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标签: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金融危机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

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

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

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储蓄率与经济发展

储蓄率与经济发展

储蓄率与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学中,储蓄率是指个人或机构收入中留下来的未花费部分。

储蓄率是一种反映居民消费观念和储蓄行为的指标,也是描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储蓄率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进而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储蓄率的重要性、储蓄率的决定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储蓄率的提高等方面来探讨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储蓄率的重要性储蓄率是一个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率越高,证明人们金融意识普及程度较高,民众消费能力增强,居民收入增加等等原因,这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储蓄率低下反映了民众普遍通货膨胀感较强,居民消费水平偏低,整体经济不够活跃等等情况,这将直接限制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储蓄率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

例如,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储蓄率高达30%以上,虽然民间负债较少,但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工业化程度也显著提升。

同时,由于储蓄率高,日本在积累商品、资金等方面也处于劣势地位,更多投入到挑战国际市场、避免外汇波动中去了。

因此,储蓄率不仅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尺度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也为一个人或家庭积累财富、保障后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储蓄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储蓄率的提高与消费观念、收入水平、政策环境等密不可分。

其中,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收入水平个人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储蓄行为,收入越高,储蓄率通常也就越高。

而在一些发展中的经济体中,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家庭一旦面临急需成本,便无法有所作为。

此外,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将反过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率的提高,因为人们在收入水平提高后,有更多闲余资金将投入到生产和储蓄之中,而非消费。

2.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中国人习惯通过储蓄来添置大宗消费品,例如:房子、车等贵重消费品。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储蓄率,作为衡量居民个人储蓄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出居民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与信心,也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的主题展开探讨,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储蓄率提高的原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居民储蓄率的定义和意义。

简单来说,储蓄率是指人们在收入中存储的比例。

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可以看作是居民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期。

当居民预期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不稳定或存在不确定性时,他们更倾向于储蓄,以作为应对风险和困难的准备。

因此,储蓄率的提高可能意味着居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忧或不确定。

那么,为什么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下历史新高呢?存在哪些因素对储蓄率的提高产生了影响?首先,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居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这些因素都会对居民的经济预期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更倾向于降低消费支出,增加储蓄以应对可能的经济困难。

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使得居民更加谨慎,他们愿意将更多的收入存储起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风险。

其次,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对居民储蓄率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3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加大,投资者面临较高的风险。

相比于投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储蓄,以稳固和保值自己的资产。

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加,使得居民对风险的容忍度降低,储蓄因为其相对低风险的属性成为他们理想的选择。

此外,政策调控也是储蓄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对于居民储蓄的政策引导以及各项储蓄资金的税收与利率优惠政策,对居民储蓄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策的引导性作用能够提高居民储蓄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国债或者设立各种金融储蓄工具,以提高居民储蓄的便捷性和收益性。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
别 的 。 居 民 的 高 储 蓄 率 一 直 是 我 国 宏 观 经 济 的 一 个 特 征 , 我 对
在逐 渐发生变化 , 是全社会 中传统的消 费习俗 、 费心理仍 但 消 然主导着大 多数 人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交替决策。人们不愿意
“ 负债” 消费 或超 前消费 , 了结余首 先想 到的是存人银行 。再 有
储蓄的政策。特别是在通货膨胀 比较严重 , 货币明显贬值时 期 ,
国家主动 采取储蓄保值措施 ,使居民认识到长期储蓄能保值 , 并且乐于参加储蓄 。其次 , 传统的节俭 的消费观念仍起主要的 作 用。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大 幅提高 , 管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尽
这 种 影 响 在 经 济 发 展 程 度 不 同的 国 家 或 者 不 同的 阶段 是 有 差
【 关键 词 】储 蓄 率 消 费 率

经济增长
社会保险的心理预期减弱 , 因此全社会的 永久性收 入储蓄动机 大大增强 , 储蓄存款增加 。最后 , 我国投 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 渠道的缺乏造成被动储蓄 。中国的储蓄率从 19 9 0年的 3 . 增 9% 2
长至 2 1 年的 5 %,这其中除了我国所具有的储蓄传统外 , 00 0 投 资渠道不够顺畅 , 资领域过于狭 窄 , 投 风险过高。 中国高储蓄率的 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是一个 中长期 问题 , 我
国 经 济 的发 展 产 生 了很 大 影 响 , 文 对 我 国高 储 蓄 率 的 现 状 及 本
其 原 因 通过 计 量 建模 的 方 法进 行 了分 析 , 后 根 据 模 型提 出 了 最 相 应 的对 策 建议 。
次,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程度低 , 且社会
保 障基 金的监督管理和服 务水平跟不上社会需求 , 使得居民对

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

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

关于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分析、背景:2005年,中国目前的储蓄率高达46%,居民储蓄存款14万亿元,企业存款10万亿元。

这些数字引起了金融界的普遍关注。

目前的居民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老百姓不敢花钱是重要原因。

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一、文化背景所致(一)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猛增奠定基础;(二)城乡居民个人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投资渠道狭窄;(三)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四)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五)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延迟了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六)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七)非居民性资金的流入,构成的"假性"存款占相当比重;(八)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从股市撤资,部分资金流向储蓄;(九)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

二、社保体制不健全,资本市场效率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在任何国家都需要几十年时间,不可能在近期内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消费。

第一,中国工业占GDP的份额比其他大多数国家要高,与其他部门相比,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意味着相当大份额的国民收入归给资本,进而转为投资。

第二,占资本密集型企业(如重工业)很大份额的国有企业,对最大股东--政府--传统上很少分红。

第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增长和国有企业的重组,企业盈利增加。

企业留存收益在投资资金来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剧了投资的周期性--利润高企时投资会进一步增强,低利润则抑制投资。

(一)传统文化:现在国际、国内有个流行说法,中国人消费品买得太少,不像美国人消费得那么多,仿佛只要中国人多消费一点,就可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了。

可是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美国人均GDP接近4万美元,消费水平怎么可以相比?中国人消费水平低是因为可支配收入低。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使得居民储蓄增加的动力减弱。

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用于消费,而非储蓄。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提高人们的信心,使得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而非储蓄。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居民储蓄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

其次,家庭收入状况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储蓄能力。

如果家庭收入较低,人们往往无力进行储蓄,甚至不得不依靠借贷等手段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使得储蓄水平下降。

相反,如果家庭收入较高,人们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并有余钱进行投资和理财,从而进一步增加储蓄水平。

另外,教育水平也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对理财知识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认知能力的提高,这使得他们更具备储蓄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居民储蓄的增加。

此外,金融制度和政策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进行储蓄的渠道和方式。

如果金融制度不健全,缺乏稳定的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产品,使得居民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储蓄方式,这将对居民储蓄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的环境。

如果政府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节俭的财政政策,居民往往更有动力进行储蓄,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居民储蓄的水平和趋势。

为了促进居民储蓄的增加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改善金融环境和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加强金融教育等手段来引导居民进行储蓄。

中国高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高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


要: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就 。 即使 受全球 的金 融危机影响 , 中国的经济依 然保
持 了较高的增 长率。 从 1 9 7 9 -2 0 0 9年 的三 十年 间, 中国的 G D 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了 9 %以上 。 中国已经取代 日本成为 世界 第二 大经济体 , 很 多经济学家预 测, 五年之后 中国就将超越 美国成 为世界 头号经济强 国。 但是 , 中国经济的内部失 衡与外部 失衡 问题越 来越严重 。经济学家对 中国经济失衡 问题作 出了论述 与建议 , 但 不可否认 的是 , 中国经济的失衡 问题依 然是 中国经济未来面对的最大难题 。 关键 词: 高储蓄率 ; 影响 因素 ;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1 3 —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 , 加
剧 了 中 国经 济 的 内 外失 衡 和全 球 资 本 流 动 的失 衡 。
看封 闭经济 的情 况 。在需 求决定经 济增长 的市场经 济
中. 国民产出可 以被简单地分解为消费和投资两 大类 , 即Y =
十多年 的情况 分析 , 如果说 中国经济 失衡 的原 因来 自投 资 方面 , 那也应归 因于国内的投 资未能有效地将 国内的储蓄完
2 0 1 3 年第 1 3期
总第 1 9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ONOMI C RES EARC H GUI DE
No . 1 3, 2 0 1 3
S e i r a l No . 1 9 5
中 国 高 储 蓄 的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周 晨 光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男女比例失衡
美国媒体日前发表一份报告称,性别比例失衡 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工商研究院主任魏尚进 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晓波一同 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最 主要原因,竟然是中国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男女比例失衡的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 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
• 1.首先是要完善产权制度,这是金融机构共 同基金发展的基础条件
• 2.是必须完善和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使居民有信心投资。
• 3.进一步优化机制,减少腐败,减少金融的 门槛,使政府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设租。
• 4.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包括金融业的治理结 构和政府的监管等,最终是政府进一步减少 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市场回归市场,政府回 归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
经济104班
1.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对 奢华的传统 2.“货币幻觉”的存在 3.近几年来,中国整体的收入水平升高了 4.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人们缺乏投资渠道 5.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存钱养老\用于教 育的占多,使消费信心缺乏 6.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也不够积极 7.企业的净收入增加 8.男女比例失衡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变量是收入。在居 民消费倾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居民个人收 入越高,消费支出也就越多。因此,实现消 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是提高个 人收入水平。在居民消费倾向变动的情况下, 依据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居民的消费倾向 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趋向下降。这就意味着 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 收入,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从过去的政府大包大 揽,到现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 高的前提下,个人未来的预期支出是个未知数,很 可能是个无底洞。许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费,只有存 起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似乎才能对未来稍有一点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储蓄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个人和家庭对未来的经济保障和投资能力。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储蓄率却居高不下,长期维持在高水平。

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因,本文将对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经济发展阶段首先,经济发展阶段是影响储蓄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人的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往往倾向于将所有的剩余收入存入储蓄账户中,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困难。

此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市民对金融产品的信任度也相对较低,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投资于其他金融产品。

相反,在发达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水平也较为稳定和富裕。

此时,他们更倾向于将剩余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储蓄。

此外,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种类丰富,他们对金融产品的信任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更有可能将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领域,而不是简单地存入储蓄账户。

二、社会保障体系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对储蓄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一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人们往往需要自行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困难,如医疗费用、养老费用等。

因此,他们更愿意将资金存入储蓄账户中,以确保自己和家庭的未来经济安全。

在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他们更有信心和保障,愿意将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

这样一来,储蓄率相对较低。

三、文化和传统观念文化和传统观念在储蓄率的案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储蓄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人们一直秉持着节俭和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

例如: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他们的文化中注重储蓄和长远规划,这使得他们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反,在一些消费主义盛行的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储蓄率相对较低。

这种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储蓄率的差异。

四、信仰和价值观此外,信仰和价值观也对储蓄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原因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原因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原因中国居民储蓄率水准之高已成为世界所公认。

1996年以后连续5年,我国居民储蓄以18%的高速度增长,储蓄率超过35%,2009年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中国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何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导致的,传统文化教导国人量入为出,不要提前消费。

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特质。

某种程度上,节约的传统美德限制了居民的当前消费,而是促成了他们的储蓄。

二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此老百姓有预防性储蓄的需求。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从过去的政府大包大揽,到现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个人未来的预期支出是个未知数,很可能是个无底洞。

许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费,只有存起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似乎才能对未来稍有一点信心。

养老模式的改变也提高了储蓄率,以前人们把孩子当作储蓄罐,所谓养儿防老,现在他们必须为自己买保险。

三是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所致,投资渠道太少。

我国投资渠道的狭窄和投资工具的匮乏以及股票市场的低迷状态和时而的不规范,使投资者更多的把资金投向了储蓄,当政府对房市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时,由于2006年股市赚钱的示范效应,相当部分的资金流向了股市,而一旦政府意识到单一地将储蓄资金往股市疏导的风险时,流入股市的资金同样只有两个选择:再次流向房市或流回银行储蓄。

四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当前水平的差距。

从微观方面来看,如果个人认为预期收入流不足以支付预期消费流,便需要用储蓄在当前和未来之间进行交换,这一交换还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利率越高,他越倾向于将消费流往后推。

个人消费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但这种同步提高并不是线性和连续的,而是在一系列生活方式所对应的消费水平中,作阶梯式的跃迁。

因此,储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当前水平的差距,人们对自己未来生活方式跃迁的期待越高,就会把越多的钱堆积在两级台阶之间。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假说(lcpih)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城镇居民总体储蓄率的上升;(2)与lcpih不同,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显示出u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显著;(3)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4)城镇居民的住房财富水平与其储蓄率之间基本没有显著关系,但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一、引言因此,本文将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组织的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将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相结合,综合考察相关因素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

二、模型设定式3的含义在于:理性的当事人在生命周期中各期的消费将产生相等的边际效用。

也就是说,尽管收入水平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但消费者总是试图保持消费水平的平稳,因此居民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他的终身收入(或持久收入)和财富水平,而不是当期实际收入。

此外,由于人们在青少年阶段没有收入,因此进行负储蓄;在进人青壮年以后,随着收入的增加,为了退休以后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消费,他们的储蓄水平也逐渐增加;而在退休之后,由于收入的降低,储蓄也开始下降。

因此消费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但储蓄率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状。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lcpih都是研究居民消费、储蓄问题的主要框架。

但是该模型的主要结论是在确定性条件下得出的,而相关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leland(1968)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存在影响,并指出在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为凸函数,即i阶导数大于0的条件下,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将提高未来边际效用的预期值(式4),为了继续保证式3成立,当事人将降低当期消费,并进行更多的储蓄,以便平滑终身消费,这个额外增加的储蓄就是预防性储蓄(dynan,1993)。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内容摘要:从纵向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储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代初期的34%最高升至2008年的53%,目前仍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从横向看,2011年美国储蓄率是15.8%,日本是21.7%,欧盟27国是20.3%,印度是32%,巴西为17.2%,新加坡为51.5%,中国是50.3%。

除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我国之所以能保持如此高的储蓄率,可能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2)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3)经常项目长期顺差推高储蓄率;(4)政府和国有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高,且两级政府大量参与投资活动。

关键词:储蓄率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一、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家庭,而储蓄倾向则相反。

因此,如果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必然会导致住户部门整体消费倾向偏低,而储蓄倾向偏高。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是欧元区国家和日本,其税后基尼系数大都在30%以下;而收入分配最为悬殊的多是非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其税后基尼系数普遍在50%~60%。

我国总体属于收入差距偏大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47.3%,虽然已连续5年下降,但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收入分配警戒线。

因此,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导致我国储蓄率总体偏高的重要原因。

二、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社会保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因此,因社保体系不健全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本不应被过分强调(例如印度的社保体系远不如中国,但其储蓄率却明显低于中国)——而应将它归入到由于居民收入差距大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当中去。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久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储蓄率指的是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储蓄的比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影响机制。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投资和金融市场。

首先,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投资来体现。

当储蓄率高时,人们通常会将更多的资金储蓄起来。

这些储蓄资金可以用于企业投资或个人购买房产等。

在这种情况下,高储蓄率可以带动投资增加,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投资的增加将刺激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所以,储蓄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还有一个影响途径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

高储蓄率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可用的资本量增加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励创业和创新。

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和增加就业。

因此,较高的储蓄率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

除了储蓄率对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影响储蓄率。

例如,税收政策可以鼓励储蓄,尤其是在储蓄被视为对未来的投资时。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的金融政策,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决策,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然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

经济增长本身也可以影响储蓄率。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进而促使他们增加储蓄。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消费的增加。

当人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将其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因此,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总之,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响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储蓄率可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原因以及合理性探讨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原因以及合理性探讨

作者简介: 王磊 , , 男 陕西 西安人 , 西北大学博士生 , 从事金融实务与审计研究 。
71
蓄 国家储蓄 率居 高不 下 。根 据 这种 逻 辑 , 国等高 中 储 蓄 国家不仅 要承 担 造成 世 界 经济 失 衡 的 责任 , 还
蓄率 归 因于 中 国逐 渐 扩 大 的性 别 失 衡 ( 尚进 、 魏 张
要承担降低储蓄率以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那么, 我 们应该 如何看 待这一 观点 呢?对 于这种 观点我 们 应该如何 回应 , 这都构成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的
问题 。
二、 文献综述
对于储 蓄率 问题 的研 究最 早可 以追溯 到凯恩斯 ( eys 提 出的消费 和储 蓄 主要取 决于 当前 可支 配 K ne) 收入的传统凯恩斯传统消费函数论¨ 。作者认 为, ] 总 消费和 总储 蓄 主要 依 赖 于总 收 入水 平 , 总消 费 和 总收入存 在着 一个 固定 的 函数 关 系 , 且 随着 收入 并 水平 的增加 , 总收 入用于储 蓄 的部 分将 会不 断提高 , 进而得 出一个 国家 越 富裕 , 么他 的储 蓄 水 平将 会 那 越高 的推论 。
分析 和 Gagr 试对 中国高储 蓄率 的原 因及 其合 理性 进行 探 讨 。协 整 分析表 明 : 蓄 率、 rne 测 储 男性 出
生率 、 出口率 、 国住 房 资产 价 格 和 经济 增 长 率 每 增 长 一 个 百分 点 , 导 致 储 蓄 率 增加 0 6 、 净 美 将 . 3
得尤为突出,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中国经济责任论 ”
和“ 蓄 国责任 论 ” 中 国经 济 责 任论 ” 金 融 危 储 。“ 将 机 和世 界经 济 复 苏 乏 力 归 咎 于 中 国 , 为 “ 前 世 认 当 界 经济 中的任 何 问题 都 因 中 国 而起 ” 要 求 中 国 承 , 担 起世 界经 济 失 衡 和 “ 拯救 全 球 经 济 ” 的责 任 。 而 “ 蓄 国责任 论 ” 是 “ 储 则 中国经 济 责 任论 ” 的重 要 一

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1000字

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1000字

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1000字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分别论述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供一个1000字的论述。

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个人、家庭和企业等部门储蓄的比例。

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可用于投资。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可以促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

当储蓄率较高时,个人和企业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和创新中,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较高的储蓄率也有助于提高国家国际储备。

作为一种留存资金的形式,储蓄可以被用作国家政府的储备,以应对未来的经济困难或外部冲击。

国际储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抗风险能力并增加其经济稳定性。

当储蓄率发生变动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

一方面,较高的储蓄率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资金,促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

这种投资导向的储蓄率变动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较高的储蓄率可能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储蓄率过高,消费支出过低可能会导致需求不足,从而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

相比之下,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复杂。

人口增长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促进生产力和劳动市场的扩大。

这可以带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创新潜力,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增长还会增加内需,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口增长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然而,人口增长变动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造成失业率的上升。

这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产出的下降。

其次,人口增长还可能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造成压力,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来满足增长的需求。

中国家庭储蓄问题研究

中国家庭储蓄问题研究

中国家庭储蓄问题研究中国家庭储蓄率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2019年中国家庭储蓄率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5.7%,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高储蓄率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1. 储蓄习惯的形成中国人喜欢储蓄,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古代的孔子曾经提倡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强调做好每个小事,从小处做起,长期积累便是财富。

在经济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乱也让人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救命的储蓄的重要性。

因此,中国人的储蓄观念早在民间文化和所处的历史环境下便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

2. 储蓄的现状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超车了很多国家,而且不少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所上升,但是家庭储蓄率却没有下降,这个现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高储蓄率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它来自于人们的信念,政府的规定和市场的约束等许多方面。

总的来说,中国人对有限的资源的利用极其看重。

对大额开支的审慎思考、低风险的理财投资、不亏待自己但不荒僻自己的消费,似乎已经已经成为了中国人人人的共识。

3. 储蓄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家庭储蓄率高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这种大量的储蓄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问题。

相对于投资和消费,储蓄流动性弱,而且风险较小。

但是,对于那些高储蓄的家庭来说,如果家庭成员之中有急需资金的情况,这些储蓄不一定可以立即拿出来解决问题,因此会产生流动性困局。

其次,高储蓄率也意味着人们面临着失去更多收益的风险。

尤其是在“房住不炒”的时代,如果家庭的财务状况允许,适当地在投资上增加一点风险,或许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

最后,对于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家庭储蓄率高还可能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进程。

因此,在未来,家庭储蓄率的高低还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

4. 储蓄率的未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逐步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家庭储蓄率可能会慢慢下降。

但是,政府和市场也需要适时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居民正确理解和使用储蓄。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摘要:一、介绍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成为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它是反映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重点关注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数据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根据202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较上年略有上升。

这意味着在2023 年,我国居民每收入100 元,其中有45.6 元被用于储蓄。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较强,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1.收入水平:居民储蓄率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这使得居民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

2.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增强,消费观念从传统的节俭向适度消费转变,这使得居民储蓄率有所提高。

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居民储蓄率也有影响。

在我国,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对未来的担忧减轻,更愿意将资金用于储蓄。

4.投资渠道:投资渠道的多样化程度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渠道逐渐增多,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这使得部分居民将资金从储蓄转向投资。

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利于积累社会财富,为投资和消费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稳定金融市场:居民储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较高的储蓄率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3.增加消费潜力:居民储蓄率较高意味着消费潜力较大,这有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结论综上所述,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反映了居民较强的储蓄意愿。

中国居民储蓄率真的过高吗?——事实与原因的综述

中国居民储蓄率真的过高吗?——事实与原因的综述
中国居 民储 蓄率真 的 高 吗? 过
— —
事 实与原 因的综述
袁 志刚 , 吉 馨 , 樊潇彦
( 复旦 大学 经 济学院, 上海 2 0 3 ) 0 4 3
【 摘 要 】 长 期以来 , 国际上对 中国高储 蓄率问题的抨击提 醒我们认 清 中国储 蓄率特 征事实 的重要性 。不同的计 量方法下 中国居 民储 蓄率的差异表 明研 究成果只有在使用 同样 的定义 、同样 的度 量方法和类似数 据来源 的情况下才具 有 可比性。在对 中国储 蓄率特征事 实和原 因的分 析 中, 高经济 增长率 、 口结 构 因素、 防性储 蓄 动机 一直是讨论 的热 人 预 点, 随着资金流 量表 数据 的丰 富, 储蓄结构 也受到 了学界 的关注 。而实证研 究中存在 的诸 多问题提 醒我们不 能轻 易对 中
Mo i i i C o 2 0 ) dg a 和 a (0 4 。 ln
从计量思路来看 , 前两种度量方法是一致的 , 即用可支配收入减支 出来度量储 蓄。其差异在于统计 口径不
【 收稿 日期 】 00 0—8 2 1— 10 【 基金项 目 】 国家社会科 学基 金(7 J0 1 ; 0BL 1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0 006 ; 7730 )复旦大 学教 育部 95项 目中国经济 国际竞 争力研 究创新 基地 ” 8 国家子课题 的资助 【 作者简介 】 袁志刚( 97 )男 , 1 5- , 浙江舟山人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 宏观经济学 、 衡经济学; 非均 吉馨( 95 )女 , 1 8一 , 山西太原人, 复旦大 学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专 业硕 士研 究生; 樊潇彦( 9 3 ) 女 , 1 7 - , 江苏扬 州人, 复旦大 学经济学院教 师, 究方 向: 研 宏观经济 学。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综述摘要: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

立足现有研究文献,对储蓄率的影响因素、高储蓄现象的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从宏观经济层面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失衡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应对高储蓄率措施做一些铺垫。

关键词:高储蓄率;储蓄动机;综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

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源,并且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但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当前的高储蓄问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弄清高储蓄的影响因素,先必须了解我国居民高储蓄热情后面的主要动机。

我国居民储蓄动机可分为以下五类:消费型储蓄动机:居民将固定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将随意消费转变为计划消费,尤其对于我国大多数居民来说,收入不丰,经不起随意消费。

预防型储蓄动机:预防型储蓄动机也可称之为保障型储蓄动机,是人们对未来发生的不确定性的风险。

在我国居民当前储蓄动机中预防性动机可以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保值增值型储蓄动机:这类动机主要是为了保值增值,尽可能减少因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遗产型储蓄动机:遗产型储蓄动机是为了留给子孙后代而储蓄的动机。

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传统等传统原因,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观念。

节俭型储蓄动机:由于历史传统或文化的影响,我国居民存在着习惯性节俭的美德。

1.国外文献综述关于储蓄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凯恩斯(Keynes,1936)提出的消费和储蓄主要取决于当前可支配收入的传统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Loayza等(2000)的跨国经验研究表明,人均收入是决定储蓄高低的重要因素,且该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明显,Edwards(1995)曾对36个国家的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1970年到199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出人均收入增长是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增加的最重要决定因素。

Modigliani和Brumberg(1954)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居民储蓄的决定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和利率。

对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重要拓展,是将健康和长寿纳入到生命周期模型中,说明平均寿命的增加将导致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更高的储蓄率。

Bloom等(2002)的研究表明,在稳定的人群中,这种更高的储蓄率将被抚养老年人比率的上升所抵消。

但是在非均衡时期内,人均寿命上升对整体储蓄率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例如他们发现,非洲储蓄率的下降与预期平均寿命的下降有关。

世代交叠模型是对生命周期模型的一大拓展(Kotlikoff & Summer(1981)、Ando & Kennickell(1987)、Kotlikoff(1988)。

其核心思想仍然是每一代人都试图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实现效用最大化。

但是,效用最大化并不意味着要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消耗掉所有财富。

通过向下一代人转移资产,经济主体也能从中获得效用。

Hayashi(1986)认为,遗产可能是解释日本高储蓄率的最重要因素。

Horioka(1990,1993)的综述文章也指出,遗产和其他类型的财富转移是导致日本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Agenor和Aizenman(2000)检验了永久性贸易条件冲击对私人储蓄率所产生的影响。

他们使用1980年到1996年期间撒哈拉以南非石油出口国的面板数据,说明贸易条件的永久性改善将会导致更高的居民储蓄率。

Jappelli和Pagano(1994)发现,居民储蓄的国际差异可以归因于流动性约束,表现在购房者可能借款的数量以及法律借贷限制。

Loayza等(2000)认为,金融自由化使得曾经受到信贷约束的人群现在可以享受信贷供给,因此金融自由化将导致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下降。

Alm和Gould(1994)的研究表明,在1984年到1988年的金融自由化期间,英国的居民储蓄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

这是因为金融自由化使人们更容易获得消费信贷。

Angeletos(2005)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研究异质性投资风险对储蓄率的影响发现,私人投资风险的周期性变化将会放大储蓄的转型动态。

2.国内文献综述李扬,殷剑峰(2007)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他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

周小川(2009)认为,从东亚国家具体情况看,储蓄率普遍偏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因素;文化因素;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阶段。

魏尚进(2009)认为居民高储蓄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竞争性储蓄。

即老百姓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增大儿女的婚姻竞争力。

孙凤和王玉华(2001)利用1991—1998年的时间序列资料表明不确定性对城市居民即期消费有负影响,即中国居民储蓄行为中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

不少学者考察了社会保障对储蓄率的影响,但观点不尽相同:许小君、郑军(2009)用1980—2006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王一(2009)通过分析1989—2005年的年度数据得出,中国居民的储蓄率持续偏高,而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也是储蓄率高低的因素之一(李绍光(1998)、王云,辜萍(2001)、李珍(2001)等);孙永勇(2005)利用12个国家20年的历史数据对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其中包括对各个国家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指出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郭大昊(2008)在验证基本生命周期储蓄方程协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VAR模型对把人口结构与储蓄率以及收入增长率进行统一协整检验,得出储蓄率的变化除了受到收入的影响外,还受到人口结构与制度因素诱导偏好选择的影响。

袁志刚、宋铮(2000)发现人口老龄化一般说来会激励居民增加储蓄。

此外冯君莲,文凤华(2004)、孙奎立,刘庚常(2009)、王德文,蔡昉(2004)等人也有类似研究。

张翠珍(2006)考察了2000—2004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数据,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实证养老保险金与储蓄率的关系。

楼淑鸣(2002)人们是通过观察与自己社会地位相近的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水平与已有的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来决定自己的储蓄计划的。

彭浩然、申曙光(2007)重点研究了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设定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践经验检验,得出现收现付制度养老保障模式降低了居民储蓄。

二、对我国高储蓄率现象的评价对中国高储蓄率现象的评价,从积极的一面看,普遍认同的一点是我国总体的高储蓄推动了中国甚至世界经济快速增长。

李扬、殷剑峰(2005)指出了我国在转型经济下劳动力转移、资本短缺的阶段存在高储蓄回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研究(IMF,2005)认为,全球各国间经常项目的不平衡,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世界各国国内的储蓄和投资的失衡。

除了积极的一面,还有很多研究深刻地指出了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高储蓄率背后的问题。

McKinnon和Schnab(2004)认为,有较高储蓄率的东亚国家是集体被迫与储蓄率较低的美国保持贸易盈余关系。

在美国居民低储蓄率和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压力下,美国正在使用这种无限制借款能力。

马丁·沃尔夫(MartinWolf,2008)在其发表的《亚洲的复仇》一文中提出新兴经济体高储蓄美国金融危机根源。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8)则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强烈质疑,认为导致美国高消费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

施建淮,朱海婷(2004)认为高储蓄加大了向商业银行集中的风险,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对未来储蓄率的预测学术界很多人对未来中国储蓄率的变化趋势做出了一些预测,王弟海、龚六堂(2007)认为如果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资本产出弹性逐渐降低的话,那么,可以预测未来我国的储蓄率也会降低。

如果中国未来还保持持续的高经济增长率,那么即使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储蓄率有所降低,高经济增长率也会使得我国储蓄率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此外如果各项社会保险体制能逐渐健全、社会其他分配体制能逐渐完善,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能相对减小,那么人们的风险规避可能会减小,这也会导致我国未来储蓄率的下降。

李扬等(2007)认为在长期内,储蓄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人口结构。

他们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目前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的高比重将一直维持到2010年;2020年后,在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减少的推动下,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将发生较为明显的下降。

据此预测,在未来5~1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高储蓄率依然会得到维持,此后便会逐渐下降。

这意味着,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同时并存的格局在中国还将延续5~15年。

参考文献:[1]周小川.关于储蓄率问题的若干观察与分析[J].中国金融,2009,(4).[2]邱书钦.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3]孔涛,王丽霞,张峁.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兼论索洛增长模型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廖料.中国的储蓄率真的很高吗?[J].金融博览,2009,(9).[5]刘峥.浅议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现状[J].中外企业家,2009,(4).[6]沈梦滢.中国低消费率现象解读[J].商场现代化,200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