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2017年必修二生物_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为“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第一节。

这节内容的教学一般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主要涉及相关名词概念的教学、“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作为上一课的延伸和深入,第2课时除却情感渗透外,本节课应涵盖的知识点有:1、通过具体可见的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内容;2、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去验证孟德尔的假说;3、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沿着孟德尔当年的探索过程层层深入进而展开的,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背景材料,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独立地、主动地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探索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是“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涉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终总结归纳出分离定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是课堂的两大核心内容。

此外,还应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同时应让学生深刻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内涵。

其内容特点是理论性强,又很抽象,知识顺序上逻辑性十分严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此,如何既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则需对这节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2.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课,课程中出现了大量完全陌生的新名词、新概念、新方法等,这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强烈的冲击。

然而班上学生灵活、好问,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逻辑性虽然不很完善,但也已初步建立。

基于此,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将会充满着挑战性,但是适当的难度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条件分析所有教室均有多媒体一体化设备,均可接入互联网,支持音频视频等多种文件的播放与使用;这一节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小球、布袋等)实验室均有储备。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分离定律的应用(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分离定律的应用(含答案)

分离定律的应用一、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的相互推断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概率(正推型)。

亲本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子代性状表现AA×AA AA全为显性AA×Aa AA∶Aa=1∶1全为显性AA×aa Aa全为显性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aa×aa aa全为隐性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逆推型)。

角度一:遗传因子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

角度二: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做进一步的推断。

角度三:根据分离定律中的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后代显隐性关系双亲类型结合方式显性∶隐性=3∶1都是杂合子Aa×Aa→3A_∶1aa显性∶隐性=1∶1测交类型Aa×aa→1Aa∶1aa只有显性性状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AA×AA或AA×Aa或AA×aa只有隐性性状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aa→aa例1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组亲本性状表现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①红果×黄果492504②红果×黄果9970③红果×红果1511508A.单独分析实验组①、②、③,均可推断出红色为显性性状B .实验组①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红果AA 、黄果aa C .实验组②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 .实验组③的后代中纯合子占1/3答案C解析单独分析实验组①,不能推断出红色为显性性状,A 错误;由题意分析可知,实验组①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红果Aa 、黄果aa ,B 错误;实验组②中亲本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后代中红果番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杂合子Aa ,C 正确;实验组③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 ,后代中AA ∶Aa ∶aa =1∶2∶1,其中纯合子占1/2,D 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分离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2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它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父本和母本对母本人工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②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 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在测交实验中后代的表现型比约为1∶1。

4.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显性的表现形式: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提示: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举例说明。

提示:(1)杂交实验中,F 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实验中,子代若出现新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实例:若紫花豌豆×白花豌豆→全是紫花,则紫花为显性; 若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紫花、白花,则白花为隐性。

3.如何区分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通过实例说明。

提示:(1)杂交: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异花授粉。

(2)自交:紫花豌豆自花授粉。

(3)正交和反交:若“紫花作母本×白花作父本”为正交,则“紫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为反交。

【人教版】2017年必修二生物_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7年必修二生物_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2~5)P(亲本)高茎×矮茎↓F1(子一代)高茎,↓⊗F2(子二代)高茎∶矮茎比例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与验证(阅读教材P5~7)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容)2.遗传图解(1)杂交实验F2性状与比例:高茎∶矮茎=3∶1。

F2遗传因子组成与比例:DD∶Dd∶dd=1∶2∶1。

(2)验证实验——测交三、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假设?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分离定律的容和实质是什么?[共研探究]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在此实验中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

操作②叫人工授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孟德尔把它称为显性性状。

4.若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让子一代植株自花传粉,子二代中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 3∶1,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 DD 、Dd 、dd ,比例接近 1∶2∶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总结升华]1.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 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人教版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案2

人教版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案2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科学方法和阐明过程。

2 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含义。

3 阐明基因分离定律。

4 应用基因分离解释相关的遗传现象。

5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2 能力目标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学现象。

2 尝试进行家族系谱图的绘制和分析。

1.3 情感目标1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基因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它以减数分裂的内容基础,同时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基础。

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分离定律” 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习基础和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难点: 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集体回答。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什么生物现象?2、“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又说明了什么生物现象?学生活动: 集体回答: 遗传和变异。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将学生带入本节课遗传规律的学习和探究。

活动2【活动】教师活动:展示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的简介,引出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科学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并让一个学生回答豌豆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豌豆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和探究。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和归纳总结,个别回答,得出答案,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孟德尔研究的情景中去。

1、豌豆是自花受粉(闭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2、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3、豌豆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分离定律》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

《分离定律》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

《分离定律》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教案-分离定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掌握分离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能够应用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分离定律的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2.能够应用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引入(10分钟):介绍遗传学中的概念:基因、等位基因等;提问:如何解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2.讲解(25分钟):1)分离定律的概念: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分别地传递给子代,分离定律是指在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中,它们独立地分离并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2)实验方法:通过自交和回交实验,观察和分析代际间和亲代间基因型的转移和分离过程;3)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3.实验操作(30分钟):1)分组: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实验操作:实验组通过自交和回交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性状在后代中的分离状况,对照组通过没有回交和自交的普通群体观察和记录性状的分离情况;3)数据收集: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并进行结果分析。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2)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解释为什么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后代中会按照一定比例分离;3)总结:即使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亲代中是杂合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也会按照一定比例分离,每个性状的分离是独立的。

5.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分离定律解决问题;提问:如果红豆的花色由红色基因(R)和白色基因(r)控制,红豆食品厂选取一批红豆种子繁殖,种子表皮颜色呈现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试推断这批种子是如何产生的?六、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2.了解学生的实验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3.评价学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遗传与进化观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容。

2.通过对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建立类推理与演绎的思维。

3.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分析,根据初中所学遗传的相关知识,构建生物模型。

4养成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离定律的内容。

【难点】分离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因子用D表示,隐性因子用d表示;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释是假说,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测交实验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测交,高茎豌豆(Dd)产生配子分别是D和d,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只产生配子d。

测交后,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

验证了假说。

2.假说——演绎法读书指导教材,什么是假说演绎法,结合孟德尔的研究历程,说一说分为哪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3.得出结论请同学讨论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师提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环节三:拓展与应用如果想知道一个生物是否为纯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自交、测交。

植物可以自交,动物无法自交就用测交。

测交可以用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人教版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案1

人教版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案1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1)了解孟德尔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2)理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

(3)识记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现象。

(4)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相对性状、纯合子、杂合子、表现型、基因型等概念。

2. 情感目标: (1)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2)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锻炼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本节内容讲述: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

接着,讲述孟德尔用“遗传因子” (后来称为基因)对试验现象进行的分析,即阐明了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节在编定上,注意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方式,以便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三个遗传定律中的第一个遗传定律,是学生学习其他两个遗传定律的重要基础,因此,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重点。

2. 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与苏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有性生殖》相联系;(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与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联系。

三、学情分析我校的学生大多在城市生活长大的,生活过程中对植物和动物的接触是比较少的,缺乏感性材料; 经过前面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学习,为本节概念的学习和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四、重点难点重点:孟德尔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常用遗传学术语。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的写法。

五、教学过程讲述: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一项基本特征,遗传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很早就有人意识到这个现象,众多的科学家从事着遗传现象及规律的研究,在这些科学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学生回答: 孟德尔!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的奠基人,对遗传现象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孟德尔到底是何许人也呢?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之前布置作业: 学生查找有关孟德尔的生平的资料)请一位学生代表他的小组发言。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教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教案(必修2)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对分离假设的验证 b b 1.概述对分离假设的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接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分离定律的实质 b b显性的相对性 a a考点一分离假设的验证(b/b)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的方法——测交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cc)进行杂交(1)实验分析与预期: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 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Cc∶cc=1∶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紫花∶白花=1∶1。

(2)实验实际结果:F1×白花豌豆→85紫花∶81白花≈1∶1。

(3)实验结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即肯定了分离定律。

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解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答案 C2.下图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Aa ――→①1A∶1a――→②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③子代中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D .①②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人教生物必修2课件:1-1 第1课时 分离定律的发现

人教生物必修2课件:1-1 第1课时  分离定律的发现

()
[解析]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具 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隐性纯合 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仍是隐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性 状一般相同,但性状相同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例如,显性纯合子和 杂合子都表现为显性性状,但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 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同一性状。故选C。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 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典题·例析】 [典例1]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狗的长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
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 隐性性状的现象。
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
德尔的创新思维。
为3∶1;在测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比为1∶1。
3.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
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 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
【应用·体验】
1.家兔的毛色中,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分析下列4组杂交组合的亲、
子代性状,体现出性状分离现象的一组是
()
解析: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白 兔和白兔杂交后代均为白兔,没有体现性状分离现象;黑兔和白兔杂交后代均为 白兔,没有体现性状分离现象;白兔和白兔杂交后代出现黑兔和白兔,体现了性 状分离现象;黑兔和白兔杂交后代有黑兔,也有白兔,没有体现性状分离现象。

人教生物必修2课件:1-1 第2课时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人教生物必修2课件:1-1 第2课时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答案] C
[方法指导] 1.概率计算的方法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数)×100%。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 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个体概率;计算表型概率时, 将相同表型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2.概率计算的类型 (1)已知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求子代某一性状出现的概率。 ①用分离比直接推出(B:白色,b:黑色,白色为显性性状): Bb×Bb→1BB∶2Bb∶1bb,可见后代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3/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Bb亲本产生B、b配子的概率都是1/2,则 a.后代为BB的概率=B(♀)概率×B( )概率=1/2×1/2=1/4。 b . 后 代 为 Bb 的 概 率 = b(♀) 概 率 ×B( ) 概 率 + b( ) 概 率 ×B(♀) 概 率 = 1/2×1/2+1/2×1/2=1/2。 (2)亲代的遗传因子未确定,求子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实例]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 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C
2.糖原沉积病Ⅰ型是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 生了一个患糖原沉积病Ⅰ型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沉
积病Ⅰ型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糖原沉积病Ⅰ型女儿的
概率是
()
A.1/12
B.1/8
C.1/6
D.1/3
解析:设致病遗传因子为a,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
D.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的概率是3/4
解析:该对夫妇生育4个孩子,数目少,不符合统计学对数据量的要求,无 法根据性状分离比来判断该性状符合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A错误;有耳垂虽然 是隐性性状,但在后代数量少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题目中所述结果,B错误;无耳 垂对有耳垂是显性,而该对夫妇却有3个有耳垂的孩子,因此说明该对夫妇都携 带有耳垂遗传因子,且每胎都有可能生出有耳垂的孩子,C正确;假设有耳垂和 无耳垂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该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杂合子, 再生育一个孩子有耳垂的概率是1/4,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1.1.3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1.1.3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教案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课题名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3课时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二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描述1.能用遗传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计算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考试大纲描述1.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教材内容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学习目标1.结合分离定律,能对分离定律进行应用。

2.通过讨论,能设计实验探究基因的纯合子或杂合子3.能分析并验证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图形变化重点能对分离定律进行应用难点能设计实验探究基因的纯合子或杂合子评价任务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复习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全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思根据导入的预设结果,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提纲的基础感知部分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提高基础感知和思考深入学习部分基础问题主要设置分离定律的最基本计算问题议让学生对重难点问题深入讨论(包括基础感知的答案对照和深入学习的问题讨论)讨论解决导学提纲的问题,并能初步得出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实验一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实验一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课标要求1.说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核心素养1.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化抽象为形象,感知生命的神奇。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科学思维)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科学思维)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基础知识·双基夯实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_遗传因子__的分离、_配子__的随机结合与_性状__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取小桶并编号→分装彩球→混合彩球→随机取球→放回原小桶→重复实验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_1∶2∶1__。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_3∶1__。

活学巧练“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对子代表现类型及数量比例的决定关系。

判断下列表述正确与否。

1.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数必须相同。

( × )2.每个小桶中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同。

( √ )3.每次取球记录后,需再放回原桶。

( √ )4.抓取小球的实验次数越多,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量比越接近于3∶1。

( √ )合作探究根据教材P6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提示:使得杂种F1(Dd) 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相等。

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有人认为这不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这是为什么?提示: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3.为了保证不同配子间结合机会均等,且所得结果与理论值相近,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抓取彩球时应随机抓取;两桶同时抓取,且闭眼;应将抓取后的彩球重新放回原桶;重复实验。

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分离定律》教学设计导学诱思1.性状与相对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称为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思考:美丽的郁金香能开出白色、红色、黄色和黑色的花朵,清香四溢,诱人观赏。

郁金香开出的白色、红色、黄色和黑色花在遗传学上称作什么?郁金香开出的白色、红色、黄色和黑色花与玫瑰开出的白色、红色和黄色花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郁金香和玫瑰所表现的各种花朵的颜色在同一种生物之间是相对性状,在不同生物之间不是相对性状。

2.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首先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豌豆花大,易去雄和人工授粉;尤其是豌豆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植株的高与矮、种子的圆粒与皱粒等。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代表亲本,F1代表子一代,F2代表子二代,×代表杂交。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正、反交结果一致,F2出现了紫花和白花两种豌豆,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并且F1是自花受粉。

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都是成对存在的。

如纯种紫花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遗传因子CC,纯种白花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遗传因子c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基因(Cc)称为等位基因。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因此,纯种紫花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C;纯种白花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隐性遗传因子c。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对。

如遗传因子C与遗传因子c 在体细胞中又结合成F1(Cc)。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配套文档:第1章 第1节 第3课时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 含解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配套文档:第1章 第1节 第3课时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 含解析

第3课时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学习导航] 1.结合实例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2.结合实践,阐明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击]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课堂导入】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衷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离定律。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分离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解决学生疑难点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题型1.分离定律中的推断问题(以A、a为例)(1)由亲本推断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填写下表:(2)①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是纯合子aa ,遗传因子只能来自父母双方,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 。

③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显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 。

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

2.遗传概率的计算(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3.概率计算中的两个原则(1)乘法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积。

如:第一胎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两胎都生女孩属于两个独立事件。

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为1/2,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为1/2,那么两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2×1/2=1/4。

(2)加法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互斥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和。

合作探究1.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B 和b 决定的。

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

必修二1.1分离定律

必修二1.1分离定律

沈阳24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导学案编制:审核:包科领导:时间:班级: 姓名: 小组: 教师评价: _NO.1-1 基因的分离定律使用说明: 1.限时闭卷,不借助课本和资料,独立完成本学案。

2.把不会做或有难度的题目做上标记,在批阅后讲评时及时予以纠正。

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4.能够说出基本概念: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自交、杂交、测交、父本、母本、去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遗传因子(显性基因)、隐性遗传因子(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自主学习:1.孟德尔通过分析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2.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____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_,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2)豌豆植株还具有____ ____。3.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___ __。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__ __,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__ __。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 ___。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_ ____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____ ___,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___ _______,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______ __的,____ ____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 ___,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 ___。(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____ _______彼此分离,分别进入_____ ____中,配子中只含有____ _______的一个。(4)受精时,___ _____的结合是随机的。6.孟德尔为了验证他的假说,设计了___ ___实验,让F1与____ _____杂交。实验结果: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接近____ ___,验证了他的假说。7.假说—演绎法:在____ _____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______ _____,根据假说进行____ ____,再通过___ ___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符,就证明假说是___ ___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___ ___的。8.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___ 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____ 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小球代表____ _____;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 ______。预测彩球组合应有_______________种,各组合类型的数量比是_____ ____。合作探究: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P高茎×矮茎→F1_______○×→F2高茎:矮茎=___________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并分析问题,作出假说)(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遗传因子 >为D,控制矮茎的基因为d)P高茎(DD)×矮茎(dd)→F1高茎(____)○×→F2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2~5)P(亲本) 高茎×矮茎↓F1(子一代) 高茎,↓⊗F2(子二代) 高茎∶矮茎比例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阅读教材P5~7)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内容)2.遗传图解(1)杂交实验F2性状及比例:高茎∶矮茎=3∶1。

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DD∶Dd∶dd=1∶2∶1。

(2)验证实验——测交三、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假设?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共研探究]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在此实验中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

操作②叫人工授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孟德尔把它称为显性性状。

4.若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让子一代植株自花传粉,子二代中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 3∶1,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 DD 、Dd 、dd ,比例接近 1∶2∶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总结升华]1.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 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A 、B 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①若A×B―→A,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②若A×B―→B,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③若A×B―→既有A ,又有B ,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2)自交法①若A ――→⊗既有A ,又有B ,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②若B ――→⊗既有A ,又有B ,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对点演练]1.判断正误(1)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 ) (2)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 ) (3)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4)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 )解析:(1)开花前应除去母本的雄蕊。

(3)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答案:(1)×(2)√(3)×(4)√[共研探究]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理论解释及验证,请分析作答:1.图1表示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图中D表示显性遗传因子,遗传因子组成为DD 的个体是纯合子(填“纯合子”或“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是杂合子(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DD∶Dd∶dd=1∶2∶1。

2.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图2表示。

该图表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4.图3表示测交实验。

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1)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2)测交实验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5.分离定律(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图2,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2)适用范围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总结升华]1.研究分离定律的过程2.“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1)属于假说的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3.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相关数量关系(1)F1(Dd)的配子种类和比例:2种(D、d),1∶1。

(2)F2的遗传因子组成种类和比例:3种(DD、Dd、dd),1∶2∶1。

(3)F2的性状种类和比例:2种(显性、隐性),3∶1。

(4)F1的测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种类和比例:2种(Dd、dd),1∶1。

(5)F1的测交后代性状种类和比例:2种(显性、隐性),1∶1。

[对点演练]2.判断正误(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 )(2)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 )(3)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解析:(1)F1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3)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各占1/2。

答案:(1)×(2)√(3)×3.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D.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解析:选A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的现象。

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克隆羊的黑毛和白毛B.眼大和眼角上翘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解析:选A 眼大和眼角上翘不是同一种性状;C项也不符合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的要求;D项不是同一物种的性状。

3.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解析:选C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先让豌豆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得F2,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说,最后用测交实验验证其假说。

4.豌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如表所示是豌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请回答:(1)由表中第(2)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解析:(1)(3)由表中第3个组合实验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其亲本均为杂合子,故其后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50%。

(2)表中第1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答案:(1)3 紫(2)1 (3)50%【基础题组】1.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D.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解析:选A 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去雄),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图中①是去雄,②是人工授粉。

2.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析:选A 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解析:选B 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时提出的假说的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AA×aa→Aa B.AA×Aa→AA、AaC.Aa×aa→Aa、aa D.Aa×Aa→AA、Aa、aa解析:选D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交配,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因此只有D项符合。

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统计过的小球都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 )A.保证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B.避免小球的丢失C.小球可能再次使用D.避免人为误差解析:选A 小球重新放回,能保证每次抓取小球时,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小球)。

6.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解析:选C 可以利用测交来鉴定白羊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来区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可通过测交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7.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解析:选D 显、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