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 第三讲 叶利钦时期的经济改革

合集下载

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的新成果——评陶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

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的新成果——评陶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

一些章节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有一定的 有贬义的色彩。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实际 的过程和特征是什么?政治参与的主要
零星的涉及,缺少专门深入的系统研究。 上是每个转型国家治理都要面对的一个 途径、特征及其影响如何?政府治理的
[1] 与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重 重大问题,其政治参与和政府的治理是 对策及发展趋势如何?这一系列的重大
第二章俄罗斯转型时期代表性的利 益集团,主要包括叶利钦时期俄罗斯金 融工业集团、石油天然气集团、军工利 益集团、地方利益集团。然后论述普京 执政之后七大寡头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现 状以及俄罗斯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 六个典型案例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 治参与的四个主要途径:直接游说、 间接游说、参与选举以及其他途径。 以比较研究方法阐述俄罗斯利益集团 政治参与的自身特征,“政治参与的 主体发展不平衡、游说对象比较集中、 制度供给有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 自身成熟度低。”[2]
林教授的新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 求利益的不同,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 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源,拓展俄罗斯政治 团政治参与研究》[2](下文简称该书) 团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经济类 发展研究的视野,可以为中国的国家治
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最终结 项成果,他耗时 5 年,勤奋探索,勇于 创新,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俄罗斯利
第四章因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 性,一方面俄罗斯转型特殊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制度环境催生了俄罗斯利益集团 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益集团 形成壮大起来之后,积极参与政治,也 对俄罗斯社会转型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 社会影响。
20 世纪以来,利益集团政治一直 书 38 万字,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章。 关注俄罗斯转型的国家制度变迁问题,
是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与较为 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俄罗斯政治学 有的侧重于研究其总统制度,有的侧重

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

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

不断加深的行政-立法权力对抗叶利钦的改革自1992年1月2日开始。

(参阅19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改革)。

很快出现了物价飞涨的现象,政府支出锐减而税收沉重。

严重的信用体系崩溃使大量工厂倒闭,造成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客很快不再支持改革。

叶利钦和反对激进改革的政客日益对立,最终分歧集中到政府的两个分支的对立。

在1992年中,反对叶利钦改革的力量不断增涨,反对力量主要的关注点是俄罗斯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一些地区领导人希望从莫斯科获得更多的自治权。

俄罗斯副总统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鲁茨科伊称叶利钦的改革为“经济的种族屠杀”。

[2]石油富产区的加盟共和国,如鞑靼斯坦和巴什科尔托斯坦要求从俄罗斯独立。

同样在1992年中,叶利钦和最高苏维埃(常设立法机构)与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并负责选举最高苏维埃)的政治斗争不断,双方都试图主导政府和国家政策。

最高苏维埃的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于1992年公开宣布反对改革,虽然他仍然支持叶利钦改革的总体目标。

叶利钦关注着于1991年后半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这一修正案规定总统的特别执法权于1992年终止(叶利钦之前为了执行改革措施而扩大了总统在一般情况下被宪法所限制的权力)。

为了执行它的私有化措施,叶利钦要求议会恢复他的执法权(只有议会有权变更或修改宪法)。

但是在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代表们拒绝通过增加总统法定权利的新宪法。

[编辑]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1992年12月召开的最高苏维埃和叶利钦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争议。

最激烈的争议发生在12月9日,当时最高苏维埃拒绝批准叶戈尔·盖达尔为总理。

叶戈尔·盖达尔是被广泛批评的俄罗斯“休克疗法”,即市场自由化的设计者。

最高苏维埃拒绝提名盖达尔,要求修改经济改革措施并要求被最高苏维埃所掌控的中央银行继续向企业贷款以避免它们倒闭。

[3]第二天,即12月10日,叶利钦愤怒地指责最高苏维埃为“保守与反动力量的堡垒”。

当代俄罗斯 第四讲 普京时期经济改革的深化

当代俄罗斯 第四讲 普京时期经济改革的深化

第四讲普京时期经济改革的深化1999年12月31日,鲍·叶利钦宣布提前解除自己的总统权力。

根据俄联邦宪法,总理弗·普京行使总统职能。

在2000年3月26日的选举中,弗拉基米尔·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

就职仪式于2000年5月7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自此,俄罗斯的普京时代开始了。

早在任总理时,普京就声明拥护国家经济的市场改革方针。

自2000年起,普京政府着手制定和实施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纲要。

第一节格列夫纲要及其社会经济任务2000年6月,俄罗斯颁布了新的国家发展纲要,即俄罗斯国有资产副部长曼·格列夫所领导的战略研究中心制定的《俄罗斯联邦政府长期社会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

格列夫纲要事实上成为普里马科夫纲要的另一种可能,提现了弗·普京总统计划实行的坚持和发展市场改革的方针。

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平等,卫华国家独立和文化财富,恢复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纲要首推社会任务,承认必须在完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体系、退休保障与保险、教育与卫生以及公用住房领域进行综合改革。

既定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根本的经济现代化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以快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稳定增长,为提高俄罗斯公民的生活水平打下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格列夫的纲要用“经济现代化”代替“经济改革”一词,旨在强调面临的改革具有较为平稳、渐进的性质。

实际上,经济现代化就是经济改革的继续与深化。

俄罗斯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创造有利的经营和投资环境,保证平等的竞争条件,保护所有权,为企业活动清除繁琐的行政障碍,协调现代公司管理,实现影子经济合法化,提高企业和其他组织活动的透明度,重建自然垄断。

在弗·普京任总统期间,俄罗斯政府为实现这一纲要做出了很大努力。

第二节弗·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的俄罗斯经济政策在弗·普京任总统的第一个四年时间内,俄罗斯政府为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做了大量工作。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政策介绍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政策介绍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政策介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于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是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那么你了解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政策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政策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政策介绍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解体后,分裂出来的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由叶利钦执掌政权;叶利钦在1991年七月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不停的发表内政外交方针、政策性讲话。

那么叶利钦的政策是怎样的呢?历史证明,叶利钦的政策不算成功,特别是关于国内经济改革方面的政策。

叶利钦希望把苏联计划经济改变为经济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形式;他以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人化为主要方法。

叶利钦的初期设想是用短期的经济下跌为代价,把曾经苏联过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成为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市场体制。

但这种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严重危害了俄罗斯的经济。

俄国经济长期低迷,国力不济,国内资产大量亏损流失,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资本家的实力迅速扩张。

经济方面叶利钦的政策未达到目的,那么在外交方面,叶利钦的政策又是怎样的呢?在外交政策上,叶利钦强调世界多极化是以后俄罗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条件。

但就算在多极化条件下,俄罗斯的外交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俄罗斯应该采用多方位的积极外交政策,保证国家领土完整,实现社会民主化。

他命令众外交官应该把经济外交视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促进俄罗斯与外国的经济合作,使俄罗斯在国际经济和世界金融机构中占领重要的地位。

叶利钦还把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心转向了亚太地区,他还为中俄两国关系升温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是功是过2007年的4月23日原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世长辞。

那么对于已经成为历史人物的叶利钦,人们该怎么去评价他?叶利钦是罪人还是功臣?关于叶利钦是罪人还是功臣这个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治立场的人,自然有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认识和评价。

论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论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论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一、政治现实:民主制度基本形成苏联解体后,作为其国际法意义上的继承国的俄罗斯,开始了原共产党一党执政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过渡。

由于执政的民主派模仿西方国家实行的总统制、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政治、自由选举等,与俄罗斯从前苏联延续下来、已存在70多年的政治体系、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格格不入,因此不可避免地在俄罗斯政治中引发矛盾、冲突和斗争,而且由于政治体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磨合”和“调适”、政治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平衡以及人们政治思维的转变都不可能一跳而就,这就决定了俄罗斯政治转轨不仅是长期、曲折、复杂的,而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

1、苏联解体引发政治混乱立国之初的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转轨、政治转轨以及恢复大国地位三项现实任务。

其中在政治领域首先面临的是国家体制问题。

这时的俄罗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政权内部、国家政权与社会政治经济进程之间还缺少有机的联系,国家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力划分也不够明确,国家权力面临着重新组织的艰巨任务。

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治混乱之后,俄罗斯多党制民主社会基本形成,执行、立法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上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来。

2、双重政权时期的政治斗争苏联巨变以后,在俄罗斯出现了两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总统叶利钦为首的国家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即政府和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Съезд народных депутатов)。

1993年,行政和立法权力(Ельцин--Хасбулатов)为争夺权力发生冲突,从而发展成十月事件。

叶利钦总统动用坦克镇压了议会,这次事件使总统权力得到巩固和扩大,叶利钦通过全民公决确立了给予总统以极大权力的宪法。

10月事件虽然是一次悲剧性事件,但它对后来俄罗斯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的相对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此后的三次议会选举(1993、1995、1999)、两次总统选举(1993、1995)都比较顺利地进行,行政和立法权力的职能逐渐明确。

激进式与渐进式改革

激进式与渐进式改革

浅谈激进式与渐进式改革姓名:徐万泽学院:国际商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日期:2010年12月22日浅谈激进式与渐进式改革一.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内涵与特征1.激进式改革激进式改革又称“俄罗斯道路”,它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按总体改革蓝图,推倒原有制度,重新建立自由市场制度的改革。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就是选择了这种快速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激进式改革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在政治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自由化策略。

激进式改革的首要条件就是实现经济自由化,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

经济自由化包括价格、贸易和汇率的自由。

二是在经济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私有化策略。

私有化旨在建立市场经济主体。

三是在经济政策的重构上选择稳定化策略。

为了使市场化和私有化有效进行,激进式改革认为稳定宏观经济是必须的。

稳定化主要是通过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在财政政策上,主要表现在提高税率,减少各种税收优惠并开征新税种。

同时政府还要求压缩预算支出,削减各种补贴和国家投资;在货币政策上,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下令减少货币发行,控制银行信贷。

2.渐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又称“中国式道路”,它是指在保持原有根本制度条件下,通过培植新体制因素以达到体制转换,从而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一种方式。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般来说,渐进式改革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体制外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或者计划经济体制薄弱的边缘领域进行,给予市场经济一个试验空间;二是增量改革,在保留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同时,不断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因素;三是双轨制改革,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经济体制;单项突破性改革和集中对部分政策的变革并存;四是倾斜式改革,改革选择了那些影响较小又有建立新体制条件的地区作为突破口;五是普惠制改革,使绝大多数人从改革中受益。

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转轨方向的调整:从宪政治理到威权治理

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转轨方向的调整:从宪政治理到威权治理

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转轨方向的调整:从宪政治理到威权治理朱兴龙;刘文革
【期刊名称】《东北亚论坛》
【年(卷),期】2010()4
【摘要】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俄罗斯经济便陷入了困境,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更加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

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的大国影响力。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我们的观点认为正是普京的威权治国模式才使得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

中国和东亚一些国家威权治理的成功经验,反衬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宪政治理的弊端与缺陷,从而得出在经济发展初期,必须保证国家的权威,即实行威权治理。

而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必须适时由威权治理向宪政治理转轨。

【总页数】7页(P105-111)
【关键词】威权治理;宪政治理;俄罗斯;经济转轨;威权主义;普京新政
【作者】朱兴龙;刘文革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51.20
【相关文献】
1.普京时代俄罗斯转轨经济论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 [J], 郭连成
2.由乱而治的俄罗斯政治转轨--从叶利钦到普京 [J], 冯建玫;王伟
3.系统分析总结俄罗斯政治经济转轨和国家振兴的发展道路——《新普京时代(2000~2012)》简介 [J], 庞大鹏
4.俄罗斯普京时代的宪政状况分析 [J], 郝龙;
5.俄罗斯普京时代的宪政状况分析 [J], 郝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1999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普京以强力稳健的姿态登上俄罗斯最高政坛后,治国有方,高 效务实,深得民心。2004年3月14日,普京以72.2%的高得票率蝉联俄 联邦总统。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在国际上的大国 地位也得到显著提升。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正式就任俄联邦总 统。普京任新政府总理,俄罗斯开启“梅普组合”时期。2012年3月普 京再次当选俄联邦总统,任期6年。
济改革的难度。
在经历了长短不一、程度不同的经济转型的危机后,现在 绝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了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阶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政治制度的转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政治体制:
• 经过十多年的政治制度转轨,东欧中亚国家已经初步确立了以多党 制、三权分立和自由选举等原则为基础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基本 上形成了两种类型的政治体制; ➢ 总统制(独联体国家) ➢ 议会制(东欧国家)
经济转型概述:
• 经济转型是这些国家社会制度大变迁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 苏东剧变之后,这一地区的国家立即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
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型及基本经济制 度的转变这一更为重要的内容; • 除了匈牙利以外,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转型都采用了激进的“休克 疗法” (shock therapy)
➢ 其最终目标是要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成以私有 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使社会制度变迁不可逆转。
• 分类: ➢ 按资产分配方式:有偿私有化、无偿私有化和重新私有化(退 还原主); ➢ 按私有化对象的规模:“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名词解释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名词解释

1、联合国改革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与雅尔塔体制紧密相连的,冷战期间联合国很难有所作为。

在新的形势下,联合国的能力和获得的资金与它所肩负的任务和不相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世纪之交,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先后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联合国陷入空前严重的危机中,凸显了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联合国改革涉及安理会改革、维持和平行动改革、经社理事会改革、财政改革和人事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

2、中欧关系自从1975年欧共体同中国建交以来,双方关系总体发展比较顺利,到20世纪70年代末,除梵蒂冈外的所有西欧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政局稳定,市场不断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西欧各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西欧国家认识到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中国式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中重要的伙伴,因此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发展对华关系。

欧中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欧中关系正处在一个互利共赢的历史最好时期。

这种相互借重日趋成熟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增强各自在国际力量格局中的地位和分量。

然而由于欧中正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西欧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

作为西方世界的主要力量,西欧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推行西化战略,对中国采取既保持接触又保持压力的政策。

3、日本政治大国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由于国内政治经济防务的需要,采取“亲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上依附于美国被称作政治侏儒。

随着日本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表明了要做政治大国的强烈愿望,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为成为政治大国创造条件:1从被动外交走向主动外交(a新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和与美对等条约的签订b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增强日本的独立性和自立性c推行多边自立外交,开创日本外交新格局);2政治大国外交(a政治大国目标,就是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外交地位b向政治大国目标迈进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政治上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经济上和科技上,努力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以增强对国际事务的支配能力;军事上,开始大力扩充军事力量;外交上,从政治大国目标出发,构筑日本对外关系,树立形象。

叶利钦的经济改革

叶利钦的经济改革

来源
• 玻利维亚和东欧国家 • 1985年玻利维亚政府的预算赤字 达485.9万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约1/3,通货膨胀率高达 24000%。1984年的外债为50亿美 元,应付利息近10亿美元,超过 了出口收入。1980~1985年期间居 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国民经济 几乎到了崩溃边缘。
后几届政府
• 1992.12 切尔诺梅尔金政府 • 1998.3 基里延科政府 • 1998.9 普利马科夫政府以来
思考: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为什么会失败
• 脱离国情、照抄西方经济模式 • 违反经济转轨规律 • 政策的内在矛盾和问题
• 休克疗法的理论误区
历史因素500天计划思想基础怀疑旧体制认同西方经济制度社会基础反社会主义亲西方的新阶层和权贵休克疗法shocktherapy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
• 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 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
• 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 率稳定 • 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 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 • 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
理论基础
• 新自由主义 :70-80年代资本主义 滞涨性危机,强调市场作用,主张 政府财政量入为出,反对通胀
• 现代货币主义 :主张经济自由,反 对国家干预,以货币量的扩张和收 缩调节经济
休克疗法的内容
基本内容: 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 具体内容: 全面 开放价格(最重要特点) 紧缩的财政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 • 社会生产全面大幅度下降 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财政赤字较大、货币大量发行 对外贸易下降、外汇空前短缺、汇率狂跌 人民生活急剧恶化

当代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解析

当代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解析

当代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解析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制度。

每个国家都依据各自国情选择行政区划制度。

历经二十年的探索与改革,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完善。

俄罗斯行政区划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标签: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条约联邦制;协商联邦制;联邦区行政区划是国家区域治理的基本手段之一,可以反映出国家利益在各个地方的分配关系原则。

本文通过对当代俄罗斯行政区划演变的解析,探讨俄罗斯在行政区划改革上的利弊得失,为我国行政区劃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行政区划1991年苏联解体后,作为前苏联的最大加盟国和唯一合法继承国,俄罗斯承袭了前苏联时期的诸多政治制度,其中包括行政区划原则。

苏联在法律上实行的是联邦制,但在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联邦制名存实亡,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民族区域的发展自主性,导致了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尤其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联邦制受到很大挑战,各加盟国之间、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面临解体的危机加深。

最终,在联邦制危机、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和西方“和平演变”的共同作用下,苏联解体。

作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所面临的国家局面也异常危险。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点:(1)俄罗斯的民族问题已十分突出,俄罗斯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严重威胁联邦的统一。

(2)苏联解体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分裂势力抬头。

(3)各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性,经济发展程度悬殊。

(4)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严重削弱。

调整俄罗斯行政区划是叶利钦执政时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根据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形势,俄罗斯先后探索实行了两种联邦制模式——条约联邦制和协商联邦制。

(一)条约联邦制为进一步遏制地方分裂倾向,弱化地方的主权要求,避免导致俄罗斯联邦解体,1992年3月在联邦中央承认各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中的主权共和国,并保证州、自治州、边疆区、自治专区、联邦直辖市和加盟共和国一样,享有联邦主体地位,经过艰难谈判,最终与各联邦主体达成一系列联邦条约。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新世纪伊始,普京于2000年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俄联邦总统,入主克里姆林官,成为继叶利钦之后新俄罗斯第二个登上总统宝座的人,标志着俄罗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如今,普京施政已整整三年,与叶利钦时代相比,如今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普京时代俄罗斯政治形势发生的主要变化普京就任总统前的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坛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政治危机。

在普京1999年8月9日担任政府总理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俄罗斯更换了五位总理,政府机器运转失灵,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对政府失去信任。

这期间,以俄共为首的左翼反对派在国家杜马筹划弹劾叶利钦总统,导致政府与国家杜马之间矛盾激化;联邦委员会3次未能通过叶利钦总统提出的解除俄总检察长职务的要求,显示出俄政坛出现的矛盾;一些联邦主体拒绝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开始动摇俄罗斯的政权基础;车臣地区的分裂和恐怖活动日益猖獗,社会动荡明显加剧;寡头干政、官吏腐败、黑势力活动猖狂,更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扑朔迷离的社会政治形势,普京以稳健、务实和果敢的施政风格化解了一次次政治危机,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新俄罗斯政局的基本稳定,形成了有利于治理国家所必需的政治格局,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俄国家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建树。

政局相对稳定,出现了各主要党派与现政权进行妥协和合作的积极态势叶利钦时期,党派斗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国家的许多政策措施常常因此而无法在杜马获得通过,阻碍了政府机器的有效运转。

普京执政以后,在政治上采取了务实的政策,注意团结各政治派别,不与俄共等左派为敌,积极呼吁各派政治力量放弃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进行合作。

目前俄罗斯的党派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们对普京总统和政府己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妥协和合作的愿望,成为俄政局稳定的重要政治因素。

政权建设得到加强,保障了国家政令的畅通叶利钦时代后期,联邦中央对地方各路诸侯的控制力已日渐衰弱。

案例俄罗斯 失败的经济改革 休克疗法

案例俄罗斯 失败的经济改革 休克疗法

案例俄罗斯:失败的经济改革——“休克疗法”1、案例呈现: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始于1990年6月,1991年10月俄罗斯第五次人代会批准了叶利钦的经济改革原则,其中包括“休克疗法”——放开价格、实行私有化和实现宏观财政稳定。

俄罗斯改革的失败表现在:1.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

90年代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均GDP减少到了1 500美元,只有“七国集团”平均指标的1/5。

俄罗斯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 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

改革以来,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54%,机械制造下降了62%,轻工业减少了86%。

2.通货膨胀极为严重。

伴随着一步开放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

1992-1996年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2680、1008、312、231和121.8。

其中主要指标,如食品分别为2816、738、335、223和120;非食品分别为2246、841、257、216和120、;服务分别为2652、1110、575、332和150。

工业批发价格指数(%),1990-1995年依次为6164、1124、335和275。

1999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上涨32%,2000年又上涨20%多。

3.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俄罗斯改革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官方承认,1991-1996年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30-40%。

基尼系数1991-1995年分别为0.260、0.289、0.398、0.409和0.382。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资料,1992年经济改革以来一直有不低于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92年经济自由化开始的时候曾一度高达50%,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更高达53%以上,2000年上半年仍高达44%。

叶利钦简介

叶利钦简介
• 叶利钦的政治成就和遗产,仍有待历史评价和审视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实行休克疗法,稳定俄罗斯经济
• 在经济改革初期,实行严格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
•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稳定
⌛️
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干预
• 取消计划经济时代的指令性指标,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鼓励市场竞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叶利钦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

推行亲西方政策,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 叶利钦在任期间,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积极推动俄罗斯与西
方国家的合作
• 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西方国家进行军事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 叶利钦在任期间,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
• 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俄罗斯的地位得到提高
叶利钦的退休生活与逝世
叶利钦退休后的生活与活动
01
退休后的家庭生活
• 叶利钦退休后,与家人居住在莫斯科郊区的别墅
• 过着平静的生活,享受家庭和音乐带来的乐趣
02
参与慈善活动,关注社会问题
• 叶利钦退休后,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关注社会问题
• 创立叶利钦基金会,资助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
03
发表回忆录,回顾政治生涯
• 1981年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
1985年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书记
• 负责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
• 在任期间坚决反对保守派势力
• 1987年因为改革观点与上层意见不合而被解职

如何评价叶利钦及其改革

如何评价叶利钦及其改革

如何评价叶利钦及其改革叶利钦是个传奇人物,叶利钦又是个争论性人物。

他自1955年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联合公司总工程师、经理,1976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叶利钦于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政要职,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叶利钦于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90年5月在俄罗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选举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1991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6年7月,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决定辞去总统职务。

有人评论:叶利钦“使别的十多个民族获得了独立发展的自由。

”“纵观国内舆论,要么洋洋洒洒地描绘着他的传奇故事,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演绎成以权谋论和厚黑学为理论基础的宫闱倾轧,要么重复着激进改革祸国殃民的老调,不顾一些学者早已深入论证其谬误,过分功利地急于为己所用。

我们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足取,而必须站在人类历史的跑道中,回头检视叶利钦的政治遗产,这时你会发现他的成败功过都维系于面向自由的姿态。

”对于叶利钦肢解苏联这样“风云激荡”的英雄壮举,是不能当成一般的“传奇故事”来看待,也不能把叶利钦肢解苏联的丰功伟绩贬低为阴谋、黑道或宫廷政变,更不能把他肢解苏联和私有化的“激进改革”看成是“祸国殃民”,这些认识已经被我们“论证”过,都是“谬误”啊,都是“老调重弹”啊。

人们只有站在全人类价值的高度——即资本主义文明的高岗上,才能看清楚叶利钦的所作所为,始终是朝着“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的方向前进的啊!这就是叶利钦先生留给大家的宝贵的政治遗产啊!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民族近300年历史中最暗淡的时期之一。

俄罗斯改革知识点总结

俄罗斯改革知识点总结

俄罗斯改革知识点总结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改革经历对全球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俄罗斯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从苏联时期的体制改革到今天的市场经济转型,俄罗斯改革的道路曲折且具有复杂性。

本文将就俄罗斯改革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政治改革苏联解体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改革的起点,其对俄罗斯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迎来了政治力量重新分配的时期,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革。

首先是俄罗斯的宪政改革,1993年俄罗斯通过了新宪法,建立了总统制政府体制,大权下放,实行分权制衡。

此外,俄罗斯还进行了政党制度改革,建立了多党制,但由于政党体系的不成熟和腐败现象的蔓延,俄罗斯政党制度一直饱受诟病。

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腐败问题,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政治结构不够民主等。

俄罗斯的政治改革需要解决政治治理模式转型、民主体制建设、政府各级部门内部管理和社会阶层组织与民意参与等一系列问题。

二、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

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受到了许多内外因素的干扰,而苏联独特的计划经济体制亦使得俄罗斯的市场经济转型困难重重。

此外,俄罗斯改革市场经济还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国有企业改革、私有化问题、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俄罗斯推行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勘探让渡、竞拍程序不公正、管理混乱等。

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成效并不显著,实际上俄罗斯的产权关系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低效率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

另外,俄罗斯的金融体制改革也是俄罗斯改革的关键议题之一,其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如金融机构治理不健全、金融监管滞后等问题。

俄罗斯改革金融体制需要更多的市场化、监管和规范。

三、俄罗斯的社会改革俄罗斯的社会改革主要围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

俄罗斯缘何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经济体制转型

俄罗斯缘何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经济体制转型

俄罗斯缘何推行激进的 休克疗法”经济体制转型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并对经济体制立即进行激进式 休克疗法”转型㊂一 俄罗斯作为苏联继承国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在苏联剧变前(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用经济体制 改革”一词,但从叶利钦时期开始,用经济体制 转型”一词㊂为何用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需要作出解释㊂在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前,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目标是,通过一些对原体制的改进㊁改良来对现有经济体制加以完善,而不以根本改变制度为目标㊂与此相反,转型则意味着发生实质性的㊁制度性的变化,将引入全新的制度尝试, 其目的在于对旧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引入新制度”㊂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旧制度,这一制度已经不能应对21世纪的世界经济的挑战㊂与此同时,它们已经选择了转向市场经济㊂” 在当时政局许可的情况下,从社会主义转轨已经不可避免㊂”他进一步解释说: 应当将市场化改革与向市场经济转轨区别开来㊂改革的焦点是调整与完善现有制度,而转轨是改变制度基础的过程㊂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只要目的在于现有制度的完善并通过使之完善而得以维系而不是完全抛弃该制度,那就是在对它进行改革㊂而转轨则是要通过完全的制度替换和建立新型的经济关系来废除143俄罗斯缘何推行激进的 休克疗法”经济体制转型 243 论苏联、俄罗斯经济以前的制度㊂”①鉴于 改革”与 转型”上述内涵的划分,十分明显,叶利钦执政后所推行的是转型㊂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在谈到具体体制变革时,还是用 改革”一词㊂俄罗斯是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大的一个共和国,成为苏联继承国,它的继承国地位以经济情况看,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㊂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4%,是苏联总面积的76.3%㊂1989年1月俄罗斯人口为1.47亿(据2002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俄有人口1.452亿),占苏联人口的一半㊂它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境内大小民族多达160个,其中超过40万人口的民族有23个㊂据苏联1989年第5次人口统计资料,俄罗斯族是最大的民族,占全俄总人口的81.5%㊂苏联的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俄境内, 1990年俄罗斯在苏联国民财富(不包括土地㊁森林和矿藏)总量中占64%㊂1989年俄拥有的生产固定基金约占全苏的63%,社会总产值与工业产值均占60%㊂苏联解体时,拥有科技人员约150万人,而留在俄罗斯境内的为96万人,占苏联科技人员总数的64%,特别要指出的是,为军工服务的高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俄罗斯㊂俄拥有的军事力量约占苏联的2/3㊂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占全苏的比重,详见以下两表㊂①[波]格译戈尔兹㊃W.科勒德克著㊁刘晓勇等译:‘从休克到治疗 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版,第4㊁30㊁34页㊂续表343俄罗斯缘何推行激进的 休克疗法”经济体制转型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研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研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研究1. 引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一场经济转型,这场转型对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其对俄罗斯的影响。

"""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2.1苏联解体的原因2.1.1政治体制僵化苏联在其存在期间,实行高度集中的权力制度,政治体制僵化,缺乏民主和开放。

这使得国家无法及时调整政策,应对国内外挑战,最终导致国家走向衰落。

2.1.2经济体制失衡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曾取得过一定成就,但长期忽视市场需求,导致资源配置失衡,生产力水平下降,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2.1.3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存在较大差异。

长期以来,民族压迫和不平等问题一直存在。

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各民族纷纷要求独立,民族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国家解体。

2.1.4军事压力冷战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对峙使其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军事开支巨大,消耗国家大量资源,加剧国内经济困境。

2.1.5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措施,试图解决苏联经济和政治问题。

然而,改革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政治体制变革滞后、经济改革失误等,导致国家解体。

2.2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的影响2.2.1独立后的国家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国际地位发生巨变。

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努力维护自身利益,重塑大国地位。

2.2.2重塑地缘政治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国家纷纷独立,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重构地区和国际秩序。

2.2.3经济困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严重经济困境。

长期以来,国内生产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民生凋敝。

2.2.4社会动荡苏联解体过程中,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政治制度失去信心。

此时期,俄罗斯发生多次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2.2.5民族矛盾加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内部民族问题愈发严重。

当代俄罗斯

当代俄罗斯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 反对强权政治。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 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 群众路线。
二、休克疗法
背景:独立后的俄罗斯联邦,苏联时代留下 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百孔千疮,国内经济困 难重重。

苏联解体的过程
1、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加盟共和国发表要求 脱离苏联的主权宣言,甚至最大的加盟共 和国俄罗斯也发表了主权宣言。
2、 8.19事件加速了苏联社会的演变和国 家的崩溃。
3、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
普京建立”有效经济“
内容:即建立能够实现经济稳定和快速增 长的经济体制
影响:从2000年起,就扭转了经济连年下 滑的局面,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增 长,同时实现了货币稳定,通胀逐步下降,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总统制(考纲不做要求)
背景:围绕是建立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共和 国,议会与总统之间的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错误
对内:提出了改革的“新思维”,逐步取 消了苏联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 生活中的法定领导地位。
对外:推行“新思维”外交,鼓励和推动 东欧各国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引发 了东欧剧变;在苏联共产党内则导致了严 重的思想混乱,削弱了党的领导。
扩展:东欧剧变
第28课 当代俄罗斯
一、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形成的僵化的斯大林模
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越来越成 为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表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长期实行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忽视消费资料生 产,国内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叶利钦时期的经济改革第一节“休克疗法”及其不良后果1991年“8·19”事件之后,俄罗斯的全部政权赚到了激进市场化改革派手中。

1991年10月,鲍·叶利钦总统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宣布必须坚决进行经济改革。

1991年底,俄罗斯处于经济崩溃的状态。

生产减少,预算赤字占到国民总产值的27%,隐性失业率达到劳动力总数的35%,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同时,国债快速增长(1985年--200亿美元,1991年--800亿美元),国家黄金储备减少(1985--1500吨,1991--80吨)。

购买面包、肉类、香肠制品、伏特加酒和蔬菜等所有商品都需要排队。

为了摆脱危机,俄罗斯选择了“休克疗法”。

年轻的经济学家叶·盖达尔成为“休克疗法”的主要设计师。

1991年11月,他被任命为俄罗斯政府主管经济政策问题的副总理。

1992年2月,他成为总统亲自领导的政府的第一副总理。

除了“500天”计划制定者这样的国内研究者,欧洲和美国货币主义理论的支持者也对盖达尔的经济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自由化价格自由化始于1992年1月2日。

按照盖达尔及其支持者的推理,自由化起初将引起价格小幅上涨,之后供求关系会是价格回落,商品短缺现象将随之消失,柜台将摆满商品。

事实却并非如此。

社会感受到休克般的强烈打击。

仅在1992年一年之内,货币就贬值了几百倍。

人们在苏联时期的毕生积蓄转瞬间化为乌有,大部分居民因此落到贫困线以下。

价格自由化引起运输费用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急剧上涨。

在农业经济领域,燃油、技术和建筑材料的价格抬升导致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而饲料涨价引起牲畜存栏数减少,肉、奶制品生产衰落。

国产农产品变得比进口的还要贵,这导致整个农工综合体产业紧缩。

价格放开后,所有国内企业都处于破产的边缘。

由于无法指望国内生产在现有条件下会有所增长,商品短缺现象又尚未消除,为了填充市场,政府决定从1992年7月起实行外贸自由化。

结果国内市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充满了进口食品和工业产品。

街头贩卖繁荣起来,货蓬和商亭中的大小市场数量激增。

但是,由于许多商品价格昂贵,大部分居民仍然无力购买。

价格和对外贸易自由化使得按照市场交易比价兑换卢布成为可能,然而,在经济动荡和持续危机的背景下,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开始急剧下跌。

二、私有化1992年8月21日,鲍·叶利钦总统签署《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启用私有化证券系统的命令》,由此启动了私有化计划。

自10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向全体居民发放私有化证券。

私有化构想是以阿·丘拜斯为首的俄罗斯国有资产委员会指定的。

根据之一构想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造,51%的股票在企业职工中间分配,而剩余部分用于公开销售,每个俄罗斯公民都得到了价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

自1993年1月1日起,可以用私有化证券购买任何一家企业的股票。

私有化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是:“形成有产者阶级”。

然而,通货膨胀致使私有化证券彻底贬值。

1992年末,街上开始出现一些拿着“收购私有化证券”牌子的人。

这样,资产阶级低价收购大量私有化证券并用其换取企业的股票控制额,而那些出售私有化证券的人平均得到7000卢布,相当于当时一瓶伏特加酒或一袋白糖的价格。

大量从居民手中聚敛私有化证券的投资积极会相继宣布破产。

实际情况是:直接参与实施私有化的官员和以往党和经济部门的实权人物无偿瓜分了原来的国有资产。

私有化日益具有犯罪性质。

三、稳定化财政稳定化是指能够实现预算赤字大幅减少和货币量停止增长的强硬财政货币政策。

“休克疗法”的制定者们认为,财政稳定化能够加强刺激经济,赋予国家影响经济主体行为的有效杠杆,促进结构改造。

盖达尔政府试图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实现这种稳定化,也就是通过控制国内总产值、预算赤字、通货膨胀和生产规模等主要指标,实现全国经济指标的稳定。

1991年11月,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税务改革基本法》,俄罗斯的税收体系开始具有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

然而,管理转向依靠经济杠杆的效果不佳。

虽然俄罗斯的税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俄罗斯的企业利润岁却位居世界第一,这种状况无法刺激投资。

强硬的税收政策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此外,俄罗斯缺乏有效抵制衰退和刺激产业结构进步的工业政策。

结果形成了俄罗斯资本流向境外、外资又无法进入国内经济的危险趋势。

实行“休克疗法”的结果显示出其内在的矛盾性。

事实上不可能在一年时间内建立有效的经济模式。

“休克疗法”导致社会关系空前紧张,工业部门整体崩溃,社会发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穷人和巨富。

激进改革的悲剧代价是国家人口的负增长。

出现了正式登记的失业者,这是俄罗斯现实的新现象。

对西方大额财政支持的指望落空。

在西方国家承诺的240亿美元贷款中,俄罗斯只得到用于购买西方国家粮食的125亿美元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中央银行被迫向企业提供大额贷款。

这一决定实际上葬送了“休克疗法”计划。

通货膨胀开始加剧。

1992年12月召开的第7届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认为盖达尔政府的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确认维·斯·切尔诺梅尔金为新一任政府总理。

第二节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切尔诺梅尔金就任总理后,俄罗斯的改革方针开始发生改变。

新总理总体上对市场改革方针表示维护,但同时宣布对改革的速度进行某种修正,强调改革进程的适度和平衡。

他表示已准备好用“非货币的方法”同通货膨胀作斗争,不再使用“休克疗法”。

他的计划强化了国家调控和居民的社会保护。

自此,俄罗斯从“纯粹”市场经济或自由市场经济转向社会市场经济。

一、维·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经济改革纲要1993年,俄罗斯政府通过了《1993年--1995年发展改革和稳定俄罗斯经济纲要》。

维·切尔诺梅尔金就任总理后,首先决定支持燃料动力综合体。

利用国家预算资金向国家重要亏损企业,包括国防工业,提供大额财政支持,为发展燃料动力综合体提供低息贷款。

但是,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根据1993年的统计,国民收入减少了14%,工业生产下降了25%,农业生产下降了5.5%。

国家预算赤字增长,俄罗斯继续借外债,卢布贬值,价格上涨,居民的物质状况继续恶化。

1994年8月,出台了新的改革纲要,其中含有稳定俄罗斯经济的观点。

政府在1994--1996年国家经济改革中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国家对生产状况的强有力监控,抑制通货膨胀,在国家保障领域维持最低社会标准。

然而,实施既定措施,首先是稳定工业生产,需要新的资金,这必然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因此,消除预算赤字依然是政府的战略任务。

1996年的工业生产比1991年下降了55%。

通货膨胀保持在很高水平(1994年为250%,1996年为80%)。

虽然1994奶奶10月启动了所谓的“外汇走廊”,但是国内价格依然保持稳步上涨的趋势。

现有通货膨胀的降低依靠的是缩减社会支出和增加“延期通货膨胀”(贬值、拖欠、国家内外债)。

俄罗斯许多商品的零售价格很快超过了国际价格。

1994年7月1日,俄罗斯的证券私有化阶段彻底结束,形成了大型私有者阶层。

私有化的第二阶段开始于1995年,其基础是企业的股份化和自由买卖股票。

这一阶段私有化的完成以金融寡头集团的形成为标志。

1996年--1997年,俄联邦领导层在经济领域的主要任务是遵守强硬的财政纪律和减少预算支出。

1997年末,俄罗斯经济度过了旷日持久的结构危机阶段。

根据年度统计,宏观经济层面的多数指标表明工业生产趋于稳定。

与1996年相比,国内总产值近7年来首次增长了0.4%。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社会纲要的作用十分有限。

医疗保险和非国有退休基金形同虚设。

1997年--1998年,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长期拖延发放工资,发不出退休金的威胁加剧,税收工作完全停止,经济犯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1998年3月,总统解除了维·斯·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职务,理由是他所领导的政府在近7年的工作中未能克服危机。

二、叶·普里马科夫政府的经济政策1998年4月,35岁的能源部长谢·弗·基里延科成为俄罗斯总理。

在他的领导下,制定了反危机纲要。

然而,由于世界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陷入了新的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过后,鲍·叶利钦与1998年8月23日解除了谢·基里延科的职务,重新任命维·切尔诺梅尔金为代总理。

国家杜马两次拒绝维·切尔诺梅尔金的职务,经济危机开始发展成政治危机。

1998年9月11日,叶·普里马科夫成为新总理。

叶·普里马科夫支持市场改革,但不是单纯市场改革,而是社会市场改革。

他提出了另一种选择:用平缓的、渐进的改革代替休克式的市场改革。

他认为一小撮“金融寡头”在国家的纵容下依靠国家财产通过不健康、甚至是犯罪手段致富是自由主义改革家们的过错。

普里马科夫的经济政策以社会保障和加强国家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为目的。

众所周知,拖欠工资和补贴是切尔诺梅尔金和基里延科都没能解决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普里马科夫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998年12月1日,偿还了助学金债务;1999年1月1日,付清了拖欠军人的津贴;1999年7月,政府支付了近三百亿卢布的退休金债务。

1998年11月,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制定了银行系统改组纲要。

1999年1月,成立了信贷组织改组代理处。

信贷组织改组代理处在3年内针对21家银行实施了15个优化方案。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提升国家银行在银行系统的作用。

为鼓励国内农业生产者,增加了农村的化肥供货,开始按照建议价格和优惠的贷款条件出售燃油和润滑油料给农业生产者。

在执政的8个月内,叶·普里马科夫政府实现了政治稳定,部分偿还了工资和补贴方面的欠债,贯彻了强硬的预算政策,开始了反对腐败和寡头政治的行动。

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俄罗斯摆脱经济危机。

如此可喜的结果与普里马科夫的个人贡献密不可分。

首先,普里马科夫的上台是由于他是能够解决国家杜马左翼阵营和叶利钦之间政治冲突的折衷人选。

他完成了这一使命,俄罗斯实现了政治稳定。

其次,普里马科夫实行了强硬的金融政策,使国家免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维护了财政稳定。

第三,普里马科夫是一个诚实的人,他不受各种观点的左右,坚决反对那些利用接近政权侵吞国家资金的“蛀虫”。

他在当代俄罗斯第一个发起了针对寡头鲍·别列佐夫斯基的“军事”行动,结果树立了一个劲敌,这无疑加速了他于1999年5月的辞职。

但是,他的行为应当在俄罗斯受到支持和承认。

第三节 90年代末俄罗斯经济发展总结普里马科夫辞职后,内务部长谢·斯捷帕申成为新一任总理。

1999年8月9日,鲍·叶利钦撤消了谢·斯捷帕申的职务,任命联邦安全局局长弗·普京为总理,并且在致俄罗斯公民书中宣布普京为总统事务继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