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普及——丙酮
丙酮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
![丙酮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https://img.taocdn.com/s3/m/4d67d2b780eb6294dd886cdc.png)
物质状态
特殊甜味,薄荷味澄清状液体
形状
液状
颜色
无色
气味
特殊甜味,薄荷味
PH值
/
沸点/沸点范围
56.2℃
分解温度
94℃—98℃
闪火点(Flash Point):
18℃
测试方法
开杯□
闭杯■
自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12.8%
蒸汽压
7 kPa(38℃)
爆炸下限%(V/V)
2.5%
密度
0.791
*物理性化学性危害:食入危害健康
*特殊危害:
主要症状:头痛、虚弱、困倦、恶心、酒醉、呕吐、虚脱、昏迷、皮肤脱脂、皮肤炎、方位感障碍
物品危害分类:中度危害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1.移走污染源或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2.若不适的症状持续就需立刻送医。
*皮肤接触:以温水缓和冲洗受污染部位5分钟或直到污染物除去。
慢毒性或长期毒性:1.长期频繁接触可能造成皮肤脱脂及皮肤炎(干燥、刺激、发宏及龟裂)。2.再1000ppm浓度下,每天暴露3小时,经7至15年后会感到鼻及咽刺激、方位感障碍及无力。3.暴露于丙酮下会增加氯化溶剂的肝毒性,例如:1,1-二氯乙烯,1,1,2-三氯乙烷、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溴二氯乙烯、二溴氯申烷等。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器:化学干粉、酒精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液体极易燃,室温下可能被引燃。2.蒸气比空气重会传播至远处,遇火可能造成回火。3.会累积再封闭地区。4.火场中的容器可能会破裂、爆炸。5.即使被水稀释有可能引燃。
特殊灭火程序:1.撤退至安全距离或受保护的地点灭火。2.位于上风处以避免危险的蒸气和有毒的分解物。3.灭火前先阻止液漏,如果不能阻止液漏且周围无任何危险,让火烧完,若没有阻止液漏而先灭火,蒸气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在引燃。
化验室安全培训之危化品
![化验室安全培训之危化品](https://img.taocdn.com/s3/m/799bf3ec941ea76e58fa0473.png)
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
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
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
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
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按标准分项如下:
11
爆炸品共分5项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高氯酸、TNT等。 第2项:军用弹药。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 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如四唑并-1-乙酸。 第5项:军用弹药。
爆炸品的标志:
17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 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 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 分3项。 第1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 化的)、一氧化碳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 氧气、二氧化碳等。 第3项: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等。 18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危害特性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性:第3项的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等均具有易燃性。另外,第1项的有毒气体中部分气体暨 有毒又易燃。 易爆性:一是物理爆炸,如氧气瓶爆炸;二是化学 爆炸,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爆炸。 (2)毒害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大部分都是有毒 有害的。如氧气,人在纯氧里也会中毒的。 (3)窒息性:一些气体本身虽然无毒,如氮气,但 是,在没有氧气的氮气里人会窒息而死。
27
自燃物品的危险危害特性
(1)易氧化性:自燃物品都是很 容易被氧化的。氧化速度越快,放热 越多,自燃的可能性就越大。 (2)易分解性:某些自燃物品容 易在空气中自行分解,且放出热量, 热量积聚时会自燃。
丙酮氰醇-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丙酮氰醇-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a1f5186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分解温度(℃):>120。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健康危害
现场急救措施
本品的蒸气或液体对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毒作用与氢氰酸相同,一般接触4~5分钟后出现症状,早期中毒症状有无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悖、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严重者可致死,可引起皮炎。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消防灭火介质
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禁用:无特别说明。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化学品标识
危险性标志
剧毒!
丙酮氰醇
acetone cyanohydrin
C4H7NO
CAS号:75-86-5
危险性理化数据
危险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熔点/凝固点(℃):-19;
初沸点和沸程(℃):95;
闪点(闭杯,℃):74;
易燃性:可燃;
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12;下限2.2;
泄漏处理措施
浓度(mg/m3)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MAC:未制定
PC-TWA:未制定
PC-STEL:未制定
消防中心
人民医院
火警:119
匪警:110Leabharlann 急救:120
丙酮的法律规定(3篇)
![丙酮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b98d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6.png)
第1篇一、引言丙酮(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编号:67-64-1)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6O,具有无色、易燃、易挥发的特性。
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丙酮在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丙酮的易燃性和毒性,其管理和使用受到各国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丙酮的法律规定。
二、丙酮的毒性和危害1. 毒性丙酮是一种低毒有机溶剂,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和摄入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丙酮,可能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甚至死亡。
2. 危害(1)火灾和爆炸:丙酮易燃,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高温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
在有限空间内,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丙酮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
(2)环境污染:丙酮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三、我国丙酮的法律规定1. 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1)生产许可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产丙酮的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2)销售许可:销售丙酮的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3)使用许可:使用丙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遵守《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丙酮的安全使用。
2. 包装、储存和运输(1)包装:丙酮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具有防泄漏、防静电、防撞击等性能。
(2)储存:储存丙酮的仓库应当符合《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通风、干燥、防火、防爆等条件。
(3)运输:运输丙酮的车辆应当符合《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确保运输安全。
3. 安全技术措施(1)防泄漏:生产、储存和使用丙酮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2)防静电:操作人员应当穿着防静电服装,使用防静电工具,避免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
(3)防火、防爆:生产、储存和使用丙酮的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制定应急预案,提高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乙酰丙酮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乙酰丙酮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8775dc70a32d7375a417809f.png)
好好学习社区 更多优惠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 易 燃! 有 害!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码 乙酰丙酮 acetylacetone C 5H 8O 2 CAS 号:123-54-6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23.2 沸点(℃):140.5 相对密度(水=1):0.98 饱和蒸气压(kPa ):0.93(20℃)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头痛、恶心和呕吐。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 MAC (mg/m 3): 未制定标准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市消防队 市人民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市消防队:119 市人民医院:120。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ce967e6787c24028915fc374.png)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丙酮2、异丙醇3、三甲基氯硅烷4、磷酸5、甲酸6、四氢呋喃7、乙酸乙酯8、硫酸9、乙酸10、盐酸11、亚硫酸12、乙醇13、甲酸14、乙腈15、二氯甲烷16、氨水17、三乙胺18、五氯化磷19、氢氧化钠20、石油醚21、三氯乙烷22、吡啶23、六甲基二硅烷24、正已烷25、液氨26、三氧甲烷27、醋酸酐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表1、4-1 丙酮化学品中文名:化学品英文名:丙酮;阿西通acetone CAS No、67-64-1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 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02ff1add84254b35eefd34f8.png)
一、1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可将吸风装置安装在容器边,再配合风机、酸雾净化器、风道等设备设施,将盐酸雾排出室外处理。
也可在盐酸中加入酸雾抑制剂,以抑制盐酸酸雾的挥发产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等。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2性灼伤,对眼睛及皮肉造成极大伤害。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
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若实验时是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布擦掉,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直接用大量清水冲洗,因为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热量会再次伤害皮肤。
三、论证假设五升丙酮试剂瓶的瓶口直径为40mm则丙酮的敞露面积F=π*0.022m2=0.001256m2由B.T.M马拉克公式得:丙酮在20℃时的蒸发速率G=(5.38+4.1*0)*26.64kPa*0.001256m2*(58g/mol^0.5)/133.32≈10.2831g/h所以 4h后丙酮的挥发量为4*10.2831g/h=41.1324g5升丙酮质量为m=d*V=0.7845g/ml*5000ml=3922.5g>41.1324g 成立挥发的物质的量n=m/M=41.1324g /58(g/mol) ≈0.7092mol标准状况下挥发的丙酮体积V0=22.4L/mol*0.7092mol≈15.8861L假设丙酮气体在实验室空气中均匀分布,实验室高3米则实验室体积为V=10m2*3m=30m3则4h后实验室内丙酮气体的浓度为a=15.8861L/30m3=529.5367ppm房间内丙酮的体积分数为0.053%由资料可知: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
丙酮氰醇安全生产要点
![丙酮氰醇安全生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8b7b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8.png)
丙酮氰醇安全生产要点丙酮氰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原料,应用广泛。
然而,它也是一种危险品,如果不注意安全生产,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以下是丙酮氰醇安全生产要点。
一、存储安全1.1储存环境丙酮氰醇应储存在高可靠性、密闭性好的防爆储罐内,并应放在仓库中,避免与其它化学品混存。
储存场所应禁止电器工具、明火及静电存在。
1.2贮罐标识规范贮存于容器内的丙酮氰醇容器应标示清晰明了的安全符号,标注有关物质的危险性质、成分、数量、生产日期、厂家和供货商名称等信息。
标识规范可以帮助应急工作的便捷进行。
1.3储存期限和数量限制在储存期限内应合理规划储存容量,防止存量过多造成储罐或储存区域超负荷。
丙酮氰醇的储存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同时储存温度应控制在0~10℃的情况下,无氧状态储存更利于长时间储存。
二、使用安全2.1进出港管理201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发布,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配套设备和加固措施,并要求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进出口设有安检门和防火卷帘门或防爆阀门等,并能及时监控车辆信息等。
企业需进行登记备案,定期接受国家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检查,确保危险化学品的进出口环节管控到位。
2.2加工使用2.2.1 在生产、加工及使用中,严禁使用易燃物、氧化剂和其他与丙酮氰醇不相容的化学物质。
2.2.2 避免使用过程中受热条件,要密封操作,禁止任何明火、电焊、电钻等高温明火的操作或接触丙酮氰醇的设备加热。
2.2.3 加工使用罐体内应每天检查一次,并清理排放内部可能产生的污物。
同时,必须注意消防器材的设备完好、存储齐全。
2.2.4 丙酮氰醇成分纯度应符合质量标准,如果该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排除原因。
三、应急处置在进行各项使用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一些原因发生意外事件。
随时应急处置能力和心理素质是确保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
3.1事故的概率预测根据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丙酮氰醇涉及的性质、重量和储存容器的种类等因素考虑,应开发预测程序,以预测各种事故事件的概率。
安全告知卡丙酮
![安全告知卡丙酮](https://img.taocdn.com/s3/m/5fb2da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c.png)
安全告知卡丙酮简介丙酮(Acetone),化学式为(CH3)2CO,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由于其溶解性好、挥发性大和无色无味,丙酮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如工业生产、实验室操作以及家庭清洁等。
然而,丙酮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并正确使用和存储丙酮,可以确保我们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安全。
本文将介绍丙酮的安全告知卡,详细说明了使用、储存及处理丙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阅读本文,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丙酮的安全性,并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使用丙酮的安全事项1. 增强通风丙酮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因此在使用丙酮时,务必确保操作环境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在实验室或其他封闭空间中使用丙酮时,推荐打开排风扇或使用通风设备以确保空气流通。
2. 远离明火和火源丙酮是一种易燃溶剂,不能与明火或其他火源相接触。
在使用丙酮时,保持离火源足够的安全距离,并确保周围环境没有明火或可燃物。
3. 避免吸入和接触皮肤丙酮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吸入丙酮蒸气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作用。
因此,在使用丙酮时,应尽量避免直接吸入蒸气。
同时,避免长时间接触丙酮,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
建议在使用丙酮时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以确保个人安全。
4. 远离食品和饮料丙酮是一种有毒物质,不应接触食品和饮料。
在操作丙酮时,应将食品和饮料远离操作区域,以防止误食或误触。
1. 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丙酮属于易燃物质,所以在储存时要选择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
避免将丙酮暴露于高温、阳光直射或火源附近的环境,以防止发生意外。
2. 远离火源和饮食区域在存放丙酮时,要与火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远离饮食区域。
丙酮具有挥发性,如果存放在与火源或食品接触的地方,可能引发火灾或毒性食物污染。
3. 严格控制存量合理控制丙酮的存量可以降低潜在风险。
在储存丙酮时,量力而行,尽量减少存储量,避免过多的丙酮积聚,从而降低突发状况的风险。
4. 储存于耐酸碱材料中丙酮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丙酮氰醇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docx
![丙酮氰醇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f6f5d8b33d4b14e84246845.png)
丙酮氰醇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剧毒液体, 120℃以上易分解生成氢氰酸和丙酮,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
理
化
特
性
无色或亮黄色液体。
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溶于丙酮、苯,微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
分子量85.11,熔点-19℃,沸点95℃,相对密度(水=1)0.93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3,饱和蒸气压2.07kPa(20℃),闪点63.89℃,引燃温度687.8℃,爆炸极限2.25%~11.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是有机玻璃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中间体,还用于有机合成、农药制造等。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成氢氰酸及丙酮。
【健康危害】
本品的蒸气或液体对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毒作用与氢氰酸相同。
早期中毒症状有无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严重者可致死。
可引起皮炎。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09634dcf705cc175527096f.png)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适用法规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16. 其他信息 第3节提及的危险代码和风险代码的文字说明 皮肤腐蚀/刺激: Flam. Liq. 易燃液体 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H316 造成轻微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6 可能造成昏昏欲睡或眩晕。 STOT SE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2.3 其它危害物
反复暴露可能引起皮肤干燥和开裂。
3. 成分/组成信息
组分 醋酮
分类
浓度或浓度范围 1
组分 CAS No. EC-编号
67-64-1 200-662-2
分类
浓度或浓度范围
Flam. Liq. 2; 3; 2A; STOT SE 3; H225, H316, H319, H336 >= 90 -<= 100 %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禁配物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他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在着火情况下,会分解生成有害物质。 - 碳氧化物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睛损伤/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56 °C 在 1,013 hPa -17 °C - 闭杯 - 溶剂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爆炸上限: 13 %(V) 爆炸下限: 2 %(V)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丙酮管理制度牌
![丙酮管理制度牌](https://img.taocdn.com/s3/m/07a7b9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a.png)
丙酮管理制度牌一、前言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化学品丙酮的使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使用丙酮的生产、仓储、实验等环节。
三、丙酮的基本情况1. 丙酮是一种易燃液体,有蒸气和液体形式,具有刺激性气味。
2. 丙酮的主要用途为溶剂,常用于清洗、溶解塑料、树脂和油漆等。
3. 丙酮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暴露会导致头痛、恶心、眼睛刺激等症状。
四、管理要求1. 丙酮的采购(1)公司内部丙酮采购需经批准,由专人负责。
(2)采购的丙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能购买过期或质量不达标的产品。
(3)丙酮的储存要求避免高温、火源,离开易燃、易爆品等。
2. 丙酮的使用(1)使用丙酮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丙酮的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
(2)在使用丙酮过程中,应保证通风良好,避免蒸气浓度超标。
(3)使用后的丙酮容器必须密封保存,避免挥发造成污染。
3. 丙酮的废弃处理(1)丙酮废弃物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2)废弃丙酮容器需按照规定清洗干净,不能随意丢弃。
4. 丙酮的应急预案(1)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丙酮泄漏、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措施。
(2)定期组织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管理责任1. 公司负责人要重视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2. 各部门主管要负责本部门丙酮的管理,做好相关记录和统计工作。
3. 使用丙酮的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落实好安全操作程序和防护措施。
六、监督检查公司将定期进行丙酮管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七、处罚措施对违反丙酮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纠正、警告或批评教育,严重者将追究责任。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起开始执行,对后续修改保留最终解释权。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丙酮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丙酮](https://img.taocdn.com/s3/m/698a411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8.png)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食入:漱口,饮水。就医。
职业接触限值
防护措施
PC-TWA:300mg/m3
相对密度(空气=1):2.00
闪点/℃:-18(CC);-9.4(OC)
爆炸极限(%):2.2-13.0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
现场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品名、CAS号
危险性类别
危险性标志
丙酮
CAS号:67-64-1
易燃液体,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触,类别3(麻醉效应)
理化性质
危险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熔点/℃:-95
沸点/℃:56.5
相对密度(水=1):0.80
PC-STEL:450mg/m3
泄漏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有限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危险化学品(丙酮)
![危险化学品(丙酮)](https://img.taocdn.com/s3/m/deefcefa0242a8956bece4c3.png)
中核二三建设公司方家山项目部方家山核电工程MSDS 材料安全数据—丙酮 ACETONEMSDS 丙酮 ACETONE 一、成份辨识资料:中(英)文名称:丙酮(ACETONE )液体,无色 ,特殊气味 自燃温度:465oC二、危害辨识资料:紧急概要:此物质高度易燃,必須远离火源。
易挥发,蒸气与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健康危害效应:吸入:咽喉痛,意识模糊,咳嗽,头晕,倦睡,头痛,神志不清摄食:恶心,呕吐眼睛、皮肤接触: 皮肤干燥,眼睛发红,疼痛,视力模糊,角膜可能损伤。
环境影响:无。
三、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措施:吸 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休息,并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接触:脱掉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者淋浴。
眼睛接触: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摄食:漱口,给予医疗护理。
四、灭火措施:适用灭火剂:干粉,抗醇 泡沫,大量水,二氧化碳。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可能导致爆炸。
特殊灭火程序:当其浓度过高有爆炸危害。
因此,着火时喷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五、泄露处理方法:個人应注意事项:1.将所有人员隔离泄露区。
2.如果可能,将溢出液收集于可密闭容器中,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3.额外个人防护:自给式呼吸器。
环境注意事项:不要冲入下水道。
清理方法:大量水冲洗六、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处置: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 ;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设备和照明。
不要使用压缩空气填充、卸料或转运。
储存:防火,与强氧化剂分开存放。
七、曝露预防措施:工程控制: 禁止火源,通风。
個人防护设备:呼吸防护。
一般使用: 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防护。
紧急状况: 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安全护目镜,面罩。
皮肤及身体防护:防护手套。
丙酮氰醇-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丙酮氰醇-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https://img.taocdn.com/s3/m/865b6ec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4.png)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储存场所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定期检查丙酮氰醇的储存包装容器,防止泄漏。
运输
安全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丙酮氰醇-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项目
操作要求
一般
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
安全
打开丙酮氰醇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有毒物质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避免直接接触丙酮氰醇,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
(2)作业环境Βιβλιοθήκη 设立风向标;(3)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丙酮氰醇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易燃液体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易燃液体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e2baee7c1cfad6195fa727.png)
常见违规使用易燃液体的现象
• 1、使用非专用的防爆工具开桶、维修设备等
• 普通开桶器(铁质)
防爆开桶器(铜质或镀铜)
常见违规使用易燃液体的现象
• 2、采用塑料材质管道或泵输送溶剂
• 塑料抽料泵
金属抽料泵
常见违规使用易燃液体的现象
• 3、使用塑料漏斗、塑料桶、塑料瓢等易起静电的工具分 装溶剂等易燃液体
二、典型事故案例
违规使用易燃液体的事故案例1
1
2014年10月18日,深圳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松元厦社区 前源科技公司因违规使用白电油清洗地板引发爆燃,造成 3死1重伤。
2010年11月30日,宝安区福永街道新和社区新兴工业区德泽能 源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员工违规用白电油擦洗地板引起爆燃,造成 3死1伤。
• 2014年12月6日8时许,从化市广州键龙涂料有限公 司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车间内原料、产品、 分散机被烧毁,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约 8 万 元。 • 经初步分析,键龙公司在清漆生产备料时,用气压 泵将溶剂从大铁桶(200 公斤装)抽到小桶(15 公 斤装),因操作工人未按操作规程要求在铁桶上安 装静电夹导除静电,导致小桶内静电积聚产生火苗, 因燃烧速度迅速,无法扑救而发生火灾事故。事故 详细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急性毒性
皮肤腐蚀/刺激性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 呼吸或皮肤致敏物 健 康 危 害 性 危害水生环境 环 境 危 害 性
急性(短期)水生危害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特定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 特定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
长期水生危害
危害臭氧层
吸入性危害
易燃液体分类1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普及——丙酮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普及——丙酮](https://img.taocdn.com/s3/m/139788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5.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普及—丙酮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
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
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
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
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
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3、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4、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 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
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消防: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
在室温下蒸气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用干粉、抗溶泡沫灭火剂、卤素灭火剂或二氧化碳来灭火。
用水来冷却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并驱散丙酮蒸气。
人身防护:1、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
2、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
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3、眼睛:戴化学放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急救:1、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2、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10分钟。
3、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普及—丙酮
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
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
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
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
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
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3、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4、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 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
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消防:
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
在室温下蒸气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用干粉、抗溶泡沫灭火剂、卤素灭火剂或二氧化碳来灭火。
用水来冷却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并驱散丙酮蒸气。
人身防护:
1、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
2、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
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3、眼睛:戴化学放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急救:
1、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2、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10分钟。
3、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10分钟。
4、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250ml。
5、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