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
![如何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ba9683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c.png)
如何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有责任培养孩子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1. 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孩子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诵读经典、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将孩子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
让他们了解古代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2. 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节日是我们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让孩子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例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在庆祝活动中,我们可以教孩子制作传统食品,参与传统游戏和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和庄重。
通过亲身参与,孩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形成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认同感。
3. 传统文化体验除了传统节日庆祝,我们还可以安排孩子参加一些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
比如学习传统音乐乐器,参加传统舞蹈或者绘画班等等。
这样的体验可以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4.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培养孩子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带孩子参观古建筑、古刹和博物馆,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工艺和建筑技术的独特之处。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到文物修复和保护的活动中,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责任感。
5. 多元文化教育在培养孩子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多元文化的教育。
通过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孩子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旅行和互联网等途径,帮助孩子开阔眼界,拓展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
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们的不断努力和引导。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应的培养活动。
文化自信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
![文化自信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d898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3.png)
文化自信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拥有文化自信意味着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瑰宝,从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首先,教育是培养年轻一代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应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
比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增加古典诗词、文言文的比重,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在历史课程中,详细讲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展现先辈们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在艺术课程中,引入传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元素,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历史古迹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节、民俗展览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如表演传统戏曲、制作民间手工艺品等。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家庭在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讲述家族的历史、传统的家训家规,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根。
在节假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传统的庆祝活动,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
通过这些家庭活动,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同时,社会环境对于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应当承担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影视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比如,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608aeb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0.png)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认同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不同
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传媒和社区活动等方面探讨增强民族文化
认同感的方法。
首先,教育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在培养学生
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民族文化的历史、
传统、艺术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同时,学
校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和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
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社区活动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组织
民族文化节日庆祝、文化交流和展览等活动,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展示和
分享本民族文化的平台。
居民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交流和学习本民族
文化的知识,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社区活动还可以搭建起不同
年龄、职业和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除了上述方法,个人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探索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个人可以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学习民族文化的语言、
艺术和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博物馆、考察
民族风情等途径来亲身感受和体验本民族文化。
总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
教育、传媒、
社区活动以及个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共同产生积极作用,塑造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只有保持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立足和发展。
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
![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48f24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4.png)
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通过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各种文化交流互鉴成为常态。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为悠久、深厚的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一些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这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本文将回顾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特征,阐述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和重要性。
分析当前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如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淡化等。
接着,从教育、媒体、文化产业等方面探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推广中华文化产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成效与启示,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应该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华文化不仅仅包括传统的诗词歌赋、书画音乐,更涵盖了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领悟其精髓和要义。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华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都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创新。
这些变革和创新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2d014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d.png)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接纳,能够给予个
人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个人认同感有助于增强个体身份认
同和自尊心,使个人更加自觉地维护和传承自己所属的文化传统。
2. 社会凝聚力: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合作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
凝聚力的形成。
当个人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时,会更有认同感地支持和参与到民
族共同的事务中,增强社会团结和和谐。
3. 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个体具有强
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才会积极参与和传承民族文化,从而保护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多元社会的和谐共存: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多元社会内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存。
当每个民族都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并尊重并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才
能构建一个多元而和谐的社会。
总之,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关乎社
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元又统一的社会。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句子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64ca65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b.png)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句子
1.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让我倍感自豪。
2.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让我对自己的民族更加认同。
3. 我为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4.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深感自豪。
5.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色,这令我深感自豪。
6. 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元文化让我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充满自豪感。
7. 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勇毅向前的精神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自豪的来源之一。
8. 我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们,如孔子、屈原等感到自豪。
9. 中华民族的先贤们为国家民族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让我感到自豪与骄傲。
10. 中华民族的独特传统和价值观,让我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感
到自豪。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c921285727a5e9856a6199.png)
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 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 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 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 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 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 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 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结论:
中国结、中国印、 福娃,都蕴含着深厚的 中华民族情结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具体要求之一
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
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民族精神。
思考: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 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 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 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 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 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 梁。
区安全稳定。
9月15日晚10时4分,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 F-T2火箭运载火箭成功将 天宫二号发射升空。此次 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 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 迈出重要一步。
感受
说说下面情境中 自己的感受:
1、在欧洲旅游,有人问起“中国人是否 还留着长辫子”时;
2、去美国访问,看到有的中国人不讲卫 生时;
2、在许多国际性比赛中,当五星红旗一 次又一次在运动场升起时;
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 情感。
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 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 愤起抗争;
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 时,我们则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
做一做:
2、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 责任心,源于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3、 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 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 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 现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九年级政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6776542b160b4e767fcf57.p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
提出的要求,努力做到把自身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对待外来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授课和学生自我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强调作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三幅图片来巩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然后 请同学回答你是否认同这种文化?
2新课讲授 对学生们认同民族文化的行为进行表扬,指出其重要性。告知学生我们生活 在非常和平的年代,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良好的教育,父母能够为我 们提供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都要感谢无数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革命前辈为之做出的牺牲与贡献。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由此导入今天的第一个知 识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严正抗议以美国为 首的北约轰炸我驻 南斯拉夫大使馆
开国大典,全国 上下沉浸在一种 喜悦的气氛中。
庆祝祖国母亲60华诞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时越来 越频繁了,带领学生通过一组图片来深切感受一下。
同时引出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对待外来文化,我们 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通过学生讨论,归纳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积极继承优 秀的民族传 统文化。
2
3
大力弘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 德和创新和 发展。
在感受到同学们对于祖国的这种满腔热情后。 倡导同学们,身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把自己的情感 体验与祖国的民运连接在一起。(观看视频——感 动2008)2008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一年,奥运会的 顺利举办使我们中华儿女无比自豪与兴奋,但汶川 地震也夺去了我们同胞宝贵的生命,使我们沉浸在 悲伤的气氛中。这就是我们民族情感的一种真实体 现。(通过两组图片来说明,当民族国家的利益遭 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 忾,奋起抗争。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 我们则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4a84c65ce05087732134d.png)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设计一、教课设计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苏人版思想道德3、课时: 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多媒体及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图片资料。
(2)采集中国结、中国印·飞舞的北京、福娃的有关图片资料。
(3)查阅书籍 P25 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4)准备好“我看外来文化”争辩会的资料。
二、教课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三、教材剖析第二课一共包含三个框题,即《中华文化广博精湛》、《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在此以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框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是既是第一框题的延长,又是第三框题的准备。
所以,本框题在第二课中拥有不容忽略的重要地位。
教课要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教课难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四、教课假想充足利用搜寻,联合实质教教事例,充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敬学生的发展,显现学生的个性,达成本课的教课目的。
【教课方法】:事例教课、多媒体显现、小组议论、争辩法、合作研究。
【教课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五、教课过程:第一环节:媒体资料,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现):【百度搜寻】设问:同学们在今日上课以前,让我们看下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图片,你知道此中的含义吗?多媒体显现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图片。
(意在创造讲堂氛围,对学生进行爱国感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对民族文化的认可。
)学生讲话:(略)。
教师评论: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有男装一款, 5 个系列女装分别为“青花瓷”系列、宝蓝系列、国槐绿系列、“玉脂白”系列在和粉红色系列。
服饰的设计上,尽显中国元素,让中国的独到文化展此刻世界的舞台上。
作为中华子女,时辰要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牢牢相联,要认可本民族的文化。
(引入并出示课题)出示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第二环节:剖析资料,升华感情活动一:你我共织中国结多媒体显现:中国结、中国印·飞舞的北京、福娃图片设计企图:经过这三幅图片剖析此中的寓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味,感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
第2课第二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2课第二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b351e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c.png)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第二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知识与水平目标:1.准确理解和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2.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准确态度,提升自己辨别是非的水平。
培养学生从掌握的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怎样增强民族认同感2.怎样对待外来文化【教学方法】讲授、感悟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
血脉相连,才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和交融;文化相通,才会激起情感的共鸣和沟通。
有了这种凝聚和共鸣,才会有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
今天我们乘着中华文化的列车,继续走人中华文化的深处,去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二、新授■感悟交流:“共织中国结”●探索发现:春节民俗知多少?(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评)●深入思考:国外的华人过春节吗?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点出华人的身上有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这种烙印富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更具备时代的气息。
)●赏图举例:中国结,中国印,福娃,砳砳(青奥会吉祥物)●阅读分析:研读文本P24相关内容,思考分析:何为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交流展示:你知道有哪些名言警句渗透着强烈的爱国忧民的深厚情感?请试举两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些名句的感受。
○○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和寻常百姓,都拥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交流展示:“情为祖国动”●走进情境:选择播放近年发生的几件大事视频画面,集体观看思考:◆成功举办奥运会,并取得金牌总数第一◆成功发射神十飞船。
◆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体验畅谈:看到这些视频画面,你内心分别有着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反思交流: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划出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
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029a7910661ed9ad51f379.png)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一中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学科政治课题执教时间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框强调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一方面把自己情感同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另一方面直面外来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多的是口头上的,口号上的,很难落实到行动上。
同时,对待外来文化也因为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认识上有所偏差,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具体途径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应当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3.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
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策略通过课件中对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难点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教师:看下面的几张图片,说出这是在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
在这些节日里,你的家庭都有哪些习俗。
教师:为什么只要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存在?(澳大利亚华人舞狮庆春节、纽约华人在端午节进行包粽子比赛)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由看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探索新知教师:风雨同舟,同舟共济2002年9月23日,台湾发生强烈地震。
清晨7时30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个捐款箱。
这是由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倡议的。
倡议书写道:“台湾地震灾情严重,两岸心连心,希望我们通过捐款活动使台湾同胞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这一倡议立即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解囊。
1998年祖国大陆遭遇特大水灾,台湾同胞感同身受,慷慨解囊,与香港同胞共同发起“一江热血向东流”大型募捐晚会,激动了亿万大陆同胞和海外华夏儿女的心。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7ae60290c69ec3d5bb75cb.png)
城东初级中学教研活动公开课专用备课纸科目思品班级三(4)课型新授课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备课时间2012.9.17执教者许朋俊教研组长罗玉祥开课时间2012.9.1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一、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欣赏阅读:引导学生欣赏文本P23中的中国结图案,阅读相关文字。
设疑导思:为什么中国结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交流畅谈: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自由讨论后在班级交流。
交流畅谈: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自由讨论后在班级交流。
归结导入: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同时板书课题)展示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示或语言直接陈述教学目标。
二、【感悟交流】——你我共织中国结设疑导思:除了中国结之外,还有哪些体现认同感的民族文化?交流畅谈:自主思考,自由讨论,自由畅谈。
引导归结:如2008年奥运会会微”、“福娃”等。
启发感悟:2008年奥运会会微“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含义。
讨论归结:分组讨论,并择优交流,点拨归结。
心灵折射:◆我想对“福娃”说——感悟畅谈:自主感悟,自由畅谈,点评激励。
赏析名言:欣赏阅读文本P23邓小平的爱国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思考感悟:◆邓小平这句名言所体现的内在情感是什么?◆名言所体现情感特征的历史根源又是什么?◆增强这种情感的总体要求是什么?畅谈感悟: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感悟分析。
归结强调:依据学生讨论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和补充——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这种情感可从民族文化里找到历史根源。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f0f4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d.png)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引言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世界,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助于塑造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学生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的文化传统。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课程,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民歌、舞蹈、传统节日等。
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产生兴趣和自豪感是培养其文化自信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的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化经典、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参与传统艺术表演等。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并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其他民族的学生互动交流,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的文化,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习俗,并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于民族历史的认识学生对于自己民族历史的认识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对于民族历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奋斗历程、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通过讲述和讨论民族历史,激发学生对于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思考民族传统价值观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理解这些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和遵循民族传统价值观,学生可以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并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来。
增强文化认同感的意义
![增强文化认同感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2f612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7.png)
增强文化认同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人心:文化认同感是一种集体认同,它能够将人们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凝聚在一起,使人们更加团结、和谐相处。
在多元
化的社会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可以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
2.传承文化:文化认同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通过增强文化
认同感,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促进社会进步:文化认同感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这种热爱可以转化为积极
向上的社会动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4.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文
化认同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同时,文
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文化与经
济的良性循环。
5.提升国家形象: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可
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
流和传播越来越频繁,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感的国家更容易
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探究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
![探究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d4c3f99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5.png)
探究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2023年,我国民族文化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而在学生中,学习和探究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拥护和维护自己文化传统的意识和行动。
要探究民族文化,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以及文化的发展和历史。
我们应该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例如,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仪式、节日、习俗等,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除了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我们还应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这些民族的文化传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和谐。
同时,在学习和探究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传承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保障,而弘扬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宗旨。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将传统文化这些不朽的精华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支持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精品。
最后,学习和探究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也能够促进我们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成长。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探究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品位、有思想的人。
综上所述,学习和探究民族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教材分析
第二课一共包括三个框题,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框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既是第一框题的延伸,又是第三框题的准备。因此,本框题在第二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活动目的:通过材料,激发学生对无形遗产(戏曲、剪纸等)的兴趣,增强保护无形遗产的意识,落实保护无形遗产的行动。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b/14082974-1392880212.html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活92&cl=2&lm=-1&fr=ala0&fmq=&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word=%BF%B9%D2%E9%B1%B1%D4%BC%BA%E4%D5%A8%CE%D2%D7%A4%C4%CF%C1%AA%C3%CB%B4%F3%CA%B9%B9%DD%B5%C4%CD%BC%C6%AC&s=0#pn=45tp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媒体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1%B1%BE%A9%B0%C2%D4%CB%BB%E1%C0%F1%D2%C7%B7%FE%D7%B0%CD%BC%C6%AC#设问: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让我们看下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2、创建了和谐的对话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的的引用相应的图片和课件,三番五次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达到了和谐对话。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小组合作的提示,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真谛。
多媒体展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意在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有男装一款,5个系列女装分别为“青花瓷”系列、宝蓝系列、国槐绿系列、“玉脂白”系列在和粉红色系列。服装的设计上,尽显中国元素,让中国的独特文化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作为中华儿女,时刻要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联,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引入并出示课题)
(1)请你说一说,这三幅图片的含义。
(2)请说出福娃的五个小伙伴的名称,并说出他们各自代表的精神。(为第三课时《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做准备)
(3)每组选出代表说出对福娃祝福的一句话。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注意引导,并给予对准备充分的肯定。)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古今往来,多少仁人志士和寻常百姓,在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支撑下,勇敢地捍卫了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进入第二个活动——情为祖国动。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课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了辩论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短,没有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角色中去。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这方面能力题的训练。
七、个人信息
学校:江苏省灌云县初级中学
姓名:周玲
科目:思想品德
邮箱:zhouling20020908@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外来文化。
第二步:学生辩论——
正方:中华文化落时已久,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
反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排斥外来文化
第三步:学生辩论:(略)。
第四步:教师归纳总结:刚才双方的辩论很精彩,让我们认识到,对待外来文化,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对待我国的文化,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我所用。
你我共织中国结—-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
情为祖国动-爱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直面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教师更多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是出现了民间艺人消失、民间艺术衰微的现象。这要求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兴趣,以自己的能力让我国的无形文化遗产得以重新发扬光大。
活动四:直面外来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我们身边的外来文化,感悟到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学生辩论,让学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活动三:保护民族文化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然而,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材料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1)对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你有何看法?
(2)清明、端午节、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何意义?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思考。教师要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引导。)
【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附板书设计: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请学生代表说出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2)请你谈谈看到这些照片的感想,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任选一幅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愤怒或激动呢?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
第四步:总结过渡: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讨论,我们知道民族、国家的命运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国家安危时,我们会同仇敌忾;国家昌盛时,我们会共贺同庆,这正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
教学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展示学生的个性,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辩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出示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环节:分析资料,升华情感
活动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多媒体展示: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幅图片分析其中的寓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北京申奥92&lm=-1&cl=2&fr=ala0&word=%B1%B1%BE%A9%C9%EA%B0%C2%B3%C9%B9%A6%BA%F3%C8%CB%C3%C7%D0%CB%B7%DC%B5%C4%B1%ED%C7%E9#pn=15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的愤怒,激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直接受到民族、国家命运的直接影响,这都是源自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苏人版思想品德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多媒体及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资料。
(2)收集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的相关图片资料。
(3)查阅书本P25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4)准备好“我看外来文化”辩论会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