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于研究的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善于研究的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论文

做一个善于研究的小学数学老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必须尽快走出“教书匠”的角色,手握一年一年基本相同的教材,教授一届一届完全不同的学生,需要我们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才能常教常新,始终保持工作激情,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这种反思和研究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教材、对学生和对自己的研究。

一、研究教材

教材是经过专家反复斟酌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的适用性。不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材是统一的,学生是多样的;知识点是确定的,学习方法是灵活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精神,把握教材灵魂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顺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根据不同学生所处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等等个体差异,灵活处理教材内容,通过合理的增删、整合、重组等方式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根据教学需要做出适当的取舍,最优化地发挥教材各元素的作用,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分解教材,顺应学生的思维。比如,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我还把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旧教材先观察天平状态认识等式,然

后认识方程。而新教材通过情境,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最后揭示方程的意义。数学专家黄小明老师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先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用上平衡、如果、式子、等式,孩子们在编故事过程中明白了方程产生的过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向大家、名家、专家学习,多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品质。

同时,教学中老师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五年级“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时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这样的学习材料:一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完了。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我们可以将例题与练习都整合在同意情景中,将单一的例题整合成复合型的学习材料。可以将例题增加或改变材料:第三次又兑满热水,又喝半杯,第四次又兑满热水,又喝半杯;还可以把第四次改成又兑满热水,全部喝完。原来单一的问题变成了一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感悟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中走向深刻。

教会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公式重要得多。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

的高度去剖析教材,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研究学生

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教不好学生。

研究学生的时代特征。同样是一年级学生,但是五年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大脑所储存的信息肯定大不一样。泰戈尔说过“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这句话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出生于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生来就对数字化产品有亲近感,这是很多老师都自愧不如的。所以我们不能以惯性思维和一成不变的模式去教育他们。

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室里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导致最终学习成效的差异,这是个体差异的必然。我现在教学2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先让孩子们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有的孩子指了三个点,有的指了整个三角形,我追问:你们指的是角吗?二班的孩子们说是角啊?三班的孩子们说不是,是一个点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孩子们还没有角的准确概念,都是对角有一个初浅的表象,感觉有尖尖的就是角。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教师要因材施教,科学施教,鼓励学生参与选择作业量,

允许适度的错误率,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潜能。

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比如,新课标对概念课教学的要求是从形式化的表达到数学理念的建构,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什么样的数学教育更有价值。尊重孩子们原生态的想法,孩子们的潜能是没有极限的,可能超越教师。一位浙江教师在北师大教学《司马光砸缸》时:一个孩子问:老师缸有多大、多深啊?老师说:缸又大又深。孩子又问:缸既然那么大,七岁孩子怎么能砸破。老师赶忙说,缸不大也不深,不是与一个个问题矛盾吗?孩子又问,不大不深那可以爬出来啊,为啥要砸破呢?顿时老师哑口无言。

三、要研究自己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吗?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吸引你学生的?我们的教学优势在哪里?

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套路。但是,这些风格和套路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丰富。比如数学语言要丰富,数学课上出文化味来,课堂中时不时给孩子们开开玩笑也是可以的,我在六年级评讲试卷时,我让一个孩子起来说说这道题为这样列式的理由,他站起来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刚好有一个学生正好打了一个响屁,我说,看嘛,屁都不相信你说的是正确的,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接下来孩子们听讲都很认真了。在二二班上课时,有几个孩子举手回答到问题习惯不好,老是师说:“我我我”我说你乖啦你,一个孩子就说我乖啦,我说你有我乖,孩子们笑得很开心,从此孩子们改掉了这种举手习惯,有时玩笑胜过批评。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研究者、反思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期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它清楚的表明,只有经验没有反思的教师是没有成长进步的教师。

当我们担任班主任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我对学生的爱心够不够?有一项对学生的调查:你认为老师最应该改进的是: 调查内容

频率

A、敬业精神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