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实践的综合效益评价

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实践的综合效益评价

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实践的综合效益评价汪露露【摘要】The diversity index, Lorentz space curve, and basic principle of location entrop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Xuzhou in the year 2015.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land use in this city was evaluated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he overall planning practice of land use in Xuzhou in 2020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value of land use in Xuzhou was about 91.8, and the land use basically reached the planning goal. However,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diversity degree of land use type be-tween Quanshan district and other counties ( districts) . In addi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urban village land, and the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in Xuzhou had a high concentration degree, while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were relatively scattered. The land use types with obviou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in all districts or counties were less and not the same. On this basi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hop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Xuzhou.%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空间曲线和区位熵基本原理,对徐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效益值约为91.8,土地利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但仍存在泉山区的土地类型多样性程度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徐州市除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个类型集中度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比较分散,以及各区县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且均不相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6页(P134-139)【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分析;徐州市【作者】汪露露【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F301.24土地经过人类长期开发、改造利用,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的成果,由水文、矿藏、岩石、土壤、植被和大气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1]。

国家批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104个城市

国家批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104个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9平方公里以内。
保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2]144号)
2011—2020年
2012年8月17日
保定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0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10平方公里以内。
佳木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佳木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9号)
2011—2020年
2017年1月14日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6.98平方公里以内。
鸡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佳鸡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21号)
齐齐哈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西部中心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1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6.8平方公里以内。
鹤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鹤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06]88号)
2006—2020年
2006年11月1日
鹤岗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3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3.35平方公里以内。
盘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111号)
2011—2020年
2017年9月28日
盘锦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1平方公里以内。

徐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doc

徐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doc

徐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已被修正]发文单位: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日期:2003-8-22执行日期:2003-10-1生效日期:2004-1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市、县级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制镇,不再另行划定城市规划区。

第四条市、县(市)、贾汪区人民政府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发展计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园林、水利等部门,应当依法各司其职,协同规划部门实施城市规划管理。

第五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六条城市规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二)维护国家与社会公众利益;(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五)保护耕地,节约并合理使用土地;(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方便居民生活;(七)符合交通、消防、卫生、防洪、防震、防空建设等公共安全要求。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服从规划管理。

第八条城市规划管理实行规划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第九条市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县级市城市规划以及县、贾汪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和其他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完整word版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完整word版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讨论稿)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是省委、省政府纵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江苏综合经济实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推进苏北地区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呼应沿江开发、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建设陇兰经济带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加快建设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该规划依据《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其他专项规划,以2002 年为基期,2003—2010 年为规划期,突出产业为主、工业为重点,明确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产业、城镇、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发展和空间布局方案,以指导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和发展。

本规划所界定的区域,以沿东陇海线的徐州市区和铜山、邳州、新沂三个县(市)为重点(以下简称“沿线地区” ),同时统筹考虑丰县、沛县和睢宁县在内的全市协调发展。

2003 年,沿线地区人口549.7 万人,区内工业增加值300.3 亿元分别占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75.2%;面积6696 平方公里,占67.7%;生产总值604.8 亿元,占79.3%;和占79.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3.3:48.2:38.5;城市化水平43%。

本区区位优势突出,自然和人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业比较优势明显,商贸流通较为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基本形成了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目前,本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加速发展的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依托本区独特的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带建设,必将推进本区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对促进苏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第一节发展环境和战略定位1.发展环境。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商贸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9月8日二〇〇九年四月商贸物流业是徐州市实现"两大中心"建设的生力军,是"三大基地"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打造商贸物流千亿产业的意见,实现资源型城市平稳较快转型,促进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培育和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一、产业发展现状〔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市场流通体系有待优化和提升,在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二是零售业聚集度和品誉度有待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大型商业设施和全国规模等级的批发市场偏少,布局偏散,徐州应有的商贸能力尚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三是新型商贸物流业态有待发展,批发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初级发展阶段,传统物流业态仍占主体地位;四是高效率、低成本、增值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五是现代物流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较少采用;六是物流资源利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现有物流产出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能力;七是产业互动能力有待加强,商贸物流产业与机械制造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互动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八是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有待拓展.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统筹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改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功能,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贸物流服务特色,塑造商贸物流产业形象,拓展商贸物流辐射范围.发挥规划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综合作用,加速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格局,为徐州市经济腾飞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使徐州市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主导型城市.〔二〕发展目标1、商贸业〔1〕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到20##,徐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4%.2-3家商贸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2〕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彭城广场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务中心和金桥与高铁新站商务中心三大中心商圈基本建成,发挥重要的功能性商贸作用.〔3〕农村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资料可信流通渠道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流通体系初具规模,农产品"卖"难问题初步解决.〔4〕大型专业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专业市场四个平台建设既"国际化采购平台"、"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城市生活服务平台"和"市场创新引导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期.规划期末,10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发展4家左右,1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达到20家左右.2、物流业〔1〕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全国一级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的物流基地〔园区〕,物流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物流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到20##,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市区物流配送率达到50%以上,农村物流配送率达到30%以上.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2〕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完成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级物流体系构架;形成比较完善的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体系,形成服务便捷、配送增值的城市生活性物流体系.〔3〕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物流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第四方物流等新型物流形态逐步形成,规划期末,培育发展2-3家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普与和应用,物流业高、中、初级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物流规范化运作开始和国际标准接轨.四、重点任务〔一〕完善商贸业服务消费功能1、"做大、做强、做美"城市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市级商业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新城区商业中心、金桥与高铁新站2个市级中心基本建成,铜山商业中心、贾汪商业中心、九里商业中心、鼓楼商业中心、金桥商业中心、云龙商业中心和泉山商业中心等7个区级商业中心形成规模.结合商业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和形成在全国有知名度的2-3个百强零售企业和2-3条特色商业街〔区〕.通过"127”商业中心建设,树立城市繁荣和商业兴旺的良好形象,形成城市商业发展骨架,起到引领消费、创新消费、扩大消费的作用.2、"做精、做细、做实"社区商业中心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宗旨,狠抓"20515”社区商业建设工程.在总体规划40-60个社区商业中心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初步建成20个社区商业中心,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便利消费、步行1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一站式"消费的社区商业服务.规划期末,建成4-6个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商业中心.〔二〕推进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1、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1〕加快农村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增强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规划期末,实现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展采购联盟和第三方配送.〔2〕全力构架"店、站、中心"服务网点.一是在相对分散居住的农村,健全农家店和其它小型商铺;二是在集中居住的农村,发展农村社区生活服务站;三是依托村或镇级经济组织,发展以流通增值为主线、以生产和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3〕强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完善以农家店为主体的网络服务,推进"一网多用",发挥商品销售、服务代理、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2、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农用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增强农资配送体系的保障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保障和技术服务的社会功能.整合资源,以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据,建立农资消费终端站点,完善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综合服务功能.依托九里综合物流基地〔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规划期,整合市域生产资料供销部门和物流资源,建设2-3处农村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发挥徐州市农村生产资料消费主渠道作用.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1〕完善产销对接系统.建立以农村专业合作社,村、乡〔镇〕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卖难问题预警和产销对接系统,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集约化.在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191家、农村经纪人10万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规划期末,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250家、农村经纪人达到12万人.〔2〕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特色鲜、功能强、渠道广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技术能力和流通增值的营销能力.积极支持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各乡镇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充分建设有形和无形市场,做到"一乡一品一市"的产销渠道.大力提升##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和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规划新建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接贾汪区蔬菜,邳州的银杏、大蒜,新沂的花卉,丰县的果品、蔬菜、林木和畜禽,沛县的优质稻米等特色农业发展.〔3〕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4〕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把农产品增值加工的某些环节前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经济组织,甚至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三〕打造专业市场四大"平台"1、国际化商品采购平台充分发挥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和食品与食品加工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重点建设淮海食品城、徐州机械设备与其配件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支撑作用,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建成徐州市国际化的商品采购平台.2、淮海经济区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充分利用徐州市"五通汇流"的交通优势,积极保持日用工业品、建材、钢材、五金电料等批发市场的发展优势,重视纺织、文化音像书报杂志、计算机、药材药品、通讯器材等淮海经济区市场发展薄弱行业,积极培育市场新的增长点.3、城市生活类批发市场服务平台积极强化八里家居市场带建设,积极开拓花卉市场等城市生活类市场建设,完善专业市场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4、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构建政府对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促进大型批发市场从交易基础服务功能向物流商务服务功能、信息中心服务功能乃至需求组织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从有形市场向"有形+无形"市场的创新发展,实现批发市场传统收益向创造型收益业务模式的根本变化,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呈现"地区--跨地区--全国--国际化"扩展态势.〔四〕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1、建立三级物流发展体系建立、完善三级层次物流结构建设.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以与徐州市物流需求源特点,确定徐州市物流结构布局为:围绕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既要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园区,又要发展由单一物流企业经营的物流中心、配送,形成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2、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依托产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围绕为工程机械、光伏产业、钢铁冶金、食品加工等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三级物流结构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互动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3、大力发展枢纽型物流业依托公路、铁路、水路的枢纽作用,积极构建综合性的物流业集聚区;打造新型临港产业,构建区域性航空货运物流集聚区.4、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粮食、煤炭、重要矿产品、钢材与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物流体系,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医药、食品、烟草、出版物等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依托商品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服务于大型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集聚区.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快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推动汽车、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专业化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物流的安全管理.5、积极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大对宏康物流、丸全外运、香山物流等已具现代物流企业雏形的物流企业以与##宝通物流、新长江钢材加工配送物流等一批在建大型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淮海经济区的龙头物流企业.〔五〕推进物流基础平台建设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重点是对物流园区未来物流网络的整体布局,对物流业发展所依托的基础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整合.2、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涵盖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等三级物流体系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其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和相应的硬件平台.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3、物流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物流政策平台着重于政府政策导向方面的配套建设以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保证.〔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徐州市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等重点产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快徐州市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提升物流业为产业上下游生产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引导物流业与产业有机的融合,促进徐州市产业专业化发展进度,构筑徐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适时逐步建设第四方物流.〔七〕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积极推广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物流一体化运作.鼓励制造和商贸企业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流程,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方式,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大力倡导绿色物流理念,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大力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八〕打造品牌物流战略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鼓励原有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鼓励一批物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发展重点物流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建设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九〕关注物流联动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物流联动,建设与物流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联动保障体系,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形成现代的物流市场体系;推动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发展,搭建产业和物流企业联合互动的交流平台;支持大型专业化交易市场物流服务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互动发展;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逐步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五、政策措施〔一〕支持政策1、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或补助方式,重点支持重大商贸物流工程建设、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引导商贸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扶持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发展.2、土地政策对符合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重点项目,其用地可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在农用地转用指标的分配上给予支持,供地方式按工业项目以协议方式出让.对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建设符合徐州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按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涉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执行.3、税收政策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交纳所得税,物流企业在徐州市范围内设立的跨区域分支机构,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不设银行结算##、不编制财务报表和帐簿,并与总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4、收费和价格政策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各种收费、集资、基金和罚款项目.积极推动道路、桥梁收费制度改革,整顿收费站点,凡违规设置站点,擅立收费项目,向货运车辆与物流企业乱收费的,依法予以严处.5、融资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6、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商贸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二〕保障措施1、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引导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定单培养等方式,共同实施职业培训和日常教育,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2、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与核算表式的通知,由市统计局会同市相关职能部门抓紧研究确定徐州市物流业统计范围和指标体系.将物流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单独统计和发布.3、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实现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4、优化商贸物流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商贸物流市场体系,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商贸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制定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加强商贸物流市场监管,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对徐州市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等级评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规范管理,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积极发展绿色商贸物流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六、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级负责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统一组织规划的实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引导商贸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既体现改革创新、适度超前,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布局合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防止乱圈乱占耕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落实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围绕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按照工作分工要求,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徐州市商业联合会、物流采购等行业协会在商贸物流规划、政策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信息调查、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支持协会自觉履行行业服务、指导、自律、协调、监督职能,服务广大商贸物流企业,维护广大会员企业的权益.近日,记者从徐州市规划局获悉,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要求,目前徐州市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基地除经济开发区生产物流基地外,其他均已开工建设.据徐州市规划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徐州市物流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概念类物流业4万余家,其中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物流设施装备水平的仅20余家.20##全市物流企业营业收入258.18亿元,占全市GDP的12%,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35%.全市实现货运总量29753万吨,货物中转量达1150万吨.但是,物流园遍。

浅谈徐州2049空间战略规划研究 李中森

浅谈徐州2049空间战略规划研究 李中森

浅谈徐州2049空间战略规划研究李中森摘要:2017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明确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

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科学谋划徐州2049空间战略布局,为城市发展预留好空间和缓冲区,引领新一轮城市建设。

本文从核心战略选择、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产业发展突围、综合交通提升、山水生态点亮实现城市空间版图重构。

1 研究背景践行十三五,目标直指2049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宏观发展战略驱动下,为打造一座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更好地继承历史文化底蕴、整合多元主体资源、凸显发展优势,特开展本次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对徐州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定位、方向、路径进行顶层设计。

2核心战略选择展望2049,徐州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目标坚定不移,徐州大都市区应聚焦四方面的核心战略,经济提升目标不变,产业发展模式要变,区域交通格局不变,交通引导方式要变,人文幸福感追求不变,需求支撑体系要变,山水生态格局不变,城市空间经营理念要变,也是辩证的设想徐州大都市区发展理念的“变与不变”。

3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及策略3.1 产业发展突围3.1.1 存在问题步入区域性产业发展瓶颈期,产业结构有待突围;六大千亿主导产业纯制造,重产量,轻科创,缺品牌;大都市区“333+25”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成型,以新型服务业为导向有待进一步提升。

3.1.2策略策略一: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完善生产力要素网络策略二:打造大都市区产业圈层结构,形成“五圈五轴”的产业空间布局中央活动区:以CAZ为大都市区功能及空间核心,成为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区域经济综合中心;主城圈层:打造宜居宜业、工作生活休闲多位一体的城市服务中心;生产力圈层:以经开区、高新区、潘安湖、临空为首,紧密依托主城区密集的高校、科技园区与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城镇圈层:错位发展,打造绿色科技、特色创新的小城镇。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解(一)约束性指标《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

1.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3.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4.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不低于23%。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5.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国土局)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左右。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7.单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9.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达15%。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1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1.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70.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2.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的比例为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3.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7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4.细颗粒物(PM2.5)浓度累计下降1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5.林木覆盖率达33%。

(牵头单位:市农委)16.林木蓄积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农委)(二)预期性指标《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具有牵引作用,各地、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动态分析、跟踪监测和政策引导,力争全面完成。

徐州城市规划

徐州城市规划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化工122 吉刚 1262101206摘要: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自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徐州市苏北最大的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人流、物流、资金流传达着徐州的开放与繁荣。

本文便是通过对徐州近年来的发展,浅谈徐州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关键字:徐州规划发展为了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徐州,体会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我们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意识,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市东南方向的徐州市新区城市规划馆。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徐州市城市规划、主要建筑模型、交通枢纽等。

我们跟随讲解员倾听着徐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的声音,认真的去了解、感受徐州城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相互讨论,不时的向讲解员提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切身体会到了徐州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迎着建党九十周年的曙光。

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徐州市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一、徐州区位徐州东临黄海,西襟中原,北扼齐鲁,南屏江淮。

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优势;从周边国际大区域看,地理位置处于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带和黄渤海经济圈的切点上,是两大国际经济区域的结合部。

在国家沿海、沿江、沿线的开发和开放格局中,徐州位于东部沿海开放和沿陇海兰新开发的交汇处,是依托交通主干线连接沿江、沟通沿边的经济枢纽城市,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双向开放和南北对接、梯度推移的战略区位特征。

徐州市是我国陇海兰新铁路干线上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合协作过程中,是独特而便捷的中介区和转化带。

徐州市江苏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工程机械、建材、重化工基地,是面向淮海经济区和“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进“三北”的全方位辐射的区位优势和大开放、大发展的优越条件,既可以接受东部地区的辐射,参与国际分工,又可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传递,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规定:“为了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依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指定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北)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东北)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东)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中)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南和华西)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目录一、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五章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第六章基本农田保护第七章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第八章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第九章县(市、区)级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第十章近期规划第十一章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十二附则二、附表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徐州市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在徐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11522.8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和待业用地规划应当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3、《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通知》(苏发[1997]8号)4、《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苏政发[1997]121号)5、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土规字[1997]100号)6、《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实施方案》7、《徐州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8、《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00)9、《徐州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第五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以及《徐州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以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为基础,衔接协调好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重点,在保证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配臵各业用地,为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fb53980c-6eb1-11ec-a685-7cb59b590d7d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概述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原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

1993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5年9月,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园区内设立国家级“中国徐州民营科技园”。

1996年3月,省政府批准在园区内设立“江苏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

“一区两园”构成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徐州重点发展的现代新型产业基地。

2001年6月调整分区后,面积扩大到25.9平方公里。

徐政发[2022]84号《市政府关于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管辖的通知》规定,鼓楼区大黄山镇、大庙镇的人、财、物系统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

202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辖区面积由25.9平方公里扩大到152.8平方公里。

它有两个城镇和三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6.8万人。

已成为徐州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徐州市重点综合工业基地。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于2021年对开发区一期环评进行了批复。

开发区一期面积为19.8km2,北起京杭大运河,南至扬山、老龙潭山脊线,东界引线河,产业定位为高新机械、电子、轻工、新型建材和信息、生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

2022,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开发区I期19.8kM2的基础上,扩大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建设面积。

开发区二期占地60平方公里,北起京杭大运河,西至开发区一期西界,南至规划路,东至大庙住宅群(安然山以南),产业定位为:光伏(多晶硅、单晶硅、光伏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港口物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制造、特种汽车产业。

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徐州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

2022年11月1日被江苏省环保厅批准。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得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得《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就是徐州市规划建设得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得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得实施、市行政区划得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与新机遇得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得意见与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函》得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得《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与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得《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得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得《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得研究》,对徐州得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得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得范围来研究徐州得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得角度论证城市发展得技术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得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得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得发展形态、布局与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得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得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得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就是对中心城区得整合与优化,提高中心城市得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17•【字号】苏政复〔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0号徐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徐政报〔2023〕5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徐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徐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35.12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40.2368万亩(含易地代保任务0.236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794.898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246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全面提升徐州中心城市能级,增强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协同共建陆桥东部联动带、大运河文化魅力带和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

促进形成“两带三区多基地”的农业空间格局,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

徐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B)姓名____________ 考试证号 ____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9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2)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5)说到怀人思乡,你不禁想到一句连续的古诗文,“___________,_______”(6)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热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你准备在演讲中引用一句连续的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根据语境作答。

(9分)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sù()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A)数千年。

好的家训不仅承zài(A)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代秀传统,从而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B),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

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升华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的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sù ( ) zài (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A:连亘绵延 B:千丝万缕半丝半缕(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含总体规划).doc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含总体规划).doc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含总体规划)恐怕我做不到。

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江苏的绿军厌倦了攻击钒,这将需要很多钱来抢劫茎。

这取决于阀杆的热状态。

它还将依赖于一个狭小口袋的帮助。

这也将取决于韩国球衣的力量。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他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并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

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

他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并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

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新形式、新问题、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的规定,[从XXXX到xxxx],我市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省建设厅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XXXX年初,我市成立城市总体规划修订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略-保护和利用规划。

对风景名胜区和规划区内的重要风景、文物和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和鉴定。

4.近期城市边缘群体建设将重点加强对城市边缘群体发展的引导。

特别是,贾汪最近以老矿井为主要中心,以夏乔和新工区为副中心。

它由东向南发展,形成了连接南北、东西的贾汪城区,三者融为一体。

着力调整贾汪产业结构,新建工业园区、海景工业区,扩建贾汪电厂,推动贾汪由资源型经济向加工型经济发展,增强贾汪综合开发的经济活力,改善城镇生活和设施条件。

(17)、规划实施对策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特别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现代大都市的管理水平,发挥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应及时编制或调整分区规划、区(县)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强重要区域和重要路段的城市设计。

3.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加强规划法制建设,提高规划法律地位,强调依法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概要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

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

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

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

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

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

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七)、徐州都市区规划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2020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

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

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

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

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

(八)、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发展方向规划期内主城区建设用地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南发展。

2、功能结构主城区采取以老城区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为“双心”,分别承担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职能;利用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翟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城东新区等五个片区。

老城区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

徐州新区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工业区。

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翟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

城东新区是以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的综合片区。

3、公共设施规划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

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各配置一处城市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补充。

建立健全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三级文化设施。

老城区的彭城广场周边和徐州新区规划建设徐州文化中心。

建设三大教育产业基地;重视继续再教育与成人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使市区从现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变为二级。

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完善市、区级体育场馆的建设。

4、住宅建设规划住宅建设原则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贯彻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

新区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基础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住区建设标准:以中档住宅为主,兼顾各种不同标准的住区建设,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规划期末实现每户家庭拥有一套设施基本齐全、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6.80平方米以上。

5、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其他依托局部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发展少量的工业用地。

金山桥工业区:以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机械、医药、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同时接受主城区工业企业的转移。

城北工业园:以现状九里区和鼓楼区工业为依托,形成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城东工业园区: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以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区。

仓储用地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结合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相对集中的仓储区。

6、绿地系统规划徐州主城区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周边山川形胜,以主城区边缘的生态用地为绿环,以组团隔离绿地构成楔形绿地,作为沟通城区绿地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黄河及其周边的奎河、丁万河、荆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为串联主城区绿地的生态网络,形成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为网络、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公园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的绿地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