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分析摘要:园林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最重要的设计门类之一,对其美学的理论进行深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园林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建筑、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
并且,园林美学需要考虑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化的自然”,甚至就是“人造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协调的产物。
关键词:园林设计;环境;美学一、设计背景园林设计可以给人们提供良好的栖居生活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最佳关系,并且促进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景观设计不懈的追求。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希望创造出一个健康而舒适的生存环境,以便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园林设计可以使人的内心获得宁静、满足并产生一种愉悦和美的体验。
二、“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老子提出和阐述的一系列概念开始的,老子的概念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数千年来,大量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不断地在这个领域探索,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
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
儒家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论证了其环境美学的思想,这一理论对园林设计美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道家老子认为,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主宰万物的运行,如果从道家的观点出发,园林设计最大的道就是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做合乎道的园林设计,符合传统美学思想和现代设计发展潮流,违背自然之道的园林设计必然会使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建立在古代中国哲学“气”的概念基础上的风水学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思想,也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
从客观角度上可以反映古代中国人追求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思想真谛,其中的某些观念,如生态环境理论,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一些美学主张不谋而合。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流动的诗画,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简单组合,更是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意味着园林虽然是人工营造的,但要尽量呈现出自然天成的美感。
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力求模仿自然的形态和神韵。
比如,假山的堆叠,并非简单地堆砌石块,而是要营造出峰回路转、山峦起伏的意境;池塘的设计,也不是规整的几何形状,而是要模仿自然界中湖泊的曲折边缘和幽深之感。
这种对自然的崇尚和模仿,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在布局上,中国园林讲究曲折迂回,含蓄蕴藉。
园林中的路径常常不是笔直通畅的,而是蜿蜒曲折,让游人在漫步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更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理解——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而是充满曲折和变化的旅程。
同时,园林中的景观常常被巧妙地遮挡和隐藏,需要游人通过门洞、漏窗等元素去窥探和发现。
这种“欲露先藏”的手法,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也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
中国园林还注重借景和对景的运用。
借景是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比如,苏州拙政园借北寺塔的景色,让园内的景观更加丰富和生动。
对景则是通过巧妙的布局,让园内不同位置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对称或呼应的美感。
这些手法使得园林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整体美感。
在色彩和质感方面,中国园林追求淡雅、质朴。
建筑多采用青瓦白墙,与自然的绿色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注重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让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韵味。
而园林中的石头,有的光滑细腻,有的粗糙古朴,它们与植物、水流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丰富的质感和氛围。
此外,中国园林中的文化内涵也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内涵摘要:中国园林设计主要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集建筑、园艺、书画、文学等艺术的精华于一体,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在营造空间环境时,突出天人合一、融于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美学思想,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其艺术生命力长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园林设计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园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利用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外部环境。
园林是镶嵌在大地上的立体图画。
园林城市不同于田园城市、山水城市和森林城市,不仅在于园林城市不囿于城市自然风貌,更在于园林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和文化史。
园林的理论基础虽然是师法自然,但其灵魂是文化艺术。
园林文化则是人们把自己的观念、情趣、精神归宿投入到山水地貌,或者开辟山水地貌并结合植物栽植,建筑布置的外围环境中,或者投入到花木的养、赏及花木的有序组合之中,使之升华为高雅的、有韵味的立体画卷,典雅的艺术品,既有生态作用,又具有游憩、欣赏、审美的情趣。
一、中国园林设计特色中国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
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象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
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二、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美学之间的关系美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其主观成分源于文化。
园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中蕴藏着人类文化的结晶。
古今中外辉煌灿烂的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艺术,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十分注重园林设计,将园林摆在与文化艺术同等的地位上。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看似美好、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所,更是融合了自然、人文、哲学、思想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品。
园林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非常广泛与深邃,让人无穷思索。
一、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在园林艺术中,自然景观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园林设计师会通过搭配山水、木材、石头和植物等,给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园林艺术旨在创造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所有元素的组合应该让游客感受到舒适、和谐与美。
园林艺术更加注重的是自然之美。
在园林中,自然景观的组合整合的艺术特色,使得人们在繁华都市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园林设计师不仅仅考虑植物和自然景观的特点,更会结合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对园林构造、整合方式等进行从细节处的考虑。
园林艺术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视觉审美、空间审美和环境审美上。
从古到今,园林艺术一直是许多文人雅士们追求的理想场所。
长长的走廊、天然石桥、静谧的荷塘、仿古石亭以及四季花开的景观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时,园林艺术也与空间审美紧密相连。
精心布局的水流、花草和建筑物,加上不同的构造,形成了精彩的空间。
二、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园林设计不仅仅代表着自然景观,也包含了人文、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园林内的各种雕塑、岩石、庭院、哪怕是其布局、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都代表着每个时期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文化薪火。
园林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总汇和反映,它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精髓。
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上,典型的有苏州园林之类。
园林中的庭院、建筑、花草等多种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养生园林则是源于中医药理的理念,强调园林艺术中的花草、水流、石雕、建筑等,鼓励人们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从中找到自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表达。
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园林的建造者们试图将自然山水引入园中,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和神韵,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与神奇。
在园林中,山石、流水、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比如,假山的堆叠模仿了真实山峰的形态,既有陡峭的悬崖,又有平缓的山坡;流水的设计则借鉴了河流的蜿蜒曲折,有时潺潺流淌,有时形成飞瀑,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灵动的氛围。
这种对自然的模仿并非是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对自然精神的领悟和再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移步换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重要美学特征。
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迂回,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和景观安排,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
从一个亭子到一条回廊,从一座假山到一片池塘,景色的变化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也让人在不断变化的景观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转。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通过巧妙的廊道和门洞设计,将园林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景观主题,当游客穿过一道道门洞,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视觉上的惊喜和期待,让人充分体验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中国园林还注重“意境”的营造。
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和布局,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共鸣,让人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比如,在园林中种植梅花,不仅仅是因为梅花的美丽,更是因为梅花所象征的坚韧和高洁;在池塘中放养锦鲤,也不仅仅是为了增添生机,更是寓意着吉祥和如意。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诗词匾额等元素,也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品味到历史的韵味和人文的情怀。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些古老而优雅的园林不仅令人陶醉于自然之美,更展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园林就作为君主的居住场所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出现。
这些园林通过山水的运用,营造了富有禅意的景观,强调了与自然的融合。
在隋唐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大型皇家园林如洛阳牡丹园和长安华清池成为了当时社交文化活动的中心。
园林设计注重对空间的布局和结构的协调,以及与建筑、雕塑等元素的完美结合。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迎来了巅峰时期。
苏州园林以其小巧玲珑、富有诗意的设计而闻名,被誉为“园林之城”。
这些园林以水为中心,植被丰富,构建了独特的空间感和意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
通过山、水、建筑等元素的精心安排,园林打造出一幅自然而有序的画卷。
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将人为的建筑与景观完美融合,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2. 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
园林设计师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划分空间,使整个园林在有限的场地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
同时,通过摆放山石、树木和花草等元素,打造出变化万千的景致,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3. 意境的诗意与哲思中国园林艺术强调景观背后的意境与情趣。
园林通过布置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同时,在园林中隐喻着哲理与人生道理,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观赏园林成为一种身心灵的享受,传递着美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意义1.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中国园林美学读书笔记中国园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建筑风格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中国园林美学》是一本详细介绍中国园林的经典著作,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园林的特点和美学原则,揭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该书进行阅读笔记,以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园林的美学。
中国园林美学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强调自然环境和人文意境的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着重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烘托出一种恢弘、富丽、充满诗意的景观。
在《中国园林美学》中,作者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之理的认识,也是中国园林独特美学的核心。
作者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园林注重景与意的关系。
中国园林通过布局、形式和修建艺术等方式,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意境相结合,形成一种寓意深远的艺术效果。
园林中的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意境,通过虚实结合、景点之间的关联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超越自然的理想境界。
通过这种景与意的关系,中国园林传达了中华民族对人生境界和思想境界的追求。
另外,《中国园林美学》还详细分析了中国园林的建筑风格和意象的运用。
中国园林以建筑为骨架,以园林植物为衬托,通过建筑的规模、材料、布局和装饰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营造出一种凝练、质朴、富有品位的空间感。
而在意象的塑造上,中国园林借助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创作出一种寓意深厚的视觉效果。
有时候,只需一片青石,一根假山,就可以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引发人们的遐想和联想。
《中国园林美学》指出,这种建筑风格和意象的运用,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追求,同时也突显了中国园林独特的美学价值。
与此同时,《中国园林美学》还介绍了中国园林的规划与造景原则。
园林的规划和造景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整体效果。
中国园林在规划和造景中注重形式尺度的协调与处理,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和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提升了园林的美学价值。
同时,中国园林在造景中还特别注重光影的运用。
园林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园林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园林美学是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园林设计、景观构造、植物布局、空间利用等多个方面。
园林美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 自然与人文融合,园林美学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在园林设计中,要求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韵味。
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2. 意境营造,园林美学强调意境的营造。
通过布局景观、设置建筑、摆放植物等手法,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和情感表达的园林空间。
这种意境营造旨在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园林中产生愉悦、宁静或者思索的情感体验。
3. 艺术表现,园林美学注重艺术表现。
园林设计师在创作园林时注重对形式、结构、色彩、质地等艺术元素的运用,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空间的雕塑和对自然的再创造,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4. 文化传承,园林美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美学
源远流长,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同时还吸收
了中国绘画、诗词、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因此具有深厚的
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雕刻、园林诗意等元素都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特定地域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园林美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对自然、艺术和
文化的高度融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园林美
学不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对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园林美学导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园林,作为人类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园林美学导论旨在探讨园林艺术的本质、特点、分类以及审美原则,为读者提供一把开启园林艺术大门的钥匙。
以下为笔记摘抄:二、园林艺术的本质1. 定义:园林艺术是人类运用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空间环境。
2. 特点:- 综合性:园林艺术融合了建筑、绘画、雕塑、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 生态性:园林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生态平衡。
- 实用性:园林艺术不仅要满足审美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三、园林艺术的特点1. 景观多样性:园林艺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结合人工景观,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 布局合理性:园林艺术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比例,使景观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3. 生态环保性:园林艺术强调生态平衡,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4. 文化内涵:园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四、园林艺术的分类1. 按地域分类:- 中国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注重山水意境、园林小品和文人气息。
- 欧洲园林: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强调对称、规则和几何图案。
- 日本园林:以枯山水为代表,注重禅意和自然元素的运用。
2. 按功能分类:- 公园: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园林,如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
- 住宅园林:为居住者提供休闲、观赏、健身等功能的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杭州西湖别墅。
- 宗教园林:为宗教活动服务的园林,如南京栖霞寺、北京潭柘寺。
五、园林艺术的审美原则1. 意境美:园林艺术追求“意境”,即通过景观的布局、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氛围。
2. 比例美:园林艺术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比例,使景观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3. 对比美:园林艺术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的对比,使景观更加生动有趣。
4. 变化美:园林艺术追求空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使景观富有变化。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以及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和神秘主义的认识。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从设计理念到构成规律,都传承了中国古代智慧与美学理念。
首先,中国园林艺术弘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意思是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设计者常常通过模仿自然景观的形态和特征,使园林空间与自然相融合。
园林设计中重视“意境”,依据“以形寓意”的思想,赋予园林空间以深远的哲学意义,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合作与共生精神。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所体现的景观构成法则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
园林设计中,宾主分明、布局合理、流水顺畅、远近通透,可以让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的协调作用,领略到美的感觉。
园林设计中常运用“曲径通幽”、“回避平凡”等构成法则,因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气韵的意境美,既具备自然景观的原始美与精细美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和谐”的美学观念。
第三,中国园林艺术还崇尚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园林常被视为文人墨客的休憩场所,因此设计者常通过园林中的文化陈设,表达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尊重和崇敬,让人们在沉浸在美景中的同时,获得已被历史淘汰和升华至精神高度的道德滋养。
第四,中国园林艺术强调观念和思考。
园林中的构成往往需要思考、观察、调整与再造,因此设计者们需要具备明确的构思思路,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判断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更强调从自然中获取灵感,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美的感受。
最后,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众多的中式园林、江南水乡等景点更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热门选择。
同时,园林艺术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崭露头角,成为许多大型城市公园、城市景观等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是指历史上中国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构建园林美学思想与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园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特征包含了自然观、建筑观、艺术观、文化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一是自然观。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最伟大、最神秘、最美好、最能启迪人智慧的事物之一,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注重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人认为园林应充分地借助自然地貌、山水、植被等元素,并且不应割裂与自然的联系。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注重保留自然的本来面貌,避免任意改动。
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注重在自然性和人工性之间取得平衡。
如若想构建一座人工的园林,首先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诉求以自然的美来构建,通过排除粗糙、呆板、僵硬、不合理的人类意志,重视自然因素与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
二、建筑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二是建筑观。
中国人认为建筑艺术是中国园林的基础,因为它们有美丽的建筑和雕刻,有交通枢纽和观赏景点,使游客可以欣赏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通常集中于“园林之外”,它们不是用来遮蔽网络和逃避自然景观,而是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景观的和谐一体,同时兼顾景致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雅致精美、工艺精湛、雕刻绝妙的园林建筑。
三、艺术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三是艺术观。
中国人认为所谓艺术,是以自然景观为艺术的基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之一。
自然景观,无论生或死,有其固定的本质特征,非人类所能创造。
因此,中国园林建筑通常会利用自然现象来创造景观,同时运用艺术手段,加以点缀和陶冶,包括布置石块池塘、摆放石头、造福鱼石桥和观赏亭子等。
最终将土地和建筑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极具个性、富有意义的景观。
四、文化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四是文化观。
中国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园林的精神灵魂,因此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会融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来构建园林。
中式园林的美学特点
中式园林的美学特点园林,无论是中式还是西式,都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与表达。
然而,中式园林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中式园林的美学特点:1.师法自然中式园林的美学理念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师法自然”。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式园林在营造景观时,尽可能地模拟自然景观,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2.诗意盎然中式园林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充满了诗情画意。
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寓意深远。
石头、水池、桥梁、建筑等元素都可能包含着丰富的诗意。
3.空间层次中式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有着丰富的层次感。
通过巧妙地利用建筑、植物、山水等元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空间感受。
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氛围,相互之间又通过走廊、小径等元素连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4.建筑为骨中式园林中,建筑往往起到骨架的作用。
它们不仅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功能,如休息、居住等,更是在景观中起到了串联和引导的作用。
同时,中式建筑的美感也是园林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植物造景植物是中式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选用适合的植物,搭配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使得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着不同的景致。
同时,植物的形态、色彩、气味等特质也被用来增强园林的美感。
6.水景灵魂水是中式园林的灵魂。
无论是静态的湖面、池塘,还是动态的小溪、瀑布,水都为园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水的流动性和反射性也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7.意境深远中式园林追求的不仅仅是视觉的美感,更追求的是深远的意境。
每一处景致都可能包含着寓言、故事、哲理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观察和思考,观众可以从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示。
8.文化内涵中式园林的美学特点还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上。
从历史、文学、哲学到建筑、绘画、雕刻等各个领域,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在园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中式园林不仅仅是自然美的呈现,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自然、生命和文化的协调统一,是一种高度精致的艺术形式。
它的美学思想从江南水乡和皇家园林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其设计原则和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人造山水”的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的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机的空间,使人们能够沉浸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它强调物体间的关系,注重优美的比例和平衡,追求高度的精致和完美。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是整体性、隐晦性、稳定性、序列性和随机性。
其中整体性是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园林整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隐晦性则要求设计者应该用隐喻之法,让景物有一种更加含蓄的美感。
稳定性是因为它要求设计者在其的结构和物品上进行平衡处理,使其不会失去美感。
序列性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要控制景物的顺序和排列,让园林整体呈现出一种节奏感。
随机性则要求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一些随机元素。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以环境为根基,以山水为灵魂的艺术,它的特征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时光静止的感觉、汲取气息的感觉和增长涵养的感觉。
1、环境为根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以环境为根基,园林应该根据自然地形、周围的环境和人类文化等考虑,以最小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效益。
比如说,园林应该尽量保持原来自然地形的特色,保留自然景观和植被,不能人为地对自然环境进行干扰和破坏。
2、以山水为灵魂: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山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被视为园林的灵魂。
中国画同样是如此,它也强调以山水为灵感。
园林中的山水构建成类似于中国画的意境,营造了一种神秘、优美的文化氛围。
3、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安静、和谐和平静。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瑰丽画卷,蕴含着深邃而独特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之美”。
古人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体现了园林营造应尽量模仿自然,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
在园林中,山水相依,花草繁茂,树木葱郁,仿佛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这种对自然的尊崇与模仿,并非是对自然的完全复制,而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不失人工雕琢之美的氛围。
比如,假山的堆叠,要模仿真山的形态和神韵,却又要在大小、形状上有所变化,使之更具艺术感;水流的设计,或潺潺流淌,或飞瀑直下,既要展现水的灵动,又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意境之美”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追求之一。
园林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物质空间,更是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的精神场所。
通过巧妙地运用景观元素和文化符号,园林营造出了或宁静、或清幽、或雄浑、或雅致的意境。
例如,一座小小的亭子,置于湖畔,周围是垂柳依依,当人们置身其中,望着湖水波光粼粼,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再如,园中的一块奇石,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某位古人的风骨,从而引发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思。
这种意境之美,是超越了物质表象的,它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中国园林艺术还强调“和谐之美”。
这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之间的和谐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看到树木与建筑相互映衬,水流与山石相互呼应,花卉与小径相互交织。
没有突兀的元素,一切都显得那么融洽自然。
而且,园林中的建筑风格、色彩、材质等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比如,江南园林中的白墙黑瓦,与绿水红花相互映衬,显得素雅而又不失活泼;北方园林中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青山的环抱中,展现出庄重而又大气的风范。
“含蓄之美”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
园林的美景往往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通过曲折的小径、掩映的门洞、镂空的花窗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欲露还藏”的效果。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自然美、含蓄内敛、文化意蕴、空间感、工艺美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元素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体现,以及它们所传达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
一、自然美中国园林艺术追求自然之美,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模仿上,如模仿山峦、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让人在欣赏园林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此外,中国园林艺术还注重利用植物、花卉、昆虫等点缀园中,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活泼。
二、含蓄内敛中国园林艺术追求含蓄内敛之美,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个人隐私的呵护上,如通过植物的配置和景墙的设计,为游客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同时,含蓄内敛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文化价值的保守上,如通过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园林的内涵和意境,使园林成为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艺术品。
三、文化意蕴中国园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哲学思想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礼乐制度等文化的传承上,同时也体现在表达方式如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上。
中国园林艺术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其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四、空间感中国园林艺术追求空间感,通过视觉空间的控制、声音的利用、光线的变化等手段,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和超脱世俗的感受。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空间的分隔和延伸上,如通过假山、池塘、曲桥等元素来分隔空间,使整个园林显得错落有致。
同时,空间感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对光影的运用上,如通过阳光的照射和阴影的投射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五、工艺美中国园林艺术追求工艺美,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细节的处理等方面。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园林建筑和装饰的细致入微的设计上,如通过雕刻、绘画、镶嵌等工艺手法来装饰园中的建筑和景点。
同时,工艺美还体现在对植物配置和花卉造型的设计上,如通过修剪、造型和搭配来营造出一种精致而优雅的氛围。
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解读
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解读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解读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其中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运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景观布局、建筑形态以及艺术装饰等方面解读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并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一、景观布局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园林注重营造小景与大景的结合,以及四季景观的变化,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园林中常见的山水画的布局方式,将自然山水与人工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山水的喜爱与追求。
同时,园林中水池的设置,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象征着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含义。
二、建筑形态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园林中的建筑以亭、台、楼、阁等为主要形式,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这些建筑形态在中国文化中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比如,亭表示安静、避燥;台则象征高贵、尊贵;楼体现着远望、壮丽。
这些建筑形态通过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使园林艺术呈现出独特的美感与意境。
三、艺术装饰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园林艺术注重细节的表现,艺术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林中常见的石雕、木雕、砖雕等装饰物,以及花卉、草木的摆放,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比如,石雕中的龙代表着吉祥和权力;砖雕中的蝙蝠象征着福气;花卉与草木的选择与摆放,也与吉祥、团圆等文化符号紧密相连。
通过解读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更好地欣赏其独特之美。
园林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更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生活品质。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通过对其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并呵护这份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哲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哲学思想,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广纳天下之景,创造奇妙之境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之一是“广纳天下之景,创造奇妙之境”。
这一理念来源于中国的自然观念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善意的,并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自然景观。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更注重选择景观元素,如山水、花草树木、水池等,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境界。
二、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二是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秉持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注重营造一种能够令人心灵宁静的环境。
他们利用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以及亭台楼阁、廊道走廊等人工构筑物,创造出一种和谐、平衡的景观,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与自然一体的美妙体验。
三、融合人文与自然,展现审美品味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三是融合人文与自然,展现审美品味。
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认为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展现独特的美感。
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会将古建筑、人文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创造出一种既具备人文气息又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审美品味的追求,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体现变化与流动的美学观念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四是体现变化与流动的美学观念。
中国人相信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万物皆有生命。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注重利用水的流动、树木的变化以及季节的变迁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园林中的池塘、溪流和瀑布等水景,以及枯木、腊梅等四季景观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瞬息万变、生机勃勃的景观,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变化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形式。
它不仅包括了园中的建筑和植物,还囊括了对自然元素的认知和对景观布局的构思。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建筑,搭配树木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和谐美的氛围。
1.自然主义: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强调地形地貌的自然美。
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都力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人们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和花草都是根据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设计,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的美。
2.隐逸心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隐逸的情趣和禅意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隐藏在树木和花草之间,给人以一种离尘的感觉。
园林中常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景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心境。
3.平衡对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安排往往是对称和呼应的。
例如,建筑群落往往是左右对称的,花草的种植也是按对称模式进行的。
这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给人一种庄重与稳定的感觉,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偏好。
4.抽象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善于用抽象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法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由木、石等材料堆砌而成的,通过巧妙的组合表现出山水、池塘等景观。
这种抽象表现方法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时能够产生一种引发思考和想象的效果。
5.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以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建筑和装饰品的展示来传达文化信息。
园林中的书亭和石碑等也常常刻有诗词和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
其自然主义、隐逸心境、平衡对称、抽象表现和文化内涵等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考虑了美的呈现,更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概述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一、飞动之美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兴旺,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美,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梦想。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开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
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
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
上面那么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响象,假设鬼神之仿佛。
〞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二、空间的美感之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融合了众多的美学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进行探讨,以展现其独特之处。
一、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将自然和人文融合在一起,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古人常常将园林设置于山水之间,以山峦、水流和树木等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将其整合在一起,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景观。
在中国园林中,山石通常被用作构建园景的核心元素。
古人认为山石具有灵性,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取舍,可以呈现出自然山水之妙。
而水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人常常通过运用水文工程来营造出流水潺潺、池塘清澈的景观,使人感受到水的静谧和动感。
除了自然环境,中国园林艺术中也充满了人文的痕迹。
建筑物、亭台、廊架等人工结构与自然景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人文元素的加入,使整个园林更具有文化内涵,使人在欣赏园林之余,也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二、追求意境的凝练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强调凝练和意境的追求。
通过合理地布局景观元素和构思园林情趣,使观者在一瞥之间,便能沉浸其中,体会到园林所传递的独特情感。
中国园林常常以“小巧玲珑”为特点,以小见大。
观者步入园林之后,往往发现一个小小的湖泊、一座小桥或者一条小径,在这些细小的景观中,体验到了宏大的意境。
这种凝练的手法,既展示了作者的智慧,也给观者留下了更多的联想空间。
园林艺术中的意境追求还表现在对情景变化的追溯。
中国园林常以四时变化为基础,在植物、水景、建筑等方面展示四季之美,以此反映出世事更替、光阴流转的哲理,更能启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三、追求虚实的互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虚实的互动是一种重要手法。
在园林中,虚是指虚空的空间感,实则是具体的景观元素。
通过虚与实的对比,园林艺术创造了立体而有层次的空间感,增强了景观的艺术效果。
中国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有“借景”和“重重叠叠”。
借景是指利用远处山水,将其作为园林背景的一部分,以扩大园林的视野和空间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内涵摘要:中国园林设计主要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
界的环境。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集建筑、园艺、书画、文学等艺术的精华于一体,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在营造空间环境时,突出天人合一、融于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美学思想,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其艺术生命力长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园林设计美学思想文化内涵
园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利用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外部环境。
园林是镶嵌在大地上的立体图画。
园林城市不同于田园城市、山水城市和森林城市,不仅在于园林城市不囿于城市自然风貌,更在于园林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和文化史。
园林的理论基础虽然是师法自然,但其灵魂是文化艺术。
园林文化则是人们把自己的观念、情趣、精神归宿投入到山水地貌,或者开辟山水地貌并结合植物栽植,建筑布置的外围环境中,或者投入到花木的养、赏及花木的有序组合之中,使之升华为高雅的、有韵味的立体画卷,典雅的艺术品,既有生态作用,又具有游憩、欣赏、审美的情趣。
一、中国园林设计特色
中国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
明、峰回路转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
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象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
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二、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美学之间的关系
美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其主观成分源于文化。
园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中蕴藏着人类文化的结晶。
古今中外辉煌灿烂的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艺术,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历来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其本身也是社会商品化的一个分支,没有文化的园林作品就没有内涵,没有精髓,没有韵味,不可能引起人家的流连忘返,也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园林。
大凡艺术总是需要讲求文脉的营造,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主题文化。
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植物之美是客观物象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后,形成的一种主观认知,人们把这种认知用美学的概念表述出来,从而该植物便具有了美学的属性。
笔者认为的植物美学属性有三种,即实用美学属性(客观存在)、艺术美学属性(主观意象)、自然美学属性(客观存在加主观意象)。
园林植物属于自然美的范畴,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园林植物景观,它的美学范畴就属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了。
便具有了其它视觉艺术品的美学形式特征,如统一与变化、主体与从属、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形体与色彩、材质与工艺等设计美学要素。
因此,凡是符合人们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的审美法则,都应该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因此,园林植物配置在设计阶段除了遵循美学原则,对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进行艺术创造和升华外,还要以园林植物的生态特征为基础,根据园林规划设计美学要求,进行园林植物的综合配置。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体现园林植物搭配融合的即时景观,更要重是园林植物配置的生长及季相变化的景观效果也会随着时日的推移而
不断变化,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特有的艺术效果。
从而达到景随步异,时移景异的优美景观。
当然,在这里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最为重要,就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制作而言,具有丰富的林学知识,独特的自然美鉴赏能力,深厚的艺术美学修养才是一个合格的园林景观设计制作团队。
团队设计制作的园林植物景观产品才具有真、善、美的特征。
三、园林设计中文化内涵内容
文化内涵涵盖很广,有多种表现途径,大体有四种表现方式:
1、名称文化
公园、景点、花木、亭廊的名称及含义是人们欣赏园林首先接
触的,一个高雅、得体,蕴含博深的名字可以引起游人的遐想、精神的享受。
2、意境文化
园林的意境是一个由自然景观到人的观念、情趣、精神,现反人的观念、情趣、精神投入到人造景观之中,使观赏、游憩的人产生造园者所要表达的观念、情趣、精神的过程,给人以精神、文化的陶冶。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发展都有文化的升华。
大自然的事物,景像都能影响到人的感受,日、月、星、辰、雨、云、雾,河流山川,时令变化,花、鸟、鱼、虫等等,都可以在造园中表现和深化意境,塑造意境。
造园者把自然的、人文的事物、现象、故事融于园中,使游人在观赏之中感受到精神的陶冶;同时,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形成了意境文化的延伸。
我国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是文人墨客在赏景中挥笔面就的。
3、碑匾文化
公园绿地内的碑林、碑廊、匾额、楹联的各种石刻多自成一景,展示的是书法和诗词的艺术。
也有与公园衬托互为因借的。
匾额和楹联的作用很多,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对景点的提炼,很大程度上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是书法名家书写的名字,展现的是书法和景致的统一。
三是文人墨客借景抒情的名句名言。
4、花木文化
爱物铭志,人们在对花木的观赏中,把自己的性格、思想感情、
人生观念注入其中,使花木在展现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的同时,给予人某种感情的感染。
花木文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寓意人的性情。
如梅象征孤傲清高、气节高雅,兰象征高洁,竹象征正直、虚心,松柏象征坚强。
二是寄托、抒发情感。
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扬在花红酒绿,纸迷金醉的大千世界中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高尚道德。
三是咏赏花木的诗词、楹联。
花木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而不断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花木文化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城市和地区,以花会友、园林搭台、经济唱戏,花木文化成了主角,相继设立了月季节、牡丹节、桃花节等,许多城市命名了市花、市树,花木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