以保证水体环境适宜大黄 鱼鱼种的生长。
水体交换
合理安排水体交换,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有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和发育。
疾病防治与用药
疾病,提高鱼种的抗病能力。
NYT-5061—2002-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NYT 5061—2002 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亲鱼培养、人工育苗、鱼种培养、食用鱼饲养和鱼病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大黄鱼的网箱和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 亲鱼培养3.1 亲鱼选择3.1.1 来源来源于持有国家发放的大黄鱼生产许可证的原种场或良种场;严禁近亲繁育的后代留作亲鱼。
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
跨区调动须经检疫。
3.1.2 比例形状体长/体高为3.7~4.1,体长/头长为3.9~4.3,尾柄长/尾柄高为3.1~3. 9,头长/吻长为4.4~4.9,头长/眼径为3.7~4.1。
3.1.3 规格、配比与数量2龄鱼雌鱼800 g/尾以上,雄鱼400 g/尾以上;2龄鱼雌鱼1 200 g/尾以上,雄鱼600 g/尾以上。
雌、雄亲鱼配比以2∶1为宜。
亲鱼数量50尾以上。
3.1.4 使用年限亲鱼承诺使用到6龄。
3.2 亲鱼运输常用活水船并在风浪不大时运输,密度40 kg/m3左右。
亦可使用水桶、帆布箱或塑料薄膜袋充氧运输,密度为20 kg/m3以上,且不宜10 h以上长途运输。
3.3 海区网箱培养3.3.1 网箱要求规格一样为(3.0~6.0)m×(3.0~6.0)m×(3.0~6.0)m,网目长1 5 mm~30 mm。
3.3.2 饲养治理使用的饲料一样有鲜活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大黄鱼养殖的投喂技巧
大黄鱼养殖的投喂技巧
大黄鱼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为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供鲜食或制黄鱼鲞等,鳔可制胶,已经人工养殖。
下面为你介绍一下大黄鱼养殖的投喂技巧。
1、投饵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投饵,有条件的可使用专门的网箱投饵机,鱼种进箱后需休息2天,以适应网箱的新环境,如为网箱培育的鱼种,且在本水库中越冬的,隔一天即可投喂。
在开始投喂时,应根据不同规格的鱼,投喂合适的饲料,以便使鱼吃食适合,提高投饵量。
投喂的关键是训化鱼上浮抢食的习惯。
一般训化7~10天,使大黄鱼形成条件反射便可形成抢食习惯。
2、投饵量: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
当水温升到12℃时开始投喂,投饵次数一般每天2次,当水温升高到20℃左右时,日投喂4次,当水温升到25℃以上时,为大黄鱼摄食旺盛时期,日投喂5次为宜。
当到9月份以后,水温又逐渐回落,则日投喂次数也逐渐减少到4~3次。
一般每次投喂间隔约3小时。
正常情况下,要保证鱼吃到八成饱。
3、投饵频率:每次投喂开始时,要少投、慢投,当鱼大部分上浮抢食时,则要多投、快投,当大部分鱼不再上浮抢食,应少投慢投,简单说即要掌握好慢、快、慢的投喂节奏。
直至鱼吃到八成饱即可。
1。
网箱大黄鱼养殖技术之如何预防病虫害
网箱大黄鱼养殖技术之如何预防病虫害
网箱大黄鱼养殖一般指从体长15cm的大规格鱼种养至体重达到
商品鱼规格(400g以上)直至出箱为止这一阶段,这阶段大黄鱼养
殖技术的重点是预防和防治病虫害。
大黄鱼肠炎病防治技术
①饲料要新鲜,投饲忌骤增骤减,高温期投饵量应控制在7成饱?成饱为度,切勿饱食。
②病害流行期,在饵料中添加1%~3%的大蒜
素并实行减餐减量,必要时可暂停投饲。
③肠炎灵5g食母生十5g/kg 饲料,拌均投喂,每天2次,连续3天~5天。
大黄鱼链球菌病防治技术
①不要投喂单一的冰鲜鱼,投饲中应定期添加大黄鱼多维、大蒜素、多糖类等,提高鱼体免疫力。
②安定宝5g十兽用链霉素0.5g十兽用青霉素0.5g十平肝解毒止血散5g十大黄鱼多维10g/kg饲料,
拌均投喂,每天2次,连续3天~5天。
③安定宝5g十鱼肝宁5g十大黄鱼多维10g/kg饲料,拌均投喂,每天2次,连续3天~5天。
大黄鱼孤菌病的防治技术
①鱼排要利: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忌连片密集;适当稀养,及时分箱;高温季节应减餐减量。
②外消:兰、白片(兰片为杀虫1号,白片为农康宝1号)挂袋,3mX3mX3m网箱,选1对角,每角各挂兰片1片十白片1片,兰、白片用筛绢合包一袋,挂于水下30cm处;内服:安定宝5g十鱼肝宁5g十平肝解毒止血散5g十兽用链霉素0.5g/kg饲料,拌均投喂,每天2次,连续3天~5天。
③外消:平潮时全箱泼洒二氯海因,每吨水体用药0.3g,每天一次,连续3天;内服:兽用青霉素0.5g十鱼肝宁5g十平肝解毒止血散5g/kg饲料,拌均投喂,每天2次,连续3天~5天。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家制作豆腐 , 不仅能喝到鲜美营养 的 这道工序 , 才能喝到营养十分丰富的 拌。
宰羊 ” 指 的就是豆腐 的 白嫩程度 和 , 营养价 值能够跟 羊 肉相 提并论 。豆
3 过 滤 .
为 了提高 成品
腐中含有糖类、 植物 油和丰富的优质 的 质量 , 要 将 研 需 蛋白, 两小块豆 腐 , 就可 以满足一 个 磨好的生豆 浆进行 人一天钙的需求量 。 过滤去渣 。首 先准
豆腐的主要原料就是黄豆 , 着 备一块干净 的豆包 随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l2 世纪 的 布 , 豆 包 布 放 在 我e 1 J 将 生活主 题就是饮食健康 , 可是我们 往 容 器上 , 后 把 研 然 往会担 心从市场 购买的豆 腐里含 有 磨好的生豆 浆倒入 对人体 有害的添 加剂和 防腐剂等成 豆包布里 , 不停的抖 动挤压 , 使生豆 的时间不能过快 , 同时轻轻地用勺子 分 。如果 我们能 自己在家 里制作豆 浆从豆包 布里被分离 出来 。过 滤后 往一个方向搅拌 , 当锅 中的豆浆出现 腐呢 , 就不会有那么多疑问 !自己在 的生豆浆不能立即食用 , 要经过煮浆 絮状物时 , 就可以停止点 卤和停止搅
根据 产量计 划确定 养殖 网箱的 贝生 命活动需要 , 促进鱼 、 贝类产生 立方米 50 尾以下 ( 00 其他海水鱼养殖 规模 。通过 当地政府组织 , 科技人 员 的污 染物 的氧化 , 还可 生产 出优质 种 类还 要更低些 ) 做到 育苗阶段不 , 阐明养殖 网箱合理布局的科学道理 , 贝 、 藻产品。如此在网箱区一带形成 用药或少 用药 , 鱼苗生长快、 活力好 、 广泛动 员养殖户按比例拆减 7 % 0 的现
设施。
调 运 与投 放 , 源头 上切 断病 原传 从
大黄鱼网箱养殖技术
大黄鱼网箱养殖技术1、网箱的选择采用3.2米×3.2米×3.5米规格、质地较软的无结节网。
网目大小随鱼的生长变化而调整,刚入箱时鱼种规格为100-150克、平均120克,选用20毫米网目,到后期采用规格为35毫米网目。
2、鱼种放养(1)鱼种选择: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用就近海区培育的鱼种,购买前对其进行检疫,确认无携带病原体后,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鳞片完整的鱼种。
(2)鱼种运输:一般采用活水船运输鱼种,选择暖和且风浪小的天气进行,运输水温在14℃左右。
鱼种启运前12小时内不投喂,运输密度为800尾/立方米。
保持船舱内外的海水畅通,运输时间一般在3小时以内。
(3)鱼种放养:选择小潮期间放养。
鱼种运达网箱区后,结合捞鱼装桶与倒进网箱的时间间隙,用20毫克/升浓度的二氧化氯淡水溶液对鱼种进行浸浴消毒。
入箱时将规格相近的鱼种投放同一网箱中。
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0克大小的30尾/立方米左右,收获前的密度在20尾/立方米左右,即10.0千克/立方米左右。
3、饲料与投喂(1)饲料的种类与加工:以冰冻鲐鳇鱼作为主要饲料,绞成肉糜后拌入粉状配合饲料制成粘性强的团状饲料,用手挤压成大小适宜的碎块投喂。
高温季节为防止冰鲜饵料变质,宜带冻加工,并检测是否在冰鲜饵料中使用福尔马林。
为了满足大黄鱼的营养需求,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等添加剂。
(2)投喂技术:水温10-15℃时每天投喂1次,阴雨天隔天1次。
在下午气温稍高时投喂;水温15℃以上时每天2次,于早上与傍晚各投喂1次。
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前1天的摄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水色、潮流变化和养殖鱼有无移箱等情况来决定。
日投饵率高温季节(水温25-30℃时)在4%-6%间。
每次投喂前先在箱内划水,使鱼种养成集群上浮摄食的习惯。
接着先在集群处快投,待大批鱼种吃饱散开或下沉时,再在周围继续少量投喂,让体弱的苗种也能吃到饵料。
有时因气候因素鱼种仅在中层摄食,根据往日的摄食情况,坚持照常投喂。
网箱养鱼技术与方法网箱养鱼技术详解
网箱养鱼技术与方法网箱养鱼技术详解网箱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是怎么?怎么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网箱养鱼技术的优点1、利用湖泊、水库、河道等大中型水域及浅海、港湾等水域进行渔业生产,可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不占用耕地,借水还水,一水多用。
2、投入大,产出大,效益高。
3、原则上讲,只要是在池塘内能够养殖的鱼类均可在网箱内养殖。
4、在养鱼池塘中套用“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养鱼还有防病作用。
5、“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还可在更小的水域,如山塘、坑塘、溪流深水处等实施,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而且产量高(每立方米产鱼120千克以上),效益大(每立方米可获利200元以上,高的可达600多元)。
6、“海水深水大网箱养鱼技术”可利用的海水养鱼区域更为广大,是广大渔民转产就业生产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网箱养鱼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养殖水域,所选择的水域要满足所要养殖鱼类的生态和生长要求。
2、按技术要求设计、制作和设置网箱。
3、选择适宜的养殖鱼类,确定放养规格、放养时间、放养量及放养方式和方法。
4、针对所养殖的种类设计、生产或选购专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5、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如饲料的投喂、水质监测、病害防治、网箱设施的检查与维修等。
小网箱高密度养鱼技术小网箱(1~4)高密度养鱼技术是一项新的现代科学养鱼技术,是一项实用技术。
其投资少且技术简单,适合于社会各阶层采用;它非常适合于在自然大水面中利用;可用于几乎所有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还适宜根据市场调整生产。
小网箱高密度养鱼技术的突出特点是网箱体积小、放养密度高(400~500尾)、产量高(最佳150~250公斤/,最高超过600公斤/),一只4的网箱鱼产量相当于一亩池塘的鱼产量,从而生产效益高。
一、小网箱的设计与制作生产上,小网箱的体积一般以4为好,即2×2×1.2(高),网箱入水深度为1m。
13mm被认为是箱最小的也是标准的网目。
理想的网箱材料应有强度、经久耐用、不限制水体交换、重量轻、对鱼无伤害且价格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鱼成鱼的网箱养殖技术
网箱的设置与规格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
养成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0米间,网眼大小在20mm~60mm间。
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为好。
鱼种的放养
(1)鱼种的选择。
放养的鱼种应选择体型均称,体质随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鱼种。
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计划当年达到400g以上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g左右。
(2)鱼种的运输。
鱼种的运输方法有活水船、活水车、鱼篓、水箱、塑料袋充氧等方法。
而作为生产性的批量长途运输,以活水船运输为佳。
运输鱼种一般在水温降到18℃~16℃时的秋未,或水温上升至13℃以上时的春季进行为好。
发病期间或饱食后的鱼种不得启运。
活水船运输要选择暖和且风小的天气进行。
远途活水船运输的鱼种,参考密度为500尾/m3(规格75g),即40kg/m3左右,以其他方式运输,其密度要比上述小得多。
(3)鱼种的放养。
流急海区的网箱,鱼种放养应选择在小潮水期间。
鱼种运达网箱区后,可结合捞鱼装桶与倒进网箱的时间间隙,用含适量福尔马林的淡水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
若使用封闭式水体运送鱼种的,在转入网箱时,应避免比重与水温等条件的突变。
可以在运送水体中加入网箱区海水的办法进行短暂的过渡处理。
鱼种的放养密度根据网箱内水流畅通情况及鱼种的规格来决定。
其参考密度,75g大小的为25尾/m3左右,收获前的密度为12尾~14尾/m3,即6kg~7kg/m3。
网箱养成的饲料与投喂
(1)饲料的种类与加工。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饲料一般以冰冻鲐鱼为主,或辅以粉状配合饲料,经加工后投喂,一是用刀或切肉机切成适口的鱼肉块。
该方法加工方便,在水中不易溃散,缺点是不便于添加添加剂,营养较单一。
二是把冰冻鱼绞成肉糜,并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饲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而投入网箱中,该方法可以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饲料,或其他鱼、贝肉等饲料,也便于添加维生素等药物,营养全面。
大黄鱼为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需求较高。
据初步试验,养成阶段的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5%左右为宜,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应控制在5%左右。
冰冻鲐鱼在解冻过程中很容易氧化,颜色变深,肉质松软,质量明显下降。
为此,在加工前,宜以机械办法,把冻鱼敲散,然后用海水稍加浸泡,致鱼表面解冻即可,沥干水即可进行加工。
用这种办法加工的鱼糜颜色较浅、鲜度较好。
不宜用长时间浸泡或用阳光热量来解冻。
高温期,全部用粉状配合饲料,或用浮水性膨化饲料效果也不错,粉状配合饲料与浮水性膨化饲料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使用浮水性膨化饲料时,应先把饲料在1∶1.5的淡水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使饲料完全吸水后投喂。
(2)投喂技术。
大黄鱼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上与傍晚各投喂一次;越冬期间(水温10℃~15℃)一般每天一次,阴雨天气时,可隔天一次。
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前一天的摄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水色、潮流变化、养殖鱼有无移箱等情况来决定。
湿性饲料日投饵率在高温季节(水温29℃以上)约5%,高的达6%~8%,越冬期间在1%以内。
根据多年实践,大黄鱼养成阶段,经加工的冰鲜饲料的饲料系数略高于5。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投喂方法同鱼种阶段,在投喂前及投喂中,尽量避免人员的来回走动,否则,将明显影响大黄鱼的摄食。
网箱养成的管理操作大黄鱼网箱养成阶段的管理操作,基本上同鱼种培育阶段。
但应强
调的是,养成阶段生长最快的是在高温期间,这时也是网箱上最容易附生植物附着物的季节。
要经常换洗网箱,一般每隔30天左右换洗一次。
结合换洗网箱,对网箱中的养殖鱼进行挑出大、小规格的,留下中等规格的,并进行抗菌素、淡水溶液等浸泡消毒。
为保持商品鱼的金黄天然体色,在养成后期,网箱上最好加盖遮阴布幕。
在水流不畅,水质肥沃的连片网箱养殖区,要每天早、午、晚三次检查鱼的动态,尤其是闷热天气,特别注意凌晨的巡视工作,防止缺氧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