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

第一讲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压为 4V ~6V 的电源,当电源涉率是50Hz 时,它每隔 0.02s 打一个点.2.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 交流电压,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也是每隔0.02s 打一个点.二、纸带的数据记录1.取点的原则: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以便于测量位置取一个计数点A ,然后每5个点(或者说每隔4个点)如图所示,取一个计数点B 、C 、D ….这样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s ,计算比较方便.2.从纸带读取长度的方法: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到A 点的距离,算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s 4、s 5、s 6….由于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 ,读数时必须估读到mm 的下一位 .三、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设s 1、s 2、s 3……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Δs =s 2-s 1=s 3-s 2=s 4-s 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求a 1、a 2、a 3,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即为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设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则 a 1=s 4-s 13T 2,a 2=s 5-s 23T 2,a 3=s 6-s 33T2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a =a 1+a 2+a 33“逐差法”求加速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我们测量的数据s 1、s 2、s 3……,以减小偶然误差.(2)用v -t 图象求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n =s n +s n +12T,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 -t 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四、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五、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s×5=0.1s ,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A,依次标为B、C、D、E……(这些点叫做计数点).5.一般要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4、s5、s6.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1、a2、a3的值,(注意T=0.1s)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六、注意事项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置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2.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板,防止车掉在地上或撞坏滑轮.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4.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5.小车另一端所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区别.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计数点和计时点有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七、误差分析本实验中误差来源于s和T.由于电源频率很稳定,所以打点时间T的误差可忽略不计.在用毫米刻度尺测量s 时,要求眼睛正对刻度尺.【特别提醒】除了每两计数点间逐段测量长度s1、s2、s3…外,还可让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第一个计数点0,分别测出各计数点1、2、3…到0点的距离d1、d2、d3…,此时用v n=d n+1-d n-12T来求各点的瞬时速度.第二讲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1.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实验原理①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相同,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②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③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有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4.实验步骤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③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 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⑤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⑥比较力F′与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⑦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5.实验注意事项①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③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与测力计外套、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刻度,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橡皮条在弹性限度内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尽量大一些.④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两端画两个射影点.取掉细绳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⑤以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的两挂钩互钩后对拉,读数相同为宜.⑥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6.实验误差分析①读数误差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刻度尺,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②作图误差减少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 1、F 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 的误差ΔF 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 1、F 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第三讲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实验原理:利用砂及砂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上述两组关系.如图3-14-1所示,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当M 和m 做加速运动时,可以得到 g m M m a += m M m mg T +⋅= 当M>>m 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 等于mg .本实验第一部分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相应的a ,验证a 与F 的关系;第二部分保持m 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验证a 与M 的关系.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桶,细绳,砂,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3.实验步骤及器材调整(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3-14-2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砂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保持匀速运动为止.(4)将砂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的砂量重复步骤(4),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内.(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以验证a 与F 的关系.(7)保持砂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a 与M 的关系.4.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2)改变m 和M 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3)每次利用纸带确定a 时,应求解其平均加速度.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该实验原理中T=mM M mg +⋅,可见要在每次实验中均要求M>>m ,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及砂桶的重力.(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M 时,不再重复平衡摩擦力.(3)在验证a 与M 的关系时,作图时应将横轴用l /M 表示,这样才能使图象更直观.图3-14-1 图3-14-2第四讲 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一、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 和y ,根据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利用公式y =gt 2/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 ,再利用公式x =v 0t ,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二、实验器材斜槽,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铅笔,白纸,图钉,小球,刻度尺,重垂线.三、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末端的水平已调好.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垂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上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3.确定坐标原点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 水平投影点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让小球从斜槽上一个确定的位置自由下滑,用眼睛粗略地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 值处(如x =1cm)的y 值,再用铅笔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这一点.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用平滑的曲线把所记下的小球通过的位置连接起来就得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5.测量记录数据:以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 轴和水平向右的x 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 、B 、C 、D 、E 、F 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记录在设计的表格内.6.计算初速度:用公式x =v 0t和 y =12gt 2 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 0,最后计算出v 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保持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2.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即在斜槽上固定一个挡板,每次都从挡板位置释放小球.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4.要在斜槽上适当的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由图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要在平抛轨迹上选取距O 点远一些的点来计算小球的初速度,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五、实验误差分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2.小球做平抛运动受空气阻力影响,宜用密度大的金属小球.3.小球每次滚下的初位置不尽相同.4.建立坐标系时,可能误将斜槽末端端口作为坐标原点.第五讲 用实验方法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目的】用实验方法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原理】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量。

高中物理实验目录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目录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目录大全篇一:高中物理全部目录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廖启林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8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92 时间和位移1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5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9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5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0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1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4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7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415 自由落体运动4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45第三章相互作用50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512 弹力543 摩擦力574 力的合成615 力的分解64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671 牛顿第一定律68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713 牛顿第二定律744力学单位制775 牛顿第三定律80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83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85 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501 追寻守恒量512 功523 功率554 重力势能59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2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647 动能和动能定理668 机械能守恒定律69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73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75第六章曲线运动11 曲线运动2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43 抛体运动的规律7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115 圆周运动136 向心加速度177 向心力20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3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281 行星的运动29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33 万有引力定律3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385 宇宙航行40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45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2 库仑定律 53 电场强度104 电势能和电势155 电势差20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27 静电现象的应用247 电容器与电容29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33第二章恒定电流401 电源和电流412 电动势433 欧姆定律46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85 焦耳定律536 电阻定律56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608 多用电表63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69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72第三章磁场791 磁现象和磁场802 磁感应强度833 几种常见的磁场86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91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95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99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1 划时代的发现2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63 楞次定律 10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55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 216 互感和自感 257 涡流 29第五章交变电流 331 交变电流 34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8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04 变压器 445 电能的输送48第六章传感器 55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562 传感器的应用(一) 603 传感器的应用(二) 65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70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73篇二: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目录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目录一、演示实验目录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实验内容瞬时速度的测量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微小形变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研究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超重与失重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法拉第圆筒实验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观察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关系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电压表内阻的测定电流表的改装探究电源输出电压与内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定探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门电路各种磁体的磁感线直导线切割磁感线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自感现象交流电的产生交流电的有效值变压器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观察电感与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示波器观察交流电波形光敏电阻的特性热敏电阻的特性传感器—干簧管分子引力扩散运动布朗运动气体的等温变化气体的等容变化表面张力探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简谐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共振现象三棱镜对光的折射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光的全反射光的干涉与衍射薄膜干涉光电效应现象光谱管LC电路中的电磁振荡阴极射线管二、学生分组实验目录(共16个)序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必修实验六实验七实验八实验九实验十实验十一 3-3 实验一选修 3-4 实验二实验三 3-5实验内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传感器的简单使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篇三:高中必做物理实验目录六盘水教通〔2016〕59号附件6六盘水市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监测评估量化表目录学校姓名组号一: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30分钟)评委日期学校姓名组号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间:30分钟)(注:60分合格)评委日期学校姓名组号三: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时间:30分钟)评委日期学校姓名组号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间:30分钟)。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01.气垫导轨介绍02.数字计时仪介绍03.使用数字计时仪测量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05.测量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06.电磁打点记时器07.使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09.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11.使用XXX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时下落12.使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13.使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14.使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15.使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16.静摩擦17.最大摩擦力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19.滑动摩擦20.比较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2.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23.力的分解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6.力矩的平衡27.惯性(1)28.惯性(2)29.惯性(3)30.牛顿第一定律31.牛顿第二定律(1)32.牛顿第二定律(2)33.牛顿第三定律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35.弹力的相互性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37.失重38.使用测力计演示超重和失重39.使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和失重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47.弹簧振子的振动48.简谐振动的图象49.阻尼振动的图象50.单摆的等时性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53.使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55.受迫振动和共振(2)56.使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57.物体的动能58.重力势能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61.动量守恒62.完全非弹性碰撞63.完全弹性碰撞(1)64.完全弹性碰撞(2)65.完全弹性碰撞(3)66.斜碰67.碰撞球(1)68.碰撞球(2)69.碰撞球(3)70.单摆小车71.反冲(1)72.反冲(2)73.反冲(3)74.气体的扩散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76.XXX运动77.XXX运动的成因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80.压燃实验81.当空气被绝热压缩时,它的温度会升高。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 以下的交流电。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 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点间隔为0.02s3、根据纸带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算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法做出V —t 图实验:1、先开电源,然后释放小车。

2、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 =0.1s数据处理: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T 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1)瞬时速度(2)求加速度: a 、理想纸带(即ΔX 相等):b 、不理想纸带(即ΔX 不相等):用逐差法 注意化单位数据处理:图象法: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 实验原理:(1)两个力F 1、F 2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相同:使像皮绳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相同)长度。

(2)以F 1、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F 1、F 2的合力F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 '与F 。

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 '与F 相同,就验证了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4. 实验条件:为使橡皮绳有较明显的伸长,同时弹簧测力计有较大的示数,两测力计所拉线绳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和过小,一般在60°~120°之间较合适。

5. 主要测量:用两个测力计拉线绳,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O 点,记录此时两个测力计的数值F 1和F 2及两个力的方向;用一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 点,记录此时F 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实验题100道(内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实验题100道(内附答案解析)

实验题(共100小题)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使用的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B.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C.释放小车时,应靠近打点计时器D.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2)如果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纸带的间距为:s1=1.80cm、s2=2.00cm、s3=2.20cm、s4=2.40cm、s5=2.60cm、s6=2.80cm,则打计数点E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和重物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刻度尺B.秒表C.天平D、弹簧测力计(2)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填写)A.关闭电源,取下纸带B.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D. 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3)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在纸带上依次取O、A、B、C、D……若干个计数点,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打点时小车的速度v,以v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做出如图3所示的v−t图象。

根据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即每0.02s打一个点)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中x1=7.05cm、x2=7.67cm、x3=8.29cm、x4=8.91cm、x5=9.53cm、x6=10.15cm,(1)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m/s2,在F时刻的瞬时速度为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3)如果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如不知道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大于50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必修1、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1、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运动得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得点。

2.实际物体瞧作质点得条件:当物体得大小与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得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瞧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得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得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得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得物理量,就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得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就是标量,它就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得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得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得物理量,就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得位移与时间得比值,方向与位移得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得速度。

瞬时速度得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得测量(实验)①原理:。

当所取得时间间隔越短,物体得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得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得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得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得交流电,打点得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得物理量,就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得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得合力方向相同。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得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得时间内速度得变化量相等得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就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 ②位移时间关系:(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 ②平均速度: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物体在连续相等得时间间隔得位移之差:Δx=x n+1-x n=aT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课标解读
1.知道实验目的及实验中各器材的作用,能正 确选用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2.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处理和测量 瞬时速度的方法; 3.了解拟合的概念,掌握线性拟合的方法,并 根据图象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 ●情景切入 • 在生活中, 列车开动、飞机着陆(如图);
一、实验目的和探究原理
提出问题
1.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如何确定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 2.结合上一章所学请想一想,中学阶段在实验室中可通过怎样的工 具和方法测定和分析速度变化规律?
二、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1.实验器材
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若干、带小钩的细绳、打点计 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导线若干、坐标纸。
二、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3.数据处理
提出问题
(3)求出各点速度后,怎样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找到小车速度的变化
规律?
解决方案 有了原始数据,确定运动规律的最好方法是作速度—时间图象,这样就把物体的运 动规律形象而直观地显现出来,这种方法就是图象法。作图象时要标明横纵坐标轴 代表的物理意义,选择合适的标度,以各点瞬时速度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所 得数据描点:视察和思考点的散布规律。从点的散布看如果这些点大致在一条直线 上,就用直线拟合,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散布在 直线两侧。
【例题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 验中,如图所示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一条纸带,图中A、 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 s.
(1)计算D、C、B各点的瞬时速度,vD=________m/s, vC=________m/s,vB=________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学习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77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学习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77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习目标:1.明确实验思路,学会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分析运动特点.2.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知识点一 实验思路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v -t 图像处理数据,并据此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3.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 知识点二 实验数据测量 1.位置记录跟小车连在一起的纸带记录运动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瞬时速度的计算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可用以该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v n =x n +x n +12T.3.根据v -t 图像判断运动性质用描点法可作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根据图像的形状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4.加速度的计算利用v -t 图线的斜率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利用a =v t -v 0t 求加速度.知识点三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学生电源、细绳、槽码、刻度尺、纸带.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只能记录时间.( )2.在v -t 图像中,可以根据图线倾角的正切值计算加速度.( )3.实验中,悬挂的槽码越多,实验数据越准确.( )4.实验中,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答案] 1.× 2.× 3.× 4.√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答案]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只要保证小车所受到的力为恒力,加速度恒定就可以完成实验.要点一实验思路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桌面上,并使定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远离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2.把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定滑轮,并在下面挂上合适的槽码,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让小车拉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典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B.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槽码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错误和遗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是能否完成本实验的关键.[解析]正确的实验步骤是: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另一端吊合适的槽码,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再重做两次.即顺序为AECBDGF.[答案]①B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②D中应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③G.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AECBDGF(1)实验前,应让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纸带的有限长度.(2)实验操作时,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3)要避免小车和滑轮相碰,在小车与滑轮相碰前要及时用手按住小车.(4)打完一条纸带后要立即关闭电源,避免计时器线圈过热而损坏.(5)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220 V的交流电源.(6)在测量长度时,用刻度尺对齐起始计数点,依次读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长度值,不能分段测量.)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D.作v-t图像时,所描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解析]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A错误;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估读,B错误、C正确;作v-t图像时,若各点与直线拟合,则作直线并使直线经过尽量多的点,D错误.[答案] C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从纸带上不可能求出计数点C 对应的速率 C .从纸带上可以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解析]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 错误;根据C 点为B 与D 的中间时刻点则有v C =s BD2T ,B 错误;同理,C 正确;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 s,D 错误.[答案] C要点二物理量的测量、进行实验1.纸带的选取及测量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0点).为了便于测量,常常每5个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中间还有4个计时点)进行测量,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2.采集数据如图所示,不能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先一次性测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起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1=x 1,Δx 2=x 2-x 1,Δx 3=x 3-x 2,Δx 4=x 4-x 3,Δx 5=x 5-x 4.3.计算速度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即v 1=Δx 1+Δx 22Δt ,v 2=Δx 2+Δx 32Δt,…(Δ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和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位置编号0 1 2 3 4 5时间t/s速度v/(m·s-1)4.作v-t图像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观察点的分布规律,然后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拟合”这些点,作出描述小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典例2】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甲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1)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如表所示,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速度v n/(m·s-1) v1=0 v2=0.06 v3=____ v4=0.18 v5=____(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像(保留描点痕迹).(3)由v -t 图像可知小车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____________.[思路点拨] (1)横轴与纵轴都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标度,使画出的图线基本占满整个坐标纸,以便于观察;(2)作图像时,应保证大多数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落在同一直线上的点要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解析] (1)因为x 1+x 2=0.06 m,且v 2=0.062T m/s =0.06 m/s,所以T =0.5 s因为x 2+x 3=0.12 m,则v 3=x 2+x 32T =0.122×0.5 m/s =0.12 m/s 因为x 4+x 5=0.24 m,则v 5=x 4+x 52T =0.242×0.5m/s =0.24 m/s (2)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3)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答案] (1)0.12 0.24 (2)图见解析 (3)均匀增加(1)作图时建立的坐标轴的单位长度的选取要合适,尽量使图线分布在坐标平面的中央区域. (2)应让曲线连接尽可能多的点,不能连接的点应均匀分布在图线两侧,以减小偶然误差.(3)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即,但不能采用求正切值的方法求加速度.3.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作0、1、2、3、4.测得0、1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 1=30.0 mm,3、4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 4=48.0 mm,则小车在0与1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得小车在0与1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01=0.0300.1m/s =0.30 m/s 小车在3与4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34=0.0480.1 m/s =0.48 m/s故小车的加速度a =Δv Δt =v 34-v 013T =0.48-0.303×0.1 m/s 2=0.6 m/s 2.[答案] 0.30 0.64.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做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0刻度线跟计数点0对齐.(1)分别计算小车在打计数点2、计数点4时的瞬时速度大小;(2)求小车在打计数点2和计数点4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解析] (1)计数点1、3、5到0点的距离可以通过刻度尺直接读出,读数时注意估读到毫米位的下一位,依次为x 1=1.20 cm 、x 3=5.40 cm 、x 5=12.00 cm.小车在打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其在计数点1、3之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即v 2=x 3-x 12T =0.21m/s ;同理,v 4=x 5-x 32T=0.33 m/s.(2)平均加速度大小a =v 4-v 22T =0.33-0.212×0.1 m/s 2=0.60 m/s 2.[答案] (1)0.21 m/s 0.33 m/s (2)0.60 m/s 2要点三实验误差分析误差的来源 误差的说明使用的电源频率不稳定,导致计时误差 这是系统误差.电源频率增加时,计算用的时间0.02 s 比真实时间大,计算出的速度偏小;电源频率减小时,计算用的时间0.02 s 比真实时间小,计算出的速度偏大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存在误差 这是偶然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偶然误差的有效手段 木板各处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 这是系统误差.应选择平整的长木板,或提前在长木板上均匀刷上油漆作v -t 图像时存在误差这是偶然误差.画v -t 图像时选择合适标度,作图时认真、准确可以减小误差【典例3】 (多选)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A .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来选取计数点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 .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 .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思路点拨] 明确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 选取计数点可以使用于测量和计算的相邻点间的间隔增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点间的间隔时,在一次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 选项正确;在此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度会降低,因此使小车的加速度略大一些较好,如果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那么以能在纸带上50 cm长度内清楚地取出七八个计数点为宜,B错误;C 项保证了选点的正确;D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前提.故A、C、D正确.[答案]ACD参与本实验计算的量有位移x和时间T,因此误差主要来源于x.(1)我们应选择点迹小而清晰的纸带,且要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并估读到0.1 mm.(2)读数时眼睛要正对点和刻度尺,以尽量减小误差.(3)小车速度应适当大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长度的误差.(4)适当选几个(如五个)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可减小测量时间间隔的误差,测量两计数点间的距离时,要一次完成测量,不能分段测量.5.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述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的方法正确的是( )A.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用短尺把它分段来测量B.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用短尺一次把它测完C.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该用毫米刻度尺的零刻线对准起点,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减,得到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距离的数值D.分别测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这样便于记录[解析]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测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时,应该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点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再逐一相减,得到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故只有C项正确.[答案] C6.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像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都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③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6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解析]考虑有误差,才不可能在一直线上,而偏离直线太远,则不属于误差,而是错误.而若理想化,则这些点应在一直线上,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B.[答案] B课后作业(五)[要点对点练]要点一:实验思路及进行实验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他按图所示安装好了实验器材,接好了导线,准备打开电源开关进行实验.他所组装器材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指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电压不应选2 V挡位,应选4~6 V挡位(2)不应接直流输出,应接交流输出(3)小车不应靠在滑轮处,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从下列所给器材中选出本实验所必须的器材有________;为能按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的器材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直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槽码⑧停表⑨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解析]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所需的实验步骤:(1)木板平放,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好电路;(2)穿纸带,挂槽码;(3)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由实验步骤可以看出需要的仪器有①④⑤⑥⑦⑨.为了得到小车的运动规律,还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用来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需要低压交流电源.[答案]①④⑤⑥⑦⑨低压交流电源(或刻度尺)要点二:数据记录及处理3.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A、B、C、D为相邻的四个计数点,已知AB=1.80 cm,BC=2.00 cm,CD=2.20 cm,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是用停表测出的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C.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42 m/sD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0.2 m/s 2[解析] 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并不是停表测量出的,而是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的,A 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B 错误;打点计时器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等于B 、D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则v C =x BD 2T =(2.00+2.20)×10-22×0.1 m/s =0.21 m/s,C 错误;同理v B =x AC2T =(1.80+2.00)×10-22×0.1 m/s =0.19 m/s,故a =v C -v B T=0.2 m/s 2,D 正确.[答案] D4.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等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s.(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计算式为v 5=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2)相邻两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故T =0.02×5 s =0.1 s. (3)用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即v 5=s 4+s 52T .[答案] (1)DCBA (2)0.1 (3)s 4+s 52T要点三:实验误差分析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纸带上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 B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进行估读 C .作v -t 图像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D .在处理数据时,常用公式法和图像法[解析] 实验中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但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计算时更方便,A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进行估读,B 正确;作v -t 图像时,应使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但离线较远的点要舍弃,C 错误;数据处理常选择公式法和图像法,D 正确.C 符合题意.[答案] C6.(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 -t 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确定了v -t 图像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 .作v -t 图像时,所取的点越多,图像就越准确C .作出的v -t 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解析] 作v -t 图像时,选取的点越多,作出的图像就越准确;误差较大的点应舍去,B 、D 正确. [答案] BD[综合提升练]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B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 .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D .纸带上打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越大(2)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若频率为50 Hz,则每隔________s 打一个点.(3)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x 1=30.0 mm,x 2=36.0 mm,x 3=42.0 mm,x 4=48.0 mm,则打1和4点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打2这个点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解析] (1)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 、C 错误,B 正确;纸带上打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越小,故D 错误.(2)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每隔0.02 s 打一个点.(3)1和4点之间的平均速度为v =x 2+x 3+x 43T =(36.0+42.0+48.0)×10-30.3 m/s =0.42 m/s,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 2=x 2+x 32T= (36.0+42.0)×10-30.2m/s =0.39 m/s.[答案] (1)B (2)交流 0.02 (3)0.42 0.398.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1)计算计时器打出点2、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填入表中.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速度 v n /(m ·s -1)v 1=0.75v 2=____v 3=____v 4=0.45v 5=0.3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小车在薄布上运动的v -t 图像. (3)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大小.[解析] (1)根据题图乙可得v 2=1.4+1.20.04 cm/s =65 cm/s =0.65 m/s,v 3=1.2+1.00.04 cm/s =55 cm/s=0.55 m/s.(2)以速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小车在薄布上做减速运动的v -t 图像.将图线延长,使其与纵轴相交,如图所示.(3)由图像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0.85 m/s,即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大小. [答案] (1)0.65 0.55 (2)图见解析 (3)0.85 m/s9.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通过计算已经得出了打下A 、B 、C 、D 四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以A 点为计时起点,通过描点连线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试分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打E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E =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_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时的速度为v A =________m/s.[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v E =x DE +x EF2T=(5.99+6.80)×10-22×0.10m/s =0.640 m/s.(2)在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 =0.560-0.4000.3-0.1 m/s 2=0.80 m/s 2.(3)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a =v E -v A4T,解得v A =0.640 m/s -0.80×0.4 m/s =0.320 m/s. [答案] (1)0.640 (2)0.80 (3)0.32010.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大小,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 =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为多大?[解析] 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L Δt 1=0.030.30 m/s =0.10 m/s,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L Δt 2=0.030.10 m/s =0.30 m/s,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 =0.30-0.103.0m/s2=0.067 m/s 2.[答案] 0.067 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二实验(shíyàn)总结实验(shíyàn)复习实验一:研究(yánjiū)平抛运动实验(shíyàn)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bái zhǐ)〔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1实验步骤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程度;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③确定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程度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即y轴④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适宜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⑤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假如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道路上描下假设干点.2考前须知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程度,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适宜的程度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程度投影点。

问题一:远点求速度122yy?gt?t?2gxx?v0t?v0?t问题二不知原点求初速度y2?y1?gTx1x2v0TT2实验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biànhuà)的关系一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假设干〕、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zhǐ dài)、钉子2枚二实验(shíyàn)步骤:1、按图装好实验器材(qìcái),把木板略微倾斜,平衡阻力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把橡皮筋拉长到一定(yīdìng)的位置,理好纸带,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超全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总结,实用!

超全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总结,实用!

超全⾼中物理必修⼀实验总结,实⽤!//⽤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花计时器(1)构造:(2)原理: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花放电(3)⼯作电压:交流 220V2.打点计时器的作⽤(1)测时间电源频率50Hz,每隔 0.02 s秒打⼀个点(2)测位移(3)研究纸带→研究物体运动3.练习使⽤打点计时器1、操作步骤(1)固定计时器(2)穿纸带(3)启动电源,拉纸带,随后⽴即关电源2、纸带的简单处理 ——测平均速度(1)需测量的量:(2)关系式:数据处理:⽬的是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状况。

设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的时间间隔就是T。

如果数出纸带上⼀系列点的总数为N,则打这些点所⽤的总时间为 t=(N-1)T。

如果测出这N个点之间的总距离▲X ,则t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原则:准确性可⾏性4.⽤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5.注意事项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下振针距复写纸⽚的⾼度使之增⼤⼀点。

②使⽤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②使⽤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电⽕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

//探究⼩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的//学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纸带数据处理、测瞬时速度以及速度-时间图象的基础上,运⽤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究⼩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1.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电源,⼩车,细绳,⼀端附有滑轮的长⽊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

2.实验过程1. 把⼀端附有滑轮的长⽊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板上远离滑轮的⼀端,连接好电路2. 把⼀条细绳拴在⼩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启动电源,然后放开⼩车,让⼩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条后,关闭电源3. 换上纸带,重复操作三次3.注意事项1.在安装仪器时,要注意让滑轮伸出桌⾯外;细绳应与⽊板平⾏;打点计时器应与低压电源4~6V交流输出连接;如果⽤电⽕花计时器,不再需要使⽤低压电源;实验时要注意保护⼩车及滑轮,要避免它们被碰坏或跌坏。

高中物理必修2实验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2实验复习

实验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判断平抛运动竖直水平分运动及轨迹是否为抛物线.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二、实验方案方案一: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记录的做平抛运动的小球每隔相等的时间的位置图.以左边第一个小球的中心为原点,沿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方案二步骤1:探究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的特点——自由落体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后,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做平抛运动;同时B球被释放,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听声音比较它们落地时间的先后.步骤2:探究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步骤1得出的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设法确定“相等的时间间隔”.再看相等的时间内水平分运动的位移,进而确定水平分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三、注意事项1.斜槽安装: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斜槽末端的切线就水平了.斜槽可以不光滑。

2.方木板固定: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释放(1)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2)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而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初速度的计算: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七、其他方案喷水法:如图所示,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根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可在装置一侧竖直放置一玻璃板,将平抛运动的轨迹描在玻璃板上.【例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L=2.5cm(2)“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的装置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槽必须是光滑的,且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必须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将球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后取下坐标纸,用直尺将所有点连成折线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竖直面上的坐标纸相接触实验2: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1.实验装置:向心力演示仪(介绍向心力演示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实验过程(1)保持两个小球质量m和角速度ω相同,使两球运动半径r不同进行实验,比较向心力F n与运动半径r之间的关系.(2)保持两个小球质量m和运动半径r相同,使两球的角速度ω不同进行实验,比较向心力F n与角速度ω之间的关系.(3)保持运动半径r和角速度ω相同,用质量m不同的钢球和铝球进行实验,比较向心力F n与质量m的关系.4.实验结论两球相同的物理量不同的物理量实验结论1m、ωrr越大,F n越大,F n∝r2m、r ωω越大,F n越大,F n∝ω23r、ωmm越大,F n越大,F n∝mF n=mω2r【例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累积法C.微元法D.放大法(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果是.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正比实验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原理让物体自由下落,在忽略阻力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实验笔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实验笔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实验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实验笔记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实验胡椒粉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胡椒粉的重量,计算胡椒粉的密度。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胡椒粉、容器、秤盘、蜡烛、火柴、铅笔等。

实验原理:根据胡椒粉的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为物质的密度,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胡椒粉的重力,再结合胡椒粉的质量,即可计算胡椒粉的密度。

实验步骤:1. 在秤盘上称取一定质量的胡椒粉,记录其质量为m。

2. 将容器放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用铅笔在容器上标记刻度,以确定胡椒粉的体积。

3. 将容器放在秤盘上,记录容器的质量为m1。

4.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容器上方,使弹簧测力计的底部刚好接触容器底部。

5. 在容器上方点燃蜡烛,等待蜡烛烧尽,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胡椒粉的密度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胡椒粉的质量m = 10g,容器的质量m1 = 5g,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 2N。

据此计算得到胡椒粉的密度ρ = m/(V + V1) = 10/(2 + 1) = 3 g/cm³。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了胡椒粉的密度,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说明实验的结果较为准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学会了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为以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实验二:用刚体力臂测量水平力和转矩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水平力的大小和刚体力臂的长度,来探讨力和转矩的关系。

实验器材:刚体力臂、力矩计、砝码、秤盘、螺母、螺栓等。

实验原理: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 x l1 = F2 x l2,其中F1为施加在刚体力臂上的水平力,l1为力臂的长度,F2为造成平衡的重力,l2为重力臂的长度。

通过实验测量水平力和力臂的长度,即可计算出转矩。

1. 将刚体力臂固定在桌子上,确保力臂平衡且能够自由转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书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含必修选修6本书共15个实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书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含必修选修6本书共15个实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必修第一册 ............................................................................................................................. - 1 -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 8 -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 14 -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20 - 必修第二册 ........................................................................................................................... - 29 - 实验一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 29 - 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35 - 必修第三册 ........................................................................................................................... - 41 - 实验一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 41 - 实验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52 - 实验三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 60 -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67 - 实验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67 - 实验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 75 - 实验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 80 - 实验四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85 -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89 - 实验十四探究传感器元件特性及简单应用............................................................ - 89 -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94 - 实验十五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 94 -必修第一册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平行:纸带和细线要和木板平行。

高中物理全册20个实验汇总整理!

高中物理全册20个实验汇总整理!

高中物理全册20个实验汇总整理!01长度的测量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1、游标卡尺的两种读数方法:法一:加法先读主尺读数: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对应的主尺位置再读游标读数:找出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两次数值相加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法二:减法先读主尺读数:读出主尺上与游标尺对齐的主尺刻度线的读数再算游标长度:算出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游标刻度线前端的长度两次数值相减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2、螺旋测微计(千分尺)读数公式:测量值=固定刻度值+固定刻度的中心水平线与可动刻度对齐的位置的读数×0.01mm0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4、…,若v2-v1=v3-v2=v4-v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 =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2.测量与记录 (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1 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4)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3.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1)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①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②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两条途径进行分析①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5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②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五、注意事项 1.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 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4.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5.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 6.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 7.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相邻计数点间所选的时间间隔T. 8.测x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考点一完善实验步骤考点二纸带数据的处理答题技巧:实验原理迁移创新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而知识旧.因此做实验题应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纸带的处理、游标卡尺的读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只要熟练掌握,就不难解答。

物理必修一实验大全

物理必修一实验大全

高一物理实验目录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二: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三: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四:研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五: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实验七: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2.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3.学会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二、实验器材电时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三、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4~6 V。

)(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

(5)整理实验器材四、?打点计时器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它的工作电压为4V—6V,频率为50Hz,如果电压过高会烧毁计时器线圈,如果电压过低,会出现不打点或打点不清的情况。

至于交流电的频率,我国工农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都是50Hz,周期是,比较稳定,一般都满足要求。

(2)为使打点的频率比较稳定,要求打点计时器的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也是50Hz,使之发生共振现象,振动片的长度可在一定范围调节,通过改变振动片的长度来调节它的固有频率。

(3)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清晰情况,必要时应调整振针的高度,振针过高时打不上点,过低时会打出短线,还会对纸带产生过大的阻力;振动片和振针要固定好,不能让它松动,否则会出现漏点或双点。

(4)所用纸带要平整,如果纸带不平整,可能出现点迹不清,漏点或点间距离不准(在纸带有褶皱时两点间间隔和展平后两点间间隔不等)等现象,一般来说使用的是专用纸带,比较平整,个别有褶皱的纸带不要用或熨平后再用。

复写纸应安装在纸带的上面,专用复写纸只有一面有复印油墨的一面应朝下和纸带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压为 4V ~6V 的电源,当电源涉率是50Hz 时,它每隔 0.02s 打一个点.2.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 交流电压,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也是每隔0.02s 打一个点.二、纸带的数据记录1.取点的原则: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以便于测量位置取一个计数点A ,然后每5个点(或者说每隔4个点)如图所示,取一个计数点B 、C 、D ….这样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s ,计算比较方便.2.从纸带读取长度的方法: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到A 点的距离,算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s 4、s 5、s 6….由于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 ,读数时必须估读到mm 的下一位 . 三、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设s 1、s 2、s 3……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Δs =s 2-s 1=s 3-s 2=s 4-s 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求a 1、a 2、a 3,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即为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设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则a 1=s 4-s 13T 2,a 2=s 5-s 23T 2,a 3=s 6-s 33T2加速度的平均值为a =a 1+a 2+a 33“逐差法”求加速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我们测量的数据s 1、s 2、s 3……,以减小偶然误差.(2)用v -t 图象求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n =s n +s n +12T,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 -t 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四、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五、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0.02s×5=0.1s ,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A ,依次标为B 、C 、D 、E ……(这些点叫做计数点).5.一般要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注意T =0.1s)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六、注意事项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置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2.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板,防止车掉在地上或撞坏滑轮.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4.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5.小车另一端所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区别.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计数点和计时点有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等于多少秒.七、误差分析本实验中误差来源于s和T.由于电源频率很稳定,所以打点时间T的误差可忽略不计.在用毫米刻度尺测量s时,要求眼睛正对刻度尺.【特别提醒】除了每两计数点间逐段测量长度s1、s2、s3…外,还可让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第一个计数点0,分别测出各计数点1、2、3…到0点的距离d1、d2、d3…,此时用v n =d n+1-d n-12T来求各点的瞬时速度.第二讲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1.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实验原理①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相同,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②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③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有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4.实验步骤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③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⑤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⑥比较力F′与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⑦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5.实验注意事项①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③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与测力计外套、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刻度,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橡皮条在弹性限度内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尽量大一些.④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两端画两个射影点.取掉细绳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⑤以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的两挂钩互钩后对拉,读数相同为宜.⑥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6.实验误差分析①读数误差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刻度尺,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②作图误差减少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第三讲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实验原理:利用砂及砂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上述两组关系.如图3-14-1所示,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当M和m做加速运动时,可以得到gmMma+=mMmmgT+⋅=当M>>m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等于mg.本实验第一部分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m的大小,测出相应的a,验证a与F的关系;第二部分保持m不变,改变M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验证a与M的关系.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桶,细绳,砂,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3.实验步骤及器材调整(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3-14-2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砂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保持匀速运动为止.(4)将砂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的砂量重复步骤(4),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内.(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以验证a与F的关系.(7)保持砂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a与M的关系.4.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2)改变m和M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3)每次利用纸带确定a时,应求解其平均加速度.图3-14-1图3-14-2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该实验原理中T=mM Mmg +⋅,可见要在每次实验中均要求M>>m ,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及砂桶的重力.(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M 时,不再重复平衡摩擦力.(3)在验证a 与M 的关系时,作图时应将横轴用l /M 表示,这样才能使图象更直观.第四讲 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一、实验原理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 和y ,根据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利用公式y =gt 2/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 ,再利用公式x =v 0t ,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二、实验器材斜槽,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铅笔,白纸,图钉,小球,刻度尺,重垂线. 三、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末端的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垂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上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3.确定坐标原点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 水平投影点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让小球从斜槽上一个确定的位置自由下滑,用眼睛粗略地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 值处(如x =1cm)的y 值,再用铅笔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这一点.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用平滑的曲线把所记下的小球通过的位置连接起来就得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5.测量记录数据:以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 轴和水平向右的x 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 、B 、C 、D 、E 、F 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记录在设计的表格内.6.计算初速度:用公式x =v 0t和 y =12gt 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 0,最后计算出v 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保持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2.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即在斜槽上固定一个挡板,每次都从挡板位置释放小球.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4.要在斜槽上适当的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由图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要在平抛轨迹上选取距O 点远一些的点来计算小球的初速度,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五、实验误差分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2.小球做平抛运动受空气阻力影响,宜用密度大的金属小球.3.小球每次滚下的初位置不尽相同.4.建立坐标系时,可能误将斜槽末端端口作为坐标原点.第五讲 用实验方法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目的】用实验方法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原理】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