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促进健康的锻炼原则和方法
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 (经典版)
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第一章总则1.1为了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特制定本体格锻炼制度,以规范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确保每位幼儿能够享受健康的锻炼。
1.2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幼儿园就读的学生,通过合理的体育活动设计,旨在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协调能力,促进社交发展。
第二章体格锻炼的目标与任务2.1幼儿园体格锻炼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
2.2体格锻炼的任务是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使幼儿在锻炼中体验快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章锻炼时间和频率3.1幼儿园将每天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体格锻炼,确保每个班级每天进行不少于45分钟的户外活动。
3.2针对气象条件或特殊情况,可适度调整锻炼时间,但保证每周总锻炼时间不低于225分钟。
第四章体育活动内容与安排4.1幼儿园将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发展水平,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趣味运动会、户外探险、舞蹈、球类运动等。
4.2定期组织特色活动,如运动会、家长陪伴运动日,提升活动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第五章体育设施和器材的保障5.1幼儿园将建设适合幼儿锻炼的户外体育场地,保障幼儿在安全、宽敞的环境中进行各类体育活动。
5.2确保各类体育器材的齐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六章着装和安全防护6.1幼儿园规定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应着运动服、运动鞋,保证着装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6.2对于特殊天气,如阳光强烈或气温较低,要求幼儿佩戴太阳镜、帽子或携带外套,确保身体的舒适度和安全。
第七章体育活动的个性化与差异化7.1幼儿园将根据每位幼儿的体质和兴趣差异,差异化设计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锻炼需求。
7.2针对有特殊体质或健康状况的幼儿,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计划,由专业医务人员参与监控。
第八章体育活动的记录与评估8.1幼儿园将建立详细的体育活动记录系统,包括每位幼儿的参与情况、表现以及体能测试等。
体育健身的基本原理
二、选择人体运动健康内容的基本方法
1.健康型 2.一般型 3.体弱型 4.肥胖型 5.消瘦型
第三节 体育健身的方法学原理
一、基本方法原理 (一)重复法 是指在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基础上,相对固 定动作的结构和负荷,按照最基本的要求, 在一次、一周或一段时间里反复进行身体 运动的方法。主要用来锻炼心血管、呼吸 系统,提高肌肉的力量和速度,掌握运动 技术。
(二)间歇法 是指在两次运动之间,有一个严格的休息 时间,使运动者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尚 未完全恢复)时,接着进行再练习的方法。 主要用来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采用间歇法,人体在间歇时的心率保持在 120~160次/分,为最理想的负荷幅度。 间歇时间一般在45~90秒之间。
(三)负荷法
第四,持续时间。
每次进行20—60分钟的耐力性运动是比较 适宜的,心率达到150次/分以上时,最少持续 5分钟即开始收到效果,如果心率达在150次/ 分以下,那就需要5分钟以上才有效果。
第五,运动频度。
指每周锻炼的次数。3—4次/周为最适宜的 频度。
二、体育健身计划
(一)计划分类:
阶段计划 周计划 日计划
是指在每次运动过程中,严格规定运动负荷,即确定动作 次数、速度、质量和器械重量,以及每分钟心率次数。 1.简单负荷法 (1)适宜运动负荷(心率)=180-年龄(中老年人) (2)最大心率=220-年龄(青少年) (3)运动时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 ×70%+安静时心率(适用于各年龄) (4)最适宜负荷=[(本人最高心率-运动前安静时心率) ÷2+运动前安静心率](德国学者提出,目前广泛应用) 2.卡沃南负荷法 运动时心率=(最高心率-安静时心率)×x%+安静时心率 x%:老年人50%;中年人60%;青年人80%;少年人 70%。
学校健康促进方案设计教案
学校健康促进方案设计教案第一章:健康促进与学校健康促进方案1.1 健康促进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健康促进的定义强调健康促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健康促进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1.2 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目标与原则介绍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目标讨论学校健康促进方案应遵循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第二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2.1 需求评估与目标设定介绍需求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需求评估,确定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目标讨论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和方法2.2 策略制定与干预措施介绍策略制定和干预措施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干预措施强调策略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第三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监测与评估3.1 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解释监测与评估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重要性介绍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和使用监测与评估工具3.2 数据收集与分析介绍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强调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第四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案例分享与讨论4.1 案例分享一: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成功案例分享一个成功的学校健康促进方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成功案例的经验和教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和改进建议4.2 案例分享二: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分享一个学校健康促进方案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挑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第五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推广与可持续发展5.1 推广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方法和策略介绍推广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推广计划强调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5.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解释可持续发展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和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鼓励学生思考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长期可持续性第六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多元文化与性别平等6.1 多元文化视角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应用讨论多元文化在学校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探索如何在健康促进方案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6.2 性别平等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实践解释性别平等在学校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性别平等与健康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健康促进方案中实现性别平等第七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心理健康促进7.1 心理健康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地位强调心理健康在学校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探讨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和策略7.2 心理健康促进在学校环境中的应用讨论学校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促进在学校环境中的实践探索创建心理健康友好学校环境的策略第八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营养与运动促进8.1 营养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作用强调营养在学校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均衡饮食和健康饮食的制定探讨如何在学校中推广健康饮食8.2 运动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实施解释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运动促进的策略和活动探索如何在学校中推广运动和锻炼第九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环境保护与健康9.1 环境保护与学校健康促进的关系强调环境保护在学校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探索如何在健康促进方案中融入环境保护9.2 环境保护活动在学校健康促进方案中的应用讨论学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活动与健康促进的关联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升环保意识第十章: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总结与展望10.1 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成效总结回顾整个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实施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方案的成效和收获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成长和感悟10.2 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展望与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未来发展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的建议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工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学校健康促进方案的目标与原则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确定具体可行的方案目标。
第四章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四、实施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即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变为实践。在制定了完善的社区健 康教育计划后,即可付诸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以下两点 (一)实施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的条件 1. 首先开发领导层,争取社区基层领导及管理者的支持。 2. 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创造执行计划的良好内、外环境。 3. 切实做好健康教育者的培训。 4. 培养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深入发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举例
When
某社W区h通a过t 实施控烟计划,1年W后h5e0r%e 的中学、2年后
Who
80%的中学建立有关H学o校w控m烟u的c规h 章制度;使15~22 How to measure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教育目标 行为目标 健康目标
三、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2. 危害健康行为 慨念 是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分类 ① 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② 致病性行为模式 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
为” 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 ③ 不良疾病行为 ④ 违规行为
致病性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1.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
社区健康教育的步骤
健康教育的评价
健康教育的评估
育的计划
一、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估
评估方式:直接评估、间接评估
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收集相关资料: 1、教育对象
(1)一般情况 (2)生活方式 (3)学习能力 (4)对健康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一、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估
卫生标语、传单、手册、 墙报或专栏、报刊或画报
(三)形象化健康教育
(四)电化健康教育
(五)网络健康教育
第四章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教案
第四章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教案第四章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教学⽬的】1、掌握健康、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及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
2、掌握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健康教育评估的内容、计划制订的原则和要素等。
3、熟悉发展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了解健康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健康、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及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
2、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健康教育评估的内容、计划制订的原则和要素。
【教学难点】1、健康、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2、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健康教育⽬的。
【教学过程】案例红星社区,辖10个街道,5万⼈⼝,居民以⼯⼈、市民为主,其中,初中及以下⽂化程度者占72%。
60岁以上者占居民总体14%。
⼤多数家庭经济处中下等⽔平。
⼀年来35岁以上⼈群疾病顺位依次为:流感、⾼⾎压病、急、慢性⽀⽓管炎、冠⼼病、退⾏性⾻关节疾病、脑⾎管病、癌症。
⾼⾎压患病率18.8%,⾎压控制率3.7%,肥胖率23%。
成年男性吸烟率58%;盐摄⼊量15克/⽇。
社区内⽆公共⽂体设施。
新建社区卫⽣服务中⼼,共医⽣、护⼠11⼈,其中2⼈参加过全科医⽣培训。
试问合适的健康教育⽅法?导⼊新课第⼀节社区健康促进⼀、概述(⼀)概念1、健康促进1986年,在加拿⼤召开的第⼀届国际健康促进⼤会通过的《渥太华宣⾔》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们提⾼、维护和改善他们⾃⾝健康的过程,是协调⼈类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与社会对健康各⾃所负的责任。
⽬前多⽤的是美国教育家劳伦斯?格林和他的团队提出的概念,即“健康促进是指⼀切能促使⾏为和⽣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持的综合体。
”2、社区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环境⽀持改变个体和群体⾏为、⽣活⽅式与社会影响,降低本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社区居民⽣活质量和⽂明素质⽽进⾏的活动。
(⼆)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动4、发展个⼈技5、调整卫⽣服务⽅向(三)健康促进活动的主要战略1、政策倡导。
促进健康的锻炼原则和方法
促进健康的锻炼原则和方法第四章促进健康的锻炼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
人体运动能力可表现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如果要通过科学锻炼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就必须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机能的手段。
一、力量及其锻炼方法力量是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人体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由肌肉收缩克服阻力产生的。
力量被认为是体育活动的基础。
(一)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基础1.肌肉体积。
肌肉体积可通过肌肉横断面积表示,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
通过力量练习增加肌肉蛋白质含量是增大肌肉体积的重要手段。
2.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白肌纤维收缩产生力量大,红肌纤维收缩产生力量小。
肌肉中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比例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3.神经调节。
神经作用肌肉收缩力量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神经兴奋性大小,兴奋性越强,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越多,力量就越大;另一种是增加神经中枢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增加肌肉力量,神经冲动频率越高,肌肉力量越大。
神经对肌肉力量的调节作用可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肌肉体积并不大,而肌肉力量却较大的原因。
(二)提高力量的方法提高肌肉力量方法有很多,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力量练习方法。
1.动力性力量练习。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张力克服外界阻力的力量练习,称为动力性练习。
体育锻炼中多数力量练习属于动力性,如跳跃、哑铃、举重等。
动力性练习主要是通过增加外界阻力达到提高肌肉练习的效果。
对于一般锻炼者来说,最好采用动力性练习。
在动力性练习中,采用不同阻力提高肌肉力量效果也不同。
一般说,采用相当于本人最大力量80%的运动负荷,主要作用是发展肌肉力量和速度,使肌肉增粗,这种方法适用于青年健美爱好者;采用60%左右的最大负荷主要改善神经协调肌肉能力,使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增加;采用40%的最大负荷练习虽然对提高肌肉力量不明显,但却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保持已有力量。
健康促进规章制度范文(5篇)
健康促进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民健康促进工作,增强公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提升全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范围为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公民、组织和机构。
第三条健康促进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和积极的健康宣传,引导公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提升健康的生活质量。
第四条健康促进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全民参与、预防为主、综合干预、多元合作、持续提升。
第二章健康教育第五条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是提供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公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
第六条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健康知识的传授:包括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二)生活方式的指导:传达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引导公民正确选择饮食、锻炼方式、休息时间等。
(三)健康技能的培养:提供各种健康技能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急救知识等。
第七条健康教育应该普及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
第八条学校应该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方法研究。
第九条社区应该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引导公民主动参与健康促进活动。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该开展员工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第三章健康干预第十一条健康干预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服务和支持,帮助公民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十二条健康干预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干预:通过个体化的咨询、教育、指导等方式帮助公民改善健康行为。
(二)群体干预:通过群体活动、社区项目等方式提供健康服务,促进公民共同参与健康促进活动。
(三)环境干预:改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健康条件。
第十三条健康干预应该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根据公民的特定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干预计划。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2.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体育锻炼的定义和种类。
2. 探讨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
教学方法:1.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经验。
教学活动:1. 引入体育锻炼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2. 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不同种类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看法和经验。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
第二章: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各个系统的益处。
2. 培养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介绍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益处。
2. 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体育锻炼的效果。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经验。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如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血压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看法和经验。
3. 进行体育锻炼的示范,让学生亲自体验体育锻炼的效果。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
第三章:体育锻炼的安全与适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安全原则和适量原则。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介绍体育锻炼的安全原则,如热身和拉伸、避免超负荷运动等。
2. 探讨体育锻炼的适量原则,如适度出汗、不过度疲劳等。
教学方法:1.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安全和适量原则。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经验。
体育与健康《阳光运动身体好》公开课教案范例
体育与健康《阳光运动身体好》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科学锻炼身体》的第一节“阳光运动身体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阳光运动的意义,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学习适宜的户外运动项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阳光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提高他们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
3. 教会学生至少两种适宜的户外运动项目,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锻炼原则的运用与实践。
重点:阳光运动的意义、科学锻炼原则、户外运动项目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扩音器、运动器材(跳绳、毽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阳光、运动、健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阳光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阳光运动的意义、科学锻炼原则,让学生了解户外运动的重要性。
3. 实践教学(20分钟)分组进行户外运动项目学习,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讲解一个户外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阳光运动的意义2. 科学锻炼原则3. 户外运动项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阳光运动计划。
答案示例:每天下午4点至5点进行户外运动,包括跳绳、跑步、羽毛球等,遵循科学锻炼原则。
2. 作业题目:了解身边的亲朋好友对阳光运动的看法,分析影响他们参与户外运动的原因。
答案示例:部分人认为阳光运动浪费时间,也有人担心户外运动强度过大,不利于身体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阳光运动的意义和科学锻炼原则,掌握了户外运动项目。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举办的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和技能水平。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时间:2018-09-212018年9月21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体育活动第三章卫生与营养第四章保障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学生的体育活动、卫生与营养及其保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学生,是指在依法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学校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第三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依托,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保障,并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负责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其他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所管理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协调辖区内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活动。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第七条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自身职责,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活动。
生命与健康教育书
生命与健康教育书生命与健康教育书:第一章:了解人体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人体的奥秘。
我们将学习人体的构造、器官的功能以及细胞的组成。
通过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方式,并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
第二章:饮食与营养本章主要介绍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
我们将了解不同营养素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第三章: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谈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并给出一些建议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同时,我们也将了解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运动与锻炼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章将介绍不同种类的运动以及它们对身体的益处。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锻炼的基本指导原则,并分享如何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锻炼计划。
第五章:预防与安全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预防常见的疾病和意外伤害。
我们将介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习惯。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安全措施,以避免事故和受伤。
第六章:疾病与医疗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方法。
我们将讨论疾病的原因、症状和常见的治疗选择。
同时,我们还将强调重要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
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性健康本章将探讨人际关系和性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性健康知识,以及如何保持性健康与安全。
第八章:毒品与成瘾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毒品和成瘾对健康的危害。
我们将介绍各种毒品的类型、影响以及如何远离它们。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帮助成瘾者戒除毒瘾的方法和资源。
第九章:心脏与循环系统本章将重点介绍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维护。
我们将探讨心脏和血液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保持心脏健康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第十章:呼吸与呼吸系统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健康的锻炼身体方法
健康的锻炼身体方法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保持健康的身体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健康的锻炼身体方法。
首先,有氧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其次,力量训练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态,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器械训练等,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此外,柔韧训练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柔韧训练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预防关节疼痛和运动损伤。
常见的柔韧训练包括瑜伽、普拉提、拉伸训练等,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30分钟的柔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除了以上的运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身体。
比如,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多做家务少依赖家电等,这些小习惯可以有效增加我们的日常活动量,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保持健康的身体需要我们坚持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同时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
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生活的快乐。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健美操训练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健身健美操的创编
一、准备动作
伸展运动:改善头颈、肩臂肌群的血液循环,伸直脊柱,加 深呼吸动作要求伸展柔和,速度缓慢。伸展时吸气,还原时 呼气,为做整套操做好身体和精神的准备。
二、基本动作
1.上肢运动 增加肩、肘、腕、指各关节的活动,增强力量,并使之富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护理诊断
二、护理诊断分类法
(一)人类反应型态分类法 人类反应型态分类法是NANDA在1986年发表的护理诊断
分类法,共包括如下9种人类 反应型态: 1. 交换 交换包括物质的交换、机体的代谢、正常的生理功能、结构
功能的维持,如营养失 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腹泻、体温过 高、气体交换受损、组织完整性受损等。 2. 沟通 沟通包括思想、情感或信息的传递,如语言沟通障 碍。 3. 关系 关系即建立联系,常指人际间关系、家庭关系,如 社交障碍,父母不称职等。
第四章 健美操训练
第一节 健美操的特点与分类 第二节 健身健美操的创编 第三节 健美操的动作选择和设计 第四节 徒手姿态操
第一节 健美操的特点与分类
一、健美操的特点
1.健美 健美,就是健壮美观。它是根据健康的原则和美学的原则,
以及年龄、性别特征,对毛发、肤色、体形、姿态、动作和 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2.人体美 健美是通过人体美来表现的。对于于什么是人体美,历来有 不同的看法。人体美是通过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精神 美来表现的。人体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个方面。人体的 自然美就是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形成的人体的美,其中包括形 体美、姿态美、动作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健美操的特点与分类
「健身运动」健身养生指南
「健身运动」健身养生指南健身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塑造完美的体态,还能够增强身体的健康程度,提升生活质量。
如果你想要通过健身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接下来的健身养生指南将能够为你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一章: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健身方式的选择与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健身目的有关。
如果你想要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的肌肉力量,那么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车、游泳等)和力量训练(如举重、啦啦操、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想要纠正身体姿势和提高柔韧性,可以选择一些拉伸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水平。
如果你的时间比较充裕,那么每周进行4-5次的健身训练是比较适宜的。
如果你的时间比较繁忙,那么每周进行2-3次的运动也可以有效提升身体健康程度。
第二章:科学锻炼科学的锻炼不仅能够提高锻炼效果,还能够降低运动所带来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锻炼方法:1.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不要一开始就选择过于剧烈的锻炼方式。
应该慢慢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让身体适应并渐渐变得更加健康。
2. 均衡的运动:应该选择多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来进行锻炼,例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拉伸运动。
这样可以保证不同部位的肌肉得到良好的锻炼,进而实现全方位的健康。
3. 保持正确的姿势:在进行锻炼时,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尤其是在进行复杂的运动时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姿势。
这样可以避免运动带来的伤害。
4. 适量的负荷:适量的负荷是保证锻炼效果的关键。
过轻的负荷不能有效的带来锻炼效果,而过重的负荷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5. 合理的运动频率:运动频率太高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不小,而运动频率过低又无法有效提升身体的健康程度。
建议每周进行3-5次的运动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第三章: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1.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肌肉产生的必须营养素,但是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也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第四章
4.3
运
有别于肌肉拉伤,它是因
动
肌肉暂时性缺血而造成的酸痛 急性的肌肉 慢性肌肉
生
现象。其只在肌肉做激烈运动
酸痛
酸痛
理
或长期活动时才会发生,并随
反 应
着肌肉活动的结束而消失。急 性的肌肉酸痛通常会伴有肌肉 僵硬的现象。
往往发生在运动结 束的1~2天内,在一次 运动量较大的锻炼后, 或是较长时间未锻炼又 重新开始锻炼之后出现。
育 动的停止而立刻消失,而是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
锻 炼 卫
整理活动应着重于应着重 于深呼吸与动作和缓的活动,
生
且活动量应逐渐减小,节奏应
常
逐渐减慢,一般持续15~20
识
MIN,以促使锻炼者的呼吸频
率和心率下降。
4
4.1.2 运动饮水与饮食卫生
4.1
体 育 锻 炼 卫 生 常 识
5
人在运动中易流失大量的 水与能量,使得身体的内环境 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全身无力、 精神不振和疲劳。若不及时补 充水和食物,会直接损害身体 健康。
虑运动的目的和条件,还要结合
锻炼者的体育兴趣爱好等。
13
4.2.1 运动处方的制定
4.制定运动处方 (2)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4.2
运 动 处 方
14
① 有氧耐力 性运动
如步行、慢跑、走 跑交替、自行车、 有氧舞蹈、健美操 和不剧烈的球类运 动等;
② 抗阻力性 力量运动
如利用哑铃、杠铃、 弹簧和橡皮筋等工 具进行的负重训练 或阻抗训练;
2.征象 表现为锻炼者食 欲减退、睡眠障碍、 精神不振,还会表现 为头痛、头晕、记忆 力减退及心情烦躁不 安。锻炼者的常规身 体检查结果往往无明 显异常,但却影响其 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第四章 健康体适能
其他的理解
促使目前及未来生活挑战得以成功的能力;
是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及有余力从事休闲活
动; 具有低患病风险和具有足够的精力参加各种 体力活动的身体完好状态; 日本学者以”体力”表述体适能; 我国学者长期以”体质”来表述体适能有关 内容;
1-4分类
依据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将其区分为竞技体
健身锻炼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 实现健身锻炼目标的各种健身锻炼手段、方
法和日程安排; 保证健身计划有效性实施的各种建议;
3-1-3练习
练习通常是指人们从事运动训练、舞蹈、游
戏、工作、休闲、日常生活和健身运动等情 况下所进行的各种体力活动。 健身练习特别指为实现健身锻炼的目的而进 行的各种体力活动,通常分为有氧练习和无 氧练习;
2-4-2柔韧适能与健康
经常和适当的牵引练习能够使长时间处于痉挛状态 的腰背和臀部肌肉得以缓解,减少腰背部疼痛和不 适; 能够使长时间处于静止收缩的肌肉得以放松,缓解 肌肉疲劳的放生和发展; 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全身关节的柔韧性,以更好地 适应运动技术的要求,提高比赛成绩; 但注意,不科学的练习会常常造成肌肉、韧带等组 织的损伤。
测量髋关节和腰椎的灵活性及有关肌肉、韧带的伸 展性 仪器:坐位体前屈测量计或直钢尺 步骤:受试者呈坐位,双腿伸直,两脚跟分开不超 过10cm.然后双臂前伸,上体下压,直至双臂不能 再往前伸时为止。以脚跟为界,记录双手中指指尖 前伸的程度;中指尖离脚跟线的cm数为负数;超过 脚跟线的距离为正数。记录以cm为单位,取小数后 一位。 注意事项:受试者测试时两腿不能弯曲。
实践操作2-握力的测定
握力主要反映前臂及手部屈肌群的肌肉适能; 1 仪器 指针式握力计 2 步骤 受试者手持握力计(指针向外),两臂自然 下垂,以方便的姿势站立,以最大力量紧握握力计 1次,记录读数,测2-3次,取最大值; 3 注意事项:1测试前检查指针有没有归零,每一次 都需要归零;2 用力时,不能做曲臂、挥臂、弯腰 等多余动作 4 一般握力相当于体重的45%-50%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期间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干预和促进,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工作。
第三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学生为本,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二)预防为主,早干预、早纠正;(三)家校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四)科学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第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应当共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共同参与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格局。
第二章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估第五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纳入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第六条学校应当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第七条学校应当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每学期向学生家长反馈一次,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八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机制,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体育锻炼与竞赛第九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学生体育锻炼质量。
第十条学校应当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水平。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竞技体育水平。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对残疾、体弱学生给予特别关照,提供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体质健康状况改善。
第四章健康教育与宣传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健康教育学》第四章 健康体适能
评价内容
一般医学检查
填写身体健康 状态问卷
(二)计划制定
通常是在有经验的健身教练或者体育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的。
一般包含以下一些条款
(三)练习
身体练习是保持和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和健康体适能水平的基本手段。
构成健身练习负荷 的5个基本要素
1.练习形式 2.强度 3.运动量 4.持续时间 5.频度
(四)准备活动与放松整理活动
一、 健康体适能的概念 二、健康体适能的生理学 三、健康体适能的训练
一、体适能
来自英文单词 Physical fitness
最早提出: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 会
最初测试内容:600码跑走、仰卧起 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码快跑、
折返跑、垒球掷远
概念
体适能是人类适应生活、工作、 学习和休闲等体力活动应具备的 各种身体能力。我国学者长期以 来倾向于以“体质”一次来表述与
体适能有关的内容。
二、体适能的分类
通常根据其与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关系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 两个部分:
竞技体适能 主要有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速度、 爆发力和反应时等与运动竞技能力有关
的体适能要素组成。
体适能分类
健康体适能 主要由与人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体适 能要素组成,通常包括心血管适能、体
柔韧性
对机体单个关节或者多关 节活动范围的测度,由骨 关节结构和肌肉、韧带以 及关节囊的长度和伸展性 等因素决定。 儿童少年的柔韧性一般较 好;女生的柔韧性一般比同 年龄的男生要好。
坐位体前屈
双手背部对指实验 仰卧单举腿实验
(二)柔韧适能与健康
适当牵引练习能够使处于痉挛状态的腰背和臀部肌肉得以 缓解,减少腰背疼痛和不适; 能够使长时间处于静止收缩的肌肉得以放松,减缓肌肉疲 劳的发生和发展; 能够有效地改善运动员全身关节的柔,韧性,更好地适应 运动技术的要求,一提高比赛成绩; 适当的骨盆和髋关节牵引练习,有助于缓解某些类型的女 性月经疼痛; 不正确的牵引方式和过大、过快的牵引容易造成肌肉、韧 带等组织的损伤。
健身房锻炼指导手册
健身房锻炼指导手册第一章:健身房入门与准备 (2)1.1 健身房简介 (2)1.2 健身前准备 (2)第二章:热身运动指导 (3)2.1 热身的重要性 (3)2.2 热身运动方法 (3)2.3 热身运动的注意事项 (4)第三章:有氧运动锻炼指导 (4)3.1 有氧运动的好处 (4)3.2 常见有氧运动项目 (4)3.3 有氧运动锻炼方法 (5)3.4 有氧运动锻炼计划 (5)第四章:无氧运动锻炼指导 (5)4.1 无氧运动的好处 (5)4.2 常见无氧运动项目 (6)4.3 无氧运动锻炼方法 (6)4.4 无氧运动锻炼计划 (6)第五章:肌肉锻炼指导 (7)5.1 肌肉锻炼的原则 (7)5.2 各部位肌肉锻炼方法 (8)5.3 肌肉锻炼计划 (8)5.4 肌肉锻炼误区 (8)第六章:健身器械使用指导 (9)6.1 常见健身器械介绍 (9)6.2 健身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9)6.3 健身器械的保养与维护 (10)第七章:健身饮食指导 (10)7.1 健身饮食原则 (10)7.2 健身饮食搭配 (11)7.3 健身饮食误区 (11)第八章:健身锻炼中的休息与恢复 (12)8.1 休息的重要性 (12)8.2 休息的方法与时间 (12)8.3 恢复训练 (13)第九章:健身锻炼中的损伤预防与处理 (13)9.1 常见健身损伤 (13)9.2 损伤的预防措施 (13)9.3 损伤的处理方法 (14)第十章:健身锻炼与心理健康 (14)10.1 健身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4)10.2 心理调适方法 (15)10.3 健身锻炼与心理疾病 (15)第十一章:健身锻炼计划与调整 (16)11.1 健身锻炼计划制定 (16)11.2 健身锻炼计划调整 (16)11.3 健身锻炼计划实例 (17)第十二章:健身锻炼的持续与成长 (17)12.1 健身锻炼的动力与坚持 (17)12.2 健身锻炼成果的保持与提升 (18)12.3 健身锻炼与社交互动 (18)第一章:健身房入门与准备1.1 健身房简介健身房是现代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健身场所,它提供了一个相对专业和舒适的环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式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身体健康。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由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2018年9月21日通过。
《条例》对山东省内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及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等作出明确规定,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学生的体育活动、卫生与营养及其保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学生,是指在依法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学校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第三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依托,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保障,并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负责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其他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所管理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协调辖区内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活动。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第七条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自身职责,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促进健康的锻炼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
人体运动能力可表现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如果要通过科学锻炼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就必须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机能的手段。
一、力量及其锻炼方法力量是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人体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由肌肉收缩克服阻力产生的。
力量被认为是体育活动的基础。
(一)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基础1.肌肉体积。
肌肉体积可通过肌肉横断面积表示,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
通过力量练习增加肌肉蛋白质含量是增大肌肉体积的重要手段。
2.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白肌纤维收缩产生力量大,红肌纤维收缩产生力量小。
肌肉中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比例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3.神经调节。
神经作用肌肉收缩力量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神经兴奋性大小,兴奋性越强,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越多,力量就越大;另一种是增加神经中枢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增加肌肉力量,神经冲动频率越高,肌肉力量越大。
神经对肌肉力量的调节作用可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肌肉体积并不大,而肌肉力量却较大的原因。
(二)提高力量的方法提高肌肉力量方法有很多,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力量练习方法。
1.动力性力量练习。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张力克服外界阻力的力量练习,称为动力性练习。
体育锻炼中多数力量练习属于动力性,如跳跃、哑铃、举重等。
动力性练习主要是通过增加外界阻力达到提高肌肉练习的效果。
对于一般锻炼者来说,最好采用动力性练习。
在动力性练习中,采用不同阻力提高肌肉力量效果也不同。
一般说,采用相当于本人最大力量80%的运动负荷,主要作用是发展肌肉力量和速度,使肌肉增粗,这种方法适用于青年健美爱好者;采用60%左右的最大负荷主要改善神经协调肌肉能力,使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增加;采用40%的最大负荷练习虽然对提高肌肉力量不明显,但却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保持已有力量。
2.静力性力量练习。
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不变,而是维持某一特定位置的肌肉力量练习,称静力性练习。
静力性练习主要是发展特定位置的肌肉力量,如站桩。
静力性练习比较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急性肌肉损伤,因此常用于肌肉康复练习。
由于静力性练习时易造成肌肉缺氧,往往伴随憋气动作,因此,老人和儿童尽量少运用静力性力量练习。
(三)力量练习应注意问题1.负荷大小根据自己实际水平选择,不论采用何种负荷,都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突然增大负荷造成运动损伤。
2.动作速度与负荷大小有关,阻力大速度慢,在选择适宜负荷时尽量加快速度。
3.发展肌肉力量应隔日锻炼效果为好,但每次练习时应使肌肉有疲劳感。
二、速度和速度耐力及其锻炼方法(一)影响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生理因素1.速度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通过一段距离的位移速度。
影响速度主要生理因素是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肌纤维类型。
(1)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主要指感觉神经典敏感程度或大脑对刺激做出快速反应能力。
大脑皮层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速度越快,表现为整体的反应速度越快。
(2)肌肉兴奋性高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就强,表现为整体的反应速度就快。
(3)肌纤维中白肌纤维所占比例大,运动的速度就快。
2.速度耐力指机体长时间快速运动的能力,也称无氧耐力。
影响速度耐力的因素有糖酵解能力、机体缓冲乳酸能力和耐酸能力(1)在速度耐力性运动中,主要依靠糖酵解提供能量,因此,机体糖酵解能力越强,速度耐力素质越好。
(2)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乳酸,乳酸在体内增加会造成机体疲劳,因此,及时消除体内乳酸含量,可是肌肉快速工作时间延长。
(3)耐受酸的能力。
在耐力运动中,乳酸堆积使大脑工作能力下降,造成身体疲劳,通过速度耐力锻炼的人,大脑耐受乳酸的能力明显增加。
(二)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方法1.提高速度的方法(1)反应速度的练习。
主要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对刺激信号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在练习时可采用不同信号刺激,如声音、光等,使机体接受刺激并迅速做出反应。
(2)当作速度练习。
发展动作速度的关键是提高每个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各个动作之间的相互连接。
(3)位移速度的练习。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能力和肌肉力量及柔韧性。
2.提高速度耐力的方法速度耐力练习主要是无氧运动联系,其目的是提高机体的糖酵解功能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和耐乳酸能力。
锻炼时心率应保持160次/min以上,300〜500m 的全速跑、间歇跑。
三、有氧耐力及其锻炼方法经常从事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心脏病、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的发病危险,明显改善焦虑等不良心理现象。
而且,还常伴有高水平身体活动能力。
所以,具备好的有氧能力是促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基础。
(一)影响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有氧耐力指长时间从事有氧运动的能力,又称一般耐力。
决定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运动中氧气的供应因素和能源物质含量。
1.肺的通气功能。
肺的通气量越大,吸入氧气量就越多,在体育锻炼中采用加深呼吸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呼吸效率。
2.血液的载氧能力。
吸入的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运送到细胞,在生理范围内,血红蛋白含量高,运输氧气的能力就强。
3.心脏的射血能力。
单位时间内心脏射血量越多,输送氧的量越多。
影响心脏射血的主要因素是心肌收缩力量或心室容积大小。
4.肌肉的代谢能力。
肌细胞有氧代谢能力是影响有氧能力的重要因素,有氧代谢酶活性高,利用氧气的能力强,肌细胞有氧代谢能力与肌纤维类型有关,红肌纤维含量高,有氧代谢能力就好。
现在普遍认为,心脏射血能力或肌细胞有氧代谢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
5.肌糖原含量。
肌糖原是肌肉进行有氧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它的供能特点是相对耗氧少,代谢效率高,代谢产物能及时排出体外,所以,肌肉中糖原含量高,有氧供能的潜力就大,虽然,脂肪也参与有氧运动的供能,但由于脂肪氧化供能时氧气消耗多,代谢产物堆积等因素,容易使机体疲劳。
(二)提高有氧耐力练习方法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推荐的典型有氧运动模式为:每周3-4次,每次20-60 min,采用60%-908最大心率的强度进行;可以采用的运动形式有: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车、登山、跳绳、健身操等。
四、灵敏及其锻炼方法灵敏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是人体各种运动能力在体育活动种的综合表现。
(一)影响生理因素由于灵敏是人体各种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所以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身体的灵敏能力,除了大脑皮层的灵活性、肌纤维的类型外,影响因素还包括:1.年龄和性别。
在儿童到青年阶段,身体的灵敏性是自然增加的,到20 岁左右,灵敏能力趋于稳定,老年后灵敏能力明显下降。
在青春期后男孩的灵敏明显高于女孩。
2.体重。
身体过重身体惯性增加,降低肌肉的收缩速度,表现为身体的灵敏性下降。
3.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运动技术掌握得越好,灵敏性越好。
(二)提高灵敏能力的练习方法提高人体灵敏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转换体位的练习,如各种穿梭跑、8 字跑和折返跑等,这是发展人体基本灵敏能力。
另一种是给练习者突然信号,练习者迅速做出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提高人体应用灵敏的能力。
五、柔韧及其锻炼方法柔韧性是健康和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们完成日常工作和进行锻炼必备的能力。
保持良好柔韧性对维护健康,提高锻炼效果是有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老年化和久坐行为日渐突出,造成软组织弹性和肌肉伸展性明显下降,结果促使人们活动效率大大降低,可能还会引发伤害事故。
比如,困扰现代人的“腰背痛”就是因为腰背部和大腿后肌群伸展性不足,肌肉耐力差造成的。
所以,良好柔韧性不仅为身体活动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对降低疾病的威胁也有益处。
但是,柔韧性发展过度,也会造成关节结构不稳,易发运动损伤。
(一)影响柔韧性因素。
影响柔韧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两关节面积大小差别越大,关节活动幅度越大;关节周围组织越多,限制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就越多;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的伸展性越好,柔韧性就越好,发展关节周围软组织伸展性是提高柔韧素质的主要途径;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收缩和放松能力的调节,可以改善对抗肌肉的协调能力,从而使柔韧性提高。
二)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提高柔韧性的主要方法是做牵拉练习。
牵拉练习分为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
1.动力性练习是利用肌肉反复收缩使关节尽量伸展到最大活动范围,如踢腿。
该方法尽管对发展柔韧素质很有效,但是,由于动作速度较快,肌肉张力较大,如果施加负荷或动作幅度过大,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尤其不适合不经常锻炼的人群和中老年人群。
2.静力性练习是采用缓慢的速度,逐渐拉长肌肉,使关节活动逐渐达到较大范围,并持续保持该姿势的一种练习,如压腿。
练习时,不要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可有适度酸痛、紧张感)。
练习时间一般保持30s 左右,重复练习数次。
静力性练习一般不易拉伤软组织,还有利于肌肉放松,因此,在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中做柔韧练习时一般以静力性方式进行。
从事专门的柔韧性练习时,最好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但必须做到伸展练习前要充分热身,注意练习幅度和频率的循序渐进性。
第二节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原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负荷时,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
许多人开始锻炼时,兴趣很高,活动量也很大,但坚持几天,就失去了锻炼热情,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开始活动量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身体疲劳反应也很大,锻炼者受不了这么大的“苦”而放弃锻炼;对锻炼价值的期望过高,认为只要锻炼就会立竿见影,发现锻炼几天后,未见明显变化,结果大失所望;开始运动负荷过大,导致运动损伤等。
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在进行锻炼时,要逐渐地增加运动量。
以跑步为例,开始时可先做步行或走跑交替等运动量小的练习,活动二周后,待身体机能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另外,锻炼者也要充分认识到,锻炼效果一、二个月后才能显现,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理想效果。
二)全面发展原则对大多数锻炼者来说,锻炼并不是单纯发展某项运动技能和提高某一器官功能,而是在获得某一需要的基础上,能获得整体机能全面协调发展。
所以,锻炼时,要注意运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如果仅发展某一局部机能,不仅提高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如青年人采用引体向上发展力量,日久天长,就会出现上肢增粗、背肌强壮现象,而胸、腹肌却显得瘦弱,导致类似“驼背”现象。
能的影响作用不同,选择多样化的锻炼,有助于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