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_愁_的意象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课件
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 边州。”
2.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 “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 昌龄《参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4. 羌笛。(胡笳、琵琶)凄切之音,常让征 夫怆然泪下。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2、古诗常见意象集释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 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 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1、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 铃》)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 《南浦别》)
2008高考【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 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
诗歌鉴赏
之 意象与意境
一、知识准备
1、基本概念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 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 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的情 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 这些意象组成了凄清苍凉的画面,

古诗词中“愁”的意象幻灯片PPT

古诗词中“愁”的意象幻灯片PPT

律无波愁 后诗已怀
谐穷浩。 生人杳对
美无淼” 发登无黄
,尽的时 开临踪鹤
文的大至 去古迹楼
采乡江黄 ,迹,的
飞愁,昏 写,眼美
扬!迷, 下睹前好
, 雾眺 了物只憧


日晴黄昔 暮川鹤人

乡历一已 关历去乘 何汉不黄
鹤 楼
唐 处 阳 复 鹤
是树返去
·
崔 ? , , ,
烟芳白此
颢 波 草 云 地
江萋千空
动物昆虫类
人们所亲近的朋友,时而会发出悲伤 地声响。蝉凄冷的鸣叫,鸿雁独自掠过天 空——,都让自然界笼罩上一层愁苦的思 绪。

痛别离,苦远游; 感身世,诉悲凉;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愁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首联见景生情,托物起兴,颔联蝉人并举,叙中 生议,那么颈联的重心则转在感慨议论的抒发上。“露 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说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 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这既是描写深秋寒蝉的艰难处 境,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作者在诗前的序中写道: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墨。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 衰”,意即是时代的“徽墨”(绳索之意)将其捆绑,使 他不能驰骋壮志。
序文还说他“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看到螳螂抱紧螳斧,欲扑捉被食之虫,立即想到自己仍 处在深深的危机中。朝廷内外奸邪势力的浓露重霜不但 冻僵了他的翅膀,锁住了他的声音,而且会将他的生命 推向“末日”。序文的这些话说明了颈联虽宇宇写蝉, 然意不在蝉。这两句诗,写得蝉人相融,抒情忘蝉,达 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 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 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初中阶段古诗中的意象 课件(共30张PPT)

初中阶段古诗中的意象  课件(共30张PPT)

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 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 代情人的使者。
李白《相逢行》“愿因 三青鸟,更 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 此 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 这个意思。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 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 敬仰与赞颂。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岁寒三友之一。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 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 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 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 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 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 《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 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 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 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 情。
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 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 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

人教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优秀精品课件PPT

人教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优秀精品课件PPT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 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 七言近体诗 (律诗和绝句) 、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 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 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 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 代、 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 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 熠闪光。王 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 走近他的诗歌。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 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 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 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颈联的词序怎样调整才符合语言习惯?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或者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1. 押韵的需要; 2.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中,渔 舟遮于莲叶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 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 3.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 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生活美。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 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 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 处犹如世外桃源。 “空”实为“静”,人 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 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 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王孙自可留”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什么?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 语调来朗读它呢?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 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 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 愿望。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 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 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 了怎样的境界?

古诗词中的愁苦类意象

古诗词中的愁苦类意象

古诗词中的愁苦类意象作者:来源:《青少年日记》2014年第02期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

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

这里我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ppt实用课件15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ppt实用课件15

总结
诗歌赏析要点:
1.紧扣意象,深临意境 2.体味语言,揣摩手法 3.体会诗人情感
拓展延伸
蝶恋花①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②,昔昔都成
玦③。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解①: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所作。②昔:同 “夕”。③玦:有缺口的玉: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这句话运用了反衬手手法法。燕子阐 述 似 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双双飞 去。主人公的内心荡漾着孤孑凄 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 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离恨之 苦。
情感
四读诗歌 回味体悟 强化情感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 中,进入诗歌的意境,才能把握诗歌 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歌 的主旨。
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菊 含愁 兰 泣露 罗幕 寒 燕子 双飞去 明月 照户
西风 碧树 凋
——凄楚
一切景语皆情语
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独上高楼 人 望归路
写彩笺无处寄
——离恨

读诗三读诗歌,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

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

”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能表达“秋愁”的意象颇多,如秋风、秋雨、秋霜、秋月、衰草、枯木、枯荷、落叶、鸿雁等等,“梧桐”这个传统意象更是纷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下面,笔者仅就古诗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蕴涵的悲愁加以解读。

一、丧偶之痛梧桐,一种普通的树种,青干绿叶,枝干扶疏。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死,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然而,梧桐落叶早,“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古人深信“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

因此,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

以梧桐象征丧偶,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

”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

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半死桐》)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

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因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总结优质PPT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总结优质PPT
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 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 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 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 “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
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
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 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
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 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 《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 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 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 《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 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 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 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 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 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 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 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 杜甫《月夜》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总结优质PPT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总结优质PPT
无论是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 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 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 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 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 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 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 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 “同来望月人何 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 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好梦已 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 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 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 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伊人何 在,烟水茫茫”,“情以何堪”,只好徒作“长恨绵绵无绝期” 的黯然神伤。此时此刻,月光温抚下的天际中,所飘荡的只是悲 怆千古的爱情挽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作者前后期词风和愁情的变化:
清丽缠绵--闲愁、离愁 沉郁苍凉--国恨家愁、旧恨新愁
4
5
无尽的爱恨情愁
•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 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 ,都无人管 ,更 谁劝 ,啼莺声住。
• 鬓边觑 ,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 灯昏 ,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 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思
1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家国之愁
• (宋·辛弃疾《祝 英台近·晚春 》)
6
生死以之的爱情追求
•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 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
•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宋·柳永 《 凤 栖 梧 》 )
7
表现爱情的离情别绪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9
生命困惑和人生惆怅
•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 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
•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 泪珠 无限恨 ,倚阑干。
• (五代·李璟《浣溪沙》)
10
• 谁道闲情抛弃久 ?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 旧 ,日日花前 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 事年年 有 ?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
•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苦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
• 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 三界的景物 来比拟愁
• 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19
三、以山喻愁
• 向子湮在《水龙吟》 :“愁山万叠,鬓丝 千缕”
• 愁正像重峦叠嶂的山使人喘不过气来。 • 人生最苦别离,柳丝柔肠, 山敛愁眉
20
四、以酒写愁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21
五、以秋显愁
•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 瑟天气凉,草木 摇落露为霜。”
• 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宋·张耒《自海至楚》:“愁如夜月常随客, 身似飞鸿不记 家。”
23
• “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戎 昱《云安阻雨》
•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温 庭筠《咸阳值雨》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宋·晏殊《蝶恋花 》)
8
乡愁与思故怀旧之情
• 院静厨寒睡起迟 ,秣陵人老看花时 。城连 晓雨枯陵 树 ,红带春潮坏殿基 。
• 伤往事 ,写新词 ,客愁乡愁乱如丝 。 不 知烟水西村舍 ,燕子今年宿傍谁 ?
• (清 ·孔尚任《鹧鸪天》)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 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 字了得 !
• ( 宋·李清照 《声声慢》)
15
• 六朝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 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 口曾识。听夜深 ,寂寞打 孤城,春潮急。
• (五代 ·冯 延巳《蝶恋花 》)
11
壮志难酬与英雄失意
•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 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 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 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 散发弄扁舟。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12
•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 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 求田 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 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2
前期:
李 清
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 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 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愁 与
后期:
彼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 怀乡悼亡的情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 (簿雾浓云愁永昼)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声声慢》 (寻寻觅觅) 《菩萨蛮》,《蝶恋花》 《转调满庭芳》……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18
二、以流水、大海喻愁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 淘沙》
•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 维《丹阳送韦参军》
•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 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 白《横江词》
• (宋·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13
黍离之悲和怀古伤今之情
•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14
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感 、家国之痛
•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 是旧时相识。
•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 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 坏寒螀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 (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 》)
16
如何表现这一个“愁”字
17
一、以夕阳(黄昏)显愁
•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
•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 寒鸦数点,流 水绕孤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