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如何实践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语文如何实践教学

摘要:现代教育的关键标志在于注重社会功效,为社会、为生产发展服务。随着就业成为高等教育绩效重要指标后,高校课程目标和原则也渐渐呈现出功利性和功用化。面对这种趋势,高等院校一方面通过设置新式课程和市场需求进行衔接,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以求其更好地契合社会实践的需要。尽管我们意识到甚至已经看到了高校课程市场化的弊病,但在当下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被普遍质疑的背景下,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求新求变,如何让学生能在具体的课程中提升其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技艺水平,成为大多数传统课程在自我拯救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如何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如何让学生回归到大学语文的当下意义,这些都是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要反思和回

答的疑问。

关键词:大学语文;实践教学;教学空间;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59—02

一、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和现实意义

所谓“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是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突破传统以课堂为场所、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课程实践为核心,将课程内容实践化,同时适当将课程从教室引入社会空间,从而培

养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和文化躬行素质。

一些高职院校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加入了应用写作内容,但其教学形式依旧沿用了应用写作基本原理、应用写作训练等传统内容,其教学围绕教师讲授原理、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模式,并没有真正将应用写作与学生实践活动有效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也仅仅是对相关公文格式的掌握,而无法进入更深层的实践运用层面。因此,当前的大学语文课程,无论是以工具性为中心还是以人文性为目标,都很难广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更无法促成课程认同感的出现。而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重要关键就是课程内容本身缺乏新颖性,更缺乏实践性。

实践教学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真正需求,满足学生在现有教育环境中对操作方法与程序的追求。当前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大学语文课程要贯彻这一点理念,一方面当然需要任课教师有自觉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更需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从学生选课心理和学习姿态来看,大学生面对课程最主要的动机就是功用性,“这门课对我有什么用”是大学生面对新一门课程首先会思考的问题。教师清楚地看到了这种课程功用观的狭隘,但课程功用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困境,学生的选课和学习都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困境。因此,只是告诉学生功用观的弊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课程困境出发,一则努力扭转学生观念的偏差,二则需要从功用角度契合这种教育氛围。因此,引入实践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新异性,从而打破学生对语文语文

教育的既有观念,给其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这不仅让大学语文课程能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也能改变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疲惫甚至厌恶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自己去发现文化文学创作过程和生

成机制,从而真正提高其母语的运用能力,掌握研究文化文学的理论方法,而不是仅停留在某一单篇文章的微观破碎的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课程认可度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环节中熟知方法和

程序。

二、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方向

(一)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可以拓宽教学空间,将课堂引入田野山林

己的语言感染引导学生对文本所蕴藏的文化精神和文学意蕴进行

联想和还原。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融入,这种坐井观天式的教学方法大大扩大了其教学魅力,但更多依赖教师个人的诱导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独立自由参与的姿态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甚至可能导致教师个体舞蹈而学生沦为旁观者的局面出现。因此,实践教学可以将大学语文课堂引入田野山林,通过拓宽教学空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大学语文内容教学。当今的大学语文往往以文学选文的方式出现,但大学语文课程的文学教育仅仅是引导学生认知文化和文学,却往往缺乏引导学生从原生创作的角度去看文学。也就是说,学生并无法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真正了解到文学的生成机制和流通方式,也就无法从创作层面了解文学本质特征。因此,在实践教

学中,我们可以引入田野调查方式,让学生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去了解某一区域的民间文学现状,通过采风、录音、整理等方式去发现民间文学的流变性、区域性等特征,也了解到一个民间故事的演变、定型的过程。这样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将个体学习和社会氛围进行沟通,不仅锻炼其社会调查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其人际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到文学创作的诸多层面,进一步对文学产生清晰自然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来自课堂教师的传授,更多来自自身参与社会调查的直接感受。另外,大学语文实践教学可以结合区域文学进行切己亲证的教学。一篇文章,课堂教学往往不及现场教学。

(二)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创新教学内容,将文化躬行作为重要方向

程重要精神,但现实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往往停留于感性认识,甚至知识宣讲,尚未确立文化精神行为化。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将文化感染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向文化行为的培育,把文化躬行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向。所谓文化躬行,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行为来模仿、体验、认同传统文化。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礼仪、社会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熟悉具体的传统礼仪和交往方式,如相见礼、行走礼、宴饮礼等,通过具体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认识礼仪中隐藏的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操作性,也提升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具体的认知,并能深入其日常生活。这种实践教学丰富

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感染力。

三、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三个关键问题

(一)实践教学需要大学语文教师更新课程意识,再度提高教学能力在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仅仅依靠自身学术素养完成课程教学。但在实践教学内容中,需要教师具备更复杂多元的教学意识和方式,才能完整地实现课程实践化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学需要更新自身的课程意识,从被动式教学、应付式工作中走出来,以课程认同意识、课程研究意识和课程创新意识等多种自觉理论来服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从而使实践教学更优化地

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体系中。

(二)实践教学需要重新设定课程学时和给予政策引导

高校,实践教学多出现在理工类课程之中,而文科,尤其是中文类学科课程很少会有实践类教学。因此,大学语文课程要从传统课堂教学中走出,要增加实践教学,就需要从课程体系角度重新设定课程学时,需要重新衡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及课时比例。由于实践教学往往跳出教室教学模式,因此其需要的学时要远多于理论教学,因为只有充分的学时安排才能让学生能充分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而若仅仅根基于现有的大学语文课程学时,很难较充分地实行实践教学环节。当然,在有限的学时资源中,要另外给大学语文划分出更多的学时,这需要管理层面的政策引导乃至倾斜,也需要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思考,例如模仿工科金工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