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常见并发症: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
备好抢救药物和仪器。
温度过低或复温过快,甚至导致室颤;
--严密观察心电图改变及血压,心率,心律变化,
杨薇,李莉娜,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6(18),2223-2224
01
02
03
04
05
循环系统观察与护理:
护理
低温可使胃肠蠕动减慢,胃储留及腹胀;胃肠道应
护理
1.体温监测: a.肛温反应直肠温度,较脑温低0.33℃,临床广泛采 用;(另鼻咽部,食管,膀胱等)。 b.妥善安放体温探头,避免脱落移位(肛温探头插入 直肠6-10cm )。 c.降温速度1-1.5℃/h为宜,4h内肛温降至32--35℃, 达到目标温度后,维持,禁忌忽高忽低。 d.30 min巡视记录,稳定后可改1h,根据降温效果调 节预置温度。 杨薇,李莉娜,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6(18),2223-2224
罗明慧,颅脑降温仪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时机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3-4
研究,文献指出:
亚低温实施时机
尚无标准,受个体化因素影响。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 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12-24小时持续 亚低温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建议72小时。
1
2
亚低温持续时间
护理
3.呼吸系统观察与护理: a.低温引起呼吸频率,潮气量下降,同时镇静,冬眠 合剂的使用,呼吸受到抑制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变化。 b.低温使呼吸减慢,分泌物粘稠 ---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气道 湿化,吸痰注意无菌操作。 c.肺部感染时,选用敏感抗生素。 黄红霞等,一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后压低温治疗的实施与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214-215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02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对患者的益处
降低脑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脑代 谢率,减轻脑组织的氧耗和能量 消耗,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和颅内
压。
减少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机体各系统的 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 肺部感染、心脏疾病等。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 的预后。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亚低温治疗概述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实践操作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案例分析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概述
亚低温治疗定义
01
亚低温治疗:指通过降低体温至 亚低温状态,从而减轻脑组织损 伤、改善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方案
采用头部冰帽和冰毯等设备, 将患者体温降至32-35°C。
治疗效果
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意识逐 渐恢复,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 ,未出现并发症,预后良好。
成功案例二:脑梗塞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突发脑梗塞,出现偏瘫、失语等 症状。
亚低温治疗方案
在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头部冰帽和 冰毯等设备进行亚低温治疗。
04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 理异常情况。
04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脑外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因车祸导致脑外伤,出现 昏迷、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亚低温治疗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等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肌张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保持病人的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3.体温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包括肛温、皮肤温度等,及时调整降温仪的温度和降温速度,确保病人的体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心肺功能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心肺功能,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5.营养支持亚低温治疗期间,病人的代谢率降低,营养需求也相应降低,但仍需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护理人员应定时给予营养支持,包括口服或静脉营养,确保病人的营养状况良好。

6.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规定,合理使用冬眠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药物过量或误用。

同时,应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止药物使用。

上头盔,内部装有冷却剂,通过降低头部温度来减少脑部损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降温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冰袋敷在局部,可缓解疼痛和肿胀,但也可能引起皮肤冻伤或感染,应注意保护皮肤并定期更换冰袋。

全身降温法1.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降温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电解质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应谨慎使用,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水平。

2.其他全身降温法包括冷水浴和冰浴,但这些方法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慎重使用,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降温方法,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为了使用冰帽降温时避免冻伤,需要在患者的后颈部、双耳外部以及接触冰块的部位垫上海绵垫。

由于中枢性高热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因此,使用冰帽可以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从而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一、概念: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均为体何温度),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

二、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

三、作用:1)、主要是积极预防、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

(1)、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2)、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低颅内压。

(3)、减少甘露醇用量,相应减少肾功能损害的毒副作用。

2)、降温时间窗:伤后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越明显,尽量在伤后24h内实施。

中心体温在8-12h逐渐降至33-35℃,并维持24-48h为宜。

四、作用机理1)减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3)抑制有害物质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4)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5)增加泛激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很和功能的修复。

6)减少Ca2+的内流,调节钙蛋白激酶Ⅱ活性。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体温下降至25℃时,脑组织耗氧量仅正常的1/3;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15%;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1℃,脑脊液压力下降5.5%;体温低于25℃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体温在18-20℃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是安全的。

六、方法:1)、局部降温:降温:冰袋、冰枕、冰帽、冰毯。

全身降温;冰水浴、亚低温治疗仪。

2)、降温前准备:1.头颅CT检查,如有手术指征,则先行急诊手术。

2.连接各种监护设备。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要置入带有温度探头的导尿管,行BIS监测)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连接呼吸机(关闭呼吸机的加热装置?)、使用肌松药物。

4.常规化验检查(电解质、血凝等)。

亚低温治疗的正确实施

亚低温治疗的正确实施
率。
THANKS
感谢观看Leabharlann 安全性及风险评估安全性
亚低温治疗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是相对安全的。然而,由于 患者体温的降低,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寒战、心律失 常、肺部感染等。
风险评估
在实施亚低温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 病情严重程度、预期治疗效果、并发症风险等。根据评估结 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
操作规范制定
制定详细的亚低温治疗操作规范,包括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治疗后的护理要点等,确保 整个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不 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03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降温方法选择及操作要点
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
02
治疗前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与筛选标准
评估患者病情及适应症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定患者是否适合 接受亚低温治疗。
筛选标准制定
根据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制定明确的筛选标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仪器设备准备及检查流程
亚低温治疗仪准备
选择符合标准的亚低温治疗仪,确保 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降温 方法、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总结经验 。
并发症预防措施
预防寒战
在降温过程中,注意给患者保 暖,避免寒战发生;如发生寒
战,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 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 液排出。
预防压疮
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定期 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04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性原则
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舒适性原则
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减轻 治疗带来的不适感。
有效性原则
确保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控制低温程度
全身亚低温治疗通常用于治疗新生儿低体温、心肺复苏 等情况。
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包括使用冰毯、冰水浴等。
亚低温治疗设备与技术
亚低温治疗设备主要包括温度监 测仪、冷却装置、温度控制仪等

亚低温治疗技术包括温度监测、 温度控制、复温等步骤,需要专
业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亚低温治 疗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 完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亚低温治疗通常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 32℃~3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既能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又不至于引起严 重的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原理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减缓脑组 织的代谢速度,减少脑细胞对氧和能 量的需求,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减少钙离子内流
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钙离子内流,减 轻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有助 于保护脑细胞。
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
适当的亚低温治疗时间对于疗效的发挥至关 重要。
护理干预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疗效。
06
亚低温治疗的未来展望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2
新型亚低温治疗设备的研发和应 用,将为临床提供更加便捷和精 准的治疗手段。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大纲
1、概念及背景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3、如何实施亚低温治疗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1
什么叫亚低温?
.
2
1.1概念
轻度低温(32~35℃)、
中度低温(29~33℃)、
深低温(17~28℃)、
超深低温(16 ~ 4℃)
其中29~35℃又定义为亚低温。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 ℃亚 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 死率。目前推荐35 ℃,效果好,副作用 少。
.
26
如何工作:
冷却的盐水流入球囊内 Cooled saline flows within balloons
静脉血流经每个 球囊时被冷却
Closed-loop system – no fluid infusion
密封系统-无液体进入到体内
.
27
.
28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29
4.1适应症
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包括谷氨酸多巴 胺等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 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
10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四、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 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神经细胞凋 亡表现。
压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路径,通过抑 制半胱氨酸酶活性,防止线粒体功能障 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达到脑保 护作用。
-不透射线 Radiopaque
-介入包 Insertion Kit
Catheter
5 mm
4 mm
热交换球 囊
2腔或3腔导管
盐水流 入端口
流回设 备
Can be used for up to 7 days可以. 持续使用7天

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适用哪些病症?

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适用哪些病症?

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分别适用于以下病症: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适用于多种情况,包括头昏、头晕、眩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听力下降、偏瘫、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脑外伤综合症、血管堵塞、脑出血、脑梗塞等。

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以及长久不愈合的伤口运用高压氧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急性脑缺氧,如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喉头水肿,挤压伤等情况,高压氧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主要用于脑外伤、脑出血等引起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通过降低体温,可以减少脑组织的代谢和氧消耗,从而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亚低温治疗应在脑损伤后的早期阶段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并不是所有病症都适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文档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文档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一、亚低温治疗原理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方法降低患者体温至亚低温状态的治疗方式。

通过降低体温,可以抑制脑细胞的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亚低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等。

二、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适用人群:1. 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 体温升高或中枢性高热的患者;3. 需要降低机体代谢和氧耗的患者。

禁忌人群:1. 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不稳定的患者;2. 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 存在颅内高压或病情危重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与步骤1. 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实现。

物理降温包括冰敷、冰毯、冰帽等,药物降温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退热药等。

2. 治疗步骤:(1)评估患者情况,确定亚低温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3)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如冰敷、冰毯等;(4)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降温速度和温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5)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注意保湿和保暖;(6)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护理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体温在亚低温状态;(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和翻身拍背;(3)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评估病情状况;(4)注意保湿和保暖,预防皮肤冻伤和肺炎等并发症;(5)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事项:(1)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其他并发症;(2)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躁动;(3)对于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和治疗;(4)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尊重其人格尊严。

五、常见问题与解答1. 亚低温治疗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答:亚低温治疗对身体的影响较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皮肤冻伤、呼吸道干燥等。

亚低温治疗护理范文

亚低温治疗护理范文

亚低温治疗护理范文亚低温治疗(Sub-zero Therapy,SC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人体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促进身体的自愈机制,减轻疼痛、炎症和恢复训练后的肌肉发炎等问题。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效果、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是值得探讨的。

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基于冷冻物理原理的治疗方式,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冰水浴疗法,但更为安全和舒适。

治疗时,患者被放置在一个冷冻室内,室温可降至零下120摄氏度,且患者只需在其中停留几分钟。

在温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皮肤表面血管迅速收缩,导致血液局部循环减缓,从而使血管内的血液经过呼吸作用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此外,机体对冷敏性物理刺激的反应使机体内各系统得到刺激和激活。

1.降温效应:亚低温环境可使机体表皮温度迅速降低,达到降温效果,从而减轻疼痛炎症。

2.抗炎作用:降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和介质的释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3.舒缓肌肉疼痛:亚低温环境能够有效舒缓肌肉疼痛,减轻酸痛感,促进肌肉恢复。

4.增强免疫力:亚低温环境对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刺激,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5.促进新陈代谢:亚低温环境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1.急慢性疼痛症状:例如头痛、关节炎、颈椎病等。

2.运动损伤:比如扭伤、运动员软组织损伤。

3.肌肉疲劳和酸痛:例如长时间使用肌肉造成的酸痛和疲劳。

4.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

5.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1.皮肤灼伤:由于极低温度的刺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灼伤,如发红、水肿、瘀斑等。

2.寒冷感:由于亚低温环境下的长时间暴露,患者可能出现寒冷感,但一般不会有冻伤等严重问题。

3.高血压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

综上所述,亚低温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将人体暴露在极低温环境中,促进身体的自愈机制,减轻疼痛、炎症和恢复训练后的肌肉发炎等问题。

亚低温病人治疗的护理

亚低温病人治疗的护理

02
病人护理工作重要性
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处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呼 吸顺畅,防止窒息等危险情况发生。
密切监测。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 深度,注意有无呼吸困
难或呼吸暂停现象。
血压
低温会影响血压,可能 导致低血压或高血压,
需定时测量。
体温
维持体温在设定范围内 ,避免过高或过低。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部抬高
适当抬高头部,有利于呼吸道分 泌物排出。
及时吸痰
对于有痰的患者,应及时吸痰, 避免痰堵引起窒息。
雾化吸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护 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时间 等。
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 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 预案。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护理计划 ,解释相关护理措施的目的和 注意事项,并取得其理解和配 合。
04
护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心率、心律
亚低温治疗可能导致心 动过缓和心律失常,需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本次护理工作,护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亚低温治疗护理经验,提 高了护理质量和水平。
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
护理操作规范性有待提高
部分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 指导。
病人舒适度不足
由于亚低温治疗需要降低病人体温,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感,需 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关注和照顾。
循序渐进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疗法亚低温疗法(hypothermia therapy)是指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核温度降至32~34℃之间,从而达到减轻脑损害、保护脑功能的目的。

临床上多采用两种方法来降低脑部温度,一是用冰袋、冰帽等头部局部降温;二是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全身降温。

一、原理1.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轻乳酸堆积。

2.抑制脑损伤后白三烯B4及其他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脑水肿,有效降低颅内压,在25~37℃,体温每降低1℃颅内压可平均降低5.5%。

3.保护血脑屏障。

有研究表明,在30~33℃时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显著减轻。

4.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主要是稳定Na+-K+泵的功能,使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恢复正常,以防止脑水肿发展。

5.能显著抑制缺氧所造成的神经元钙离子内流,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二、适应范围(一)适应证1.心肺复苏术后。

2.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缺血。

3.颅内感染、脑干损害,尤其是伴有去大脑强直发作者。

4.持续性中枢性高热者。

5.颅脑外伤后有明显精神症状或谵妄、躁动不安者。

(二)禁忌证1.患儿处全身衰竭状态。

2.合并休克尚未纠正者。

3.未完全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者。

三、操作步骤1.遵医嘱应用冬非合剂冬眠灵(氯丙嗪)和非那更(异丙嗪)各1mg/(kg·次)静脉缓慢注射或肌内注射,以避免机体在物理降温时出现寒战。

2.待患儿进入昏睡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后开始用物理降温措施。

采用亚低温治疗仪,也可用冰枕、冰帽和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来降低体温。

3.监测肛温,把患儿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2~34℃。

四、护理要点1.低温疗法的效果与开始使用低温的时间有关,凡具有使用低温指征的患儿应尽早使用。

对心肺复苏术后患儿,在心跳呼吸恢复或心跳恢复及机械控制呼吸后即可开始降温,甚至在心脏按压的同时即可在头部用冰袋降温。

因为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在循环停止十几分钟即出现,循环停止后中枢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脑循环状态和脑部温度。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亚低温治疗概述 •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 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 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 亚低温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亚低温治疗概述
定义
亚低温治疗
一种利用低温技术降低患者体温 ,达到治疗疾病或减轻症状的治 疗方法。
进一步完善亚低温治疗的方案和操作流程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亚低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的联合应用,提高综 合治疗效果。
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如肿 瘤、免疫系统疾病等,为更多患者带来福 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并发症预防
亚低温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 ,如寒战、心律失常、呼吸抑制 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
并及时处理。
护理要点
在亚低温治疗期间,需要做好患 者的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 护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治疗
的顺利进行。
03
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适应症是指亚低温治疗可以用于哪些疾病或状况的治疗。亚低温治疗通常用于治 疗颅脑损伤、脑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癫痫持续状态、高 热惊厥等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疾病。
全身亚低温治疗
定义
全身亚低温治疗是指将患者整个 身体置于低温环境中,以实现全
身降温。
适应症
常用于治疗心肺复苏、重症中暑、 高热惊厥等全身性疾病。
实施方式
通过将患者送入低温室或使用特殊 设备如冰毯、冰衣等,将患者体温 降低到目标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 。
亚低温治疗的设备与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呼吸、循环意外 冬眠深度不宜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 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 是呼吸的情况,应用肌松药的同时,应掌握好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 动态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 其他 应定时监测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病人血清内如存在 冷凝集素,说明低温已产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低温疗法。
人工气道护理:注意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 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方式、动 脉血气指标等
皮肤护理: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及 褥疮的发生
体位护理 :亚低温治疗中病人最好平卧位,避 免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 位性低血压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脑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原则
脑保护的治疗与开始低温的时间有关,亚低 温脑损伤的治疗亦存在“治疗时间窗”强调伤 后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因此亚低温 开始的时间最好在伤后6~8h内,值得注意的是 长时呈亚低温不但无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加重 脑缺血性损害。因此有严重心血管功能紊乱或 凝血机制受损者,建议脑亚低温在35 0C以上; 除此之外则维持于32~34 0C.亚低温治疗时间 一般为3~5d ,最长5~7d
亚低温治疗仪组成
亚低温治疗仪又称降温毯,冰毯冰帽, 控温毯等
一般由主机和外设附件两部分组成 : 主机部分-----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
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水毯,连接管,体温传 感器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 确保体温
维持在32℃~34℃
工作原理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 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 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 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 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 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 造亚低温的环境。
治疗的原理
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 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亚低温治疗
概念
体温在 28 ℃ – 35 ℃ 称为亚低温 低温疗法是一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
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轻度体温33 ~ 350C,中度体温28~ 320C,深
度体温17~ 270C,轻中度体温被统称为亚低 温。 但体温低于28℃时,常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 制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复温休克 复温过程中,由于血管扩张,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 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复温不宜过快,可适当给予儿茶酚胺类药
物以增加外周阻力。
➢ 复温时颅内压突然升高 压监测与管理。
一般仍认为系复温过快有关,应加强颅内
➢ 肺炎 在低温时期,垂体功能不全导致全身免疫力低下,细菌在亚 低温的环境中最适宜生长,各脏器的血流降低,及血管阻力增大等原 因而易于发生全身严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在呼吸管理时 应有充分准备,加强呼吸道的清洁管理。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