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基础知识: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基本理论:1、环境论.2、先天决定论.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
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
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
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学习辅导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
三岁:我不会抢。
我大方,哥哥小方。
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
三岁:我大方。
我的方好大好大。
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
三岁:我的方更大。
五岁:我的方最大。
三岁:我的方最最大。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在语音方面,3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
而且,当他听到一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这一点是外国的成人在短期之内很难学到的。
在语意方面,3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他知道“大方一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反的含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
三岁的幼儿经常会用这种方式在语言中操弄这类抽象的概念。
在语法方面,3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他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大、最最大”的层次。
当5岁的哥哥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岁的弟弟能进一步用“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
在语用方面,3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才是反驳的重点。
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是神速的。
6个月的婴儿只会咿呀学语,12个月时就会使用10到20个词。
到了2岁,他的词汇是1岁时的10倍。
3岁的幼儿,平均可能会用900个不同的语词,流利的与人交谈,甚至辩论了。
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表现在幼儿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技能的发展几个方面。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语音是一种发育模式,它具有特别的结构,不同的语种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汉语用声调辨别意义,而英语语言不用,因此,学汉语的幼儿,必须辨别和发出不同声调,而学英语的幼儿,却必须把不同声调的语音归为一类。
尽管语言间的差异很大,但世界各地儿童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相似的。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社会学习论影响下的言语发展理论( 社会学习论影响下的言语发展理论(一) ——传统的机械的模仿说 传统的机械的模仿说
? ? ? ? ?
?
代表人物:阿尔波特( 代表人物:阿尔波特(Allpport)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儿童学习语言是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儿童学习语言是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反面观点: 反面观点: 儿童总是用已有的句法形式改变示范句的句 或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 型,或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 儿童语言的创造性,理解先于产生。 儿童语言的创造性,理解先于产生。
语言发展期 ——句法结构的发展 句法结构的发展
3、完整句 、 2岁 岁 大部分句子是完整句 3岁 岁 完全是完整句 儿童完整句的发展: 儿童完整句的发展: 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子 有修饰语 复合句。 的简单句 复杂句 复合句。
语言发展期 ——语言理解的发展 语言理解的发展 词义理解的发展 (一) 学前各年龄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平均 一 数: 1岁 3个词; 个词; 岁 个词 2岁 272个词; 个词; 岁 个词 3岁 896个词; 个词; 岁 个词 4岁 1540个词。 个词。 岁 个词 ( Ausubel & Sullivan, 1970)
儿童言语发展理论 ——社会交往理论(Brunner) 社会交往理论( 社会交往理论 Brunner认为,成人和儿童的语言交流是获 认为,成人和儿童的语言交流是获 认为 语言交流 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 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 在未获得语言之前, 在未获得语言之前,儿童就能用非言语手段 手势、体姿)同成人交流; (哭、笑、手势、体姿)同成人交流; 在单词句、双词句阶段, 在单词句、双词句阶段,儿童将语词和动作 相结合进行交流; 相结合进行交流; 最后,主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最后,主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基础知识: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
基本理论: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
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
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
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
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儿童语言的发展PPT课件
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语言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 朗诵比赛等,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
鼓励儿童自主表达
幼儿园老师应鼓励儿童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小学教育建议
强化阅读与写作训练
小学应注重阅读和写作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 达能力。
儿童语言的发展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 • 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 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 儿童语言发展障碍与干预 • 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教育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03
04
探讨儿童语言发展的规 律和特点
分析影响儿童语言发展 的因素
提出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的策略和建议
词汇发展的特点
词汇量增长迅速
01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词汇量迅速增长,从几个词到几千个词不
等。
词汇类型丰富
02
儿童的词汇不仅限于名词和动词,还包括形容词、副词、介词
等不同类型的词汇。
词义理解逐渐深入
03
儿童对词义的理解从表面逐渐深入到内涵,能够理解一词多义
和同义词等复杂语言现象。
语法发展的特点
句子结构复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的句子结构越来越复杂,从简单句到 复合句不等。
语法规则掌握
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能够正确运用时态、语态、语气 等语法形式。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更加准确、生 动的表达。
语用发展的特点
语境理解能力
儿童逐渐能够理解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境,能够根据不同 的场合和对象使用恰当的语言。
儿童语言的发展PPT课件
7.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分 物量词事物单位和动量词动作单位. 物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 名词的公式. 3、4岁仅能使用少量高频量词只、 个并表现出对它们的过度概括.
22
词的扩张和缩小在2-6岁儿童中普遍
词的扩张:在儿童早期理解词的意义时,儿童不 仅称狗为狗,而且会把牛、马、羊、猪等能走的 四足动物都称为狗.再如,有的儿童看月亮是圆 的,会把窗户上或墙上的圆形图案、圆的饼等圆 东西也都叫月亮. 词的缩小:但此时的儿童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如桌子一词单指自己家里的方桌,爸爸则仅指自 己的爸爸;再如,把狗和猫称为动物而不承认蝴 蝶也属于动物等现象.
8
1.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
哭也是新生儿最初的发声.哭是新生儿的 一种生理需要,即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 出生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还没有分 化,虽然引起哭的刺激有多种,但所引起 的哭声基本上没有区别.
9
出生1个月以后的婴儿,哭声逐渐带 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 声.不同刺激引起的哭声也明显不 同.2个月大的婴儿在舒服的时候,能 发 出 ai、a、e、ei、ou、nei、ai-i 等音.
13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交流发展
14
1.语音知觉
婴儿对言语刺激敏感,1个月的婴儿具 有语音范畴知觉,具有在两个范畴之间 的辨别力,而不是在一个范畴之内的辨 别力. 只有忽略大量的语音范畴内的变异才 能使语言的理解成为可能.
15
2.语词理解
8、9个月,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 出相应的反应.以动作来回答的反映最初 并非是对语词本身确切的反应,而包括语 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不能把词从复 合情境中分离.11月左右开始逐渐分离, 才真正理解词的含义.此时儿童能理解, 但不能说,称被动性语言.只有出现主动 性语言1岁左右才标志符号交际的开始.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儿童在掌握各种不同词类的同时,所掌握的每 一个词本身的含义,也逐渐确切和加深。 妈妈概念的理解
儿童掌握的词汇有:
积极词汇:儿童既能正确理解又能正确 使用的词。 消极词汇:有时儿童虽能说出一些词, 但并不理解,或虽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 使用。
案例:
1、在超市买了一个西瓜,切开后却发现 没长熟,是生瓜。正当我暗自生气时, 小宝安慰我道:“把它放在锅里炒一下, 不就熟了吗?” 2、老公天天练哑铃,并把肌肉鼓起给顽 皮看:瞧,爸爸的肌肉硬不硬?他回头 问我:妈妈,我们都是鸡呀!怎么有鸡 肉呢?
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过程
1、识字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础。 汉字是由形、音、义三者构成的一个统 一体。 识字就是要认识每一个字的字形、读准 字音、理解字义。 识字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小学生达到对字 的音、形、义三者的统一。
2、阅读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言语过程,它是从看 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出声的或无声 的)过渡。 (1)阅读的基本形式 阅读的形式有朗读和默读。 朗读比默读出现得早,朗读是默读的准 备条件,默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
(二)多词句阶段(1.5岁—— 3岁)
这一时期可说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的阶 段。 按照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可把这阶段儿童言 语的发展分为两个小阶段: 1、1.5岁——2岁——简单句阶段,掌握最初 的言语。 这阶段儿童所说的句子,主要缺点是: 句子不完整、简化,前后次序颠倒 。 这阶段儿童的言语中,各种词类都有了。主要 是名词和动词,约占70%。
1、语音知觉 研究发现出生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分语 音与其他声音,对语音刺激非常敏感。 2-3个月的乳儿就能倾听周围人们发出的 声音。
第六章儿童语言发展
6.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中的“我”、“你”、“他”,以及与之相应的 物主代词“我的”、“你的”、“他的”的所指意义和一 般名词不同,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需随语言环境和交谈者 角色(说话音、受话音、第三者)的变化而变化。 要理解这些词,不仅要有相应的语言能力,还须进行复杂 的智慧活动.要随时调整和转换理解的参照点。 我国朱曼殊等考察了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对人称代词的理解, 结果表明:幼儿不论其作为其他三人交谈的旁观者或是自 身实际参加三人交谈,充当受话音相第三者的角色,都对 “我”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
词是从复合情境中摆脱出来的: 是词以外的一切成分的作用逐渐消失,先是儿童的姿势变 得无关紧要,然后是环境、说话的人,最后剩下起作用的 就只有词了。 这时的儿童对词义能理解,但还不能说出词。这种不能主 动说出的语言也叫被动性语言,被动性语言不能和成人交 际。只有当儿童出现主动性语言时,才标志符号交际的开 始,这大约在1岁左右。
婴儿约自第9个月起,牙牙语的出现率达到高峰,已能重 复不同音节的发音,还能发出同一音节的不同音调。此时 婴儿能发出的声音很多,不限于本族语的声音。而且不同 种族、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生长的所有婴儿发出的声音都 很相似,甚至聋儿在此时期也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发出咿呀 语,只因其缺乏听觉反馈,咿呀语停止得比正常儿童早些。
2.牙牙语阶段
大约5个月左右的儿童进入了牙牙学语的阶段,所谓牙牙 语就是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出现 与语音极为相似的声音,并能将辅音和元音结合连续发出, 如ba-ba、ma-ma,da-da 等类似“爸爸”、“妈妈” 等单音节语音。其实这些声音对于婴儿来说也是毫无意义 的,他们只是以发音做游戏从而得到快感。
二、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
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 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因而通常将词的出现 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 语言准备期 语言发展期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五)内部言语的产生
它的特点有三: 1、发音隐蔽,是无声的默语; 2、句子压缩、简略; 3、具有自觉的分析综合机能和自我调节机能。 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过渡中,可以看到一 种介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 即出声的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通常称为 “自我中心言语”。
三、小学生言语的发展
这时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这时期言语发展的特点:口头言语在幼 儿言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儿言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上阶 段完全不同的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显 著地发展起来。 著地发展起来。
(二)多词句阶段(1.5岁—— 3岁)
这一时期可说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的阶 段。 按照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可把这阶段儿童言 语的发展分为两个小阶段: 1、1.5岁——2岁——简单句阶段,掌握最初 简单句阶段, 、 岁 岁 简单句阶段 的言语。 的言语。 这阶段儿童所说的句子,主要缺点是: 句子不完整、简化,前后次序颠倒 。 这阶段儿童的言语中,各种词类都有了。主要 是名词和动词,约占70%。
(3)写作过程的心理分析
准备阶段 也就是口述阶段。 过渡阶段 可从两方面过渡,一是将口述内容 写成书面的东西,即将看图说话的内容用文字 照样写下来;一是从阅读的书面言语过渡,即 将模仿阅读过的材料,练习写成文字。 独立写作阶段 儿童根据题目的要求自己独立 写出文章,相当于正式独立作文阶段。
(三)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 特点
(一)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
1、发音的精确度增加。 2、词汇不断丰富,句子结构日益复杂, 随着生活条件复杂,以及语文课的专门 教学词汇量不断丰富起来。
(二)书面言语的发展
1、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 (1)识字过程的心理分析 )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础。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础。汉字 是由形、 义三者构成的一个统一体。 是由形、音、义三者构成的一个统一体。 (2)阅读过程的心理分析 ) 阅读主要表现在理解课文和阅读速度上 阅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 阅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
儿童语言的发展PPT课件
许多高-很高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60页
二、句子的发展
1.句子的产生 按儿童所讲的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句子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句和复合句几个 层次。 (1)不完整句。不完整句指表面结构不完整, 但能表示一个句子意思。这里主要指单词句 和电报句。这种句子的出现率在2至6岁范围 内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第二十六页,课件共有60页
妈妈鞋—这是妈妈的鞋。 奶奶瞧瞧坏—奶奶瞧这坏了。 妈妈怕飞机-妈妈,飞机来了,我怕。
第二十七页,课件共有60页
(2)完整句
研究表明:完整句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岁 儿童的话语大部分是完整句,3岁儿童的话 语己基本上都是完整句。
第二十八页,课件共有60页
①简单句。从1.5岁到两岁开始说电报句开始,同时就开 始说简单句;
第三页,课件共有60页
语言的发展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生理准备: 听觉良好 发音器官基本成熟 言语中枢正常
第四页,课件共有60页
二.语音理解的准备 研究发现,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
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它声音, 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婴儿对言语刺激的敏感性,还表现在婴儿具 有语音范畴知觉。
第八页,课件共有60页
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多, 包括不同的音节组合,如ou-ma, ba-wa等。
呀呀语类似言语的声音,典型的呀呀语以 其复杂的声调模式,听起来完全像是某种 你恰巧不了解的语言中的流利的言语。
第九页,课件共有60页
呀呀语的作用并不 在于儿童通过呀呀 语掌握特殊的感觉 运动技能,也不在 于能够发某个音以 便以后使用。
第三十二页,课件共有60页
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影响最大的有三 派理论,每一派中又有各种不同的主张。 这些理论的分歧,实际上还是关于儿童发 展理论的分歧,是有关儿童发展理论争论 的继续。
第六章0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 欣以赏感文受学为主作品,重复和理解作品内容
复述
• 组织婴儿进行谈话活动 • 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婴儿的语音
练习听力、发音、用词
• 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
0~3岁儿童语言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了解婴儿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 2.处理好专门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语言教育活动的
关系 3.要充分注意婴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继续坚持用语言刺激孩子,模仿学习发音 • 用强化、鼓励等方法诱导婴儿发音 • 用动作、实物配合法,建立语音和实体之
间的联系
• 初步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 • 和婴儿进行“平行”的亲字阅读活动,初
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开展语言游戏,提高听力和发音水平
三、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话语反应判定法) 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发展
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
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
4.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 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进行练习强化 • 在活动中伴随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 • 开展早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能力的提高
• 鼓励婴儿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倾听并予以
应答
•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
猜猜看、打电话
二、双词句阶段(1.5~2岁)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 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 • 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
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第六章 儿童言语的发展
类。
精选可编辑ppt
34
复合句的发展
“爸爸写字,我看书。”(并列复句) “吃好饭以后,我在家里和小华玩一会儿,就看电视
了。”(连贯句) 奶奶给我一本书,是讲孙悟空的。”(补充复句) “这个小朋友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还要吵,老师把
精选可编辑ppt
4
第一节 儿童语音的发展
语音
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由人体发音器官 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儿童语音就是儿童发出的声音
儿童语音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前言语阶段的发展 言语阶段的发展
语音的觉知 语音的产生
精选可编辑ppt
5
一、前言语阶段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一般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 到发出第一批真正的词结束(0~12个 月)。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婴儿逐渐 具备了较好的语音知觉能力和发音能力, 这为他们将来正式发出词音奠定了基础。
未分化: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没有分化
分化:1个月后哭声出现分化,类似元音和辅
音的非哭叫声
5个月:进入呀呀学语阶段,发音做游戏而得
到快感,不同文化下的儿童的呀呀语类似
呀呀语
9个月:呀呀语达到高峰,具有升降调,但无
意义
从呀呀语开精始选发可编音辑p两pt 个阶段:语音扩充
9
二、言语阶段的发展
(一)语音的觉知 1.音位知觉的发生和发展 (1)音位:语音中最小的能够区分意义
的语音聚类;汉语和英语是有区别的 (爬和拔) (2)音位的组合规则
精选可编辑ppt
10
2.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
语音表象是儿童在言语阶段的又一语音 感知特点,儿童记忆中词的语音主要是 按照成人的发音形式来存储的。
第六章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2-3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 2-2.5岁(初步掌握口语阶段) • 2.5-3岁(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
2-2.5岁(初步掌握口语阶段)
• 语言发展特点
——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 ——句型以简单句为主,复合句也初步发展 ——疑问句逐渐增多,很喜欢提问 ——语言常常使用接尾策略(不考虑实际情况,选择末尾作答,模仿)
• 各年龄班语音教育
——小班:重点在听力和发音练习,尽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 ——中、大班:重点对个别儿童发音的矫正和语音修养能力的培养,
要渗透在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3-6岁儿童词汇发展与教育
• 3-6岁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
——词汇量迅速增加 (3岁1000-1100,4岁1600-2000,5岁2200-3000,6岁3000-
表述部分
文学作品
早期阅读
小班 中班 大班
愿意听老师、同伴 喜欢与老师同伴交
讲话;听懂普通话; 谈,说普通话;知
听别人说话,保持 道分场合控制音量
安静,不打断;
能用简单言语回答
问题,表达愿望;
有礼貌,集中注意 倾听;能区分普通 话与方言;理解多 重命令;
积极学说普通话, 发音清楚;音量语 速适当;能用完整 句讲个人经历;大 胆清楚表达自己愿 望、请求
复合句)
——句子结构和词性逐渐分化(“宝宝…拿“-”拿球球”;“解放军叔叔、小白
兔”)
——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你吃筷子,我吃勺子”)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扩展和灵活(单调呆板的核心词-使用修饰词) 【句子理解的特点】 ——对复杂结构的句子不能正确理解(被动句,双否句) ——采用语义、语序以及非语言策略,但都不能正确理解复杂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基础知识: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
基本理论: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
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
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
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
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0-1岁)1、反射性发生阶段:5周后,婴儿的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
在这一时期中,婴儿还没有言语能力,即既不能说出任何词语,也听不懂任何词语,但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起初发出的声音比较单一,以后通过模仿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富于变化。
这一时期所发出的声音只是用于表达婴儿的饥、渴、喜、痛等感觉,或是某种要求和欲望,还不是代表特定含义(概念)的语音符号,所以仍属于巴甫洛夫所说的第一信号系统而非第二信号系统。
正如桂诗春教授所指出的:“婴儿的哭叫声源于他的不舒服感觉。
这些声音大都是尖声和鼻化元音,发自嘴的前部,且伴以脸部紧张表情。
母亲很快就能根据其哭声的形式不同而辨别其原因,如肚饿、疼痛、过冷和过热等等。
除了不舒服的声音外,婴儿还会发出表示舒服感的声音,这是一种松弛的、较深沉的、没有鼻化的鸣鸣声(cooing)。
接着出现的是某些辅音。
……最早发出的辅音大概有wa,la,nga,ha,ma,na等等。
但这些声音还不能说是有交际意图,因为它们还不是一种灵活的、有目的的行为。
”桂诗春教授这一段关于婴儿发声原因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最后关于“婴儿声音没有交际意图”的论断却值得商榷。
尽管婴儿的声音不是有目的的行为,我们认为还不能由此就断定这些声音没有交际意图。
在桂诗春自己编著的“新编心理语言学”第4章(第138页)中就给出了这样的事实:根据儿童语言学家的观察,即使出生仅3个月婴儿的“鸣鸣”声也会引起母亲或保姆的注意;而当成人作出回应时,婴儿就会产生更像言语的声音,而且婴儿在发出这种声音后,还会继续等待成人再回应,彼此之间的反应和对话过程很相似。
可见,从3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就有通过声音来和成人建立某种沟通方式的意图——这就是一种交际意图。
当然,这种意图还是很初步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或者说,只是一种本能行为。
2、牙牙语阶段:牙牙语就是类似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
无意义的,不能被理解的。
5个月左右:出现呀呀语9 个月起:呀呀语的出现率达到高峰以能重复不同音节的发音还能发出同一音节的不同音调。
1 岁左右:呀呀语的出现率开始下降。
大多数儿童开始产生第一个被理的词。
呀呀语的作用:牙牙语的作用不在于通过牙牙语掌握特殊的感觉运动技能,也不在于具体的发某个音以便以后使用,而是通过牙牙语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
通过呀呀语,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这是以后真正的语言产生和发展所必需的。
3、语音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出现嗓音出现阿咕声出现喃喃语声开始发出语音二、语言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几个月的婴儿已具备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即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
语音范畴知觉:大多数知觉为连续性知觉。
范畴知觉实验:先听一个人工合成的b音,一段时间后,婴儿对此厌倦,吸吮速率下降,用两种方式改变VOT(voice onset time)①改变VOT,使b变成p音②改变VOT,但仍和b属于同一范畴研究表明,1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吸吮速率的变化上表现出对b和p两个属于不同音位范畴辅音的辨别能力(范畴间的辨别而非范畴内的辨别)作用:使声学提示转化为语音特征;只有忽略大量语音范畴内的变异,才能使语言理解成为可能。
2、语词理解:8-9个月,因而已经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表现对语言作出相应的反应。
如“狼和羊”。
言语准备期一般也称为“咿呀学语(babbling)期”,婴儿长大到5、6个月左右就开始进入这一时期,并将持续半年左右。
桂诗春指出:“婴儿最初的咿呀学语往往是在吃饱后仰卧在床上进行的。
这时嘴里有唾液,很容易会作出吞咽的动作,于是就学会发后辅音如gu、ga、ka、cha、ra等等。
婴儿在吮奶时不光要使用嘴唇,而且还要用舌头顶住上齿龈,并随着吸奶把舌头放下。
如果婴儿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呼气,就会发出ta、da、la、na等辅音。
”以后婴儿将逐渐习得其它的辅音和元音。
元音习得顺序一般是从前元音开始,然后依次是中元音和后元音;辅音则相反——先是软颚音,然后是齿龈音和双唇音,最后才是齿音和颚音。
在这一时期,儿童将学会语言系统所涉及的各种音素。
不少心理学家还发现,到此为止(即到咿呀学语阶段结束止),或是在此之前,世界各民族儿童所能感知和发出的各种音素都是相同的(这是儿童先天具有语音感知和辨析能力的又一证据);但是从此以后(或是稍稍在此之前)即开始分道扬镳——各民族的儿童逐渐变得只能感知和发出本民族语言的所有音素了。
在言语准备期中,婴儿虽然还不能说出词语,但已开始能对话语进行初步的理解,例如,当婴儿听到“把苹果给妈妈”的话语时,能做出拿苹果给妈妈的反应。
此外,婴儿还能通过简单的体态语和手势与成人进行交流,例如,举起双手表示要大人抱,用嘴巴做吮吸动作表示想吃奶;手势则以“指向”为多,一般是食指伸直,其它四指弯曲,指向的功能是提出请求或指认事物,对指向的正确反应是瞧所指物,而不是看食指。
据李宇明教授的研究,对于这一时期后半段的婴儿来说,能大致理解(即能基本听懂意思,但还不能够表达出来)的词语约有200个左右,其中名词性的词语和动词性词语大致各占一半。
这是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建立时期,可见,婴儿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是在这一时期的后半段,即在11或12个月前后。
应当指出,在咿呀学语后期,婴儿不仅逐渐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各种音素,还开始习得更复杂的发音方式——音素或音位的组合(即音节和词),也就是说,婴儿开始能说出单个的词。
这样就为下一个语言发展阶段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节语言发展期一、语音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儿童已能以主动方式参与言语交际活动,即不仅能听,而且能说。
但是这个时期儿童所使用的语言还是不成熟、不完整的、属于幼儿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语言的发展又可以划分为独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等三个子阶段。
按照“语觉论”的观点,儿童天生就有语义知觉能力——即对语音和语义进行辨识的能力;如上所述,李宇明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7至12个月的儿童已能听懂200个左右词语,并能理解较简单的句子。
在这一时期儿童之所以只能用片断的词语或电报句来说出自己的意思,而不能用完整、连贯的句子来表达,只是由于掌握的词语和语法规则的数量还很有限,并不是因为对所要表达的整个句子的语义理解有问题。
例如,为了表达“我想要妈妈抱”和“希望姐姐陪我玩车车”这两个完整的句子,在幼儿的不同年龄段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岁至1岁半左右往往是说“抱”(或“抱抱”),“车”(或“车车”)——独词句阶段; 1岁半至2岁左右往往是说“妈妈抱”,“玩车车”——双词句阶段; 2岁至2岁半左右往往是说“我妈妈抱”,“姐姐玩车车”——电报句阶段。
对于这样的独词句、双词句或电报句,若孤立地看,是有歧义甚至让人无法理解的,但在一定的交流背景下(即有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并伴随儿童的手势、体态、表情则儿童用这类不完整的语言和别人交流将不会有什么障碍。
两岁半以后,由于儿童的实践活动(游玩、学习等)日益增加,和别人的交际范围逐渐扩大,言语能力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对本民族口头语言的掌握逐步熟练与完善。
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我国心理学家曾对十个省市两千余名学前儿童掌握的总词汇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3~4岁儿童常用词有1730个,4~5岁儿童的常用词有2583个,5~6岁儿童的常用词有3562个。
与此同时,儿童对本民族语言的语言规则的掌握及语言现象的了解也日益增加。
语言学家李宇明教授曾以“疑问句系统”这一语言的子系统为例,对我国1至5岁的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作了深入研究(之所以选择“疑问句”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提问是个体与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儿童通过理解问话和回答问题,可以迅速提高理解话语、重组知识经验、表达思想感情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疑问句在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李宇明的研究结论指出:“三岁以后儿童的问句体系进入完善期。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各种问句格式都逐渐出现,反问句和特指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大量涌现,句法组织渐趋流畅。
特别是到了四岁以后,原因问句大量使用,表明儿童的因果意识逐渐加强;并且出现了较多的‘求解性’问句。
这说明儿童问句的功能已经发展成熟,今后的重要任务是问句语用的发展。
”李宇明的研究虽然只涉及疑问句这一种语言子系统,但是如上所述,这一子系统在儿童语言与思维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与代表性,所以对这一语言子系统的学习与掌握过程,应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儿童对整个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与掌握过程。
换句话说,根据李宇明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认为:儿童到4岁以后,对本民族口头语言的各种句型的掌握都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今后主要是向“语用”方向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当今的语言学界(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的语言学界)都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一位四、五岁的幼儿都能无师自通地很好掌握包含数不清语法规则变化的本民族口头语言”(只是对于“儿童为何能够只用几年时间就无师自通地掌握本民族口头语言”这样一个问题,目前语言学界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和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