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包含哪些内容

合集下载

地震分类等级

地震分类等级

地震分类等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震级: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强烈程度的一种物理量。

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衡量地震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地震越强烈。

2. 震源深度: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通常分为浅源震和深源震。

浅源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中,深源震则发生在地幔和地核。

3. 震中距离:震中距离是指地震震中到观测点的水平距离。

震中距离越近,感受到的地震强度就越大。

4. 烈度:烈度是一种用来描述地震对人类造成影响的评估标准。

通常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分级标准(GB/T 17742-1999)来评估地震烈度等级,共分为12个等级。

5. 地震类型:地震类型是指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通常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等。

这些地震分类等级都是用来描述地震的不同特征和影响程度的。

在地震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中,这些分类等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普遍倒塌
地震断裂延续 0.91—1.00 很长;大量山 崩滑坡
地面剧烈变化, 山河改观

注:表中的数量词:“个别”为10%以下;“少数”为10%-50%;“多数”为50%-70%; “大多数”为70%-90%;“普遍”为90%以上。
2.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 一般说来,震中烈度是地震大小和震源深度两者 的函数。但是,对于发生最多的浅源地震,当震 源深度为 l0km ~ 30km 时,可近似认为震源深度 不变,震中烈度Io只与震级M有关,两者的大致对 应关系:震级减1后乘1.5,即为震中烈度,即
5.00 (3.54— 7.07)
0.50 (0.36— 0.71)
骑自行车的人会 Ⅹ 摔倒,处不稳状 大多数倒塌 态的人会摔离原 地,有抛起感
山崩和地震断 裂出现;基岩 0.71—0.90 上拱桥破坏; 大多数独立砖 烟囱从根部破 坏或倒毁
10.00 (7.08— 4.14)
1.00 (0.72— 1.41)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1 地震震级 2 地震烈度 3 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1 地震震级
地震的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的大小的 尺度,是衡量地震震源释放出的总能量多 少的指标。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原 始 定 义 是 1935 年 由 美 国 学 者 里 希 特 (C.F.Richter)给出的,即地震震级M为
2 M 1 I0 3 (1-3)
3 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一个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设计基 准期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 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即现行《中国地震 烈度区划图(1990)》规定的烈度。 上述一般场地条件是指该地区内普遍分布的地 基土质条件及一般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引言: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科学家们提出了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的相关内容。

一、抗震烈度抗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波在地面上传播时,产生的地面运动的强度。

抗震烈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分为I度至XII度共12个等级。

其中I度为不可感知的微震,XII度为破坏性极强的特大地震。

1. I度(不可感知):地震仅能被高精度仪器探测到,人类无法感知。

2. II度(微震):地震仅能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被少数人察觉到,但不会引起任何破坏。

3. III度(轻微):地震能被室内的人感觉到,室外的人多数不察觉,但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4. IV度(较轻):地震能被室内外的人感觉到,但只会对一些低质量的建筑物造成轻微破坏。

5. V度(中等):地震能被大多数人感觉到,会对一些普通建筑物造成破坏,但不会引起重大灾害。

6. VI度(稍强):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一些房屋和建筑物造成破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7. VII度(较强):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一些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8. VIII度(破坏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大部分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9. IX度(毁灭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几乎所有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引起大规模灾害。

10. X度(特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绝大部分建筑物造成极其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11. XI度(极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几乎所有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可能引发巨大灾害。

12. XII度(特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所有建筑物造成极其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巨大人员伤亡。

二、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用来评估建筑物对地震的抗震能力的等级。

抗震等级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分为一级至八级共八个等级。

中国地震烈度表 (2)

中国地震烈度表 (2)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是根据地震灾害特点和震源能量释放的不同,对地震烈度进行分类和评定的一种方式。

中国地震烈
度表分为Ⅰ度到Ⅻ度共12个烈度级别,其中Ⅰ度代表微震,ⅩⅠ度代表特大地震。

以下是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具体内容:
1. Ⅰ度:微震,只有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微弱震动。

2. Ⅱ度:微弱震动,只有很少的人能感觉到。

3. Ⅲ度:轻微震动,较多人能感觉到,但大多数人不会感
到恐慌。

4. Ⅳ度:感觉到颤抖,室内的摆件会摇晃。

5. Ⅴ度:明显摇晃,家具、餐具等物品会有轻微移动,人
们会出现惊慌情绪。

6. Ⅵ度:感觉周围物体晃动,家具会移动,轻微裂缝可能出现在墙壁和地板上。

7. Ⅶ度:明显震动,部分房屋发生倒塌,部分墙壁出现裂缝。

8. Ⅷ度:破坏严重,建筑物受损,部分房屋倒塌,桥梁受损。

9. Ⅸ度:破坏严重,大部分房屋倒塌,桥梁损毁严重。

10. Ⅹ度:灾难性地震,全部或几乎全部建筑物倒塌,地表发生断裂。

11. Ⅺ度:巨大破坏,大范围地表破裂,地面隆起或下陷。

12. Ⅻ度:特大地震,整个地表发生严重破裂,建筑物几乎全部崩塌,大范围地表塌陷。

这个烈度表主要以人的感觉和建筑物受损程度为依据,可以用来评估地震对人们生活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概念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概念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概念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种不同的衡量地震强度的方法。

地震震级是指根据地震地表波振幅的大小来计算地震的强度等级,也称为里氏震级(Mw)。

该等级是以十为底数的对数尺度,每相邻两级之间的能量相差10倍。

因此,5级地震相对于4级地震来说强度要高10倍。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震动对不同建筑物和地貌的影响程度,通常用于估算地震对人们生活和建筑物的影响。

有多种烈度标准,如中国地震局采用的是中国地震烈度表。

烈度以罗马数字表示,从I级(微震)到XII级(绝大毁灭性地震)不等。

每个烈度级别都有其特定的地震痕迹和影响。

虽然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方法,但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地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震震级主要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而地震烈度则更为直观地描述了地震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因此在地震研究和预警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Ⅸ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与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











ⅩⅡ
震级
1.9
2.5
3.1
3.7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与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地震基本烈度:是指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中国地震烈度表(简要)
Ⅰ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
室内大多数人或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4.3
4.9
5.5
6.1
6.7
7.3
7.9
8.5

地震烈度震中及震级的公式

地震烈度震中及震级的公式

地震烈度震中及震级的公式地震烈度是指描述地震对地表和人类建筑物影响的度量,它通过人类观察到的破坏情况来进行评估。

地震烈度通常使用日本发展起来的烈度表进行评估,最常用的是日本的JMA烈度表和美国的MMI烈度表。

JMA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0个等级,从0到7+,其中0表示无感地震,7+表示极强地震。

这些等级是根据人类感受到的地面摆动强度和建筑物破坏程度进行评估的。

而MMI烈度表则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从I到XII,其中I表示无感地震,XII表示极强地震。

震中是指地震发生的地点,通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地震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发生,但通常会在特定的地质构造边界上,如板块交界处。

震级是用于描述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地震体波震级来衡量。

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震级标定库利克(C.F. Richter)在1935年提出的,它是根据地震波振幅的对数来计算的。

里氏震级被广泛用于描述中小规模地震,其计算公式为:Ml = log(A/T) + c其中,Ml表示里氏震级,A表示地震波振幅,T表示周期,c是一个常数。

地震体波震级是一种用于描述大规模地震能量释放的指标,通常使用地震波的能量的对数来计算。

地震体波震级是根据地震波的面波振幅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Mb = log(A) + b(log(R) - 2)其中,Mb表示地震体波震级,A表示面波振幅,R表示震中距离,b 是一个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震级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计算方式也会根据地震数据的类型进行调整。

此外,震级是对地震能量的估计,与地震烈度不同,地震烈度是对地震影响的评估,它是通过人类观察和研究得出的结果。

总而言之,地震烈度、震中和震级是用于描述地震的不同指标。

地震烈度是人类观察到的破坏程度的度量,震中是地震发生的地点,震级是对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评估。

它们的公式和计算方式会根据不同指标和数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相关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相关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相关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是中国地震学家根据中国地震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制定
的一种评估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准。

它主要根据地震烈度来划分地震的
强度,以便于对地震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中国地震烈度表分为12度,从Ⅰ度到Ⅻ度,每一度代表着不同的烈度范围和破坏程度。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参数包括烈度、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

其中,烈度是指地震在地表上产生的破坏程度,是衡量地震灾害的重要指标。

震级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衡量地震强度的重要指标。

震源深
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是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

震中距是
指地震震源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是评估地震烈度和灾害范围的重要
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评估地震灾害,还可
以用于地震预测、地震工程设计等方面。

在地震预测方面,中国地震
烈度表可以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和地震活动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
地震烈度和灾害范围,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在地震工程设
计方面,中国地震烈度表可以根据地震烈度和震级等参数,确定建筑
物的抗震等级和设计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总之,中国地震烈度表是中国地震学家根据中国地震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制定的一种评估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准,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地震预测、地震工程设计和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烈度描述

地震烈度描述

地震烈度描述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强度的一种指标,它反映了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通常使用罗马数字表示,范围从I度到XII度。

下面将对地震烈度的各个等级进行详细描述。

I度:地震烈度I度通常被称为微震,人们很难察觉到地震的发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感觉到地面微微晃动。

这种地震烈度对人类生活和建筑物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II度:地震烈度II度被称为轻微震,大多数人能够感觉到地面的轻微晃动,但没有其他明显的破坏迹象。

这种地震烈度对人类和建筑物也没有任何危害。

III度:地震烈度III度被称为轻震,人们能够感觉到地面的明显晃动,室内的物品会发出声音,但一般不会引起人员伤亡。

这种地震烈度下,部分建筑物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损坏。

IV度:地震烈度IV度被称为中震,人们能够感觉到地面的明显晃动,室内的物品会晃动并发出响声。

这种地震烈度下,建筑物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破坏,例如墙壁上的裂缝。

V度:地震烈度V度被称为较强震,人们能够感觉到地面的剧烈晃动,室内的物品会被抛出或倾倒。

这种地震烈度下,建筑物可能会出现中度的破坏,例如墙壁的倒塌。

VI度:地震烈度VI度被称为强震,地面会出现明显的裂缝,人们很难站稳,室内的物品会被抛出或倾倒。

这种地震烈度下,建筑物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破坏,例如房屋的坍塌。

VII度:地震烈度VII度被称为猛烈震,地面会出现大量的裂缝,人们很难保持站立,室内的物品会被抛出或倾倒。

这种地震烈度下,建筑物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破坏,例如桥梁的倒塌。

VIII度:地震烈度VIII度被称为毁灭性震,地面会出现大量的破裂,人们很难站立,室内的物品会被抛出或倾倒。

这种地震烈度下,建筑物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破坏,例如大型建筑物的倒塌。

IX度:地震烈度IX度被称为崩塌震,地面会发生剧烈的破裂和坍塌,人们很难站立。

这种地震烈度下,建筑物几乎都会出现严重的破坏,例如高楼建筑的倒塌。

X度:地震烈度X度被称为破坏性震,地面会出现大范围的破裂和坍塌,人们很难站立。

预防地震安全教育知识

预防地震安全教育知识

预防地震安全教育知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防震减灾已成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内容之一。

因此,进行预防地震安全教育很重要。

今天店铺搜集了一些预防地震安全教育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预防地震安全教育知识1、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 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3、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
中国地震等级划分标准有三个阶段,从小到大顺序分别为震级、
烈度和规模地震。

震级是指根据震中远震定位法,以震级数字和次级数字表示的震
中距当地最近固定台站的地震波能量强度,其中,Ⅰ级地震波能量最小,数字介于2.0-2.9;Ⅱ级地震波能量较大,数字介于3.0-3.9;Ⅲ
级地震波能量中等,数字介于4.0-4.9,Ⅳ级地震波能量大,数字介于5.0-5.9;Ⅴ级地震波能量较大,数字介于6.0-6.9;Ⅵ级地震波能量
很大,数字介于7.0-7.9;Ⅶ级地震波能量极大,数字介于8.0-8.9。

烈度是指根据地震运动的振动烈度分级,以烈度数字和次级数字
表示的地震振动的大小,其中Ⅰ级最小,烈度数字介于2.0-2.9;Ⅱ级稍大,烈度数字介于3.0-3.9;Ⅲ级中等,烈度数字介于4.0-4.9;Ⅳ
级较大,烈度数字介于5.0-5.9;Ⅴ级极大,烈度数字介于6.0-6.9。

规模地震是指根据烈度和震级等地震参数认定的,发生在某个区
域内的一次或多次大地震,规模地震从小到大分为Ⅴ级、Ⅵ级、Ⅶ级、Ⅷ级、Ⅸ级和X级。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地震震级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震级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

名称震级范围超微震小于1级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1-3级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小震3-5级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中震5-7级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地震大于7级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地震烈度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烈度感知或破坏程度烈度1度无感2度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3度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悬挂物微动4度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明显摆动,器皿作响5度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6度多数人站立不稳,少顶烟囱裂缝;掉落河有的独立砖烟囱轻度7度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轻度破坏;房屋局部破坏,开裂,小修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地上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8度多数人摇晃颠簸,行土上亦出现裂缝,大致人畜伤亡9度行动的人摔倒,建筑结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干硬土上出现许多地方有裂缝;基岩可能出现裂缝、错动;滑坡塌方常见;独立砖烟囱许多倒塌10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地震断裂出现;基岩毁11度普遍倒塌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12度地面剧烈变化,山河。

地震的基本参数

地震的基本参数

地震的基本参数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地面晃动、震荡和破坏。

地震的基本参数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位置、震源机制和烈度等。

一、震级1. 定义震级是用来描述地震能量大小的一个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里氏震级是以地面上某一点记录到的最大振幅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而面波震级则是以地面上不同点记录到的振幅差异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2. 计算方法里氏震级计算公式为:Ml=log(A/T)+B(D)+C(H)+D(V)其中,A表示最大振幅,T表示周期,D表示距离,H表示海拔高度,V表示速度衰减系数。

B、C和D都是经验系数。

面波震级计算公式为:Mw=log(A)+1.66log(R)-2.44log(T)-1.5log(Q)-0.00302D+6.1其中,A表示最大振幅,R表示距离,T表示周期,Q表示衰减系数(与速度有关),D表示震源深度。

二、震源深度1. 定义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位置与地表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千米(km)作为单位。

2. 影响因素震源深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板块运动速度、板块厚度、岩石性质等。

一般来说,浅源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更大。

三、震中位置1. 定义震中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通常用经纬度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还会用到海拔高度、地形等信息。

2. 确定方法确定震中位置需要使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多个观测点记录到的地震波到达时间。

通过计算不同观测点记录到的到达时间差异,可以确定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震中位置。

四、震源机制1. 定义震源机制是指造成地震的力学过程和形变状态,通常用矩张量来描述。

2. 分类方法根据矩张量的不同分布情况,可以将震源机制分为正断层型、逆断层型和走滑型。

正断层型震源机制表示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断层破裂;逆断层型震源机制表示地震是由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走滑型震源机制表示地震是由板块相互滑动而引起的。

五、烈度1. 定义烈度是指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程度,通常用12度来表示。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概念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概念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概念
地震震级是用于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一个指标,是根据地震波在地表上的振幅和周期来确定的。

常用的地震震级有里氏震级、黄冈震级等。

里氏震级是最常用的地震震级,以地震波在地震震中地点产生的最大振幅为基准进行测定,其数值与地震能量释放量呈正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0-3级地震属于微震,4-4.9级地震是轻微震,5-5.9级地震是中等震,6-6.9级地震是强震,7级以上地震则是大震。

烈度则是用于描述地震对人类和人造环境的影响程度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地震在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

常用的烈度标准有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烈度标准和中国地震局的烈度标准。

烈度一般以罗马数字表示,常见的烈度等级为Ⅰ-Ⅻ级。

Ⅰ-Ⅲ级地震一般被认为是人们难以察觉的微震,Ⅳ-Ⅴ级地震属于轻微震,Ⅵ-Ⅶ级地震是中等烈度震,Ⅷ-Ⅸ级地震是强烈震,Ⅹ-Ⅻ级地震则是极强烈震。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震级和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且震级和烈度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中可能存在差异。

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中国建筑的抗震设防,是以抗震设防烈度作为标准的,简言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北京地区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

通常用字母M表示,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

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不易觉察;中震(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但小于等于4.5级,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但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为8.9级。

而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破坏程度。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等,都可以影响地震的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会在不同地方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中国把地震的烈度划分为12度——小于3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4到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6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7到8度:房屋受到破坏,烟囱损坏,地面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9到10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0到12度:可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建设部于1999年1月1日批准了全国统一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并于2002年1月1日实施。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要求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50年一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便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475年一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1641-2475年一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和标准,房屋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与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地震基本烈度:是指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

震级与发生频率下表列出的是不同里氏震级(ML)的年均发生次数和震中地区的影响:程度里氏震级地震影响发生频率极微 2.0以下很小,没感觉约每天 8,000次甚微 2.0-2.9 人一般没感觉,设备可以记录约每天 1,000次微小 3.0-3.9 经常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估计每年49,000次弱 4.0-4.9 室内东西摇晃出声,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

当地震强度超过4.5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

估计每年6,200次中 5.0-5.9 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建造不佳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损害。

每年800次强 6.0-6.9 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内的居住区。

每年120次甚强 7.0-7.9 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每年18次极强 8.0-8.9 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

每年1次超强 9.0及其以上每20年1次里氏震级大致相应的TNT当量实例-1.5 6磅手榴弹爆炸1.0 30磅建筑爆破1.5 320磅二战期间常规炸弹2.0 1吨二战期间常规炸弹2.5 4.6吨二战期间的"Cookie" 巨型炸弹3.0 29吨 2003年大型燃料空气炸弹(MOAB)3.5 73吨 1957年前苏联车里雅宾斯克核事故4.0 1千吨小型原子弹4.55.1千吨常见的龙卷风5.0 32千吨投放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5.5 80千吨 1992年美国内达华Little Skull Mtn.地震6.0 10万吨 1994年美国内达华Double Spring Flat地震6.5 50万吨 1994年Northridge地震7.0 320万吨目前最大型的原子弹5 1600万吨 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Landers地震8.0 10亿吨 19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地震8.5 50亿吨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耶稣受难日地震9.0 320亿吨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10.0 1万亿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斯断层挤压地面(circling Earth)。

地震等级与烈度对应表

地震等级与烈度对应表

地震等级与烈度对应表世界各国使用的烈度表不同,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ⅩⅡ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

日本把烈度称震度,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1至7度,共8个等级。

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一、地震等级地震等级(地震震级):是指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1、超微震: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2、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3、有感地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4、中强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5、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6、大地震:大于、等于7级7、巨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1、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2、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4、四至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5、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6、六至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7、九至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8、十至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地震烈度分级表地震烈度这一术语来自于英文单词Intensity,最初用它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逐步扩展到反映地震中某一地区人的感觉、结构物的损坏、器物的反应和自然现象的变化等宏观标志遭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烈度的直接含义就是地震引起后果严重程度的一种衡量尺度。

地震烈度的第二种解释,是地震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也反映了地震破坏作用的大小。

所以,地震烈度也可以理解为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一种量度。

虽然第二种解释是地震烈度最初含义的衍生,但长久以来,研究人员多在这一含义上使用它。

地震烈度概念在地震工程学的所有重要应用中都被理解为地震动强弱程度的度量尺度。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1.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震级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是根据仪器测试结果衡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来分级的,这个数据是唯一的。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的常用对数值M= lgA 。

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微震: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M=2~4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8的地震。

特大地震:M>8的地震。

2. 地震烈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

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烈度区。

国家根据地面破坏程度的观察和感觉,人为地划分了12个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麦氏烈度表(MM)。

第12度是毁灭性的破坏程度。

但总之,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

3.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其实是根据某地区地震的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定的,那是一种概率评估的结果。

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情况,给出一个地震基本烈度表,以作为建筑物抗震能力设计的参考,具体见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某地区如果划分的基本烈度大,则同样的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级别就要高一些。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4.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关的,它根据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物重要性等确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建筑物的取用的抗震设防烈度未必和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包含哪些内容?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知识点将定时更新,水滴石穿,积少成多,每天前进一小步,学习一两个知识点,做一两道习题,也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1.地震震源
震源是深部岩石破裂产生地壳震动的发源地。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地面上受震动破坏程度相同点的外包线称为等震线。

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介质传播的称为体波。

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1)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一致,周期短、振幅小、传播速度快(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2)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垂直(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周期长、振幅大、传播速度较慢。

体波经过反射、折射而沿地面附近传播的波称为面波,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般分为三个烈度:
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

建筑场地烈度也称小区域烈度,是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对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

一般降低或提高半度至一度;
A.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B.设计烈度一般可采用国家批准的基本烈度,但遇不良地质条件或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建筑物,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对基本烈度加以调整作为设计烈度。

3.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震中周围地区的破坏程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小,形成多个不同的地震烈度区,它们由大到小依次分布。

但因地质条件的差异,也可能出现偏大或偏小的烈度异常区。

【2009年真题】对于地震,工程建设不可因地质条件和建筑物性质进行调整的是( )。

A.震级
B.建筑场地烈度
C.设计烈度
D.基本烈度
E.震源深度
【答案】ADE
【解析】建筑场地烈度,是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对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

设计烈度是抗震设
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2011年真题】关于地震级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筑抗震设计的依据是国际通用震级划分标准
B.震级高,震源浅,距震中近的地震其烈度不一定高
C.一次地震一般会形成多个地震烈度区
D.建筑抗震措施应根据震级大小确定
【答案】C
【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震中周围地区的破坏程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小,形成多个不同的地震烈度区,它们由大到小依次分布。

一个工程从建筑场地的选择到工程建筑的抗震措施等都与地震烈度有密切的关系。

【2012年真题】关于地震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烈度是按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来划分
B.建筑场地烈度是指建筑场地内的最大地震烈度
C.设计烈度需根据建筑物的要求适当调低
D.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
【答案】D
【解析】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坏的程度。

建筑场地烈度,是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对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

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