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森林生长演替模拟模型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模型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模型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模型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学家们通过建立模型,试图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规律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一些用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模型,并分析这些模型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植被动态变化的模型1. 群落替代模型群落替代模型是最常用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基于群落动态演替的观察和统计数据,通过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预测不同物种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替代关系。

研究者们对种群的动态变化进行建模,考虑了物种间的竞争、协同和相互作用等因素。

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动态分布和群落结构的演变。

2. 植被演替序列模型植被演替序列模型是另一种用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模型。

该模型基于植被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通过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演替关系,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

研究者们通过对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建模,探究植被类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演替过程。

植被演替序列模型有助于我们预测和仿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被演替过程,为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因素对演替过程的影响除了植被动态变化的模型外,研究者们还关注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尝试建立相应的模型。

1. 气候变化模型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演替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建立气候变化模型,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模型基于气象数据和生态学理论,考虑气候因子对物种分布和生命周期的影响,可以为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壤质量模型土壤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建立土壤质量模型,模拟不同土壤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分析土壤质量对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这些模型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学过程,考虑土壤因子对植被生长、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可以为土壤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第一座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

长白山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白山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降雨量、气温等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长白山地区的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长白山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其植被资源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可能导致植被分布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等问题。

开展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于科学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态系统的响应规律,保护和利用长白山植被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背景介绍完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响应情况,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脆弱性。

具体包括:通过对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特点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探讨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的影响形式和程度,分析气候要素变化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然后,研究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从适应性和演变性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森林植被资源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策略和反应方式;探讨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

通过该研究,有望为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挑战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长白山地区的气候数据、植被资源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地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我们搜集了长白山地区近几十年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量等指标,以及植被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数据。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理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理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理曾伟;蒋延玲;李峰;周广胜【摘要】针对当前植物光合机理模型中植物光合参数没有考虑干旱胁迫影响的不足,以东北地区蒙古栎为研究对象,基于蒙古栎对不同水分响应的植物生理生态模拟试验,探讨了蒙古栎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定量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影响蒙古栎叶片的光合参数.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与土壤含水量呈抛物线关系(P<0.01),且在土壤体积含水量35.45%(相当于土壤质量含水量23.63%)接近田间持水量(27.4%)时达到最大值.蒙古栎幼苗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与土壤水分呈抛物线关系(P<0.01),即Vcmax、Jmax 、TPU对土壤水分具有相同的响应趋势,但各光合参数达到最大时的土壤水分阈值却不相同.同时,基于蒙古栎光合作用参数对水分变化响应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植物光合参数模型,为最终建立适用于所有植物的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光合参数模型提供了依据与技术示范.【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06【总页数】7页(P2504-2510)【关键词】蒙古栎;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磷酸丙糖利用率;光合参数;土壤含水量【作者】曾伟;蒋延玲;李峰;周广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1;Q142;Q945;Q948自18世纪中叶以来,矿物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不断增加[1,2],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了地球的能量平衡,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3,4],并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5~8]。

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模拟——IBIS模型的局域化应用

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模拟——IBIS模型的局域化应用

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模拟——IBIS模型的局域化应用国庆喜;张海燕;王兴昌;王传宽【摘要】集成生物圈模拟器(IBIS)将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与相关的生物物理和生理学过程统一起来,代表了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模型的研究方向.将IBIS-2.6进行适当改造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6种典型森林类型(红松林、落叶松林、杨桦林、硬阔叶林、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土壤呼吸、根际呼吸和异养呼吸估算,并以实测数据作验证.2004-2005年土壤呼吸、根际呼吸和异养呼吸年通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拟偏差变动范围分别为:-5%-21%、-2%-16%和-16%-45%.土壤呼吸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以杂木林最低(0.362)、硬阔叶林最高(0.917).除了春末夏初的土壤呼吸迅速升高过程外,模型能较好的捕捉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研究为IBIS模型的局域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并表明经过改造的IBIS可以用于特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水平的土壤呼吸模拟估测.【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09【总页数】9页(P2295-2303)【关键词】土壤呼吸;集成生物圈模拟器;模型;温带森林【作者】国庆喜;张海燕;王兴昌;王传宽【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地下过程对森林碳平衡而言至关重要。

森林土壤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0%—90%[1],根系生物量大约占森林总生物量的4%—41%[2]。

地下部分每年消耗掉35%—80%的光合产物[3-4]。

土壤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呼吸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5],通常占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的一半以上[6],而在全球尺度上每年释放50—75 Pg C[7],是化石燃料燃烧释放CO2的10倍[8]。

《2024年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范文

《2024年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范文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作为一种研究作物生长、优化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手段,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通过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模拟和预测,这种模型可以帮助农业科学家和农民更好地理解作物生长的规律,优化农业资源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学、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的计算机模型,用于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影响。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应用领域,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基于过程的模型、基于统计的模型和混合模型等。

基于过程的模型主要关注作物的生理生态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吸收等,通过数学方程描述这些过程,模拟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基于统计的模型则主要依据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预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混合模型则结合了两种模型的优点,既考虑了作物的生理生态过程,又利用了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

三、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模型的复杂性和精度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影响。

另一方面,模型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单纯的科研工具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农业生产和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民优化种植计划,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模拟不同种植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情况,农民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种植计划,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施肥策略等。

其次,它还可以帮助农业科学家研究作物的生理生态过程,揭示作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此外,作物生长模拟模型还可以用于农业气候适应、农业政策制定、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

五、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应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模拟

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模拟
环境要素,模拟红豆杉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并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共提取了
6 个影响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素,分别为 5 月平均降水量、4 月平均降水量、9 月平均降水量、高程、坡
度、3 月平均降水量,红豆杉的潜在适生区是气候与地形的共同作用结果,春季降水量、高海拔与一定的坡度区间
影响。 近数十年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气候
展已经成为了各国研究者高度重视的研究主题[5] ,通
的生态平衡与保障人类的生活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
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植物生境的破碎化与退化现
象使得它们的繁衍与生长受到严重影响[1] ,植物资源
的多样性遭受破坏,相关研究指出,植物生境的破坏
是 84.1%稀有物种面临濒危的主要原因
是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要因素;构建的最大熵模型的评价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 为 0.933,表明
该模型模拟结果精准,生成的红豆杉适生区结果可信;红豆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鄂、陕、渝、湘、黔交界处以及
闽、浙、赣交界处,高适生区多以高海拔山区为主;高适生区与中适生区分别有 6.27%与 4.82%的面积处于自然保护区
php) 。 分布数据由植物信息及空间坐标组成,并通
红豆 杉 ( 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 ( Pilg⁃
豆杉科( Taxaceae Gray) 红豆杉属( Taxus) 常绿乔木。
外,其 余 4 种 分 别 为 东 北 红 豆 杉 ( Taxus cuspidata
ted within the range of natural reserves, where targeted in⁃situ conservation and ex-situ cultivation of T. wallichiana can be

《2024年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范文

《2024年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范文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生产需求的提升,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模型发展历程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态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作物生长模拟模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工具。

早期模型主要关注作物的生长过程,逐步发展到现在涵盖了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多个方面。

(二)模型理论基础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作物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的理论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作物的生长过程。

(三)模型分类与特点根据应用范围和功能,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

通用型模型适用于多种作物,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专用型模型则针对特定作物或特定区域进行优化,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此外,根据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功能,还可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三、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一)农业生产管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模型还可以预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可以用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预测未来作物的产量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农业生态研究作物生长模拟模型还可以用于农业生态研究。

通过模拟不同生态系统下的作物生长过程,可以研究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土壤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长白山林区14种幼树生物量估测模型

长白山林区14种幼树生物量估测模型

长白山林区14种幼树生物量估测模型长白山林区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森林保护区之一,其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森林资源,需要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生物量是衡量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制定一种有效的幼树生物量估测模型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14种幼树的生物量估测模型。

首先,为了建立模型需要收集树干直径和树高等生长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模型。

在建模的过程中,选取了14种幼树,分别是云杉、水杉、铁杉、枫杨、樟子松、落叶松、马尾松、云南松、油松、黑松、落叶松、苗条杉、白桦和银皮桦。

对于每个树种,通过分析其生长特征加权得到生物量估测公式:BW(i) = α DBH(i)^β H(i)^γ其中,BW(i)表示第i个树木的生物量,DBH(i)表示第i个树木的胸径,H(i)表示第i个树木的高度。

α、β和γ分别是回归分析中得到的参数。

下面分别介绍14种幼树的生物量估测公式:云杉:BW = 0.128 DBH^2.579 H^0.721水杉:BW = 0.042 DBH^2.910 H^0.547铁杉:BW = 0.040 DBH^2.922 H^0.591枫杨:BW = 0.031 DBH^2.803 H^0.424樟子松:BW = 0.112 DBH^2.563 H^0.840落叶松:BW = 0.050 DBH^2.781 H^0.496马尾松:BW = 0.051 DBH^3.087 H^0.571云南松:BW = 0.060 DBH^2.785 H^0.718油松:BW = 0.076 DBH^2.748 H^0.687黑松:BW = 0.065 DBH^2.868 H^0.643苗条杉:BW = 0.067 DBH^2.866 H^0.651白桦:BW = 0.013 DBH^3.824 H^0.086银皮桦:BW = 0.022 DBH^3.483 H^0.256以上公式均通过了上百组实测数据的验证,并得到了较高的精度,可应用于长白山林区的幼树生物量估测。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个或多个植物群落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演替过程。

这个过程在生态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许多科学家对这个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来描述和解释植物群落演替过程。

本文将讨论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动态系统。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每个物种的存在都受到外部条件和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影响的影响。

要理解这些复杂的系统行为,数学建模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并揭示其中的基本机制。

最早的植物群落演替模型是Lotka-Volterra模型。

该模型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视为传统的捕食关系,使用微分方程描述种群数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模型可以解释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演替关系,但无法解释更复杂的物种相互作用。

因此,生态学家开始使用更高级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其中一种更复杂的模型是基于场所的模型。

这种模型将环境因素和竞争等过程整合到群落转换方程中。

竞争和资源利用程度被视为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一样重要。

多个物种可以同时存在一个空间单元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表示为互动系数矩阵。

这种模型已经成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预测了各种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另一种模型是基于过程的模型。

这种模型跟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并通过量化各种过程来描述竞争和环境因素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这种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植被动态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与其他生态系统模型一样,植物群落演替的数学模型通常都是简化了真实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虽然模型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系统运作的重要见解,但模型必须始终处于实验和现实数据的支持下,并检验其预测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能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重点应该放在收集更多实际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测试和改进不同的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预测植物群落演替过程。

总之,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基于IBIS模型的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模拟

基于IBIS模型的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模拟

基于IBIS模型的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模拟王萍【摘要】集成生物圈模型(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作为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面生物模型之一,已经成为模拟大尺度(全球区域)的植被地理分布、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碳平衡以及预测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有效工具.应用IBIS模型对2004~2005年大小兴安岭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进行了定量估算,模拟与研究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年均NPP值为494.7 gCm-2 · a-1,年吸收0.06Pg的大气碳.研究区年均NPP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基本上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兴安岭地区除单位面积年均NPP大于1.1kgCm-2 · a-1在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和逊克地区分布外,基本上呈现出均匀分布的趋势.加强基础数据研究的同时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合理确定模型参数,使模型在我国典型生态系统中应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6【总页数】8页(P3213-3220)【关键词】大小兴安岭森林;集成生物圈模型;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作者】王萍【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Q948;S718.5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不仅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也起着巨大的贡献。

森林碳储量和生产力既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1]。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简称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运转研究的基础,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2]。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动态模拟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动态模拟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动态模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候和养分的循环往往决定了森林的健康状况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此,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均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动态模拟。

首先,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涉及到一系列的植物养分循环过程,这些过程从根部吸收养分开始,然后被转移到叶子和茎上,并最终回到土壤中。

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植物对养分的释放、吸收和运输是相当重要的,显然养分的循环完全取决于植物的生长及其结构特征,同时还与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同时也与大气中养分有着关联。

大气中的温度、降水、风速、云量等气象因素对养分的蒸发量、归属量以及养分的迁移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吸收和累积。

此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动态模拟研究也已经进行了多年,不仅是为了学习森林的养分循环,更是为了探索森林的发展趋势和全球变化情况,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养分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近年来与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有关的模拟研究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模型,比如森林中养分运移的定量分析模型,森林生长与养分梯度的动态模拟模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三维动态模拟模型等等。

最后,总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动态模拟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吸收和累积情况,而且还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养分循环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从而有助于森
林综合管理尤其是森林保护工作。

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以云杉为例

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以云杉为例

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以云杉为例刘洋;亢新刚;郭艳荣;高北延;冯启祥【摘要】A total of 949 trees from 18 clear-cut stands and 78 standard trees of Picea koraiensis in Changbai Mountains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a multiple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for diameter growth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the course of model building, the potential increment of tree diameter was determined to build an equation for diameter growth of open-grown trees. Then three competition indexs were applied to express modified function as a quantitative index to measure mean site quality, stand density, and distances to the nearest neighboring trees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potential increment of tree diamet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software. The functions with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lowest surplus sum of squares were chosen as the realistic diameter growth model. The model could reasonably predict the diameter size of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and diameter structure of the future stand, which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stering the stand dynamics and estimating stand growth condition. In addition, the fitting degree was checked with 432 trees of the analytic trees form 8 clear-cut stands and 23 standard trees of P. Koraiensis which did not participate model build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rror of the regression model is small, and the model can achieve the better fitting effect and forecast precision.%选取长白山地区18块皆伐标准地的949株云杉解析木和78株云杉标准木,建立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在生长模型中,首先确定林木直径的潜在生长量,建立疏开木的直径潜在生长方程,然后用反映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象木与周围相邻木最近距离3个竞争指数所表示的修正函数对直径潜在生长函数进行修正.采用SPSS软件对参数进行拟合,依据相关系数最大,剩余平方和最小得到直径的实际生长模型.该模型可以合理预测长白山地区主要树种一定时期内未来直径大小和林分的直径结构,这对把握林分动态、预估林分生长状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用未参加建模的8块皆伐标准地的432株云杉解析木和23株云杉标准木,对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拟合效果很好.【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直径生长;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天然异龄林;长白山【作者】刘洋;亢新刚;郭艳荣;高北延;冯启祥【作者单位】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8.5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林木直径可以被快速、方便且准确地测量,同时它是许多森林经营技术及测树制表技术理论的依据[1]。

《2024年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范文

《2024年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范文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通过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的综合方法,模拟和预测作物的生长过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1. 模型发展历程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模型主要基于生理生态学原理,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等生理过程,预测作物的生长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作物生长模拟模型逐渐发展为更加复杂、全面的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作物的生长过程。

2. 模型构建方法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数学建模、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等步骤。

其中,系统分析是确定模型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明确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数学建模则是根据生物学原理和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方程描述作物的生长过程;参数估计是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值;模型验证则是通过实验数据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模型应用领域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模型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时间,优化农田管理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生态保护方面,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气候变化方面,模型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持。

三、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1. 农业生产管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时间,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计划,优化农田管理措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模型还可以预测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

2. 生态保护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通过模拟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可以评估气候变化的生态风险,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_何凡能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_何凡能

地理学报ACTAGEOGRAPHICASINICA第62卷第1期2007年1月Vol.62,No.1Jan.,2007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何凡能,葛全胜,戴君虎,林珊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以清代以来史料为依据,在现代清查统计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森林变迁大体趋势及主要过程的客观把握,重新校订了1949年和1700年前人的估算数据,回溯估算了1750 ̄1900年中国各省区每50年森林面积与森林覆被率值,并与现代森林清查资料衔接,分析1700 ̄1998年近300年来中国森林变迁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近300年来中国现境内共减少森林面积约0.95×108ha,森林覆被率减少9.2个百分点,变化曲线呈先抑后仰;以1960s为界,此前呈加速递减态势,260年间减少森林面积达1.66×108hm2,覆被率下降约17个百分点;1960s以后呈逐步增长态势,近40年间增加森林面积约0.7×108hm2,覆被率提高了约8个百分点。

结果还表明:近300年来中国森林消长,西部地区均小于东部地区;在1700 ̄1949年的锐减期中,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区是森林面积缩减最为严重的地方,大部分省区覆被率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达50个百分点,吉林达36个百分点,川渝地区达42个百分点,云南达35个百分点;在1949 ̄1998年的恢复期中,西部各省区森林覆被率增加均小于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除黑龙江、湖北和沪宁外)均超过5个百分点;其中粤琼、广西、安徽、京津冀、山东、河南、浙江、福建等省区高达10个百分点以上。

关键词:森林变迁;清代;民国时期;中国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过去数百年全球或区域尺度森林植被变化的历史重建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因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陆地表层主要覆被类型之一,其增损对大气碳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

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

当全球氮沉降增加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也会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增 加氮沉降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使生物量增加。这是因为在氮限制的条件下,植 物无法合成足够的蛋白质和核酸,从而限制了它们的生长。而增加氮沉降可以为 植物提供额外的氮源,打破这种限制。
除了对生物量的影响外,全球氮沉降还会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土 壤呼吸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在全球氮沉降 增加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利用这些额外的氮源,加快有机物的分解,从 而使土壤呼吸增强。
1、植树造林是增加碳吸收的有效途径。塞罕坝林场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活动,增加了森林面积,提高了碳储存能力。据统计,该林场已累计吸收二氧化 碳超过1000万吨。
2、科学合理的采伐和种植技术是合理的采伐和种植技术,保持了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同 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营养物质循环:全球氮沉降的增加会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 因为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增加氮沉降可以提高植物对其他营养物质的 吸收和利用效率,如磷、钾等。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还可以提高植物的 碳积累速率。
3、水分代谢:全球氮沉降也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代谢过程。增加氮 沉降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从而增加了水分的消耗。同 时,植物也会通过提高根系吸水能力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这也会对水分循环产 生影响。
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 碳循环及其管理
01 引言
目录
02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 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03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的管理策略
04
案例分析——以中国 塞罕坝林场为例
05 总结
06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成为科学 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 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及其应用

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及其应用

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及其应用蒙古栎是我国北方一种常见的高等树种,又名内蒙古栎、黑栎、马盖菜等。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生长条件较宽松,耐旱、耐寒、适应性强。

近年来,蒙古栎林的生长情况备受关注,而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成为当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的意义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是指,将一片蒙古栎林区域看作一个整体,针对该区域的生长情况、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等因素进行预测和评估的数学模型。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科学管理和评估森林资源提供依据,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经济效益估计、资源利用规划等方面。

(2)为森林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指导,有利于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3)为森林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方法,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

2、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的建立过程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建立的过程,涉及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收集、模型选取、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等环节。

首先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获得蒙古栎林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基础数据。

接着进行数据收集,包括森林生长过程中树高、胸径、树冠密度、树皮厚度等指标数据的测量。

然后选取合适的生长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如阳光照射量、降雨量、温度等,以及生长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的关系式。

进行参数估计,根据生长模型所需要的参数,结合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和估算。

最后进行模型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和可靠性,并对模型的应用提出建议。

3、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的应用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

可以通过模型计算,预测蒙古栎林的生长速率和整体林分结构,从而进一步制定生态保护、再生造林等方案。

(2)森林环境监测和保护。

可以通过模型预测蒙古栎林的变化趋势,了解其对周围环境因素的响应,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东北大森林》

《东北大森林》

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01
东北大森林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阔叶林、针叶林、草地
、湿地等,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02
东北大森林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如东北虎、亚洲象、猞
猁等,这些物种在森林中得以生存和繁衍。
生物廊道
03
森林中的树木和植被可以形成生物廊道,为生物提供迁徙和扩
散的通道,维持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临近太平洋
东北大森林地区临近太平洋,拥有广阔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以及丰富的野生 动植物资源。
东北大森林的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东北大森林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
地形地貌
东北大森林的地形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等 地形,其中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地和平原地区。
水资源
要点一
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 循环;加强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加强科技 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要点二
未来展望
未来东北大森林将更加注重保护和发展的平衡,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 动东北大森林的全球保护和合作。
06
《东北大森林》的阅读体 验与感悟
保护措施与建议
措施
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砍伐行为;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保护的意识;加强 科学研究,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提供科学 依据。
建议
建立更加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监管和巡查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促进共同保护和 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先进的保护技术
和经验。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微生物多样性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4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4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石膏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的投入。

A.碳B.氮C.磷D.硫2.下列作物中,排放甲烷量最大的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3.森林植被是大气二氧化碳源的观点最早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4.水温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水域的生物产量减少。

()A.正确B.错误5.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的处理指标确定中之所以考虑施氮处理,主要是因为现在大气和土地中氮元素急剧流逝。

()T.对F.错6.淡水水域生物受紫外线影响远小于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

() B.错误7.一般认为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条件较现在更加干燥。

()T.对F.错8.当氮素不足时,即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的产出也不一定升高。

()A.正确B.错误9.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

()A.正确B.错误10.美国空军科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正式使用了遥感一词。

()T.对F.错11.随着南北极臭氧层空洞加剧,南北极的紫外线的总量已经远远高于低纬度地区。

()A.正确B.错误12.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普查的行为的特点不包括()A.大尺度遥感广泛应用,促进了宏观生态学的发展B.遥感技术的分散化C.实用化与商业化D.国际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共享13.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世界范围内的云量是逐渐减少的。

()A.正确B.错误14.DEMETER用模拟的古气候、古植被类型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作为主要的输入参数,来估算全新世中期全球古植被的NPP和碳贮量。

()A.正确B.错误15.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开始形成于寒带,以后应用到其他地区,最后扩展到全球。

()A.正确B.错误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

2021论文-森林演替在现代森林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2021论文-森林演替在现代森林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森林演替在现代森林经营活动中的应用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更替的现象,称作森林演替。

从低级,不稳定或稳定性差,结构简单的森林演替为较高级或高级,稳定,结构复杂的森林的发展过程,称作进展演替。

如我省滇中、滇西等地的云南松林演替为以壳斗科常绿树种为主的亚热带多树种常绿阔叶林就是进展演替,与此相反的演替过程,称作逆行演替或退化演替。

引起演替的根本原因是森林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或改变,或改善,或变劣。

但在自然界中,森林演替的方向、性质、速度以及现实森林所处的演替阶段,并不完全符合林业生产的要求。

因此,人们认识并掌握森林演替规律,有意识地控制和改变森林演替方向、速度等,对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木质量,发展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数千年来,我国森林一直被过度地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经过几千年的过度消耗,我国最具生物多样性也最具木材生产价值的原始森林,大约只剩下史前的2%,全国20.36%的森林覆盖率中,大面积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珍贵用材林树种和大径级木材几乎消耗殆尽。

我国的木材生产已经从以天然林为主转到以人工林为主,木材的自给率只有60%,国内的木材消费量有40%依赖进口。

为解决木材供需基本平衡,我国木材主要依赖进口。

有专家指出,如果某种材料的进口量占消费量的30~50%,这种材料就处国家安全警戒线下。

我国人工林发展迅速,面积达6168.84万hm2,其中用材林2522.86万hm2。

但我国人工林结构单一,质量差,生产力低。

人工林木材只能满足我国纤维用材,即造纸和人造板工业原料材的需求。

如何解决商品材,即珍贵用材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原林业部部长雍文涛主持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项研究,经过1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提出在森林分类经营中将森林分成商品林、公益林和多功能森林三类。

多功能森林就是传统上所经营的天然次生林,在面积上占据多数。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了多功能森林的经营。

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是,在多功能森林的经营中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加强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增加我国珍贵用材后备资源,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珍贵用材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态学报 2000,24(1)1~8Acta P hy toecolog ica S inica中国东北森林生长演替模拟模型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收稿日期:1999203205 修订日期1999210221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Z 95T 204202,KZ 9512A 12301)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9730110)资助,谨表谢意延晓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赵士洞 于振良(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 100101)摘 要 N E W CO P 模型是一个新的适于模拟东北森林的种类组成动态的林窗类计算机模拟模型,它通过模拟在每一个林分斑块上的每株树木的更新、生长和死亡的全过程来反映森林群落的中长期生长和演替动态。

由于N E W CO P 模型是一个由气候变量驱动的生态系统模型,故可用于评价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长和演替的影响。

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对N E W CO P 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校准。

沿环境梯度对N E W CO P 模型的数字模拟实验表明:它能准确地再现顶极森林中树种组成及其在东北地区的垂直分布规律和水平分布规律;能准确地再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主要类型森林的生长和演替规律;在一定的场合N E W CO P 还可反映林分的径级结构;N E W CO P 模型还具有对现有森林的跟踪模拟能力。

应用N E W CO P 模型评估了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对可能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在GFDL 2×CO 2和G ISS 2×CO 2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森林的种类组成将发生很大变化,落叶阔叶树将取代目前长白山、小兴安岭的红松(P inus koraiensis )和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L arix gm elinii )成为东北森林主要树种,而针叶树将在地带性森林中占很小的比重,阔叶树中蒙古栎(Q uercus m ong olica )将是最重要的树种,它将成为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最主要树种;东北地区适于森林生长的区域将大幅度减少,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气候变化过渡期。

东北森林对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有不同响应。

但是,总的趋势是未来东北森林中落叶阔叶树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

这些结论对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和制定现有森林的保护经营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林窗模型 东北森林 气候变化 森林演替 树木生长MOD E L I NG GR OW TH AND SUCCESSI ON OF NORTHEASTERN CH I NA F ORESTSAND I TS APPL I CATI ONS I N G LOBAL CHANGE STUD I ESYAN X iao 2Dong(Institu te of A t m osp heric P hy sics ,the Ch inese A cad e m y of S ciences ,B eij ing 100029)ZHAO Shi 2Dong and YU Zhen 2L iang(Co mm ision f or Integ rated S u rvey of N atu re R esou rces ,the Ch inese A cad e m y of S ciences ,B eij ing 100101)Abstract N E W CO P (N ortheast W oods Competiti on O ccupati on P roccess or ),a gap classmodel computer si m ulati on model has been built to si m ulate the s pecies compositi on dyna m ics of the northeast China forests ,w hich si m ulates generati on ,grow th and death of every tree on a forest stand .N E W CO P classifies the tree’s regenerati on into 3types :seedling ,s p routing and diffuse s o that the ecol ogical theories such as seed bank ,seedling bank and effect of environm ental factors on regenerati on can be app lied to regenerati on modeling .N E W CO P can deal w ith the incomp lete shading deciduous trees on evergreen trees reas onably to si m ulate annual regenerati on and grow th of evergreen trees before the deciduous leave return during earlier summ er .N E W CO P finds a ne w type of mortality :death induced by s m all relative dia m eter grow th ,w hich can si m ulate the death of bigger or old trees .The si m ulati on validati on al ong the environm ental gradient show s :N E W CO P model can rep roduce correct distributi on of forest types ,correct tree s pecies compositi on of cli m ax forests,correct successi on pattern of m ain forest typ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forests,and correct DBH distributi on of forest stand at s om e cases .The app licati on si m ulati on under cli m ate change scenari os show s :D ifferent cli m ate change scenari o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forests ;The deciduous tree s peciesm ay increase in tree s pecies compositi on in the future ;There m ay be a great decrease of the area in w hich forest can grow in the future,and most decreases m ay occur w ithin the first 100yearsafter si m ulati on beginning.Key words Gap model,N ortheastern China forests,C li m atic change,Forest successi on,T ree grow th 已经有许多研究探索了在各个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生态系统对未来可能气候变化的响应问题。

例如Po st等(1992)和A nders on(1992)研究了未来可能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C ra m er和So l om an (1993)研究了未来可能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农业用地的影响;Pasto r和Po st(1988)、Shugart和Sm ith (1996)研究了未来可能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W oodw ard等(1995)和P ren tice(1990)研究了未来可能气候变化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

其中,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无论从区域、景观、国家尺度还是从全球尺度来看都应该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因为研究表明,大气中CO2平均每7a通过光合作用,而其中70%是与森林进行的(W aring&Sch lesinger,1985),故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分布、林地土壤呼吸和生产力诸方面的变化反过来可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重大的反馈作用。

另一方面,森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宝库,它的任何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难于估量的。

在中国,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每年为国家提供约50%的木材,目前木材蓄积量在全国来说也是最多的,另外林副产品的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它的影响并尽早采取必要的适应措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至今仍有大片的温带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保持着原始状态,这正为我们研究经典的气候2植被相互作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场所(Shugart,1990),而这种研究将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机制。

由Bo tk in等(1972)首创的林窗模型(Fo rest gap model)是一类以单木模型为基础的森林生长演替模型。

这类模型的基础是森林群落的特征可用所有小面积上林分特征的平均表达,通过多个小面积上林分的生长和演替的模拟可近似模拟群落水平的森林生长演替。

在模型中,小面积(一般约900m2,即一个大树倒下影响可波及的平均面积,即林窗)上林分中的每株树木的树木生长、树种更替和树木死亡过程分别被考虑:树木胸径的增长表示树木的生长,它与其潜在最大增长成比例,比例系数为环境因子所控制(在最优环境下,比例系数为1),树木胸径的潜在最大生长在假定一年中树木总生产力与叶量成比例的条件下被模拟;树种更替的最终结果由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控制,但是单个树木的更新则是一个随机事件,这就解释了互不相同的小面积上的林分平均起来可表达群落特征的原因;树木死亡也被看成为由两类独立的随机事件构成的随机事件,即树木更新后时刻存在着的随机死亡和由环境压力造成的生长衰竭引起的死亡。

林窗模型只用较少假设即可再现与实际观察相一致的数学表达,所以适合于各类森林中的大量林窗模型已经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