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九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第九章  统计指数

Kq
q1 q0
p0 q0
115% 10 110% 10 105% 6
28.8
110.77%
p0 q0
26
26
价格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为
Kp
p1 p0
p0 q0
100% 10 110% 10 125% 6
28.5
109.61%
p0 q0
26
26
基期销售额(万元)
p0q0 10 10 6 26
静态指数包括空 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情 况指数两种。
空间指数(地域指数)是将不同 空间(如不同国家、地区、部门、企业 等)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的结果,反映 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差异程度;计划完成 程度指数是由同一地区、单位的实际指 标值与计划指标值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或完成程度。
5
定基指数、环比指数和同比指数
如何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归纳起来要解决以 下两个问题:
① 用什么因素为同量因素是合理的; ② 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个时期是恰当的。
综合指数有两种,即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1
个体指数
【例9-1】某单位商品销售量和相应的商品价格资料如表9-1所示,试计算每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
【解】
根据拉氏公式和表9-2,可以得到某企业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为Kq
p0 q1 p0 q0
28.8 26
110.77%
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商品销售量总变动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10.77%。同时,由于销售量的
增加而引起的销售额的增加量为 p0q1 p0q0 28.8 26 2.8(万元)

《统计学概论》统计指数

《统计学概论》统计指数

《统计学概论》统计指数
在《统计学概论》中,统计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和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的统计量。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统计指数:
1.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
量,用于表示数据的中心位置。

它是最常用的统计指数之
一。

2.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
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对于受极端值或异常值影响
较大的数据集更具鲁棒性。

3.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当数据集存在明显的峰值或集中趋势时,众数是衡量数据
集的有效指标。

4.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离散程
度的指标,表示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

标准差越大,表
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5.方差(Variance):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用于度量数据集
的离散程度。

方差大致表示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均平方差。

6.四分位数(Quartile):四分位数将有序数据集划分为四个
部分,其中第一个四分位数(Q1)是位于数据集中25%位
置的数值,第三个四分位数(Q3)位于75%位置。

7.极差(Range):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
差值。

该指数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全距。

这些统计指数在“统计学概论”中经常用于描述和分析数据集的特征。

通过计算和比较这些指数,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集中程度和变异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统计指数如偏度和峰度等,用于更详细地描述数据集的特征。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商品名 称

计量单 位

个体指数(%)
销售量
价格
kq
kp
150
80


120
90


90
120
合计
-
-
-
销售额(元)
p0q0 kq p0q0 k p p0q0
100
150
80
200
240
180
100
90
120
400
480
380
根据上表3,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Iq
kq p0q0 480 120% p0q0 400
第九章 统计指数
主要内容
1 统计指数概述 2 综合指数 3 平均指数 4 平均指标指数 5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4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6 本章总结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基本问题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三、统计指数的分类 四、统计指数的性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一)广义指数 用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简单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q0
q1
2400 84000 24000
510
2600 95000 23000
612
例:计算(1)各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 (2)全部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

全部商品的价格指数
360 20 130 2000 300 18 100 2500
p1 p0
全部商品的销售量指数
2600 95000 23000 612 2400 84000 24000 510
度 三、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四、综合评价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变化

统计学统计指数

统计学统计指数

统计学统计指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社交学科、自然科学、商务经济学及工程学等学科的学科。

通过合理地运用统计技术,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分析和解读复杂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在统计学中,有许多指数和统计量,它们可以有效地反映、衡量和比较实际问题的各种性质和特征,使得问题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今天,我们将主要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数。

一、基本指数基本指数是我们最常用、最基础的几个指标。

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最大值与最小值。

平均值:属于高频使用指数之一,是指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总数。

它是用于反映数据集合中心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

平均值对于研究数据的趋势或规律,特别是用于对比两个或多个数据集时很有用。

中位数:中位数与平均数不同,是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上的数。

它的好处在于不会被极端值影响以及能够不失客观地反映数据的中间水平。

众数:众数与平均值和中位数不一样,是数据里出现最多的数字。

通常用于从大量数据中检测出明显的模式,帮助研究者了解整体数据的分布特征。

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大值与最小值是这组数据集合所包含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数据研究分析中,它们可用于参考不同数据之间的分布情况。

二、分散指数分散指数是用于衡量数据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其中包括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方差是数据集与其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总数的操作得到的指数。

方差越大,表示这组数据离散程度较大。

反之,越小则表明数据离散程度较小。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算术平方根的结果。

反映了数据集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平均偏差值,是常用的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的客观指标。

三、相关指数相关指数是用于度量数据的相似程度或关联程度。

其中包括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之间的相关性或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之间,值越接近+1表示越正相关,值越接近-1表示越负相关。

当相关系数为0时,两个数据集之间无关联性。

《统计学》第九章 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

《统计学》第九章    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

式中,q0代表基期股票发行量。股票 指数是以“点”数波动来表示的,基 期的股价指数确定为100点,以后每 上升或下降一个单位称为“1点”。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与应用
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
• 1.平均指数:总指数的基本形式之一, 用来反映复杂现象的总变动。 • 2.基本方法:先对比,后平均。先通 过对比计算简单现象的个体指数, 再对个体指数赋予适当的权数,而 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总指数。
Iq
q p q p
t t 1
n n
• 2.不变价法编制的工业生产指数 编制步骤: 1)对各种工业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不 变价; 2)计算各种工业产品的不变价产值; 3)计算全部工业产品的不变价总产值; 4)将不同时期的不变价总产值对比, 就得到相应时期的工业生产指数。
(二)产品成本指数
• 1.帕氏形式的以基期 成本为比较基准的成 本综合指数。 • 2.帕氏形式的以计划 单位成本为比较基准 的成本综合指数。 • 3.拉氏形式的以计划 成本为比较基准的成 本综合指数。
K t n Gt1 Gt 2 Gtn 100%
类别(大类)及总指数的计算 – 类别(大类)及总指数逐级算术平 均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t 1 K t – I类= t 1
–公式中, 费比重。
t 1 I t类 I总= t 1
i-1表示上期各类商品的消
•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 1)消费品分类及代表规格品的选择 A)分类:八大类,下设251个基 本分类。 B)代表规格品选择的原则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计算方 法
(A)环比价格指数 第一,基本分类(中类)平均指数的 计算,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 (中类)价格环比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Gt1,Gt2,…,Gtn分别为t期第 1个至第n个代表规格品的环比价格指 pt 数。 Gt1 pt 1

统计学六个指数的概念

统计学六个指数的概念

统计学六个指数的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系列指数来衡量和总结数据。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六个重要的统计学指数。

1.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它是最常用的统计指数之一,用来衡量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算术平均数对异常值非常敏感,因为它把所有数据都纳入计算中。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升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集的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集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中位数对于数据集中的异常值不敏感,它能更好地反映数据集的典型值。

3. 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众数适用于描述分类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分布情况。

4. 方差:方差是衡量数据集分散程度的指标。

它衡量了每个数据点与算术平均数的偏离程度。

方差越大,数据点相对于平均值的偏离就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

5.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是最常用的衡量数据集分散程度的指标之一。

标准差的计算相对方差来说更易于解释和理解,因为它与原始数据集的单位一致。

6.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指标。

相关系数介于-1和1之间,如果相关系数为正值,表示两个变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如果相关系数为负值,表示两个变量具有负相关关系;如果相关系数接近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强。

总结:以上六个统计学指数涵盖了许多统计分析的要点,不同的指数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分析目的。

了解和使用这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提取其中的信息,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统计学原理——统计指数

统计学原理——统计指数

统计学原理——统计指数统计指数是一项重要的统计学原理,它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群体或变量之间的相对差异。

通过统计指数,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了解不同群体的差异以及其对总体的贡献。

在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数有多种,其中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协方差等。

这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平均数是最常见的统计指数之一、它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中心位置。

平均数可以通过将所有数据值相加并除以数据的个数来计算得到。

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和整体水平。

其次,标准差是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和波动性的指数。

它衡量数据的每个数据点与平均数之间的距离,并计算这些距离的平均值。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分布越分散;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的分布越集中。

另外,相关系数是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指数。

它可以告诉我们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取值范围从-1到1、当相关系数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接近于0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此外,协方差是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总体变化趋势的指数。

它可以告诉我们两个变量之间的总体变化方向和程度。

当协方差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协方差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协方差接近于0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几乎没有线性关系。

这些统计指数对于统计学原理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的解释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指数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比较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布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相关系数和协方差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广告投资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

总之,统计指数是统计学原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统计指数

统计学—统计指数

统计学—统计指数引言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通过统计方法,人们可以从各种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论和决策。

统计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是用来衡量不同数据集中的数据分布、趋势和变化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常见的统计指数以及它们的应用。

常见的统计指数均值(Mean)均值是最常见的统计指数之一,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均值可以简单地用所有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计算公式为:\[ \text{均值} = \frac{{\sum\limits_{i=1}^n x_i}}{{n}} \] 其中,x i是数据集中的第i 个观测值,n是观测值的总数。

均值对异常值敏感,因为异常值会显著影响整个数据集的平均值。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中间值的统计指数。

对于有序数据集,中位数是中间的观测值。

对于未排序数据集,可以按以下步骤计算中位数: 1. 将数据集按大小进行排序; 2. 如果数据集观测值的数量为奇数,则中位数是中间的值; 3. 如果数据集观测值的数量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值的平均值。

众数(Mode)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最频繁的观测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数据中的典型值。

方差(Variance)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数。

方差可以用来判断数据分布的散布情况。

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 \text{方差} = \frac{{\sum\limits_{i=1}^n (x_i - \text{均值})^2}}{{n}} \] 方差越大,数据的分布越分散。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也是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和方差一样,标准差越大,数据的分布越分散。

统计指数的应用统计指数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工程学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各种统计指数被广泛用于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统计学-统计指数

统计学-统计指数

q1z 0 298 100% 115.95% q0 z 0 257
q1z 0
q0 z 0 298 257 41万元
单位成本总指数:
q1z1 285 100% 95.64% q1z 0 298
q1
z 1
q1z 0 285 298 13万元
总成本指数:
q1z1 285 100% 110.89% q0 z 0 257
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 商品销售总额
所研究的指数化指标 同度量因素 价值量指标
当研究价格的变动时,商品价格是质量指标,则与 之相联系的数量指标——销售量,就是同度量因素
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 商品销售总额
1 - 1同7 度量因素 所研究的指数化指标 价值量指标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综合指数的编制思路是“先综合,后对比”
1 - 20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指数化指标
Kq
q1 p0 q0 p0
KP
p1 q1 p0 q1
同度量因素
指数化指标
指在指数分析中被研究的指标
同度量因素
指把不同度量的现象过渡成可以同度量的现
象的媒介因素,同时起到同度量 和权数 的
作用
1 - 21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综程合指数的计算形式和常用公式
1 - 13
经济、管理类
基础综课程合指数和意义:通过同度量因素,把不
统计学能直接相加的现象数值转化为可以直接
加总的价值形态总量,再将两个不同时 期的总量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得到相应的 相对指标,以测定所研究现象数量的变 动程度。
依据所测定的指标性质不同,综合指 数可分为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 指标综合指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统计描述【4.1】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

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45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即产量超额完成12.5%。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即成本超额完成3.16%。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85%.101100%8%110%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1.85%。

【4.2】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0.1%,在五年中,该矿实际开采原煤情况如下(单位:万吨)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数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75%.12610210253574=⨯⨯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26.75%。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4.3】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要求:(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解】(1)(2)是比例相对数;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13800≈;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21670≈(3)%37.251%)451(2824851353≈-+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25.37%。

统计学第9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第9章 统计指数

桶 90 100 15.2 16.3 1368
袋 200 180 1.7 1.9 340
-
-
6 1467 380
2117.6
pq 01
315 1520 306
2141
pq 11
330 1630 342
2302
精品文档
拉氏指数的计算
q p =21I4q1/19q616p.03=1.0888=108.88%
I p
p1q p0q
Iq
q1 p q0 p
加权综合指数:根据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的分类
1、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由德国的拉斯
拜尔(speyres, 1864年)提出,称为拉
斯拜尔指数或拉氏指数:
Ip
p1q0 p0q0
Iq
q1 p0 q0 p0
2、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德国的派许
精品文档
帕氏指数的计算
=2I3q02/21qq11 7pp.16=1.0871=108.71% 01
销售量总体增长了8.71%。因销售量的变动而使 销售额增长=2302-2117.6 = 184.4元。 pq
= 2I3p02/2p114q11=1.0752=107.52% 01
价格总体上涨了7.52%。由于价格的变化而使销 售额增加2302-2141 = 161元。
反映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程度的指数称为总指数 (Composite index number) ,也译为综合指数。
例如,我国2005年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表示 我国2005年4月比2004年4月总体消费价格上涨了 1.8%。这个价格波动既包括实物商品,又包括服 务价格。
精品文档
数量指数、质量指数、和价值指数

统计学基础(统计指数)

统计学基础(统计指数)
kq p q p
q 0 0 0
Kq
0
q1 (其中,kq ) q0
第三节 平均指数
三、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 q1 p1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K p
q p
1
0
p1 p1 若有质量指标个体指数kp p0 p0 kp p1 将p0 代入原综合指数公式中得到: kp Kp qp 1 k q p
p1 q1 1.计算每一个项目的个体指数k p p 或kq 。 0 q
2.选定权数,计算个体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加权调和平均数或加权几何平均数。
0
另外,有时用“相对数固定权数w”加权
第三节 平均指数
一、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先对比,后平均。
• 编制平均指数有两大问题:采用哪种平均方法;权数 如何确定。 • (一)采用哪种平均方法。 • 从实用的角度看,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其计算简单, 也比较直观。 • 但是,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特定研究目的,有时也采 用调和平均法或几何平均法。
q p q p q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一种商品时)
1 0
(多种商品时)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 1、利用指数之间的联系进行指数推算。 2、因素分析。即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变动影 响的方向与程度。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二)按指数反映的时间状态的不同, 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时间上对比形成的指数。 –静态指数:如比较相对数、计划完 成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应用统计学教案统计指数

应用统计学教案统计指数

应用统计学教案-统计指数第一章:统计指数概述1.1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1.1.1 复习指数的概念1.1.2 区分算术指数与几何指数1.1.3 引出统计指数的概念1.2 统计指数的性质与作用1.2.1 阐述统计指数的基本性质1.2.2 解释统计指数在经济学、社会学科等领域的应用1.2.3 强调统计指数在数据分析与决策中的重要性1.3 统计指数的编制方法1.3.1 介绍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编制方法1.3.2 分析两种指数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1.3.3 演示编制简单统计指数的实例第二章:个体指数与综合指数2.1 个体指数的概念与计算2.1.1 引出个体指数的概念2.1.2 讲解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2.1.3 举例说明个体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2 综合指数的概念与计算2.2.1 介绍综合指数的概念2.2.2 阐述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2.2.3 分析综合指数在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的作用2.3 指数体系与同度量因素2.3.1 讲解指数体系的概念与构成2.3.2 阐释同度量因素的作用与选择原则2.3.3 举例说明同度量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三章:统计指数的计算与应用3.1 平均数指数的计算3.1.1 引出平均数指数的概念3.1.2 讲解平均数指数的计算方法3.1.3 演示计算平均数指数的实例3.2 链式指数的计算与应用3.2.1 介绍链式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2.2 阐述链式指数在分析现象长期变动中的作用3.2.3 举例说明链式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3 统计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3.3.1 分析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计算与作用3.3.2 讲解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计算与作用3.3.3 探讨统计指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四章:统计指数的分析与评价4.1 统计指数分析的方法与技巧4.1.1 引出统计指数分析的方法与技巧4.1.2 讲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在统计指数分析中的应用4.1.3 演示统计指数分析的实例4.2 统计指数评价的标准与原则4.2.1 阐述统计指数评价的标准与原则4.2.2 分析评价标准与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2.3 讨论评价标准与原则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4.3 统计指数在政策制定与决策中的应用4.3.1 讲解统计指数在政策制定与决策中的作用4.3.2 分析统计指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价格调控等领域的应用实例4.3.3 探讨统计指数在决策过程中的优化与改进第五章:统计指数的拓展与应用5.1 统计指数与经济预测5.1.1 引出统计指数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5.1.2 讲解经济预测方法与统计指数的结合5.1.3 演示统计指数在经济预测中的实例5.2 统计指数与大数据分析5.2.1 介绍大数据时代统计指数的新发展5.2.2 阐述大数据分析技术与统计指数的结合5.2.3 探讨大数据时代统计指数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与挑战5.3 统计指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3.1 分析统计指数在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5.3.2 讲解统计指数在其他领域的拓展与应用5.3.3 展望统计指数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与挑战第六章:指数平滑法在统计指数中的应用6.1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原理6.1.1 引出指数平滑法6.1.2 讲解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原理6.1.3 演示计算指数平滑法的实例6.2 指数平滑法在统计指数中的应用6.2.1 介绍指数平滑法在统计指数中的应用6.2.2 阐述指数平滑法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优势6.2.3 举例说明指数平滑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6.3 指数平滑法的拓展与改进6.3.1 讲解指数平滑法的拓展与改进6.3.2 分析拓展与改进在提高预测精度中的作用6.3.3 探讨指数平滑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第七章:多元统计指数分析7.1 多元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7.1.1 引出多元统计指数的概念7.1.2 区分不同类型的多元统计指数7.1.3 阐述多元统计指数在分析多因素变动中的作用7.2 多元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7.2.1 讲解多元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7.2.2 分析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7.2.3 演示计算多元统计指数的实例7.3 多元统计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7.3.1 分析多元统计指数在市场分析、产品质量评价等领域的应用实例7.3.2 讲解多元统计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7.3.3 探讨多元统计指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第八章:统计指数与国民经济核算8.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统计指数8.1.1 引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统计指数的关系8.1.2 讲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概念与方法8.1.3 阐述统计指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8.2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指数分析8.2.1 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8.2.2 分析统计指数在GDP计算与分析中的应用8.2.3 举例说明统计指数在GDP分析中的重要性8.3 国民经济其他指标的统计指数分析8.3.1 分析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价格指数(PPI)等指标的统计指数应用8.3.2 讲解统计指数在其他国民经济指标分析中的应用实例8.3.3 探讨统计指数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第九章:统计指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9.1 统计指数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应用9.1.1 引出统计指数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应用9.1.2 讲解金融市场指数的编制与分析方法9.1.3 阐述统计指数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重要性9.2 统计指数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9.2.1 介绍统计指数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9.2.2 分析统计指数在风险评估、预警等方面的作用9.2.3 举例说明统计指数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9.3 统计指数在其他金融领域的应用9.3.1 分析统计指数在信用评级、资产定价等领域的应用实例9.3.2 讲解统计指数在其他金融领域的应用与价值9.3.3 探讨统计指数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第十章:统计指数在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统计指数发展的新趋势10.1.1 引出统计指数发展的新趋势10.1.2 讲解大数据、等技术对统计指数发展的影响10.1.3 分析新趋势下统计指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0.2 统计指数在应对现实挑战中的应用10.2.1 介绍统计指数在应对现实挑战中的应用10.2.2 分析统计指数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中的作用10.2.3 举例说明统计指数在应对现实挑战中的重要性10.3 统计指数在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10.3.1 讲解统计指数在未来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10.3.2 探讨统计指数在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的方向10.3.3 展望统计指数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介绍了统计指数的基本概念、分类、计算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九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课件

第九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课件

第四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广义上是指若干个有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数所形成的体系;
狭义上是指若干个有联系的指数之间存在的某一数量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总值指数等于若干个(两个或以上)因素指 数的乘积。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 总产值指数=产品产量指数×产品价格指数 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指数 总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指数因素分析的作用: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有关因素的影响程度; 根据已知指数推断未知指数的数值。
第五节 平均指标指数 一、平均指标指数定义 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对比 以反映该种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程度的指标。 I x x1
x2
二、平均指标反映的变动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影响:
平均经济指标变动 所研究总体内部单位数结构变动
三、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1、可变构成指数:报告期平均水平与基期平均水平对比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计算特点:先计算出个体指数 ,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 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一般以基期总值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 最为常用,结果等同于拉氏指数。
k p q k p p1 ; 价格算术平均指数:A p0 p q k q p k q1 销售量算术平均指数:A q p q q0
1 1 q
1 1
例1、下表是某销售公司三种产品的销售资料。
(1)试用拉氏公式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销售价格 总指数; (2)试用帕氏公式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销售价格 总指数。
答案
例2:某厂生产的3 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104
113.5 108.6
试计算: (1)3 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总指数; (2)以基期生产费用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产量指数; (3)以报告期生产费用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产量指数。 (4)产品单位成本的拉氏和帕氏指数分别为多少?

第九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PPT课件

第九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PPT课件

计算公式:
数量指标指数:Aq
q1 q0
p0 q0
p0 q0
质量指标指数:Ap
p1 p0
p0q0
p0q0
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 【例9.4】计算结果与 【例9.2】拉氏指数得出的结果完全相同。 实际上,当个体指数与总值权数之间存
在一一对应关系时,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相当于拉氏综合指数:
物量指数:Aq
帕氏物价指数可以同时反映出价格和消费 结构的变化,具有比较明确的经济意义。 实际中应用得较多。
帕氏物量指数由于包含了价格的变动,意 味着是按调整后的价格来测定物量的综合 变动,这本身不符合计算物量指数的目的, 因此帕氏物量指数在实际中应用得较少。
9.2.3 加权平均指数
加权平均指数(weighted average index number) 是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 权平均计算出来的。
例如,“产量指数”是测定产量变动的, “产量”就是指数化指标。
再如,“单位成本指数”的指数化指标就 是产品的“单位成本”。
数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quantity index number):是 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 变动的相对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 销售量指数、职工人数指数等。
符号假设: P—帕氏指数
其余符号同拉氏指数。
帕氏指数
计算公式:
帕氏物量指数:P q
p1q1 p1q0
用于计算数量指标指数
帕氏物价指数:P p
p1q1 p0q1
用于计算质量指标指数
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比较
拉氏指数以基期变量值为权数,可以消 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不同时 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统计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C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C 、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D 、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 2、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A ) A 、+% B 、+10% C 、% D 、-10%。

3、为测定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体工人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应编制(D ) A 、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 B 、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C 、劳动生产结构影响指数 D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4、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则商品销售量( C )A 、下降%B 、上升%C 、下降%D 、下降%。

5、如果用p 表示商品价格,用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0100q p qk p q=∑∑( A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C 、全面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D 、反映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6、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综合指数一般( B )A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B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C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派氏公式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拉氏公式。

7、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D ) A 、25% B 、2% C 、75% D 、20% 8、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9、如果用p 表示商品的价格,用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1000p q p q-∑∑综合反映( C )A 、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B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D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1、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BC )A 、平衡作用B 、同度量作用C 、权数作用D 、抽象化作用 2、平均数指数是( BCDE )A 、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B 、总指数C 、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D 、综合法指数的变形E 、某些场合下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总指数3、某地区2001年工业增加值(用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000年工业增加值(用同一不变价格计算)的112%,这个指数是(ABD )A 、总产量总指数B 、数量指标总指数C 、总产值总指数D 、动态指数E 、质量指标指数4、某企业今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这个指数是(BCD ) A 、个体指数 B 、总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静态指数 E 、质量指标指数。

5、质量指标指数有(ABC )A 、产品成本指数B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C 、劳动生产率指数D 、商品销售额指数E 、产品产量指数 6、我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是( ABCDE )A、平均数指数B、综合指数C、综合指数的变形D、调和平均数指数E、动态指数7、指数的作用是( ABE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8、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E )A.商品零售量指数B.商品零售额指数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10、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BCDE )A.综合指数B.总指数C.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E.质量指标指数四、填空题1.综合指数是___总指数____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__总量指标对比_____形成的指数。

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二:其一是___权数作用____,其二是__媒介作用_____。

3.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以___基期质量指标____;质量指标指数以___报告期数量指标____。

4.平均数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常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_加权算术_____指数,二是____加权调和平均数___指数。

5.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__商品销售价格指数_____。

6.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由__可变构成指数_____指数,_固定构成______和__结构影响______指数组成。

7.由加权算术平均数形式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其权数是__p0q0_____。

8.由加权调和平均数形式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其权数是__p1q1_____。

9.把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平均数指数形式,是为了_______。

10.某商店今年比去年商品销售量增长12%,零售价格平均下降了12%,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

11.拉氏物量指数公式是_______。

12.派氏价格指数公式为_______。

13.按照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把指数分为_______指数和_______指数。

14.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_______。

15.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所形成的指数叫_______,其一般公式为_______。

答案:1.总指数总量指标对比 2.权数作用媒介作用 3.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4.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 5.商品销售价格指数 6.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7. p0q0 8. p1q1 9.计算方便10. % 11. 12. 13.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14.提高了25% 15.平均指标指数六、计算题1、某厂2001年比2000年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材料消耗下降5%,材料单价上涨8%,如果2000年原材料费用总额为150万元,计算材料消耗量指数,原材料总费用指数,2001年的原材料总费用比2000年增加额。

答:(1)(1+10%)(1-5%)=%(2)%(1+8%)=%(3)150×%-1)=(万元)2.已知某商业企业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名称计量单位价格(元)销售量1991年1992年1991年1992年甲乙丙双件只25140281605000800100055001000600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各种商品价格和销售量个体指数(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以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3)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4)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的变动而影响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5)用销售额,价格和销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编制其指数体系。

解.(1)根据已知条件,列计算表如下:商品计量单位价格(元)销售量个体指数(%)销售额(万元)1991年1992年1991年1992年价格销售量1991年1992年假定pp1qq1p1/pq1/qpqp1q1pq1甲乙丙双件只25140281605000800100055001000600合计———————(2)销售额指数110031.436132.31%23.76Pqp qkp q===∑∑销售额增加的绝对数=∑p1q1—∑pq0=—=(万元)(3)价格总指数110131.436113.14%27.786Pp qkp q===∑∑由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销售额为:∑p1q1—∑pq1=—=(万元)(4)销售量总指数010027.786116.94%23.76Pp qkp q===∑∑由于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销售额为:∑pq1—∑pq=—=(万元)(5)根据指数体系:%=%×%∑p1q1—∑p0q0=(∑p1q1—∑p0q1)+(∑p0q1—∑p0q0)=+2.某工业企业三种产品产量及产值资料如下:产品名称实际产值(万元)报告期比基期产量增加%基期报告期甲乙丙40070048096025104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三种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指数(2)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使企业所增加的产值。

(3)利用指数体系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推算该企业工业产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绝对额。

解(1)三种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指数1100pq p q k p q=∑∑480557.75960400517.75700++=++1997.751617.75=123.51%=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为: ∑p 1q 1—∑p 0q 0=—=380(万元) (2)产品产量指数0000q q K p q k p q=∑∑400517.757125%110%1400400517.757000%⨯+⨯++⨯+=2049.5251617.75=126.7%=由于产量增长使企业增加的产值为: ∑k q p 0q 0—∑p 0q 0=—=(万元)(3)根据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有:产品价格指数=产品产值指数÷产品产量指数=%÷%=%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产量增长使企业增加的产值+价格变化使企业产值的变动额 由于价格变动对总产值影响的绝对额为: —=—(万元)即:由于价格变动使企业产值减少万元。

3.某商店三种商品有关资料如下:计算:(1)三种商品销售额指数(2)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3)分析价格及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解(1)三种商品销售额指数销售额增加绝对额=∑p1q1—∑p0q0=1045-900=145(万元)(2)三种商品价格指数由于商品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为:∑p1q1-∑1/K P p1q1==(万元)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为:(3)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下降了%,减少万元,又由于销售量的变化使销售额上升%,增加万元,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销售额上升%,增加145万元。

4.某工业企业有如下资料:工人类别工人人数(人)月工资总额(元)基期f0报告期f1基期x0f0报告期x1f1正式工合同工3002004006002100080003000027000合计50010002900057000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及其绝对数的变动额。

(2)编制指数体系(3)说明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

答:列计算表如下:工人类别工人人数(人)月工资总额(元)平均工资(元)基期f0报告期f1基期x0f0报告期x1f1假定x0f1基期x0报告期x1假定x n正式工合同工30020040060021000800030000270002800024000704075457040合计5001000290005700052000585752 (1)可变构成指数K可变==X1/X0=或%绝对数的变动:X1- X0=57-58=—1(元)固定构成指数K固定绝对数的变动:X1-Xn=57-52=5(元)结构影响指数K结构==或%绝对数的变动:Xn-X0=52-58=—6(元)(2)根据指数体系:相对数:绝对数:(3)说明:该企业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下降%,减少1元,其中由于各类工人平均工资的提高使总平均工资提高%,人均增加工资5元,由于工人人数结构影响,使总平均工资下降%,人均减少6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