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杭州调研报告
杭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杭州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社会环境,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社会环境良好。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到杭州的发展潜力与问题,掌握当地经济、旅游和社会的发展动态,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调研团队,深入到杭州市各个区域进行实地调研。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与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进行了交流和访谈,了解到了他们对于杭州的看法和建议。
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进行调查,选择了不同年龄层次和职业的被调查者,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经济发展杭州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
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和创新科技企业,如阿里巴巴、浙江大华、华为等。
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杭州的经济增长,并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杭州还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拥有发达的纺织、机械、化工和金融等行业。
经济发展对于杭州的人们来说,提高了生活水平,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旅游资源杭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其美丽的湖泊、绿树成荫的湖畔、独具特色的建筑和文化背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雷峰塔、六和塔、灵隐寺等历史遗迹也是杭州的重要景点。
这些景点构成了杭州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社会环境杭州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杭州的治安状况相对较好,市民的生活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公共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市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各种服务和文化活动。
此外,杭州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不断努力将城市打造成为宜居城市。
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
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浙江省嘉兴市西塘景区的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西塘景区作为中国古代水乡文化的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人流过多、环境保护和旅游设施不完善。
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一些改善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建议。
引言:西塘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部,是中国古代水乡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塘景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西塘景区的调查,全面分析其旅游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获取来自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满意度、游览体验、旅游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游客构成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西塘景区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国内游客,占总游客数的80%。
外国游客占比较小,仅占总游客数的20%。
而在国内游客中,来自沿海城市的游客占多数。
2. 游客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西塘景区表示了较高的满意度。
他们认为西塘景区的建筑风格、传统文化和美丽的风景都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
然而,也有部分游客对景区的人流过多和服务质量不满意。
3. 旅游设施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西塘景区的旅游设施相对较为简单,不够完善。
尤其是在停车场、洗手间和咖啡馆等方面,游客表示相对不满意。
建议增加更多的停车位和提升设施的质量。
4. 环境保护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西塘景区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但由于游客过多和管理不到位,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建议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减少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三、改进建议: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改善西塘景区的旅游现状:1. 加大旅游设施的投资,改善停车场、洗手间和咖啡馆等基础设施。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作者:————————————————————————————————日期: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 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 引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对某特定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评估其潜力和吸引力。
2. 调查区域介绍本文调查的区域位于某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3. 自然资源该区域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和海岸线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探险、休闲和户外活动的机会。
例如,游客可以进行徒步旅行、登山、钓鱼、野生动物观察等活动。
此外,该区域还拥有独特的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4. 历史和文化资源除了自然资源,该区域还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等文化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并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
此外,该区域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制作等,吸引了对文化交流和体验感兴趣的游客。
5. 旅游设施和服务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该区域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酒店、旅馆、民宿等各类住宿设施广泛分布,价格适中。
此外,还有旅行社、导游和租车服务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行支持。
食品和饮料方面,当地的特色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并且餐馆和小吃摊位也很常见。
6. 旅游活动和节庆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该区域还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和节庆。
例如,定期举办的自然探险活动、文化节和音乐演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区域的独特魅力,还增强了游客对该地区的美好印象,提高了他们回访的概率。
7. 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通过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该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其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为各类游客提供了满意的旅游体验。
此外,该地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也较为完善。
然而,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比,该地区仍面临着竞争的压力。
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加强宣传推广,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024年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
浙江省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市场也发展迅猛。
本报告旨在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市场规模、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的现状,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1.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在相关旅游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发布调查问卷,获得了大量的问卷回收数据。
2.实地走访: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游客数量、经营状况等。
3.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和实地考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
3. 市场规模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情况:•年游客数量: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
•年旅游收入:根据问卷调查和景区经营数据,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年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
•市场增长:根据历年数据对比,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4. 发展状况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亮点:4.1 问题•品牌建设: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的品牌知名度不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旅游设施:一些景区的旅游设施相对简陋,与游客需求不匹配。
•服务水平:部分景区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
4.2 亮点•特色项目:许多乡村旅游景区推出了多样化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自然环境: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许多乡村旅游景区融入了自然风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5. 建议基于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要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旅游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
•投入重建设:要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好的游客体验。
•建设特色项目: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景区的特色,开发更多有吸引力的特色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XX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XX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XX,西与XX、XX相连,北与XX、XX为邻。
XX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XX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XX、XX、XX、XX、XX、XX、XX、XX、XX、XX、XX11个城市,其中XX、XX(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XX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XX段)等八条水系;有XX西湖、XX东湖、XX南湖、XX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XX、XX、XX),宁绍平原(XX、XX)、金丽衢平原(XX、XX、XX),温台平原(XX、XX)。
XX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XX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XX 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XX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
XX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
旅游资源开发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开发调查报告旅游资源开发调查报告一、引言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某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区概况被调查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该地区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三、自然景观资源1. 山脉和峡谷:该地区拥有壮丽的山脉和深邃的峡谷,吸引了大量的登山和探险爱好者。
然而,目前的开发还不够充分,缺乏完善的登山设施和安全措施。
2. 湖泊和河流:该地区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和壮观的河流,适合水上运动和休闲娱乐。
然而,水质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3. 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有多个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游客数量过多和不当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需要加强保护意识和控制游客流量。
四、文化遗产资源1. 古建筑和历史遗址:该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一些古建筑的保护状况不佳,需要加强修缮和管理。
2. 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该地区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如民间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
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仍然面临困难,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五、旅游设施与服务1. 酒店和住宿:该地区的酒店和住宿设施相对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增加投资,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2. 交通和导游服务:该地区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但导游服务不够专业化和标准化。
需要加强导游培训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旅游信息和推广:该地区的旅游信息和推广不够全面和有效,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六、可持续发展策略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管,控制游客流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绍兴旅游资源调查报告.doc
绍兴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一凤鸣山凤鸣山风景区(又称仙姑洞)。
坐落于上虞古县城丰惠镇东南4公里,距市区百官16.5公里,全山方圆约5平方公里,南依多峰耸立、状如楼群的百楼山,为四明山北麓之余脉,东邻余姚市四明湖风景区,西接“梁祝“故事中的祝英台故里祝家庄。
离山麓1公里的还珠村是东汉著名廉史孟尝的故乡;出镇西南4.5公里的东溪村是春秋时期越国谋臣范蠡“出三江入五湖”的隐居地,建有陶朱庙。
景区多缓坡宽谷,山体层峦叠嶂,巨石嶙峋,山泉飞溅,林木茂密,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凤鸣山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道教文化“第九小洞天”所在地,被誉为“洞天福地”,自古为一游览胜地,及今已形成凤鸣十景,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又名过山龙)堪称奇观,是省级曹娥江风景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十年代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即在此摄取外景。
二称山称山,位于上虞市西北部,道墟镇境内,距绍兴历史名城25公里,上虞市区7公里,地处绍兴水乡、东湖、吼山、峰山、曹娥庙、浙东海佛等旅游区的中间地带。
称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山水风光特色独具,名胜资源较为集中,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称山历来被人们所向往。
早在2400多年前,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又为了避开吴国的监视,曾在此山称炭铸剑,大炼兵戈。
称山有此而得名。
盛唐时,称山曾是浙东唐诗之路必径的一站,此外,还有许多历代著名文人雅士诸如诗人骆宾王、宋之问等,专程登临游观,迄今留下不少传世佳作。
三鉴湖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城西南,为浙江名湖之一,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可想当年鉴湖之宽阔。
鉴湖是一处适合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江南水乡型风景名胜区,由东跨湖桥、快阁、三山、清水闸、柯岩、湖塘6个景区和湖南山旅游活动区组成。
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
四白马湖白马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驿亭镇内,三面环山,环境恬适。
原名渔浦湖,传说晋时周鹏举出任雁门,因思念渔浦湖,又千里迢迢骑白马返虞,径入湖中不出,以身殉湖而名。
浙江省调查报告
浙江省调查报告目录一、浙江概况二、行政区划三、人口民族四、经济概况五、交通概况六、总结一、浙江概况: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省,西与江西省、安徽省相连,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东北一角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市与上海市两地高速公路距离为130多公里。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国第一。
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
年平均气温15C-18C。
1月份、7月份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
全省总人口5400多万人,是中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二、行政区划:浙江省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地级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共11个省辖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再下分为乡级行政区,截至2007年底时共有1516个,包括754个镇,457个乡【包括14个民族乡】和304个街道办事处。
22个县级市名义上直属省政府,由地级市暂为代管。
三、人口民族:根据《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 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21.72%L其中,男性人口为2796.57 万人,占51.38;女性人口为2646.12万人,占48.6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69;0-14岁人口为718.92万人,占13.21%;15-59岁人口为3967.91 万人,占72.90%;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5.86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8.17 万人,占9.34%;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07.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38.1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96.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568.5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54.06万人,占61.6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88.63万人,占38.38%。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优秀9篇)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优秀9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篇一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⑴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⑴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XX)标准。
⑴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⑴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1、花溪公园概况花溪公园坐落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花溪区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
花溪是一个的风景旅游胜地,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一qi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
公园内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特色城市休闲旅游地带。
不但是附近的居民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花溪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优秀7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优秀7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篇一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一)确定调查的基本要素1、调查的时间:从7月20号到8月24 号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
2、调查范围:布泉乡是一个比较大的乡镇,涵盖很多个村,此次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调查的范围,即对布泉乡新盏村(内盏屯、廷关屯、龙雁屯、三审屯、内浪屯、内把屯)进行调查。
3、调查的对象:布泉乡新盏村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庄,大多数的居民都是老人和小孩,对所要调查的问题不是很清楚,所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新盏村的村委会成员,以及一些常年住在那里的居民。
4、调查的方式:抽样法:从布泉乡几十个村中抽取新盏村作为调查的范围。
访谈法:对新盏村的村委会成员以及那里的居民进行采访调查。
一共采访了125人。
(二)、布泉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布泉乡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尽管还未完全开发,但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游客对它的喜爱。
布泉乡真的有很多非常美丽的风景,还有一些风景更是十分罕见,可以称得上绝境。
经过调查以及结合访问发现布泉的景点非常之多。
1、旅游景点:布泉河、龙会“龙抬头”、高峰天坑、更望湖、崖葬、天王庙等。
2、景点介绍:(1)布泉河:布泉河是一条内水河,全长23.8公里,泉源位于布泉社区发达山脚,流经本乡的龙会、巴香、龙礼及南圩镇的多林、四联等村。
布泉河终年不竭,河水清澈碧绿,冬暖夏凉,水质优良,登高俯瞰,一泓碧水宛若明镜;拦河坝上31个桥孔泻下的飞瀑,飞花溅玉,令人心旷神怡。
(2)龙会“龙抬头”:布泉河流经龙会村,河水不断冲刷河床,形成了九条栩栩如生的龙。
当布泉河水清澈碧绿,九条龙俯卧水底,若隐若现,当地人称之为“九龙相会”,这就是龙会村的来由。
每当布泉河水位下降,九条龙中便会有两条龙的头部露出水面,这便是传说中的'“龙抬头”。
据说,能见到“龙抬头”的奇观,一定会沾上龙的福气,对龙头虔诚地许愿,愿望就能实现。
(3) 高峰天坑群:高峰天坑位于布泉乡高峰村下冻屯村口不远处,距布泉街12公里,从村口到天坑上口需走路10分钟,要进入天坑底部需走30分钟。
小西湖调研报告
小西湖调研报告小西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方法小西湖是我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风景名胜区,其独特的山水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深入了解小西湖的现状以及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访谈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二、游客调研结果1. 来源地点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选择来小西湖游览。
其中,浙江省内的游客占比最大,约为45%,其次是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地。
2. 参观方式在调查的游客中,大多数选择步行参观(80%),少数选择乘船(20%)。
步行因为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景观而受到游客的青睐。
3. 景区评价大多数游客对小西湖的评价是非常好的,其中88%的游客满意度达到了4分及以上(满分为5分)。
游客们认为小西湖的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每年都有不同的花卉展览吸引游客。
4. 意见和建议游客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垃圾处理和保洁工作、增加服务设施如公厕和餐饮点、提供更好的交通信息等。
他们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小西湖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当地居民调研结果1. 社区环境当地居民普遍认为小西湖对社区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
例如,小西湖的景色吸引游客,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小西湖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环保意识大部分当地居民对小西湖的保护有着较高的意识,他们希望湖水水质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3. 发展潜力当地居民认为小西湖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加大宣传力度、建设更多的旅游设施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小西湖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 小西湖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游客的满意度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2. 需要加强小西湖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湖水的水质。
3. 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4. 加强小西湖的宣传,扩大其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江浙旅游现状调查报告
江浙旅游现状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江浙一带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对江浙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一、旅游资源江浙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方面,有西湖、千岛湖、乌镇等著名的湖泊和水乡风景;人文景观方面,有苏州园林、杭州宋城、乌镇古镇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
此外,美食文化、传统工艺等也是江浙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
二、旅游设施江浙地区的旅游设施非常完善,有大量的星级酒店、民宿和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住宿和游玩的选择。
交通方面,江浙地区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点。
此外,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非常成熟,游客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导游和旅游服务。
三、旅游体验江浙地区的旅游体验多样化,既有闲适的自然风景,也有精彩的人文活动。
游客可以漫步在西湖湖畔,欣赏美丽的风景;也可以参观苏州园林,感受传统园林的雅致与技艺。
此外,江浙地区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乌镇的水乡民俗表演、杭州的龙井茶体验等,让游客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四、旅游消费据调查显示,江浙地区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游客在江浙旅游期间,一般会选择高品质的酒店和餐厅,以及购买当地的特产和纪念品。
此外,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也相对较高,但依然有很多游客可以接受。
五、面临的挑战江浙旅游业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继续提升旅游品质、如何应对旅游高峰期的客流压力、以及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江浙旅游业发展迅速,并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江浙地区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未来,江浙地区的旅游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旅游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现状调查报告1. 引言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某地区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和质量,并考察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
3. 调查方法我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了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3.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该地区旅游局和相关部门的数据以及其他公开的数据来源,包括官方报告、统计数据和研究论文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当地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进行了访谈。
3.2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调查结果。
我们将数据按照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估。
4.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以下是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现状:4.1 自然景观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山脉、湖泊、河流和森林等。
其中,山脉和湖泊是该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
这些景观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休闲、观赏和户外活动的机会。
4.2 历史文化遗迹该地区还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城墙、古建筑和遗址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该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家前来探访。
4.3 旅游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该地区建设了一系列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餐饮、交通和导游服务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5. 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旅游业对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5.1 经济贡献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和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业也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
5.2 文化传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游客的到来推动了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播。
5.3 社会交流旅游业为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精选10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地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深入了解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目标选择和规划设计。
二、调查目的本次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所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排查和分析,从中寻找到地域优势、独特的旅游资源,为该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撑。
三、调查方法本次旅游资源调查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实地采访法: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各旅游景点现状,详细了解各景点的特点、规模和资源优劣势。
2.文献资料法:收集各类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历史和人文方面的资料,以了解各景点的历史、文化、节庆等相关情况。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来自游客的评价和对该地各景点的意见和建议,以总结各景点的优缺点,提高各景点的服务质量和旅游品质。
四、调查内容1.自然景点:该地区的景点主要以自然景点为主,其中包括大自然湖泊、山峦和水系的自然景观,以及河流和草原等广阔天地美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独具特色的九寨沟和黄山,受到广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钟爱。
2.历史人文景点:该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和文化的景点也很吸引游客。
例如,千年古刹望城寺、汉城故址、古戍堡等,都是该地的代表性历史人文景点。
3.宗教文化景点:该地还有多个宗教场所,例如藏传佛教的拉萨庙、扎什伦布寺、蓝田寺等,达赖喇嘛的身影、佛塔以及各式佛教雕塑和建筑吸引了很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
4.纪念景点:该地有很多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地,例如朝天门、耳邦召、刘邦故里等,都是该地的重要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景观特色,同时还是学习历史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五、调查结论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该地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中自然景观是该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工作报告之古镇旅游调查报告
古镇旅游调查报告【篇一: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1、调查地点: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2、调查人员:林学院09级旅游管理专业组长:副组长:成员: 3、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的分类、调查形成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调查要求: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等。
⑵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⑷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⑸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工作。
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为主。
5、主要资料⑴图件:调查区政区地图⑵文件: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⑶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包括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等 6、调查成果:⑴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⑵旅游资源调查汇总表二、区域地理概况1.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
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
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
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善县。
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衢州旅游调研报告
衢州旅游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衢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当地文化。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衢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旅游资源利用情况,探讨旅游业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调研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择了100名游客进行访谈,以了解游客的旅行目的、满意度和意见反馈。
2.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景点、酒店和旅行社的经营状况。
3.查阅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对衢州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1.游客的旅行目的多样化,主要有自然风景观光、文化古迹游览和休闲度假。
其中,衢山、江郎山和龙游石窟是最受欢迎的景点。
2.大部分游客对衢州旅游体验表示满意,特别是对当地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美食印象深刻。
3.旅游资源的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景点的开发和经营不够完善,导致游览体验不佳。
4.旅游业发展受到交通和宣传等方面的限制,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
五、建议
1.加强景点的管理与保护,提高游客的体验感,推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交通、酒店、餐饮等服务质量,增加游客留存率。
3.加强旅游文化宣传,提升衢州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
4.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六、结论
衢州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自然资源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景区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宣传力度和促进产业融合,衢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年浙江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浙江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浙江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摘要:乡村旅游是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
本报告通过对浙江省各地乡村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部分: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概况1.1 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对象和时间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浙江省各地的乡村旅游景点,调查时间为2022年。
1.3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乡村旅游景点的数量和地理分布情况;(2)乡村旅游景点的主要特色和吸引游客的因素;(3)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评价和需求;(4)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动力。
第二部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1 乡村旅游景点数量和地理分布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目前共有乡村旅游景点近100个,分布在省内的各个地市。
其中,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是乡村旅游景点最为集中的地区,占总数的近60%。
2.2 乡村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吸引游客的因素通过调查得知,浙江省的乡村旅游景点主要特色有:(1)丰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2)优美的村落环境和独特的建筑风格;(3)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吸引游客的因素主要包括:(1)独特的景色和风光;(2)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活动;(3)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民俗活动;(4)周边交通和便利设施的完善程度。
2.3 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评价和需求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对浙江省的乡村旅游普遍持较高的评价,认为其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服务质量较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关注,如景区环境脏乱差、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1)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和项目;(2)更好的旅游服务和设施;(3)更有特色的美食和文化体验。
2.4 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乡村旅游经营者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不足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
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
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
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
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
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三)气候条件浙江地处东南季风剧烈活动的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总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同时,因濒临海洋,受明显的海洋气候影响,温、湿条件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全省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天气为主,是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丰富,冷暖变化较大。
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各季之间天气差异明显,全年四季分明。
全省年均气温自北向南在 15.3~18.3° 之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最热月份为7月(海岛为 8 月),最冷月份为 1月(海岛为2月)年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在 33~43° 之间,地区差异较大,总体分布内陆高于沿海、浙西高于浙东。
年极端最低气温在-2.2~-17.4° 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各地的年降水量在 980~2000 毫米之间,分布特点是海岛、平原少,丘陵、山地多。
7~9 月沿海热带风暴活动频繁。
各地无霜期 230~270 天,普遍浙南多于浙北,平原多于山区,其中东南沿海最长,杭嘉湖平原最短;≥10° 积温 4700~5600° C C,从南向北逐渐递减。
年均蒸发量 600~900 毫米。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夏秋的热带气旋、梅季暴雨、伏秋干旱和冰雹、大风等。
(四)交通状况公路:104国道、205国道、318国道、320国道、329国道、330国道过浙江省,已开通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等省际高速公路以及联通省内各地区的二十余条省内高速公路。
铁路:已开通沪杭高铁、宁杭甬高铁、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温福铁路、新长铁路、宣杭铁路。
航空:已开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豫鄂栋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以及其他联通省内各地区的机场。
航运:沿海的宁波、上海与舟山群岛之间每天都有多班客轮往返,形成了中国最为繁忙的海上客运“金三角”。
京杭大运河的杭州—苏州、杭州—无锡区段每天尚存一班夕发朝至的游船对开。
跨海大桥:已开通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嘉绍大桥、温州大桥。
(五)社会经济概况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
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0154 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 7.1%和8.7%。
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 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210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二、历史与现状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拥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1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35个。
浙江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7处,国家自然保护区65处,是森林公园最多的省,有丝绸、茶叶、服装、南宋官窑等博物馆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四、旅游资源分区与评价浙江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从旅游资源数量和丰度看,浙江省仅次于四川省全国旅游资源总类别为69类,浙江有65类之多,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均有。
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所占的比例较大:山地丘陵占浙江总面积的70.4%,平原和盆地占总面积的23.2%。
浙江河湖纵多,降水量丰富。
生物景观资源总量大且珍稀奇特程度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
普陀鹅耳枥属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目前全世界野生的普陀鹅耳枥仅普陀山上一株。
名人故居,遗址遗居较多:浙江人杰地灵,养育了众多英雄儿女,名人轶事较多,勾践,西施,苏小小,鲁迅,周恩来等;浙江物华天宝,著名的遗址遗迹有河姆渡遗址等。
传统民居等文化底蕴深厚:西塘,乌镇,南浔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三。
但总体来看,浙江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偏多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在地理分布上不均衡。
人文景观(名人故居类,遗址古迹类)主要集中于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市,而自然景观主要集中于金华,丽水,衢州,温州等市。
后期开发时也注意到将具有相同特色的旅游资源用合理的方式串联起来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区。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时,依据省内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全省旅游划分为“三带十区”。
“三带”即三大旅游经济带。
以城市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三大旅游经济带:一、杭州湾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带以历史文化名城、吴越文化、古镇、古运河等为主要特色资源。
包括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
二、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以海洋海岛风情、海天佛国、阳光沙滩等为主要特色资源。
包括舟山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
三、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以自然山水、风景名胜、植被生态为主要特色资源。
包括金华市、衙州市、丽水市。
“十区“即十大旅游区。
包括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区、宁波河姆渡——东钱湖旅游区、温州雁荡山——楠溪江旅游区、浙北古镇运河古生态旅游区、绍兴古越文化旅游区、金华商贸文化旅游区、衢州南宗孔庙——石窟文化旅游区、舟山群岛旅游区、台州天台山——神仙居旅游区、丽水绿谷风情旅游区。
旅游目的地发展格局与“三带十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相对应,按照不同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全省划分为五大旅游目的地发展区块。
包括浙北都市与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东海滨海岛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东南沿海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中商贸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块和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目的地区块。
(图中枚红色圆形表示杭州湾历史文化经济带,深蓝色圆形表示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墨绿色圆形表示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
圈出的西湖、雁荡山填写了旅游资源单体表。
)各类资源相互配合较好,集群状况好,质量优良:雁荡山为世界地质公园,杭州西湖被认为是中国十大旅游风景区。
西湖十景之间的相互配合,千岛湖与周边景区的融合。
宁波市集山水、森林、峡谷、湖泊、寺院于一体的旅游资源突出。
五、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浙江省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储量之间出现了一些错位。
横向比较,各地区景区开发数量不同。
浙江省旅游景点在省内各地区分布较为平衡,各个市都有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景区景点,但从“四、旅游资源分区与评价”中不难看出浙江省旅游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这说明有许多优良旅游资源还没被合理开发与利用。
纵向比较,不同景区的开发程度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