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主要游览景点

三坊七巷主要游览景点《逛逛三坊七巷那些地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三坊七巷的主要游览景点,那可真是有得逛哟!一走进这三坊七巷,就感觉像是踏入了一个充满故事和韵味的奇妙世界。
先来说说那衣锦坊,据说以前住这里的人都是当官还乡后荣耀显摆的,走在这儿,我都忍不住想,嘿,是不是我也能沾点官气呢,哈哈!不过咱就是一平民老百姓,图个乐呵。
然后就是文儒坊啦,这名字一听就感觉特别有文化。
想来以前这里肯定出过不少大文人吧!咱也在这儿沾染点文化气息,虽然没啥墨水,但好歹能熏陶熏陶不是?走在这里,仿佛能听到过去的书生们摇头晃脑读书的声音呢。
还有那小黄楼,哇哦,那可真是一处精致的地方。
别看它外表不咋起眼,走进去那才叫一个别有洞天。
精致的木雕、华丽的门窗,我都怀疑当年住这儿的人得有多讲究呀。
在那院子里转转,感觉自己都变得高雅起来了,虽然高雅不了几分钟又会恢复原形啦,但那一刻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南后街更是热闹非凡,各种店铺琳琅满目。
有卖当地特色小吃的,那香味直勾得人走不动道儿。
什么鱼丸啦、肉燕啦,尝上一口,哎呀妈呀,那叫一个鲜。
边吃着美食边看着人来人往,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
还有那卖小玩意儿的店,每次都能吸引我进去瞎转悠半天,总想买点啥带回去留个纪念。
要说最有意思的,还是那坊巷里的古老建筑。
那些白墙黑瓦,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有时候我都在想,这些墙壁要是会说话,肯定能给咱讲出一箩筐的故事来。
走着走着,说不定还能偶遇一只慵懒的猫咪趴在墙头晒太阳,那小模样真是太可爱啦。
逛三坊七巷,就像是一场穿越之旅。
一会儿感觉自己回到了古代,一会儿又被拉回现实。
这里有古老的文化,有热闹的市井气息,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朋友们要是有机会来,可得好好地游览一番,相信你们也会被这里的魅力深深吸引!总之,三坊七巷这地儿,值得你花时间去慢慢品味,慢慢感受。
走在那些石板路上,说不定还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呢,哈哈!。
三坊七巷旅游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旅游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区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体,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是中国以坊巷为脉络构建起的最大传统
民居建筑群。
街区内有50多条古街巷,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南起南后街,北到杨桥路,东临教场中路,西至金鱼巷。
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保持最完整的古城街区之一。
三坊七巷内原有10条坊、7条巷,现保存较好的有3条,
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和塔巷。
杨桥巷因宋朝时有一座“杨桥”而得名。
郎官巷原是明朝户部尚书郎中王恕的宅邸。
王恕曾在福州任过知府。
宅子被毁后,人们在原址建了一座郎官亭以示纪念。
塔巷原是清朝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故居,在清朝被改为塔巷。
清朝时,塔前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宝塔(即七塔寺),因此得名“塔前塔”。
—— 1 —1 —。
三坊七巷景色描写

三坊七巷景色描写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是老福州的根。
它全长近三华里,有三坊七巷之称,是福州市旧城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
三坊七巷原名叫“三都澳”,传说是宋朝建都的地方。
坊和
巷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以木为主的结构,所以也叫“木坊”、“木街”和“木府”。
三坊七巷,它是由三条平行的轴线构成。
分别是北到杨桥巷,南到南后街,西到珠宝巷,东到水西门大街。
在这三条轴线上有许多明清建筑,其中有林则徐的故居、林觉民家的“三坊七巷”牌坊、严复故居、郑成功纪念馆和朱紫坊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南后街,走进南后街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牌坊。
牌坊上有两条龙盘旋着。
一条是张锦芳的家——严复故居,另一条是林则徐的家——林觉民家——严复故居。
两条龙在这座牌坊上盘旋着,寓意
南后街像一条龙一样守护着这里。
走出南后街,就可以看见一个大大的广场,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放风筝。
—— 1 —1 —。
三坊七巷游玩感受

三坊七巷游玩感受
“不到三坊七巷,不算到福州。
”我对着一张地图,兴奋地说,因为我非常喜欢三坊七巷这个地方。
来到三坊七巷的大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雄伟的牌坊,上面写着“三坊七巷”几个大字。
走进牌坊,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古老的大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大鲤鱼和一座小石桥。
走上大池塘旁边的石桥,看到桥下有一座小小的拱桥。
这时,我被那古老的桥给吸引住了。
我把小手伸进水里,水是那么清凉,我仿佛进入了仙境。
走过小拱桥后,我们来到了一个院子里。
这个院子里有一条大榕树和一座小石桥。
大榕树旁边是一个亭子,亭子上有一幅对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石桥旁边是一个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穿过小石桥后,我们来到了“三坊七巷”的大门前。
这门很大很气派,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门!在门里可以看到许多古建筑和许多古老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个院子里有一个巨大的八卦阵。
—— 1 —1 —。
三坊七巷的趣事

三坊七巷的趣事说起三坊七巷,那可是咱们福州的一块儿宝地,满满当当的都是故事和趣事儿。
你要是有空儿,不妨来这儿走走,保证让你大开眼界,还能学上几句地道的福州话呢!一走进三坊七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座坊巷都像是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透着那么一股子古朴劲儿。
走在这些巷子里,你会觉得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整个人都变得心平气和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来这儿玩儿。
咱们先是在南后街逛了一圈儿,吃了不少福州的小吃。
比如那个鱼丸啊,一口咬下去,鲜美无比,汁水四溢,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肉燕,薄薄的皮儿裹着满满的馅儿,一口咬下去,口感层次丰富,简直是舌尖上的享受。
吃饱了喝足了,咱们就拐进了三坊七巷。
一走进巷子里,就听见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
顺着琴声找过去,原来是一位老先生在巷口弹古琴。
那琴声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高亢激昂,听得咱们都入了迷。
老先生见咱们听得认真,便笑眯眯地招呼咱们过去坐。
他一边弹琴,一边给咱们讲起了三坊七巷的历史和故事。
他说啊,这三坊七巷可是福州文化的缩影,里面住着不少名人雅士。
比如那个严复,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翻译家。
他翻译了《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林则徐,那可是咱们福州的大英雄,虎门销烟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
听着老先生的话,咱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年代。
老先生见咱们听得入迷,便又讲起了三坊七巷的趣事。
他说啊,以前这儿的居民们都非常讲究礼节,邻里之间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有时候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端一碗给邻居尝尝。
还有啊,每到逢年过节,大伙儿都会聚在一起放鞭炮、舞龙灯,热闹得不得了。
咱们听着老先生的故事,心里都暖洋洋的。
咱们也想像那些居民们一样,在这儿过上一段悠闲自在的日子。
于是咱们就在巷子里闲逛起来,一会儿看看这家的雕花木门,一会儿摸摸那家的青石板路。
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三坊七巷著名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著名景点介绍
3. 福州文庙:福州文庙是福州市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也是三坊七巷的重要景点之一。 文庙建于宋代,是供奉孔子和儒家经典的场所。文庙内有大量的古建筑和碑刻,展示了福州 的历史和文化。
三坊七巷著名景点介绍
以上是三坊七巷的几个著名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福州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 风貌。
三坊七巷著名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独特的街 巷布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以下是三坊七巷的几个著名景点介绍:
1. 三坊:三坊是指南坊、中坊和北坊,是三坊七巷的核心区域。这些坊区保存着大量的明 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包括府邸、宅院、庙宇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闽南式建筑风格的“林家大 宅”,它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精致的传统宅院,展示了福州的传统建筑风貌。
4. 福州古城墙:福州古城墙是三坊七巷的另一个重要景点,它是明代福州城的遗址。古城 墙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保留了一些城墙、城门和炮台等建筑,展示了古代城市防御的风貌。
5. 福州国际马拉松博物馆:福州国际马拉松博物馆是三坊七巷的新景点之一,它是中国第 一个以马拉松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马拉松的历史、发展和福州马拉松的举办情况 ,同时还展示了福州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三坊七巷特色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特色景点介绍
以下是 9 条关于三坊七巷特色景点介绍:
1. 嘿,你知道衣锦坊吗?那可是超级有特色的地方啊!就如同一个装满历史宝藏的盒子。
你瞧,那古老的街道,是不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走在其间,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呢。
2. 文儒坊也不逊色呀!它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
想象一下,当你漫步在这里,是不是能感受到曾经那些文人墨客的气息?真的超有感觉呀!
3. 说到南后街,哇哦,那简直就是三坊七巷的大动脉啊!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非凡的景象,这不就是生活的舞台嘛,你说呢?
4. 塔巷呀,那独特的氛围,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小巷子等待你去探索。
难道你不想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吗?
5. 黄巷可是很有韵味的哟!它就像一位优雅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你去了,会不会也被它的宁静所吸引呢?
6. 安民巷,好似一个温暖的怀抱。
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一种别样的安心。
难道不是吗?
7. 宫巷呀,它就像是古代达官贵人的聚居地,充满了贵族气息。
踏入其中,是不是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有身份的人啦?
8. 郎官巷,这个名字多特别啊!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饱含着故事呢,你不想去听听它们的诉说吗?
9. 总之,三坊七巷的每个特色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共同构成了这一片迷人的天空。
一定要来亲自感受一番呀!。
三坊七巷名胜古迹介绍

三坊七巷名胜古迹介绍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三坊七巷玩,真是好开心呀!我跟小伙伴们一起走,路上有好多好看的地方,哇,好热闹哦!
我们先到了一座古老的房子,老师说那里是“福州的历史博物馆”。
我一进去就听见“咔嚓咔嚓”的声响,好像回到了古代。
墙上的画画得真好,像是在讲故事,我忍不住问:“这是谁呀?”老师笑着说:“这是福州的故事哦!”
然后我们来到一个小巷子,那里有好多小店,卖着香香的饼干和手工艺品。
我闻到一阵香味,肚子咕咕叫,真想吃一个!小朋友们也在那儿“咯咯”笑,大家都好兴奋。
接着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古老的桥,老师说这叫“西湖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桥上有好多小鱼在游来游去,我觉得它们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扑通扑通”地跳来跳去。
我们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听老师讲三坊七巷的故事,心里觉得好幸福呀!我真希望下次还能再来,和小伙伴们一起探索更多的古迹,嘻嘻,真是太好玩啦!
—— 1 —1 —。
美丽的三坊七巷作文

美丽的三坊七巷作文你要是还没去过三坊七巷,那可就亏大啦!这地儿啊,就像一本活的历史书,还特别有趣,一点儿都不枯燥。
一走进三坊七巷,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那古色古香的坊巷布局,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但这个迷宫可迷人了。
坊巷纵横交错,坊是一种比较大的街区,巷呢就窄窄的,就像大树的枝干和小枝丫一样,把整个地方编织得满满当当。
先说说那些房子吧。
白墙青瓦,屋顶的飞檐就像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可好看了。
门和窗户上的木雕精致得不得了,那些花纹就像是能说话似的,每一个图案都好像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我就站在那儿,眼睛都看直了,心里想着以前住在这儿的人得多有艺术细胞啊。
三坊七巷里好吃的东西那叫一个多。
走着走着,就能闻到各种香味儿。
肉燕的味道最是诱人,那薄如蝉翼的皮儿裹着鲜嫩的肉馅儿,一口咬下去,“哧溜”一声,那口感,又滑又嫩,就像在嘴里开了一场小派对。
还有鱼丸,白白胖胖的,在汤里浮浮沉沉,咬一口,Q弹得很,鱼的鲜味在嘴里散开,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波一波地冲击着味蕾。
这里的人也特别有意思。
有一些老手艺人,坐在街边,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活儿。
我看到一个捏泥人的老师傅,他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一会儿功夫,一块泥巴就变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那孙悟空拿着金箍棒,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要去降妖除魔呢。
还有那些卖小玩意儿的摊主,热情得很,会跟你唠上半天,讲讲这个东西的来历,讲讲三坊七巷的趣事。
再往前走,会看到一些名人故居。
这些故居就像是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三坊七巷里。
每走进一个故居,就像是走进了一位名人的生活。
我走进冰心奶奶的故居,看着那些古老的家具,那些泛黄的书籍,仿佛能看到冰心奶奶小时候在这里读书写字的样子。
她的文字就像三坊七巷的微风一样,轻轻柔柔地吹进人们的心里,而这个故居就像是那些文字的源头,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到了晚上,三坊七巷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灯光亮起来了,昏黄的灯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给整个地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
这时候,巷子里的酒吧传出悠扬的音乐声,和着周围的静谧,有一种特别的和谐。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南后街的东西两侧。
其占地40.2公顷,整体由十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巷共同构成“棋盘状”街区的支脉体系,南后街西边三条称作“三坊”,东边七条称作“七巷”,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较大的古民居街区,被誉为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坊巷内院落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宅院外设有围墙,宅院内以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具有强烈的福州建筑风格。
以下是三坊七巷内的一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水榭戏台:位于三坊七巷的衣锦坊内,是清朝陈鹏程的大宅院。
院落里有一处搭建在池塘里的戏台,旁边假山小桥流水,戏台对面阁楼则是观看演出的席位,楼上是供仕女观看演出的。
- 沈葆桢故居:作为“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沈葆桢故居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仅进行过零星修缮。
2021年福州市正式启动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之刘家大院、沈葆桢故居、欧阳花厅、陈季良故居、听雨斋保护修缮工程。
此外,三坊七巷内还有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介绍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之一,也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福州三坊七巷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总占地约45公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等9座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是闽都文化象征、福州城市文脉所在。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不过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
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
其中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且各有吉祥寓意。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
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2009年6月,“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州市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现已基本完成全部文保建筑保护修复。
简述三坊七巷的历史

简述三坊七巷的历史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内最有名的历史街区,也是中国南方传统城市布局的代表之一。
三坊七巷是福州古城区内一条长约1.5公里、纵贯南北的巷道,由东至西穿过三个坊,南北沿路分布着七个小坊。
一、三坊三坊是福州古城的商业中心区,包括于文达坊、云飞坊、南台坊三个坊落。
三坊区在明代初期已经具有完备的布局和繁荣的商业活动。
随着士绅地主经济的发展,三坊区逐渐成为福州乃至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业中心,其古街道便是广大民众商贸往来的核心区域。
二、七巷福州“七巷”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其别有韵味的古美而享誉全国。
七巷分别是:广巷、福巷、东巷、半巷、南巷、工巷、后巷。
七巷依山而建,而巷内则是一片现代化和繁华的商业街,既有商品批发市场,也有服装、饰品、化妆品等专营店。
同时,还拥有各类餐厅、咖啡厅、书店等文艺小店。
三、历史三坊七巷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起初是当时的福州城区。
明朝中叶,福州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商业港口,三坊已经成为福州商业的中心,七巷则是居民聚居的区域。
清朝时期,三坊的商业地位得以进一步提高,同时,七巷也因其风貌独特而名扬天下,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在20世纪之前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三坊七巷都成为了战争的中心之一,它承载了福州历史的沧桑变迁。
四、现状如今的三坊七巷是福州名副其实的旅游景点,游客能够看到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度和现代化的城市气息。
为保护福州的历史文化,三坊七巷在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修缮,建筑外观彰显出了古老的建筑技艺。
在它们保留和复兴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也让福州这座城市在历史文化领域里越来越有影响力。
此外,三坊七巷还被当地政府视为福州文化节日活动场所之一,在某些季节,将不时举行传统节日活动。
五、结语三坊七巷已经成为了福州人热爱的历史文化之地、旅游、休闲、拍摄的好处所,它注定将继续沿着更加繁荣的轨迹前行。
虽然三坊七巷的路径并不宽敞,人也很多,但是,这儿依然保留着过去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美丽的三坊七巷作文

美丽的三坊七巷作文你要是想找个既有文化韵味,又超级好玩的地方,那三坊七巷可绝对不能错过。
我一走进三坊七巷,就感觉像掉进了一个历史的大宝藏里。
这里的坊巷纵横交错,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不过这个迷宫可到处都是惊喜哦。
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就像一群穿着古装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先说说这坊吧。
什么衣锦坊啊,文儒坊啊,光禄坊啊,光听名字就觉得特别有文化。
衣锦坊里,我就想啊,以前是不是住着好多衣锦还乡的大名人呢?说不定走在这条坊里,脚下踩的那块石板,当年就有个中了状元的才子意气风发地走过。
文儒坊呢,那肯定是充满了文人墨客的气息。
我仿佛看到那些穿着长衫的书生,手里拿着书卷,摇头晃脑地在坊里吟诗作画,说不定还会为了一句诗争得面红耳赤呢。
光禄坊也不简单,感觉以前这里的人都是有头有脸,和皇家有点关系的,说不定哪个房子里就藏着皇帝赏赐的宝贝呢。
再看看七巷,什么郎官巷、塔巷、黄巷等等。
郎官巷里,我猜以前住着不少当官的,他们在这里商量着怎么治理国家,怎么为老百姓谋福利。
塔巷呢,我一进去就到处找塔,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塔的影子就藏在巷子里的某个角落,像是在和我玩捉迷藏。
黄巷就更有趣了,我一边走一边想,这里是不是住过姓黄的大家族,他们是不是特别的富有或者特别的有才华呢?在三坊七巷里,除了看这些古老的建筑,还有好多好吃的呢。
那些福州的特色小吃,就像一个个小明星,吸引着大家的味蕾。
肉燕就像是穿着透明衣服的小胖子,咬一口,那皮滑溜溜的,肉香四溢,就像在嘴里开了一场美食派对。
还有鱼丸,白白胖胖的,在汤里游来游去,就像一群调皮的小鱼。
咬一口鱼丸,Q弹Q弹的,感觉鱼肉都在嘴里跳舞呢。
这里还有好多有趣的小店。
有卖传统工艺品的,那些精美的油纸伞,就像一朵朵盛开在店里的彩色花朵。
伞面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娇艳的花朵,有灵动的鸟儿,还有古雅的山水。
我拿着一把油纸伞,感觉自己就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大小姐。
还有那些卖小玩意儿的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可爱的小物件,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每一个都想带回家。
三坊七巷景区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景区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福州市中心,是一处具有浓郁历史和文化氛围的古老街区。
它由三个坊和七条巷组成,因而得名。
1. 三坊:指的是古代街市的三个主要街坊,分别是东街坊、南街坊和北街坊。
这些街坊保存了大量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其中包括传统的闽南木结构建筑、古老的商店、府邸和宗祠等。
2. 七巷:指的是三坊周围的七条窄巷。
这些巷子连接着三坊的街坊,是三坊七巷的精华所在。
每一条巷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故事,例如,光福巷以其狭窄而著名,而兴隆巷是闽南老字号店铺聚集地。
3. 古老府邸:在三坊七巷景区内,有许多传统的福州府邸,如“文庙”、“清代尊神楼”等。
这些府邸是明清时期福州士绅的居所,保存着精美的壁画、雕刻和陈设,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4. 古老店铺:三坊七巷也是一个古老的商业街区,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店铺仍然在经营。
这些店铺提供各种传统的福州特色商品,如各种福州特色小吃、茶叶、手工艺品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和礼品。
总的来说,三坊七巷景区是一个汇集了福州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和商业街区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无论是对于喜欢文化历史的人还是对于喜欢购物的人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三坊七巷的故事和传说

三坊七巷的故事和传说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约45公顷,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
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以下是部分坊巷的信息:
1. 光禄坊:因宋代光禄卿程师孟而得名。
2. 文儒坊:因宋代祭酒郑穆得名。
3. 衣锦坊:据清《榕城景物图》载该地有“小天安门”之称。
4. 杨桥巷:原有杨树矗立于街巷之中故得名杨桥巷。
5. 郎官巷:因宋代刘涛居住于此,其子被征为郎官而得名。
6. 塔巷:据传古时该处有宝塔一座而得名。
7. 黄巷:因宋代宣德门东侧的护城河呈黄色而得名。
8. 安民巷:据传因宋代黄潜善住此街得名,后改其名为安民巷。
9. 宫巷:因明代闽王继宫入居此条小巷得名。
10. 吉庇巷:原名“鲫鱼背”,后因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和抗倭英雄戚继光被冤杀,当地人民怀念二人,更名“吉庇巷”。
在三坊七巷的南后街上,还有许多福州特色的小吃和历史建筑,如肉燕、佛跳墙、同利肉燕老铺、赵化地貌、高楼米线等美食和建筑。
南后街以南的坊巷被称为“三坊”,而北面的坊巷则被称为“七巷”。
坊巷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历史遗迹,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的来说,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福州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象征之一。
三 坊 七巷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古民居,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
唐代“安史之乱”后,南迁避难的人们聚居于此,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的民街区。
此后,这一街区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
三坊七巷是福州古建筑的代表。
其中,有许多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普通人家住宅,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大红斗门,宅院四周或左右围有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有的墙峰饰以飞龙飞凤、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坊七巷其独特的居住生态和建筑风格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街区群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在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这些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如林则徐、沈葆桢、曾宗彦、冰心、林旭、林长民、陈矩孙、林觉民、王冷斋、严复、郑孝胥、陈宝琛、邓拓、甘国宝、左宗棠等人物从这里走出辉煌和荣耀。
三坊七巷整改措施

对于那些破破烂烂的老房子,工人们就像神奇的魔法师。他们搬来好多新的砖头和瓦片,小心翼翼地把坏掉的地方换掉。有个老房子的屋顶都漏雨了,工人叔叔们就爬上屋顶,一片一片地把新瓦片铺好。现在再看那个房子,就像一个重新穿上漂亮衣服的老爷爷,可精神了。
那坑洼的路面也变了样。我记得以前和小伙伴在巷子里跑着玩的时候,老是不小心摔倒。现在呢,工人们把路面修得平平整整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而且呀,还用了那种有漂亮花纹的石头来铺路,走在上面可舒服了。
三坊七巷整改措施
你们知道三坊七巷吗?那可是咱们这儿别有名的地方。三坊七巷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里面有好多老房子、古巷子,还藏着数不清的有趣故事呢。
可是呀,以前的三坊七巷有点乱糟糟的。好多老房子的墙皮都掉了,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就像一个穿了破衣服的老爷爷。巷子里的路也是坑坑洼洼的,要是下雨天,一脚踩下去,污水就溅到裤腿上,可难受了。而且,巷子里的卫生也不太好,有时候还能看到垃圾被扔在角落里。
还有那些老建筑里面的布置。以前有些老房子里面黑乎乎的,什么都没有。现在呢,有的被改成了小博物馆,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像有一个房子里放着以前的旧衣服、旧鞋子,还有一些古老的器具,就像把以前人们的生活场景都搬了进来,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以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三坊七巷整改之后,变得更漂亮了,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冷冷清清的巷子,现在充满了欢声笑语。咱们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再去三坊七巷玩一玩,感受它的新变化呀。
巷子里的卫生也变得超级好。我看到有好多清洁工阿姨每天早早地就来打扫,把每个角落都扫得干干净净。再也看不到那些脏兮兮的垃圾了。而且,还摆放了好多垃圾桶,垃圾桶上还画着可爱的图案,提醒大家要把垃圾扔到正确的地方呢。
三坊七巷里还有好多小店。以前有些小店的招牌乱挂,看起来很杂乱。现在呀,那些招牌都变得规规矩矩的,整整齐齐地挂在店门口,招牌的颜色也很协调,看着就很舒服。
描写三坊七巷古诗句

描写三坊七巷古诗句
1. 宋朝陆游《福建南行书怀》:
水晶宫殿日东升,岸渚三条丽豫峰。
闾阎石径飞流鸟,兰蕙花园坠断莺。
肯待闲情甘一读,莫负天年兆万金。
2. 元曲马致远《青衫泪》:
三坊七巷自西城,记不清楚数几分。
石板花窗迎玉面,蜡烛金钗梦良人。
3. 明朝吴淑《咏三坊七巷》:
石墨,石墨,石板砖;雕镂纱窗如画眉。
粪壤蚂蟥顽小鬼,桂花香冷故人归。
4. 清朝郑燮《探微草堂集》:
绕郭攘攘闹狐狸,却是天仙下凡时。
三坊七巷仍憔悴,千载谁堪听断肠。
5. 清朝吴继《三坊七巷图》:
天降饱高九丈雄,地隆汇泉益万芽。
三坊七巷网罗精,幸得陶家锦绣添。
比喻三坊七巷的好词

比喻三坊七巷的好词
以下是8个比喻三坊七巷的好词及赏析:
1. 历史悠久: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2. 文化遗产:三坊七巷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物,是福州的重要文化遗产。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的文化重要性和保护价值。
3. 古色古香:三坊七巷的建筑和街道保留了古代的风格和特色,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的历史韵味和独特魅力。
4. 建筑瑰宝:三坊七巷的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被誉为建筑瑰宝。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水平。
5. 文化名街:三坊七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闻名,是福州的文化名街。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
6. 历史见证:三坊七巷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是福州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对福州历史的见证作用。
7. 文化熔炉:三坊七巷汇聚了福州的多种文化元素,是一个文化熔炉。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8. 传统韵味:三坊七巷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生活方式,充满了传统韵味。
这个词强调了三坊七巷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底蕴。
这些词语通过比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三坊七巷的特点和价值,使人们对三坊七巷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三坊七巷的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的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
的一条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它由三坊(上三坊、中
三坊、下三坊)和七巷组成,总面积约为约40万平方米,是福州老
城区的代表性建筑群。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福
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首先,三坊七巷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街区之一,保存了大
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民居、宗祠、书院等,这些建筑风格典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福州的繁华
和历史的沧桑。
其次,三坊七巷还是福州市的美食聚集地。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
福州小吃和特色美食,如福州鱼丸、肉燕、鼎边糊等,让游客可以
品尝到正宗的福州美食,领略福州的饮食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也是福州市的文化艺术中心。
街区内有一些文
化艺术机构和文化创意店铺,如书店、画廊、手工艺品店等,为游
客提供了解福州文化艺术的机会,也是购买福州特色文化产品的好
去处。
最后,三坊七巷还是福州市的旅游商业街区,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店和商铺,可以购买到各种福州特色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也是购物休闲的好地方。
总的来说,三坊七巷是一个集历史文化、美食、文化艺术和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是福州市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目录[隐藏]【坊巷概况】【建筑特色】【坊巷宣言】【主题展馆】【坊巷名人】【传统小吃】【旅游指南】【同名电视】【坊巷概况】【建筑特色】【坊巷宣言】【主题展馆】【坊巷名人】【传统小吃】【旅游指南】【同名电视】[编辑本段]【坊巷概况】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
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衣锦坊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
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
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光禄坊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
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
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
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
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午亭文编》非常有名,被称为“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还有诗人、著名藏砚家黄任,琉球国册封使齐鲲、同榜兄弟两进士——刘齐衢和刘齐衔、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
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
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间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光禄坊的一些老建筑被损坏严重(特别是通湖路口附近)。
为了重现老巷的风姿,目前该地正在进行整体大修工作,预计2010年国庆节前全部完工。
杨桥巷(路)杨桥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杨桥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
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
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
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
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
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
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郎官巷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
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
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
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
”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
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
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黄巷在塔巷之南。
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
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
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
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
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
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安民巷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
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 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
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
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
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
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宫巷宫巷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
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
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
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
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
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
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吉庇巷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
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
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改革开放后,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一度更名为“吉庇路”。
20 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
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南后街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三坊七巷之南后街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
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