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
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探讨
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探讨摘要:使用r/k判断范式对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进行了探讨。
实验采用3(参照条件:自我、母亲、鲁迅)??(再认测验类型:知道、记得)完全重复测量设计。
实验过程包括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对人格形容词分别进行三种参照条件的适合度判断,测验阶段则需要被试把呈现过的形容词判断为r(记得)或者k(知道)。
结果发现:在r反应上,被试对自我参照条件和母亲参照条件的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鲁迅参照条件,即存在着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而在k反应上,不存在两种参照效应。
关键词:自我参照效应母亲参照效应 r反应 k反应1 前言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是指当记忆信息与自我相关时,记忆效果要高于其他编码条件的现象。
这一现象被rogers 等人于1977年首次发现,rogers等人选取了40个人格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在设定了典型的结构编码、韵律编码、语义编码等任务后,增加了自我参照编码任务。
结果发现,被试在自我参照编码任务下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编码任务,这一现象即自我参照效应(rogers, kuiper, & kirker, 1977)。
symons和johnson (1997)用元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自我参照效应的产生原因:自我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认知加工,因此,与自我相关的信息会有更好的记忆效果。
conway 和dewhurst(1995)将研究范式进行了改进,引入了r/ k判断任务。
要求被试首先判断所呈现的人格形容词是否在学习阶段见过,然后对于见过的形容词,进行r反应(记得)和k反应(知道)的判断。
结果发现被试在r反应上,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而在k反应上,并没有出现自我参照效应。
这可能因为r反应伴随着回忆的体验,具有更高的自我指向性,而k反应则不具有自我指向性(刘新明&朱滢,2002)。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刘新明 朱 滢 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 100871)摘 要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指的是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
自我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的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以及双过程说。
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为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自我进行脑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情节记忆的HERA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目前,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同文化差异研究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自我,自我参照效应(SRE),R/K判断,HERA模型。
分类号 B842.3 自我是一个独特的结构,具有独特的动机和情感上的含义。
在心理学史上,自弗洛伊德开始,自我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解释临床和社会心理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
自我不单对情绪的产生和动机的发动起重要的作用,它还是个人信息的组织者和加工过程的一部分,对认知有直接影响。
1977年Rogers等人发现,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条件好。
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1]。
此后,涌现了大量的验证性研究以及对其心理机制的研究,使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一度成为热点。
最近几年,自我参照效应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相结合,在自我的脑定位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有重要的影响。
1 SRE的主要研究范式 1.1 经典SRE研究范式 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与传统的记忆加工层次研究范式类似。
一般分为学习和记忆两个阶段,或者在两个阶段之间加入干扰任务。
Rogers等人[1]最初的研究范式是选用40个人格形容词为实验材料,被试分成结构组,韵律组,同义词组和自我参照组(简称自我组),分别给每组被试呈现相应的问题,引导被试进行相应的加工(各组具体任务操作见表1)。
最后,被试进行自由回忆。
结果表明,自我组的记忆成绩优于包括语义加工在内的其他3种编码条件,即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R反应(“记得”)上。
其研究范式主要有经典范式、自传体提取范式和R/K范式。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
影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
西方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参照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母亲的记忆,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自我参照有同样好的成绩,显著优于参照名人的记忆,并且父母之间元差异。
这支持了独立型/依赖型自我概念模型中的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
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安德鲁·杰克逊,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
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地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
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地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不要以为这种错误的恐慌只会出现一位垂垂老去的人身上,实际上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自我参照加工对关联记忆的影响
自我参照加工对关联记忆的影响自我参照加工对关联记忆的影响引言: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我们能够存储和回忆过去的经历和知识。
自我参照加工是一种广泛研究的记忆加工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将信息与个体的自我概念联系起来。
本文将探讨自我参照加工对关联记忆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进一步了解自我参照加工对关联记忆的作用与机制。
正文:1. 自我参照加工的基本概念自我参照加工是指将信息与个体的自我概念联系起来,并将其与自身的价值和感受相关联的加工方式。
在自我参照加工中,被加工的信息与自我相关的特征相连,使其在记忆中更显著、更易于存储和检索。
自我参照加工被广泛应用于认知、情绪和学习等领域的研究中。
2. 关联记忆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关联记忆是指记忆中两个或多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记住一系列相关联的信息,如人名与面孔、事件与时间等。
关联记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序列学习、对联记忆和场景重塑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出关联记忆在认知加工和神经机制方面的规律。
3. 自我参照加工对关联记忆的促进效应早期研究表明,自我参照加工与其他加工方式相比,可以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在关联记忆中,自我参照加工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提取和存储信息之间的联系。
例如,一项实验让参与者通过自我参照加工的方式记忆一系列关联的单词,结果发现他们更容易记住这些信息。
这表明自我参照加工可以提高关联记忆的效果。
4. 自我参照加工对关联记忆的影响机制研究者认为,自我参照加工的促进作用可能与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情感体验有关。
自我参照加工强调对自身和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深度加工有助于建立关联记忆的连接。
此外,自我参照加工还能激发个体与信息之间的情感体验,使其在记忆中更加显著和有意义。
5. 自我参照加工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体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差异与其个人特性和认知风格有关。
例如,具有更高自我意识的人在自我参照加工任务中表现更好,而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对自我参照加工的负面偏向。
自我参照效应:你想成为记忆高手吗?心理词条
自我参照效应:你想成为记忆高手吗?心理词条发布时间:2021-07-13亲爱的读者,你好。
小学时代的我们,每每新的学期,拿到新的语文书的第一件事,是不是迫不及待的翻找--“熟读并背诵全文”,这个熟悉又恐惧的题目呢?从小到大,时常回忆起儿时的自己被“背诵”这件事所支配的恐惧,内心都会无比渴望拥有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
每每看完《最强大脑》这种选秀节目,留下的只有一遍遍地称赞与自责,暗暗地告诉自己,我为什么就没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呢?你想拥有这项技能吗?如果你也想具备过目不忘的超能力,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我将带你一同揭开记忆的神秘面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记忆高手。
01阐述定义在我们记忆的过程中,你曾发现一件奇怪的现象,事件主体逻辑与自己越紧密、关联度越高的,我们记忆的越深刻、越牢固。
再或者,我们刚刚入手了某一品牌的商品,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和自己相同品牌、相同款式的物品,这难道真的是机遇巧合吗?其实,心理学家对于这一现象,赋予它一个名字叫: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一词,最早是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在其经典著作《社会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个全新的概念,心理学教材对它的定义为:即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条件的现象。
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相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加工和及时高效的回忆。
后来,随着心理学家不断实验、推演和证实,保留至今的三种学说解释为:精细加工学说:在记忆过程中,大脑对事物进行了精细加工,与自我相关的事物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之间建立了更多的联系,因此回忆时的提示线索更多,回忆效果更好。
组织加工学说: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自我参照提高记忆的机制在于组织作用(organization)。
自我知识常常被激活,与之相关的信息也更容易被相应地激活,有关自我的信息回忆起来也就更容易。
双过程学说:即自我参照任务能提高记忆的机制既包括精细加工因素,也有组织作用的参与。
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Ξ崔光成1 唐菁华ΞΞ2(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 要 通过操纵记忆提取的条件,本实验比较了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褒义/贬义)任务下的记忆效果。
结果发现:(1)自我参照编码在再认测验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取优势(F (2,41)=6.097,p <0.01);(2)自我参照编码在颜色一致/不一致判断中未出现显著的提取优势(F (2,41)=1.039,p =0.363);(3)再认测验中,颜色不一致旧词的再认辨别力高于一致条件(F(1,41)=3.139,p =0.084)。
关键词:自我参照 他人参照 无参照1 引言 自我参照是一种以自我为依托的编码和表征方式[1],而与自我参照有关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并且已有研究表明,自我参照条件下,记忆材料会得到更精细的独特加工(distinctive process 2ing )[2,3],这种独特加工在回忆和再认的提取条件下表现为正确率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Symons 和Jonhson (1997)[4]在实验中证明,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正确再认显著高于他人参照和无参照条件;张力等人(2005)[5]的研究也发现,自我参照条件下再认正确率高于他人和语义编码条件,而这种优势更在R/K 判断中细化为R (记忆)的优势。
研究者认为,自我参照的编码和表征独特性不仅表现在语义上,还表现在时间、空间等细节(specificity )方面的加工[6]。
围绕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研究者[7]提出了三种观点:(1)自我作为一种独特的认知结构;(2)自我作为建立在其他知识结构之上的,具有一定程度记忆优势的特例;(3)自我参照效应完全可用其他加工过程来解释。
在以往的实验中,研究者通过比较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语义编码等条件下的回忆指标和神经激活情况[5,8]、改变材料性质[9]和被试群体特征[10]等推测自我参照记忆的独特性;与此相对,研究者Udo (1993)[11]则认为,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取决于许多自我编码之外的因素,比如与之相对应的语义加工方式(褒贬判断、情境适合度判断等)、测验时的提取方式(自由回忆、再认等)等[12]。
一种特殊的自我参照效应:群体参照效应
一种特殊的自我参照效应:群体参照效应张海钟;张鹏英【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现状,对群体参照效应的概念、研究范式、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个体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自我参照效应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群体参照效应研究的不足及其展望.【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1(033)002【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自我;自我参照效应(SRE);群体参照效应(GRE);机制【作者】张海钟;张鹏英【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6自弗洛伊德开始,自我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并成为社会心理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
自我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认知和行为,[1]并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划分出不同的成分。
根据自我分类理论,自我概念由两个基本的自我表征所组成: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2,3],个体自我主要包含那些将个体本人与他人区分开来的独特特质(勤劳的、快乐的,或其他表示状态或行为的特质),而集体自我则主要是基于对某些群体的认同,在自我结构中包含着个人所隶属和认同的群体成分(成员资格,群体关系,社会角色,如队员,市民等),它们共同组成了自我概念。
根据集体自我的定义我们得知,集体自我是通过把自我纳入到一个大的社会群体中,比较自我所归属的群体与外群而得以实现。
[2,4,5]Rogers等人[6,7]在Craik和Tulving[8]关于记忆加工深度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自我参照的加工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对自我参照任务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其他参照任务(无论是语义参照还是他人参照),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自我参照效应,并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9-12]。
Johnson等人在自我参照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群体参照的加工任务,首次验证了这样一个假设:人们可能对自己所在群体的信息记忆优于对其他群体的信息。
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进展
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进展
刘永华
【期刊名称】《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0)005
【摘要】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会促进记忆效果.根据国内外关于自我参照研究成果,从研究范式、发展性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热点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期都存在记忆自我参照效应,但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特点.自我参照效应具有易感性,个体差异、情绪以及记忆材料等都会对记忆自我参照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结合ERP、FMRI等技术探究记忆自我参照脑机制、与文化差异相结合以及现实生活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了新的研究趋势.
【总页数】2页(P126-127)
【作者】刘永华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广西高校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
【相关文献】
1.记忆中的自我中心主义——罗杰斯等人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 [J], 边玉芳
2.大学生自传记忆中的自我参照效应 [J], 路浩;
3.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多视角研究进展 [J], 褚勇杰;刘电芝
4."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赵越
5.事件性前瞻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J], 江黛苔;段亚杰;严帅;付思文;刘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我参照效应 - 改后
自我参照标准(SRC)的文献回顾营销1101班韦惠欢宋韵扬瞿颖慧曾静韩相珍(韩)联系方式:**************日期:2014.11.1自我参照标准(SRC)的文献回顾一、自我参照标准(SRC)的定义自我参照标准,据美国学者詹姆斯·李定义,即无意识的参照个人的文化价值观、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与自我参照标准密切相关的是民族中心主义,即认为自己的文化和公司最清楚应该怎么做事情。
一般来说,当来自富裕国家的经理在相对不富裕国家的市场工作或与那里的经理相处时,可能出现民族中心主义。
自我参照标准和民族中心主义阻碍了真实的评价国外市场的能力。
很多学者提出了自我参照标准的定义,以下列举其中杰出的三位(如下表1)。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的自我参照标准在美国,在交谈或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不相干的人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人们并没有有意识的考虑这种距离,无需考虑,就能感觉出怎样才合适。
当某人离美国人很近时,他们总感觉到不舒服,不是走远些,就是靠近点儿,调整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此过程中,依据的是自我参照标准。
在一些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可以接受的距离要比美国人感到舒服的距离小得多。
当另一文化的人过于靠近一位美国人时,由于不了解另一文化中可以接受的距离,美国人会无意识的做出反应,按照美国标准后退到适当的距离。
因而,双方都会感到慌乱。
美国人主观的认为外国人过于热情,而外国人则认为美国人过于冷淡,缺乏友善之情。
双方都依据各自的自我参照标准行事,成为文化误解的受害者。
自我参照标准可能使你意识不到文化差异的存在,或者认识不到这些差异的重要性。
因此,要么认识不到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小看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要么就是我行我素,惹恼对方。
美国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别人请你吃喝,你却拒绝。
在美国,礼貌的拒绝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在亚洲以及中东地区,如果你拒绝主人的热情,会冒犯主人。
你不必吃或喝得很多,但你必须接受主人的盛情。
心理学认知过程练习题
心理学认知过程练习题1. 当谈到某一朋友时,他的音容笑貌会浮现在脑海中,这属于表象。
2. 人们对已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
3. 当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这说明想象的替代功能。
4. 千手观音的形象属于想象的夸张加工方式。
5. 吟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再造想象。
6. 设计师设计、描绘城市规划的蓝图的过程属于创造想象。
7.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8. 演讲采用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独白言语。
9. 言语是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10. 言语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11. 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对话言语。
12. 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对话言语。
13. 具有展开性、计划性、准备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独白言语。
14. 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属于内部言语。
15. 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是对词汇的理解和识别。
16. 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文本理解。
17.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属于思维的间接性。
18. 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区分“叔叔”“爷爷”,这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
19.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是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变式。
20. 灵感现象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21.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的系统化过程。
22. 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思维的分类过程。
23. 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思维的综合过程。
24. 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叫概括。
25. 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抽象。
他人面孔情绪知觉中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一致性:来自ERP的证据
谢谢观看
在心理健康领域,正性情绪诱导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情绪障碍的干预。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引导他们和表达积极情绪可以缓解负面情绪,改善心理 状况。自我参照加工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处理自我相关信息 时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为心理干预提供更精确的目标和更有效的策略。
正性情绪诱导下的自我参照加工:来自ERPs的证据
行为证据
2、偏好相同的技能:在游戏中,不同职业和角色通常拥有不同的技能。很多 玩家在选择化身时,会偏好那些与自己实际技能相似的角色。这种行为可以帮助 玩家在游戏中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ERP证据
ERP证据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采用脑成像技术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来 研究网络游戏中的化身参照现象。ERP研究发现,当玩家在游戏中看到与自己相 似的角色时,他们的脑电波会出现特定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玩家的大脑对与自 己相似的角色模型进行了加工优势处理。这种加工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内容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的实验设计。实验对象为20名成年志愿者, 年龄在18-45岁之间,其中10名为女性。实验中,我们向志愿者展示了一系列表 达不同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和厌恶)
基本内容
的面孔图片,并要求他们在看到每张图片后,根据自我参照或母亲参照的角 度,尽快判断这些面孔情绪是否与自己的母亲或自己相符。同时,通过ERP仪器 记录志愿者在判断过程中的大脑电生理活动。
自我参照框架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关系研究
近期的研究表明,自我参照框架和自我面孔优势效应之间可能存在关联。然 而,研究也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不足之处,如实验方法单一、样本选择有限等。因 此,本次演示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自我参照框架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 影响。
自传体记忆影响因素及自我参照效应
自传体记忆影响因素及自我参照效应摘要:自传体记忆对于自我、情感、个人经历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
自传体记忆是一种整合性记忆,具有鲜明的自我参照性,其内容主要为个人的生活事件,它除受内部自我认知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的父母因素、依恋、事件特征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受到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自传体记忆;整合记忆;自我参照效应自传体记忆指对个人复杂生活事件的混合记忆,与记忆的自我体验紧密相联,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使自传体记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
自我具有独特性,它来自过去的经验,由个体加工过的信息组成,具有独特的动机和情感上的含义,还在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1977年Rogers等人让被试参照自我加工人格特质形容词(例如“勇敢’这个词适合描述你吗?”发现,如果让被试判断一些人格特质形容词是否可以用于描述自己时,对同样的材料会引起比其它的判断材料更好的记忆效果,他们认为与自我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成绩好,并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
一、自传体记忆的概念图灵曾将自传体记忆划归为情节记忆,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与记忆的自我体验紧密相联。
布雷沃提出自传体记忆有“自我参照”的特征。
杨治良认为自传体记忆是个人生活事件的记忆,一般指对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而非实验室设置的与自我经验相联的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过程。
自传体记忆不是一种独立的记忆形式,而是一种混合记忆,或者说更像是一种整合记忆,它包括上下文背景信息(情节记忆)、和相关知识(语义记忆),还包括感知觉方的信息。
笔者认为,自传体记忆的独特性质正体现在它的整合性上,它既不是单纯的情节记忆也不是单纯的语义记忆。
很明显,自传体记忆是对复杂事件的混合记,具有鲜明的“自我参照”性质,而自我是自成系统的,不是局部现象。
记忆的适应性功能:生存、欺骗者觉察、计划
记忆的适应性功能:生存、欺骗者觉察、计划王瑞乐;杨琪;黄宝珍【摘要】传统记忆研究往往忽视记忆的功能而更多地关注记忆的结构,但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关注记忆的以下三种适应性功能:(1)记忆有助于生存;(2)记忆有助于觉察欺骗者,以防止自己受骗;(3)记忆有助于人类计划的行动.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并提出未来研究者可以操纵被试、编码、刺激、测验等多种变量,或采用新的研究技术进一步验证现有研究结果.【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6)001【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适应性记忆;生存;欺骗者觉察;计划【作者】王瑞乐;杨琪;黄宝珍【作者单位】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9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进化论的观点便迅速渗入心理学之中,形成了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在不断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出一些特异性的心理机制,用于解决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反复遇到的特定适应性问题。
在远古时期,人类祖先面临着许多适应性问题,其中包括亲代关系、择偶行为、合作行为等,归根结底就是生存和繁殖问题。
而记忆作为人类生存过程一个“协助角色”,间接起到促进其生存和繁衍的作用。
一、记忆的生存功能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记忆是进化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记忆的进化可能与其帮助生存的功能有关。
已有研究表明,基于生存加工的记忆保持优于其他加工形式,如愉悦度加工、自我参照加工、搬家场景加工等。
[1]263,[2]5,[3]231上述实验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记忆的进化可能促进生存适应度,帮助人们更好地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探究“生存加工优势”时,大部分研究者采用Nairne(2007)等人的生存加工范式。
该范式要求被试在几种场景下加工一系列词语,然后进行几分钟的分心任务,最后意外地要求被试进行词语的再认或回忆。
自我参照框架与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的关系外显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的比较
自我参照框架与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的关系外显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的比较自我参照框架是指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以自身为参照点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的一种认知模式。
而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则指个体对自己的面孔信息加工的优势,包括更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加工效率等。
本文旨在比较自我参照框架和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在外显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中的表现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
一、外显面孔感知实验比较在外显面孔感知实验中,研究者会要求被试对提供的面孔信息进行观察、辨别和评价。
根据自我参照框架理论,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会将自身的特征和经验应用于面孔加工中,从而产生更为主观的认知。
然而,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理论认为面孔加工过程中,个体对自己的面孔信息具有独特的加工偏好,因此在面孔识别和评价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外显面孔感知实验中,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相对于自我参照框架更为明显。
例如,许多研究发现,个体在识别自己的面孔时比识别其他人的面孔更加准确和快速。
这表明了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在外显任务中的显著影响,可能与面孔加工的特殊性和个体关于自己面孔信息的熟悉度有关。
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比较与外显面孔感知不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旨在探究个体无意识或潜意识下对面孔信息的加工和反应。
在这类实验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心理学范式,如情感识别任务或隐含联想实验,测量个体对面孔的自动加工和反应。
自我参照框架理论认为,个体在内隐任务中的反应也受到自身特征和知识的引导和调节。
但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理论则提出,在无意识或潜意识加工中,个体对自己的面孔信息会更加敏感和优先处理。
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在内隐面孔感知中的存在。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发现,被试在视觉搜索任务中更容易注意到自己的面孔。
此外,一些神经影像学的研究也揭示了个体在内隐任务中对自己面孔的更强大脑激活。
三、影响因素的探讨尽管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在外显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中的存在已经得到证实,但其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
记忆的适应性功能:生存、欺骗者觉察、计划
、
记 忆 的 生 存 功 能
果 优于 城市 求生 , 支持 了记忆 的生存 功能 假 设 , 因为 进化 心理 学认 为 ,人类 的记忆是进 化出来 的 , 具 有一 定 的适应性 。记忆 的进化 可能 与其 帮助 生 存 的 进 化 心 理 学 假 设 人 类记 忆 的进 化 适 应 环 境 是 在 约 4 0 0万年 前 的非洲 大草原 。 [ 6 i 9 n李荆 广认为 , 草 原场景 的危险性高 于城市场 景及其他 一些控 制条件 , 因此设
王瑞 乐, 杨 琪 , 黄 宝珍
( 黄 山学 院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安徽 黄 山 2 4 5 0 4 1 )
摘 要 : 传 统记 忆研 究往 往 忽视 记 忆 的功 能 而 更 多地 关 注记 忆 的结 构 , 但 最近 有 越 来越 多的研 究 者从
进化 心 理 学的视 角关 注记 忆 的 以下三 种适 应性 功 能 : ( 1 ) 记 忆有 助 于 生存 ; ( 2 ) 记 忆 有助 于 觉察 欺骗 者 , 以防
止 自己受骗 ; ( 3 ) 记 忆有助 于人 类计 划 的行动 。 对 以上三 个 方 面的研 究进 行介 绍 , 并提 出未来研 究者 可 以操
纵被 试 、 编码 、 刺激 、 测验 等 多种 变量 , 或采 用 新 的研 究技 术进 一 步验证 现 有研 究结 果 。 关键 词 : 适应 性记 忆 ; 生存 ; 欺骗 者 觉察 ; 计划 中 图分类 号 : G 4 4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4 4 7 x( 2 0 1 4 ) 0 卜0 1 0 2 — 0 3
作者简介 : 王 瑞 乐( 1 9 8 4 一) , 河 南 三 门峡 人 , 黄 山 学 院教 师 ,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为进 化 心 理 学。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1引言最早关于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发现于不同编码条件下,被试对“自我”编码条件的回忆效果最好(Rogers, Kuiper, & Kirker, 1977)。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指当条件刺激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Symons & Johnson , 1997)。
以往有关自我参照效应心理机制的假说主要有三个,分别为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精细加工、组织作用双过程说,近几年出现以格式塔的心物场观角度来探讨自我参照效应,本文对这些假说进行讲述。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生存启动和死亡启动对自我参照效应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自我参照效应对遗忘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也有了新的突破。
2自我参照效应的心理机制以往有关自我参照效应心理机制的假说主要有三个,分别为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精细加工、组织作用双过程说(Symons & Johnson, 1997)。
几年来,有学者发现这些假说都存在一个问题:这些假说均仅从刺激本身的角度来探讨自我参照效应, 从而忽略了自我本身对于刺激的作用,即没有探讨自我的主动性在自我参照效应中的作用(胡砚冰等, 2019)。
由此,该学者提出从格式塔来探讨自我参照效应。
2.1精细加工说精细加工说指个体所加工的刺激和自我中某个部分产生联系, 与自我产生联系的那部分加工刺激所占用的认知资源比其他刺激要多,同时个体还会不断重复地加工这些刺激,因此个体与自我联系(vs.与自我不存在联系)的那部分加工刺激的记忆要更好。
比如,“教师"一词可以联系到“教师在学校里上课,教师批改作业"等。
以自我为参照加工的材料一旦被激活,能在记忆材料和早已存储在自我结构中的其他信息建立联系,而这些联系能够为随后的回忆提供多种通道,从而促进记忆。
2.2组织加工说组织加工说认为组织加工主要通过促使单词项目之间联系的编码和对范畴本身的加工两种形式来提高记忆效应。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越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年第11期[摘要]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实践证明,跟学生自身联系紧密的知识他们往往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中要遵循“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教师可以通过直观体验,或模拟当时的场景间接体验,或学以致用亲自体验,或通过联想建立知识与自我间的桥梁,最终使记忆扎实而不易遗忘。
[关键词] 直观体验;间接体验;学以致用;联想记忆;自我参照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个人特征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够将记忆转化成实际的能力”,这延续了洛克和休谟关于记忆与自我存在关系的观点。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学者更是确定了记忆与自我难以分离、统一于一体的微妙关系。
直到“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提出,才使两者的关系得到理论支持。
即当所记忆的材料与自我的联系密切时,它的记忆效果要高于对其他记忆材料的记忆。
具体而言,我们在接触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时,更不容易忽视或遗忘,这源于自我的复杂性。
在潜意识动机和情感的作用下,加深与自我相关材料的记忆,这就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这一效应,对需要小学生掌握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强信息与学生的自我联系,进而由学知识变为做知识,使书本知识变为活动知识,让小学生通过直观体验、学以致用、联想记忆等途径提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
一、引导小学生进行直观体验,实现对知识的扎实记忆信息与自我关系越是紧密,记忆的效果越明显。
所以为了让小学生能扎实记忆,首先并不是改变小学生对记忆材料的抵触情绪,而是改变记忆材料与小学生的关系。
关系的改变,可拉近与材料的距离,进而降低记忆的难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隔着一层屏障,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破屏障,使知识的水流涌进生活的泥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从学知识过渡到做知识,把书本知识变为活动的知识,将记忆材料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材料扎根脑海,凝聚成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经验。
老年中国人自我记忆效应的研究
Self-Reflective Memory of Older Chinese 作者: 杨红升[1];朱滢[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心理科学
页码: 43-45页
主题词: 中国;老年人;自我记忆效应;自我参照效应;自我觉知;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优势效应
摘要:本研究用带R/K判断的再认范式考察了60岁和70岁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中国人的自我记忆效应,结果发现:老年人的记忆仍表现有自我参照效应,但60岁以上的老年中国被试中没有出现母亲参照加工的优势效应;6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自我参照加工、参照母亲加工、参照周恩来加工以及语义加工这四项任务中的再认成绩及R判断值都显著高于70岁的老年人,两组被试在K值上没有显著差异;老年人记忆成绩的下降主要体现在情景记忆中,语义记忆能力相对来说下降速度较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3), 253-259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17.73033文章引用: 尹晓彤, 杨红升(2017). 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 心理学进展, 7(3), 253-259.Source Memory Advantage from Self-ReferencingXiaotong Yin, Hongsheng Yang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Mar. 1st , 2017; accepted: Mar. 17th , 2017; published: Mar. 20th , 2017AbstractSource memory is the memory for various kinds of contextual features.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found that self-referencing could not only enhance memory for items, but also could facilitatememory for source information. This effect is not limited to young adults, but also can be found in children and older adults. In western countries, close others could not show the same source me- mory advantage as the self. Whether eastern would behave similar to western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Researches using ERP and fMRI on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 source memory advantage from self-referencing have made some progress. All these studies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under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KeywordsSelf-Reference Effect, Source Memory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尹晓彤,杨红升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17年3月1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17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20日摘 要源记忆是指对项目信息以外的各种情景特征的记忆。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自我参照加工不仅可以促进对项目信息的记忆,还可以提高对源信息的记忆。
这种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不仅表现在年轻人身上,在老年人和儿童身上也有所体现。
西方文化下,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并不会表现在亲密他人身上;尹晓彤,杨红升东方文化下亲密他人是否也存在像自我一样的源记忆优势还有待研究。
利用ERP和fMRI技术对自我参照加工源记忆优势脑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自我参照效应的机制的理解。
关键词自我参照效应,源记忆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自我与记忆同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记忆塑造了并持续影响着自我;另一方面,自我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对相关信息的记忆(Klein, 2001)。
后一种关系的典型例证之一即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它是指相对于包括语义加工在内的其他加工条件,将材料与自我建立联系能够获得最好的记忆成绩。
该效应由Rogers等人(1977)年首先发现,并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和探索(Symons & Johnson, 1997)。
自我参照效应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发展良好并经常被使用的自我概念促进了对相关信息的精细加工和组织加工,从而提高了记忆成绩(Klein & Loftus, 198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自我参照加工的神经基础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皮质中线结构(cortical midline structures, CMS) (Northoff et al., 2006)尤其是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 (杨帅,黄希庭,&傅于玲,2012)与自我参照加工的关系最为紧密。
然而以往对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考察的大多是项目记忆(item memory),即对记忆材料本身的记忆,几乎没有研究探讨过自我参照加工对项目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记忆的影响。
Conway和Dewhurst (1995)将R/K判断的方法应用到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中,R (remember)代表“记得”,是指再次呈现刺激项目时能够回忆起与该项目有关的具体细节,如当时呈现该项目时产生的想法或感受,产生的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或者该项目的一些外在特征等。
K (know)代表“知道”,是指被试认为该项目出现过,但却回忆不出与该项目有关的具体细节。
结果发现R指标更能敏感地探测到自我参照效应。
虽然R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被试对项目信息以外其他信息的记忆情况,但是R指标的获得是由被试自己根据其对项目信息的记忆情况报告的,是一种主观回忆(subjective recollection) (Duarte, Henson, & Graham, 2008; Leshikar, Dulas, & Duarte, 2015)。
近十年来,研究者开始采用客观回忆(objective recollection)来研究自我参照效应,方法之一便是考察被试的源记忆(source memory)。
源记忆是指对获得项目记忆时的各种情境特征,如时空特征、社会情境特征、媒介形态特征等的记忆(Johnson, Hashtroudi, & Lindsay, 1993)。
在源记忆的研究中,被试在测验阶段不仅要对刺激材料进行新旧判断,还要对刺激材料的来源进行判断,如判断该项目出现在加工阶段的前一组还是后一组,当时处于屏幕的上方还是下方(Duarte et al., 2008),项目出现在哪种加工任务中(Duarte, Ranganath, Trujillo, & Knight, 2006; Morcom, Li, & Rugg, 2007),项目的呈现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Gottlieb, Uncapher, & Rugg, 2010)等。
研究发现自我参照加工不仅可以提高被试的项目记忆成绩还可以提高其源记忆成绩,说明自我参照效应不仅表现在记忆的数量上还表现在记忆的品质上。
尽管相对于项目记忆,源记忆受年龄的影响更大(Hamami, Serbun, & Gutchess, 2011),但是在老年人身上也存在着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彰显着自我对记忆强大的影响力。
另外,对该记忆优势神经机制的尹晓彤,杨红升研究也有了初步进展,源记忆水平上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方兴未艾。
总之,对自我参照加工源记忆优势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自我参照效应的机制以及自我与记忆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总结。
2. 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自我参照效应不仅体现在项目记忆水平上,还体现在源记忆水平上。
Leshikar等人(2015)采用人格形容词范式,以加工条件作为源信息,发现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成绩优于语义加工的源记忆成绩,这与Serbun, Shih和Gutchess (2011)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另外,Serbun等人还发现记忆类型(项目记忆、源记忆)与加工条件(自我参照加工、语义加工)存在交互作用,即源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显著强于项目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
与此结果类似,Dulas, Newsome和Duarte (2011)虽然由于天花板效应没有发现项目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但是却发现了源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
这些结果意味着源记忆比项目记忆能更敏感地探测到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在与一般他人相比时也有所体现。
无论以形容词还是以物品图片作为记忆材料都发现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成绩优于一般他人参照加工的源记忆成绩(Hamami et al., 2011; Ser-bun et al., 2011)。
利用所有权使物品与自我建立联系也可以产生自我参照效应(Cunningham, Turk, Mac-donald, & Macrae, 2008; van den Bos, Cunningham, Conway, & Turk, 2010)。
一些研究(Cunningham, Brady- Van den Bos, & Turk, 2011; Rosa & Gutchess, 2011)采用所有权范式也发现了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
此外,源信息不仅限于记忆材料的加工条件,还可以是其他信息。
例如Leshikar和Duarte (2014)以背景图片为源信息,也发现了一致的结果。
源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强于项目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同样表现在与一般他人相比的情况下(Hamami et al., 2011)。
Leshikar和Duarte的研究虽然没有发现项目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但是却发现了源记忆水平上的自我参照效应。
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源记忆探测自我参照效应的高度敏感性。
3. 亲密他人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在不同的文化中,自我与亲密他人的关系有所不同。
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中包含亲密他人,是一种依赖性自我,而西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中不包含亲密他人,是一种独立自我。
基于项目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发现,在东方文化中,自我参照效应可以扩展到亲密他人身上,如父母(戚健俐,朱滢,2002;朱滢,张力,2001)、恋人(周丽,苏彦捷,2008)和朋友(管延华,迟毓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