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品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鱼类产品感官评价国外研究现状

鱼类产品感官评价国外研究现状
中 图 分 类 号 :S 0 . T 2 73 文献 标识 码 : A
Ab o d Re e r h Stt s o n or v u t n o ih Pr d cs r a s a c a u n Se s y E ala i fFs o u t o
CHEN —we . GAO e—mi Ke i一 W i n,
D o toe a ai s q a tai ec pi nls ( D ) n u lyidxm to Q M) t. iee t e sr u —r vl t n , u ni t ed sr t na a i Q A adq a t n e e d( I e Df rn snoy i u o tv i o ys i h c f
t e s eflf fe tv l . i ril o l r vd o si s n usr t o e e e e frs ns r v l a in. h h l e efc ie y Th sa tce c u d p o i e d me t f h i d t wih s me rf r nc o e o e a u to i ci y y
Ab t c : h sp p ri to u e h il e s r v l ai n me h d ff h p o u t o b o d i cu i g s r t T i a e n r d c d t e man y s n o y e a u t t o s o s r d cs n a r a , n l d n a o i
( . 南大 学食 品科 学学 院 , 庆 4 0 1 ; . 1西 重 0 7 5 2重庆 市农 产品 加工 技术 重点实 验室 , 庆 40 1 ) 重 0 7 5

实验一 鱼类新鲜度的评定

实验一 鱼类新鲜度的评定

实验一、鱼类鲜度的感官评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鱼类鲜度等级的划分和感官鉴定鱼类鲜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评价鱼类鲜度的感性知识。

二、实验原理
鱼类死后,随着放置的时间延长鲜度会逐渐下降。

鱼体鲜度下降是由于鱼体内生化变化及外界生物和理化因子综合的结果,这些结果往往又会表现在眼球塌陷、肌肉弹性下降、鳞片暗淡无光泽、肛门突出等感官指标上,我们通过这些感官指标进行判断,就可以定性评定出鱼体的鲜度。

三、实验材料各种不同鲜度的鱼类。

四、实验方法
1、通过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判定不同鱼体的鲜度。

2、鲜度判定的标准(见表)
五、鱼类感官鉴定分级标准
鱼类鲜度感官鉴定的评价标准,一般采用0~10分的分级标准对样品进行质量估价。

一级:7~10分;二级:4~6分;三级:1~3分;变质、腐败为0分。

六、问题与讨论
1、鱼体鲜度下降时,感官上会发生哪些变化?
2、如何用感官评定的方法鉴定鱼体的鲜度?
七、编写实验报告书
要求写出各种不同鲜度鱼类的感官评定结果。

鱼肉风味品质的研究进展

鱼肉风味品质的研究进展
物 。Km t ia a等 研究结果发 现猪肉棕榈油酸 ( 1: 1 含 C6 )
物质 的重要 来 源 , 是人 们膳 食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随着 人
工育苗技术 日趋 成熟 以及 鱼类 配 合饲 料 的开 发研 制 , 鱼 类养殖业得 到 了迅速 的发 展 , 各类 鱼 产 品 日益 丰 富 了人
物和无机 离 子 是 白鲢 鱼 肉的 主要 呈 味 物 质。其 中组 氨 酸、 牛磺 酸 、 氨酸 、 氨酸 和苏 氨酸 、MP N 、 含量 较 赖 丙 I 、 aK 大, 这些 物质是 构 成 白鲢 鱼 肉特有 风 味 的主要 因 素。感 官减除试验 的结果 表 明 : i、 a 、y 、 e、 a、 tP e Hs T u L sSt V lMe、 h 、 I P、 a K M N 、 是 构 成 土 腥 味 的 主 要 成 分 , l、 l、l、 Gy A a I e A P、 D T A P是次要 因素 , 仅起协 同作 用 。王 烈华 认为 谷 氨酸 、 化三甲胺等是鱼 肉味道 鲜美的主要成分 。 氧
鲜美在一定 程 度上 取决 于 其 鲜 味氨 基 酸 ( l、 s 、 l、 Gu A p Cy
A a 的组 成 与 含量 。 鲜 味 氨 基 酸 中 的 Gu A p为 呈 鲜 味 1) l、 s
的特征 性 氨基 酸 , 中 Gu的鲜 味最 强 ; l 鱼 的甜 味 其 l Gy对 有贡献 , Hi则造成某些海 产 品中 的肉香特征 , l、 l 而 s Gy A a 是呈甘味 的特 征性 氨基 酸。 吕雪娟 等 认 为 , 离氨 基 游 酸的 味感 与其 疏水 能存 在 显著 负 相关 , 水 能较 小 的游 疏 离氨基 酸 味甜 , 疏 水 能 较 大 的 氨 基 酸 味 苦 。惠 心 怡 而

鱼类营养研究进展

鱼类营养研究进展

三、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方向
(一) 对已研究的水产动物逐步完善尚未研究的营养物质; (二)对尚未研究的水产动物营养将逐步开始研究; (三)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关系,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四)进一步从分子营养学上研究; 1、从宏观到微观 2、从分子水平探索其机理
(五)研究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六)研究营养物质对水产动物肉质的影响。
鲤鱼
1040±700 -
64.4±39.0
8.10±5.55 504±46
12.5±4.2 2.44±1.19 16.4±7.7 4.29±2.00 1.87±0.17
271±64 0.93±0.12
二. 晚秋到初冬,鱼摄食减少,体脂却有所增加?
秋季水温开始降低,葡萄糖的代谢发生变化,从高 温时以糖分解为主转向低温时以脂肪酸的合成为主。 机制: 1. 幼 鰤 鱼 和 鲤 鱼 的 戊 糖 磷 酸 循 环 的 脱 氢 酶 ( G6PDH 和 PGDH)活性增高; 2. 肝脂肪含量增大,体脂肪含量也渐增大。 ***两种酶活性的增加是初冬季节鱼体脂肪蓄积主要原因。
(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 现代化
1、活性物质保证的最大化 2、提高营养物质消化最大化 3、对消化道有害作用最小化
第一节 鱼类的营养代谢及调节机制
一、含糖40%的饲料适合鲤鱼的生长需要,却不适合鰤鱼? 二、从晚秋到初冬,鱼摄食甚少,体脂肪却有所增加? 三、鱼类在冬季的代谢特征 四、鱼类在低温下的代谢补偿现象 五、停饲期间鱼的营养代谢 六、为什么与野生鱼相比,养殖鱼的体脂肪量偏高? 七、限制给饵量对鱼类代谢的影响 八、每天给饵1次的鲤鱼,其生长速度、脂肪含量、蛋白质
3、矿物质和维生素
(1)确定了斑点叉尾鮰、虹鳟、鲑鱼、鲤鱼、罗非鱼 磷的需要量;

鱼肉鲜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汇总.

鱼肉鲜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汇总.
调贮存下的鱼类。
!/" 2 "#$3"%$3’"(&)$33*’+&$3’()3*+4566[55]
"#$和 "%$ 迅速降解,鱼死后约 7!8消 失,"&$ 也 很 快 降 解,浓 度 达9!:)9/; 以 下。 另一方面,鱼死后 -"7!8,’&$急剧增加,然后 缓慢减少。随着’&$开始减少,肌苷和次黄嘌 呤增加。因此鲜度指标 ! 值可简化为!<值, 如下:
食 品与发酵工业 !""#$%#!&’(&%)$)*"%+%#,-)’*&-
鱼肉鲜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董彩文
(郑州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郑州,!"##"$)
摘 要 综述了用于鱼肉鲜度测定的几类不同方法,包括感官评价方法、微生物学方法、物理和化 学方法和生物传感器方法等,并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特点,阐明了鱼肉鲜度测定方法的未来发 展趋势。 关键词 鱼肉鲜度,生物传感器,测定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鲜度是鱼类或鱼类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 标,对于所有鱼类制品来说,鲜度对最终产品质 量是十分重要的。鱼死亡后,鱼肉发生一系列 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其最终结果是鱼体逐渐变 得柔软,蛋白质、脂肪和糖元等高分子化合物逐 渐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利用的低分子化合物。随 着鱼贮存期的延长,会很快导致微生物腐败和 由于内源酶作用而使蛋白质自溶分解,产生不 良风味。鱼鲜度是鱼品质的综合评价标准,但 是鱼肉的生化变化是相当复杂的,因此要凭单 一指标或测定方法来确定鱼的鲜度有一定困 难。现在已经发展了一系列的指标和方法来测 定鱼的鲜度,如感官评价方法、微生物学方法、 物理和化学方法和生物传感器方法等。

鱼类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鱼类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鱼类品质改良研究进展姚茹;刘邦辉;王广军;郁二蒙;王海英【摘要】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水产品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鱼类肌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国学者已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鱼类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方法、影响鱼类品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述,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旨在为鱼类品质改良提供新的思路.【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39)023【总页数】4页(P116-118,122)【关键词】鱼类品质;改良;外界因子;养殖模式【作者】姚茹;刘邦辉;王广军;郁二蒙;王海英【作者单位】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质优的绿色水产品日益引起消费者的重视。

这一需求的变化使得鱼类品质改善成为营养研究的热点。

一般来说,评价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肌肉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风味等[1]。

鱼肉的品质性状为复合性状,各性状指标之间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1-3]。

影响鱼肉品质的因素较多,主要有遗传、营养、环境、应激等。

国内外学者对鱼肉品质改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通过添加维生素、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或者改变养殖模式等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变肌纤维特征,提高鱼肉嫩度,改善鱼类品质。

本文对饲料原料、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养殖模式等因素对鱼类品质改良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鱼类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

1 矿物质对鱼类品质的影响矿物质是维持鱼类正常生长的必需营养物质,在细胞抗氧化、胶原蛋白形成、机体免疫调节、铁离子的吸收和转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可以改善水产品的质构,提高产品的保水性和营养价值,从而改善鱼类品质。

鱼肉品质研究进展

鱼肉品质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鱼肉品质研究进展刘云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 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 鱼肉组织柔软,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鱼体中营养成分含量非常丰富, 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而对鱼肉品质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鱼肉的理化特性、组织学特性、风味物质成分、影响鱼肉品质的因素、改善鱼肉品质的措施这几个方面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鱼肉;品质;指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肉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对鱼肉品质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它包括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目前各国对肉质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我国评价肉质的标准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评价。

主观标准是指人的感官评定,对生肉主要的评定指标有肉的新鲜程度、肉色、光泽和弹性,对熟肉则主要是采用品尝的方法。

客观标准是指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卫生检验指标。

那么如何获得优质的鱼肉呢?改善鱼肉品质的措施有很多种,本文则主要从运用绿色的保鲜技术方面,包括低温保鲜、气调保鲜、冰温气调保鲜、辐照保鲜、酶法保鲜以及化学保鲜等,对改善鱼肉品质提出了部分措施。

当然,当今鱼肉品质研究进展和未来鱼肉品质研究的展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鱼肉的物理学指标1.1 pH值肌肉pH值是评价肌肉是呈现酸性还是碱性的一项指标。

动物正常肌肉屠宰前是呈中性或偏弱碱,pH值在7.1~7.3。

屠宰后,肌肉仍然进行着新陈代谢,以维持对它活动和作用都很重要的内环境。

糖元在缺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pH 值迅速降低。

在肉的成熟过程中伴随着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形成游离状态的氨基酸、肽、蛋白胨,因此pH值又开始回升。

肌肉成熟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进入自溶阶段,此时pH值在6.0左右,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含硫血红蛋白,肉呈现难闻的气味、颜色发绿。

pH值升至6.9以上,肉开始腐败。

任亚梅等[1]研究证明:给鱼体镀一层冰衣时,pH值在冻藏期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未镀冰衣的鱼体,则在降低后呈现回升状态使鱼开始腐败。

鱼肉感官品质调控研究

鱼肉感官品质调控研究

鱼肉感官品质调控研究鱼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食品,其养分丰富,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同时,鱼肉也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其口感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过,尽管鱼肉已经成为人们食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鱼肉的口感和储存上的一些问题,它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这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人们对于鱼肉的感官品质调控已经成为当前鱼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鱼肉感官品质调控的意义如何保证鱼肉的质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鱼肉的口感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因此,感官品质是消费者评价鱼肉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时,对于鱼类生产与加工企业而言,感官品质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只有生产出口感好、色泽美丽、营养价值高的鱼肉,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二、鱼肉感官品质调控中的影响因素鱼肉的感官品质是由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鱼类养殖、加工与储存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鱼肉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1、养殖环境水流、光照、水温等环境因素对于鱼类生长和发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鱼肉性状和化学成分上,但同时也对鱼肉的感官品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加工方法加工方法是鱼肉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加工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口感和颜色,甚至还会影响到鱼肉中的营养物质。

3、营养成分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物质对于鱼肉的感官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4、储存条件储存条件会影响鱼肉中微生物的繁殖和组织的腐败,对于鱼肉的感官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鱼肉感官品质调控中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鱼肉感官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人员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重点组分的调控重点组分是影响鱼肉感官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人员对于鱼肉中各种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等成分的调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热处理对鱼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热处理对鱼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热处理对鱼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刘洋涛;陆利霞;林丽军;熊晓辉【摘要】Thermal treatment is a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food processing. Effects of thermal treatmenton different fish protein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myofibrillar protein, sarcoplasmic protein and myostromin on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nd surface reactive sulfhydryl groups. Lipids were oxidized and reacted different components. Fish color and strength by thermal treatment were reviewed.%热处理是传统的加工方法,对食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了热处理对不同鱼肉肌肉蛋白质即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及肌基质蛋白的表面疏水性、表面活性巯基的影响,并对脂质因热处理产生的氧化、组分变化以及热处理对鱼肉颜色、硬度等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32【总页数】3页(P15891-15893)【关键词】热处理;鱼肉;蛋白质;品质【作者】刘洋涛;陆利霞;林丽军;熊晓辉【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85.1近年来,因经济增长,渔业的发展以及人们营养意识的增强,鱼肉作为一种优质蛋白来源在饮食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低温贮藏的鱼肉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低温贮藏的鱼肉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32卷第2期 2 0 17年4月大连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Vol.32 No.2Apr .2017DOI:10. 16535/j. cnki. dlhyxb.2017.02.020 文章编号:2095-1388 (2017 )02-0242-06低温贮藏的鱼肉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何燕富“2,黄卉\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赵永强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东广州510300;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128)摘要:鱼肉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化和微生物的变化,导致鱼肉品质发生变化。

通常用于评价鱼肉低温贮藏品质的指标有质地(硬度和弹性)、色泽(颜色)、风味和多汁性,本研究中对鱼肉低温贮藏品质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贮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低温贮藏期鱼肉品质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鱼肉;低温贮藏;品质变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S254.4 文献标志码:A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需求 种类也呈现多样化。

随着超市规模的扩大及物流、销售冷链的完善,生鱼片、鱼段、鱼排、冰冻海水 鱼类销售规模逐渐扩大,消费者对低温贮藏鱼肉食 用品质、安全品质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产品富 含蛋白质、活性肽、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矿物质, 且本身含有的内源性自溶酶活性远大于哺乳动物,若没有适当的低温贮藏条件,极易发生理化性质变 化及微生物引起的腐败,从而影响鱼类及其制品的 品质[1-2]。

因此,保持水产品鲜度、营养价值和风 味,以及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已经成为水产品加工 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般来说,肉品品质包括五方 面,即食用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品质 和人文品质,其中食用品质是决定肉类商品价值最 重要的因素[3]。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鱼类肌肉品质与营养成分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鱼类肌肉品质与营养成分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鱼类肌肉品质与营养成分研究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鱼类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研究得到了深入和精确的探究。

生物信息学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来处理生物学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学科。

在鱼类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研究中,生物信息学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于鱼类肌肉基因组的研究。

通过对鱼类肌肉基因组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获得基因结构、演化和调控信息,进而探究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的鱼类肌肉品质差异。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大型黄鲈、鲢鱼和草鱼肌肉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发现这三种鱼类在肌肉抗氧化系统、肌肉组织结构、脂肪代谢等方面存在不同,这为改善鱼肉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于鱼类肌肉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研究。

蛋白质是组成肌肉的重要物质,而代谢组则包括各种代谢产物和代谢酶,反映了肌肉代谢的状态和活性。

通过对鱼类肌肉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下的鱼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差异,发现肉质软硬度、脂肪含量、肉质色泽等因素背后的蛋白质和代谢网络机制。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发现,草鱼成长过程中肌肉内线粒体色素氧化酶发生了变化,这可能导致草鱼肉质产生颜色差异,从而引发了对鱼类肌肉色泽的深入探究。

再次,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于鱼类肌肉微生物组研究。

肠道微生物是与鱼类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密切关联的一类微生物,可以影响鱼类肌肉的营养,健康和品质,对于提高鱼类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鱼类肌肉微生物组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环境、不同饲养方式的鱼类中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对鱼类肌肉品质和营养的影响。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鱼肉中的一种新型乳酸菌,可以有效降低鱼肉中嗜好菌落的数量,从而提高鱼类肌肉品质和保鲜性能。

综上所述,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鱼类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鱼类肌肉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微生物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为提高鱼类养殖效益,改善鱼肉品质和营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鱼肉热煮过程中质构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鱼肉热煮过程中质构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DOI: 10.12131/20200247文章编号: 2095 − 0780 −(2021)03 − 0122 − 07• 综述 •鱼肉热煮过程中质构保持技术研究进展黄 卉1,熊雅雯1, 2,李来好1,杨贤庆1,陈胜军1,魏 涯1,吴燕燕1,杨少玲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东 广州 510300; 2.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摘要: 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

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热煮引起质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变化原理分别从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提高肌肉持水性和提高肌肉凝胶特性3个方面阐述保持鱼肉质构的方法,提出将食品加工新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鱼肉耐煮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鱼肉热煮过程中的质构保持技术及食用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肉;热煮;质构保持;肌肉蛋白质中图分类号: TS 254.4文献标志码: 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texture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offish meat during hot boilingHUANG Hui 1, XIONG Yawen 1, 2, LI Laihao 1, YANG Xianqing 1, CHEN Shengjun 1,WEI Ya 1, WU Yanyan 1, YANG Shaoling1(1.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Process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National R &D Center for Aquatic Product Processing , Guangzhou 510300, China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Thermal processing is a traditional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hot boil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Afterbeing boiled, the fish tissue will become fragile and the structure will be loose, which is bad for the edible quality of the fis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hot cooking on the texture of fish meat in recent years, deeply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texture change, and combines the principle of texture change expounds the methods of maintaining the texture of fish meat by improving protein thermal stability, muscle water retention and muscle gel properties.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combining new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boiling resistance of fish meat in the futur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xture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edible quality control of fish during hot boil-ing.第 17 卷第 3 期南 方 水 产 科 学Vol.17,No.32021 年 6 月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Jun. ,2021收稿日期:2020-11-28;修回日期:2021-03-23资助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 (CARS-46);“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资助项目 (2015YT02H109);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2019B0202250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20TD6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1SD06)作者简介:黄 卉 (1980—),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

鱼肉风味研究进展

鱼肉风味研究进展

影响鱼肉风味因素的研究摘要: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 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 本文了有关新鲜鱼肉风味形成的前驱物质,加工引起的鱼肉风味、变质鱼的不良气味及产生的原因。

简单介绍了多种鱼香挥发性化合物对鱼肉风味的影响。

关键词:鱼肉;风味;挥发性物质鱼类等水产品是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是人们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风味是其受消费者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香味物质又可作为现代加工食品特别是方便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香味物质又可作为现代加工食品特别是方便食品的重要风味添加剂。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对鱼肉风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至今对鱼肉风味的了解仍然有限,因为风味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且含量甚微。

随着科研手段和仪器的改进,尤其是核磁共振、高分辨气相色谱一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的出现,使鱼肉风味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

一.风味物质1.鱼肉风味的化学成分近30多年来,国际上对肉品中风味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已鉴定的熟肉中挥发性化合物超过1 000多种,其中与肉品风味有关的有400多种。

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滋味物质和气味物质。

滋味物质是指食品中刺激味蕾而产生的酸、甜、苦、咸等味觉反应的水溶性呈味物质,而气味物质是指是食品中刺激鼻黏膜后而引起的综合反映的部分脂溶性和水溶性挥发物。

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简单化合物如烃、醇、醛、酮、酸、酯等和含氧、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如呋喃、噻吩及其衍生物等。

2.鱼肉风味的前体物质鱼肉风味的前体物质是肉中受热后能产生挥发性香味化合物组分的统称。

未加工的鱼肉只有咸味、金属味和血腥味而没有肉香味,是由以下一些丰富的风味前体物质经过加工而形成酸、甜、咸、苦、鲜等味道的。

3.鱼类所特有的鱼腥味像羊肉有羊膻味一样,鱼肉则有一种特殊的鱼腥味。

一般认为,鱼腥味成分主要是烯醛类物质。

较早的研究认为淡水鱼特有的腥味同吡啶有关。

但也有人报道:与淡水鱼气味相关的化合物主要是一些烯醇类、烯酮类及烯醛类化合物。

鱼肉品质与蛋白水解酶的关系研究

鱼肉品质与蛋白水解酶的关系研究

鱼肉品质与蛋白水解酶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提高,鱼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然而,鱼肉的品质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和食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肉的口感、营养价值以及食用安全性。

在鱼肉的贮藏、加工和烹饪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蛋白质的变性和降解,从而影响鱼肉的品质。

因此,研究鱼肉品质与蛋白水解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原理蛋白水解酶是一类能够催化蛋白质水解反应的酶,主要包括蛋白酶和肽酶。

蛋白水解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胺基酸、小肽段和多肽段,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

在鱼肉加工过程中,蛋白水解酶可以通过裂解蛋白质的肽键,使蛋白质的分子量变小,降低蛋白质的凝胶特性,从而增加鱼肉的嫩度和口感。

二、蛋白水解酶对鱼肉品质的影响1.改善鱼肉的嫩度和口感在鱼肉加工过程中,蛋白水解酶能够将鱼肉中的长链蛋白质分解为短链和小肽段,降低蛋白质的分子量,从而增加鱼肉的嫩度和口感。

这是由于蛋白质的水解使得鱼肉中的肌原纤维变得松散,减少了肌原纤维之间的交联作用,改变了鱼肉的组织结构,使得鱼肉更加容易咀嚼和消化吸收。

2.提高鱼肉的营养价值蛋白水解酶对鱼肉中的蛋白质进行水解,可以释放出一系列的胺基酸和小肽段。

这些胺基酸和小肽段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

因此,蛋白水解酶能够提高鱼肉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增加鱼肉的营养价值。

3.促进鱼肉的保鲜在鱼肉贮藏过程中,蛋白水解酶能够降解鱼肉中的蛋白质,减少蛋白质的含量,降低水分结合能力,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鱼肉的腐败。

蛋白水解酶还能够生成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小肽段,对一部分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具有杀菌和抑制作用,从而延长鱼肉的保鲜期。

三、鱼肉中蛋白水解酶的来源和调控鱼肉中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来源于鱼肉自身和菌类。

鱼肉自身就含有一定量的蛋白水解酶,在鱼肉加工和存储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蛋白水解酶的自身活性发挥作用。

长吻鮠品质改善的营养学调控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吻鮠品质改善的营养学调控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吻鮠品质改善的营养学调控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长吻鮠品质改善的营养学调控研究
摘要:长吻鮠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养殖环境、饲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吻鮠的品质普遍较差,这对于饲养者和消费者都是一个不利的情况。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营养学调控的方法,来改善长吻鮠的品质,提高其经济和营养价值。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吻鮠的品质评价与筛选。

通过多项生物学指标、化学成分和感官评价等手段,对长吻鮠的品质进行评价和筛选。

二是长吻鮠的饲料营养学调控。

通过调整长吻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比例,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来达到改善长吻鮠品质的目的。

三是长吻鮠的品质改善效果评估。

通过对改善后的长吻鮠的多项生物学指标、化学成分和感官评价等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估营养学调控的效果。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和养殖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吻鮠生物学指标、化学成分和感官评价等的系统分析,来找寻改善长吻鮠品质的关键营养成分和适宜比例,并通过饲养试验进行验证。

预计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长吻鮠饲养和品质改善提供营养学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对于提高长吻鮠的经济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鱼肉口感研究报告

鱼肉口感研究报告

鱼肉口感研究报告鱼肉口感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鱼肉的口感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

首先,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鱼肉样本进行感官评价,分析了鱼肉的口感差异。

其次,通过测量鱼肉的质地特征,包括咀嚼性、弹性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鱼肉口感的影响程度。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优化鱼肉产品的口感。

引言:鱼肉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具有独特的口感特点。

然而,鱼肉的口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鱼种、养殖方式、加工方法等。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鱼肉的口感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鱼肉产品的口感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鱼类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鲈鱼、鲑鱼和鲤鱼。

采用感官评价的方法,由一组经过训练的专家对不同鱼肉样本的口感进行评价,包括咀嚼性、弹性、嫩度等。

此外,还测量了鱼肉样本的质地特征,如硬度、粘度等。

通过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索了不同因素对鱼肉口感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鱼肉具有明显的口感差异。

以鲈鱼为例,其肉质细嫩、弹性适中,具有较好的口感表现。

而鲑鱼的肉质稍显粗糙,肉质较为韧性,口感相对较差。

鲤鱼则具有较为细腻的肉质,但咀嚼性较差,口感略低于鲈鱼。

此外,研究还发现,鱼肉的口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鱼肉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对口感的影响较大。

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鱼肉过于油腻,口感差;而蛋白质含量过低则会影响鱼肉的弹性和嫩度。

此外,养殖方式和加工方法也对鱼肉口感产生一定影响。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对鱼肉的口感特点及影响因素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生产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鱼肉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优化饲料和养殖环境,提高鱼肉的口感质量。

此外,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如烹饪技巧和调味剂的使用,也对提升鱼肉口感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本研究仅选取了有限的鱼种作为研究对象,因此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考虑更多因素对鱼肉口感的影响,以取得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淡水鱼鱼肉风味物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淡水鱼鱼肉风味物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淡水鱼鱼肉风味物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苏欣;黄春红;曹菊花【摘要】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grow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flavor substances of fish. Fish flavor is dependent in large part on flavor nucleotides, flavor amino acids and volatile substances. The effects of storage and processing temperature, feed composition, slaughter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s on flavor substances of freshwater fish are reviewed, aiming to improve the flavor of freshwater fish from the viewpoints of aquaculture, fish storage and processing.%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产品养殖及其加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鱼肉的风味越来越重视.鱼肉中的呈味核苷酸、呈味氨基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等的含量直接影响鱼肉的风味.本文系统阐述贮藏和加工温度、饲料成分、宰杀与加工方式等对淡水鱼鱼肉风味物质的影响,旨在为从鱼类养殖、鱼肉贮藏和加工等方面改善和增强淡水鱼鱼肉风味提供思路.【期刊名称】《肉类研究》【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鱼肉;风味物质;呈味核苷酸;呈味氨基酸【作者】苏欣;黄春红;曹菊花【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常德 415000;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常德 415000;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湖南省水生资源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4;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常德4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鱼肉为白色肉类,是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动物蛋白源。

罗非鱼鱼肉质地脆化的研究进展

罗非鱼鱼肉质地脆化的研究进展

罗非鱼鱼肉质地脆化的研究进展
周少华;郑丽明;邵丽玉;谭均梅;谢波;丁管洪;李家洲;陈红萍
【期刊名称】《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年(卷),期】2024(49)2
【摘要】脆化是改善人工养殖罗非鱼肉质的重要手段。

通常通过饲喂含有蚕豆的饲料,来增加罗非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增强肌肉耐折力等,从而达到脆化肉质的效果。

但是,此方法也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导致肠道粘膜损伤,甚至造成大量死亡。

目前,关于蚕豆中哪种因子在发挥脆化作用,通过何种机制改善罗非鱼肉质,尚不清楚。

该文对脆肉罗非鱼的养殖情况,及脆化后罗非鱼鱼肉的品质、生长性能、肠道及免疫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罗非鱼脆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5页(P65-69)
【作者】周少华;郑丽明;邵丽玉;谭均梅;谢波;丁管洪;李家洲;陈红萍
【作者单位】茂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25
【相关文献】
1.草鱼肉脆化效果量化检测方法的研究
2.宰后停滞时间对冷冻脆化鲩鱼肉品质的影响
3.鱼肉脆化度量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4.不同热处理对脆化罗非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5.不同加工方式对鱼肉组织质地影响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鲟鱼肉质品质研究前期报告

鲟鱼肉质品质研究前期报告

谢 谢 观 看!
鲟鱼生长和肉质品质发育规律研究及应用
汇 报 人: 嘻嘻 指导老师: 哈哈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汇 报 内 容
研究工艺设计
研究内容
实验设计 后期安排
一、课题来源与选题依据
1、课题来源 来源于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鲟鱼生长 和肉质品质发育规律研究及应用”
2、选题依据1、鲟鱼资源的源自危 2、鲟鱼的高营养高价值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
第二部分:肌纤维直径测定分析
三条分离开的肌纤维
四条分离开的肌纤维
第二部分:肌纤维直径测定分析
实验次数 1 2 3 4
肌纤维长度(um) 259.17 278.13 190.71 190.75 180.93 156.48 151.59 171.15 180.93 151.59 151.59 195.60
鲟鱼生长、肌肉营养成分丰富与肉质最好、效益最大化三者结合的最 佳时间点和科学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指导农户网箱养鲟和工厂鲟 鱼制品的研发与生产
三、研究内容
生物学性状测 定 质量 吻长,体长 含肉率,内脏指 数 肌肉营养成分 测定 水分含量 粗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粗灰分含量 肌肉脂肪酸测定 理化指标测定 肌肉PH值 熟肉率 流失率 肌纤维直径 质构特性及嫩 度测定 质构特征:硬度 、内聚性、弹性 、粘附性、咀嚼 力、回弹力
嫩度
系水力
胶原蛋白含量
测定指标
四、实验设计
1
买鱼
2.1
长度
3.1
流失率
4.1
粗脂肪含量
2.2
质量
2.2.1
含肉率
3.2
熟肉率
4.2
粗灰分
2.2.2
内脏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鱼肉品质研究进展刘云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 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 鱼肉组织柔软,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鱼体中营养成分含量非常丰富, 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而对鱼肉品质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鱼肉的理化特性、组织学特性、风味物质成分、影响鱼肉品质的因素、改善鱼肉品质的措施这几个方面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鱼肉;品质;指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肉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对鱼肉品质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它包括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目前各国对肉质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我国评价肉质的标准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评价。

主观标准是指人的感官评定,对生肉主要的评定指标有肉的新鲜程度、肉色、光泽和弹性,对熟肉则主要是采用品尝的方法。

客观标准是指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卫生检验指标。

那么如何获得优质的鱼肉呢?改善鱼肉品质的措施有很多种,本文则主要从运用绿色的保鲜技术方面,包括低温保鲜、气调保鲜、冰温气调保鲜、辐照保鲜、酶法保鲜以及化学保鲜等,对改善鱼肉品质提出了部分措施。

当然,当今鱼肉品质研究进展和未来鱼肉品质研究的展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鱼肉的物理学指标1.1 pH值肌肉pH值是评价肌肉是呈现酸性还是碱性的一项指标。

动物正常肌肉屠宰前是呈中性或偏弱碱,pH值在7.1~7.3。

屠宰后,肌肉仍然进行着新陈代谢,以维持对它活动和作用都很重要的内环境。

糖元在缺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pH 值迅速降低。

在肉的成熟过程中伴随着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形成游离状态的氨基酸、肽、蛋白胨,因此pH值又开始回升。

肌肉成熟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进入自溶阶段,此时pH值在6.0左右,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含硫血红蛋白,肉呈现难闻的气味、颜色发绿。

pH值升至6.9以上,肉开始腐败。

任亚梅等[1]研究证明:给鱼体镀一层冰衣时,pH值在冻藏期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未镀冰衣的鱼体,则在降低后呈现回升状态使鱼开始腐败。

Periage[2]实验发现:养殖鱼肌肉的pH值比野生的要低。

因此,pH值对水产品可以作为鲜度变化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3]。

1.2 肉色肉色是指生鱼肉在各种状态下呈现的颜色。

研究证明,增加日粮中的维生素E含量可以提高鳟鱼肌肉中角黄素(一种合成色素)的含量。

李小勤[4]在盐度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盐度值为7.5的半咸水暂养草鱼可改善其肌肉品质,而经盐度10.0暂养后的草鱼其肌肉肉色发白。

肉色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鲜肉货架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可直接作为肉品质优劣感官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5]。

1.3 系水力系水力是指肌肉组织保持水分的能力,正常肌肉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均为70%左右。

系水力强弱与肌肉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肌肉中大量的水分与蛋白质的极性基团结合形成水合离子而储留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影响着肌肉的硬度与嫩度。

评价系水力的指标有滴水损失、失水率、贮藏损失和熟肉率。

滴水损失越小、贮藏损失越小、熟肉率越大,肌肉系水力愈好。

肌肉系水力不仅影响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多汁性、嫩度等食用品质,而且会直接影响肉的经济价值。

肌肉系水力差,大量液体外流,可溶性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损失严重,肌肉变得干硬无味,肉品质量降低。

添加磷酸钠盐有利于提高鱼肉的持水能力,即降低失水率,从而减少因液汁损失而引起的营养成分的损失、风味、口味变差等不良变化[6]。

1.4 嫩度嫩度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指标,是指肌肉入口后食用者咀嚼过程中的感受,包括对舌的柔软性、对牙齿压力的抵抗性、咬断肌纤维的难易程度和嚼碎程度四个方面。

朱志伟[7]在对脆鲩鱼肉和草鱼鱼肉的质构特性研究中,从硬度、耐咀性、黏着性和回复性四个方面来评价肉质的嫩度:硬度是指给定变形率下样品对于压缩的抵抗力;耐咀性是指食品从可咀嚼状态到可吞咽状态时所需的能量,是由硬度、内聚性与弹性的乘积获得;黏着性是指食品表面与其接触物质的吸引力;回复性是指样品在第一次压缩过程中回弹的能力,即第1次压缩返回过程中样品所释放的弹性能与压缩时探头的耗能之比。

他发现,脆肉鲩的硬度、耐咀性和回复性比草鱼高,而黏着性的绝对值要低于草鱼。

Periage[2]等也得出同样的结论,野生舌齿鲈鱼在物性参数(硬度、弹性、咀嚼性、粘黏性)方面优于养殖舌齿鲈鱼。

顾若波[8]认为弹性的大小可衡量口感及鱼肉的加工性能的好坏,他研究发现:似刺鳊鮈背部肌肉的弹性值显著高于鳊鱼。

肌肉的嫩度是一个综合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4%的杜仲能增强鱼肉的嫩度,使味道更加鲜美一致[9]。

2鱼肉的常规化学指标肌肉化学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脂肪、蛋白质、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通常把水分、粗蛋白、粗灰分、钙、磷称为肌肉的常规化学成分。

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标志着鱼肉的营养水平。

一般认为,鱼肉水分含量高,则蛋白质、脂肪含量将会减少,鱼肉品质就差;反之,鱼肉水分含量低,则蛋白质、脂肪含量就高,鱼肥嫩好吃,鱼肉品质就好。

胡先勤[10]研究证实: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提高鲫鱼的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从而改善鱼肉品质。

尹洪滨[11]在对鲤鱼的研究中发现:添加苜蓿草粉使鲤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提高,鲤鱼粗脂肪含量降低,说明苜蓿草粉对鲤鱼肌肉营养成分有优化作用。

与口感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大黄鱼相比,网箱养殖大黄鱼的体蛋白含量低、体脂肪含量较高[12]。

黄钧[13]对广西桂江黄颡鱼的肌肉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总结广西桂江的黄颡鱼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综上所述,高蛋白质低脂肪含量的鱼类其肉质和营养价值要高一些。

3 组织学指标肌纤维的组织形态特征是肉质的组织学基础。

作为骨骼肌的基本构成单位,肌纤维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肌肉的品质,鱼的肌纤维特征被普遍用于鱼肌肉品质的评定,与禽畜类肌肉不同的是,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

研究表明,肌纤维直径越小,密度越大的品种,其肌内脂肪的沉积量要多于肌纤维粗而密度低的品种,口感也越好[14]。

Johnston[15]等在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试验中发现肌纤维直径越小的肌肉对光的散射能力越强,外观上肉色会更鲜亮。

研究还表明,肉质和口感较好的野生鲈鱼的肌纤维密度和直径与养殖鲈鱼存在显著差异。

4 风味物质4.1 鱼肉风味的化学成分近30多年来,国际上对肉品中风味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已鉴定的熟肉中挥发性化合物超过1 000 多种,其中与肉品风味有关的有400 多种[16]。

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滋味物质和气味物质。

滋味物质是指食品中刺激味蕾而产生的酸、甜、苦、咸等味觉反应的水溶性呈味物质,而气味物质是指是食品中刺激鼻黏膜后而引起的综合反映的部分脂溶性和水溶性挥发物。

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简单化合物如烃、醇、醛、酮、酸、酯等和含氧、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如呋喃、噻吩及其衍生物等。

4.2 鱼肉风味的前体物质鱼肉风味的前体物质是肉中受热后能产生挥发性香味化合物组分的统称。

未加工的鱼肉只有咸味、金属味和血腥味而没有肉香味,是由以下一些丰富的风味前体物质经过加工而形成酸、甜、咸、苦、鲜等味道的。

4.2.1氨基酸氨基酸在鱼的肌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约为80%(干物质),是鱼肌肉营养组成的主体,而蛋白质又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因此,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性质,也决定了各种鱼的肌肉在食品加工、烹饪过程中的特有风味。

研究认为,肌肉氨基酸含量是肌肉品质研究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是决定肌肉风味及鲜香味的重要因素[17]。

氨基酸热解以及参与的美拉德反应是形成肉香味的重要化学反应。

尤其是含硫的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在热降解时产生的含硫杂环化合物是肉品香味形成的重要物质,而鱼肉的鲜美味道目前一致认为是由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4种氨基酸的含量决定的。

斑鳢肌肉的氨基酸全面,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并比月鳢、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的含量高,因而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被认为是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良淡水鱼品种。

任洁[18]对3种鲫鱼的鲜味氨基酸总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鲜味氨基酸的总量氨基酸与鱼肉鲜味呈正相关,鲜味氨基酸总量是华丰高背鲫(36.07%)最高,扬子大鲫(34.39%)次之,胭脂鲫(33.11%)最低。

因而华丰高背鲫肌肉鲜味最佳,扬子大鲫次之,胭脂鲫稍差。

黄钧[13]所测得的桂江黄颡鱼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于长吻鮠、大鳍鳠、鲶鱼和南方大口鲶,与大口胭脂鱼相当,比武汉黄颡鱼和鳜鱼低,因而桂江黄颡鱼的鲜味优于大口胭脂鱼、长吻鮠、大鳍鳠、鲶鱼和南方大口鲶,但不及武汉黄颡鱼和鳜鱼。

可见,氨基酸在肉风味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2.2肌苷酸(IMP)目前研究认为,对鲜味贡献最大的两类物质为氨基酸和肌苷酸。

由于肌苷酸是肉质鲜味的主要成分,因此目前国际上将肌苷酸作为衡量肉质鲜味的一个重要指标。

肌苷酸是在肉熟化的过程中由ATP分解产生的,其鲜味定味基是亲水的核糖磷酸,失去磷酸的肌苷和失去核糖的次黄苷味苦,而助味基为芳香杂环上2- 位和6- 位的疏水取代基[19]。

陈国宏等[20]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地方鸡种肌肉中肌苷酸质量比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泰和乌骨鸡肌苷酸质量比很高,认为肌苷酸含量差异是不同品种鸡肉口感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旭等[21]对牙鲆、青石斑、鳜、乌塘鳢和条纹斑竹鲨和大黄鱼肌肉组织中的肌苷酸质量进行了比较,发现牙鲆新鲜肌肉组织中肌苷酸的质量比最高,为4.214 mg/g,其后依次是青石斑、鳜、乌塘鳢和条纹斑竹鲨,新鲜肌肉组织中肌苷酸质量比最低的是大黄鱼,为2.365 mg/g,与最高含量相差1.849 mg/g。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宰后24 h 内,甲鱼肌肉中肌酸酐、肌苷酸、肌苷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

结果表明,棚养甲鱼鲜味核苷酸含量显著低于塘养甲鱼的含量[22]。

以上都表明,肌苷酸含量高的鱼肉,其肉质就更加鲜嫩。

4.2.3脂肪酸脂肪酸是脂类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人们需要在饮食中摄入一定量的脂肪酸以维持各项人体机能,同时肌肉中脂溶性前体物质即脂肪酸加热还能产生肉香味。

Youne等[23]研究了猪肌肉内脂肪酸组成和猪肉食用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如果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嫩度、多汁性、香味及总体可接受程度的评分值则低,但是如果饱和脂肪酸和一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上述评分值则高。

林利民[24]测得3个家系大黄鱼肌肉的饱和脂肪酸总量略低于野生大黄鱼,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野生大黄鱼。

脂肪酸不仅是肉食香味的重要前提物质,而且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人类健康也具有特殊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