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港口集装箱运输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连接陆上和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港口集装箱运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
1. 总体情况据中国港口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境内外港口2076个,其中大、中港口147个,港区共45个,长江黄金水道沿线港口超过200个,七大沿海哈沙-辽宁沿海港口集群已经形成。
我国港口的布局基本满足国内外贸易需求,港口运输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
2. 运输能力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运输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港口。
这些港口具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能够满足大规模集装箱货物的运输需求。
我国港口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航运、货运等环节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3. 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已经在一些主要港口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港口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4. 国际竞争力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国,港口规模和运输能力均位居世界前列,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的预测1. 国际贸易增长带来的需求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必将继续增长。
未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2. 内陆地区需求的增加随着内陆工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内陆地区对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这些地区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进出口,对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 环保要求的推动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也将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
未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将面临更多的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需求,同时也将面临更高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求。
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与建议
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及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的快速发展,海铁联运在运输成本、运行安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等诸多方面凸显出的巨大优势,已使其成为优化集装箱运输结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文中阐述了上海港集装箱产业中海铁联运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海铁联运业务拓展的相关因素,认为应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上海港海铁联运的跨越式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
一、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历程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进展缓慢。
1996年,首次开行了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上海至南京的国际集装箱“五定班列”,为上海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首开先河。
1997年,上海至成都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开通,全程2,380Km,运行时间96h,首开上海远距离内地全程中转的先河。
几年之后,上海至内陆的海铁联运节点已经有合肥、蚌埠、西安、重庆、南京、温州、宁波、南昌、昆明等。
1999年,上海港务局与上海铁路局分别成立了军工路港站和杨浦港站,推行港口——铁路一门式服务,将铁路受理站前移到港区,降低口岸使费,从而缩短运作周期。
到2006年,上海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该运营站负责将洋山深水港的铁路集装箱接入全国的铁路网。
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发展,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二、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海铁联运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集疏运方式,在欧美国家已经普遍应用。
然而,这种世界上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上海港确是前景美好,处境尴尬。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海铁联运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着美好的前景。
图1 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示意图根据我国铁路线建设的特点来看,铁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然而,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上海港海铁联运虽然从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从其承担的作业吞吐量上来看,上海港海铁联运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本文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现阶段铁水联运占比低、与港口集装箱总量不匹配,但铁水联运占比增幅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现状。
提出铁水衔接不畅、联运运价制定困难、铁路运力不足、货源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并从基础设施设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标准统一化、信息化建设及其衔接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铁水衔接不畅,最后分析了解决我国现阶段铁水联运发展较落后的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2016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至2016年11月已有1.99亿TEU。
自2003年以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蝉联世界首位,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维持高位运行。
图1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图(2007~2014年)表1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7~2014年)使用各种适宜的运输方式进行港口码头的集疏运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减缓超量集装箱给港口带来的作业压力。
铁路运输是大运量、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手段,也是单位能耗较低的运输方式,符合环保、高效的现代物流需求,应当成为港口集疏运的重要支柱。
但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码头集装箱仍然通过公路集卡运输,公路集疏运大约占到85%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的发展水平与我国高速发展的集装箱海运不相匹配,无论是运量还是运输占比,都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主要的集装箱港口;目前我国大部分港口铁路在集疏运方式中所占比例都低于2%,与我国位居世界高位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格格不入,而发达国家铁水联运的运输比例通常都在30%左右,美国铁水联运约占40%,印度也达到了25%[1]。
1 现状分析表2为我国2013年几个主要港口铁水联运箱量数据。
仅大连港、连云港港、营口港、天津港铁水联运比超过了2%,其余都低于2%。
充分说明我国铁水联运发展落后,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物流管理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集装箱运输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种国际货物的运输方式。
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以下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集装箱的研究:Ai das Va s i l i s Va s i l i aus kas 和 J ur gi t a Bar ys i 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 es Tol l i 和J ur i Lavi ng( 2007) 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
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 J akov Ka r m e l i c , B.Sc. ( 2009) 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
继于此,Gokha n Ka r a、E. Gul E m e cen 和 Evr en Es edogol u 通过描述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从开发一条新的集装箱运输路线、分析运营成本、财务分析和新集装箱航线的确定假设和可接收性分析,探究拟开发一条可行的集装箱航线,以增强航运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大陆国际集装箱运输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自1972年天津港接卸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和1978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开辟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东海岸航线起,依靠中国得天独厚的运作环境,集装箱运输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外贸出口和进口量不断增加。
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交通运输业也不断创新,集装箱海铁联运便应运而生。
集装箱海铁联运即是以海运为主,通过与铁路运输的衔接,实现货物的高效、快速、安全运输,并节约成本。
一、海铁联运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海铁联运的运输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终点到地磅的运输环节,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导致货物运输周期较长。
二、信息不畅通。
海铁联运的货物信息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往往需要依靠人工核查数据。
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容易导致复杂的物流环节中出现信息误差,进而影响成本和时效。
三、运输成本问题。
由于我国铁路输运能力不足以应对需求,高铁车次较少,导致货物高铁运输成本较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打通信息孤岛。
加强货物信息的实时更新,建立物流信息的互通平台,实现供应链的全面高效的信息管理,提升货物运输质量。
二、加强协同配合。
加强与各种交通运输业务的协同配合,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效率。
例如,加强港口物流和铁路集装箱运输服务的衔接,使货物的转运速度更加快捷。
三、优化经营模式。
扩大集装箱海铁联运规模,提高集装箱的装载率,设置标准集装箱尺寸,使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运输环节中的需求一致,提高运输效率。
最后,集装箱海铁联运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信息管理、协同配合和优化经营模式来不断提升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效率,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港口生产年度总结
一、前言2023年,我国港口行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实现了港口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现将2023年港口生产年度总结如下:二、港口生产概况1. 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0亿吨,同比增长8.4%,其中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9.6%,内贸吞吐量上涨7.9%。
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1%,矿石、煤炭、钢材等货种吞吐量增长成为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2. 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383万标箱,同比上涨4.9%,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将冲破3亿标箱,港口大国地位再上新台阶。
3.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国港口完成投资额约7600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投资额约6600亿元,同比增长12%。
新增生产性泊位约50个,设计年通过能力新增约1.5亿吨。
4. 港口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港口企业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港口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港口与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港口生产亮点1. 港口转型升级取得突破2023年,我国港口企业加大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力度,港口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例如,唐山港获评四星级绿色港口,青岛港集装箱作业效率提升,烟台港东南亚件杂货航线年度发运量突破200万吨。
2. 港口水运基建再提速2023年,全国港口水运基建投资额同比增长10%,其中沿海港口水运基建投资额同比增长12%。
新建、改扩建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为港口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我国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集装箱海铁联运、多式联运等发展迅速。
例如,河北省将推动开通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航线,并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研究。
我国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一、集装箱运输现状说到集装箱运输,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那些巨大的货船吧!一艘艘像海上巨兽的集装箱船,满载着五湖四海的货物,缓缓驶向远方。
这几乎成了现代物流的代名词。
你想想,全球化经济离不开集装箱,而集装箱的运输,正是现代贸易的一条“生命线”。
在咱们中国,集装箱运输几乎无处不在,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哪个地方都能见到集装箱的身影。
就连在大城市的街头小巷里,都能看到这些大块头的集装箱,它们装载着从小商品到大设备的各种货物,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我们面前。
中国的集装箱运输起步虽晚,但发展的速度可谓是“神速”。
几十年前,集装箱几乎是“稀罕物”,那时运输还是靠传统的货船和货车,效率低得不行。
但近些年来,中国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可谓是“突飞猛进”。
港口设施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港口,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货物吞吐量屡创新高。
再加上铁路和公路运输的逐渐完善,集装箱运输的“多维一体”发展趋势也愈加明显。
现在咱们中国可是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大佬”,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问题也有不少。
你看现在中国的集装箱运输虽然发展迅猛,但依然存在不少挑战。
港口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大大小小的港口,谁能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谁就能在这个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的集装箱运输,还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
比如说,港口的拥堵,集装箱运输的成本,效率的提升,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你想象一下,如果运输效率不高,货物堆积如山,那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二、发展趋势未来的集装箱运输会是什么样子呢?要我说,未来的集装箱运输发展,应该是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绿色化了。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被引入到集装箱运输中。
比如说,智能集装箱,能自动检测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震动等参数,确保货物安全。
这简直是“神仙操作”啊!未来,物流公司还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运输路径,提高效率。
你看,现在那些“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在道路上跑了,想必不久的将来,集装箱运输的“无人船”、“无人车”也会成为现实。
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建议
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建议2021年5月10―12日,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内贸箱发展委员会三届五次全委会在南宁召开,会议主题是“发展港口多式联运、创新运输服务模式”。
多式联运涉及江河海与铁公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其中,集装箱海铁联运是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本文介绍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概况,并针对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1 集装箱海铁联运简介1.1 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定义集装箱海铁联运是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之一,指依托海运和铁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集装箱运输服务,其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
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操作流程大体为:将集装箱从船上卸至平板运输车→根据集装箱流向安排堆场→将集装箱从平板运输车卸至堆场→收货人申请铁路车皮计划→铁路货车推送至港口铁路专用线→平板运输车将集装箱运至铁路场站→装(卸)铁路货车。
1.2 集装箱海铁联运的优势集装箱海铁联运凭借其运能大、运输成本低、运输安全性高和污染排放少等独特优势,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运输方式。
据统计,欧美国家主要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所占比例为10%~30%,其中:汉堡港为17%~20%,鹿特丹港为7%~8%,安特卫普港为15%左右,纽约-新泽西港约为10%,洛杉矶-长滩港为近30%。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来看,集装箱海铁联运既是运输组织形式向高效化、科学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港航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原因是,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都具有运输成本低、运量大且衔接便利等优点。
与公路运输相比,当运距为400~500 km时,铁路运输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当运距超过600 km时,铁路运输则表现出较大优势。
此外,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的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平均每趟班列可以运输上百个集装箱,从而大大提升运输效率。
2 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概况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中西部内陆地区,缩小中西部内陆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
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一、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1.我国港口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状况我国集装箱运输主要以外贸集装箱为主,水路运输方式发挥了龙头作用,自1973年天津港开通第一条集装箱班轮航线以来,伴随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迅速增长,目前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 28亿标箱,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吞吐量首次出现下降,但仍然达到1. 21亿标箱。
2007年,全国拥有253个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专业化泊位,主要分布在沿海港口。
大型集装箱港口在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中,上海、深圳、青岛、宁波、广州前5位港口占65%以上,排序前10位港口占80%以上。
尽管我国主要港口都与铁路线相连,既有港口铁路站,也有港区连接线,有的港口铁路线已到达码头前沿,具备了发展铁路集疏运的基础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十分缓慢,集疏运过分依靠公路,在全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中,公路约占84%,水路约占14%,铁路占1.5%左右。
铁路集疏运比重最高的连云港、大连港,2007年海铁联运量也分别只有9. 07和18万标箱,分别占全港集装箱集疏运量的9. 02%和4. 72%,与发达国家通常20% ~25%的铁路集疏运比重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2.我国铁路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状况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运营1吨、5吨、10吨铁路标准箱。
以2000年6月铁路首次开行集装箱班列为标志,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铁路运输国际标准箱的数量显现稳步增长,按照国际标准箱设计的集装箱专用平车也逐步投入使用。
2007年11月全路停止办理10吨集装箱运输业务,并开始加快淘汰1吨和5吨铁路标准箱。
目前,全国铁路公布的可以办理20英尺集装箱的车站483个,40英尺集装箱的车站277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建有铁路集装箱办理站。
港口码头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2022年已接近尾声,在这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里,我国港口码头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全体港口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2022年度港口码头工作总结如下:二、2022年港口码头行业发展概况1. 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据中国港口协会数据显示,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2%,达到2.3亿标箱。
其中,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4%,达到2.1亿标箱。
2. 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对港口码头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据海关统计,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3%,达到32.6万亿元。
3.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22年,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港口吞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国港口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长10%。
4. 港口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22年,我国港口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港口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全国港口信息化投资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5%。
三、2022年港口码头工作亮点1.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港口码头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港口正常运营和物流畅通。
2.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港口码头行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在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2022年,港口码头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港口码头得到应用,提高了港口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4. 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22年,港口码头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批绿色港口、绿色码头建设取得进展,港口环保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在全国货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增长和国际间竞争的加剧,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
1. 发展历程: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开始起步,当时全国仅有少数几个港口开展集装箱装卸作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增加,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国。
2. 港口建设:我国目前拥有众多大型国际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等,这些港口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世界先进的港口设施和装卸设备。
特别是上海港自开发以来,一直保持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成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排头兵。
3. 运输网络:随着港口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港口集装箱运输网络也得到了广泛的拓展。
各大港口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运输网络,集装箱可以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方式快速便捷地运输到达全国各地,为我国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国际合作: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的港口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我国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与国际主要港口之间形成了相互衔接的关系,提高了我国港口的运输效率和竞争力。
二、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未来需求预测1. 国际贸易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的国际贸易也在不断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这将带动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增加。
2. 内陆开放: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内陆开放和内陆经济发展,建设了一批内陆港口和内陆集装箱站。
未来,随着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内陆港口的建设,我国内陆集装箱运输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3. 环保要求: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港口集装箱运输也将受到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2023年中国集装箱运输行业现状分析
2023年中国集装箱运输行业现状分析内容概况: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作为该国运输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7月19日,《中国集装箱行业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2年度)》发布。
报告指出,我国铁路集装箱发送量达到了3000万标箱,同比增长19.6%。
近年来,我国铁路集装箱发送量逐年增长。
中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在2022年突破千万标准箱。
2023年1-11月,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935万标准箱。
铁水联运是多式联运中的重要一种。
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和水路均有运量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的特点,也分别拥有自己的优势。
铁水联运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进一步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推动沿海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大宗货物等运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在2021年吞吐量增长至2.83亿标准箱,2022年增长至2.96亿标准箱。
2023年1-11月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84亿标箱,同比增长4.9%。
2023年1-11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是上海港,吞吐量达到4440万标准箱,其次则是宁波舟山港,吞吐量为3280万标准箱。
关键词:集装箱产量及出口量、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集装箱运价指数一、集装箱运输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集装箱运输是对传统的以单件货物进行装卸运输工艺的一次重要变革,是当代世界上运输方式和运输组织形式之一,也是件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更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由于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热潮已遍及全世界。
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作为该国运输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集装箱运输行业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集装箱制造、装卸搬运设备以及燃油供应等产业。
产业链中游则主要是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包括多种方式,如集装箱多式联运、集装箱铁路运输、集装箱水路运输、集装箱公路运输以及集装箱航空运输等。
产业链下游则主要是各大工业制造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等。
海铁联运总结汇报稿子
海铁联运总结汇报稿子海铁联运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海铁联运是指通过海运和铁路相结合的运输模式,将货物从起运港使用海运运输,然后在目的港转为铁路运输,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过去的几年里,海铁联运作为一种创新的国际货物运输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本报告对我国海铁联运的发展和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1. 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海铁联运的发展,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和相关补贴。
2. 运输网络建设:我国陆海联运中心陆续建设,包括海铁联运的集散中心和仓储设施,为海铁联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3. 营运效益提升:相比于单一的海运或铁路运输,海铁联运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能够解决跨境运输中起运港和目的港之间的运输瓶颈问题。
三、海铁联运的优势:1. 综合运输成本低:海铁联运可以充分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益。
2. 运输效率高:海铁联运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货物的运输速度,尤其适用于急需快速交付的货物。
3. 减少货物损失:海铁联运通过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规范化,减少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损坏风险。
4. 环境友好:相比于空运或公路运输,海铁联运的碳排放更少,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海铁联运的挑战:1. 各环节协调难度大:海铁联运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港口运营、货物装卸、运输接驳等,需要各环节的协调和合作。
2. 运输设施不足:目前我国的海铁联运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大投资建设。
3. 信息共享不畅:由于涉及多个运输环节,信息共享不畅,往往导致信息延误和物流效率低下。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海铁联运。
2. 加大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加大对海铁联运设施的建设投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3. 提升信息共享能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现状和意义
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现状和意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structured Chinese demonstration article on the topic of "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现状和意义":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现状和意义。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集装箱 运输的需求俱增。但是,与水运和公路运输相比,集装箱铁 路运输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海铁联运更快 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 我国集装箱海铁 联运的现状分析
2.中西部经济发展需要海铁联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企业从传统的生产 环节和销售环节中获取利润的空间愈来愈小,流通环节的快捷、低损耗、零库存成 为企业寻求利润增长的新源泉,企业纷纷寻求运输水平高、运输能力充足的方式, 以求实现更丰厚的利润。因此,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也是最重要的 运输组织方式,在时间、成本和效率等衡量供应链质量的标准方面,可以提供优质、 高效的系统化服务。
案例 我国集装箱海铁 联运的现状分析
【案例思考】
(1)联合运输的概念和具体组织形式包括哪些? (2)根据上述案例材料我国海铁联运具有哪些特点?对我国西部经济将
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3)根据上述案例材料,试分析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还存在哪些问题。
物流案例与实践
物流案例与实践
案例 我国集装箱海铁
联运的现状分析
【案例概要】
海铁联运作为一种航运企业延伸其产业链条的方式,更作为在简 化的中转环节获取利润的方式,成为企业目前关注的问题。该案例主 要描述了我国多式联运的具体组织形式之一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 现状,集装箱海铁联运的优势地位、我国西部地区对集装箱海铁联运 的需求状况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给予的一定的倾斜。目前, 各大港口,如青岛、天津、上海等“铁路港站”的建设和“五定班列” 的运营使海铁联运的优势得到了具体体现和发挥。
案例 我国集装箱海铁 联运的现状分析
我国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进入本世纪,继中远集团之后,中外运集团、中海集团也在不断延伸其产业链,所提供的服务已从传统的航运主业延伸至物流产业;降本逐利作为企业追求的本质,已由从传统的生产销售中获取转向从流通环节中获取。
因此,海铁联运作为一种航运企业延伸其产业链条的方式,更作为在简化的中转环节获取利润的方式,成为企业目前关注的问题。
海铁联运则是多式联运的重要形式之一。
我国海铁联运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俱增。
但是,与水运和公路运输相比,集装箱铁路运输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海铁联运更快发展。
事实上,集装箱铁路运输在发达国家的铁路运量中所占比重很大,比如美国北柏林顿圣塔菲公司达到49%、诺福克南方公司41%,法国40%,英国30%,印度35%,而我国,2005年集装箱铁路发送量仅占到全国铁路货运量的2.2%,2006年为2.62%;发达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比重可达到20%至40%,而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数量仅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5%左右。
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及海铁联运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同时也说明,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空间非常之大。
中西部经济发展需要海铁联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企业从传统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中获取利润的空间愈来愈小,流通环节的快捷、低损耗、零库存成为企业寻求利润增长的新源泉,企业纷纷寻求运输水平高、运输能力充足的方式,以求实现更丰厚的利润。
因此,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也是最重要的运输组织方式,在时间、成本和效率等衡量供应链质量的标准方面,可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系统化服务。
港口腹地扩张需要海铁联运目前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沿海港口发展的主要尺度。
我国沿海优质岸线资源众多,港口分布相对密集,导致沿海各港口腹地相对狭小,港口之间腹地争夺愈演愈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沿海城市“以港兴市、以港兴业”战略的推行,沿海各港口基础设施都得到大力改善,集装箱码头接卸能力大幅提升,为了追求更快的发展、同时也是满足部分中西部地区的货运需求,许多沿海港口都开通了“五定班列”,一批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也相继建成。
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成 覆 既 盖粤、 琼 省, 贯 南 连 东 业 制 环 转 粤 粤 粤 等 区 在 j 湘、 三 又 通 北、 接 西的 的 造 节 移到 东、西、北 地 。 该
沙 至深 圳 的铁 路 货 运 时 间从 3 短 至 1 。 6 h缩 5 h 3 个 省 级 产业 转 移 园 , 珠 三角 地 区 的城 市 一一 对 3 与 接 。20 0 7年 6月 , 东 省 人 民政 府 发 布 《 于促 进 广 关
_ j
港 E竞 争 的本 质 是货 源竞 争 。 当前 港 E集装 在 硬件 方 面 , l 在 l 中铁 集 运计 划 在 上海 、 明 、 昆 哈尔 滨 、 箱 吞 吐量 迅 速 增 长 的情 况 下 ,货 物 是 否 能够 快 速 、 广 州 、 兰州 、 鲁 木 齐 、 津 、 岛 、 京 、 阳 、 乌 天 青 北 沈 成 重 西安 、 州 、 郑 武汉 、 大连 、 宁波 、 深圳 等 地 建 顺 畅 地进 出港 口 , 即港 口是 否 “ 达”, 易 已成 为 衡 量 都 、 庆 、 港 口竞 争力 的重 要 指标 之 一 。 随着 我 国铁路 基 础 设 设 l 个 集 装 箱 中心 站 , 至 2 1 底 已有 9个 集 8 截 00年
压力 , 提升港 口综合竞争力。
1 铁路 基础设 施建设 进入 高速 发展期
有 限公 司 、 彩 投 资有 限公 司 、 国达 飞 海运 集 团 汉 法
铁路运输是煤炭 、 矿石 、 钢铁 、 粮食等基础性 战 公 司 、以星综 合 航 运有 限公 司 、 国铁 路 集 团公 司 德
略物 资 的主要 运 输 方 式 , 国 民经 济发 展 中 占有 重 等 6家企业合资组建 中铁联合 国际集装箱有 限公 在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开展现状及对策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开展现状及对策随着世界物流体系不断开展和完善,海铁联运凭借其快速、平安、低本钱、高运能等突出优势,日渐成为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
海铁联运的运输对象十分广泛,运输过程包括将货物由铁路运至沿海港口后由船舶运出,或者将货物由船舶运输至沿海港口后由铁路运出,是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以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运输方式。
【1】本文在介绍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开展现状的根底上,分析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展对策。
1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开展现状1.1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近年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开展迅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大幅攀升〔见图1〕。
自2004年以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集装箱运输大国。
图1 2004—2021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 集装箱海铁联运根底设施〔1〕海铁联运通道目前,以大连港、天津港以及连云港港和青岛港为海铁联运枢纽港的三大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已经形成,以深圳港、厦门港和上海港为海铁联运枢纽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也即将投入运行。
【2】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的开通有利于强化港口的作用,充分发挥铁路贯穿港口的优势,并且有助于我国港口之间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
〔2〕集装箱班列开展集装箱班列及扩大班列集装箱运量占集装箱总运量的比重一直是我国开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国依托现有海铁联运通道,在京沪、陇海、沪杭、京九、浙赣等铁路干线开行双层集装箱班列,并在青岛港、上海港、深圳港、天津港等大型港口开通“五定〞班列,不仅提高了集装箱运输能力,而且优化了集装箱运输结构。
〔3〕集装箱办理站根据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在成都、西安等地建设12个内陆集装箱中心站,在上海等地建设6个沿海集装箱中心站,并建设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的集装箱办理站40个左右,布局集装箱办理点100个左右。
到2021年,我国将建成以上海为中心,连接18个集装箱中心站,运营里程达1.6万km的覆盖全国的高等级集装箱铁路运输网络。
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_j港El竞争的本质是货源竞争.在当前港El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货物是否能够快速,顺畅地进出港口,即港口是否"易达",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铁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东部地区产业持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内港口开始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以期在进一步开拓货源的同时,有效缓解港口集疏运压力,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1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铁路运输是煤炭,矿石,钢铁,粮食等基础性战略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投资额占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比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如下:(1)路网质量差,列车速度慢,货运列车的技术速度只有41.7kin/h;(2)客货共线且客运优先,货运满足率不到70%;(3)部分繁忙干线的货运能力十分紧张,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六大干线大部分区段的货运能力已经饱和;(4)季节性运能紧张,节假日期间客流猛增,对货运影响较大;(5)货运装备水平较低,设备落后.为促进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铁道部于2003年批准成立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运).中铁集运下设l8家分公司,共有509个集装箱办理站,拥有较为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在硬件方面,中铁集运计划在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地建设l8个集装箱中心站,截至2010年底已有9个集装箱中心站投入运营;在软件方面,中铁集运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多项优惠措施,比如,2008年将海运空箱的铁路运价下调50%,范围覆盖全国l7个港口和18个铁路车站.2007年,中铁集运与新创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彩投资有限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公司,以星综合航运有限公司,德国铁路集团公司等6家企业合资组建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铁路运营系统的首个中外合资项目, 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树立了成功典范.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l0万km(调整后为12万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 (调整后为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在客运方面,规划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实现"贴地飞行"和公交化运营,从而释放既有线路的运输能力,使我国铁路货运能力增加2.3亿t;在集装箱运输方面,除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建设18个集装箱中心站外,还将在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城市,主要内陆口岸建设40个集装箱办理站,并大力发展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到2020年使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网络的营业里程达2期38期(=二到 1.6万km.以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为例,随着多政策措施.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05年,该省就提/条快速客运线路相继建成,在该公司管辖范围内形出在珠三角地区实行"腾笼换鸟",将劳动密集型企l成既覆盖粤,湘,琼三省,又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业的制造环节转移到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在该j快速客运网络,从而使货运能力得到大幅释放,长思路的指导下,广东省在粤西和粤北地区相继建设8沙至深圳的铁路货运时间从36h缩短至15h.33个省级产业转移园,与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一一对接.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2产业转移带动海铁联运货源增长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r为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进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布局,推列扶持和引导政策: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指出要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有区别的区域产业布局;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要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具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提出力争到2012年,使珠三角地区的功能水平显着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2008--2012年每年安排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园区l5亿元人民币的发展专项资金;2008年8月,广VO1.22No.5GeneraISerialN0.23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196.74亿元人民币和税收70.68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07年全年的l8倍和l6倍.在国家和东部地区大力促进产业转移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为承接产业转移作准备.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共有31个,包括长沙,成都,武汉,昆明,南昌,赣州等.以湖南省为例,自2008年起该省先后出台多项针对性措施,鼓励国内外企业总部和加工贸易制造企业落户,鼓励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总经销,鼓励并支持深加工结转入湘出口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1一l0月湖南省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642个,其中:内资项目1378个,外资项目264个;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有138个,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内资项目有177个. 在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设厂,带动海铁联运需求\持续增长.此外,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Accountability8000,SA8000)的推广应/\用,我国出口企业日益重视生产和运输环境的l安全性,对铁路运输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也为海铁联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需求基础.3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迎来,新机遇运辜U4一=£l目上厶纽约一新泽西港的比例分别为13%和11%.相比之下,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水平较低,铁路集装箱货运量仅占铁路总货运量的2%左右(见表1).据2010年国际多式联运发展论坛的消息,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仍以海公联运为主,约占84%;其次是水水联运,约占14%;海铁联运仅占2%左右,主要沿海港口的海铁联运发展总体呈现比例较小,北高南低,北稳南快的特点(见表2).总的来看,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空问相当大.表12006--2010年我国铁路运输发展情况l|生重爵阻_盛聪i磊叠稿阉E殂瞒垂强氍醪趸砖强2006772100288690020O77.8250031.4760020088.0410032.9690020098.6700033.2720020109l830036-48700表22007--2010年我国主要沿海港口海铁联运发展情况童嚣髑¨-钏;,111●量屠盈I鞠爆龟I-l疆!毋{蕴曼萋疆露'n【l,■醴曹■'●瑚莹●丝蔓●I.j纽Ej■Ul-娶置E~tt;瑚i西卸H糟大连1740O02233322333822624885.O天津1950002330001374002020002.0青岛5800068900828009940008上海99690847377l9230.2宁波一舟山O6l690281390.2厦门60891002320328250310.4广州4679437559440.1深圳303745713082104900380.42期38期(2'单,实虚联动,无缝对接".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前行日开通深圳,广州至武汉的精品"五定"班列,使深l1和缓慢发展,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正逐步驶入圳至武汉的铁路货运时间缩短至30h,与24h的公I快车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路运输时间基本相当,竞争力显着提高.i(1)"五定"班列成为主要支撑手段."五定"班(3)铁路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内陆地区与沿海5列运输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铁路运输方式,实行港口通过无水港实现无缝对接.在沿海港口纷纷建"五固定,五优先,五不准"原则,其中:"五固定"指设综合业务信息平台的同时,铁路部门也抓紧建设的是定价(全程运输价格固定),定点(装卸车站固铁路信息平台.2004年中铁集运开通网络信息查定),定线(运行线路固定),定车次(班列车次固定)询系统,2010年试运行网络营销系统.铁路信息化-fH,—,rt1./,J^tlL—tI,,,r—1rT1,,一,I,'J一"【.上LI矗—t—一I.1上L…L.1I,r—h廿,ll ——'一.T^,,,I—f,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优先,卸车优先;"五不准"指的是不准停装,不准限装,不准分界口拒接,不准途中保留,不准中途解体.由于"五定"班列能够较好地满足货主对运输价格和运输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主要支撑手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五定"班列线路天津港有14条,青岛港有8条,大连港有7条,深圳港有5条,宁波一舟山港有2条.(2)港口腹地向内陆延伸.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企业迫切需要更加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输通道.为此,铁道部和中铁集运适时推出全新的铁路运输服务,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和带动潜在需求增长.比如,富士康在武汉的工厂投产后,中铁集运于2011年1月11至2010年,天津港在内陆地区建有18个无水港;青岛港在内陆地区设有16个办事处;宁波一舟山港计划在上饶,鹰潭等地建设无水港;广州港南沙港区的疏港铁路将接驳鹤山,使鹤山成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虚拟空港和南沙港区的虚拟海港.(4)政府加大对海铁联运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圳市早在2007年就出台《深圳港航产业发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给予"五定"班列经营人连续3年的财政资助;此后又将资助对象扩大到海铁联运经营人.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深圳港海铁联运箱量自2008年起迅速增长,2010年在国内主要沿海港口中排名第四位.(编辑:张敏收稿日期:2011—04—02)"百年航运?十年新航"主题酒会于2011年4月28日在上海远洋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交通管理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交通发展处,浦江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上海港引航管理站,上海市虹口区投资促进办公室,上海市报关协会,上海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上海市仓储行业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对外劳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近150名代表欢聚一堂,共庆上海新航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航广告)创建l0周年.新航广告成立于2001年,是从事物流信息传播和广告服务的专业性企业.公司凭借精干务实的专业人员,成熟先进的管理模式,广泛便捷的信息网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广告宣传解决方案.此次活动除庆祝新航广告成立10周年外,还举行了上海口岸通关优胜单位颁奖仪式.以报关为核心积极打造"四位一体"供应链服务体系的上海欣海报关有限公司和拥有国内最大快递服务网络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分别摘得进口申报和出口申报的桂冠.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社长,《集装箱化》主编袁林新编审应邀参加此次活动.。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问题及对策.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及对策人需要两条腿走路,多个手指相互协调工作,对于集装箱运输也是一样,只有海铁联运,才能既发挥出铁路海运运输的优势,减少运输环节,缩小运输周期,降低运输费用,对优化不同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真正的做到1+1大于2的效果。
海铁联运势在必行。
分析我国当前海铁联运的现状并对国际形势,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数量仅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5%左右,而事实上,发达国家海铁联运比重可达到20% ——40%左右,这些数字的对比足以反映物流业在海铁联运方面的差距,但从积极地角度考虑,这也证明了我国在海铁联运方面的空间,给我们新时期的物流发展提供舞台。
具体分析我国海铁联运的当前形势,首先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港口没有实现海铁联运,因此为上海的洋山港与市区之间没有铁路连接,货车司机老徐不得不频繁进出港口。
铁路的缺失让洋山港的货物绝大部分只能通过像老徐这样的货车司机如同蚂蚁搬家一样辛苦地跑来跑去,这种高成本的方式运输,导致整个物流成本大大提高。
这样完全浪费了铁路运货量大,价格便宜的优势。
这种状态与经济半小时所报道的状况不谋而合,像上海这样的港口在中国不胜枚举,事实上,目前我国只有大连港、宁波港等极少数几个港口实现了港口与铁路的无缝衔接。
那么大连港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2011年5月5日8时40分,在大连港集装箱二期码头,中远欧线一艘满载集装箱的巨轮稳稳靠泊14区。
稍事准备,5座数十米高的岸桥吊便交替伸展臂膀,开始紧张有序地实施装卸作业。
只见一辆辆集装箱拖车往返于码头、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间,刚卸下的集装箱很快就被装上班列。
该轮在大连港共卸下1319个自然箱,装674个自然箱,并于当晚10时离港。
事实上,货船靠港码头距离铁路装卸线,仅仅三四百米的距离。
像这样一艘大船靠港之后,经由一辆辆拖车将集装箱运到了这里的港口堆场。
这个纵深应该讲是很近的,因为铁路的货场和我们码头本身就是一体的,中间是用一到栅栏作为间隔,这个纵深大概是几百米的一个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_j港El竞争的本质是货源竞争.在当前港El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货物是否能够快速,顺畅地进出港口,即港口是否"易达",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铁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东部地区产业持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内港口开始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以期在进一步开拓货源的同时,有效缓解港口集疏运压力,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1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铁路运输是煤炭,矿石,钢铁,粮食等基础性战略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投资额占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比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如下:(1)路网质量差,列车速度慢,货运列车的技术速度只有41.7kin/h;(2)客货共线且客运优先,货运满足率不到70%;(3)部分繁忙干线的货运能力十分紧张,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六大干线大部分区段的货运能力已经饱和;(4)季节性运能紧张,节假日期间客流猛增,对货运影响较大;(5)货运装备水平较低,设备落后.为促进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铁道部于2003年批准成立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运).中铁集运下设l8家分公司,共有509个集装箱办理站,拥有较为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在硬件方面,中铁集运计划在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地建设l8个集装箱中心站,截至2010年底已有9个集装箱中心站投入运营;在软件方面,中铁集运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多项优惠措施,比如,2008年将海运空箱的铁路运价下调50%,范围覆盖全国l7个港口和18个铁路车站.2007年,中铁集运与新创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彩投资有限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公司,以星综合航运有限公司,德国铁路集团公司等6家企业合资组建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铁路运营系统的首个中外合资项目, 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树立了成功典范.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l0万km(调整后为12万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 (调整后为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在客运方面,规划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实现"贴地飞行"和公交化运营,从而释放既有线路的运输能力,使我国铁路货运能力增加2.3亿t;在集装箱运输方面,除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建设18个集装箱中心站外,还将在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城市,主要内陆口岸建设40个集装箱办理站,并大力发展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到2020年使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网络的营业里程达2期38期(=二到 1.6万km.以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为例,随着多政策措施.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05年,该省就提/条快速客运线路相继建成,在该公司管辖范围内形出在珠三角地区实行"腾笼换鸟",将劳动密集型企l成既覆盖粤,湘,琼三省,又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业的制造环节转移到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在该j快速客运网络,从而使货运能力得到大幅释放,长思路的指导下,广东省在粤西和粤北地区相继建设8沙至深圳的铁路货运时间从36h缩短至15h.33个省级产业转移园,与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一一对接.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2产业转移带动海铁联运货源增长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r为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进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布局,推列扶持和引导政策: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指出要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有区别的区域产业布局;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要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具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提出力争到2012年,使珠三角地区的功能水平显着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2008--2012年每年安排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园区l5亿元人民币的发展专项资金;2008年8月,广VO1.22No.5GeneraISerialN0.23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196.74亿元人民币和税收70.68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07年全年的l8倍和l6倍.在国家和东部地区大力促进产业转移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为承接产业转移作准备.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共有31个,包括长沙,成都,武汉,昆明,南昌,赣州等.以湖南省为例,自2008年起该省先后出台多项针对性措施,鼓励国内外企业总部和加工贸易制造企业落户,鼓励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总经销,鼓励并支持深加工结转入湘出口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1一l0月湖南省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642个,其中:内资项目1378个,外资项目264个;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有138个,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内资项目有177个. 在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设厂,带动海铁联运需求\持续增长.此外,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Accountability8000,SA8000)的推广应/\用,我国出口企业日益重视生产和运输环境的l安全性,对铁路运输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也为海铁联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需求基础.3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迎来,新机遇运辜U4一=£l目上厶纽约一新泽西港的比例分别为13%和11%.相比之下,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水平较低,铁路集装箱货运量仅占铁路总货运量的2%左右(见表1).据2010年国际多式联运发展论坛的消息,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仍以海公联运为主,约占84%;其次是水水联运,约占14%;海铁联运仅占2%左右,主要沿海港口的海铁联运发展总体呈现比例较小,北高南低,北稳南快的特点(见表2).总的来看,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空问相当大.表12006--2010年我国铁路运输发展情况l|生重爵阻_盛聪i磊叠稿阉E殂瞒垂强氍醪趸砖强2006772100288690020O77.8250031.4760020088.0410032.9690020098.6700033.2720020109l830036-48700表22007--2010年我国主要沿海港口海铁联运发展情况童嚣髑¨-钏;,111●量屠盈I鞠爆龟I-l疆!毋{蕴曼萋疆露'n【l,■醴曹■'●瑚莹●丝蔓●I.j纽Ej■Ul-娶置E~tt;瑚i西卸H糟大连1740O02233322333822624885.O天津1950002330001374002020002.0青岛5800068900828009940008上海99690847377l9230.2宁波一舟山O6l690281390.2厦门60891002320328250310.4广州4679437559440.1深圳303745713082104900380.42期38期(2'单,实虚联动,无缝对接".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前行日开通深圳,广州至武汉的精品"五定"班列,使深l1和缓慢发展,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正逐步驶入圳至武汉的铁路货运时间缩短至30h,与24h的公I快车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路运输时间基本相当,竞争力显着提高.i(1)"五定"班列成为主要支撑手段."五定"班(3)铁路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内陆地区与沿海5列运输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铁路运输方式,实行港口通过无水港实现无缝对接.在沿海港口纷纷建"五固定,五优先,五不准"原则,其中:"五固定"指设综合业务信息平台的同时,铁路部门也抓紧建设的是定价(全程运输价格固定),定点(装卸车站固铁路信息平台.2004年中铁集运开通网络信息查定),定线(运行线路固定),定车次(班列车次固定)询系统,2010年试运行网络营销系统.铁路信息化-fH,—,rt1./,J^tlL—tI,,,r—1rT1,,一,I,'J一"【.上LI矗—t—一I.1上L…L.1I,r—h廿,ll ——'一.T^,,,I—f,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优先,卸车优先;"五不准"指的是不准停装,不准限装,不准分界口拒接,不准途中保留,不准中途解体.由于"五定"班列能够较好地满足货主对运输价格和运输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主要支撑手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五定"班列线路天津港有14条,青岛港有8条,大连港有7条,深圳港有5条,宁波一舟山港有2条.(2)港口腹地向内陆延伸.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企业迫切需要更加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输通道.为此,铁道部和中铁集运适时推出全新的铁路运输服务,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和带动潜在需求增长.比如,富士康在武汉的工厂投产后,中铁集运于2011年1月11至2010年,天津港在内陆地区建有18个无水港;青岛港在内陆地区设有16个办事处;宁波一舟山港计划在上饶,鹰潭等地建设无水港;广州港南沙港区的疏港铁路将接驳鹤山,使鹤山成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虚拟空港和南沙港区的虚拟海港.(4)政府加大对海铁联运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圳市早在2007年就出台《深圳港航产业发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给予"五定"班列经营人连续3年的财政资助;此后又将资助对象扩大到海铁联运经营人.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深圳港海铁联运箱量自2008年起迅速增长,2010年在国内主要沿海港口中排名第四位.(编辑:张敏收稿日期:2011—04—02)"百年航运?十年新航"主题酒会于2011年4月28日在上海远洋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交通管理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交通发展处,浦江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上海港引航管理站,上海市虹口区投资促进办公室,上海市报关协会,上海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上海市仓储行业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对外劳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近150名代表欢聚一堂,共庆上海新航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航广告)创建l0周年.新航广告成立于2001年,是从事物流信息传播和广告服务的专业性企业.公司凭借精干务实的专业人员,成熟先进的管理模式,广泛便捷的信息网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广告宣传解决方案.此次活动除庆祝新航广告成立10周年外,还举行了上海口岸通关优胜单位颁奖仪式.以报关为核心积极打造"四位一体"供应链服务体系的上海欣海报关有限公司和拥有国内最大快递服务网络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分别摘得进口申报和出口申报的桂冠.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社长,《集装箱化》主编袁林新编审应邀参加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