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 考前十天回归教材一
高考前“回归教材”,究竟要怎么做+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辅导主题班会

(5)复习易错点 洪冉(中科大)
考前的几天没有再刷题了,而是把之前总结的知识 点、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一些容易记错、写错的概念重新 拿出来复习。
最后,大家不要过于纠结高难度的综合题,或者搞突击复 习,最重要的是回归课本,梳理高频考点的原理、框架、题 型归类、解答方式和思维方法等。
高考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根”在课本,大家在最后的 复习阶段,除了系统梳理重点知识,还要顾及到那些系统性 不强、遗忘率较高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多看看自己的笔记和错题本,每 个学科每天适当地刷一些题,保持住“题感”就可以啦~ 最后,希望大家一切顺利!加油~
记住,掌握常考点,就能上重点。
第三,归纳整理成体系 依据记录的笔记,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
,或者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拿一张白纸,开始回忆 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 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 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 是什么。这一遍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 做到融会贯通。这个可以在每天晚自习结束前去做 ,分章节内容进行梳理。
04学霸这样做 (1)主要针对自己的弱项 徐之恒(杭州理科状元)
他的英语好,平时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很少,基本上每 天看上10分钟。语文,会利用零碎时间。理科的练习,则 占用大量时间。每天的夜自修,他也会按照主次安排时间 。 在考前一周的复习上,复习主要针对自己的弱项——理综 ,在考前,每天会选一套模拟卷做一下,保持状态。做卷 子也要讲技巧,比如,时间要固定,和高考吻合。最后几 天,其实没什么漏洞了,一些细节要再提醒自己,还要注 意解题方法。
02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基于上边的论述,结合高三最后阶段的实
际,我来谈谈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学习的顺 序应该为: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 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 练习题,然后再回头看课本,重复上面的步骤 ,这样循环往复。
高三一轮物理复习反思

高三一轮物理复习反思一、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第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中用时最多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弥补高一高二知识缺陷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对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重新梳理,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外,还要熟悉一些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要全面阅读教材,认真领会课本里的定义、定理,对课本里的例题、插图、阅读材料要仔细分析,要搞懂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还要能辨析易混概念和相关内容的区别、联系,准确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
高考命题往往通过概念、规律的简单应用来考查学生,复习时一定要降低难度。
学生要静下心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研究,一块一块地总结。
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认真地检查,看自己的知识漏洞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漏洞?是做题少,还是基础不扎实?是方法不对,还是思维不准。
然后,集中大量的精力,花大的力气把它补起来。
具体方法是:回忆老师所讲,回想自己所做,明白题的要求,清楚答题要决,集中主要精力,反复刻苦练习,及时总结归纳,找出规律良策。
二、重视审题,提升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
要分析并提炼出题目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再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物理定理、定律解题。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对物理问题的思考,归纳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注重对问题的思考和归纳是学生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必须把握和完成的重要一环。
有的学生机械套用老师传授的“方法”却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没能把握知识和技巧,形成了“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现象。
另外,解题要注意抓关键,一张试卷做完后,还必须及时反思整理,想一想这些题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哪些物理方法?哪些题还有另外的解法?同时,这张试卷还反映出自己有哪些知识漏洞?是否有典型的错误?还要备一本“错题集”,及时整理,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知识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和提高。
三、反思不良习惯,规范解题。
有些同学平时大大咧咧,做题眼高手低,当遇到作图题要通过描点、连线才能得到结论时,他们总认为会描点连线,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于是放弃练习,结果考试往往在这类题目上丢分。
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

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依据教材,立足教材。
夯实基础,在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放弃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
正确处理习题训练与能力提高的关系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
备考中习题的训练尽管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
习题训练要做到:(1)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主,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
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2)规范化做题。
规范化包括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实验操作等的规范化。
(3)及时改错。
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里存留的时间,避免重复出错。
(4)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的目的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它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从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
知识网络的体系和细化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展起来。
(1)高中力学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力学思维导图(2)高中电学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电学思维导图很多同学不懂得如何关联知识点,不知道如何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物理学科的真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研究现象(即物理意义)上。
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所研究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研究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从这种角度去思考,那么复习物理、解答物理是极其有帮助的。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 基本规律和公式;2. 容易忘记的内容;3. 解题方法与技巧;4. 经常出错的问题。
重视物理学科方法:力学复习重点:受力分析(合外力)、状态及过程的判定(尤其注意始末状态)、单体整体分析、图形图表(读图与作图能力);电学复习重点:磁力分析、电场磁场综合、电量、电容、线圈等概念、图形图表(读图与作图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2024年高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辽宁、吉林、黑龙江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适用省份辽宁、吉林、黑龙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辽宁省是第三批(即2021年)新高考省份,2024年吉林、黑龙江与辽宁共用同一套物理试题,本套试题依托高考评阅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和创新性、注重物理情境,命题思想从解题向解决物理问题转化。
很好落实了高考考评价体中的“一核”(为什么考)、“四层”(考什么)、“四翼”(怎么考)的要求。
试题特点:一是稳中有变,注重基础,非常平衡;选择题1-6题都较为基础,也是《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中第一层“必备知识”的体现;二、联系实际、关注科技、从考查解题向考查解决问题转化;如第3题利用砚台将墨条麿成墨汁;三、试题新颖、注重经典模型,试题在注重经典物理模型和方法的前提下,呈现方式、命题背景新颖;如第5题利用不导电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浓度的曲线关系考查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四、重视物理过程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如第9题需要学生分析双棒运动过程得出安培力沿轨道方向的分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时导体棒做匀速直线运动等。
五、梯度适当、区分合理,根据试题的情况,合理设置问数,层层递进;如13题有两问、15题三问,且后一问比前一问难度逐渐增加。
试题评价:一、深化基础性,竖持正确的育人方向。
二、加强综合性,更加注重人考的选拔。
三、丰富问题情景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四、重视典型物理模型经典物理模型的创新。
五、重视物理过程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试卷结构:1、试卷题型:题型题量单选题7多选题3实验题2解答题33.考情分析:题号难度系数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10.85力学标量与矢量及其物理意义;20.85力学周期、角速度、转速、频率与线速度之间的关系式传动问题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周期的关系;30.85力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利用平衡推论求力牛顿第三定律;40.65光学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50.85电磁学改变极板间距,正对面积、填充物等,判断电容的变化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一定时,Q、E随电容器的变化;60.65电磁学带电物体(计重力)在匀强电场中的一般运动;70.65力学其他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二、多选题(每小题6分,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错选得0分)80.85原子物理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影响光电流大小的因素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光子能量的公式;90.65电磁学作用的导体棒在导轨上运动的电动势、安培力、电流、路端电压双杆在等宽导轨上运动问题;100.40力学受恒定外力的板块问题三、实验题11 0.65 电学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12 0.65 力学实验力学创新实验;四、解答题13 0.85 热学理想变压器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应用查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系统吸放热、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14 0.65 力学平抛运动速度的计算用动能定理求解外力做功和初末速度弹簧类问题机械能转化的问题弹簧弹开两端物体的问题15 0.40 电磁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粒子由磁场进入电场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高考前30天学习物理计划

高考前30天学习物理计划
第1-10天
1. 复习前两册的基本概念,例如力、运动、物质结构等。
2. 复习前两册的重点难点题目。
3. 整理笔记,补充知识点。
4. 划重点,查漏补缺。
第11-20天
1. 复习第三册内容,例如电学、磁学和光学等。
2. 复习第三册的难点部分,例如电场、磁场、光的反射、折射等。
3. 做相关练习题,尤其是高频题。
4.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适当调整学习计划。
5. 定时复习前几天的内容,确保不遗漏。
第21-25天
1. 复习第四册内容,例如原子物理、核能和半导体等。
2. 整理知识点,辅助图表等。
3. 深入理解难点知识,例如原子结构、核反应等。
4. 加强解答题能力,提高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26-30天
1. 复习整本书的知识,尤其是不太熟练的地方。
2. 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复习。
3. 多练习模拟题、真题,检验复习效果。
4. 着重温习易错题,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适当放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备注:以上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学习计划,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确保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希望考生们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
高考理综物理复习七大问:怎样回归课本?

高考理综物理复习七大问:怎样回归课本?高考理综物理复习七大问:怎样回归课本?问题一:如何对待外省高考物理题问:您认为现在做哪个外省的题最有效?做新课标的题有效吗?现在来说用做大量外地的理综卷么?答:学生没有自主权,发什么试卷、做什么题由老师定,学生不可能自己搞一套。
一般来说学生不要自己找题做。
但如果你学有余力,想自己找外地高考题做一下并非不可。
高考题比多数学校老师自己编的题更严谨,对提高复习成绩更有效。
各省高考题各有千秋,说不清哪个省最好、最有用。
只是注意几点:①上海的大纲、教材跟咱们不一样,有些题不对路,建议不要做。
②外省有的考热学,见到热学题不用做。
③物理单科卷的压轴戏的难度比理综卷大得多大,不宜做。
物理题分不清什么是新课标的题,估算题、探究性实验、开放式设问、分析讨论等等新题,在旧课程试卷中的比例不一定小。
问题二:怎样回归课本问:现在回归课本,我应该重点看什么?答:到了复习后期,就有些老师把“回归课本”挂在嘴上,这常常是一种误导。
有的同学就拿着课本翻一遍、又一遍,有老师讲评时的种种记录,这样的错题本是不好的。
你拿着这样的错题本,只有一遍遍复习和阅读,阅读式复习的效果是最差的。
正确的做法是:①用空白错题本,只有原题,不没有提示和答案。
每次拿出错题本,就重新审题、重新思考、重新做,如果是计算题,另外找纸写出题解。
不会了、打住车了再去查阅答案和老师的讲解。
明白后还是面对原题自己独立写题解。
这时,你才是真正会了。
比阅读一遍的效果强多了。
②一次会做了不能放下,过上三五天,等题的印象淡漠了(放凉了),再把原题拿出来,再重新做一遍,仍然能够顺利地写出规范化的题解,才是真正会了。
重要的题可以先后做三遍,一般做两遍就可以了。
错题账最好用活页纸,错题账上不要保留太多的题,真正会了就不必保存了。
真会了,就把它从错题账上撕下来扔了。
这样的错题账,将是你上进的阶梯。
问题五:实验怎样复习问:请问物理的实验题怎样训练才能达到满分?答:实验是近年来高考考查能力的主阵地之一,出题讲究“新颖、变化、灵活”,实验题得满分是挺不容易的。
2024年高三物理最后一课: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1、做好四个分析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不漏、不多、不错运动分析:轨迹、过程、状态能量分析:哪些能量、如何转化电路分析:电源、元件、结构
2、内化三大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
解 题 策 略
3、牢记六个意识研究对象意识矢量方向意识标量正负意识单位统一意识画图列式意识规范表达意识
4、警惕十个易错点摩擦力:静?动?方向?大小?接触面:光滑?粗糙?水平?竖直?弹簧:伸长?压缩?是否栓接?做功:哪个力?正功?负功?带电体:正电?负电?重力计否?导体棒、导轨:电阻计否?线框:有效切割长度?受力?运动性质?N匝:哪些物理量与匝数有关?焦耳热:总的?部分的?如何分配?交流电:峰值?瞬时值?有效值?平均值?
平静心态——每临大事有静气!
我一定可以的!我都准备好了!我有很多优势!我不懂的都不会考!
2.静心——积极的自我打气
难题面前人人平等自己觉得难, 别人也肯定不觉得容易暗示
检查填好答题卡后看注意事项及卡上的图猜可能考查的模型规律
1
发试卷后五分钟时间检查试卷浏览计算题
2
二、考 中
应 试 心 态
我难人更难,但我不畏难 新题当作陈题解
我易人也易,但我不大意 陈题当作新题解
心理暗示
审 题 策 略
认真细致,全面收集信息; 咬文嚼字,把握关键词句;画图助解,弄清物理情景; 立足基础,构建物理模型;深入推敲,挖掘隐含条件; 严谨推理,寻找临界条件;发散思考,判断多解可能; 分清主次,排除干扰因素;自我提示,关注常见问题; 科学思维,力避主观想象。
你要相信 知识储备已足够
只差你的勇往直前
保持微笑出考场:考完一科后,无论好坏,都要忘掉, 以免影响心情和下一科的正常发挥。因为事实如此: 高考试卷比任何模拟卷都好做, 成绩必定高于平时模拟。因为我有信心: 题目我都做了,我做的都对, 我一定考得好!因为我身经百战:我难别人更难,我易别人也易, 关键是我做题无数,细心答题比别人强。
2024年高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甘肃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甘肃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2024年是甘肃省新高考元年,试卷题型、题量与2024年1月“九省联考”情况完全一样,映射出“九省联考”演练的重要性。
2024年高考物理甘肃卷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坚持素养立意,强化物理观念考查,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考什么”(四翼);适当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人才选拔培养质量,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科技创新打下竖实的基础。
试卷结构:选择题10道(单选题7道,多选题3道)、实验题两道(传统的一力一电,且前力后电)计算题3道(热学、力学和电磁学各一道题),从知识点分布来看覆盖了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热学和光学,力学知识点分值约占41分,电磁学约点44分,突显出力电在高中的主要地位,热学(包括机械振动)和光学部分(压轴选择题)试题整体难度不大,与平时训练的试题相比难度小得多。
试题特点:本套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较多试题考查基础知识;如第1题近代物理考查枋反应方程,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结果;第2题通过与实际生活中地铁的运动考运动学中的v-t图像即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再如第4题考查含阻切割中导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和方向,这也是几乎不用动笔就能选出正确结果,与平时训练的电磁学试题相比不值一提,其它试题也同样考查的都为平时训练中基本模型中较为基础的情形,总之,本套试题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翼--基础性作为总基调,很好的完成高考考查的目的。
1.注重物理观念考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物理观念是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和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
让物理高考备考回归教材

的“ 了解 ” “ 和 认识 ” 水平 要求 ,4 3 个 知识点属于新课 程标 准中的“ 理解”
理解 的前提之上 ,高考就是立足教
材考基础 ,变化之 中考能力 的.
和 “让物理高考备考 回归教材 ,内能减少 20 应用 ” 平要求 , 水 都是 基础知基 D 温度 降低 . 0J
万有引力 、电场等) 3 , 个知能点. 9 其
中有5 个知识 点属于新课程标准 中 9
图 3
制 实验 的能力 . 多 能力都是 建 这诸
立在对教材的基本概念 、规律准确
A 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6 0 . 0J B 温度升高 。内能减少 2 0 . 0J C 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6 O . 0J
综 物理 试题相 当大部分是来源 于教
师道 ・ 教研 21 0 1年第 1 期 1
物理学是 以实 ( 上转第 2 6页)
9 7
智
位, 在一周内 自己出题 , 交换小测.
础 , 疑是最“ 无 经济” 的策 略.
速直线运动 ,内容来 自于教材必修
1探究 实验 一 的基 本 内容 . 2 1 而 00 年的电学题是用 电压表 和电阻箱测 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 1 年 0 1 的题是描 绘小 电珠 伏安特 性曲线 ,
间 .难 度 已有所 降低. 更主要 的是
生们备考 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的基 础知识和基础能力.
1 回 归 教 材 .注重 基 础 知 识 .
所涉及 教材有 : 理 ( 物 必修 ) 、 , 12 物 理( 选修 ) — 、— 、— 、— 等教材 . 3 13 23 3 3 5 物理考试涉及的内容 多而考试 时间
少. 考点多 而考题少 。 针对 学生 考试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阶段,目的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整理,查漏补缺,为后续的深度复习做好准备。
下面是一个关于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的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1个月)1.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这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基础内容。
可以根据高中物理教材的章节进行复习,每天安排2-3个小时进行集中学习,梳理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例如物理定律、公式、概念等。
2.做题巩固基础知识。
在复习每个章节后,要做一些相关的基础题目,既可以复习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建议使用高中物理教材推荐的练习题,也可以选择一些历年高考试题来进行练习。
3.总结知识点。
复习每个章节后,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整理出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可以用笔记、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整理,便于后续的复习回顾。
第二阶段:强化基础知识(2个月)1.深入学习重点内容。
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一些重点内容,如力学中的运动学、动力学、静电学中的电场、电势等。
可以选择与高考试题相关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做题提高解题能力。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选择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试题进行解答,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或校内试题进行模拟考试,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和解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学习。
3.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或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些问题,要及时补充学习,可以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教辅材料或网上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提升实战能力(1个月)1.综合巩固知识点。
对前两个阶段复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巩固,可以通过做综合练习题、解析真题等方式进行巩固,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2.做模拟试题。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选择全套的物理试题进行解答。
通过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在有限时间内解题的实战能力。
高考30天冲刺指导

化 学 : 注 重 书 写 表 达 能 力 抑、失眠、打盹、记忆力下降、头脑不灵活等症状。
改变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避免担忧失败
从 历 届 高 考 阅 卷 每天早上,吃一顿全营养谷类的早餐。
化学:避免答题中有死记硬背的痕迹
中
,
都
发
现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问
题
较
严
重
。
这一阶段要求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形
符号系统掌 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午休。 握不准确、不熟练,如电子式、结构式、结
如果“高原反应”特别强烈,可以“做练习时降低难度。
构 简 式 等 书 写 错 误 仍 较 多 。 第六,考前坚持掐点做模拟题。
二、高考英语试题考查比较全面,偏、难、怪要尽可能用化学方程式或化
至于午餐,经常补充豆类食品,多吃奶制品。
☞晚饭后
最好还是先放松一下再开始学,为的是抛弃杂念。放松完之后 要心无旁骛的进入学习。
☞晚自习
晚上就是你弯道超车的绝妙时机!首先,规划好每个时间段要 做什么,逼着自己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先做自己的弱势科目, 因为此时精力充沛、学习欲望高。最好识记类型的科目和推算 类型的科目交替学习,大脑不易感到疲乏。不会的题及时去问 老师,白天积累的不清晰的知识点在晚自习上弄清楚。
最后一个月各科如何夺回失分点?
语文: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一、不管是一个字、一个标点,还是一句话、一段话,都要做 到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二、做问题的发现者。学会从模拟试卷和练习题中发现短板, 集中攻破。
三、做生活的评价者。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情进行理 性思考、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多看新闻,和同学分 析讨论时事,这也是训练思维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2024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及策略

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策略一、梳理知识体系在二轮复习中,首先需要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由于一轮复习已经对知识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整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画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知识框架。
2. 对比记忆:对于相似或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3. 知识迁移: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形成知识网络。
二、强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强化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回归课本:重新阅读课本,加深对基础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做基础题:做一些基础题目,加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3. 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笔记和资料。
三、提高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之一,因此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多做题:通过多做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总结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 讨论交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交流,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拓展思路和方法。
四、重视实验操作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非常重要。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复习实验:重新复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等,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2. 动手操作:如果有条件,尽量自己动手操作一些重要的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实验题练习:对于实验相关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总结反思与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每日反思:每天复习结束后,花一些时间反思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找出不足并改进。
2. 每周总结:每周结束后,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学习规律和方法。
浅谈物理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回归课本

浅谈物理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回归课本作者:莫声彪来源:《中学理科·高中版》2007年第05期在物理复习备战高考的最后阶段,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回归课本,老师们都意识到这一点,但往往对学生缺少指导或指导不到位,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如何利用课本来使自己的复习效果得到升华,把课本从头到尾像看小说一样浏览一遍,时间用了但收获很小,我通过分析多年来物理高考命题的特点结合现行的物理教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高考命题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我们现在使用的2002年修订的人教版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了一些变化,但大同小异,仍然是有几个板块的内容:知识点的阐述和旁批、演示实验、例题、思考与讨论、阅读材料、课后练习等,对于每一个板块我们都要重视,而且关注的方式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来谈一谈。
一、吃透基础知识,升华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阐述及旁批要逐字逐句地看,仔细品味、琢磨课本内容,从字里行间挖掘出更丰富的内容,包括其中出现的插图也要细细研究,我们同学经过前几轮的复习训练,对高中物理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等已经是很熟悉的了,但对于这些知识在课本上是如何引入、如何分析的反而已经淡忘了,这时候回头去看,相当于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温习,利用自己目前对知识点的认识,结合课本的叙述,可以对它们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课本中的一些旁批,实际上是对知识点阐述的一些补充说明或条件限制,这对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插图看似普通,实际上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利用课本上的原图,通过改变教材里的叙述表达形式来进行考查,如1995年的“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2000年的“x射线管结构示意图”、2005年的“机械波的波形”、2003年的“分子力座标图”等等,另外,在知识点的阐述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常数表格,这也有必要记一下,否则在做题时出现介质的光折射率n=0.2或分子直径r=0.5米的低级错误。
2023年高考前冲刺备考策略(7篇)

2023年高考前冲刺备考策略(7篇)2023年高考前冲刺备考策略【篇1】复习什么1.基础高考试题中基础题(轻易题)能力题(中档题)和选拔题(困难)的大致比例为3:5:2,很少出现超过考试说明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因此,不提倡花很多时间攻偏题难题。
另外,冲刺阶段一定不要轻课本重资料,轻基础重困难,要轻试题变化重传统模式,要留意补充内容的学习,不要迷信所谓的“捷径”“宝典”“真题”。
考知识方法和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2.自己的短板(1)自己要对自己进行一个分析,首先要明确自己哪门学科上升空间还比较大,每门学科中的哪一部分上升空间比较大,从而进行重点突破(2)高中以来的错题本摘记本也应充分利用起来,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3)如果还不明白自己的短板,请单独询问老师,请老师帮你分析3.真题主要是题目背后蕴涵的学科思想和题目设计思路4.书写规范强化自己的书写规范,不要因为书写的问题而无谓丢分怎么复习1.确定自己的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进行复习2.这一阶段应该以查漏补缺为主,做题的量只要能达到保证手感就行,不追求题海战术各科详解语文——减少盲点弥补弱项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考生要相信自己可以考个好成绩。
关于最后的冲刺温习,建议如下:分类整理理清脉络。
通过专项温习和综合模拟练习考生积累了不少知识。
现在是总结浓缩梳理归类的时候了。
要及时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理回顾,做到针对每一种题型都储存一定量的知识(字音字形词语病句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表达技巧等)减少“盲点”,加强能力。
阅读题是拿分的关键。
现代文阅读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概念推理判定)能力。
现代文阅读二卷部分,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筛选信息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等能力。
解答时应把握步骤:第一,阅读全文,捉住关键语句,段首句过渡句段尾总结句等,分层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
第二,阅读题干,按序做题。
题干中涉及的语句要回归原文,位置确认要正确,切忌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答题。
谈新高考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中学教育2019 年 8 月225谈新高考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佟相玉(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抚顺二中 辽宁抚顺 113006)摘 要:新高考改革之后,物理仍然是高考科目中比较重要的一科。
面临高考,物理如何进行一轮复习,对考生和教师来说都是重大难题。
新高考模式下,要求物理的一轮复习必须做到着眼教材、重视课本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高三复习难点来提出在新高考改革情况下,如何展开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三物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改革之后,由于考试模式发生了变化,不同学校高考物理的复习安排有所区别,但是普遍最少都要经过两轮课程复习。
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侧重点也存在差异。
高三物理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全面复习高中三年的物理知识,全面掌握教材重点,构建理论框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一、一轮复习的目标高三物理的一轮复习是整个复习计划的开端,也是基础阶段。
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需要重温并掌握三年的学习内容,并且在单元专项复习的同时构建知识脉络,从而从整体对物理考试进行把握。
一轮复习的目标总结起来包括以下两点:[2]1.重视课本基础内容高考物理考试题目是根据课本内容来命题的。
对某个题目的考察归根结底会回归到课本的知识点上来。
所以必须要在一轮复习中打好基础。
学生不仅要准确把握各大规则原理,还要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方式,规范使用公式定理,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3]2.形成知识脉络结构,串联各部分基础知识。
只有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点整体结合起来,形成思维导图,才能对高中物理进行整体把握,弄清各部分知识的关联体系,这也是将具体知识点应用到考试中的前提。
[4]在物理考试中,题目有时候并不是单独考察一个部分的内容,比如力学题可以与物体运动结合考察,所以只有全面掌握各知识点,并且将其中的规律和体系搞明白,才能灵活解决考试问题。
二、高三学生物理一轮复习的难点1.无法形成知识体系高三生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是要将整个三年学习过程进行重温复习。
回归教材

一 一 一 ~ 一 一 、
,
物理 ・ 点聚焦 考
^ ,一 、 ¨ 1
,
,
一
。
国归教树 , 夯实基础 , 选修3 5 — 考前强化
口 张 统 卫
选修3 5 — 内容 ,从 近三年的高考情况来 看, 考查高频点有 “ 朗克能量子假说、 普 黑体 和 黑 体 辐 射 ” “ 量 守 恒 定 律 ” “ 子 的 能 、动 、原 级” “ 、核反应方程” 复习中基础知识应重 等. 视“ 积粮”不需“ 挖洞” 广 , 深 .同时 重 视 历 届 高考试卷在复习课中的示范作用 , 处理好教 材 与复 习资料 的关系 .下 面 以高考 真题 与模 拟题 来加 以说 明.
i答案
菠 争
D
)
例2 下列说 法正确 的是 (
例 1 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铀核裂 变的核反应是 U
2n
)
A.阴极射 线 的本 质是 高频 电磁 波
B+ + a; r
B 玻 尔提 出的原子模型 , . 否定 了卢瑟福
的原子 核 式结构 学说
C 1衰变所释 放 的 电子是 原子 核 内的 中 .3 子 转化 成质 子 时所产 生的
L
长, 德布罗意给 出A 的关 系, = 选项B 错误 ;
P
、
选择 题易 考知 识点
针对考点 ,我们可梳理出如下可能在选 择题 出现 的 内容 : 1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 . 黑体和黑体辐射 2 光 的波粒 二象 性 、 质波 3 原子 核 式结 . 物 . 构 模 型 4 子 核 的组 成 5 .原 .原 子 核 的衰 变、 半衰期 6 放射性 的应用与防护 、 . 放射 性 同位素 7 核 反应 方程 8 . .重核 裂变 、 核 聚变
(新课标)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十天回归教材习题精练一

新课标2013年高考物理考前十天回归教材习题精练一
直线运动
【2013高考会这样考】
1.理解参考系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以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2.区分位移和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联系.
3.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4.理解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要重点突破.
【原味还原高考】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2)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参考系
(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
①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参考系不同,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②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
3.位移和路程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
4.速度
- 1 -。
高考物理的备考策略及复习方法

高考物理的备考策略及复习方法高考物理的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题再怎么灵活,它都要紧扣课本、围绕考纲来命题。
只要我们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首轮复习中,我们务必要加强双基训练。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弄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就这一点而言,考虑到目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我们在一轮复习阶段要多练选择题,因为选择题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对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很有帮助,而且也不费时间,效率也就比较高。
(2)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1/ 4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3)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不少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自己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高考学生冲刺复习计划范文(7篇)

高考学生冲刺复习计划范文(7篇)高考学生冲刺复习计划范文(7篇)面对高考时,很多人又在为写备考复习计划犯愁了?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学生冲刺复习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学生冲刺复习计划范文篇1(一)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高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
高考试题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高考卷中的大多数试题都可以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总复习题中找到它们的“影子”,甚至课本中的插图、阅读材料等都可成为高考命题的素材;文字表述、规范答题都可以课本为参照。
为此我们的做法是:1、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2、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从而使运动和力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切忌偏题、难题和怪题;切忌只盯课外题;切忌“眼高手低”)4、各类资料等文字表述、答题格式与课本上的形式有出入的,以课本为准;实验步骤、实验表述等,也以课本为主,真正做到以“本”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3年高考物理考前十天回归教材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选择题1.2010年11月12日~27日在广州举行了亚运会,下列几项亚运会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解析:A、C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C错,而B、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D正确.答案:BD2.A、B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a1=1.0 m/s2,B的加速度a2=-2.0 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加速度是矢量,负号不表示大小,A正确;两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不确定,不能判断是否加速还是减速,B错;若两物体均做减速运动,某时刻速度均可以为零,C错;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D错.答案:A图13.如图1所示,水龙头开口处A的直径d1=2 cm,A离地面B的高度h=80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 )A.2 cmB.0.98 cmC.4 cmD.应大于2 cm,但无法计算解析:水流由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B2-v12=2gh可得:v B=17 m/s,由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横截面的水的体积均相等,可得:v 1·Δt ·14πd 12=v B ·Δt ·14πd 22,解得:d 2=0.98 cm ,故B 正确. 答案:B4.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 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由T 1、T 2和H 的值可求得g 等于( )A.8HT 22-T 12B.4HT 22-T 12C.8H T 2-T 12D.H4T 2-T 12解析: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题意知:h =12g (T 22)2,h -H =12g (T 12)2,解得:g =8HT 22-T 12.故选A.答案:A5.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得v t 12=Δx t 1,v t 22=Δx t 2,又v t 22=v t 12+a t 1+t 22,得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答案:A6.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 )A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 .向右做匀减速运动C .向左做匀减速运动D .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煤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匀加速,但相对传送带是向左运动且速度变小,故选项C 正确.答案:C图27.(2012·兰州模拟)如图2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象,在t 1和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时间由t 1到t 2的过程中( )A .加速度增大B .加速度不断减小C .平均速度v =v 1+v 22D .平均速度v >v 1+v 22解析:根据图线的斜率可知加速度不断减小,假设从t 1到t 2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v 1+v 22,而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始终小于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因而平均速度也将小于v 1+v 22,综上选B.答案:B8.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 、Y ,该同学计算正确的是( )速度/(m·s -1)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10 12 2015 18X20 Y80 2530 125A.X =40,Y =C .X =60,Y =22D .X =50,Y =22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4=2∶3∶4∶5时,思考距离之比为x 1∶x 2∶x 3∶x 4=2∶3∶4∶5,制动距离之比为x 1′∶x 2′∶x 3′∶x 4′=22∶32∶42∶52,故22∶32=20∶X ,X =45;3∶4=18∶Y ,Y =24.答案:B9.(2012·福建龙岩二中摸底)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 2.5 cm/s ,如图3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 cm ,由此可知( )图3A .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B .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C .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 sD .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 s解析:由题图可知,心脏每跳动一次,纸带向前移动大约是4个小方格的距离,约2.0 cm ,则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T =x v =0.80 s ;此人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n =60 s 0.80 s/次=75次,故本题只有选项A 正确.答案:A10.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请你判断哪种情况甲可以追上乙( )A .甲的初速度为20 m/s ,加速度为1 m/s 2,乙的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B .甲的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乙的初速度为30 m/s ,加速度为1 m/s 2C .甲的初速度为30 m/s ,加速度为1 m/s 2,乙的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D .甲的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乙的初速度为20 m/s ,加速度为1 m/s 2解析:只要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甲就一定能追上乙,故B 、D 正确;用速度相等时求出时间,即v 甲+a 甲t =v 乙+a 乙t 求出时间t ,再代入Δx =v 甲t +a 甲t 22-(v 乙t +a 乙t 22),如果Δx <100 m 则能追上,如果Δx >100 m 则追不上,故A 错C 对.答案:B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11.张强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打出纸带如图4所示,舍去前面较密集的点,取O 为起始位置,每隔五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则在A 、B 、C 三个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 =______,v B =______,v C =______(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mm),整个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图4解析:读取数据时应注意计数点位置之差即为0.1 s 内的位移,读数时要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若Δx 为恒量,则研究对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由a =x n +3-x n 3T 2和v n =x n +1+x n2T求得加速度和瞬时速度.从纸带读出数值如下表所示:区间 OAABBCCD距离(cm)1.202.403.604.80Δx =1.20 cm(恒定)a = 4.80-1.20×10-23×0.01 m/s 2=1.20 (m/s 2).v A = 2.40+1.20×10-22×0.1m/s =0.18(m/s),v B=3.60+2.40×10-22×0.1m/s=0.30(m/s)v C=4.80+3.60×10-22×0.1m/s=0.42(m/s)v=v A+v B+v C3=0.18+0.30+0.423m/s=0.30(m/s).答案:0.18m/s 0.3m/s 0.42m/s 0.3m/s图512.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5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下表:x1/cm x2/cm x3/cm x4/cm8.209.3010.4011.50(1)的性质属________直线运动.(2)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的方法如下:甲同学:a1=(x2-x1)/T2,a2=(x3-x2)/T2,a3=(x4-x3)/T2,a=(a1+a2+a3)/3.乙同学:a1=(x3-x1)/(2T2),a2=(x4-x2)/(2T2),a=(a1+a2)/2.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中计算方法更准确的是__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答案:(1)相等匀加速(2)乙 1.10 m/s2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3、14题各10分,15、16题各12分,共44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10 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1)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10-3 s,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3 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3)为避免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车距离至少为多少?解析:摩托车与货车相撞瞬间,货车的速度几乎不变,摩托车的速度反向,大小与货车速度相同,因此,摩托车速度的变化Δv =72 km/h -(-54 km/h)=126 km/h =35 m/s ,所以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352.1×10-3 m/s 2=16667 m/s 2=1666.7g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Δv 1Δt 1,a 2=Δv 2Δt 2所以a 1:a 2=Δv 1Δt 1:Δv 2Δt 2=204:153=1:1. (3)x =x 1+x 2=v 12t 1+v 22t 2=62.5 m.答案:(1)有生命危险 (2)1:1 (3)62.5 m14.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段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 =108 km/h ,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面车辆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起,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 =0.50 s ,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为汽车重力的0.50倍.该段高速公路上以最高限速行驶的汽车,至少应保持的距离为多大?取g =10 m/s 2.解析: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行驶的距离为: x 1=vt =108×1033600×0.5 m=15 m汽车刹车的过程,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mg =ma 得:a =5 m/s 2刹车过程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x 2=v 22a =3022×5m =90 m所求距离为:x =x 1+x 2=15 m +90 m =105 m. 答案:105m15.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x 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 =20 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13.5 m 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 ,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x ,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对甲:13.5+x v=t对乙:x =12at 2,且v =at =9 m/s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 =3 m/s 2,t =3 s ,x =13.5 m 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x =20 m -13.5 m =6.5 m.答案:(1)3 m/s 2(2)6.5 m图616.(2012·广东佛山模拟)“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如图6所示,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 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 m/s 2 ,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解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 1=v m a 1=1 s.x 1=12v m t 1=2 m减速阶段:t 3=v m a 2=0.5 s ,x 3=12v m t 3=1 m匀速阶段:t 2=l -x 1+x 3v m=1.75 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 4=v m a 1=1 s ,x 4=12v m t 4=2 m匀速阶段:t 5=l -x 4v m=2 s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 =t 1+t 2+…+t 5=6.25 s.答案:6.2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