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的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施工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
施工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
1. 当施工方未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且经过书面通知后仍未进行改正的情况下,业主有权撤销合同。
2. 当施工方严重违反合同约定,如未按时完成工程、未提供必要的施工许可证或保险等情况下,业主有权撤销合同。
3. 当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如使用劣质材料、违反安全规定等情况下,业主有权撤销合同。
4. 当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施工进度,且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延期合同期限的情况下,双方均有权撤销合同。
5. 当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未得到满足,如施工方未按时收到业主支付的工程款或未提供必要的发票等情况下,双方均有权撤销合同。
以上仅为合同可撤销的情形之一,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合同约定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分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况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况原则上,合同签订之后除了约定情形和法定情形之外,不得擅自反悔,但相关法律规定了五种特定的情形,即便双方签订了合同,也可以依法撤销,具体如下: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重大误解的意思,顾名思义,指的是合同当事人对于合同的内容出现了误解并且误解的程度可能直接影响是否订立合同。
当然这种误解的合同内容必须是合同的必要条款,例如合同标的、履行方式等,如果只是一般条款或者只是笔误不至于影响合同履行的内容,对其产生误解不构成重大误解。
此外,重大误解是以一般行为人的标准来考虑是否能过误解,如果因为当事人自己的原因导致、不具备普适性的情况,也不属于重大误解。
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显失公平在程度上是需要达到明显、过分的程度,毕竟合同的签订是基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既然双方自愿做出约定,那么只要不是过分的显失公平,一般不得撤销。
显失公平一般是指明显排除一方的合法权利或者排除一方的应尽义务,继续履行合同会严重违反公平原则。
三、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欺诈的含义非常明显,一方隐瞒真实情形,导致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立了合同。
被欺诈一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但是基于合同契约精神及合同的稳定性,如果被欺诈一方不要求撤销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合同,不得再以此为由要求撤销合同。
四、因胁迫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胁迫与欺诈的情况相似,一方因为胁迫另一方,导致另一方在意志不自由、不情愿的情况下订立了合同。
被胁迫一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但是被胁迫一方需要对于胁迫的事实进行举证。
同时,与欺诈可撤销相同的是基于合同契约精神及合同的稳定性,如果被胁迫一方不要求撤销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合同,不得再以此为由要求撤销合同。
五、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乘人之危是建立在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一方利用对方的紧急需要、特殊情况,使得另一方迫于无奈不得不订立合同。
合同无效及可撤销的情形
-合同无效与可撤销的情形可撤销合同与撤销权可撤销合同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可撤销条件的合同。
《合同法》规定的可撤销的条件是该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撤销权是指当具体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可撤销条件的情形下,合同当事人所取得的权利。
但可撤销权是有期限限制的,超过了法定期限不行使,该权利消灭。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合同法第七十四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五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行使。
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补偿安置协议的无效与可撤销性情形一、无效合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严重欠缺有效要件,以至于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合同无效,是自始、绝对、当然地无效,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人均可主。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作为一种民事合同,在符合上述情形任何之一时都会导致合同无效。
十个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典型案例及剖析
十个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典型案例及剖析民事合同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为实现一方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协议。
在某些情况下,合同的一方可能希望撤销合同,使其失效。
本文将介绍十个典型的可撤销民事合同的案例,并进行剖析。
1. 青少年与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可被青少年本人或监护人请求撤销。
2.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精神病人、智力障碍者等。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可被该人本人、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请求撤销。
3. 强迫或欺诈行为:当一方通过胁迫、欺诈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时,受害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4. 重大误解:当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存在关键信息缺失或误解,导致合同条款违反双方真实意愿,受害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5. 合同订立违法:当合同的内容或形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时,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6. 合同附加不合理条件:如果一方在合同中附加过于苛刻或不公平的条件,使得另一方难以承受,被附加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7. 严重不公平交易:如果合同中存在严重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削弱了一方的权益,被削弱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8. 不符合强制性规定:当合同的内容违反我国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时,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9. 合同履行变为不可能: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双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10. 合同瑕疵:当合同的内容或形式存在严重瑕疵,影响了合同的有效性,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对于上述案例,当一方请求撤销合同时,法院将考虑合同成立时的法律规定、合同的实质内容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
如果法院认定合同确实应当被撤销,将判决合同无效,并将双方的权益恢复到合同成立前的状态。
在进行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应当尽量遵守合同法律规定,并确保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争议,建议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咨询和辅导,以便保护自身权益。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合同是一种法律上的约定,它具有约束力,一旦签订就要履行。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合同可以被撤销,这是指合同在法律上失效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介绍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况。
一、合同被欺诈当一方在签订合同前,对另一方隐瞒了重要信息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导致另一方做出错误决策,从而签订了不利于自己的合同,另一方就可以依据欺诈行为来撤销合同。
欺诈可以体现在谎言、隐瞒、虚假承诺等形式上。
例如,甲方在销售合同中故意隐瞒其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乙方在购买后发现该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乙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二、合同存在重大误解当合同的内容存在重大误解时,也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重大误解是指当一方在签署合同时,对合同的内容存在重要的错误理解,导致其对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产生重大误解,进而影响到合同的履行。
例如,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某种产品的规格存在重大误解,甲方和乙方对该产品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最终的合同内容不能达成一致,此时合同可以被撤销。
三、合同缔结时存在不合法行为当合同的缔结过程中存在不合法行为时,也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不合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行为标准的行为,包括犯罪、违反合同约定、侵害他人权利等。
例如,甲方和乙方签订合同时,甲方采用了非常手段,强迫乙方签订合同,此时乙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四、合同存在无效条款当合同中存在无效条款时,也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无效条款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公序良俗或者合同约定的条款。
例如,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中有一条规定,要求乙方放弃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此时该条款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因此可以被视为无效条款,合同可以被撤销。
五、合同的解除、变更或归还当合同中存在解除、变更或归还的约定时,这些约定都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在这些情况下,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合同的冲突。
例如,甲方与乙方签订的租赁合同中,约定乙方租赁期满后应将租赁物归还给甲方,如果乙方违反了该约定,甲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合同撤销的8种情形
合同撤销的8种情形
答: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以下八种,具体情形为: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6、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可以行使撤销权;
7、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可以行使撤销权;
8、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实施或无偿、低价转让、处分其财产的行为,受损害的债权人有权行使撤销权。
合同撤销的五种情形
合同撤销的五种情形合同撤销是指当事人依法通过协商、一方声明、法院裁决等方式解除原本合法有效的合同。
合同撤销的五种情形包括:当事人协商一致撤销、合同违反约定撤销、合同成立以后被法律法规禁止撤销、法院裁决撤销以及合同违法被撤销。
首先,当事人协商一致撤销是指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除原本的合同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彼此认识到合同已经无法履行或者不再需要继续履行,自愿达成解约协议。
例如,买卖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合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双方协商一致撤销合同,解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合同违反约定撤销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对方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依法撤销合同。
例如,甲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并支付了合同款项,但乙方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质量完成工程,严重影响了甲方的利益,甲方可以依法要求撤销合同。
第三,合同成立以后被法律法规禁止撤销是指在合同成立后,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导致合同的履行被禁止。
例如,某市政府出台了一项规定,禁止某个行业进行特定业务的经营,而甲方与乙方签订了该业务的合同。
当这个规定出台后,甲方和乙方不得不依法撤销合同,因为合同履行已经被法律法规禁止。
第四,法院裁决撤销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将合同纠纷交由法院处理,最终由法院裁决撤销合同。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买方认为卖方提供的商品与合同约定不符,要求撤销合同。
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买方将合同纠纷告上法庭,最终由法院裁决撤销合同。
最后,合同违法被撤销是指合同在签订时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受害方可以要求法院依法撤销此合同。
例如,某地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签订劳动合同,但某公司与未成年人签订了劳动合同。
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合同,因为该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
综上所述,合同撤销有多种情形,包括当事人协商一致撤销、合同违反约定撤销、合同成立以后被法律法规禁止撤销、法院裁决撤销以及合同违法被撤销。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甲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号: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乙方:(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号: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甲乙双方自愿协商,达成如下合同:第一条合同目的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服务,乙方同意支付相应费用。
第二条合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年***月***日。
第三条合同费用 1. 甲方向乙方提供服务费用为:***元。
2. 甲方应在合同生效之日三日内收到款项,否则乙方有权要求合同无效。
第四条服务内容1. 甲方应在***年***月***日之前,为乙方提供如下服务:***。
2. 甲方应保证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技术水平、效果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五条违约责任1. 如甲方未履行本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或提供的服务效果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乙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2. 如乙方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费用,甲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第六条合同变更与解除1. 双方一致同意可以变更本合同内容,变更后的内容须经甲乙双方签字确认生效。
2. 双方一致同意可以协商解除本合同,解除时须经甲乙双方签字确认。
第七条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确认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第八条纠纷解决方式本合同发生纠纷时,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一致同意通过诉讼解决。
第九条其他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特此协议,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年月日以上为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特此协议,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案例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案例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案例合同双方基本信息:甲方(出租方):XXX公司地址:XXXXX法定代表人:XXX联系方式:XXXXXX乙方(承租方):XXXX公司地址:XXXXX法定代表人:XXXX联系方式:XXXXXX一、违反法律法规甲方和乙方签订的《物业租赁合同》中,双方明确规定甲方提供的物业需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如果在租赁期内出现甲方提供的物业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乙方有权撤销合同,甲方需要提供赔偿。
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甲方的权利: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获得乙方的租金收入。
甲方的义务:提供符合法律法规的物业。
乙方的权利:享有租赁物的使用权及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权提出物业质量问题并要求甲方进行调整;有权提出合同终止申请并要求赔偿。
乙方的义务:按时支付租金;按照合同规定合理使用租赁物;维护租赁物。
二、虚假陈述甲方和乙方签订的《销售合同》中,甲方对所售产品的质量、规格、产地等进行虚假陈述。
乙方有权在合同成立后10天内取消合同,并要求甲方退还所有已支付的款项。
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甲方的权利:享有出售产品的权利和获得乙方的支付收入。
甲方的义务:对产品的质量、规格、产地等描述真实准确。
乙方的权利:有权取消合同并要求退款。
乙方的义务: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对其权利和义务做到诚信履行。
三、重大合同前提变化甲方和乙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中,甲方拥有全部股权并承诺进行过审计,但后来由于未披露的重大负面信息被披露,导致其股权质量大幅下降。
乙方有权在合同生效之日起15天内取消合同,甲方须承担因此可能产生的损失。
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甲方的权利:出售股权及获得资金。
甲方的义务: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公司股权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发送给乙方。
乙方的权利:在股权转让生效之日起15天内取消合同。
乙方的义务:根据合同规定支付股权转让价款。
四、违约行为甲方和乙方签订的《服务合同》中,甲方承诺对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做出若干保证,但未能如期履行合同。
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情形有哪些
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情形有哪些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合同也一样,当事情发生了变化后,合同也会发生更改,或者是合同签订时当事人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许多人就有疑问了,那么,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情形有哪些?接下来由我带您了解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情形有哪些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我国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的种类有:1、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中受损一方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的合同,是指权利人即受欺诈、胁迫方以及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方的撤销权。
《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但是,受欺诈、胁迫以及被乘人之危方的行为是无效还是可撤销?《民法通则》将其规定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而《合同法》将其规定为除损害国家利益的外,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权利人即受害方有选择民事行为效力的权利,可以保持其继续有效,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民事行为而归于无效,进一步体现了合同自由的原则。
2、与善意相对人订立的可撤销合同,是指效力待定合同中善意相对人在对方为追认前行使撤销权而形成的可撤销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此时,善意一方行使撤销权,便形成了可撤销合同。
3、赠与人行使撤销权形成的可撤销合同。
《合同法》第192条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本条是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
所谓可撤销合同,就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无效。
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
2.可撤销的合同一般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在英美法系,大多规定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撤销权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3.可撤销合同的撤销要由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来实现。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相同之处,如合同都会因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而使合同自始不具有效力,但是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涉及意思不真实的合同,而无效合同主要是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在没有被撤销之前仍然是有效的,而无效合同是自始都不具有效力;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是有时间限制的,本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合同成立时起1年内具有撤销权;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人有选择的权利,他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也可以让合同继续有效,他可以申请变更合同,也可以申请撤销合同,而无效合同是当然的无效,当事人无权进行选择。
对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1.可撤销合同中,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主要是误解方或者受害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中,则只有受损害方当事人才有权请求撤销合同。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在合同范本中,合同的可撤销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通常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 误导或欺诈,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受到了对方的误导或欺诈,这个合同就可能会被撤销。
例如,如果一方故意隐瞒了重要信息或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那么受骗一方就有权利撤销合同。
2. 未成年或无行为能力,如果合同的一方是未成年人或者无行为能力人,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通常是可以被撤销的。
3. 违法目的,如果合同的目的是违法的,或者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这个合同就可能会被撤销。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违反劳动法的工作条件,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4. 违约,如果一方违反了合同的条款,导致对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通常有权利要求撤销合同。
5. 无效的合同条款,如果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共利益,这些条款通常会被视为无效,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合同的撤销。
以上是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合同范本,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合同范本的需求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
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哪些
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哪些
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因胁迫订立的合同、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关于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哪些的问题,下面由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哪些
1、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因胁迫订立的合同、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可撤销合同有哪些成立的条件
可撤销合同成立的条件: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显示公平的合同;因欺诈订立的合同;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未定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期限有多长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期限有多长合同的撤销权与⼤部分权⼒的⾏使⼀样,都有⼀定的⾏使期限。
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年内、重⼤误解的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九⼗⽇;受胁迫,⾃胁迫⾏为终⽌之⽇起⼀年。
对于可撤销合同撤销权期限问题,店铺⼩编为您整理的相关知识,以供参考。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期限有多长根据《民法典》第⼀百五⼗⼆条的规定,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期限如下:1、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年内、重⼤误解的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九⼗⽇;2、受胁迫,⾃胁迫⾏为终⽌之⽇起⼀年。
3、《民法典》第⼀百四⼗七条基于重⼤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为,⾏为⼈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百四⼗⼋条⼀⽅以欺诈⼿段,使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为,受欺诈⽅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百五⼗⼆条有下列情形之⼀的,撤销权消灭:(⼀)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年内、重⼤误解的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九⼗⽇内没有⾏使撤销权;(⼆)当事⼈受胁迫,⾃胁迫⾏为终⽌之⽇起⼀年内没有⾏使撤销权。
⼆、可撤销合同的种类有哪些可撤销的合同⼜称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当事⼈在订⽴合同时,因意思表⽰不真实,法律规定享有撤销权的⼈通过⾏使撤销权⽽使已经⽣效的合同归于⽆效的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撤销合同的种类有:(1)因重⼤误解订⽴的合同。
重⼤误解是指⾏为⼈因对⾏为的性质、对⽅当事⼈、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为的后果与⾃⼰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损失的⾏为。
(2)因显失公平订⽴的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的如果履⾏对其有重⼤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的合同。
欺诈,是指⼀⽅当事⼈故意告知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作出错误意思表⽰的⾏为。
(4)因胁迫订⽴的合同。
合同撤销的情形有哪些.doc
合同撤销的情形有哪些(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实现时,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权。
(2)因拒绝履行主要债务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这是指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制定的一种可更改、可终止的一种双方协议,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合同一旦签署就会产生法律效益,若有一方违约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结果,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合同进行撤销,下面就跟一起来看看合同撤销的情形有哪些吧。
合同撤销的情形:1、欺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2、胁迫根据《民法意见》第69条的规定,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直接以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迫使对方与已订立合同。
也就是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胁,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3、乘人之危根据《民法意见》第70条的规定,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
比如,某乙一直想购买某甲的一张邮票,但某甲并不想出卖,一日,某甲之子不幸落入一水库中,当时在场之人只有某乙会游泳,某甲重金要求围观之人救助其子,于是某乙提出不要重金只要该邮票作为报酬,某甲救子心切,不得不同意该要求,事后某甲之子得救,但因此成诉,此案即属乘人之危。
4、重大误解根据《民法意见》第71条的规定,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于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基于错误认识而订立的合同。
重大误解多因自己的过错,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合同的内容发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
哪些合同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
哪些合同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家可能在实际⽣活中都听说过可变更合同和可撤销合同,那么,哪些合同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呢?接下来,店铺⼩编就为⼤家就哪些合同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进⾏讲解,希望能够解开⼤家的疑惑,具体内容请仔细阅读下⽂内容。
⼀、可撤销合同有哪些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不真实的合同,在民法中表述为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为的⼀种。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可撤销的合同有以下⼏种类型:1、因重⼤误解订⽴的合同重⼤误解是指⾏为⼈因对⾏为的性质、对⽅当事⼈、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为的后果与⾃⼰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损失的⾏为。
重⼤误解订⽴的合同构成要件为:a、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了重⼤误解。
如果仅仅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发⽣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的及双⽅当事⼈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误解。
b、⾏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
即⾏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误解是由⾏为⼈⾃⼰的过错造成的,主观上并⾮故意。
2、因显失公平订⽴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的如果履⾏对其有重⼤不利的合同。
显失公平订⽴的合同构成要件为:a、合同的履⾏对⼀⽅当事⼈有重⼤不利或明显不公平,主要表现在⼀⽅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享受极少的权利,或者在经济利益上要遭受重⼤损失。
⽽另⼀⽅则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的利益,承担极少的义务⽽获得更多的权利。
b、⼀⽅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
c、受损失的⼀⽅是在轻率、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为。
3、因欺诈订⽴的合同欺诈,是指⼀⽅当事⼈故意告知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作出错误意思表⽰的⾏为。
欺诈订⽴的合同构成要件为:a、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即⾏为⼈明知⾃⼰告知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对⽅陷⼊错误意思表⽰,⽽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的⼼理态度。
b、必须实施了欺诈的⾏为,即⾏为⼈将其欺诈故意表⽰于外部的⾏为。
合同撤销的情形有哪些呢
合同撤销的情形有哪些呢
合同撤销的情形:
1、欺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2、胁迫根据《民法意见》第69条的规定,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直接以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迫使对方与已订立合同。
也就是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胁,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3、乘人之危根据《民法意见》第70条的规定,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
比如,某乙一直想购买某甲的一张邮票,但某甲并不想出卖,一日,某甲之子不幸落入一水库中,当时在场之人只有某乙会游泳,某甲重金要求围观之人救助其子,于是某乙提出不要重金只要该邮票作为报酬,某甲救子心切,不得不同意该要求,事后某甲之子得救,但因此成诉,此案即属乘人之危
4、重大误解根据《民法意见》第71条的规定,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于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基于错误认识而订立的合同。
重大误解多因自己的过错,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合同的内容发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时间为多久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时间为多久⽆效的合同⾃始⾄终不具有法律效⼒的,⽽合同被依法撤销后,合同不具有法律效⼒。
合同可以撤销的情形中⽐较多的,申请撤销合同有时期限限制的,那么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时间为多长时间?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时间为多久民法典规定,申请撤销合同的,当事⼈可以⾃知道撤销事项后⼀年内申请撤销,如果超过5年不申请的,撤销权消灭。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五⼗⼆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的,撤销权消灭:(⼀)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年内、重⼤误解的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九⼗⽇内没有⾏使撤销权;(⼆)当事⼈受胁迫,⾃胁迫⾏为终⽌之⽇起⼀年内没有⾏使撤销权;(三)当事⼈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或者以⾃⼰的⾏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民事法律⾏为发⽣之⽇起五年内没有⾏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可撤销合同的范围有哪些1、重⼤误解即⾏为⼈因对⾏为的性质、对⽅当事⼈、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等的错误认识,使⾏为的后果与⾃⼰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的损失。
2、显失公平是指⼀⽅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的明显对⾃⼰有重⼤不利的合同。
它对利益受损⽅⽽⾔,并⾮⾃愿接受。
其主要特征在于⼀⽅利⽤对⽅缺乏经验和紧迫⽽乘⼈之危。
合同的公平与否,还应当以当事⼈之间的物质利益是否均衡加以判定,只有将主客观要件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定显失公平问题。
3、乘⼈之危是指当事⼈⼀⽅利⽤他⼈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接受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做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
4、欺诈、胁迫即⼀⽅当事⼈采⽤欺骗或实施不法⾏为给对⽅造成危难等⼿段,使对⽅做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
以上就是⼩编整理的内容,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申请撤销合同的期限是1年,从当事⼈知道撤销事项后开始计算。
如果超过5年没有⾏使撤销权的,撤销权就会消灭。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店铺进⾏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可撤销的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总则》作了明确规定: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
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不是国家利益为可撤销合同)签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欺骗他人而使他人陷入错误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欺骗他人的方法包括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目的是为了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胁迫”是一方当事人以将来要发生
的损害或者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而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并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胁迫行为给对方当事人施加的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
(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
恶意串通的合同。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某种行为将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而故意共同实施该行为。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包括两种情况:
(1)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达到掩盖其非法的目的;
(2)指当事人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这是合同法的公共利益原则的体现。
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它是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表现为某一社会应有的道德准则.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命令、条例等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是强制的法律规范,它与“任意性法律规范”相对应,强制性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人们必须履行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定,禁止性规范规定了人们不得从事某种行为。
合同无论违反义务性规范还是禁止性规范都是无效的。
三、撤销权的行使期间
《合同法》为平衡和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之利益,以及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赋予当事人撤销权,但撤销权之行使并非没有时间限制,它有着法律规定的行使期间,当事人于法定期间内未曾行使,则该撤销权归于消灭,当事人不得以存在撤销事由,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观各国立法例,均对撤销权之行使做出了时间限制,对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当事人未行使撤销权的,则消灭其撤销权,但依各国不同之情况,其行使期间规定亦不尽相同。
如日本民法第126条:撤销权自可以追认时起,五年间不行使时,因时效而消灭。
依我国合同法之55条,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3条第2款,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此处,民通意见与合同法规定的撤销权行使期间起算点产生分歧,由于合同法较之民法通则属于特别法,且其对于撤销事由的规定内涵要广于民法通则,从实践的角度观之亦利于保护当事人,故而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合同法规定之期间起算点。
据此可见,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1年,且不得中止、中断,也不得延长,是除斥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
如果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超过1年不行使,则该可撤销合同转化为有效合同。
然合同法之规定对撤销事由未作细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撤销权人保护不利,例如一方当事人被胁迫,在得知胁迫事由之后依然受到胁迫,试问其如何及时行使撤销权?上述之规定对此种请况考虑实属不周,故笔者认为受
欺诈与受胁迫之情形当区分开来,分别规定起算时间方为合理。
如德国民法典第123条第2款规定,“在被欺诈的情况下,撤销期限自撤销权人发现欺诈之时起开始计算,在被胁迫的情况下,撤销期限自胁迫终止之日开始计算”。
我国台湾“民法”第93条也规定,被欺诈或被胁迫之撤销,“应于发见欺诈或胁迫终止后,1年内为之”。
比较而言,此种立法规定,利于保障合同撤销权人有充分之时间实际行使撤销权。
除此以外,如果当事人于合同成立之后一直不知道或者不能得知撤销事由,一直未曾行使撤销权,那么合同就将一直处于效力待定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定。
因此,有必要对合同撤销权之行使规定一个最长时间限制。
如日本民法第126条:自行为时起,经过二十年时,亦同。
又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93条对欺诈、胁迫情形下的撤销权之行使,在规定了1年的除斥期间后,又规定了一个最长期限条款,即“自意思表示后,经过十年,不得撤销”。
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合同法亦应规定一个最长期限,具体的期限可结合实际考究,这样在给予当事人知悉撤销事由充分时间的同时也不会使得合同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影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易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