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科学实验与探究ppt课件
![科学实验与探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1aaf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3.png)
03
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探究性实验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科学发现的实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 维和创新能力。
特点
探究性实验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鼓 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 骤等。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 解释,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记录
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使用 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录。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 出科学结论。
数据整理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筛选,以便于后续 分析。
结果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 以便于理解和交流。
实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 能力的有效途径。
加深理论理解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 象的科学理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学习兴趣
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实验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促进技术创新
实验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为 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环保意识培养
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让 实验人员认识到环境保护 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环保 法规和规定。
05
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验证科学理论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理 论是否正确,为理论提供 实证支持。
发现新规律
实验可以探索未知领域, 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和现象。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件(共23张PPT)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ccc6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9.png)
课堂练习
1.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烧瓶 D.锥形瓶
【答案】A 【解析】 试管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A选项符合题意; 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锥形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课堂练习
2.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C 【解析】 A 中向燃着的酒精灯中加酒精,可能会发生火灾; B 中用酒精灯对火,可能引起火灾; D 中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引发火灾;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故选项 C 正确。
课堂练习
1.化学试剂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药品状态
所需仪器
粉
镊子
注意事项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时,为避 免试剂粘在管口或管壁上,可先将 试管横放,把盛有试剂的钥匙或用 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 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竖立起来。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放入玻璃容 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 试剂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树 立起来,使块状试剂缓缓滑到容器 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量筒竖直放置,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量筒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2.物质的加热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 对 禁 止 用 酒 精 灯 引 燃 另 一 只 酒 精 灯; (3)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4)如不慎碰倒酒精灯,不要惊慌,万一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多彩的光PPT课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多彩的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4a6e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1.png)
典例 分析
例5 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C ) A.近视眼矫正应该配戴凹透镜 B.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C.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凹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解析:A、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当看远处的物体时,不能变薄,使折射光线 会聚到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物体,需要戴凹透镜来使折光能力减弱,使折射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 看清物体.不符合题意.B、人的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能自行调节凸透镜的厚 薄,无论看远处还是近处,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 应用,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D、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 镜的一种应用,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故选C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2、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 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 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 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B )
课堂
探究
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移动蜡烛,填写下列
表格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u=2f
2f>u>f
u=f
课堂 探究
了解凸透镜成像中的各个名词 (1)主光轴 通过透镜两侧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所谓曲率
半径就是球面的半径,也就是从圆的中心至边缘的长度. (2)光心: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
1.4 尝试科学探究 课件(共19张ppt)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尝试科学探究 课件(共19张ppt)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66d2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6.png)
(2)为了验证小明同学的猜想,应该控制线的长短 相同 ;还应该控
制小球(线)偏离的角度 相同 ,用轻重 不同
的钢球和铝球进行
实验,研究小球摆动的快慢与小球 轻重
的关系.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3)为了验证小强同学的猜想,应该控制线的 球的 轻重相同 ,让小球(线)偏离的角度 摆动的快慢与小球 偏离角度 的关系.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对小华的这个疑问提出你的两个猜想: 猜想1: 玻璃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与球台的高度有关; 猜想2:
玻璃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与球飞出时的速度有关.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3.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 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 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1.小慧等同学在探究摆的奥秘,他们从实验中收集 到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摆动一 次的时间只跟 摆长 有关,而跟 角度和质量无 关.摆的这个特性,叫做摆的 等时性 原理.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2.小华与小杰两位同学课间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玩弹玻璃 球的游戏,一不小心玻璃球就会滚到台下,而且每次落地 时远近不同.玻璃球滚的次数多了,便在小华同学的脑子 里产生了一个疑问:玻璃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与 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100 140 140
螺母摆动的最大幅 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
斜面探究实验PPT课件(初中科学)
![斜面探究实验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bf00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f.png)
2.拉测力计的要求是匀速直线,边拉边读。 3.重视小组合作、边实验边记录。
斜面是否省力
斜面的状 况
直接提升 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 升物体的 力
提升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直接提升物体 的力大于沿斜 面提升物体的
力,说明斜 面可以省力
如有两块一样结实的 木板,一长一短(都 能从地面搭到汽车车 厢),你选用那块度不等
直接提升 沿不同颇度提升 我们的发现 物体的力 物体的力(N)
1 23
斜面坡度 越小越省 力
我最棒
山路为什么 要修成弯曲折曲 呢?这样有什么 好处?
盘山公路造成S形,可以有效的降低斜面 的坡度,到达更加省力的效果,从而让汽车 能够轻轻松松的爬上行驶。
斜面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斜面有什么作用呢? 作出假设:斜面可以省力。
斜面可以………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斜面是否能省力
1 需测的物理量:直接提升重物所需的力、 沿斜面拉重物所需的力
2 实验器材: 弹簧秤、重物、斜面 3 控制的变量: 直接提升重物与沿斜面
提升重物
温馨提示:1.只能改变物体的重量,不能改变斜面的高度。
高度相同 斜面越长
坡度越小
提出问题 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 的力也不同吗?
作出假设 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表
实验目的 预测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坡度越大,用力越( 大 ) 坡度越小,用力越( 小 )
要改变的条件 坡度的大小
不要改变的条件 斜面长度/重物……
斜面是否省力
斜面的状 况
直接提升 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 升物体的 力
提升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直接提升物体 的力大于沿斜 面提升物体的
力,说明斜 面可以省力
如有两块一样结实的 木板,一长一短(都 能从地面搭到汽车车 厢),你选用那块度不等
直接提升 沿不同颇度提升 我们的发现 物体的力 物体的力(N)
1 23
斜面坡度 越小越省 力
我最棒
山路为什么 要修成弯曲折曲 呢?这样有什么 好处?
盘山公路造成S形,可以有效的降低斜面 的坡度,到达更加省力的效果,从而让汽车 能够轻轻松松的爬上行驶。
斜面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斜面有什么作用呢? 作出假设:斜面可以省力。
斜面可以………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斜面是否能省力
1 需测的物理量:直接提升重物所需的力、 沿斜面拉重物所需的力
2 实验器材: 弹簧秤、重物、斜面 3 控制的变量: 直接提升重物与沿斜面
提升重物
温馨提示:1.只能改变物体的重量,不能改变斜面的高度。
高度相同 斜面越长
坡度越小
提出问题 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 的力也不同吗?
作出假设 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表
实验目的 预测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坡度越大,用力越( 大 ) 坡度越小,用力越( 小 )
要改变的条件 坡度的大小
不要改变的条件 斜面长度/重物……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课件.ppt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4d3f9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6.png)
如何组装器材呢?
-------------------------------------------------------------------------
2f
f
f
2f
三心同高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
2、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让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成
正
f
2f
像的实虚
实
实
实
像
虚
(1) (2) (3) (4)
2f
f
f 2f
2f
f
f 2f
2f
f
f 2f
2f f
f 2f
归纳总结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
u>f
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u<f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 u>2f 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u<2f
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 没有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移到 如图所示位置后,无论怎么调节光屏,光屏始终不 能接收到像,此时要想看到像,应从图中B———(填 “A”或“B”)箭头所示方向去观察。
此时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填“实” 或“虚”)像。
A
2f
f
B
f
2f
4、为了使照片上的像大一些,照相时人应
2f
f
u
f
2f
v
设计实验:
要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我们应改变—物——距—u——,然后调节—光——屏———,观 察所成的像,并测量出—物—距——u——、—像—距——v ——。
如何组装器材呢?
科学ppt课件
![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86e2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4.png)
器官
系统
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 结构单位,如心脏、肝脏、肾脏等。
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
1 2 3
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结核病 等,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 生措施。
慢性病
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 病等,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 手术治疗。
04 工程技术领域研 究
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基础
研究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和耐磨性等基本性能,以及常用机构 和传动的设计方法。
先进制造技术
介绍当前先进的制造技术,如精密加 工、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纳米加 工等。
机械制造工艺
探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加工方法 、工艺装备、检测手段及质量保证等 。
文化的定义和特性
介绍文化的概念、特性和分类,以及文化与 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阐述文化传承的多种方式和手段,如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文化创新的内涵和意义
探讨文化创新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文化创新 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对全球性问题的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球性问题的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性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全球范围内 的合作和努力。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科技发展的挑战
技术风险、道德伦理问题、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日益凸显。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课件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5f3b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3.png)
科学探究:变量
1
自变量
在实验中被控制或改变的因素。
因变量
2
通过实验测量和记录的结果或响应。
3
控制变量
保持恒定的因素以消除干扰。
科学探究:收集和分析数据
收集数据
使用观察、测量和实验,记录相关数据。
数据分析
使用图表、图像和统计方法解释数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形化呈现数据,更好地理解和传达结果。
科学探究:得出结论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课件
我们将一起探索科学探究的奇妙世界!从科学方法到物质的性质,从化学反 应到生命科学,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令人兴奋的旅程。
科学探究简介
什么是科学探究?
探究流程和方法探索未知现象并回答问题。
为什么科学探究重要?
培养好奇心、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步骤
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沟通结果。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数据和观察得出结论。
讨论实验结果的影响
思考实验结果对问题的解答和假 设的影响。
和团队分享果
1 学术报告
撰写论文或口头展示,分 享实验和发现。
2 海报展示
使用图表和图像将实验过 程和结果可视化。
3 科学展览
参加科学展览,与他人分 享,并鼓励他们参与。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的特性和组织方式排列的表格,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
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式
化学反应通过重新组合原子来创建新物质,在平衡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必须保持一致。
杠杆实验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
![杠杆实验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b338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a.png)
杠杆实验探究
阻 力 点
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 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被撬起的重物, 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的 力。
左边情况
右边情况
用力情况
钩码数(个) 阻力点到支点 钩码数(个) 用力点到支点 1.省力;2.费
的距离(格)
的距离(格) 力;3.不省力
也不费力
实验现象
我们的发现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大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我来命名 省力杠杆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小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等于
阻力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
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
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5 科学探究(课件 13张ppt)
![1.5 科学探究(课件 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0a50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c.png)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科学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他的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量的方法。
1.5科学探究
目 录
生活中的探究
科学家的探究
我们一起来探究
控制变量法
生活中的探究
停电了!!!
如果在一个黑漆漆的晚上,你家里的电灯一下子全都熄灭了,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你会如何去判断电灯熄灭的原因呢?
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生活中处处都有探究,像是空调坏了的原因,自行车胎破了的原因,房顶漏水的原因······都是通过探究的方式一步一步得出结论的。
科学家的探究
梳理
提出问题
建立猜想或假设
制定探究方案
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假设
表达与交流
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研究方法列举
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法、类比法、比较法等。
比较法
实验组
对照组
进行实验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不进行实验处理
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
书P29
二、盒子里面有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组 项 目 第一组 光线明亮不匀 15.48 17.17 第二组 光线明亮 均匀 7.50 8.85 第三组 光线暗而均 匀 4.92 4.50
实验1(5月份)平均发生率(%) 实验2(9月份)平均发生率(%)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08温州)3l.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 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 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 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 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 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 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 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科学探究课
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
(二 ) 进 行 猜 想 或 假 设
(一 ) 提出 科学 问题
(三 ) 制定 计划
察与实 验获取 验获取 事实与 事实与 证据 证据
五)) ((五 检验 检验 与 与
六)) ((六 表达 表达 与 与 交流 交流
5b
评价 评价
3b2 c
1、对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
变化的因素 不含洗涤剂 起对照作用
实 验 组
对照组
目的:排除无关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 空白对照
某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①制备培养基,等 量分装在试管中,并进行灭菌。②将平菇菌种无菌操作 后等量接种到培养基中。③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两个 培养箱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培养箱的中央放入磁 铁,并按不同直径的圆周放入3圈实验组培养基(见 图)。④每日做观察记录,基中包括测量菌丝的长度, 观察菌丝色泽等等。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C ) A、磁场对培养基的影响有哪些 B、培养基对平菇生长有哪些影响 C、磁场对平菇生长有什么影响 D、有利于平菇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主要成份:生石灰 注意:切勿入口
巩固练习一:
有一天老师手中拿着一张纸条, 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木块 之间?”小丽过来试一下,结果纸 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小红想了想说: “我来试试。”说着将纸条折出几 道折痕,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且 还在上面放了一个茶杯。请你根据 这一情景提出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
2b1 c
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
• 课程标准对提出问题这一要素的基 本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 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科学有关的 问题,并能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例1 为了使袋装内的食品不受潮,现在的食
品生产厂家会在袋内放一小袋干燥剂以保持 食品干燥。现实验桌上有一袋已露置很长时 间的“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它的说明如图: 请同学们面对上述说明和干燥 剂的说明书,你能提出什么问 干燥剂 题或猜想?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第31题图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得分率0.77
•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 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 择科学探究的方法、需要的器材及 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1、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薯片 发生了兴趣,因为薯片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之内, 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如图 所示).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 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 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 水中,观察现象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温州 )43.
小结:
1、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含义及其阐述的 问题。 2、对于有图表的题目还要分析图表,准确 获取图表中隐含的信息。 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 能有伟大的发现 。”
•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 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 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 行推测与假设 。
绿豆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环境温度有关
• 例如:张红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 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与煮沸同质 量的豆浆所用的时间不同,这是为 什么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提出科学假设能力的考查
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 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 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产生“薄头茧”的原因, 5月份进行了探究实验,9月份进行重复实验。实验均选 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在6片方格簇上(每片方格 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 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 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问:该小组 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 “薄头茧”的出现与光线程度和分布有关
例:豆芽菜营养丰富,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蔬菜之一,杭州人每天要吃掉40 吨豆芽菜。小民同学对“绿豆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长成豆芽菜”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题展开了 实验探究,以下是他整个探究过程的两步; (1)提出问题: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经过调查,小民发现: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萌发,浸没 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能萌发,而潮湿的绿豆种子在空气中只有当温度合适 时才能萌发。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小民认为绿豆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种子的 含水量的多少有关,你认为绿豆种子的萌发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你 假设 绿豆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空气有关 假设一: 假设二:
根据上述解题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看出本题 要研究的物理对象是“质量”,变化的因素 是“橡皮泥的形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小 军想验证的猜想(提出问题)是:物体的质 量跟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提 种子的生长情况 供的信息,推测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是否受洗涤剂影响 C 组; 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_____ 种子的生长受到抑制 。 B组的实验结果会是_________________
1、研究课题: 纸片的承受力与折痕的关系 。 2、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课题: 纸片折痕多少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
• 例如: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军用天 平和橡皮泥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表。 橡皮泥的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三角形 28 28 28 橡皮的质量/g 28 • 从实验记录可以看出:小军同学想验证的 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5月份)平均发生率(%) 实验2(9月份)平均发生率(%)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08温州)3l.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 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 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 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 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 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 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 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科学探究课
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
(二 ) 进 行 猜 想 或 假 设
(一 ) 提出 科学 问题
(三 ) 制定 计划
察与实 验获取 验获取 事实与 事实与 证据 证据
五)) ((五 检验 检验 与 与
六)) ((六 表达 表达 与 与 交流 交流
5b
评价 评价
3b2 c
1、对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
变化的因素 不含洗涤剂 起对照作用
实 验 组
对照组
目的:排除无关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 空白对照
某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①制备培养基,等 量分装在试管中,并进行灭菌。②将平菇菌种无菌操作 后等量接种到培养基中。③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两个 培养箱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培养箱的中央放入磁 铁,并按不同直径的圆周放入3圈实验组培养基(见 图)。④每日做观察记录,基中包括测量菌丝的长度, 观察菌丝色泽等等。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C ) A、磁场对培养基的影响有哪些 B、培养基对平菇生长有哪些影响 C、磁场对平菇生长有什么影响 D、有利于平菇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主要成份:生石灰 注意:切勿入口
巩固练习一:
有一天老师手中拿着一张纸条, 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木块 之间?”小丽过来试一下,结果纸 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小红想了想说: “我来试试。”说着将纸条折出几 道折痕,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且 还在上面放了一个茶杯。请你根据 这一情景提出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
2b1 c
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
• 课程标准对提出问题这一要素的基 本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 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科学有关的 问题,并能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例1 为了使袋装内的食品不受潮,现在的食
品生产厂家会在袋内放一小袋干燥剂以保持 食品干燥。现实验桌上有一袋已露置很长时 间的“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它的说明如图: 请同学们面对上述说明和干燥 剂的说明书,你能提出什么问 干燥剂 题或猜想?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第31题图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得分率0.77
•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 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 择科学探究的方法、需要的器材及 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1、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薯片 发生了兴趣,因为薯片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之内, 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如图 所示).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 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 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 水中,观察现象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温州 )43.
小结:
1、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含义及其阐述的 问题。 2、对于有图表的题目还要分析图表,准确 获取图表中隐含的信息。 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 能有伟大的发现 。”
•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 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 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 行推测与假设 。
绿豆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环境温度有关
• 例如:张红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 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与煮沸同质 量的豆浆所用的时间不同,这是为 什么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提出科学假设能力的考查
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 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 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产生“薄头茧”的原因, 5月份进行了探究实验,9月份进行重复实验。实验均选 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在6片方格簇上(每片方格 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 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 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问:该小组 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 “薄头茧”的出现与光线程度和分布有关
例:豆芽菜营养丰富,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蔬菜之一,杭州人每天要吃掉40 吨豆芽菜。小民同学对“绿豆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长成豆芽菜”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题展开了 实验探究,以下是他整个探究过程的两步; (1)提出问题: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经过调查,小民发现: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萌发,浸没 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能萌发,而潮湿的绿豆种子在空气中只有当温度合适 时才能萌发。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小民认为绿豆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种子的 含水量的多少有关,你认为绿豆种子的萌发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你 假设 绿豆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空气有关 假设一: 假设二:
根据上述解题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看出本题 要研究的物理对象是“质量”,变化的因素 是“橡皮泥的形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小 军想验证的猜想(提出问题)是:物体的质 量跟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提 种子的生长情况 供的信息,推测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是否受洗涤剂影响 C 组; 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_____ 种子的生长受到抑制 。 B组的实验结果会是_________________
1、研究课题: 纸片的承受力与折痕的关系 。 2、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课题: 纸片折痕多少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
• 例如: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军用天 平和橡皮泥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表。 橡皮泥的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三角形 28 28 28 橡皮的质量/g 28 • 从实验记录可以看出:小军同学想验证的 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