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综合卒中中心评分标准
10
断信息的时间在 45 分钟内的例数占单位时间 内急诊就诊行头颅 CT 影 像 学 检 查的急 性脑梗死患者总例数的比率。
分子: 分母:
得分=比率*标准分
单位时间内急诊就诊的脑梗死患者,在 45 分
(4) 急诊就诊在 45min 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比 率
10
钟就功诊能内行)获实得的验临住室床院检实脑查验梗(室死比诊患如断者血信比常息率规的。、例凝数血占、急肝诊肾 分分子母::
⑥急诊同时应对 2 例或 2 例以上复杂脑血管病患者的标准流程。
四
数据采集
①具备质控专员负责数据上传、核对及所属 PSC 数据质控,并
数据 采集
向质量管理委员会作信息反馈;②数据有质量管理委员会作质 量监督;③参与联盟数据库开发的科研项目,采取信息及资源共
满足《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综合卒中中心的建设标准
能力 械取栓术(24 h/7 d)和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
具备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治疗患者
(4) 动脉瘤夹闭术及动脉瘤介入治疗
具备动脉瘤夹闭术及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
(5)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具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三
临床路径
①根据目前临床指南编写的中心静脉溶栓干预预案;②建立急
临床 路径
诊相关临床标准流程;③基于目前指南的血管内治疗标准临床 路径及启动流程;④多学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前、术后管理的 满足《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综合卒中中心的建设标准 标准流程;⑤多学科卒中外科干预术前、术后管理的标准流程;
评分标准
实际指标 得分
AIS 内科治疗
(16)
住院病死率
1 绩效指标
(260) (17) 进行 90 天 mRS 评分随访比率
最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 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准
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准
卒中防治中心的建设标准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基本要求:卒中防治中心应具备满足基本建设要求的场所,包括建筑面积、空气质量、安全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2. 人员配置:卒中防治中心应配备专业化的医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以及科研人员和教育人员。
3. 医疗设备:卒中防治中心应配备先进、齐全的医疗设备,包括卒中筛查、诊断和治疗设备,如头颅影像设备、脑电图仪、心电图仪、生理监护仪等。
4. 诊疗流程:卒中防治中心应有详细的诊疗流程,包括患者的接诊和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
5. 质量控制:卒中防治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外部审核。
6. 科研和教育:卒中防治中心应积极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7. 数据管理:卒中防治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的信息采集和记录、病例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和报告等。
以上是建设卒中防治中心的一般要求和标准,具体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医疗水平来确定。
中国防治卒中中心评价标准解读
12 43
随访方式及频次 5分
要求至少每年召开2次区域性心脑 健康医患联盟会议,其他随访频 次根据病种和病情需要确定。
健康管理与随访档案 5分
建立卒中患者健康管理和随访 管理档案,内容完整。
6.宣教 20分
有计划地开展宣教5分 院
医院和卒中相关学科有计划 地开展卒中宣教工作
中国防治卒中中心 评价标准解读
防治卒中中心 (二级及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示范防治卒中中心
至少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关键适宜技术开展全面: 近一年累计完成静脉溶栓≥50例,近一年累计完成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血管内治疗(取栓或桥接)≥10例,近一年累计完成脑出血手术 ≥40例;
(2)近一年累计完成静脉溶栓≥80例; (3)近一年累计完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取栓或桥 接)≥20例。
房或联合会诊,要求卒中各相关科室必须
参加,联合查房记录和联合会诊要体现各
02
科室意见;4、每周:至少开展1次疑难、
危重病例联合讨论或临床质控会,对近日
急性卒中病例进行讨论
03
统一自动时间
记录方案 5分
04
建立统一时间记录方案,以确保
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点记录
的准确性
3.区域卒中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45分
培训进修
10分 等上级医院学习卒中防治适宜技术或参加规范化技能培训。
会议举办、 承办及参与
20分
主办/承办卒中相关会议 10分
主办/承办区域内卒中相关的继续教育项目,承办省级脑卒中防治工 作委员会及国家脑防委相关会议,脑防委专家巡讲活动等
参加会议10分
每年按要求派人参加中国脑卒中大会、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会议等脑 防委组织的相关会议;参加中国卒中沙龙、脑防委专家巡讲团巡讲 以及其他卒中相关会议及培训等
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准
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准卒中(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和生活质量下降。
为了提高卒中的防治水平,建设卒中防治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准,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卒中防治中心是指专门为卒中患者提供诊疗、康复、教育等服务的机构。
建设卒中防治中心有以下几点必要性:1. 提高卒中防治水平。
卒中防治中心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开展专业化、规范化的诊疗和康复工作,从而提高卒中防治水平。
2. 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卒中防治中心可以统筹规划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从而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3. 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卒中防治中心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在同一地点享受到全方位的诊疗和康复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二、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准1. 选址标准(1)交通便利。
卒中防治中心应选址在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完善的地区,方便患者前来就诊。
(2)环境优美。
卒中防治中心应选址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区,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3)配套设施完善。
卒中防治中心周边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公园、商业街、超市等。
2. 建筑标准(1)建筑面积。
卒中防治中心建筑面积应不少于5000平方米。
(2)功能分区。
卒中防治中心应分为诊疗区、康复区、科研区、行政区和公共区等功能分区。
(3)环境要求。
卒中防治中心内部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舒适,符合医疗卫生要求。
3. 医疗设备标准(1)必备设备。
卒中防治中心必须配备CT、MRI、超声等常用医疗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转。
(2)先进设备。
卒中防治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数字化脑血流动力学仪、数字化脑电图仪等。
4. 医疗人员标准(1)专业人员。
卒中防治中心必须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包括神经内科医生、康复医生、护士等。
(2)人员数量。
卒中防治中心的医疗人员数量应根据建筑面积和服务范围合理配置。
5. 康复设施标准(1)康复房间。
卒中防治中心评审标准2021
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为了提高卒中防治工作的质量,我国卫生部制定了卒中防治中心评审标准,对卒中防治中心的建设、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21年,卒中防治中心评审标准也做了一些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当前卒中防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建设标准1.卒中防治中心要求拥有完备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CT、MRI等必备的检查设备,并具备卒中急救和抢救的能力。
2.卒中防治中心要求具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神经内科、重症医学、医学影像学、放射治疗等多学科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
3.卒中防治中心要求具备卒中规范化管理的能力,包括卒中病例的登记、报告和追踪,建立卒中患者的数据库和档案,并开展长期随访和康复服务。
二、管理标准1.卒中防治中心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医疗服务的程序和标准,对卒中急救、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监督。
2.卒中防治中心要求建立和完善卒中防治的宣教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卒中防治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3.卒中防治中心要求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对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改进。
三、服务标准1.卒中防治中心要求提供全方位的卒中医疗服务,包括卒中急救、抢救、诊断、治疗、康复等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康复。
2.卒中防治中心要求建立健全的卒中康复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包括身体功能、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和指导。
3.卒中防治中心要求积极开展卒中防治的科研工作,参与和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以上就是卒中防治中心评审标准2021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希望全国各地的卒中防治中心能够严格按照评审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为提高卒中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评审标准,加大对卒中防治中心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评审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头痛、脑卒中、创伤的三个中心建设标准
头痛、脑卒中、创伤的三个中心建设标准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建立头痛、脑卒中、创伤三个中心的标准和指导。
这些中心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优化他们的健康结果。
头痛中心建设标准1. 专家团队:建立拥有头痛专家的团队,包括神经学家、疼痛管理专家和其他相关专科医生。
2. 诊断和治疗设施: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用于头痛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3. 知识传播:开展头痛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对头痛的认识和管理技能。
4. 护理支持:提供与头痛相关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头痛的影响。
脑卒中中心建设标准1. 综合治疗团队:建立多学科的脑卒中治疗团队,包括神经学家、神经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
2. 急诊救治能力: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急诊脑卒中救治,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手术等。
3. 围手术期护理: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贴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过程。
4. 家属教育和康复支持:向患者家属提供关于脑卒中的教育和康复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
创伤中心建设标准1. 创伤救治团队:组建专业的创伤救治团队,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急诊医生等。
2. 救援设备和设施:提供最新的创伤救援设备和先进的手术设施,以确保对创伤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3. 多学科合作:建立与其他医疗专科的合作关系,包括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以实现创伤救治的综合化和个体化。
4. 创伤宣教项目:开展创伤宣教项目,提高公众对创伤预防和急救知识的认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根据不同中心的特点和目标,以上标准为建立高质量的头痛、脑卒中和创伤中心的基本要求。
通过满足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国家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
国家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
国家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是为了规范和统一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卒中防治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份建设标准草案。
该标准草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建设要求:明确卒中中心的建设目标、基本要求和建设指导原则,包括建设规模、专业人员配置、设施设备要求等。
2. 组织管理:明确卒中中心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管理体制,包括中心主管部门、领导班子设置和工作职责等。
3. 人员培训:规定卒中中心人员的培训要求和培训计划,包括卒中专科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
4. 诊断治疗:明确卒中中心的诊断治疗要求和技术标准,包括卒中的早期识别和评估、急诊转运、溶栓治疗等。
5. 护理服务:规定卒中中心的护理服务要求和护理规范,包括卒中患者的护理流程、护理记录和护理质量评估等。
6. 质量管理:明确卒中中心的质量管理要求和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卒中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评估标准。
7. 科研与教育:规定卒中中心的科研和教育要求,包括参与卒中研究项目和开展卒中学术交流等。
8. 安全管理:明确卒中中心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包括患者安全、医疗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该草案将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求后最终确立,成为国家卒中中心建设的指导与依据,推动我国卒中防治水平的提高。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
3、服务质量:卒中中心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流程 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设备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 效率。同时,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加强质量管理
4、加强质量管理
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卒中中心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患者满意 度调查、医疗质量评估等。同时,应该定期对卒中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审 核,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效果
三、实施效果
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强化技术培训和加强质 量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卒中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 疗水平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得 到了提高,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了提高, 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3、服务质量:卒中中心应建立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3、服务质量:卒中中心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流程 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加入卒中中心,提高专业技术团队的综合素质。
3、服务质量:卒中中心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流程 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设标准
3、服务质量:卒中中心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流程标准化,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应患者体验,优化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 的医疗服务。
1、技术创新:卒中中心应积极 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中国卒中患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规范和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建设中国卒中中心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下面本文将从卒中中心的建设指南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卒中中心及其分类卒中中心是针对卒中患者,集专业诊疗、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医疗机构。
卒中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卒中的早期诊断、紧急救治和慢性治疗,同时也是各级医疗机构对卒中患者差异化的转诊机构。
按照功能和服务水平的不同,卒中中心分为四级:Ⅰ级卒中中心、Ⅱ级卒中中心、Ⅲ级卒中中心和Ⅳ级卒中中心,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其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也不同。
二、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1.机构建设:卒中中心的建设需要遵循国家医院等级标准进行设计和选址,建筑物要满足基本的医疗环境要求,同时应考虑到卒中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医疗设备:卒中中心的医疗设备应当齐全,包括CT、MRI等影像检查设备、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专业检查设备,在能够尽早诊断和干预患者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患者等待和转诊的时间。
同时也需要完备的康复治疗设备,以便对卒中患者进行及时、科学的康复治疗。
3.卒中专业团队:卒中中心需要配备具有卒中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团队,包括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同时还要有执业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等一系列相关专业人员。
4.规范化诊疗:卒中中心的诊疗应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按照卒中病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同时,也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5.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卒中中心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需要开展规范、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工作,帮助卒中患者尽早恢复身体机能、改善生活质量。
6.科学研究:卒中中心应当积极参与相关研究,积累卒中诊疗的具体经验,发表卒中相关的学术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为卒中的救治提供科学依据。
2023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2023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一、机构设置1. 卒中中心应设有专门的卒中诊室、卒中单元、康复中心等,具备完善的卒中救治和康复设施。
2. 医护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卒中诊疗水平,包括卒中专科医师、卒中专科护士、影像诊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
3. 卒中中心应与急诊、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科室建立紧密联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设备配置1. 卒中诊室应配备CT、MRI等影像诊断设备,以及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 卒中单元应具备完善的康复设施,如康复训练器材、物理治疗设备等。
3. 卒中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卒中诊疗软件,以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三、诊疗流程1. 患者应尽早到达急诊科,由急诊医师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转入卒中中心。
2. 卒中中心应设立快速诊疗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卒中中心应制定规范的诊疗流程,包括患者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
四、诊疗规范1. 卒中中心应制定规范的诊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康复措施等。
2.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卒中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
3. 卒中中心应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康复训练。
五、质量控制1. 卒中中心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诊疗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2.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了解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3. 患者应建立卒中俱乐部或患者协会,定期组织康复训练和经验分享活动。
六、其他要求1. 卒中中心应积极推广卒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知水平。
2. 卒中中心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3. 卒中中心应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卒中防治工作,为推动卒中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以上是2023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建设卒中中心是为了提高卒中的救治水平和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机构设置、设备配置、诊疗流程、诊疗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积极推广卒中防治知识,保障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为推动卒中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监测技术
1. 在卒中中心监测技术的基础 上,增加颅内压监测的相关 设备和技术。
教学科研
1. 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卒中临 床/应用基础研究;
2. 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卒中继 续教育项目;
3. 建立卒中研究平台,配备专 职的卒中研究协调员,员工 应当参与随机对照研究并申 请研究经费;
4. 每年举办4次健康教育讲座。
卒中预防门诊
多学科间网络合作
建立卒中单元的广泛获益
死亡1,2
住院 时间4,5
致残1,2
出院 回家2,3
成本6
并发症3
生活 自理2
1.Stroke Uni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Sep 11;9:CD000197. 2.Seenan P, et al. Stroke. 2007;38:1886-1892. 3.Tamm A, et al. Stroke. 2014;45:211-216. 4. Schouten LM, et al. Stroke. 2008;39:2515-2521. 5. Lannon R, et al. Ir J Med Sci. 2011;180:37–40. 6. Krueger H, et al. Stroke. 2012;43:2198-2206.
卒中单元可以使所有卒中人群均受益
治疗方案 动脉内血栓切除术
避免1例残疾的 适用卒中人群 NNT
9.4
6%
静脉溶栓(3h)
9
15%
卒中单元
10
100%
每1000例获益的 患者数
6
22
100
Based on absolute benefits for death/dependency in SUTC Cochrane Review. 2014. STTC IPD analysis. Lancet 2014 and estimated IPD analysis of 7 thrombectomy trials 2015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方案指导原则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 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二○一五年五月目录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3)一、卒中防治中心 (3)(一)基本条件 (3)(二)组织管理 (3)(三)建设要求 (4)(四)服务要求 (5)二、高级卒中中心 (6)(一)基本条件 (7)(二)组织管理 (8)(三)建设要求 (8)(四)服务要求 (9)三、国家示范卒中中心 (10)(一)基本条件 (10)(二)组织管理 (11)(三)建设要求 (12)(四)服务要求 (12)附录:中国卒中中心流程认证及质控考核指标 (14)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脑血管病临床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对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拟定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卒中中心设臵分为“卒中防治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示范卒中中心”三级。
各级卒中中心参照本标准建设和管理。
一、卒中防治中心“卒中防治中心”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基本的、标准化的诊疗服务,具备必要的卒中专业人员、基本设施设备、专业技术和卒中救治流程的医疗中心。
(一)基本条件1.二级及以上医院资格。
2.设臵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急诊科)开设床位30张以上。
3.从事卒中诊疗的各级各类人员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质、大型仪器上岗资质等执业许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科(或专业)。
(二)组织管理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卒中中心副主任兼任),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2.成立以神经内、外科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卒中中心建设制度汇编
卒中中心建设制度汇编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是大脑血供受阻或大脑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并且卒中往往具有发病隐匿、症状复杂、病情危重、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卒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健康问题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提高卒中防治水平,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了卒中中心,以推进卒中诊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卒中中心的建设制度是指管理卒中中心运作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的汇编,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卒中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抢救和治疗。
1.卒中中心的设置标准和基本条件。
卒中中心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设施,包括专门的急卒中处理区、收治病房、卒中科专家团队等。
2.卒中中心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
卒中中心应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团队的协作和专业性。
3.卒中中心的运作流程和规范化诊疗方案。
卒中中心应建立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包括卒中评估、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实施细节。
4.卒中中心的抢救设备和急救药物的储备。
卒中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卒中抢救设备和急救药物,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
5.卒中中心的绩效评估和质量控制。
卒中中心应定期评估和监测其运行情况,提供高质量的卒中护理服务,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回顾等手段来改进工作。
6.卒中中心的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
卒中中心应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7.卒中中心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与协调。
卒中中心应与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科室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病人的转诊和病情的交流。
总之,卒中中心建设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卒中防治水平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卫生体系和资源状况,制定具体的卒中中心建设制度,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卒中这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普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卒中中心建设标准1.1功能PSC提供[3]:①维持生命体征;②满足基本监护条件;③提供早期诊断检查;④有卒中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特别是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⑤实施一般的诊断和治疗预⑥规范的二级预防;⑦早期康复治疗。
1.2中心配备1.2.1基础设施必备设施:①急诊室(与院前急救系统紧密合作,按相应流程进行有效接诊、分诊和转诊);②可提供血常规、生化、凝血谱等常规检查的实验室(24h/7d);③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推荐≥64排)(24h/7d);④卒中单元;⑤卒中预防门诊。
可选设施:①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intensivecareunit,NICU);②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设备;③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④神经外科支持;⑤多学科间网络合作。
1.2.2PSC成员必备人员:①中心主任;②急诊科医师;③24h/7d值班的卒中小组;④神经内科专科医师,需经过脑血管病诊疗技术专业化培训;⑤神经放射诊断医师;⑥放射科技师;⑦检验科医师;⑧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⑨康复师(包括吞咽障碍管理师);⑩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医师;颈动脉超声医师;超声心动图医师。
可选人员:①有急性卒中救治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②内科医师;③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专员;④社会志愿者。
1.2.3诊断技术必备技术:①头颅CT平扫(24h/7d),拟静脉溶栓患者,能够在到院后25min内开始检查;②卒中患者优先的CT扫描;③实验室检查(24h/7d,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谱),拟静脉溶栓患者,实验室检查能够在到院后45min内显示结果;④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24h/7d);⑤经胸超声心动图;⑥颈动脉超声;⑦胸部X线(24h/7d);⑧T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二○一五年五月目录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3)一、卒中防治中心 (3)(一)基本条件 (3)(二)组织管理 (3)(三)建设要求 (4)(四)服务要求 (5)二、高级卒中中心 (6)(一)基本条件 (7)(二)组织管理 (8)(三)建设要求 (8)(四)服务要求 (9)三、国家示范卒中中心 (10)(一)基本条件 (10)(二)组织管理 (11)(三)建设要求 (12)(四)服务要求 (12)附录:中国卒中中心流程认证及质控考核指标 (14)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脑血管病临床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对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拟定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卒中中心设臵分为“卒中防治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示范卒中中心”三级。
各级卒中中心参照本标准建设和管理。
一、卒中防治中心“卒中防治中心”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基本的、标准化的诊疗服务,具备必要的卒中专业人员、基本设施设备、专业技术和卒中救治流程的医疗中心。
(一)基本条件1.二级及以上医院资格。
2.设臵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急诊科)开设床位30张以上。
3.从事卒中诊疗的各级各类人员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质、大型仪器上岗资质等执业许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科(或专业)。
(二)组织管理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卒中中心副主任兼任),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2.成立以神经内、外科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国家卒中诊治规范及指南,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预案,建立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卒中相关信息的登记与上报。
建立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
5.设臵由专人负责的卒中随访、健康宣教、继续教育及科研等岗位。
(三)建设要求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能够24小时/7天在岗服务。
3.卒中救治团队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具有经过高级及以上卒中中心培训的卒中救治医生(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或介入医师、影像、康复医师,掌握颈动脉彩超、TCD,和/或TCCD(TCCS)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超声科诊断医师)。
具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卒中护理团队。
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能快速反应,为卒中患者提供诊断、评估、救治及转运上级卒中中心等基本的医疗保障,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规范、快速的诊疗服务。
5.具备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卒中救治提供指导教育,与120等急救体系对接和接受上级医院会诊、远程卒中救助及转诊患者的机制和措施。
6.建立符合标准的卒中登记、上报、随访系统及数据库。
(四)服务要求1.能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急性卒中患者抵达急诊至卒中团队接诊时间小于10分钟,急诊CT(患者到院到CT 完成)时间小于25分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达急诊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小于60分钟。
2.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不低于2%。
3.能执行规范化的卒中一、二级预防。
4.能开展早期卒中康复治疗。
5.能在45分钟内出具全血细胞计数、快速凝血试验,血生化检查结果。
能开展脑卒中基本病因学及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检查。
6.能保证全天候开展心电图、胸片检查。
7.能保证全天候开展头颅CT平扫。
8.执行卒中规范化防治的总体达标率在65%以上。
9.建立卒中患者专业数据库,由专人负责并定期上传卒中病例信息(应包括患者直接联系方式)至中国卒中数据中心,卒中病例数据上传率>85%。
10.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卒中量表(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等)进行评估。
11.能对卒中患者采取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进行救治的必要措施。
12.能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液体和营养状况评估,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胃肠条件允许时能够早期进行鼻饲,并进行有效监测。
13.门诊医生能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控5项简易措施:并规范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进行体力活动及常规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学会识别卒中预警症状和应对方法,定期体检。
14.制定社区卒中健康教育与预防计划,开展本区域内的群众健康宣教工作。
组织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卒中防治培训工作。
二、高级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为宗旨的区域性卒中防治中心。
在达到“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能够开展标准化的卒中二级预防和实现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常规开展各类卒中的外科干预和血管内治疗,有较快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措施,具有标准的卒中救治临床路径,能严格执行国家卒中防治规范,能承担卒中救治中心或县区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起到承接下级和上级卒中中心患者双向转诊的作用,具备较完善的远程卒中支持体系。
(一)基本条件1.三级医院资格。
2.卒中诊疗相关执业科目已注册,并定期核准校验。
3.具有独立设臵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专科。
4.开设符合设臵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5.独立设臵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开设床位10张以上。
6.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
7.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院外康复中心建立网络合作。
8.医院具有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培训所需的条件和设施,已建立相应的健康宣教和专业技术培训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医务人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不低于70%,相关学科医务人员知晓率不低于85%。
9.医院要开展全国统一的脑卒中专科病历标准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住院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直报工作机制,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10.建立脑卒中相关人员培训专项基金及相关使用记录。
(二)组织管理1.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脑血管病专业)、急诊科骨干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2.以卒中诊治相关规范为依据,按照卒中相关诊治指南,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3.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患者随访管理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
4.设臵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
(三)建设要求1.设臵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和急诊值班(24小时/7天)的卒中救治小组。
脑血管病急诊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生担任。
2.具备脑血管介入治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等。
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小组,从患者急诊入院评估及多学科专家会诊至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不应超过60分钟;与本地区急救中心及卒中防治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具有对于转运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有效接收、及时分诊和处臵的能力。
5.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手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等。
6.具备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
具备营养障碍管理医师。
7.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8.有明确的相关文件,根据脑卒中诊疗规范及指南,制定本中心脑卒中诊疗流程,并定期审核及修订。
(四)服务要求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率不低于4%。
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应低于5%和3%。
2.康复治疗师在患者入院24~48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基本功能评定,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3.能够24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服务,对卒中患者实施CT或MRI优先检查;可开展CT和MRI的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检查。
4.能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24小时/7天)和血管功能评估。
5.能够采用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和介入治疗等技术手段治疗或预防各种类型卒中: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6.能够向各级医院双向转诊患者及提供远程会诊,实现卒中信息数据网络直报。
7.执行卒中规范化防治的总体达标率在75%以上。
三、国家示范卒中中心“国家示范卒中中心”是能够积极探索卒中防治模式,提供标准化医疗服务、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医疗中心和教学、科研基地。
既具有坚实的多学科诊疗基础又有专业学科的优势;在达到“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既能为大多数患者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又能为复杂、少见、特殊的卒中患者或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重病患者提供多学科高级技术支持。
(一)基本条件1.三级甲等医院资格并具备CT(256排或以上)、MR(3.0或以上)、DSA及整合术中放射影像设备的复合手术室等。
2.独立设臵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等科室专业人员整合组成的卒中诊疗中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临床重点专科);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
3.承担国家级卒中指导中心与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职能,牵头国家级卒中重点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
4.独立设臵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床位数≥20张,高级技术职称医师不少于4人,护士长为主管护师或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病房床位/护士配比为1:1.5-1.8。
5.具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检验及神经重症监护医师组成的独立团队,即卒中中心团队,24小时/7天急诊值班或会诊,具备24小时动、静脉溶栓的能力。
6.以我国脑卒中防治有关规范和国内外卒中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筛查与防治流程,参与国家相关规范、流程的编订,建设区域合作的卒中防治体系、远程卒中救治体系,建立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住院及随访数据库。
(二)组织管理1.以卒中诊治相关规范为依据,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脑卒中预防至康复的整体工作流程,落实定期改进的具体措施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