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对四种淡水藻类的毒性
胺、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研究
![胺、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c3db4f9e31433238689369.png)
胺、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研究李玉梅1,孙凯2,于玲红1,殷震育1【摘要】摘要:以包头市引黄水库水样为藻类种源,测定了15种芳族胺、酚类化合物对藻类的7 d生长抑制曲线,得到相应不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及最大允许浓度(MATC,安全浓度),并以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和量子化学参数(Mw、ELUMO等)为描述符,对化合物毒性进行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芳族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大于芳族胺类化合物;lgP、Mw和ELUMO 3个参数可以很好地反映芳胺、族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复相关系数为0.958,可以用于预测结构相似化合物的慢性毒性。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0(032)010【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芳族胺类化合物;芳族酚类化合物;藻类;慢性毒性;引黄水库芳族胺、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环境风险[1]。
藻类是自然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具有结构简单、代谢速度快、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捷等特点,且具有同高等生物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和酶作用过程,常作为河流环境理化指标的指示生物[2]。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是毒理学生物测定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成本低,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评价化学品的毒性,提供有意义的毒性指标,预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可能引起的危害。
笔者以包头市引黄水库水样为藻类种源,测定了15种芳族胺、酚类化合物对藻类的7 d生长抑制曲线,得到相应的不可见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及最大允许浓度(MATC,安全浓度),并以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和量子化学参数(Mw、ELUMO等)为描述符,对化合物毒性进行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建立了预测模型,以期为制定芳族胺、酚类化合物排放标准和保护水资源等提供依据[3]。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化合物15种芳族胺、酚类化合物,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仪器试验仪器:HACH PR/2000分光光度计、XSZ-G 100型双筒生物光学显微镜、藻类计数框、取样器、水浴恒温箱、灭菌锅和量筒等。
淡水潜在危害藻类及毒素种类
![淡水潜在危害藻类及毒素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f8e5968602d276a200292ed8.png)
蓝藻门不同属
毒素
皮炎毒素
肝毒素
神经毒素
味道和气味
群体/丝状
LYN
APL
LPS
CYL
MC
NOD
ANA
BMAA
NEO
SAX
GEOS
MIB
鱼腥藻属
+
+
△
+
+
+
+
+
拟鱼腥藻属
+
△
+
+
+
+
+
+
束丝藻属
+
+
+
+
+
隐球藻属
+
△
拟柱胞藻属
+
+
+
+
席藻属
+
+
+
+
+
微囊藻属
+
△
+
2 GEOS和MIB是藻类大量繁殖产生的两种代谢产物,分别称为土臭素和二甲基异次醇,浓度达10~29ng即可闻到
+
节球藻属
+
+
+
念珠藻属
+
△
+
+
+
颤藻属
+
+
+
△
+
+
+
+
+
浮丝藻属
+
+
苯胺对环境的影响
![苯胺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7ee660c5f0e7cd18525361f.png)
1.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胺的毒作用,主要因形成的高铁血红蛋白所致,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它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中毒者的口唇、指端、耳廓发绀,病人有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进,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重笃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损伤。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442mg/kg(大鼠经口);820mg/kg(兔经皮);LC50175ppm,7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9mg/m3,6小时/天,23周时高铁血蛋白升高至600mg/mL。
致突变性:微粒体诱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
100ug/m3。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小鼠腹腔内210mg/kg。
生产苯胺的有机化工厂、焦化厂及石油冶炼厂等企业,使用苯胺的染料合成,制药业,印染工业,橡胶促凝剂和防老化剂、打印油墨、2,4,6-三硝基苯甲硝胺、光学白涂剂、照相显影剂、树脂、
假漆、香料、轮胎抛光剂及许多其他有机化学品的制造。
在这些生产和使用苯胺的行业中以及在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均会造成对环境
的污染、对人体危害。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影响鱼类的四大害藻,三大益藻,你知道都有那些吗?
![影响鱼类的四大害藻,三大益藻,你知道都有那些吗?](https://img.taocdn.com/s3/m/a1ce7a9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8.png)
影响鱼类的四大害藻,三大益藻,你知道都有那些吗?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藻类大致分为: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黄藻门等。
蓝藻、微囊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类生长。
螺旋藻不易消化、颤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项圈藻、鱼腥藻、微囊藻易产生水华。
其中有的是有益藻类,则有的是有害藻。
一、蓝藻蓝藻的生存竞争力很强。
蓝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
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在17℃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危害。
当水温上升到28℃时,由于其它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又大量被鱼类吞食,温度高鱼类摄食代谢增强,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爆发。
1.pH值藻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高pH值(pH8.0~pH9.5)会促进蓝藻的发生,故在蓝藻暴发时应避免使用泼洒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质调节。
2.氮磷比蓝藻既可利用水体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的大量发生。
适当提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蓝藻的生长。
3.生态关系蓝藻与其它藻类一起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提供了89%以上的溶氧。
因此这些生产者除了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外,也影响到鱼类的生存(见下文5.蓝藻的危害)。
4.蓝藻水华的成因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不同,一般可以将蓝藻水华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上浮。
上浮后形成蓝藻水华,然后开始出现转水。
5.蓝藻的危害蓝藻可以改变膨压浮力,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情况下,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
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从而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蓝藻颗粒很难被鱼类消化,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成为绝对优势种群。
这种通过种空间竞争形成的过度繁殖,必然也会带来种内斗争,这种内斗的结果又将导致大量的蓝藻死亡。
蓝藻的大量死亡使得水体的生产者锐减,造成水体中的溶氧供应严重不足。
苯胺
![苯胺](https://img.taocdn.com/s3/m/e512a39e551810a6f5248694.png)
环境数据
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注解
饮用含酒精饮料增进有害影响。根据接触程度,须定期作医疗检查。该物质中毒时,须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超过接触限值时,气味报警不充分。
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61746
分子量:93.1
化学式:C6/症状
预防
急救/消防
火灾
可燃的。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与强氧化剂接触
干粉、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爆炸
高于70℃,可能形成爆炸性蒸气/空气混合物。
高于70℃,使用密闭系统、通风。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反复或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该物质可能对血液有影响,导致形成正铁血红蛋白。
物理性质
沸点:184℃
熔点:-6℃
相对密度(水=1):1.02
水中溶解度:20℃时3.4g/100ml
蒸气压:20℃时40Pa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1):3.2
闪点:70℃(闭杯)
自燃温度:615℃
爆炸极限:空气中1.2%~11%(体积)
接触
避免一切接触!
#吸入
嘴唇发青或手指发青。皮肤发青,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惊厥,心跳增加,呕吐,虚弱,神志不清。症状可能推迟显现(见注解)。
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
可能被吸收!发红。另见吸入。
防护手套,防护服
脱去污染的衣服,冲洗,然后用水和肥皂清洗皮肤。给予医疗护理。
接触途径:该物质可通过吸入、经皮肤和食入,还可作为蒸气吸收到体内。
吸入危险性:20℃时该物质蒸发相当慢地达到空气中有害浓度,但喷洒或扩散时要快得多。
关于淡水养殖常见中毒及解毒剂的应用
![关于淡水养殖常见中毒及解毒剂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ddcb7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a.png)
关于淡水养殖常见中毒及解毒剂的应用现在养殖户在水产养殖中不可避免地进行泼药或内服药物预防疾病,水体的异常变化也会造成一些毒素的积累,进而对水生养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养殖户也已经基本形成了消毒后解毒的概念,但对于解毒剂的正确应用还不甚了解,鉴于此,笔者把常见池塘养殖中产生毒素的原因及解毒剂使用方法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一、池塘清塘消毒后的毒素及解毒1、生石灰清塘消毒:主要靠高PH值,杀灭病原微生物,一般消毒后7天左右,pH值会逐渐恢复正常,可以不需解毒,如果想快速解除高PH 毒性,可以使用有机酸成分的解毒剂进行中和解毒。
2、茶粕清塘消毒,靠含有的茶皂甙杀死红血类的野杂鱼,对蓝血类虾蟹安全,一般清塘10天左右毒性基本消失,兼有肥水作用,通过加水可以降低茶皂甙的毒性。
3、有机磷类清塘剂,如敌百虫、辛硫磷等为触杀类神经毒素,杀虫后可以用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进行解毒。
4、菊酯类清塘杀虫剂,对虾蟹类非常敏感,可以用石灰水、硫代硫酸钠泼洒进行解毒,原理是菊酯类遇碱易分解。
二、常用消毒、杀虫剂的解毒处理1、漂白粉、强氯精、海因类消毒剂,对于余氯的副作用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处理。
2、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重金属离子杀虫杀菌剂,用有机酸类、、硫代硫酸钠、腐植酸钠或EDTA进行解毒处理3、阿维菌素类可以水体泼洒VC进行解毒。
4、苯扎溴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用肥皂水解毒。
5、过硫酸氢钾既是消毒剂、水质改良剂,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强氧化性解除余氯、有机磷、菊酯类、藻毒素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的毒性。
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物质的解毒1、氨氮,碱性越高,毒性越强,可以使用有机酸类解毒剂降低PH值降低毒性,采用氧化性底改促进氨氮的转化,采用腐植酸钠、沸石粉等、活性炭吸附剂降低含量。
2、亚硝酸盐:泼洒食盐水降低毒性,使用氧化剂、过氧化物促进向硝酸盐转化,采用吸附剂吸附。
3、硫化氢:采用氧化型底改、过氧化物如过硫酸氢钾等氧化池底,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进行解毒。
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
![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83df06f78a6529647d5383.png)
和0 . 0 5 7 m g / L ,9 5 % 置信 区 间 分 别 为 0 . 0 2 2—0 . 1 2 mg / L和 0 . 0 2~0 . 1 1 m g / L ,苯 酚 和 苯 胺 对 脊 尾 白 虾 的 安 全 浓 度 分 别 为 0 . 0 0 04 7 mg / L和 0 . 0 0 0 5 7 mg / L 。苯 酚和苯胺对 脊尾 白虾的毒性均为高毒 。
第4 2卷 第 3期 2 0 1 4年 2月
广
州
化
工
Vo 1 . 4 2 No .3
Gua ng z h o u Che mi c a l I n d us t r y
F e b . 2 0 1 4
苯 酚 和 苯 胺 对 脊 尾 白虾 的毒 性 及 安 全 评 价 研 究 术
李铁军 ,郭远 明 ,薛 彬 ,张玉荣 ,喻 亮 ,丁跃 平
( 浙 江省 海 洋水产研 究所 ,农 业部 重 点渔 场渔 业 资源科 学观 测 实验 站 , 浙江省 海 洋渔业 资 源可持 续利 用技 术研 究重点 实验 室 ,浙 江 舟 山 3 1 6 0 2 1 )
摘 要 :研究了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苯酚和苯胺对脊尾 白虾的9 6 h L C 。 分别为 0 . 0 4 7 m g / L
s h o w e d t h a t 9 6 h L C 5 0 w i t h 9 5 % c o n i f d e n c e l i m i t s w e r e 0 . 0 4 7 m g / L( 0 . 0 2 2~ 0 . 1 2 mg / L )a n d 0 . 0 5 7 m g / L( 0 . 0 2~
0 . 1 1 mg /L)f or p a l a e mo n mo d e s t u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s a f e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p h e n o l a n d a n i l i n e o n p a l a e mo n mo d e s t u s
苯胺安全生产要点
![苯胺安全生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97dd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0.png)
苯胺安全生产要点苯胺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合成某些染料、合成某些药物、生产塑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苯胺的毒性较大,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较大的危害,对其进行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苯胺的危害及安全生产要点。
苯胺的危害苯胺的毒性较大,其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苯胺含有苯基,容易游离出苯,长期暴露会导致诸如头痛、嗜睡、饱胀、呕吐、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
苯胺的废弃物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污染会导致影响范围加大,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苯胺的安全生产要点为了避免苯胺的危害,进行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苯胺的安全生产要点如下:1. 员工的培训有关苯胺的毒性和安全生产要求,必须通过员工的培训来进行传达,使员工具备了解苯胺的性质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严格的操作规程制定苯胺操作规程,明确使用苯胺的人员的职责,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措施,按规程操作,保持操作区域内的洁净,避免产生污染。
3. 现场安全措施对使用苯胺的现场进行合理安排,使各环节之间能够完全隔离,避免苯胺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苯胺流失和泄漏。
同时,应为操作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必要时做好现场隔离、排水和清理等工作。
4. 定期检查维修苯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管道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维护,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泄露或因设备损坏引起事故。
5. 废物管理苯胺产生的废弃物必须经过专业单位处理,不可随意倾倒。
总结苯胺是危险的化学物质,要保证苯胺的安全使用,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必须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要点,尤其是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和规范操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更好的保障苯胺的安全生产,才能让人们更加安全地使用苯胺这种化学物质。
苯胺的危险特性及其防护措施表(格式规范)
![苯胺的危险特性及其防护措施表(格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c4ed757b9f3f90f76c61bd5.png)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13、运输信息
UN编号:1547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聚合危害:不聚合
11、毒理学资料
LD50:大鼠经口LD50(mg/kg):250;兔经口LD50(mg/kg):1000
LC50:小鼠吸入LC50(mg/m3):665mg/m3,7小时
刺激性: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家兔经眼:20mg/24小时,中度刺激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气味。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日光下变成棕色。
pH值:约8(2%溶液)
熔点(℃): -6.2
沸点(℃): 184.4
相对密度(水=1): 1.0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2
饱和蒸气压(kPa): 2.00(25℃)
燃烧热(kJ/mol): 3389.8
苯胺及其衍生物联合毒性的研究毕业论文
![苯胺及其衍生物联合毒性的研究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788f2ef46527d3240ce0f5.png)
苯胺及其衍生物联合毒性的研究毕业论文目录1 绪论 (1)1.1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1)1.2 实验综述 (2)1.2.1 实验原理 (2)1.2.2试验材料 (3)1.2.3 受试物的选定和配制 (4)1.2.4 试验用水 (4)1.2.5 试验设备 (4)1.2.6 联合毒性的评价方法 (4)2 实验步骤 (6)2.1预备实验 (6)2.1.1 试验方法 (7)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7)2.2 正式实验 (9)2.2.1 受试物试验液的调节 (9)2.2.2 细胞计数 (9)2.2.3 具体实验步骤 (9)2.2.4死亡率—概率单位换算表 (9)3 实验数据处理 (10)3.1斜生栅列藻毒性单位1:1的联合毒性实验数据与处理 (11)3.2蛋白核小球藻毒性单位1:1的联合毒性实验数据与处理 (28)3.3蛋白小球藻毒性单位1:1: 1 联合毒性实验数据与处理 (57)3.4蛋白核小球藻毒性单位1:1:1:1的联合毒性实验数据与处理 (74)3.5可行性分析 (78)4 结果分析与讨论 (79)4.1实验结果 (79)4.2 毒性作用机理讨论 (86)4.2.1苯胺致毒机理 (86)4.3数据结果分析 (86)结论 (88)致谢 (89)参考文献 (90)附录A 译文 (91)附录B 外文原文 (101)1 绪论1.1实验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排入水环境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
水生态系统受到多种毒物的污染,混合毒物对水生物联合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各国学者广泛的重视。
因为水资源保护以减少进入水体系统的污染物的浓度为终极目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并预测物质对水生生物的环境安全浓度,是目前国外监测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的措施。
用生物指示物预测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保证环境健康,使生物圈包括人类在的各种生物生存和持续健康是研究的趋势。
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绿藻的毒性试验
![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绿藻的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c7c6d3683c4bb4cf7ecd1dd.png)
第27卷第3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7 No.32 0 0 7年5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May, 2 0 0 7文章编号:1001-3776(2007)03-0045-03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绿藻的毒性试验王品维,黄诚,王芸,王金晶,钟佳丽,陈欢,刘刚(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摘要:以羊角月牙藻、四尾栅藻、斜生栅藻、普通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5种绿藻作为供试生物,用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其进行96 h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5种绿藻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但不同藻类对不同农药的敏感性不同,四尾栅藻对速灭威、叶蝉散较为敏感,普通小球藻对这6种农药均较敏感,而蛋白核小球藻对6种农药均不敏感。
关键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性;绿藻中图分类号:S482.4+3 文献标识码:B近年来,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环境评价领域,传统的理化测试指标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测试生物来作为评价环境污染的指标。
藻类个体小、繁殖快、比表面积大(仅次于细菌),对毒物敏感。
在研究毒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时,人们都把藻类测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并且藻类有着独特的生物监测优点,与理化监测互补,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生态系统反应的能力[2],藻类作为环境监测指示生物方面的研究,已为各国学者所广泛关注。
本实验测定了6种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5种绿藻的毒性,为评价农药对淡水环境的生态效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农药实验所用的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提供,其CAS登记号、化学结构、剂型等见表1。
表1 供试农药及其性状供试农药 CAS登记号化学名称剂型作用方式克百威 1563-66-2 3,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 98.0%TC广谱性杀虫、杀线虫剂触杀性杀虫剂叶蝉散 2631-40-5 邻异丙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96.0%TC丁硫克百威 55285-14-8 2,3-二氢-2,2-二甲基苯丙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甲基氨基甲酸酯86.0%TC 广谱性内吸杀虫剂非内吸性杀虫剂残杀威 114-26-1 2-异丙氧基苯-N-甲基氨基甲酸酯 95.0%TC内吸性杀虫剂速灭威 1129-41-5 间甲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 98.1%TC甲萘威 63-25-2 1-萘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92.0%TC触杀性、胃毒性杀虫剂注:TC(Technical Material)指原药。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毒性数据索引讲解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毒性数据索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35691844028915f804dc2b7.png)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毒性数据索引编者说明: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和生态毒性数据,现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hemID数据库等国外权威机构文献资料,汇编整理了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全部化学品的急性毒性数据和生态毒性数据。
在没有国家认可的符合《合格试验室规范原则(GLP)》试验室提供的实际测试数据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参考这些数据判定相关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和生态毒性;或者用来编制相关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使用者可根据卡片编号和中文名称进行检索。
现将表中相关术语的涵义和数据来源说明如下:急性毒性:LD50:半数致死剂量(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LC50: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 percent kill)。
LD Lo:已公布的最低致死剂量( lowest published lethal dose)。
LC Lo:已公布的最低致死浓度(lowest published lethal concentration)。
TD LO:已公布的最低中毒剂量(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TC LO:已公布的最低中毒浓度(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pph:百分之一(v/v)( parts per hundred (v/v))。
ppm:百万分之一(v/v)(parts per million(v/v))。
生态毒性:LC50:半数致死浓度。
对水生生物中鱼类或水蚤类的急性毒性评价指标。
EC50: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使藻类生长或生长率比对照下降50%时的受试物浓度。
TLm:半数致死浓度(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kill)。
对水生生物中鱼类或水蚤类的急性毒性评价指标。
B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微生物通过生物化学过程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数量。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99bf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a.png)
苯胺污水处理苯胺污水处理是指对含有苯胺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去除苯胺及其相关化合物,使废水达到环境排放标准的过程。
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染料、农药、橡胶、塑料等行业。
然而,苯胺具有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苯胺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苯胺污水的特性苯胺污水通常具有以下特性:1. 高浓度:苯胺污水通常具有高浓度,超过了环境排放标准的限制。
2. 高毒性:苯胺具有较高的毒性,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有害。
3. 难降解:苯胺及其相关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对水体造成持久的污染。
二、苯胺污水处理的方法为了有效处理苯胺污水,常采用以下方法:1. 生物处理: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降解苯胺及其相关化合物。
这种方法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等优点。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等。
2. 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将苯胺及其相关化合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法、还原法、中和法等。
3. 物理处理:利用物理方法对苯胺污水进行处理,如吸附、膜分离、气浮等。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辅助其他处理方法,以提高处理效果。
三、苯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苯胺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前处理:对苯胺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油脂、颜色等杂质。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筛分、沉淀、调节pH值等。
2. 生物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苯胺污水送入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降解苯胺及其相关化合物。
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利用苯胺作为碳源进行生长和代谢,最终将苯胺降解为无毒物质。
3. 化学处理:将经过生物处理的苯胺污水送入化学反应器,利用化学方法进一步处理残余的苯胺及其相关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
4. 后处理:对处理后的苯胺污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以确保废水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后处理常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
四、苯胺污水处理设备苯胺污水处理通常需要以下设备:1. 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筛分机、沉淀池、调节装置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油脂和调节pH值。
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72f6b134431b90d6c85c73d.png)
( taud
)levw9 xyz{e|}‘b-~ !"#$% &’9 ()~*+ k9 ,- ; .9 /0+ ) 12 -e )39 4t5-6789:;k<=( >?@./i eAB}-C+) 1 - DEFG9 ] HIJK e. /LMNO - PQR /LMe67>P >P
r "s QR#$ Y %& , ] i l # ^_9 }- 3 w 0 O
9 &$ WX@aP>e)}Z# ’()* &$ EFGHI JKKJILM FK N:H/H:J F: N/4NJ" .455 2 ! <, N< \)]> #$ %&’()**+= >< cdefg> ,$ -./01%(2%+3, rs E#J MN.J >J/FO,! * += * !+= " #* "+= $* 3+= %* -+= &* 0+,
!"# !$%&’()*+,-. !
!"#! $%&! ’! (! )*#! +,!!
" #$%&’()*+((,)-./0)1#2#$3456789#$:; "#$%%% <
/! 0! ./0123456789 7:;<=>?@A9 B/CA/DEFGH IJ6KL AMN & ’ O;PQRS789 7:ETUVNAWXOEYZ[\( ]^_‘H 789 7:; KLabAMEcde.fgPQH ;hQiLAMH 78djkh7:l NQid0RS mH CA_nopqr( NstRSmH KLabAMuvTUVwxiyzf{d0H |} ;7:ETUv~s!( 123! 7:! 78! abAM! /D 4567! $%%$ ) *++" ""%%,< %$ ) %"$* ) %&! 89:)7! -*#*( "= .$,! 4;<=>! / !""#$%& ’" ()*+*)# (), -.#)’+ ’) "/#&.0(%#/ (+1(# 1/’0%.2 0123 0456789:7;9<1/3= >:7;8 ?:7;912 @A:9BC /789:7;93D2 E:58F67;" !"#$%&’() *+, -(.#"(/#", #0 1%#/%’ 2&$%"#&3+&/ (&4 2’#)#5%’() 6(0+/, 97#))+5+ #0 -%0+ 6’%+&’+899&:;% <#"3() =&%$+"8%/,9>;:; "#$%%% 99&:;%97:%? @ ?7:%&@ A@ 9BB)@ 2’#)( 9 "%%, 9 34 "$< > "$* ) ""+( &(< 56&%/($%>GH ?4A IA?4J’K JL M:J6KK6H 9?4:K 969AN K?5’:A’ ?4A ALLAO?K JL 67:P:7A JN 94A7JP J7 ?4A ;NJF?4 JL 7:)#"+))( B,"+&#%4#8( 67’ 6’+&+4+83;8 #.%C;;8( >4A NAK5P?K K4JFA’ ?46? ?4AKA ?FJ OJI8 9J57’K 46’ AQ:’A7? ALLAO?K J7 ?4A ;NJF?4 JL ?AK? 6P;6A K9AO:AK( RJN ?4A K6IA K9AO:AK967:P:7A F6K 6@ #.%C;;8 F6K IJNA KA7K:?:QA ?467 7@ IJNA ?JS:O( C7’AN ?4A K6IA OJ7OA7?N6?:J7 JL ?4A OJI9J57’K9 B,"+&#%4#8(@ >4AKA ?FJ 6P;6A K9AO:AK OJ5P’ ’A;N6’A JN 6MKJNM 96N?K JL ?4A OJI9J57’K967’ 94A7JP :7 96N?:O5P6N9F4A7 ?4A:N OJ7OA7?N6?:J7K FANA PJFAN( 7#8 0’/,&>94A7JP=67:P:7A=LNAK4F6?AN 6P;6A=;NJF?4(
硝基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
![硝基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843b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72.png)
硝基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李铁军;郭远明;张小军;梅光明;潘昌平【摘要】研究了硝基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四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硝基苯对以上4种生物的96 h LC50分别为7.6mg/L、7.5 mg/L、0.26 mg/L和9.2 m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5.7~10 mg/L、4.5~13 mg/L、0.16~0.40 mg/L和6.4~15 mg/L,硝基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76 mg/L、0.075 mg/L、0.0026 mg/L和0.092 mg/L.硝基苯对脊尾白虾的毒性为高毒,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和菲律宾蛤的毒性均为中毒.【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09(000)004【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硝基苯;海洋生物;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作者】李铁军;郭远明;张小军;梅光明;潘昌平【作者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100;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100;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100;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100;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硝基苯是有机合成的原料,最重要的用途是生产苯胺染料,还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环境中的硝基苯主要来自化工厂、染料厂的废水废气,尤其是苯胺染料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硝基苯。
近几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排入海域的该类污水大量增加,这些工业废水造成水质、植被以及水生生物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危害,人们如果食用污染海域当中的鱼类等,将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这也是当前社会环保部门优先检测的污染物。
因此,进行硝基苯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及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报道了一些硝基苯类化合物对蚤类、水丝蚓、金鱼、锦鲤等的急性毒性[1-8],但是硝基苯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鲜有报道。
高浓度苯胺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朱文祥
![高浓度苯胺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朱文祥](https://img.taocdn.com/s3/m/7dfe17c20b4e767f5bcfce8d.png)
高浓度苯胺废水处理方法综述朱文祥发表时间:2018-03-22T17:06:47.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朱文祥[导读] 摘要:综述了苯胺废水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滨海县环境监测站 224500摘要:综述了苯胺废水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萃取法、膜分离法等,主要应用于苯胺废水的预处理阶段;化学法包括电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化学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等,通过传质与化学反应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离或分解为无害物质;生物法适合处理低浓度苯胺废水,对废水的pH值、物质组成、温度等都有比较苛刻的要求。
介绍了新型的苯胺废水处理方法以及方法联用,如 Fenton-混凝法、电子束辐照降解技术、吸附-双催化氧化技术等,对苯胺废水处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苯胺废水处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目前我国苯胺类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染料行业中采用的联苯胺型偶氮染料。
苯胺作为染料工业重要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酸性媒介、酸性嫩黄和墨水蓝、分散黄棕、靛蓝、阳离子桃红,直接橙、直接桃红和活性艳红等;在有机颜料方面主要用来生产金光红、金光红、酚菁红、油溶黑、大红粉等。
苯胺也是橡胶助剂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造防老剂和促进剂等;苯胺也可作为医药磺胺药的原料,生产香料、清漆、塑料、胶片等的中间体;同时也可作为汽油中的防爆剂、炸药中的稳定剂等。
目前,国内苯胺的产能 340 万以上,全世界每年有大量的苯胺以废弃物的形式排入环境中,不仅会严重危害水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废水中苯胺类污染物的含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1 苯胺有机废水的危害苯胺因其剧毒性对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大于 100 mg/L 时就不能用生化法进行降解,因为废水的毒性过大,对微生物产生毒害而致其无法对苯胺进行降解。
苯胺对四种淡水藻类的毒性
![苯胺对四种淡水藻类的毒性](https://img.taocdn.com/s3/m/0734f53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7.png)
苯胺对四种淡水藻类的毒性孙茜;唐红枫;陶征宇;程时劲;赵永芳;曹军卫【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48)009【摘要】试验研究了苯胺对无菌衣藻、裸藻、聚球藻和硅藻4种淡水藻类的96 h 半抑制浓度EC50.结果表明,半抑制浓度EC50衣藻为70.0 mg·L-1、裸藻为45.0 mg·L-1、硅藻为6.3 mg·L-1、聚球藻为1.0 mg·L-1,耐受性大小为衣藻>裸藻>硅藻>聚球藻:同时通过肉眼和显微观察,发现这4种藻在颜色和形态上均受到苯胺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结果对探明苯胺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2118-2120)【作者】孙茜;唐红枫;陶征宇;程时劲;赵永芳;曹军卫【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2【相关文献】1.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对黄河水中藻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J], 郑洪秀;于玲红;李玉梅;薛爱娣2.苯酚、苯胺对黄河水中藻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J], 殷震育;于玲红;李玉梅3.林丹、毒死蜱对淡水藻类毒性效应的比较研究 [J], 邓惜汝;鲜啟鸣;孙成4.纳米颗粒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毒性机制与复合毒性 [J], 周小君;徐仰辉;何强;吴正松;黄瑞星;宋嘉慧;皇甫小留5.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J], 陈传平;张庭廷;何梅;吴安平;聂刘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胺对3株硅藻生长的影响
![多胺对3株硅藻生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19c77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7b.png)
多胺对3株硅藻生长的影响赖雯奕;娄亚敏;徐继林;周成旭;严小军【摘要】为探究多胺对硅藻生长的影响,以精胺、亚精胺、腐胺、尸胺和苯乙胺为外源多胺,对角毛藻Chaetoceros sp .、小新月菱形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 以及威氏海链藻 Conticribra weiss f logii进行室内添加培养.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不同多胺对不同硅藻生长存在特异性差异.亚精胺对角毛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尸胺对小新月菱形藻起促生长作用,而精胺对小新月菱形藻起抑生长作用;多胺对威氏海链藻生长前期(13 d前)主要起促生长作用,后期起抑生长作用(13 d后) .因此,适时适量添加多胺可有效促进硅藻的生长,提高硅藻的繁殖效率.【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年(卷),期】2018(036)003【总页数】5页(P96-100)【关键词】多胺;硅藻;生长【作者】赖雯奕;娄亚敏;徐继林;周成旭;严小军【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40 引言多胺是一类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氨基的低分子脂肪族含氮碱,以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三种形式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1]。
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它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生物量、增加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2-3]。
近年来研究表明,多胺在刺激植物生长、调节形态建成、延缓衰老植物抗逆性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作用[4-5]。
多胺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代谢调节物,在高等植物领域多胺参与植物生长调节和逆境响应的作用机制已被广泛应用[6]。
多胺具有调节代谢和基因表达、消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调控离子通道活性、提高抗逆境能力的功能[7-8]。
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1506a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a.png)
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陈传平;张庭廷;何梅;吴安平;聂刘旺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7(18)1
【摘要】用生物检验法研究了苯胺、苯酚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两种藻类在5d内对不同浓度苯胺、苯酚的降解或在藻细胞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苯胺、苯酚对两种淡水藻类的致毒作用有所不同,对于同一种藻类,苯胺毒性大于苯酚;在同一毒物浓度下,栅藻表现更为敏感.在较低浓度下,两种淡水藻类均能降解或吸收一部分有机毒物,其中对苯酚的降解能力较强.
【总页数】5页(P219-223)
【关键词】苯酚;苯胺;淡水藻类;生长
【作者】陈传平;张庭廷;何梅;吴安平;聂刘旺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049.2;X17
【相关文献】
1.淡水藻类生长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以铜绿微囊藻为例 [J], 吴敏;林莉;黄茁
2.淡水湖泊河口区磷的输入迁移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J], 钱子俊;高海鹰;王晓龙
3.纳米颗粒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毒性机制与复合毒性 [J], 周小君;徐仰辉;何强;吴正松;黄瑞星;宋嘉慧;皇甫小留
4.苯胺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J], 邱海源;王宪
5.pH对几种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J], 许海;刘兆普;袁兰;杨林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 胺 是农 药 、 染料 、 塑 料 和 医药 等 众 多 合 成 工
多样 性 和 初 级 生 产 量 会 直接 影 响水 生 态 系 统 的结 构功 能 . 已成 为监 测评 价水 环境质 量 的重要 指标 _ 8 ] 。
通过 对 大量 生物 测 试 的结果 进 行分 析 . 发 现 藻
1 _ 2 方 法
1 . 2 . 1 苯 胺试验 浓 度设计 根 据预 试验 结果 . 本试 验设 置 5个 苯胺浓度组 . 具体 浓度设计 见表 1 。
表 1 试 验 苯 胺 浓度 设 计
2 结 果 与 分 析
用 不 同浓度 的苯 胺处 理 4种淡 水藻 , 藻 细胞 生
长 曲线 见 图 1 ~ 4 。 由图 l ~ 4可 以看 出 。 藻细胞 的生长
我 国环境优 先控 制 的有 机污 染物 l 5 ' 。
短, 易 于分 离 、 培养 , 可 以直 接 观 察 , 对外 界 刺 激 及 影 响 的反应 较 敏感 等 优点 [ 1 0 ] . 是较 为 理想 的测试 材 料 本研 究 旨在探 明苯胺 对 4种不 同藻 类 的毒 性效
应
t i o n f o r 5 0 % r e d u c t i o n( E )o f a n i l i n e i n t h e f o u r s p e c i e s o f a l g a e( C . r e i n h a r d t i i ,E . g r a c i l i s 。N . p e l l i c u l o s a ,S . 1 e o p o l i e n s  ̄)
we r e 7 0 . 0mg‘ L - , 4 5 . 0mg‘ L - , 6 . 3mg‘ L 一, 1 . 0mg・ L - a f t e r c u l t u r i n g 9 6 h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I ' h e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a l g a e t o a n i l i n e f o l —
业 的重要原 料 之一 。 广 泛应 用 于染 料 、 医药 、 橡 胶 助
剂、 农 药及精 细化 工 中间体 的生 产 。随着 工业 的 发展 . 排人环 境 中的苯 胺在 逐年增 多 [ 3 ] . 排入 水体 中
的苯 胺具 有很 强 的毒性 并 抑制 水生 动植 物 的 生长
类 对 于许 多毒 物 的反 应 要 比鱼 类 、甲壳 类 更 为 敏 感 单 细胞 藻类被 视为最 简单 的光 合作用 有 机体 [ 9 ] 。
本试 验 所选 的 4种 藻类 均 为单 细胞 藻类 . 具 有周 期
苯胺 可 直 接作 用 于 肝 细胞 , 引 起 中毒性 肝 病 : 也 可 因大量溶 血 作用破 坏 红 细胞 . 血 红蛋 白及 含铁 血 黄 素等 沉积于 肝脏而 引起肝 损 …。 研究 结果表 明 . 苯 胺 不 仅是 导致人 体 患膀 胱癌 的强致 癌物 , 而 且 对人 体 血 液 和神经 的毒 性也 非 常强 烈 . 中 国环境 监 测 总站 根 据有 机化 合物 的污 染 特征 及分 布 . 已将 苯 胺 列 为
d i f f e r e n t e f f e c t o n t h e c o l o r a n d mo r p h o l o g y o f t h e f o u r s p e c i e s o f a l g a e .I t c o u l d b e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t o x i c i t y o f
第4 8卷 第 9期
2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Vo 1 . 48 No. 9 S e p. , 2 00 9
苯胺对四种淡水藻类的毒性
孙 茜 , 唐 红枫 , 陶征宇 , 程 时劲 , 赵 永芳 , 曹军 卫
受 到不 同程 度的 抑制 . 且抑 制程 度与苯 胺 的浓 度呈
正 相关 . 显示 明显 的浓度一 剂量相 关性 。
另一 方 面 . 用 肉眼 可直接 观察 出 培养在 不 同苯
胺 浓度培 养基 中的 4种淡水 藻的生 长情况 。在对照
1 . 2 . 2 淡水 藻类培 养基
衣 藻 、硅 藻采用 C HU — l l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 料
作 为 水生 生 态 系 统 初 级 生产 者 的 藻类 分 布广 泛. 是 常见 的淡 水 浮 游 植 物 , 能 够 反 映 水 体 中 生物 的总体状 况 . 在水 体食 物链 中起重 要作用 [ 7 _ 。 藻类测 试 是水 生态毒 理学研 究 中必 不可 少 的方法 。藻类 的
、
受 性 大 小为 衣 藻> 裸 藻> 硅 藻> 聚球藻 ; 同 时通 过 肉 眼和 显 微 观 察 . 发 现 这 4种 藻在 颜 色和 形 态上 均 受到
苯 胺 不 同程 度 的 影响 。该 结 果 对探 明苯 胺 对 藻 类 的 生 态毒 理 效 应 具 有 重要 意 义
关键 词 : 苯胺 ; 淡 水 藻类 ; 半 抑 制 浓度
式 中,
为 对 照 组 的生 长 速 度 , 为有 供 试
化 合物 时的生长 速度 。 根 据抑制 率 的机 率单位 和相 应 的浓度 对数 , 用 直线 回归 法得 到浓 度效应 方程 , 计 算 出半 抑制 浓度 ( E C 5 0 ) 。 并将 回归方程 进行 x 检验 , 结果 P < 0 . 0 5 , 表 明结 果 可 靠 统计 分 析 用 G r a p h P a d P i r s m 软 件 完
Ab s t r a c t :T h e t o x i c e f f e c t s o f a n i l i n e o n t h e f o u r f r e s h wa t e r a l g a e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c o n c e n  ̄ a
收稿 日期 : 2 0 0 9 — 0 3 — 1 5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N o . 3 9 9 0 0 6 4 ) 作 者 简介 : 孙 i  ̄( 1 9 8 1 一 ) , 女 , 武汉人 , 硕士 , 研 究 方 向为 微 生 物 生 态 , ( 电话 ) 1 3 9 8 6 l O 7 2 9 O ( 电子信箱) b u c k e t s q C a  ̄ a h o o . c o m. c n 。
S U N Q i a n, T AN G h o n g — f e n g , T AO z h e n g - y u, C HE NG s h i - j i n , Z HAO y o n g - f a n g , C AO j u n - w e i
( C 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a n d C h e mi s t r y ,E a s t L a k e C a mp u s o f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Wu h a n 4 3 0 0 7 9, C h i n a )
成
淡水 藻种库 . 硅藻 ( 舟形藻 , N a v i c u l a p e U i c u l o s a ) 、 聚 球藻 ( S y n e c h o c o c c l e o p o l i e n s i s ) , 购 自加 拿 大 U T C C藻种库 。 该 4种藻均 为无菌 藻 。
( 武 汉 大学 东湖 分 校 生命 科 学 与 化 学 学 院 .武汉 4 3 0 0 7 9 )
摘要: 试 验研 究 了苯 胺 对 无 菌衣 藻 、 裸 藻、 聚 球 藻 和 硅 藻 4种 淡 水 藻 类 的 9 6 h半 抑 制 浓 度 E C 5 o 结 果 表
明, 半抑制浓度 E C ∞衣 藻为 7 0 . 0 m g ・ L - I . 裸藻为 4 5 . 0 m g . L - I硅 藻 为 6 . 3 mg . L - I 、 聚球 藻 为 1 . 0 m g . L - m , 耐
组里 。 4种淡 水 藻生长 旺 盛 . 藻液 颜 色均 正 常 , 随着 4种淡水 藻 的生长 .藻液颜 色加深 。并 且很少 有沉 淀: 而在 处 理组 中 , 随着苯 胺浓 度的增 加 , 藻液 的颜
g
培养基 培 养 . 聚球 藻采 用 B G — l 1 培 养基 培养 , 裸 藻 采用 E i s e n s t a d t a n d B r a w e r m a n的 自养 培 养 基[ I I 1 培
l o we d t h e o r d e r o f C . r e i n h a r d t i i > E. g r a c i l i s > N. p e l l i c u l o s a > S . 1 e o p o l i e n s i s .B v v i s u l a a n d mi c r o s c o p 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i l i n e h a d
苯胺 , 购 自美 国 S i g m a公 司 ( 9 9 %纯 度 ) ; N i k o n 显微 镜 ; 血球 计数 板 ; 美国N u a i r D S 7 2 G D光 照培 养 箱; 恒 温摇 床 ; HF s a f e 7 6 0 S生 物安 全 柜 ; 衣藻 ( 莱 茵
第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