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成像等新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亦称实时应变成像)比较加压(用超声探头紧 压病变)前后乳腺病变弹性信息的超声图像。施加一个外力后, 比较柔软的正常组织变形超过坚硬的肿瘤组织。加压前后病变有 无改变说明病变的僵硬度,后者是鉴别病变性质的重要参数。
73
• 三、 超声图特点与限度
• 1、断层图像:探头所扫查的部位构成的断 层图像。
• 2、荧光效应:X线透视的基础。
•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
线转换成波长长的可见荧光。
X线透视
• (3)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
•
经X线照射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
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
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沉
积于胶片的胶膜内,产生黑白灰度不同 的影像。
•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
10
•
第一节 X线成象
一、X线成像原理
X线是波长极短,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 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11
0.0006~50nm
(一)X线的产生: 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
靶(钼靶)面时产生的。 • X线发生装置: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
13
X线发生装置: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
75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一、成像原理与设备 MRI与X线、CT成像截然不同,无电离效应,
是利用人体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射频(RF)脉冲 的激励发生磁共振(MR)现象,产生MR信号,经 信号采集及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的成像技术。
76
• 成像过程:
• 正常人体内的氢核杂乱无章沿自身的轴不 断自旋,当进入外加磁场后受检部位的每 个氢核都经历了5个阶段变化:
小的软组织结构和器官(脑、腹盆部等) • 2、可行密度量化分析:以CT值表示CT图
像密度高低,具有量的概念。
•
• 3、组织结构影像无重叠 • CT图像是断层图像,无重叠,明显提高病
变检出率。 • 常用横断面,可以重建成冠状面和矢状面
的断层图像。 • 4、可行多种图像后处理。
47
• (三)成像局限性 • 1、不能整体显示器官结构和病变; • 2、CT检查使用X线,具有辐射性损伤; • 3、CT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受限; • 4、CT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仍然存在一定
• 2、以明暗之间不同灰度反应回声强弱。 • 3、可动态观察血流方向、速度及血流性质
-无创性血管造影 • 4、图像受气体和皮下脂肪干扰。
74
• 四、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
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
(无)对比剂。特别是观察胆道系统、妇科、心
血管有独特优势。还有腔内超声、术中超声。
• 图像分析:了解切面方位,认识局部的解剖 结构。 外形、边界、内部特征、后方回声、周 围回声的强度、毗邻关系、脏器活动情况、脏器 结构的连续性、血流的定性分析、血流的定量分 析等。
28
颈 内 动 脉 造 影
29
30
•
三、X线检查的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操作方便,费用低,缺客观记录,清晰度差。 2、摄影: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永久记录,最常用。
31
• (二)特殊检查
(1)软线摄影(钼靶摄影):检查软组织(乳腺)。 (2)高千伏摄影:胸部(特别是尘肺)。 (3)体层摄影、放大摄影、荧光摄影等被CT取代。
拓宽了原有放射诊断学领域,形成了包括
常规X线诊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
CT和MRI诊断在内的医学影像诊断学。
8பைடு நூலகம்
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与优势:
• 数字化成像已由CT、MRI等扩展至X线成像, 如CR、DR。数字化成像有利于图像信息的保存 和传输。PACS系统使影像科数字化、无胶片化 成为了可能,也实现了快速远程会诊 。
• 优点:摄影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提高了图像 质量;有图像处理功能;图像信息可摄成照片或由
光盘存储;可输入PACS中。
26
27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性能 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
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 影像的成像技术。常以时间减影法,形成血管影 像。目前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也是血管 内介入治疗不可缺少的成像手段。
• 介入放射学自70年代以来,开始为临床的治 疗与诊断作出了贡献,与外科、内科一起并列为 三大治疗体系。
9
• 学习医学影像学应注意: • ①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图像。 • ②影像诊断主要是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
归纳与综合而作出的。 • ③不同成象技术在诊断中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 ④影像诊断价值是肯定的,也是有限度的。
《医学影像学》
1
• 学习《医学影像学》课程的要求: •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图像特点。 • 2、掌握临床常见病影像诊断要点。 • 3、了解各系统各脏器的影像解剖 。
2
医学影像学概念: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各种医学成像设备和 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 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 (三)X线造影检查
• 造影检查---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
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 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 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也称造
影剂。
33
1、对比剂
①高密度对比剂:钡剂、碘剂 钡剂:硫酸钡 碘剂:离子型(泛影葡胺):易过敏 非离子型(碘海醇):CT增强常用。
53
• (四)图像后处理技术 可重建出高质量任意层面二维、三维立体图像、
CTA图像、官腔器官的CT仿真内窥镜成像等。
54
二维显示(cor-2D)
55
肩 胛 骨 软 骨 瘤
CTA三维重建:显示肿瘤与血管、颅骨的关系
57
腰椎三维重建(SSD、VRT)
58
59
支 气 管 镜
四、 CT图像特点
图象重建(能量转换)。
78
把病人置入外 磁场,沿外磁 场方向产生一 个新的磁矢量
施加RF脉冲后, 产生一个新的横 向磁化,而纵向 磁化减少
在RF 脉冲作用 下,纵向磁化甚 至可完全消失
79
• 总结--磁共振成象的原理:
• 将患者摆入强的均匀的外磁场中,人体 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犹如一个小磁体,其 自旋将按磁场磁力线方向重新排列,此时,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进行激发,小磁体吸 收能量而发生共振现象,接收患者体内发出 的磁共振信号来重建图像。
14
15
16
• (二)X线的特征 • 1、穿透性: X线成象的基础。 • 2、荧光效应:X线透视的基础。 • 3、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 • 4、电离效应:放射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17
• 1、穿透性:X线成象的基础。
X线波长短,穿透力强,能穿透可见光 不能穿透的物体。穿透的程度与物体的密 度、厚度和电压相关。
• ①杂乱无章的自旋运动; • ②净磁化; • ③外加RF后吸收能量; • ④外加RF停止后释放能量; • ⑤释放的电磁波转化为MR信号。
77
• MRI检查步骤可以简单描述为:
• 把病人放入磁体内(净磁化); • 发射无线电波(吸收能量); • 关掉无线电波(释放能量); • 病人发出一个信号,该信号被接收并用作
64
脑 动 脉 瘤
65
普通(5mm)
高分辨(1mm)
66
不同检查技术成像显示冠状动脉(CTA与DSA)比较
67
CT尿路成像(CTU)
68
区分新旧骨折
69
第三节 超声成像
• • 超声--是指声源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
次(Hz,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 上限的声波。 •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征和 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征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信息,并进行接受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 图形、曲线或数据,以此进行疾病诊断的 方法。
多层螺旋CT(MSCT) 双源CT:两个球管、两组探测器 能谱CT:可以消减图像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43
• 2、CT机的基本结构: 由X线源(球管)、探测器、计算
机(数据处理)及显示器、存储器等 几部分组成。
44
SCT
45
• (二)CT成像的主要优势: • 1、密度分辨力高:能清晰显示密度差别
6
• 影像技术的发展: •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超声成象,核素
γ-闪烁显像。70-80年代出现了CT、MRI、PET、 SPECT 。近30年来,影像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更 新,使影像诊断从单一的形态成象发展为形态成 象、功能成象和代谢成象并用的综合诊断。
7
• 放射诊断学领域的扩展:
•
随着上述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
70
一、超声成象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征 • 1、方向性或指向性:超声波频率高、波
长短,在介质中传播呈直线,具有良好 的方向性或指向性。 • 2、反射、折射和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 传播与介质的声阻抗密切相关。
71
• 3、吸收与衰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声 能逐渐减少,称为衰减。
3
医学影像学范围包括:
1、影像诊断学: X线诊断(CR、DR、DSA) CT诊断 MRI诊断 超声诊断(US)
2、介入放射学: 介入诊断学 介入治疗学
3、核医学影像诊断(ECT、PET、SPECT)
4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5
• X线的发现:
• 1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 X线就用于人体检查, 疾病的诊断,形成了放 射诊断学。
、床旁X线机、乳腺X线机、牙科X线机等。
• 优点:空间分辨力高;整体显示较大范围;辐射剂 量低;费用低。
• 缺点:密度分辨力低;影像重叠影像显示;灰度与 摄片条件有关,不可调;胶片利用、管理不便。
25
• (二)数字化X线设备、性能
• CR(计算机X线成像),以IP板为载体,可
与传统X机组合。
•
DR(数字X线成像),用平板探测器为载体
的限度。
48
• 三、CT检查方法
1、平 扫 :不用对比剂的扫描。
• 2、增 强 :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扫描。
•
分为:普通增强
•
多期增强
•
CT血管成像(CTA)
•
灌注成像
49
平扫
增强
50
冠状动脉成像
51
52
• 3、CT能谱检查: •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方
法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 如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 其独特的多参数成像模式与常用的CT诊断 模式有所不同,熟悉其成像原理、影像表 现与应用价值会对CT诊断和应用带来很大 的帮助。
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 X线射入人体,也产生电离效应,可引起 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
空气的电离程度与空气 所吸收的X线的量成正比, 通过测量空气电离的程度 可测X线的量。
(三)X线成像原理
24
二、X线成象设备、性能
(一)传统X线设备、性能
•
通用型X线机、胃肠X线机、心血管造影X线机
38
39
40
• 五、X线图像特点 • 1、用密度的高低表达图像的明暗程度(灰
度)。 (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
在图像上呈白影。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 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 。 • 2、空间分辨力高。
41
42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一、CT 成像基本原理、设备、性能 (一)【设备】
• 4、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 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改变。如心 脏血管的检测。
72
• 二、 超声检查技术
• 超声成像主要有二维(B型)、M型和D型。 • 1、B型超声:灰度调制型 • 2、M型超声:幅度灰度型 • 3、D型超声:多普勒超声 • 4、腔内超声:特殊超声,经直肠等 • 近年来,超声发展迅速,三维、四维超声,
• (一) CT图像特点 • 1、用密度的高低表达图像的明暗程度. • 2、密度分辨力高。提高病变检出率。 • 3、能够进行密度的量化分析(CT值)。 • 4、CT图像是断层图像,无重叠。 • 5、能进行多种后处理。如SSD、MIP、MPR、CTA
等。
61
62
颅骨重建-SSD
63
脑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显示左侧脑梗死半暗区
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空气、氧气),已少用。
34
2、造影方法
①直接引入: • 口服:上消化道钡餐 • 灌注:钡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 • 穿刺注入法:心血管造影、脊髓造影 ②间接引入:利用生理代谢过程(静脉尿路造影)。
35
3、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了解过敏史及肾功能情况,让患者知情同意。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严防意外发生。 对比剂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循环衰竭,喉头水肿, 哮喘等,应立即停止造影,积极抗休克、抗过敏 治疗。
36
•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 1、X线的危害 • X线照射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接触过
量辐射,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放射损害。 • 2、防护对象 • 从事放射诊断与治疗的工作人员,接触X线的患
者,尤其应重视孕妇、小儿患者和介入放射工作 者。
37
• 3、防护方法与措施 • 可采取屏蔽防护、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
超声弹性成像(亦称实时应变成像)比较加压(用超声探头紧 压病变)前后乳腺病变弹性信息的超声图像。施加一个外力后, 比较柔软的正常组织变形超过坚硬的肿瘤组织。加压前后病变有 无改变说明病变的僵硬度,后者是鉴别病变性质的重要参数。
73
• 三、 超声图特点与限度
• 1、断层图像:探头所扫查的部位构成的断 层图像。
• 2、荧光效应:X线透视的基础。
•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
线转换成波长长的可见荧光。
X线透视
• (3)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
•
经X线照射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
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
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沉
积于胶片的胶膜内,产生黑白灰度不同 的影像。
•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
10
•
第一节 X线成象
一、X线成像原理
X线是波长极短,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 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11
0.0006~50nm
(一)X线的产生: 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
靶(钼靶)面时产生的。 • X线发生装置: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
13
X线发生装置: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
75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一、成像原理与设备 MRI与X线、CT成像截然不同,无电离效应,
是利用人体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射频(RF)脉冲 的激励发生磁共振(MR)现象,产生MR信号,经 信号采集及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的成像技术。
76
• 成像过程:
• 正常人体内的氢核杂乱无章沿自身的轴不 断自旋,当进入外加磁场后受检部位的每 个氢核都经历了5个阶段变化:
小的软组织结构和器官(脑、腹盆部等) • 2、可行密度量化分析:以CT值表示CT图
像密度高低,具有量的概念。
•
• 3、组织结构影像无重叠 • CT图像是断层图像,无重叠,明显提高病
变检出率。 • 常用横断面,可以重建成冠状面和矢状面
的断层图像。 • 4、可行多种图像后处理。
47
• (三)成像局限性 • 1、不能整体显示器官结构和病变; • 2、CT检查使用X线,具有辐射性损伤; • 3、CT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受限; • 4、CT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仍然存在一定
• 2、以明暗之间不同灰度反应回声强弱。 • 3、可动态观察血流方向、速度及血流性质
-无创性血管造影 • 4、图像受气体和皮下脂肪干扰。
74
• 四、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
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
(无)对比剂。特别是观察胆道系统、妇科、心
血管有独特优势。还有腔内超声、术中超声。
• 图像分析:了解切面方位,认识局部的解剖 结构。 外形、边界、内部特征、后方回声、周 围回声的强度、毗邻关系、脏器活动情况、脏器 结构的连续性、血流的定性分析、血流的定量分 析等。
28
颈 内 动 脉 造 影
29
30
•
三、X线检查的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操作方便,费用低,缺客观记录,清晰度差。 2、摄影: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永久记录,最常用。
31
• (二)特殊检查
(1)软线摄影(钼靶摄影):检查软组织(乳腺)。 (2)高千伏摄影:胸部(特别是尘肺)。 (3)体层摄影、放大摄影、荧光摄影等被CT取代。
拓宽了原有放射诊断学领域,形成了包括
常规X线诊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
CT和MRI诊断在内的医学影像诊断学。
8பைடு நூலகம்
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与优势:
• 数字化成像已由CT、MRI等扩展至X线成像, 如CR、DR。数字化成像有利于图像信息的保存 和传输。PACS系统使影像科数字化、无胶片化 成为了可能,也实现了快速远程会诊 。
• 优点:摄影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提高了图像 质量;有图像处理功能;图像信息可摄成照片或由
光盘存储;可输入PACS中。
26
27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性能 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
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 影像的成像技术。常以时间减影法,形成血管影 像。目前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也是血管 内介入治疗不可缺少的成像手段。
• 介入放射学自70年代以来,开始为临床的治 疗与诊断作出了贡献,与外科、内科一起并列为 三大治疗体系。
9
• 学习医学影像学应注意: • ①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图像。 • ②影像诊断主要是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
归纳与综合而作出的。 • ③不同成象技术在诊断中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 ④影像诊断价值是肯定的,也是有限度的。
《医学影像学》
1
• 学习《医学影像学》课程的要求: •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图像特点。 • 2、掌握临床常见病影像诊断要点。 • 3、了解各系统各脏器的影像解剖 。
2
医学影像学概念: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各种医学成像设备和 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 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 (三)X线造影检查
• 造影检查---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
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 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 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也称造
影剂。
33
1、对比剂
①高密度对比剂:钡剂、碘剂 钡剂:硫酸钡 碘剂:离子型(泛影葡胺):易过敏 非离子型(碘海醇):CT增强常用。
53
• (四)图像后处理技术 可重建出高质量任意层面二维、三维立体图像、
CTA图像、官腔器官的CT仿真内窥镜成像等。
54
二维显示(cor-2D)
55
肩 胛 骨 软 骨 瘤
CTA三维重建:显示肿瘤与血管、颅骨的关系
57
腰椎三维重建(SSD、VRT)
58
59
支 气 管 镜
四、 CT图像特点
图象重建(能量转换)。
78
把病人置入外 磁场,沿外磁 场方向产生一 个新的磁矢量
施加RF脉冲后, 产生一个新的横 向磁化,而纵向 磁化减少
在RF 脉冲作用 下,纵向磁化甚 至可完全消失
79
• 总结--磁共振成象的原理:
• 将患者摆入强的均匀的外磁场中,人体 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犹如一个小磁体,其 自旋将按磁场磁力线方向重新排列,此时,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进行激发,小磁体吸 收能量而发生共振现象,接收患者体内发出 的磁共振信号来重建图像。
14
15
16
• (二)X线的特征 • 1、穿透性: X线成象的基础。 • 2、荧光效应:X线透视的基础。 • 3、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 • 4、电离效应:放射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17
• 1、穿透性:X线成象的基础。
X线波长短,穿透力强,能穿透可见光 不能穿透的物体。穿透的程度与物体的密 度、厚度和电压相关。
• ①杂乱无章的自旋运动; • ②净磁化; • ③外加RF后吸收能量; • ④外加RF停止后释放能量; • ⑤释放的电磁波转化为MR信号。
77
• MRI检查步骤可以简单描述为:
• 把病人放入磁体内(净磁化); • 发射无线电波(吸收能量); • 关掉无线电波(释放能量); • 病人发出一个信号,该信号被接收并用作
64
脑 动 脉 瘤
65
普通(5mm)
高分辨(1mm)
66
不同检查技术成像显示冠状动脉(CTA与DSA)比较
67
CT尿路成像(CTU)
68
区分新旧骨折
69
第三节 超声成像
• • 超声--是指声源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
次(Hz,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 上限的声波。 •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征和 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征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信息,并进行接受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 图形、曲线或数据,以此进行疾病诊断的 方法。
多层螺旋CT(MSCT) 双源CT:两个球管、两组探测器 能谱CT:可以消减图像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43
• 2、CT机的基本结构: 由X线源(球管)、探测器、计算
机(数据处理)及显示器、存储器等 几部分组成。
44
SCT
45
• (二)CT成像的主要优势: • 1、密度分辨力高:能清晰显示密度差别
6
• 影像技术的发展: •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超声成象,核素
γ-闪烁显像。70-80年代出现了CT、MRI、PET、 SPECT 。近30年来,影像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更 新,使影像诊断从单一的形态成象发展为形态成 象、功能成象和代谢成象并用的综合诊断。
7
• 放射诊断学领域的扩展:
•
随着上述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
70
一、超声成象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征 • 1、方向性或指向性:超声波频率高、波
长短,在介质中传播呈直线,具有良好 的方向性或指向性。 • 2、反射、折射和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 传播与介质的声阻抗密切相关。
71
• 3、吸收与衰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声 能逐渐减少,称为衰减。
3
医学影像学范围包括:
1、影像诊断学: X线诊断(CR、DR、DSA) CT诊断 MRI诊断 超声诊断(US)
2、介入放射学: 介入诊断学 介入治疗学
3、核医学影像诊断(ECT、PET、SPECT)
4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5
• X线的发现:
• 1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 X线就用于人体检查, 疾病的诊断,形成了放 射诊断学。
、床旁X线机、乳腺X线机、牙科X线机等。
• 优点:空间分辨力高;整体显示较大范围;辐射剂 量低;费用低。
• 缺点:密度分辨力低;影像重叠影像显示;灰度与 摄片条件有关,不可调;胶片利用、管理不便。
25
• (二)数字化X线设备、性能
• CR(计算机X线成像),以IP板为载体,可
与传统X机组合。
•
DR(数字X线成像),用平板探测器为载体
的限度。
48
• 三、CT检查方法
1、平 扫 :不用对比剂的扫描。
• 2、增 强 :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扫描。
•
分为:普通增强
•
多期增强
•
CT血管成像(CTA)
•
灌注成像
49
平扫
增强
50
冠状动脉成像
51
52
• 3、CT能谱检查: •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方
法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 如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 其独特的多参数成像模式与常用的CT诊断 模式有所不同,熟悉其成像原理、影像表 现与应用价值会对CT诊断和应用带来很大 的帮助。
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 X线射入人体,也产生电离效应,可引起 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
空气的电离程度与空气 所吸收的X线的量成正比, 通过测量空气电离的程度 可测X线的量。
(三)X线成像原理
24
二、X线成象设备、性能
(一)传统X线设备、性能
•
通用型X线机、胃肠X线机、心血管造影X线机
38
39
40
• 五、X线图像特点 • 1、用密度的高低表达图像的明暗程度(灰
度)。 (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
在图像上呈白影。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 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 。 • 2、空间分辨力高。
41
42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一、CT 成像基本原理、设备、性能 (一)【设备】
• 4、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 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改变。如心 脏血管的检测。
72
• 二、 超声检查技术
• 超声成像主要有二维(B型)、M型和D型。 • 1、B型超声:灰度调制型 • 2、M型超声:幅度灰度型 • 3、D型超声:多普勒超声 • 4、腔内超声:特殊超声,经直肠等 • 近年来,超声发展迅速,三维、四维超声,
• (一) CT图像特点 • 1、用密度的高低表达图像的明暗程度. • 2、密度分辨力高。提高病变检出率。 • 3、能够进行密度的量化分析(CT值)。 • 4、CT图像是断层图像,无重叠。 • 5、能进行多种后处理。如SSD、MIP、MPR、CTA
等。
61
62
颅骨重建-SSD
63
脑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显示左侧脑梗死半暗区
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空气、氧气),已少用。
34
2、造影方法
①直接引入: • 口服:上消化道钡餐 • 灌注:钡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 • 穿刺注入法:心血管造影、脊髓造影 ②间接引入:利用生理代谢过程(静脉尿路造影)。
35
3、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了解过敏史及肾功能情况,让患者知情同意。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严防意外发生。 对比剂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循环衰竭,喉头水肿, 哮喘等,应立即停止造影,积极抗休克、抗过敏 治疗。
36
•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 1、X线的危害 • X线照射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接触过
量辐射,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放射损害。 • 2、防护对象 • 从事放射诊断与治疗的工作人员,接触X线的患
者,尤其应重视孕妇、小儿患者和介入放射工作 者。
37
• 3、防护方法与措施 • 可采取屏蔽防护、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