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探析_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探析_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产业集群是指由众多自主独立企业,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和一定地理位置上,通过集聚过程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专业化产业区,是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同业交往等关系,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比较优势的产业联合体。

地理上的群落是外在现象,内在的关联、交流、合作与竞争才是产业集群的本质。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特定的资源禀赋、文化基因、制度安排以及人力资本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序运行的必然产物。

(一)自然禀赋1.资源条件。

产业集群往往得益于当地在自然资源(土地、矿产、地理位置等)及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差异性优势。

许多企业在选址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原材料的供应是否便利。

现在,越来越多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基础和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速生长并壮大起来,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如靠近大学和科研机构,本地能够提供产品生产初期所需要的原材料等。

美国旧金山湾的高技术公司的原料投入就有很强的区位依赖,50%以上的原料来自30英里以内的本地公司。

同样,绍兴县的纺织产业集群,就是在以柯桥为核心的方圆30平方公里范围内,织造业从纺丝原料到织造面料均有顺畅的销售渠道。

上游化纤产品(包括PTA、聚酯、纺丝)和下游印染企业一应俱全,且有钱清轻纺原料和中国轻纺城两大市场南北呼应。

这种“就地取材”的格局,为周边2700多家化纤织造企业的集聚创造了十分便利的资源性条件。

2.产业渊源。

传统产业集群大多起源于当地工商业的历史沿革,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以绍兴纺织业为例,史籍载,境内丝织业自越王句践“劝农桑”、西施浣纱、句践夫人自织之后,民间历来重农桑、事机织,以此为生。

2000多年来,丝绸生产以数量多、质量优而著名,是全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之一。

从战国时期的帛,到隋代的花绫,唐代的越罗,乃至五代十国的越绢,宋代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探析———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文/刘孟达32经济论坛2007・2的尼罗,都是著名的朝廷贡品。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路径探讨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路径探讨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路径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被重视。

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范围内,优势彼此互补、关联紧密、互相支持的一类企业集合。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路径。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相近产业的聚集、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专业细分、资源集约利用、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等。

1. 相同或相近产业的逐渐聚集产业集群的形成通常是由同行业的企业逐渐集中到某一地区,并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互相依存的产业生态。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江苏、浙江的纺织业和服装业等都属于相近产业的集群。

2. 每个企业都专注于一部分的工作在产业集群中,每个企业通常会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尽可能地做到精益求精。

这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质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3. 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通常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他们需要互相合作来完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相互竞争、切磋和交流,以获得更好的市场反馈和技术迭代。

4. 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可以利用共同的资源,如人才、资金、原材料、设备等,同时也可以减少各自的投资和成本。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支持,同时需要连续不断的技术更新和创新,通过共享资源,企业可以大幅降低自身的创新成本。

5. 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互相影响和切磋,不断推动着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并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推手和领导者。

同时,技术创新又反哺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6. 知识共享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合作和互动,这也就需要逐渐建立一个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机制。

必须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切磋和共享,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虽然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较大的自然属性,但它们的发展方向并非是天然规律。

浅析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模式

浅析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模式

浅析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模式内容提要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纯市场组织之间的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内在动力——竞争优势,还有其外在条件,如资源因素、历史和文化因素、体制与政策因素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研究产业集群的性质特点和优势,从生态学的视角,探索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运用归纳和典型案例的方法将产业集群总结为四种发展模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态学理论集群模式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是以生命物种为核心对象,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角度去研究的学科,对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重要帮助。

经济的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来的计划和规划,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断凸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开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有一定的关联性,在社会基本制度相同的条件下,各个区域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式不尽相同,再加上各个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出现了多种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局面。

而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所表现出来的若干现象对产业集群具有很大借鉴作用,如: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种内互助、群聚等等。

生态学理论主要包括关键种理论、食物链及食物网理论、生态位理论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理论等,它在发展产业集群、设计规划工业园及工业网络中具有综合指导作用,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构筑企业共生体、构筑生态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加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建立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工业网络不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简单模仿,而是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的高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是打开生物群落自然规律的钥匙,并且,随着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朝多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的深入,生态学原理作为具有逻辑性、哲理性、辨证性的系统思想,同样可以用来考察与分析一些社会问题。

因此,生态学理论对产业的发展、壮大、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组关联的公司、供应商、服务提供商、政府机构和相关机构组成的经济生态系统。

这些组织相互依存,相互合作,通常在同一领域内制造、研发和提供产品和服务。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并且有多种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其演化过程。

1.地理因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地理靠近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如原材料供应和物流优势。

2.人才因素:产业集群通常由一群拥有特定技能和知识的人组成。

这些人才之间的紧密互动和交流加强了集群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3.基础设施因素:产业集群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

优质的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4.知识和技术因素:产业集群通常聚集了一些共享技术和知识的企业。

这些技术和知识在集群内的传播和共享促进了创新和协同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模式:1.垂直整合: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制造和分销都由集群中的不同企业负责。

这种模式下的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水平整合: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都专注于同一层面的价值链。

它们相互合作,共享资源,以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3.专业化分工: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分工明确,每个企业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通过这种分工合作,集群中的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专业化和竞争力。

4.多元化: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

这种多元化能够为集群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和风险分散。

总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个因素影响的,包括地理因素、人才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知识和技术因素。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有多种,包括垂直整合、水平整合、专业化分工和多元化等。

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和适应,以促进集群的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是指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其中一特定地区内聚集形成的一种空间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区域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合作共享以及集群升级。

一、区域资源禀赋二、政策支持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产业的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形成。

政府还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企业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集群中,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经验共享和合作创新,形成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产业集群。

四、合作共享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在产业集群中,还可以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扩大集群的规模和产业结构。

合作与共享的方式可以包括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供应链管理和品牌推广等。

五、集群升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升级的过程。

在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会逐渐壮大,形成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会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支持,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和优化。

集群升级的目标是提高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总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的优势,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以及企业的创新和合作共享,最终实现集群的升级和转型。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群相关产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组成的集合体。

它们通过共享资源、合作创新和信息交流,形成了一种紧密的产业网络。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机制、发展模式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批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密集网络结构。

这些单位之间通过共享资源、信息交流以及合作创新等方式进行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且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二、产生机制1. 优势资源聚集:地理优势资源是形成产业集群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容易形成煤炭化工或电力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聚集。

2. 技术溢出效应:相近行业之间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在一个企业或行业中的应用,会向其他企业或行业传递,从而形成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

3. 人才聚集效应:人才是产业集群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产业集群能够吸引大量人才的聚集,形成人才交流和创新的氛围。

4. 企业间合作:产业集群中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创新和资源共享,提高了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发展模式1. 供应链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流畅和降低交易成本。

2. 制度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一系列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制度规定和支持,促进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

3. 制造型服务模式:将制造型企事业单位与服务型企事4. 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行5. 创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式提高整个产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提高企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中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运行机制

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运行机制

一、引言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内,由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批企业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运行机制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课题,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初始阶段: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内,存在一些零散的企业,它们可能是在同一产业领域内,或者是有相关产业链的企业。

2. 吸引阶段:某些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地区或者行业,形成了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产业群落。

3. 聚集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扩张,原本零散的企业群体开始相互吸引,形成了相对密集的产业聚集现象。

4. 整合阶段:在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企业之间开始进行合作与整合,形成了更加有机的产业集群。

5. 储备阶段:当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内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时,它们开始从内部涌现出更多新的机遇和潜力,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新的力量。

三、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是指其内部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资源配置和协同合作方式等方面的规律。

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产业链衔接: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通常涉及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内部的衔接关系。

2. 产业分工:在一个产业集群中,不同的企业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优势,它们通过分工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 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通常会形成一种技术共享和创新合作的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4. 品牌建设: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常会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和品牌形象,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5. 政策支持: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

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产业集群是由一批互相依赖、集中在相对地理空间的企业形成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系统。

它们通过共同的供应链、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的互补和集成,形成更有效的生产、销售和创新体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发展阶段和政策支持等角度,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形成产业集群,首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1. 产业基础雏形。

产业集群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产业上的。

基础产业的选择需考虑其资源优势、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等,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2. 企业家精神和组织行为。

产业集群需要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组织行为才能实现。

这些企业家应该具备创业、开拓市场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引导和组织集群内企业的协同行动。

3. 地理环境。

产业集群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优势,比如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自然资源丰富等因素。

4. 政府政策。

政府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从区域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方面支持和激励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二、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崛起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个别企业开始获得影响力,初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园区,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

2. 成长期。

在这一阶段,企业数量和规模开始增加,企业间形成互动联系和互补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且日益聚集在某一地理区域内。

3. 成熟期。

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核心企业数量较多,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集群中企业之间形成了规范化的互动机制。

4. 衰退期。

当某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或市场变化导致供需出现失调,产业集群可能开始出现萎缩或衰退,尤其是当政府的扶持政策变得不理想时。

三、政策支持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应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以加强产业集群体的组织和创新环节。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分析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分析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由于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共同关注点。

下面,本文将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探讨如何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由相同或相近的产业企业、相关企业和其他支持性企业相互联系、依赖的一种产业形态。

产业集群所涉及的企业包括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等各个环节。

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地域性强、产业互补性强、资源丰富、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二、产业集群的优势1、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企业聚集在一起,共同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和人才,可以形成技术上的互补性和优势互补,促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产业链协同效应明显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关系紧密,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企业之间通过商业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形成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资源共享和成本降低产业集群内企业共享地域、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

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由于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也可以减少流通和交易成本,从而更为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成本。

4、市场与竞争环境的优化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而不是单一企业面对市场竞争。

在企业之间形成的商业生态圈中,通常可以通过供应链、技术创新、品牌形象、文化传承、行业概念的培育和营销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使得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及市场适应性。

三、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一) 产业链锁模式产业链锁模式是将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分工和协同,最终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指在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行业内,经济主体以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依托,通过充分的互动、协作和联动,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的区域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可以从组织架构、创新驱动、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次,创新驱动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

创新是集群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源泉。

在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发和创造新的技术和产品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能力。

管理创新是指通过改进和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管理方式和机制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制度创新是指通过和创造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会。

因此,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的工作,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来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从财政资金、产业政策、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产业集群相应的扶持和激励。

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也是政策支持的重要内容,不同领域的部门可以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管理和监管,鼓励集群内部的企业遵守规则和法律,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市场导向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目标。

市场导向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市场导向下,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来引导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导向要求产业集群具备良好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能力,能够准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和选择。

总的来说,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既需要有组织架构的支撑,也需要强调创新驱动、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

只有在良好的组织架构下,产业集群才能形成互动、协作和联动的局面,实现资源的共享、协同和优化配置。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聚形成的一个氛围繁荣、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指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蓬勃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模式和路径:1.空间集聚模式:基于地理空间的集聚模式是最常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相关产业的企业选择在地理上临近的地区建厂或设立办公场所,以便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和资源的共享。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的整合,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2.价值链集成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同一个产业内的企业,而是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价值链的集成,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促进。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个集群的效益和竞争力。

3.创新驱动模式: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侧重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来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都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4.产业政策支持路径: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为产业集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5.人才培养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持,因此人才培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可以吸引和培养一流的人才为产业集群提供支持和动力。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的关键引导和规划,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产业集群尽快形成。

2.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

因此,创新和研发应该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联系形成的社会经济集合体,它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多元化的市场和创新机会的优势。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1.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培育相关产业企业,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就是政策导向下形成的典型产业集群。

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文化、历史和生态环境独特的地方通常会形成产业集群。

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市区以外的地方建立工厂,通过利用地方资源、优惠政策和便宜的劳动力成本,形成产业集群。

比如,深圳、珠海、江苏苏州等我国的一些产业集群都是地理位置优势下形成的。

3.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些链条上,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纵向的联系使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1.本地化发展模式本地化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的参与企业几乎都在同一个地区,参与企业稠密,垂直和水平关联密切,形成的协同效应很强。

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形成竞争和合作的社区,共同推动全体企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在共性产品、共用设备、共同进口等方面规模效益优先。

2.全球化发展模式全球化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产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全球化。

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在资源和市场的利用方面更加强调国际性和全球性,可以快速占领国际市场,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制造业升级模式制造业升级模式是指基础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升级转型,通过不断创新增长点和差异化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指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一组相关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集中聚集并形成的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地理因素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地理位置会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其中一地区具有较为便利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可以更快捷、更经济地将产品运输到市场,这将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

此外,地理区域内资源的分布、土地的价格以及环境的适宜性也会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

比如,其中一地区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可以为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供给,吸引企业在该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市场规模和需求的存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当一个地区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在需求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于此,形成产业集群。

此外,产业集群形成还离不开产业链的存在。

在其中一地区内,相关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环节集中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产业集群的形成还离不开创新。

在一个创新氛围浓厚的地区,企业更容易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最后,社会因素也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支持和人才培养是社会因素的关键。

当一个地区具备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于此,形成产业集群。

此外,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税收、土地、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激励企业在特定地区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总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使得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集群不仅促进了相应产业的发展,还能在聚集经济规模和资源的同时,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每个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只有深入分析其特征和规律,才能找到适合这个特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概念解析华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洛阳市的制瓷产业集群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企业集中的区域,以特定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诸多企业在物流、资金、转移、人才方面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集体提高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根据学者的定义,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产业集中。

众多同质性或互补性企业在特定的区域内高度集中,形成特定的产业群体。

2. 近在咫尺。

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企业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方便人员、物资流动。

3. 产业导向。

这些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运作机制和关系。

4. 产业联盟。

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产业联盟或协会,加强了交流和协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于一个产业集群来说,其发展路径和模式取决于产业集群的起源,其背景、历史和现状。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和发展方式。

(一)萌芽期在产业集群的萌芽期,主要是一些原始的、单一的企业集中于某一地区,建立了初始的产业基础。

这些企业的特色在于小、散、乱,资金较为紧缺,无法完成想要的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大。

但是,这个阶段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政府加码扶持,形成一定规模,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萌芽期的发展模式:1.政府引导。

政府给予相应扶持,包括资金、税收、补贴等,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2.招商引资。

政府引进一些大户企业,通过压缩其生产成本,给本地企业创造合作机会。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是由一群具有相关产业链或某类产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企业所组成的群体。

它具有独特的组织特征和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验和成功,为其他地区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和启示。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模式和路径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路径和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集群是一种以某种行业或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企业集团、单一企业等传统经济组织形式,而是由大量小企业和中小企业组成。

产业集群在经济活动中其作用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地理聚集、同质性、互补性和共享性。

地理聚集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具有相互接近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空间上的接近在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质性是指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产生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互补性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互补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和包容性。

共享性是指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共享一些共同的资源,如技术、市场和品牌等,从而形成了一种方便和互惠互利的关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是一个复杂系统性问题,需要结合产业特点、地域条件、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可供参考。

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产业集群的成长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要的金融和技术支持等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垂直和横向的政策支持,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产业集群能够快速形成。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在竞争中愈加激烈,需要依托自身的创新和提高,构建竞争优势。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在比较成熟的阶段,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并且面向全球市场积极拓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

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按照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动因是来自政府还是市场,可以把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市场自发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个人、企业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市场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2)政府推动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政府对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追求,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3)混合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个人、企业和政府对各自经济利益的追求,其决策的偶然和一致性导致某种产业集群的形成,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市场和政府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各地政府都负有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在某种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常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推动、促进或抑制、阻止的作用,是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这种产业的集群发展是否符合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苏州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政府的强力主导作用,而温州模式是属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典型。

20世纪70年代末,古镇一家镇属生产电热杯的企业——古镇家用电器厂的几个供销员在差旅中接触到灯饰产品,发现了市场对灯饰产品的需求,于是率先生产起灯饰产品。

当时的产品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台灯,由一根电线、一条弯管儿、一个灯泡和一个灯座构成,然而,这样简易的台灯却适应那个时代的市场需求,因此获得成功。

此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灯饰企业,经过10年的缓慢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约有300家灯饰门市部的灯饰一条街,至此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从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来看,其形成模式属于市场自发型。

按照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动因是来自产业集群区域内部还是外部,可以把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划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类型。

(1)内源型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生产创造型。

即一个地区内首先出现生产企业,由于个别企业成功的激励、裂变、强劲发展等原因,导致产业集群的形成。

企业的裂变在硅谷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名牌企业的发展而带动的。

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讲解

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讲解

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家电电子业为例【原文出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原刊地名】成都【原刊期号】200304【原刊页号】35~38【分类号】F3【分类名】工业经济【复印期号】200402【标题】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家电电子业为例【文章日期】2003-09-09【作者】胡昱/刘文俭【作者简介】胡昱,刘文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青岛266071胡昱,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刘立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处副主任、副教授。

【内容提要】探索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分析产业集群的发生条件与决定因素,对于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青岛市家电电子业的发展为例,就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其原因和条件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政府在内源型名牌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模式形成中,发挥重要的推动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摘要题】产业组织【关键词】青岛/电子家电/产业集群/模式【正文】[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55(2003)04-0035-04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特别是探索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找出产业集群的发生条件与决定因素,对于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青岛市家电电子名牌企业的发展,就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其原因和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对其它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参考。

一、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模式:内源型品牌带动模式产业集群又称产业集聚。

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要视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

一般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三种模式:一是市场创造模式。

即区域经济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的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引言产业集群是一种在地理上紧密相邻的、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企业集合体。

这些企业之间通过产业链的衔接、技术的共享以及经验的传递等方式进行合作,从而形成了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

市场需求驱动机制一种产业形成机制是市场需求驱动。

当市场需求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或产品上时,企业往往会聚集在一起以共同开发和生产这些产品。

这种聚集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因为企业可以共享供应链、技术和市场渠道等。

例如,在某个地区,人们对某种特殊食品的需求很高,这可能会吸引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该地区设立工厂或分支机构。

这样,它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该地区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共享生产设施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食品产业集群。

知识共享机制另一种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是知识共享。

企业在同一领域内进行合作,可以共享技术、经验和创新等方面的知识。

这种知识共享可以带来快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能力。

举例来说,某个地区可能存在多家专注于某种技术研发的企业。

这些企业可以共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加速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一个技术领先的产业集群。

政府引导机制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和资源,吸引企业进入特定地区。

政府还可以推动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举个例子,政府可以向特定产业集群提供低税收、土地支持和技术支持等政策优惠。

这种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地区,并促进了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

结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通常是市场需求驱动、知识共享和政府引导的结果。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进一步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文献号】1-724【原文出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原刊地名】成都【原刊期号】200304【原刊页号】35~38【分类号】F3【分类名】工业经济【复印期号】200402【标题】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家电电子业为例【文章日期】2003-09-09【作者简介】胡昱,刘文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青岛 266071胡昱,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刘立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处副主任、副教授。

【内容提要】探索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分析产业集群的发生条件与决定因素,对于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青岛市家电电子业的发展为例,就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其原因和条件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政府在内源型名牌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模式形成中,发挥重要的推动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摘要题】产业组织【关键词】青岛/电子家电/产业集群/模式【正文】[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03)04-0035-04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特别是探索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找出产业集群的发生条件与决定因素,对于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青岛市家电电子名牌企业的发展,就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其原因和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对其它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参考。

一、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模式:内源型品牌带动模式产业集群又称产业集聚。

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要视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

一般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三种模式:一是市场创造模式。

即区域经济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的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

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

其首先出现众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诸多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如宁波、温州等地的以生产服装、领带、打火机、低压电器等产品的专业化产业聚集区。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形成模式。

该产业集聚形成与资本流动有关,主要方法是吸引外资。

在特定领域中,吸引几家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会引来更多外商为其配套,“串”起了一批企业,形成跨国公司的客户链,进而带动当地各类产业的发展。

最具典型的区域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三是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模式。

该模式以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形成为代表的,是以一批具有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名牌大企业,形成产业制造基地,进而又带动一大批配套项目的“扎堆”。

其特点是:上下游相关支持性、功能性企业随产业内居于生产体系和市场主导地位的名牌企业而聚集。

青岛的产业集聚正是由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名牌企业的主导地位而带动的。

其表现形式是:由最初的组装和外围技术的加工,逐渐向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提升,如目前已经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高清晰液晶显示终端、数码电视线路板、电脑主板、先进电机和压缩机的加工制造,以及许多高精尖电子元器件等,并在家电、电子整机产品中占有相当大比重。

这一提升又带动了大量基础性、边缘性材料和零部件制造以及相关研发机构的集聚,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也不断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

2002年青岛家电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二、政府在内源型名牌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模式形成中的作用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的起源,作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但作为另一只“看得见手”的政府管理,也共同发挥了作用。

(一)政府的名牌战略政策是内源型家电、电子品牌企业成长的推动力量之一我国家电行业在发展之初,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持,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规模不经济等现象。

而青岛家电行业在起步阶段,政府采取了“扶优扶强”的名牌建设政策,从而使处于成长阶段的家电行业有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培育出了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和国内名牌。

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

随着名牌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整个市场份额向这些少数名牌企业集中,拉动了家电行业从元器件到整机这一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企业集合,以及围绕着家电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所涉及到的企业集合,使产业组合成集群的态势,从名牌产品扩大到整个名牌企业,乃至整个青岛地区的家电电子产业,并优化了青岛家电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层次。

具体经验非常典型,如重点抓了“四改一批”:一是通过改造提高一批。

对名牌产品技改项目列入财政、税务、信贷、外汇、投资及产业政策的支持计划,从立项到投产实施责任制管理,重点扶持;二是通过改组拉长一批。

借助名牌优势,推动企业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如在海尔准备扩张的1991年,市政府把青岛电冰柜厂、空调器厂划给海尔,组建了青岛海尔集团,1995年又把青岛红星电器厂划给海尔。

以上三个企业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这部门,属于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市政府不仅从行政上跨结构协调,也打破了所有制体制上的限制,因为海尔“仅为”集体性质。

海尔通过吃“休克鱼”的方式重组,使海尔集团成为我国唯一拥有生产系列冰箱、系列冷柜、系列空调和系列洗衣机的企业集团,确立了其在全国家电行业的“霸主”地位,也为争创世界级家电名牌奠定了基础;三是通过嫁接拓展一批。

政府支持企业利用外资发展名牌产品,吸引国外世界大公司合资合作,使名牌企业在合资的同时得到更大发展;四是通过加强管理巩固一批。

通过开展“管理效益年”等活动,树立产品和管理双优的标杆企业,同时对名牌产品实施动态管理,对名牌产品的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此外,为名牌产品的市场开拓创造条件。

市政府每年都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名牌产品展销会;还专门设立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名牌企业,对荣获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市级名牌者给予不同的奖励。

通常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具有整体性的,而地方政府的政策是区域性的,这种区域性的政策一般更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即具有地理集中性的特征,对于促进地区产业竞争优势影响更大。

青岛政府名牌战略政策对青岛家电产业形成本土化的优势行之有效,它凸现和提升了青岛家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二)政府创造的公平竞争环境,是内源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充分条件之一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真正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造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机制,去选择企业,实现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多样化,促进企业规模化和布局合理化的根本目标,提高区域配置资源的效率。

在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是家电电子行业三大家,90年的海尔主要产品是电冰箱,海信主要产品是电视机,澳柯玛主要产品是电冰柜,他们各有“领地”。

当时三家企业又开始上马对方的产品。

这是否是重复建设、三家企业是否应该合并起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级职能部门也要求青岛市把三家企业合并起来。

青岛市政府领导进行了调研,充分听取三家企业的意见,认为家电产品是全国的大市场,不存在谁的“领地”和重复建设问题,政府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作裁判,让企业自行生存发展。

现在三家企业都成为上市公司,形成了三强鼎立,同城发展的格局,这种良性的竞争格局,使得三家名牌企业互为参照物,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时时有落后的忧患意识与超前的欲望,企业在寻求更专业的生产要素竞争优势时,自然产生对高级人才、专业设备、元器件和信息的大量需求,也将引来相关支持性、功能性产业的加盟,进而产生了产业集聚、地区集聚的双集聚效应。

三、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是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其中企业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其演进的决定性因素。

(一)企业的价值链战略,营造了青岛家电电子产业融合化趋势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企业价值链战略的中心内容:其一是产业选择问题,即从长期盈利能力和决定长期盈利能力的因素来认识各产业所具有的吸引力;其二是企业在某一产业中的定位问题,即如何在一个选定的产业内取得企业的优势竞争地位。

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

青岛家电电子企业战略选择,使企业价值链战略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1.青岛家电电子企业的产业选择,加快了产业升级与发展。

一个企业所属的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是决定该企业发展能力的一个要素。

一个具有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如果栖身于一个前景黯淡的产业,就不能获得满意的利润,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这就揭示出一个道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把行业看透,善于判断行业的前景,发现行业机会,进行行业选择。

中国家电产业随着供需不平衡的加剧,家电市场竞争程度激烈,家电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岛家电电子企业的战略就是遵循这一规律,作了产业选择。

如青岛澳柯玛除了生产超市、家庭用高档的冷藏设备、除湿机、自动售货机、投影仪等电气产品外,还依托高科技产品实现企业发展。

他们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生产的海洋生物药品,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极具市场潜力。

其目前生产的手机锂电池产品,正向动力电池、燃料电池产品拓展,将为国家863计划课题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其研发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是权具诱惑力的新光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照明、户外广告、城市亮化,在未来可能取代其家电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如海尔投资机器人制造,成为一个“制造工厂的工厂”,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设备供应商。

海尔还进入了专业的塑料模具制造、第三方物流产业、大型连锁商业、新型材料和特种钢板等领域。

2.青岛家电电子企业竞争地位的确立,补齐了企业经营战略的短板。

迈克尔·波特的企业价值链战略的分析,最重要是确定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和增值点,提高竞争优势。

在一个选定的产业里,如果企业不能拥有竞争优势地位,依然不能充分发展。

因为,在产业链上环节有主有次,分别发挥不同的价值创造力,把握住了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就等于把握住了企业竞争优势地位。

所谓的关键环节有两个标志:一是技术上具有战略地位,二是具有高增值、高盈利能力。

如电子产业芯片——组件——整机价值链条中,价值分布呈明显的金字塔型,芯片环节高居金字塔的顶端;在家电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价值链条中,研发环节的增值能力往往高于其它环节,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胜出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