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
《医学课件:全身麻醉的监测及处理》
频谱边缘频率分析
通过分析脑电图频率来确定 病人的麻醉深度。
呼吸及循环监测方法
1
血氧饱和度监测
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来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2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通过监测呼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来评估病人的通气功能。
3
无创血压监测
使用无创血压仪来监测病人的血压。
脑功能监测方法
脑氧饱和度监测
通过监测病人的脑氧饱 和度来评估脑功能。
医学课件:全身麻醉的监 测及处理
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使病人失去感觉,镇静和肌肉松弛的状态,以进行 手术或疼痛管理的过程。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全身麻醉的监测和处理方法。
什么是全身麻醉?
1 定义
全身麻醉是通过给予特定药 物来降低或消除病人的意识 和感觉,以实现手术和疼痛 管理目的。
2 作用
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 能,使病人无痛和放松,以 便进行手术操作。
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来缓 解疼痛。
麻醉机的使用及维护
1
麻醉机的操作
2
操作人员应熟悉麻醉机的使用方法
和操作步骤。
3
麻醉机的组成
包括气体供应系统、呼吸系统和监 测系统。
麻醉机的维护
麻醉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 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类型
包括全身麻醉过程中的诱导、维持和恢复阶段。
全身麻醉的分类及适用病况
分类
• 全麻:昏迷性麻醉药物 • 静脉麻醉:通过静脉药物给药 • 气管插管麻醉:插入气管插管进行气
道管理
适用病况
• 复杂手术:心脏手术,脊柱手术 • 患者偏好:病人对手术有恐惧感 • 需消除疼痛:术后镇痛或疾病治疗
全身麻醉的监测目标
1 生命体征
24临床麻醉监测指导(2017)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一、引言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
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
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
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
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
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
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
《版监测麻醉》课件
监测尿量,评估肾功能和循环血量。
03 监测麻醉的实施流程
麻醉前评估
麻醉前评估是监测麻醉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史、用药史 等,以确定麻醉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心肺功能、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传染病等,以及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
尽量选择全身麻醉,避免使用容易引发术中知晓的麻醉方 法。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避免 过量或不足。
加强术中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知 晓的情况。
05 监测麻醉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在监测麻醉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分析 、预测和决策支持。
呼吸频率监测仪
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判断氧合 状态和循环功能。
循环监测设备
心电图监测仪
实时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诊断心律 失常和心肌缺血。
无创血压监测仪
连续监测动脉血压,评估循环功能和 血流动力学状态。
其他监测设备和技术
体温监测仪
监测患者体温,预防低温和高温相关并发症。
远程医疗与物联网
利用远程医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指导,提高监测麻醉 的效率和安全性。
新型监测设备与技术
研发更精确、无创、实时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麻醉的质量 和效果。
个体化监测麻醉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监测麻醉方案 ,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 舒适度。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年度)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一、引言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
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
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
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
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
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
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9).doc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9)一、引言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
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
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
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
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
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
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
如术中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min。
有血管异常(如透析动静脉瘘)或静脉输液的肢体尽量避免袖带测压。
麻醉中监测 ppt课件
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的监测
将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经静脉插入腔静脉,通过右房、 右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进入肺小动脉,可测定CVP、右房压(RAP)、 右室压( RVP )肺动脉收缩压( PASP )和舒张压( PADP )、肺毛 细血管楔压(PCWP)。 并可以通过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CO)。 适应证: 复杂手术,需大量输液和输血者; 手术病人合并近期发生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COPD、肺动脉高压 者;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左心衰、右心衰、肺栓塞,需高PEEP治疗者;
有上腔静脉综合征者,不能由颈内、锁骨下及上肢静脉置管。因为 11 ppt课件 CVP因梗阻而不能准确反映右房压;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穿刺方法: 经皮穿刺置管方法:针内置管法( catheter-through-needle )、针外 置 管 法 (catheter-over-needle) 和 导 丝 外 置 管 法 (catheter-overwire,Seldinger)。以导丝外置管法最为常用。
ppt课件 20
术中体液补充
包括:液体、电解质的基础需要量、麻醉前欠缺量、术中丢失量和第 三间隙丢失量的总和,体液补充量 =基础需液量+欠缺量 + 丢失量+第 三间隙丢失量 基础需要量:正常基础需要量的计算方法:一日总需液量为 20 ~ 40ml/kg。 欠缺量的补充 术前体液的损失与补充: 麻醉前体液的丢失①经肠管②出汗③不显性提液丢失④禁食⑤失血 欠缺量的补充。
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严重创伤、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控制性降压或低温,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2)禁忌证: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动脉近端梗阻,雷诺病和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前言麻醉是一种使患者进入全身或局部无感觉、麻痹状态的药物,它为手术或医学检查等操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一种创伤性的介入性医疗操作,麻醉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监测的准确性,监测在麻醉中尤为重要。
麻醉监测是指在麻醉中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连续、监控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实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和预测可能的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
在麻醉监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麻醉深度、氧合情况、体温等参数进行监测。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麻醉监测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麻醉监测指南心率监测心率是反映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可以预测可能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
在麻醉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进行连续监测,记录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常情况下,心电监护是较为常见的监测方法。
心电监护模块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实时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贴片式心电监护仪、手指式脉搏血氧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
血压监测血压是反映患者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可以预测可能的失血、休克等情况。
在麻醉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连续监测,记录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包括动脉血压测量和非侵入式血压监测。
动脉血压测量需要在患者体内插入一根动脉导管,轻轻压迫患者的动脉,记录血压变化情况。
非侵入式血压监测可以通过贴片式血压测量仪、袖带式血压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呼吸监测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必要过程。
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连续监测,记录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呼吸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用的呼吸监测方法包括氧饱和度监测和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及共识进展医学PPT
药物使用
合理使用急救药物,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04
国际麻醉领域共识进展
共识的定义与目的
共识定义
共识是指经过专家讨论和协商,对某一特定主题达成的一致意见或建议。在医学 领域,共识通常是由权威机构或专家组制定,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指南与共识的更新与完善
及时收集反馈意见
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医务人员对指南与共识的意见和建议 。
定期评估与修订
根据医学进展和实践经验,定期对指南与共识进行评估和修订,确 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指南与共识的内容和形式。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建立跨学科协作机
06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及 共识的挑战与展望
指南与共识的推广与实施
01
制定具体的推广计 划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网络平 台等多种途径,提高指南与共识 的知晓率和应用率。
02
建立实施监测机制
03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评估指南与共识的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 改进。
针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和继续教 育,提高其对指南与共识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
共识目的
国际麻醉领域共识的目的在于为全球范围内的麻醉医生提供统一的、高质量的临 床指南,以促进患者安全、优化麻醉实践、提高医疗质量,并减少医疗差错和并 发症。共的制定机构与流程制定机构
国际麻醉领域共识的制定通常由国际权威组织或机构负责,如国际麻醉医师协会联合会(IFPA)、世 界卫生组织(WHO)等。这些机构通常汇集了全球范围内的麻醉专家,共同制定和更新麻醉领域的 临床指南和共识。
最新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22)
最新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22)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22)共同执笔人:XXX为XXXXXXXXXXXXXXX,负责人:XXX,共同执笔人:XXX守XXXXXXXXX练XXXXXX引言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
研究表明,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手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XXX(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22年进行了修订,2022年再次确认。
英国也于2022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XXX于2022年第一次公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22年进行了更新。
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XXX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定义与适用范围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
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根底监测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
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
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
如术中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
麻醉中监测 ppt课件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并发症
穿破动脉:由于常用静脉离动脉都很近,且变异较大,容易损伤伴行 动脉。严重者可形成血肿,引起上呼吸道更足。因此,应严格掌握适 应证,并先以小针试穿。
CVP因梗阻而不能准确反映右房压;
11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穿刺方法:
经皮穿刺置管方法:针内置管法(catheter-through-needle)、针外 置 管 法 (catheter-over-needle) 和 导 丝 外 置 管 法 (catheter-overwire,Seldinger)。以导丝外置管法最为常用。
发现凝血块应吸出,不可注入;
9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概念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指胸腔内的上、下腔静 脉或心房内的压力。
CVP用于测定右心室的充盈压,反映血管内容量与右心功能的关系。
由于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对血流的阻碍作用,及肺循环阻力的影响,使 来自左心的压力发生衰减。因此CVP不能反映左心室的功能。
(2)测压计必须定期校准;
(3)袖套束缚太松或过紧也可影响测压的准确性;
3.优缺点:
5
有创动脉压监测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主动脉手术,主动脉反搏者; 术中可能出现血液动力学紊乱和需大量输液输血者; 合并有近期心梗、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冠心病及瓣膜疾病、心衰史、
2
监测基本要求
麻醉医师必须在麻醉全程始终在岗。
基本监测:氧合|、通气和循环应该得到连续监测评估。
氧合:观察患者皮肤和粘膜色泽、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气:肺部听诊呼吸音、观察胸廓运动、呼吸囊活动。
循环:持续心电图显示、连续无创血压和心率,其监测间隔的
麻醉监测指南
听觉诱发电位
总结词
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刺激听觉系统 并记录其电生理反应来评估麻醉深度的 监测方法。
VS
详细描述
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客观、无创的监测方 法,通过声音刺激引发听觉神经系统的电 生理反应,能够反映大脑对声音刺激的处 理能力。该方法能够监测用量,确保手 术过程中的安全。
麻醉医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麻醉医师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麻醉监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技能。
麻醉医师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认证,以确保其具备从事麻醉监 测工作的资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提高手术效果
准确的监测有助于医生 准确判断手术进程,提 高手术的精准性和效果
。
减少并发症
及时发现和处理围手术 期并发症,降低患者术
后并发症的风险。
监测设备和技术
血压监测
包括无创和有创血 压监测,用于评估 患者的循环功能。
血氧饱和度监测
监测患者的氧合状 态,预防缺氧和低 氧血症。
呼吸监测
包括呼吸频率、潮 气量、分钟通气量 等指标的监测。
肌电诱发电位
总结词
肌电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监测肌肉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麻醉深度的监测方法。
详细描述
肌电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连续的监测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变化,能够反映大脑对运动的控 制能力。该方法能够监测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麻醉过深或过浅的情况,从而调整麻 醉药物的用量,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特殊手术的特殊监测
总结词
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心血管手术、颅内手术等,需要 采用特殊的监测手段,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预后。
详细描述
在特殊手术中,由于手术操作和患者病理状态的特殊性 ,常规监测手段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患者的生理状态。因 此,需要根据手术需要,采用特殊的监测手段,如有创 血压监测、心电监测、颅内压监测等。这些特殊监测手 段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数据,帮助医生全面了解 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和患者预后。
【实用】麻醉学麻醉监测PPT资料
动物麻醉监测的内容
麻醉监测全程可分为麻醉前、中、后三个阶段
的监测。
麻醉前监测
记录参数是估计和决定动物经过麻醉和手术安全与 危险的根据,并可供麻醉 中、后做 参照比较之用, 不可忽略。
展望
动物麻醉监测 的应采取全方位的指标的综合监
测,才能准确真实 反映麻醉深度 。
随着新麻醉药品的不断问世,其毒副作用也越
来 越小,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难以 监测。
随着肌松药在临 床的大量应用,消除了判断麻
醉深度的两个最有价值 的指标呼吸和体动,使 得麻醉深度的监测变得更加困难。
麻醉学科在不断进步,监测技术在迅速发展,
常规心电图
动物麻醉监测的内容
对呼吸系统的监测
通气是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受麻醉技术与 麻醉药品的影响,有效的通气监测成为麻醉 监测中最基本的项目
利用血氧饱和度评价 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 有效通气量的监测通过呼吸频率、潮气量、
每分通气量等进行测定而实现
动物麻醉监测的内容
对脑电的监测
脑电是皮质锥体细胞顶树突产 生的树突电位与突触 后电位的总和,它直接反映出中 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因此脑电的监测成为确定麻醉深度的手段之一。
进展
1940年
呼吸、脉搏和血压—常规监测项目
1946年
吸气和呼气 内氧和二氧化碳含量(f分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呼吸周 期和气流压力的描记等监测项 目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麻醉期间心 电图的描记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
1960 年
连续无创血压的监测、无创性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而呼吸系统功能的监 测也从呼吸频率、潮气量、 气道压的监测逐步扩展到呼吸动力学和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交流PPT
13
三 扩展监测
• 长时间,复杂大手术及高龄和高危患者手术时应该 使用扩展监测,以保证手 术患者围术期的各器官功 能正常和内环境稳定.
学习交流PPT
14
1 体温
• (1)在预期体温可能出现明显改变或怀疑体温已经 发生明显改变的长时间 体腔暴露或失血量较大需 大量快速输血输液手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低 温 麻醉,热灌注治疗等情况下,必须进行体温监测;
• 5,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必须确保麻醉设施和基本监 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报警功能) ,必须了解 影响监测设备正常工作的常见原因,合理解释监测 参数,综合分析监测结果,并确保一旦需要,可以得到 更进一步的监测设备. 麻醉科医师对监测数据产生 怀疑而又无法解释时, 应更换另一台监测设备进行 监 测.及时维护和更新麻醉设施和监测设备是管理 机构的责任.手术室内必须配有 呼吸囊以备不时之 需.
学习交流PPT
5
(三)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监测
学习交流PPT
6
一 麻醉科医师
• 1,在麻醉管理过程中,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监测 麻醉,静脉局部麻 醉以及体外循环期间,要求具有执 业资格的麻醉科人员在岗.
• 2, 麻醉科医师交接班过程应有足够的时间,接班麻 醉科医师须充分了解进行 中的麻醉和患者的病情, 必要时应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
学习交流间, 所有患者的氧合, 通气, 循环状态等均 应得到连续的监测评估,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 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学习交流PPT
9
1 氧合
氧合监测的目的是保证患者组织器官氧供正常. (1)吸入氧气浓度麻醉期间,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吸入
不同浓度的氧,必须保证供气源正确.
学习交流PPT
11
2 通气
• (1)所有麻醉患者必须观察胸廓运动和呼吸频率,全 麻患者还需观察呼吸 囊运动,听诊呼吸音,评估气道 是否通畅,通气是否正常;
• (2)机械通气时,必须连续监测气道压,潮气量,呼吸频 率,并使报警(包 括气道高压,低压报警)功能正常.建 议采用声光联合报警.正压通气时,气道3压不宜低于 10cmH2O(防止通气不足或通气管路漏气) ;不能高 于 35cmH2O(防止压 力性肺损伤).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学习交流PPT
1
(一 )前言
•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
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 监测患者是围术期麻醉并发症
的主要原因(10%)之一.我们没有任何策略可以保证麻
醉科医师完全防止麻醉或手术的不良后果,但是麻醉
科医师可以通过 加强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
学习交流PPT
12
3 循环
• (1)所有麻醉患者必须从麻醉前到离开手术室或检 查室时均应连续监测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和心肌 是否缺血;
• (2)所有麻醉患者,可触诊脉搏,听诊心脏,通过监测脉 搏血氧饱和度观 察脉搏波形来协助判定循环容量;
• (3)所有麻醉患者必须进行无创血压监测,测量间隔 时间不超过 5min.低 血压(通常收缩压180mmHg) 反映麻醉过浅,容量超负荷或高血压病等.
学习交流PPT
3
一临床麻醉监测指南
学习交流PPT
4
• 附注: (1)监测基本要求和基本监测是完成每个麻醉 必须做到的; (2)本标准暂不适 用分娩镇痛和疼痛治 疗; (3)在转运,搬动过程中或急救现场或监测仪器出 现故障时持续监 测可允许有短时间的中断.麻醉患 者从手术(监测)床搬到转运床时,麻醉科医师的首要 职 责是保护患者的头颈部和维护气道通畅; (4)某些 临床麻醉过程中,麻醉科医师可以进行补 充监测或 采用其他可靠的监测手段来替代基本监测, 例如体 外循环期间采用血气分析替代常 规通气,氧合监测; (5)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科医师的临 床观察和判断.
当前我国经济条件,医疗设备现状和麻醉科医师队伍
结构制定临床 麻醉监测学指习交流南PPT.
2
(二)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
• 鉴于中国各级医院麻醉科监测设备配备参差不齐,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专家组提出的监测指南将 成为医院科室建设和评定的参考标准;本指南适用 于 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 以及术后恢复等所有麻醉科 医师参与的临床麻醉 活动.
施来减少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美国麻醉学医
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先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
准,此后全球 各国麻醉学会都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制
定了相应的监测标准或监测指南, 并多次 进行修改.
为了提高中国临床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减少麻醉
意外的发生,降低 麻醉死亡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组织专家组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 南,结合
• 3,特殊情况(例如另外的患者需要紧急抢救或更换 氧气气源等)麻醉科医 师可以暂时委托具有相应资 质的医师监护患者; 必要时麻醉科医师可以要求手 术 医师暂停手术操作.
学习交流PPT
7
• 4,在一些存在明显对麻醉科医师有害因素的条件下 (如放射线) ,麻醉科医师可以间断地在安全的可视距 离内监测患者.
学习交流PPT
10
• (2)脉搏血氧饱和度 低通气,气道梗阻,循环异常,设备故障等 最终会引起机体缺氧. 麻醉期间,麻醉科医师必须认真观察患 者皮肤,指甲或粘膜颜色以及手术野 血液颜色来判断患者氧 合状态,必须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使用SpO2 监 测仪时,应开启脉搏音和低限报警功能. 血氧含量与血色素和 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SpO2通常能及时,可靠地反映机 体的 氧合状态.成人SpO2正常值≥95%,SpO2 90%~94%为失饱和 状态,<90%为低 氧血症.吸入氧浓度过低,呼吸道梗阻,通气不 足,肺内分流量增加,循环功能 障碍等均可导致低氧血症. 如 果没有合适的部位放置指夹式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 建议选 用膜贴式脉搏 血氧饱和度传感器; 如也没有膜贴式脉搏血氧 饱和度传感器, 必须加强临床观察, 并间断进行动脉血气体 分析.
• (2)新生儿体温变化快,婴幼儿体温调节不健全,对长 时间小儿手术和高 龄患者手术必须进行体温监测, 并采取保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