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生本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其“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模式刚一出现,便获得了广大教育人士及学子的推崇。
这种教育理念要求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真切地贴合了每个学生的自身状况,因而也更易使学生接受知识。
政治作为历来初中课程一大难点,与这种“生本理念”相结合,便能极大地削减其固有的枯燥性,使学生更易接受。
总而言之,在“生本理念”的支持下,初中政治教学将会变得更易推进,也更易取得成效。
一、时下初中政治教学现状1.课堂模式僵化,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僵化于“你教我写”、“你问我答”、“你画我记”等固有模式;而教育手段也局限于板书、PPT、教辅书等学生早已习以为常的工具。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之下,学生所面对的是一种的枯燥乏味的课堂,他们机械的学习记忆,因而根本无从谈起自主学习或者学习乐趣。
2.“一切为了考试”,课堂丧失本来意义在“一切为了考试”的沉重压力之下,课堂已经丧失了它们传授知识给学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本来意义。
教师只是机械地去重复考点内容,学生也疲于参与进课堂,只是一味机械地去记忆考点,完全剥离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工作的。
二、“生本理念”的实际应用1.创设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课堂环境综合PPT、视频以及各种具有吸引力的课堂作业等教学手段,能使本来稍显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乐于参与进课堂,掌握知识,反馈疑难点。
例如,在讲到“公民义务与权利”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PPT展示一些场景,然后邀请同学模拟表演,这样便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讲授了知识,学生也更易接受。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拒绝传统“填鸭式”的教育,重视学生的需求,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的作用。
例如,在课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讨论会,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
以生为本 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
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注重知识传授和思想灌输,学生们在学习中缺乏参与感和价值感,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出发,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其积极发展。
在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时,我们需要将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前提。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思想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思考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思想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思考,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的人格和思想的全面发展。
在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多样性,引入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并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索,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构建新模式的我们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更多地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式较多,学生被动接受式较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
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意识,使思想政治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
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
“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摘要: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实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关键词:以生为本平等民主尊重当前,“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在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中,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政治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是“学生的发展为本”。
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一、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
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
构建“生本化”课堂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构建“生本化”课堂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构建“生本化”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而政治课作为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构建“生本化”政治课堂,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生本化”政治课堂的必要性政治课是初中生接触和学习政治的主要途径,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过去的政治教学模式大多是传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成长环境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难以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态度。
构建“生本化”政治课堂,将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兴趣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将政治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结合,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 核心要素一: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可以通过在政治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开设政治知识竞赛、政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运用政治知识,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 核心要素二: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需求,设置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政治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技能,如政治思维能力、政治分析能力、政治表达能力等,通过开展政治研究性学习、政治讨论、政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将政治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效果。
1. 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政治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政治教学过程中体验政治学习的乐趣,增强政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政治课堂.doc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政治课堂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学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试就如何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体现以生为本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性。
这是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创建一个适合学生的和谐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活动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充分展示和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
比如,在讲授《切好“蛋糕”,共同富裕》一节时我根据课程标准、考纲要求及学生的基础把知识设计为三级阶梯。
先把教材的基础知识设计成第一级阶梯,然后把“做好‘蛋糕’的方法”、“合理化的分配建议”等知识设计成第二级阶梯,再把为少数优秀学生补充的“收入差距”、“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等知识设计成第三级阶梯,这种设计使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链接,呈阶梯状,让学生沿结构示意图通过选择进入不同层次,从而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这种学习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应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还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答疑、个别指导,从而使优秀学生大步向前,差生也有成功的喜悦,都能主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二、理顺师生关系,提倡民主性。
这是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构建“生本化”课堂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构建“生本化”课堂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政治课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生本化”政治课堂成为当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生本化”政治课堂,以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一、构建“生本化”政治课堂的意义1.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本化”政治课堂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将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社会活动来感受政治的力量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本化”政治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使其在课堂上展现出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本化”政治课堂注重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政治信息,独立思考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4 增进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和理解通过构建“生本化”政治课堂,可以使政治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 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计划“生本化”政治课堂应注重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计划,包括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生本化”政治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辨析真假、辩证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观点和见解。
2.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生本化”政治课堂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与政治活动、政策咨询、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感受政治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实践感受和理解。
以生为本 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
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格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以生为本”是指将学生的生命和发展放在教育的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和心理特点相结合。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这一理念则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情感、品德、文化素养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上。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以生为本”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和品德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品德修养。
二、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的途径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首要任务是要建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角度,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选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注重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学科的热情。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石——以生为本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石——以生为本[摘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知识经济的迅速膨胀,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也必然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以便让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人才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不断发展,自身价值也不断得到实现。
因此,改革现有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生为本是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以生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及后工业社会接踵而至,知识经济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迫切地呼唤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变革,呼唤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种集政治性与思想性一体的学科,既具有其他学科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应是以生为本,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一、高中政治课应有“以生为本”的课堂设计理念封建社会以权为本,资本主义社会以钱为本,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进步的必然。
高中学校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既是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教师个人劳动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本人教育教学的理念,以课堂为平台的展示过程。
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做到:第一,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创新应用知识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在民主平等、合作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
利用“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艺术提升
利用“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艺术提升摘要:“生本课堂”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
所以说,教师应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文章分析了“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方法,详情如下。
关键词:生本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前言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明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着重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学习的意义,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1.构建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道德品质共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抓住教材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将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以此来密切学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知识时能够对其抱有热情,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1】。
例如,在开展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一部分内容时,我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交通违章后果的视频材料,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交通违章的严重后果,并能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
此外,教师也可以从近期发生的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新闻讲述给学生。
如学生甲因受其他学生排挤而跳楼自尽,或是孩子与家长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悲剧频发等内容。
学生通过对这些新闻的了解,能够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有引导作用。
1.塑造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
主要原因在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多与法律知识相关,其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2】。
“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
“以生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自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学习天地,体验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成功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把握教材新特点,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实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适应“生活主题”的新变化课程理论家迈克·富兰说:“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
”在过去,思想品德课程总是给人高高在上“说教”的印象,课堂枯燥乏味成为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因此,教师应钻研新教材,把握教材的新特点,提前了解“变革”这项旅程的特点,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以往使用的教材对初中生的理论体系、理解能力定位过高,关注的是与学科相关的概念、原理与观点,而新教材是对原有教材的辩证否定,在内容上有增有减。
苏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符合当前的形势需要,把学生生活及他们关心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作为教材内容,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中,从而达到用生活支撑政治教学,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新教材,找准切入点,学习和接受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
二、更新观念,把自己变成“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主体思想虽然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
究其原因,有的教师仍习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有的教师放不下“传授者”的身段,习惯于居高临下;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不够信任,不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自己变成“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故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何为“以生为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困境重重:首先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
再加上政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地位。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学生们都循规蹈矩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服从绝对权威,三尺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一群厌烦不堪的观众。
他们对政治课的印象大多数是: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沉闷的、几乎令人窒息的。
他们对政治课几乎没有热情,因为政治课毫无吸引力、毫无乐趣可言。
这样的课堂氛围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扼杀他们的灵性,严重地遏制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课只是为了参加会考或高考才不得已学习的一门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治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
改变政治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命力的一些模式,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于生机活力的政治课堂迫在眉睫。
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要,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摸式。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由此,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
积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和把握素质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一原则呢?一、突显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为了突出政治课这一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方向性原则。
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并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彻始终。
2、正面教育原则。
教学中要注意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联系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及国内、国际的新问题、新变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
教育过程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
4、科学性原则。
教学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都应经过缜密核证。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因此.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
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启发性原则。
以生为本构建政治课教学平台
以生为本构建政治课教学平台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我们在构建政治课教学平台时,应该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和生活能力。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
政治课教学平台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激发学生对健康生活的认识和兴趣。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第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政治课教学平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治课教学平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政治课教学平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创业意识的人才。
第五,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政治课教学平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公共事务意识。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引导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参与公共事务,促进社会进步。
以生为本构建政治课教学平台,是建立在关注学生健康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和生活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以生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等模块。
由于政治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理论性,学生理解起来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难度或感到枯燥。
教师借助隐性环境则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教师可应用教室悬挂的名言警句、校园宣传栏标语等,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其次,优化家庭环境。
和谐、民主、愉悦的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也极为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联合家长做好思政教育,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家长会、微信群等多种方式为家长清晰讲解以生为本理念,而家长也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政治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践行以生为本理念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对调整教学节奏、激活学生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引入教学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之一。
评价必须突出学生主体,构建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为目标。
在评价中,即时评价是常用的方式之一,它有着多边性、教育性、动态性、生成性、情境性等特点,对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在即时评价中,对话是重要的形式。
教师将对话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对话,并在对话中深度参与课堂探究,以此实现评价对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动作用。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参与的机会,也希望在参与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尊重。
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的答案,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这会打击学生参与探究的信心,使一些学生对课堂失去参与的兴趣。
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为动力。
面对学生的回答,甚至异想天开的答案,教师要耐心听完,并分析学生得出这类答案的原因。
教师通过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想要积极寻找答案的欲望,以此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对话是师生深度交流的重要策略,教师在评价时要放下权威,以尊重学生的方式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突破思维中的盲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本人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就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全面性,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1、坚持教学的全面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首先,要坚持教学主体的全面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
“以生为本”不是以个别学生为本,而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应当认识到学生只有个体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潜能、有思想、有情感的学习主体。
因此,教师应当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同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其次,要坚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以生为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道德教育的过程。
因此,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又要进行能力培养和道德情感升华,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道德目标的和谐统一。
最后,要坚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因而,必须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举,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坚持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对待、公正评价、全面发展。
从而,使政治教师得到学生的尊敬,政治课得到学生的喜爱,形成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都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知识上而忽视了“人”,而“以生为本”就是要求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把学生真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当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以生为本,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以生为本,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湖北省武汉市建港中学 田 英一、我的教育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
这种教学既体现不出教师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也看不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造成了学生人格塑造上的困难。
近些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发挥,但在有些方面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
对此,有人提出“三胡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非为”。
这样,学生虽然成为形式上的主体,但没有真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健全人格。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益智、自主育德、自主抚心、自主健体,从而获得和谐而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是倡导以生为本、因生施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做人;二是立足于使学生感悟,易于内化;三是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乐学易悟,充分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
二、我的教学实践基于上述思考,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心灵相通,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塑造健康人格;寓民族精神和“三观”教育于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真正活起来,美起来。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演讲,一举三得。
在课前,让学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做一个短小的演93讲,阐明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教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我并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让学生猜猜走遍世界最让中国人脸红的三句话是什么。
学生冥思苦想猜不出来。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实施民主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过去人们将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
在课堂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多,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
老师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满堂答,学生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没有民主可言。
其结果是,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现在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发言权利、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指导是指在学生迷路时不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指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二、课堂中的生成是永恒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民主的、动态的课堂,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顺着教师思路走,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观迥然不同的看法。
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也就是预设之外的“声音”,是民主教育下生成的教学资源。
面对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这些“异样”的声音,教师不要急于表态,不妨把球踢回去,让学生在自由的思想碰撞中,明白是非曲折。
教育不能靠灌输,只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认识、自主抉择。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生成的教学资源的珍贵,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它们成为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宝贵的课程资源。
成熟地运用生成资源是一种智慧,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力、驾驭课堂的机智,更要有开放的胸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故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何为“以生为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困境重重:
首先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
再加上政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地位。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学生们都循规蹈矩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服从绝对权威,三尺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一群厌烦不堪的观众。
他们对政治课的印象大多数是: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沉闷的、几乎令人窒息的。
他们对政治课几乎没有热情,因为政治课毫无吸引力、毫无乐趣可言。
这样的课堂氛围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扼杀他们的灵性,严重地遏制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课只是为了参加会考或高考才不得已学习的一门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治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
改变政治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命力的一些模式,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于生机活力的政治课堂迫在眉睫。
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思想政
治课教学中如何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和谐政治课堂?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转变情感观念。
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
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
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
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其次教师要转变地位观念。
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权威,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现实。
其实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而决不是“以老师为本”。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课堂的“导演”角色,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最后教师要转变平庸观念。
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教师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每份教过的教案,教师都要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历”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教师要利用听课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
只有观念有了转变,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1、辩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当中,要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枯燥无味”的观念,拓宽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
2、角色扮演法。
这种生动的教学方法着重于给学生们发表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政治教学当中容易产生的枯燥沉闷的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
3、小组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将学生四至八位分成一个小组,一同讨论课堂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结论,再和其它的同学分享。
比如可以将高中经济学教学中的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成有争议性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
的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
三、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教学民主化,就是教师在建立“人与人”关系上理解和处理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地位平等,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这一思想,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对构建“以人为本”政治课堂的几点体会:
1、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在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麻木,缺乏的是美好的情感和自主发展能力。
2、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教学方法大忌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
3、在课堂上要弄清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肯定,放大“亮点”;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培植”生成点”;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点”。
从而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最大限度地达到课堂的和谐。
总之,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平等、开放、自主、合作、创新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