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成分简介
中药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来源: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外形: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
性昧:味苦,性寒。
成分:黄芩含黄酮类成分,计有40种黄酮。
主要有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
还含β-谷甾醇、苯甲酸、氨基酸等。
黄芩的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黄芩古代常用于外感发热。
温病发热,痢疾,及肺、肝胆、胃肠之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黄芩的作用1、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保护骨质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γ-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对关节炎继发性骨损害有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的退化和破坏。
2、镇静、降压、解痉、利尿、抗凝能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而有镇静功效。
3、解热、解毒和抗病原体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黄芩的应用1、黄芩汤(《伤寒论》):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下利;2、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由黄连、阿胶、栀子、黄芩、白芍组成,以黄连、黄芩苦寒直折,清心降火,用于阴虚火旺型体质。
{坤泰}胶囊取自此方,滋阴养血。
3、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治疗湿温身热。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提取方法探究8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研究姓名梁玉彩性别女学号 30年级 07级专业化学教育系(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王芸芸2011年5 月16 日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5月16日指导教师签字: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黄芩苷的提取方研究摘要黄芩是我国传统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铜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
目前,黄芩主要通过煎煮法、回流法等提取,但这些方法存在有效成分提取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参阅今年来国内外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以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较高,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多种多样,各有优劣,并且黄芩苷有很重要的药理作用,已成为多种中成药的组成之一,其提取方法有超滤、水提酸沉淀、醇提酸沉法等,今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方法值得关注。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Abstract: The skullcap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s copper compounds baicalin, Han baicalin, baicalein, wogonin and so on. Currently, baicalin mainly through boiling, reflux extraction method, etc., bu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se methods the problem of low extraction efficiency, by referring to the literature this year, and to collate review to baicalin and baicalein were higher, Extraction of baicalin diverse, each wi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baicalin have importa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s become one of a variety of proprietary composition, methods of ultrafiltration and its extraction, water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alcohol extraction and acid Journal of Law, and so this year to develop advanced methods of concern。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
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本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等疾病的治疗[1]。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黄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及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1.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20多种黄芩中已经分离鉴别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苷、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白杨素等120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化合物[2]。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
董建萍等[3]首次从川黄芩中分离出粘毛黄芩素-Ⅲ、粘毛黄芩素-Ⅰ。
1.2 挥发油杨得坡等[4]从黄芩根部鉴定出19个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二酸类化合物占26.1%,β-广藿香烯占14.54%,其后依次为异戊二烯、抗氧化剂BHA、α-/β-愈创木烯、乙酰苯等。
巩江等[5]的研究显示,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含有烯丙醇、苯乙酮、石竹烯、α-律草烯、香叶烯、γ-榄香烯等多种成分。
1.3 多糖多糖是由单糖链接而成的多聚糖,杨武德等[6]用硫酸苯酚分光光度法对黄芩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炒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酒黄芩、生黄芩、酒蒸黄芩、焦黄芩,而炭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低。
黄芩的功能主治和作用是什么
黄芩的功能主治和作用是什么黄芩的简介黄芩,又称黄芩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忍冬科黄芩属植物。
黄芩一般生长在我国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
它的根和茎均具有药用价值,呈黄色,因此得名黄芩。
黄芩的功能主治黄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如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以下是黄芩的一些常见功能主治:1.抗菌作用:黄芩具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能力,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抗炎作用:黄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因此,黄芩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肠炎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3.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黄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抗氧化作用:黄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伤害。
5.消炎止痛:黄芩有镇痛效果,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如胃痛、头痛、风湿痛等。
黄芩的应用领域黄芩的药理作用广泛,常被应用于以下领域:•感染性疾病:黄芩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痢疾等。
•消化系统疾病:黄芩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黄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部疾病症状,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黄芩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肿瘤治疗:黄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常被用于辅助治疗肿瘤,如肝癌、胃癌等。
黄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使用黄芩时需要遵循以下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1.黄芩一般以黄芩粉末或黄芩药材的煎剂形式使用。
2.冲剂一般剂量为3-10g,口服。
也可用于外用,制成药膏或涂敷剂。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又名黄精、黄连、黄柏,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自古以来便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草本药物之一。
黄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凉血安胎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日益深入,黄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黄芩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并深入探讨黄芩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及其机制。
本文还将对近年来黄芩药对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黄芩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探索黄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远。
这些作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
黄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和黄芩素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成分。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黄芩苷和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一特性使得黄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芩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黄酮类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这使得黄芩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肠炎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芩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这使得黄芩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黄芩的这些药理作用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黄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精准。
黄芩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黄芩的功能主治和功效1. 黄芩简介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唇形科植物。
它的主要产地是中国,尤其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广泛种植。
黄芩的药用部分是其根,经过采集和加工后制成药材,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2. 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具活性成分的是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是黄芩的主要药理基础。
3. 黄芩的功能主治黄芩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黄芩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特别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疮、咽喉炎、痈肿等病症。
•止泻止痢:黄芩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对于脾胃湿盛所致的腹泻和肠胃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黄芩还可用于治疗痢疾、痢疾后期防止反复以及肠炎等病症。
•抗菌消炎: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因此,黄芩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丹毒等。
•抗氧化:黄芩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机体氧化损伤。
因此,黄芩可以作为抗衰老和美容的保健药材。
4. 黄芩的功效•抗肿瘤:黄芩中的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抗过敏:黄芩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对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保护肝脏:黄芩可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肝脏细胞,减轻肝脏损伤,在防治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
•抗糖尿病: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可调节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有一定作用。
5. 黄芩的使用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黄芩,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对黄芩过敏者应避免使用,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黄芩具有一定的苦味,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因此要注意调配服用方法,避免对胃肠产生刺激。
以上是关于黄芩的功能主治和功效的介绍,通过了解黄芩的药理特点和药用功效,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黄芩,发挥它的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小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小黄芩的作用与功效小黄芩(scientific name: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菊科黄芩属的一种草本植物,又名天花粉、白根、地黄。
它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蒙古、朝鲜和俄罗斯远东等地。
小黄芩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
它在中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并且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全球科研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黄芩的作用与功效,并且结合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一、小黄芩的化学成分小黄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小黄芩中主要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连素、黄芩素、黄芩苷、溴化黄酮等。
此外,小黄芩中还含有槲皮素、木脂素、黄酮醇、黄酮醇苷、单萜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
二、小黄芩的清热解毒作用1. 抗菌作用小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或杀灭多种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研究表明,小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2. 抗病毒作用小黄芩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宫颈癌病毒等。
研究发现,小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病毒的进入宿主细胞和繁殖,从而阻止病毒感染。
3. 抗氧化作用小黄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研究表明,小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减少氧化应激的程度,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4. 抗肿瘤作用小黄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研究发现,小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小黄芩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并且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三、小黄芩的其他作用与功效1. 抗炎作用小黄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的草本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它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干燥湿度、冷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冒、咳嗽、痢疾等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芩的药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黄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甲酸、水杨酸等,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抗菌成分。
黄芩还能够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合用,能够降低抗生素用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黄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其抗病毒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
在病毒感染初期,黄芩能够抑制病毒的吸附和复制,从而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
黄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其抗氧化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长期服用黄芩可以改善身体的抗氧化状态,预防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黄芩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等症状。
其利尿成分主要是有机酸类化合物。
黄芩可以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炎等疾病引起的水肿症状。
黄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内服时,可以单味药煎服,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各种疾病。
如与知母、栀子等配伍,可以治疗肺热咳嗽;与黄连、半夏等配伍,可以治疗胃热呕吐;与阿胶、地黄等配伍,可以治疗阴虚内热。
在外用方面,黄芩可以用于治疗痔疮、痈疽等疾病。
黄芩在中医美容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普济方》中记载的“三黄散”,就是以黄芩、黄连、黄柏为主要成分的外用制剂,可以治疗面部长疱、皮肤溃疡等。
黄芩
黄芩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归肺、脾、肝、胆、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1]。
黄芩又名腐肠、泾芩、条芩等,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甘肃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爱滋病、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抗肿瘤、抗过敏、清除自由基、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免疫、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均有保护作用[2]。
黄芩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效成分有黄芩苷(Baicalin)、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目前药物代谢研究表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为前药,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为二者的真正药效物质基础。
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癌、抗肿瘤、抗凝、抗血栓形成和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神经元等作用。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抗炎和抗菌[3]。
本文利用黄芩苷在强酸、加热条件下不稳定易水解生成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的性质,建立了由黄芩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方法。
取黄芩苷干品10.0g,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0mL,在搅拌下滴加100mL 浓硫酸,黄芩苷水解,得深黄色液体,放置20min,抽滤,将水解滤液在搅拌下倾入2000mL冰水中,析出黄色固体,抽干水洗沉淀至中性,加氯仿抽提沉淀,过滤氯仿回收至干。
残渣用不同溶剂溶解。
参考文献[1] 史雪靖。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0,279(4):128-130。
[2] 李玉萍,熊向源,刘建涛。
黄芩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972-974[3] 许闽,肖功胜,杨云。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配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配方
黄芩,又名黄连,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茎。
在中医中,黄芩被广泛用作一种
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禁忌配方需要避免。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泻火: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发热、口干、
咽痛等症状。
2.泻下解毒:黄芩有泻下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湿疹等肠胃
道疾病。
3.燥湿利湿:黄芩还能燥湿利湿,对湿热病证有良好的疗效,如黄疸、
糖尿病等。
4.清肝明目:黄芩对一些肝病、眼病有一定的疗效,可清肝明目。
黄芩的禁忌配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黄芩,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
影响。
2.体质虚弱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不宜使用黄芩,以免加重
身体负担。
3.长期服用者:长期、大剂量服用黄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因此应
谨慎使用。
4.药物相互作用:黄芩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黄芩作为一味中药草,功效与作用丰富多样,但在使用时应根据个
人体质、病情选择适宜的剂量及配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对于禁忌配方,应遵医嘱,避免因误用引发不必要的风险与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配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
黄芩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技术是评价黄芩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判断药材的药效和安全性。
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
目前常用的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两种。
化学方法中,常用的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质谱法等。
HPLC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
通过在HPLC仪器上运行标准溶液,然后将黄芩样品溶解并通过该仪器分析,可以得到各种成分的峰面积。
通过比较样品峰面积和标准曲线,就可以计算出黄芩有
效成分的含量。
生物学方法中,常用的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技术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和样品中的黄芩有效成分结合,然后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来测定
含量。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特定的实验条件
和设备。
除了以上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测定技术,如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成像等。
这些方法具有非破坏性、高通量等特点,在黄芩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是评价黄芩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是
目前常用的测定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测定技术也会不断出现,为黄芩有
效成分含量测定提供更多选择。
这些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黄芩药材的质量控制
和安全性评价水平。
黄芩化学成分
黄芩化学成分1889年日本人高桥从中国黄芩中分离出一个酚性结晶,1910年,及从越南产黄芩中研究清楚印黄芩素(Scutellarin),第一个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1922年日本人柴田桂太等从中国黄芩中分离黄芩素结晶,研究清楚大部分分子结构,未分离出甲基化合物,对葡萄糖醛酸的位置不确定。
1.黄芩(陕西省富县直罗镇野生)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2.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3.并头黄芩中野黄芩苷含量根3.17% >茎2.30%>叶1.78% >花卉0.38% ,含量范围1.78% ~3.17% ,根部野黄芩苷含量最高4.(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黄芩干燥根茎黄芩苷、野黄芩苷、去甲汉黄芩素一7一O一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一7一O一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素一7一O一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5.(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论文)黄芩有效成分的酶提取工艺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6. 黄芩中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苯乙醇昔类、甾醇、氨基酸、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但种类最多、生物活性最显著的是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黄芩苷元(Baicalein),黄芩苷(Baical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苷(Wogomoside),鼠尾草素(Salvigenin),千层纸素,韧黄芩素-I,汉黄芩素-5-O-D-葡萄糖苷,韧黄芩素-II,黄芩黄铜II,白杨黄素,白杨素-6-C-β-D-葡萄吡喃糖基-8-C-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白杨素-8-C-β-D-葡萄吡喃糖苷,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苷,粘毛黄芩素III,粘毛黄芩素III-2’-O-β-D-吡喃葡萄糖苷,粘毛黄芩素I,左旋圣草素,粘毛黄芩素II,黄芩素-7-O-D-葡萄糖苷,去甲汉黄芩素,异黄芩素-8-O-D-葡萄糖醛酸苷,黄芩黄酮I。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芩,又称黄龙,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茎。
早在《本草经集注》中就已有记载,被誉为"名草",在我国传统药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黄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芩素、黄芩甲素、黄芩酚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随着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准确测定成为药物研发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含量测定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含量测定技术也逐渐应用在黄芩有效成分的分析中,如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电化学法等。
本文旨在总结黄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为黄芩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从而保障黄芩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可以为相关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黄芩药材的产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深入研究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助于揭示黄芩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芩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促进黄芩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高黄芩制剂的质量和药效,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1.3 研究意义准确测定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通过科学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有效地保障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对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可以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生产。
针对不同药品的制备和应用需要,需要准确了解黄芩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技术水平,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芩这一重要的中药材,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
黄芩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黄芩药材名称:黄芩[国家保护3类]拼音名称:HUANGQIN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黄花黄芩、大黄芩、下巴子、川黄芩、空肠、经芩,黄金条根、A葿、黄文、虹胜,妒妇、炖尾芩、印头,内虚、元苓、子芩、宿芩、腐肠。
科属:该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产地: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寒。
入脾、胃、肺、胆、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
中成药:共有921种中成药使用黄芩:康乐鼻炎片复方对乙酰氨基酚金银花注射液甲麻芩苷那敏片复方氨敏狗仔花片庆余辟瘟丹京万红鼻炎滴剂追风壮骨膏拔毒膏冰黄肤乐软膏等。
应用: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芩能清实热,泻肺火。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3、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朮、竹茹等配合应用。
用法用量: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制品;清上焦热可用酒黄芩;止血则多用黄芩炭。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中,故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忌用。
采收加工:黄芩播种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刨收,因根系深,根条易断,挖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刨出的根,去掉残茎,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干燥。
在晾晒过程中,避免暴晒过度发红,防止水湿雨淋,见水变绿,最后发黑,影响质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
炮制品贮在干燥容器内。
黄芩的作用功能主治
黄芩的作用功能主治1. 抗菌消炎作用•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黄芩中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病变。
2. 抗氧化作用•黄芩富含多种黄酮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的进行。
•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减轻身体的氧化应激程度,维护身体健康。
3. 消肿止痛效果•黄芩中含有黄酮类成分、生物碱和黄酮苷等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消肿作用。
•黄芩还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局部组织的肿胀。
4. 抗过敏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黄芩可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减轻过敏症状,如鼻塞、流涕、瘙痒等。
5. 抗肿瘤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黄芩还能够抑制肿瘤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潜力。
6. 保护肝脏作用•黄芩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肝脏受损程度,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黄芩可以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调节肝脏的脂肪代谢,减轻肝脏的负担,保护肝脏功能。
7. 改善免疫功能•黄芩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黄芩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效果,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帮助。
8. 抗炎作用•黄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黄芩中的黄芩苷成分可以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9. 抗溃疡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溃疡作用,能够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的分泌,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黄芩还能够增加胃黏液的分泌,形成一层保护性膜,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和侵蚀。
10. 抑制肝炎病毒复制•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能够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黄芩的有效成分
黄芩的有效成分炎症反应作为一种基本病理过程与许多常见炎症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也逐渐被发现与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药黄芩来源于唇性科黄芩属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的干燥根,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它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证,证见发热胸痞、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舌苔黄腻等。
黄芩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酚酸类、苯乙醇、氨基酸、甾醇、精油、微量元素等。
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新黄芩素等,研究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重要炎症介质的释放并且抑制细胞毒性分子一氧化氮(NO)的产生,从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黄芩抗炎作用的不断研究,黄芩有效成分的抗炎作用机制也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其中就包括对炎症通路的阻断作用,黄芩中多种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炎症通路中的关键靶蛋白影响其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但在众多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仅从单个蛋白或者单条通路探讨黄芩有效成分对其中的影响,缺乏一定的整体性。
本文从黄芩有效成分在炎症通路中的作用为出发点,就黄芩有效成分在整个炎症通路中作用的靶蛋白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为黄芩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1对TLR通路的影响Toll样受体蛋白(Toll-likereceptors,TLR)最初是在果蝇体内发现的一种信号转导蛋白,在果蝇的发育和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哺乳动物体内也同样存在着Toll样受体蛋白,并将这种蛋白统一归为TLR 家族。
它们能够结合一些病原体或其产物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来进行识别,还可以对不同病原体的相关分子结构进行识别继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从而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并最终激活获得性免疫反应。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药历史悠远,现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肺热咳嗽等证。
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中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如根据贾蔷等的统计,在《中药部颁标准》中有477个成药含有黄芩,包含主治疾病153种。
因此,对黄芩的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黄芩的栽培鉴定、加工炮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对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药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1、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多种作用的基础,开展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是探索黄芩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前提。
1.1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目前从黄芩属药材中已发现了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见图1、表1)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见图2、表1)多在C5和C7有羟基取代,常见的有二氢黄芩苷、7,2′,6′-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等;还含有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2′,6′,5,7-四羟基黄烷酮等黄烷酮类成分(见图3、表1)以及查尔酮类成分(见图4、表1)2,6,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等。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类型、提取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黄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芩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黄芩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推动黄芩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乙酮类、挥发油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最为突出的化学成分之一,其中黄芩苷(baicalin)是最具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中还含有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外,黄芩中还含有苯乙酮类化合物,如黄芩酮(scutellarein)等。
这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是黄芩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挥发油类化合物也是黄芩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多种成分。
这些挥发油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特殊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等。
黄芩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的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黄芩化学成分
黄芩化学成分
黄芩是一种传统草药,其化学成分十分丰富。
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苷类、多糖、有机酸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最重要的药理成分,包括黄芩苷、黄芩甙、川芎苷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此外,黄芩还含有丰富的黄酮苷,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黄芩的生物碱成分主要包括黄芩碱、黄芩素、黄芩甲素等,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而黄芩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解毒等作用。
总之,黄芩的各种化学成分共同发挥作用,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简介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
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
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
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
味微苦。
产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江苏有栽培;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显微鉴定法
粉末黄色。
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
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
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有稀疏斜纹孔。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薄层鉴定法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ml,
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黄芩苷对照品、黄芩素对照品、汉黄芩素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0.5mg、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及上述三种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三个相同的暗色斑点。
主要成分
黄芩苷黄芩苷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常温下为淡黄色粉末,味苦。
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微溶于氯仿和硝基苯、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热乙酸。
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色的沉淀。
溶于碱及氨水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
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缓解哮喘、泻火解毒、止Chemicalbook血、安胎、抗变态反应及解痉作用,也为哺乳动物肝脏涎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调节某些疾病的作用,也具有较强的抗癌反应生理效能。
主要用于治疗湿温,暑温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症。
另外黄芩苷还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化妆品原料。
黄芩素
又名黄芩苷元,黄芩黄素,Noroxylin。
黄色针状结晶,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及热冰醋酸,微溶于氯仿,溶于稀氢氧化钠呈绿棕色,但不稳定,易氧化成绿色。
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及热冰醋酸,微溶于氯仿,溶于稀氢氧化钠呈绿棕色,但不稳定,易氧化成绿色。
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利尿、利胆、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缓解哮喘等作用。
也为哺乳动物肝脏涎酶的特异性抑制Chemicalbook剂,具有调节某些疾病的作用。
工业上以其为原料制取黄芩苷原磷酸酯用于过敏、喘息性肺炎,也作收敛剂、止血药。
汉黄芩苷
汉黄芩苷,别名汉黄芩甙,分子式是C22H20O11,为黄芩中特有的成分,黄色结晶。
熔点不明显,230℃变为红棕色,302℃变黑分解。
微溶于50%乙醇或甲醇,几乎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水解后生成汉黄芩素。
汉黄芩素
黄色针状结晶(乙醇水溶液或醋酸乙酯-苯),熔点203℃,极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和醋酸乙酯,溶于乙醇、醋酸和氯仿,微溶于苯和水,不溶于二硫化碳和石油醚。
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活性、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此外,还具有脑缺血时的神经保护作用。
用小鼠切除的小肠实验表明有罂Chemicalbook粟碱样的解痉作用,但作用较弱,约为罂粟碱的五分之
一。
大鼠口服汉黄芩素可降低乙醇所致的甘油三酸酯水平。
另汉黄芩素还具有抗癌作用和利尿作用。
药用控制
《中国药典》以黄芩苷含量作为黄芩质量控制依据。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在60℃减压干燥4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3g,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
参照《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