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胃溃疡

合集下载

炙甘草汤加减治胃溃疡医案、配方

炙甘草汤加减治胃溃疡医案、配方

炙甘草汤加减治胃溃疡医案、配方来源:养生之家养生之家导读:炙甘草汤加减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胃溃疡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消化性溃疡".它之所以被称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近年的研究发现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病.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液所消化(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坏死糜烂面.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引起胃溃疡的因素有很多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刺激、机体的应激状态、某些病原菌的感染都是引起胃溃疡的原因,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吸烟、酗酒等.胃溃疡多发于45~55岁之间,临床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气,泛酸或餐后总感觉慢性的中上腹部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等症状.溃疡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民间多称为"心口痛"、"胃气痛"、"胃痛"、"饥饱痨".【病案举例】周某某,女,30岁.2001年4月就诊.症见嗳气吐酸,胃脘隐痛,有时呕吐食物,背部脾俞穴有压痛点,唇舌淡红,脉象细弱结代,胃肠钡透显示:胃小弯部溃疡.中医辨证: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中气失和.方用炙甘草汤加味,并减轻生姜、桂枝的用量:炙甘草、麻子仁、白芍各20g,生姜、人参、桂枝各10g,山楂10枚,生地黄50g,阿胶、麦门冬各15g.7剂水煎服.二诊:主症如前,有是证用是方,前方更服6剂而获愈.37按:根据叶天士"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此方具有滋养营血,补益中气的作用.此外本方还可用治血虚津少,肠失濡润的血虚便秘.值得一提的是方中的麻仁起润肠通便的作用,不入心经,不仅在血虚便秘中意义重大,而且在心脏病的治疗中有同等重大的意义,因为便秘亦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中医医案——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中医医案——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涤饮法治愈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案:林某,男,31岁。

初诊:1972年10月。

主诉及病史:经钡餐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1年余,不断服用西药治疗,症状不见好转,曾长期服用附子理中汤及丸亦无效。

诊查:主要症状为中脘部特别怕冷,而疼痛不甚显著。

用自己特制的毛巾包成的棉花小垫子3个,重叠缚于脘部,外面尚需紧裹棉衣,才觉稍暖。

精神不振,饮食少进,大便软溏,舌苔白滑,脉弦迟。

由于体力不支,不能工作,在家休息治疗。

辨证:脾阳不足,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

苓桂术甘汤治之。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12g 炙甘草9g二诊:3剂后中脘部畏冷感显著减轻,已可除去1块棉花垫子。

饮食稍有增加,精神稍好,原方药再进4剂。

三诊:前方药服7剂后,中脘怕冷明显好转,棉花垫子已完全除去,但有时仍需将棉衣裹紧方感舒适。

饮食已正常,精神转佳,欲上班工作。

观其舌滑象虽除但仍有白苔,脉弦虽减而仍有弱象。

乃嘱其休息数日,并服用下方药,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温阳涤饮。

处方:黄芪12g 党参12g 焦白术9g 茯苓18g 肉桂5g 法半夏9g 陈皮5g 炙甘草6g服完7剂药后,即可恢复工作。

随访中脘怕冷一症已全除,未再复发。

按语以上医案属痰饮证,故选用温阳涤饮法治疗而获效。

温阳涤饮的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分清阳虚和饮邪哪个偏重。

中脘恶寒或背心恶寒,脉弦都是饮病的特征,故有弦脉主饮之说。

凡有此证者,均可用温阳涤饮法。

第二,如并见少气懒言,中气不足之证者,可于方中加入党参、黄芪各9~15g,补脾益气。

第三,苓桂术甘汤中,原方桂乃指桂枝,在本方之中可改用肉桂,余体会其温阳之功更佳。

第四,如病者不单中脘恶寒,而又见其他部位局部恶寒或全身恶寒者,证属阳虚,可于方中加入制附片9~15g(先煎入药)。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一、炙黄连胃颗粒【处方】炙黄连30g、洋金花30g、黄芩30g、泽泻15g、苦参15g、南星12g、黄柏15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粗末,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制成胃颗粒,每次10g,餐后温开水送服。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通过清热、解毒、凉血、生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促进溃疡的愈合。

二、杜仲大方【处方】杜仲15g、黄芩15g、南星9g、当归9g、丹参12g、白薇12g、山药15g、白术9g、甘草6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滤去渣留汤。

每日2次,每次服用250ml的药汤,饭前后30分钟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患者的胃痛、饱胀等症状,并促进胃部溃疡的修复。

三、黄连保肝汤【处方】黄连30g、黄芩30g、泽泻15g、当归18g、白芍15g、茯苓15g、山药20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40分钟,滤去渣留汤备用。

每日3次,每次饭前后30分钟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养胃的作用,能够舒缓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四、黄芩杏仁饮【处方】黄芩15g、杏仁15g、黄连6g、白芍15g、泽泻9g、白术12g、炒谷芽15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细末,加水煎煮20分钟,滤去渣留汤。

每日2次,每次500ml,分早晚饭前后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溃疡患者的胃痛、恶心等症状,并有助于溃疡的修复。

中药治疗胃溃疡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以下事项:1. 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2. 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

【医案】汉方治疗胃溃疡,常用这几个方剂

【医案】汉方治疗胃溃疡,常用这几个方剂

【医案】汉方治疗胃溃疡,常用这几个方剂大建中汤治胃下垂兼胃溃疡症验案(藤平健治验)22 岁未婚女子,约 1 年前,胃消化不良,食后吞酸,肠鸣,继而下利,仅 1 年间体重下降 19kg,现只有 36kg。

全身倦怠严重,终日卧床,诸治疗无效,自己认为如此下去,活不到半年将死。

身体消瘦,如皮包骨,颜面苍白,完全不思饮食,虽勉强进粥,即停食不下,口吐酸水,严重不适。

肠鸣剧烈,常常自觉蠕动亢进,腹力极弱,足冷甚。

大便 2 日 1 行,均为下利便。

闭经已数月。

脉沉弱;舌尖灰色,根部褐色,苔厚而干燥。

腹力软弱,腹壁薄,心窝部略有抵抗压痛。

与大建中汤 96 日,诸症好转,体重增加 15kg 而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患者的症状繁多,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整体的体质虚弱,二是消化道的局部症状,三是舌、脉、腹诊的客观表现。

其中,“肠鸣剧烈,常常自觉蠕动亢进”应该是使用大建中汤的眼目所在。

“食后吞酸,肠鸣,继而下利”,很容易想到生姜泻心汤证;“心窝部略有抵抗压痛”更像是“心下痞硬”,但患者的体质虚弱,而适合生姜泻心汤的人较之壮实。

《皇汉医学》把生姜泻心汤归在少阳病里,大建中汤归在太阴病中。

“少阳病” “太阴病”不仅仅是病证的分类,更应该暗含体质的强弱。

大建中汤条文说:“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是肠型或胃蠕动波,为肠蠕动亢进的表现,只不过属于逆蠕动。

但患者在蠕动的程度上没有条文描述的那样严重,既没有“出见有头足”,也不存在“不可触近”,推测可能是患者体质极度衰弱,对疾病的反应不够强烈。

该病人没有呕吐,可能与进食比较少有关,但口吐酸水可以视为呕吐的变异。

单味甘草治胃溃疡验案(矢数道明治验)43 岁妇女,约自20 日前食欲不振,心下部胀满痛苦,绞痛,嗳气,烧心,恶心,同时有肩酸、腰痛,全身倦怠已极,不能食米饭,能吃辛辣味面条。

中医医案——溃疡病合并出血

中医医案——溃疡病合并出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黄土汤加味治愈吐血便血病案:王某,男,19岁。

主诉及病史:因反酸,胃痛6年,头昏、乏力,黑便4天,于1959年11月24日收住院。

入院后诊为“溃疡病合并出血”,经多次输血和止血针药等治疗,病情反而逐渐加重。

特邀米老诊治。

诊查:症见精神委靡,面色苍白,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臭,腹痛腹胀,恶心欲呕。

昨日吐血200ml,大便色黑呈柏油样。

舌质淡,苔黄腻,脉细弱数。

血压100/60~20mmHg。

红细胞256万/mm3。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辨证:证属脾虚湿盛,胃络损伤。

治法:宜健脾化湿,凉血止血。

以黄土汤加减。

处方:灶心土24g 白术9g 炒黄芩9g 生地24g 杭芍12g 丹皮12g 阿胶9g(烊化兑入)炙甘草9g 地榆炭9g服药2剂后,症状好转,无吐血便血,大便稀色黄,无恶心呕吐、头晕、腹痛,有饥饿感,舌淡、苔白腻略黄,脉细弱。

血压100/76mmHg。

继服上方药5剂。

药后精神明显好转,多食后腹部不适,大便日1~2次,呈1棕色,苔白腻,脉沉细。

继用上方加血余炭12g、附子3g。

服上方药3剂后,大便成形,日1次,色黄。

舌脉如前。

继用上方药2剂,以巩固疗效。

药后大便正常,昨日食后腹胀,腹部隐隐作痛,咽干,苔白,脉细。

血压正常。

红细胞380万/mm3。

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证为脾胃虚弱,气津不足。

以六君子汤加味。

处方:党参9g 白术9g 姜半夏9g 茯苓9g 陈皮9g 炙甘草9g 麦冬9g 五味子4.5g服上方药6剂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便血有远血、近血之分。

本例远血,始用黄土汤去附子,加丹皮、杭芍、地榆炭以凉血止血。

待三诊时上方加用附子、血余炭以温摄止血。

妙在附子用量仅为3g,若过量大热则失其温摄,反而致使出血。

五诊时出血已痊愈,改用六君子汤加味,以健脾养胃,补益气血。

符合陈修园所说“血之道,化中焦”之血液生成机理。

名老中医章次公老先生治疗胃溃疡验案精选

名老中医章次公老先生治疗胃溃疡验案精选

名老中医章次公老先生治疗胃溃疡验案精选胃溃疡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导致人体患上胃溃疡的因素有很多,且较为复杂,多为一综合因素所致。

胃溃疡症状较轻的患者,生活中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表现,因此很多人都是在偶然的情况发现这一疾病。

但是当症状较为严重时,可能会伴有胃穿孔以及胃出血等症状,此时就会引起人们的警惕。

胃溃疡在临床当中最主要的症状表现是疼痛,但是也会伴随着一些诸如食欲不振、饭后胀满恶心呕吐等非典型症状,且胃溃疡病的症状往往迁延,时常复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痛苦。

章次公老先生通过运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来治疗这一疾病,常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下面一起来看两则章次公老先生治疗胃溃疡的验证医案。

经典医案李××,男。

往日胃脘痛,有发作性,数月来连续不休;近则呕吐黑水。

此胃之粘膜有溃疡。

随处方:杏仁泥24克,云苓9克,旋覆花12克(包),生地榆12克,全当归9克,怀山药12克,伏龙肝30克。

另:鸡蛋壳煅研细末,每次服1.克,1日3次。

二诊:进保护粘膜之药,呕吐黑水,其势大减,痛亦略定。

杏仁泥24克,桑椹子12克,云茯苓9克,玄明粉9克,杭白芍12克,瓜蒌12克,延胡12克。

三诊:服药不得法,痛又作,盖经过溃疡面刺激故也。

杏仁30克,当归9克,飞滑石12克,云苓12克,延胡12克,淮山药15克,杭白芍18克。

四诊:溃疡性之胃痛,缓和包摄之药,只能暂缓所苦,根治纯在食养疗法。

淮山药15克,杏仁泥45克,伏龙肝30克,云茯苓12克,当归9克,玄明粉12克,黑芝麻12克。

五诊:胃溃疡虽见平定,还须注意饮食,佐以散剂以巩固之。

象牙屑6克,五灵脂18克,全当归18克,云茯苓18克,煅瓦楞18克。

共研细末,1日3次,每次吞服2.克一3.克。

按:该患者初病时,异常好食,食后胃内觉舒适,否则即痛。

先生最后诊断为胃溃疡,除用药外,并嘱注意饮食。

患者遵守所嘱,后遂未再发作。

经典医案吴女。

午后胃部隐痛,大便如栗状。

其人体弱,神疲,当消补兼施。

胃溃疡案--香砂六君子汤合乌贝散--肝郁脾虚--沈绍功

胃溃疡案--香砂六君子汤合乌贝散--肝郁脾虚--沈绍功

胃溃疡案--香砂六君子汤合乌贝散--肝郁脾虚--沈绍功【医案胃溃疡病】病史:冯生,40岁,初诊节气,白露。

经常因生气胃脘胀痛泛酸二年。

曾经胃镜查,确诊为胃溃疡。

一周前情志过激,胃痛发作,嗳气泛酸,神疲乏力,纳谷不香,大便溏薄,饥时痛甚,进食后缓解,但过食则胀。

苔薄黄,舌质淡,脉弦细。

讲解与互动:先搞辨证,病因是生气引起的。

什么辨证?学生:“肝郁。

”对!有肝郁。

这没问题了。

但是他肝郁是个病因,你注意肝的症状没有?这里有个返酸,他胁肋并不痛,仅仅是个病因。

舌质淡了。

学生:“阳虚。

”阳虚还没有到,光淡没胖,阳虚舌质淡而胖,还没到阳虚。

学生:“气虚。

”哎!气虚有。

纳谷不香,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有气虚呀。

就是肝和脾的关系,木和土的关系。

肝是旺,脾是虚。

这个辨证应该是很明白了。

也是我们平常讲的肝脾不调。

肝气郁结,脾湿不健运,脾气不够。

治疗应该怎么治?学生:“舒肝理气。

”对呀!还有呢?学生:“补气。

”对呀!补气。

就是抑木扶土。

肝郁要抑木,脾虚要扶土。

抑木扶土。

什么方?学生:“逍遥散。

”可以用逍遥散。

但逍遥散力量不够,健脾的力量不够。

学生:“香砂六君子。

”哎!对了。

香砂六君子汤。

记住了:抑木扶土的厉害,它代表方就是香砂六君子汤。

开药。

怎么开?学生:“党参、白术、柴胡、云苓、砂仁、木香。

”还有呢?学生:“黄连、吴茱萸。

”这吴茱萸得记住一点,这吴茱萸特别难吃,好多病人吃了吴茱萸反而胃里面不舒服,所以尽量吴茱萸不用。

除非呕吐很厉害的,才用吴茱萸。

可以用,吴茱萸并不矛盾。

还有什么?学生:“山药、乌贼骨。

”哎!对。

可以用。

中医治病你不要单打一。

我反复讲了,所谓的运则活,疗效才能保证。

脾虚健脾没错,你还要想到另外一层呀!肝郁就给他抑肝了,脾虚了给他健脾了,这个都对。

但你要想到深一层,就是我经常讲的间接治疗。

肝郁气滞你要想到什么?气滞必有血瘀呀!光理气是一个疗效,理气里面适当加一个化瘀的药,活血以行气,这疗效明显提高,一定要记住这个规律,提高疗效的窍门。

中医名家章次公老先生治疗消化性溃疡验案两则

中医名家章次公老先生治疗消化性溃疡验案两则

中医名家章次公老先生治疗消化性溃疡验案两则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直接或间接的听到有关于“消化性溃疡”这个疾病的一些信息,它是西医内科当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多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由于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有关,故称之为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临床主要的症状之一就是上腹部的疼痛,另外也可出现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通过正确的辨证、用药后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疗效,下面给大家列举中医名家章次公老先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两则医案,其用药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经典医案(胃溃疡)陈女。

胃痛多作于食后2小时许,迸硬固食物则其痛更甚,溃疡病之嫌疑最重。

凡此等证过用香燥刺激之品,未有不偾事者。

慎之!故处方:苦杏仁24克,全当归12克,白芍9克,玄胡索9克,桃仁泥9克,茯苓9克,米仁15克,飞滑石9克。

另:鸡蛋壳置瓦上煅存性,每服2克,1日3次,饭前服。

按:胃痛一般多用辛香理气之品,但用之过剂,是胃阴必伤。

溃疡病患者易于动血,香燥刺激之品更应谨慎使用。

此案用当归、桃仁、杏仁等行滞、化瘀、止痛,是先生多年经验,对渍疡病疼痛,确有良效。

归、芍同用,可调营血,缓急止痛;玄胡索镇痛,亦具良效;煅鸡蛋壳能制酸,而且可促迸溃疡愈合;米仁古籍谓其具有'补脾胃,通行水','排脓消肿讨的作用,对溃疡病灶的消失是有帮助的;用茯苓、滑石亦是取其健脾利湿的作用。

经典医案(十二指肠溃疡)李某,男。

胃痛已8年,多作于食后3小时许,得食可稍缓,曾有黑粪史。

此患者曾经钡餐造影确诊为复合性溃疡。

处方:凤凰衣30克,玉蝴蝶30克,轻马勃20克,象贝母20克,血余炭15克,琥珀粉15克。

共研细末,每服2克,1日3次,食前服。

共服上方两料,复查龛影消失,而告痊愈。

按:此特效之案,余至今记忆犹新。

究其处方是一张治疗渍疡很别致的经验方,效果好,价廉,值得迸一步研究和推广。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胃脘痛医案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胃脘痛医案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胃脘痛医案
张xx,女,39岁,护士。

1974年10月13日入院。

患者有胃溃疡病史已两年,近五天胃脘嘈杂,灼痛加剧。

,服西药(维生素U、胃舒平、颠茄等)疼痛暂止,过一小时左右仍复发,胸闷腹胀,口干唇燥,饮食不佳,大便秘结(5~7天大便一行、且干),小便如常。

检查:舌质红、少苔,脉细弱稍数。

身体消瘦,发育正常,营养良好。

检查:上腹部正中有明显的压痛。

胃钡透视诊为“胃溃疡”。

辨证:胃阴不足。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沙参30g,麦冬20g,生白芍30g,全瓜蒌30g,石斛30g,火麻仁12g,当归20g,鸡内金12g,玉竹15g,生甘草9g。

二诊(11月18日);上方服五剂后,胃脘嘈杂、灼痛已有缓解,
大便五天两次,仍干,饮食增加,药已中病。

再守原方加枳实20g。

三诊(11月22日):又服上方五剂后,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日行一次,再守原方五剂,病愈出院。

一年后随访痛未再发。

按:本例患者从脉、舌、证分析,乃属胃阴不足,虚火内生,耗气伤津,气阴两虚,因而出现胃脘嘈杂灼痛,胸闷腹胀,口干唇燥,大便秘结等症。

治法以养阴和胃,导滞润肠。

故选沙参、麦冬、生白芍、石斛、玉竹以养阴和胃、清除虚热治其本;用当归、全瓜蒌、火麻仁、枳实以开中导滞、通便去热治其标。

标本结合,药证合拍,故收效满意。

因此,中医治病,贵在辨证。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杂病论治》。

中医各科秘方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秘方

中医各科秘方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秘方

中医各科秘方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秘方行之医话1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16。

鹿茸益胃散石玉书(组成及用法) 炙黄芪20g 茯苓20g 木香15g 槟榔15g 干姜9g 焦白术20g 当归25g 砂仁18g 石斛20g 黄连9g 炙甘草9g 党参20g 炒杜仲15g 紫苏梗15g 青蒿15g 鹿茸9g 山药25g 草果15g 姜黄15g 藿梗15g 研为散剂,每服9g,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 慢性虚寒型胃、十二指肠溃疡。

(解析) 此类消化性溃疡病程较长,患者体质多虚弱消瘦,夜间疼痛较甚,泛酸嗳气,或吐痰涎,喜温喜按,面色多晦滞或泛青,舌淡或紫,脉沉紧细弦或涩。

本方似乎繁杂,其实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虚实并理。

方中鹿茸甘咸而温,生精补髓,养血益阳气,凡疮疡久溃不敛、疮肿内陷不起者,用之有内托升陷之功。

胃、十二指肠溃疡所以久溃难敛,乃因气虚血少,肾精匮乏,故肌肉难长,实同阴疽病理。

查古今诸多胃病方剂,皆无鹿茸;本方深研之处,当在此药。

17.三七乌及散袁家玑(组成及用法) 三七、乌贼骨、川贝、白及、甘草、黄连、元胡、佛手、川楝子各30g 广木香、砂仁各15g 生白芍45g 共研极细末,每日早、中、晚饭后各服3g。

(主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

(解析) 本方止血、化瘀、收敛、制酸、散结、消肿、消炎、缓急止痛、行气健胃,诸药合而能柔肝和胃、理气活血,又能制酸止痛。

若欲温中,可加上肉桂、党参、黄芪。

服用本方数日即可取效,然必当坚持服用3个月或半年以上,疗效始能巩固,此与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特点实有密切关系。

18.消化性溃疡方王聘贤(组成及用法] 马勃30g 玉米黑穗30g 鸡蛋壳60g 三七15g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开水吞服3g,日3服。

(主治] 消化性溃疡。

(解析] 三七止血活血,消肿定痛;余药收敛解毒,祛腐生肌制酸,对消化性溃疡有修复作用。

本方有治病求本之意,然服用量略增以能覆盖溃疡面,用6g上下为宜。

l9.程氏消化性溃疡方程云深(组成及用法) 射干9g 炒白芍9g 黄芩9g 牡丹皮 9g 连翘9g 山栀子9g 全当归9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医案之慢性胃炎溃疡

医案之慢性胃炎溃疡

医案之慢性胃炎溃疡前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长期患病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其它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等。

本文将分享一位患有慢性胃炎并伴有溃疡的患者的医治经历。

病历•患者姓名:张先生•性别:男•年龄:58岁•主要症状:腹痛、胃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辅助检查:胃镜、腹部B超等•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治疗过程第一阶段:西药治疗+中药辅助治疗患者于2018年9月15日到我院胃肠科就诊,根据症状和辅助检查,被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

接受西药治疗和中药辅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为:•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一次每天一次)、铝碳酸镁片(一次2片,一日3次)•中药:黄连汤颗粒(一袋,一日3次)、保和丸(一盒,一日3次)、生脉饮颗粒(一袋,一日2次)、麻仁丸(一盒,一日3次)治疗期间,患者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在第一阶段治疗期间,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各项检查指标逐渐趋于正常。

但是,患者仍然感到腹痛、胀气等不适感,无法摆脱慢性胃炎和溃疡带来的烦恼。

第二阶段:胃肠镜下治疗+药物治疗2018年11月15日,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未愈合,胃粘膜仍有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

因此,我们进行了胃肠镜下治疗,给予患者肠镜下溃疡周围注射复方多黏菌素注射液,同时继续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为:•西药:阿莫西林胶囊(500mg,一次每天两次,一日7天)、克拉霉素片(0.5g,一次每天两次,一日7天)•中药:黄连汤颗粒(一袋,一日3次)、沙参麦门冬颗粒(一袋,一日3次)、消食导滞丸(一盒,一日3次)治疗期间,患者一直注意饮食,按照医嘱食用,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

第三阶段:结合中西医治疗2019年1月,患者胃部症状基本消失,且经检查溃疡已经愈合。

此时,我们开始了结合中西医治疗,继续巩固治疗效果。

方案如下:•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一次每天一次)、铝碳酸镁片(一次2片,一日3次)•中药:膏药一方(逍遥散、七叶神丸、月见草)、黄连上清片(一盒,一日3次)在结合中西医治疗期间,患者一直遵照医嘱服药和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名老中医治胃糜烂医案

名老中医治胃糜烂医案

名老中医治胃糜烂医案
患者:男性,45岁
主诉:胃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
病史:经常食用辛辣食物、大量饮酒
诊断:胃糜烂
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用草药调理胃肠功能,促进胃溃疡的修复。

方剂:四神汤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黄耆
用法用量:每日2剂,每剂煎服,连续服用10天。

药物功效:
1.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可减轻胃黏膜的炎症。

2.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抑菌作用,有助于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减轻胃溃疡的症状。

3. 黄柏:有收敛止血、抗菌功效,对胃肠道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黄耆:具有益气健脾的药性,有助于修复胃黏膜,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

饮食调理:
1. 少食多餐:每天分多次少量进食,减轻胃肠负担。

2. 避免辛辣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刺激胃黏膜,加重症状。

3. 饮食清淡:以米粥、面条、蒸煮食物为主,避免油腻和过于刺激的食物。

4. 忌烟酒:停止饮酒,避免吸烟,减少刺激。

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经过10天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胃部不适、疼痛明显缓解,食欲有所恢复,恶心症状明显减轻。

总结:中药四神汤配合饮食调理,能够有效缓解胃糜烂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恢复胃肠功能。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一、概述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形成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粘膜缺损深达黏膜肌层。

本病属于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

中医病名:吞酸病、胃脘痛病;西医病名:胃溃疡。

二、诊断【西医诊断】1.病史:典型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疼痛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但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

2.大便隐血试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可呈阳性。

3.消化性溃疡的确诊需依靠内镜和X线贝餐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直接的方法。

内镜下的描述及判断参照日本的三期分类,即活动期(A期)、愈合期(B期)和瘢痕期(S期)。

【辩证分型】本病病位在胃,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不外气滞、火郁、血瘀、阴虚、阳虚等。

本病辩证,当分寒热、虚实、阴阳、在气在血、可分为四型:1.肝胃不和证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痛牵及两肋,嗳气频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寒证病机:中气不足,胃失温养。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断,遇凉甚痛,空腹痛甚,得食痛减。

吐清水,纳差,神倦懒言,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细弱。

3.胃阴亏虚证病机:阴津不足,胃失濡养。

胃脘隐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杂心烦,口燥咽干。

纳呆食少,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少或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数。

4.瘀血停滞证病机:久病入络,瘀血阻胃。

胃脘疼痛有定处,如针刺或刀割,痛而拒按,食后痛甚。

或见吐血色红或紫黯、黑便。

舌质紫暗,脉涩或沉弦。

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

(2)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3)根除HP。

(4)抑制胃酸分泌。

(5)胃黏膜保护剂。

(6)手术治疗。

(二)、辩证施治2.中医辨证治疗(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10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转]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2015年04月19日 18:21•赞(45)•转载(36)•分享(19)•收藏夹按钮收藏一、外寒里虚胃脘痛易攻为补常建中西医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因有X线、内窥镜等检査确诊,易形成统一认识,但中医辨证治疗,因临床经验不同、学术观点不同等原因,往往出现分歧。

例如六十年代曾有一位老中医在杂志发表论文,说什么溃疡病多数是虚寒,治疗应用黄芪建中汤,论文一出即受到众人质疑。

说明多数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但从杂志、书籍看,不少人往往忽略外邪与溃疡病的关系。

胡老在临床研究中注意到这一问题。

例1王某,男,46岁,病案号181985。

初诊日期1965年11月30日:10年多来胃脘痛疼,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

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拒绝手术而来京治疗。

近症:胃脘剌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烧心,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苔白舌尖红,脉细弦。

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0.4*0.4cm2。

胡老与小建中汤,处方: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饴糖一两半(分冲)。

二诊1965年12月3日:疼减,手心发热亦减,但仍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行一次。

上方加炒五灵脂二钱,元胡粉五分(分冲〉。

三诊1965年12月9日:胃脘痛巳不明显,唯食后心下痞,四肢发凉,夜寐不安。

将返东北原籍,改方茯苓饮(茯苓五钱,党参三钱,枳壳三钱,苍术三钱,生姜三钱,陈皮一两,半夏四钱),带方回家调理。

按:胡老在患者走后讲道:当表邪存在时,治疗不解表,专温补或理气血,造成外邪久不去,且引邪人内,故胃脘痛长期不愈。

当治以温中同时解表,则胃脘痛很快缓解。

本患者因有汗出恶风、头晕心悸等症,即有邪在表,并现表虚证,因为小建中汤的适应证,故服药三剂即效,服九剂症状基本消除。

医案分享:胃溃疡

医案分享:胃溃疡

医案分享:胃溃疡
医案分享:胃溃疡-柴胡汤加减方
药物组成:柴胡、黄苓、法半夏、大黄、白芍、枳实、生姜、大枣
上药共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
中医辩证:火结气郁,腑气不通
治法:清热散郁
临床效果:
贾某某,男,60岁。

其胃脘痛时有发作已数年,临床诊断为胃溃疡。

近因气恼,又复发作,胃脘痛剧,呕吐酸苦,夹有咖啡色物,不能进食,大便己5天未解。

经西医检查,诊断其不排除胃穿孔,劝手术治疗,其子不肯。

后来诊治,诊其脉弦滑有力,舌苔厚腻。

辩证为肝火郁于胃,灼伤阴络,则吐血,色如咖啡,火自肝灼胃,则呕吐酸苦,火结气郁则腑气不通而大便不下,余诊后急投“柴胡汤加减方“患者进药一剂,大便畅行三次,排出黑色物及粘液甚多,胃脘疼痛大减,呕吐亦停止。

但觉体力疲倦,又投以调养胃气之剂而收功。

药方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养生##健康解密##健康##健康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医案——胃溃疡

中医医案——胃溃疡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湿热型胃脘痛验案治疗期间共服药31剂,治疗时间1个月。

病案:赵某,男,47岁,2013年8月10日。

主诉:胃痛胀年余,加重2个月。

初诊:胃痛,吐酸,脘胀呃逆,空腹时胃痛明显,脘腹有发热感。

病已年余,时好时发。

近两个月加重,用药不见缓解,前来中医就诊。

脉象沉弦滑,舌红苔白黄膩,面容萎黄,表情苦闷。

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便潜血(+),有螺旋杆菌感染,肝胆脾胰彩超未见异常。

查腹软,肝脾未及,上腹有触痛。

西医诊断:溃疡病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审机:肝郁克胃,湿热蕴结于中焦。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化湿。

方药:定痛饮合银翘散加减。

榔片10克白术20克枳壳15克没药15克瓦楞20克连翘30克元胡15克黄芪40克海蛤20克陈皮20克黄芩15克双花30克三七2克(冲服)。

六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8月18日。

病势有好转,胃痛吐酸缓解,尚有呃逆,脘腹发热未除,脉象弦滑,舌苔白腻。

前方加木香5克,乌药15克,七剂水煎服。

三诊:2013年8月26日。

胃痛吐酸亦然减轻,偶尔出现呃逆,脘腹发热消失。

食饮有所增加。

脉象沉弦,舌苔白。

前方继服七剂水煎服之。

示病情均有眀显好转,神态舒畅。

病属湿热渐消,胃气渐服之候。

仍以前方六剂服之。

四诊:2013年9月2日。

病情大好转,诸症大减,呃逆已除,有时出现隐痛不著。

脘腹发热已不明显。

前方六剂服之。

五诊:2013年9月9日。

病势亦然好转,胃痛已除,饮食增加,查便潜血(±);综上所见,病系向愈之症候,前方有所加减:白术20克砂仁15克枳壳15克没药15克瓦楞20克黄芪40克双花30克连翘30克乌药15克黄芩15克茯苓20克陈皮20克三七2克(冲服)。

六剂水煎服。

临床治愈。

按语本病为临床多见之疾病,与其他类型胃脘痛有所不同,湿热型胃脘痛以空腹疼痛为特征,多数病例临床上出现肝郁犯脾胃湿热蕴于中焦之候。

肝寒犯胃(胃溃疡)案

肝寒犯胃(胃溃疡)案

肝寒犯胃(胃溃疡)案肝寒犯胃(胃溃疡)案安辉刘某某,女,76岁,四川人,主诉:胃胀呃逆3月余,舌暗红,苔白厚,脉左细右弦,诊断:胃溃疡(肝寒犯胃),予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治疗,疗效显著。

胃溃疡病多由外感六淫、内伤情志或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脾失升清、胃失和降而脾胃失和。

该患者因内伤情志,肝血暗耗,肝寒横逆,克犯脾土,胃失和降而发病。

若肝寒得温、脾土得运则胃胀呃逆自去。

故本案以大补肝汤、麦门冬汤、茯苓甘草汤取得良效。

患者老年女性,半年前因胸闷痛至外院住院治疗,诊为ACS,予植入支架两枚,术后坚持服药治疗。

3月前因家中变故出现胃胀纳呆、呃逆频繁,再次入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胃溃疡,胃潴留,予抑酸护胃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遂来我院求中医治疗,予抑酸护胃及对症治疗,中医以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治疗后,症状好转。

初诊:患者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呃逆频频,诉胃脘部胀满、纳呆不欲食,四肢乏力,难以入眠,小便调,大便秘结。

查体:BP 18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正常,HR7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

舌暗红,苔白厚,脉左细右弦。

实验室报告:2019年2月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胃潴留。

心脏彩超示:心瓣膜退行性变。

此为肝寒横逆、胃失和降所致,法当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方拟大补肝汤、麦门冬汤、茯苓甘草汤加减化裁:半夏10g 生姜10g 旋覆花10g(包煎)煅赫石20g(先煎)桂枝10g 茯苓20g党参15g 甘草5g 麦冬10g白芍15g 海螵蛸15g 苡仁15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一剂。

共5剂二诊:服用前方后,患者呃逆缓解,胃脘部胀满明显减轻,纳食较前增加,睡眠改善,小便调,大便秘结,查:BP:13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HR7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舌暗红,苔白,脉左细右弦,治疗有效不必更方,继续予原方服用10剂,服用后诸症消失,门诊随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湿热型胃脘痛验案
治疗期间共服药31剂,治疗时间1个月。

病案:赵某,男,47岁,2013年8月10日。

主诉:胃痛胀年余,加重2个月。

初诊:胃痛,吐酸,脘胀呃逆,空腹时胃痛明显,脘腹有发热感。

病已年余,时好时发。

近两个月加重,用药不见缓解,前来中医就诊。

脉象沉弦滑,舌红苔白黄膩,面容萎黄,表情苦闷。

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便潜血(+),有螺旋杆菌感染,肝胆脾胰彩超未见异常。

查腹软,肝脾未及,上腹有触痛。

西医诊断:溃疡病
中医诊断:胃脘痛
辨证审机:肝郁克胃,湿热蕴结于中焦。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化湿。

方药:定痛饮合银翘散加减。

榔片10克白术20克枳壳15克没药15克瓦楞20克连翘30克元胡15克黄芪40克海蛤20克陈皮20克黄芩15克双花30克三七2克(冲服)。

六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8月18日。

病势有好转,胃痛吐酸缓解,尚有呃逆,脘腹发热未除,脉象弦滑,舌苔白腻。

前方加木香5克,乌药15克,七剂水煎服。

三诊:2013年8月26日。

胃痛吐酸亦然减轻,偶尔出现呃逆,脘腹发热消失。

食饮有所增加。

脉象沉弦,舌苔白。

前方继服七剂水煎服之。

示病情均有眀显好转,神态舒畅。

病属湿热渐消,胃气渐服之候。

仍以前方六剂服之。

四诊:2013年9月2日。

病情大好转,诸症大减,呃逆已除,有时出现隐痛不著。

脘腹发热已不明显。

前方六剂服之。

五诊:2013年9月9日。

病势亦然好转,胃痛已除,饮食增加,查便潜血(±);综上所见,病系向愈之症候,前方有所加减:
白术20克砂仁15克枳壳15克没药15克瓦楞20克黄芪40克双花30克连翘30克乌药15克黄芩15克茯苓20克陈皮20克三七2克(冲服)。

六剂水煎服。

临床治愈。

按语本病为临床多见之疾病,与其他类型胃脘痛有所不同,湿热型胃脘痛以空腹疼痛为特征,多数病例临床上出现肝郁犯脾胃湿热蕴于中焦之候。

同属胃脘痛,在临床上必须以四诊合参、八纲辨证方能做出正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方可收到满意效果。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3-4,常柏林医案。

银翘散
出自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的《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为温病通论著作。

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药物组成】
连翘9g,银花9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9g。

【主治病证】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加减化裁】
热夹湿浊,胸膈满闷加藿香、郁金;津伤渴甚加花粉;热毒较甚,项肿咽痛加马勃、元参;热伤血络,衄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炭;肺气不利,咳甚加杏仁;风热壅滞肌肤、疮痈初起加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等。

【原方证治】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现代运用】
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头炎,麻疹,水痘,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急性皮肤化脓性感染,药物性皮炎等。

【助记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相关病案】
张某,男,18岁。

初诊:2006年3月6日。

1周前,“感冒”发烧,咽痛,头痛,周身不适,次日校卫生室肌注柴胡、安痛定(阿尼利定)、病毒唑两日,口服板蓝根冲剂及消炎药等,缓解。

昨起咽痛、发热、头痛加剧,伴微恶风寒,无汗,咳嗽痰少而黄,口渴欲冷饮,大便2日未行。

查:体温39.4℃,脉搏98次/分,扁桃腺Ⅲ°肿大,充血,无脓点,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

证属温热邪气,伤及肺卫,治当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银翘散加减:
银花12g,连翘10g,竹叶10g,牛蒡子15g,薄荷10g (后下),桔梗8g,芦根30g,元参12g,荆芥穗10g,甘草6g,
2剂后,体温降至38.1℃,头痛、咽痛减轻,扁桃腺Ⅱ°肿大,仍充血,舌尖红,苔薄黄而燥,脉浮数,上方加花粉10g,继进3剂。

3月12日复诊,发热退,咽痛轻,唯大便数日未解,上方去芥穗、竹叶,加生大黄7g(后下),复进3剂,大便通畅,诸症均消。

本病案摘自《222首古今名方亲验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