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哲学依据
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
![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47532f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2.png)
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和思维的学科,而创造和创新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方面,自然也蕴含着哲学的元素。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创造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其价值和意义。
一、创造的哲学思维创造是指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是人类独有的特质。
创造的哲学思维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
在哲学思维中,创造被认为是人类能力的核心,对于人类的自我理解和存在意义有着重要作用。
创造的哲学思维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创造,个体能够超越已有的框架和传统,开创新的可能性,并实现自身的变革和发展。
创造的哲学思维鼓励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培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创新的哲学思维创新是创造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把创造带入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
创新的哲学思维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改变和重塑。
创新的哲学思维认为,个体通过创新能够改变已有的方式和模式,为社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新的发展路径。
创新的哲学思维重视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注重个体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并寻找出最适合现实情境的解决方案。
创新的哲学思维追求真理和智慧,注重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洞察力,以及对人类智慧的彻底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和创新的哲学价值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能够提升个体的认知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创造和创新,个体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综合分析和判断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个体的创造和创新能够为社会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意产物,推动社会的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再次,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能够丰富个体生活的价值和体验。
通过创造和创新,个体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实现自身的愿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后,创造和创新的哲学思维能够拓展个体的视野和境界。
通过创造和创新,个体能够跳出狭隘的观念和限制,体验到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类智慧的宝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https://img.taocdn.com/s3/m/f14860e481c758f5f61f67ae.png)
• 4、创新的重要性(从社会的角度)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 的源泉。
注意的两个误区
• 1、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 注意: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 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 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注意的两个误区 • 2、只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就一定能推 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 (1)这个观点错误。 • (2)创新离不开辩证法的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造 性思维,使得我们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与时 俱进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但社会进步和 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 • (3)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指导下的实践创 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 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4)因此,只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 立足实践,实现实践创新,也不会推动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
考点:创新的作用意义:
•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角度) • (1)创新对科技的意义 •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 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 (2)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 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 • ②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 • ③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 ④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 B [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观点。A项中 胸有成竹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 的反映,一叶障目体现的是孤立、片面看 问题的观点,A项排除。B项盲人摸象反映 的是片面看问题的观点,唇亡齿寒体现的 是联系的普遍性,故也排除。B项中两个成 语蕴含的均为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 拔苗助长违背了客观规律,刻舟求剑否认 了绝对运动,排除D项。
政治必修4
![政治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f8c6439a32d7375a41780b8.png)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哲学概论考点一:什么是哲学(理解)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沦,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识记)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考点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注:唯物主义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主宰本原)。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二个对子从属于第一个对子)注:哲学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创新的哲学原理
![创新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58f9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8.png)
创新的哲学原理创新的哲学原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指向了新的想法和方法,更是一种对于传统的挑战和超越。
创新的哲学原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开放思维、挑战常规、跨界合作、持续学习和灵活适应。
首先,开放思维是创新的基石。
开放思维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
只有通过开放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够从其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启示,为自己的创新之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挑战常规是创新的关键。
传统的想法和方法往往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要实现创新,我们需要打破这种限制,勇于挑战和质疑常规。
只有摆脱束缚,我们才能够尝试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发现新的机会。
跨界合作也是创新的推动因素。
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常常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
跨界合作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我们应该主动与不同领域的人合作,共同探索创新的可能性。
持续学习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创新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紧跟时代的变化,掌握新的技术和理念。
只有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才能够保持对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
最后,灵活适应是创新的关键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我们需要具备灵活适应的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我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和行动,而这正是灵活适应的表现。
只有保持灵活适应的姿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创新的目标。
综上所述,创新的哲学原理包括开放思维、挑战常规、跨界合作、持续学习和灵活适应。
这些原则都是实现创新的关键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创新的基石,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四3.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3.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4c25ccfa84254b35eefd3453.png)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地位)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 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谁在创新上 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我们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注意的问题
1、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
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必须发扬创新精神。 ②尊重规 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解放 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新时期历次思想解放
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冲破了“个人崇拜”。 1992年破除姓“资”姓“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 拜”。 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冲破了“所有制崇 拜”。 2000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新一轮 思想大解放。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课堂小结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1)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 (2)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创 新 (3)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是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 民 族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进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 步 的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 灵 魂 (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地位)
课堂练习
1、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与选择题答题宝典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与选择题答题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0d395aafad02de80d5d84077.png)
哲学答题宝典:材料题中的关键词与选择题易错点【牢记】1.先审设问,确定答题范围;找关键词,确定所用原理。
2.答题格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
【牢记】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思(联系、发展、矛盾与创新)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单元标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4.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的原理,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原理。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违背规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于人类。
8.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多样性原理,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发展的趋势),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e1c3e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e.png)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https://img.taocdn.com/s3/m/d3cf7040852458fb770b562f.png)
韩非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对立
董仲舒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 黑格尔 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 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杜林
对立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坚持 唯物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 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参考答案: 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 成就梦想。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创新的意义。要注 意,既然是广告,就应该从好处、意义 等角度入手。结合材料,从教育创新对 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的作用等角度拟定。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真题演练:
(2014新课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 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 忆自己的中学生活: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 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 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 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 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 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新事 物的 产生 和旧 事物 的灭 亡
树立 创新 意识 民族 进步 的灵 魂
发展 静止
形而上学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 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况
“生到死,彼此孤立互不相干。”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10课 创新精神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10课 创新精神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24b83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6.png)
• (一)辩证否定
• 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 己,自己发展自己
• 注意: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
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 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 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 化的方面。
• (一)辩证否定 • 1、辩证否定的内涵 •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 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因此,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 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 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 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 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它对待旧事物的 态度是全盘否定,统统抛弃,认为新事物是绝对的新,它既不 能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也不会有旧事物的一点痕迹。 这样,就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事物的发展失去 了基础和条件。实际上也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在实践上,这种 否定一切的错误表现就是只要克服,不要保留,只要批判,不 要继承。认为否定就是对事物的绝对消灭。
成功体验
• 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 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 示是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 展
•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 史的发展
创新哲学原理
![创新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8d3a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8.png)
创新哲学原理
创新哲学原理的核心在于鼓励和推动创造性思维和行为,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突破性的发展。
以下是创新哲学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质疑传统观念:创新哲学鼓励人们质疑并挑战已有的传统思维和观念。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勇敢地打破传统的束缚,并寻找新的思考方式和行动路径。
2. 接受失败和风险:创新永远伴随着失败和风险。
创新哲学主张接受失败,并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只有在接受失败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领域。
3. 不断学习和反思:创新哲学倡导持续学习和反思。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和工具,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人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以不断改进和创新。
4. 鼓励多元思维:创新哲学认为多样化的思维和观点能够激发创新的火花。
因此,人们需要鼓励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参与创新过程。
多元思维的碰撞和融合有助于产生更具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解决方案。
5. 开放性合作:创新哲学强调开放和合作的精神。
人们需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也要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开放性合作能够促进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培养创新的思维和行为。
综上所述,创新哲学原理是一种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质疑传统观念、接受失败和风险、不断学习和反思、鼓励多元思维以及开放性合作,人们可以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和突破。
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https://img.taocdn.com/s3/m/607222d5a58da0116c174969.png)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 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不断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思考: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角度 思考)
唯物论: 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 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 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 的统一。
• (2010年浙江卷)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 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 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 展历程表明 ( )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 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 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 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①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②拓展 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③关注当代科 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④培育科学问题 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08· 重庆文综)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 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 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 品违法案件数量。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 ) •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 维创新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10年肇庆模拟)江泽民同志指出:“要 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 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从哲学上看,创新的重 大意义在于 ( ) • A.只有创新才能否定旧事物 • B.只有创新才能使事物运动 • 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 D.只有创新才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019年高考政治之时政热点精选精练《生活与哲学》专题
![2019年高考政治之时政热点精选精练《生活与哲学》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a7e1b27fd5360cba1adbcf.png)
2019年高考政治之时政热点精选精练《生活与哲学》专题2019年高考政治之时政热点精选精练《生活与哲学》三大关键词解读2018中国会展创新者大会当前,如何利用先进科技不断创新,成为我国会展业面临的挑战。
2018年1月25日,由重庆市政府会展办公室主办的2018中国会展创新者大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嘉宾,就人工智能、跨界思维、场馆变革三大关键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1 人工智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会展业,目的是提高效率、提高体验、节约成本。
”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董事总裁王登云说,比如人工智能将解决会展所面临的时空限制问题,一场三天的活动,通过AI就能成为一场365天的全球性展览。
那么,人工智能与会展行业如何结合?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信息部主任张萌认为有四个结合点:首先是智能布展。
通过前期提供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结合布展需要,自动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布展调度建议,并让管理人员掌握现场布展进度。
二是智能采购。
通过AI智能面部识别技术,展商能够记录下观展人员的参观轨迹,并引导、帮助其找到合适的产品。
动情况乃至参观观众属性,最后提出对企业发展趋势的建议。
四是智能维护。
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动清理没有附加属性的数据,找到核心的价值数据,为主办方节约时间和成本,极大地提高效率。
关键词2 跨界思维当前,会展行业的技术手段、盈利模式、渠道模式等均发生了改变。
与会嘉宾们认为,要用跨界思维去驱动会展创新能力。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认为,运用跨界思维,首先要主动和政府配合,和行业融合;其次要深耕。
除了要打通行业产业链,还要利用好参展商和观众等资源,利用他们的力量深耕行业、吸取资源。
此外,还要共赢和开放。
会展行业创新,要和科技企业、技术手段及相关行业配合,形成资源共享、共赢,同时,会展公司、场馆要开放一些核心的数据,让这些数据真正产生价值,以发挥自身在行业经营中的贡献。
1那么,如何跨界?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秘书长张效林提出,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产业关键词3 场馆变革目前,国内一些城市正修建超大型展馆,并积极打造智能场馆,会展场馆正迎来变革。
【高中政治】人教政治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高中政治】人教政治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5229a222c1c708a1294a4440.png)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框内容通过分析创新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基本观点。
承接上一框题内容,谈了创新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从实践层面上说明了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二、学情分析本框内容难度不大,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加之学生在前一框对创新相关知识有所学习,所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能掌握本框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掌握创新的哲学依据。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习结合实例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创新的深刻理解,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以及利用创新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创新的哲学依据。
难点: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情景引入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看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发现演奏乐器创新之处,激发学习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入新课。
(二)展示解读学习目标PPT呈现学习目标,并简单解读学习重点难点内容。
(三)发现创新,做好铺垫带领学生一起寻找身边的创新的事物,为下一步探究活动提供材料准备。
(四)合作探究,理解知识【探究一】结合身边创新的事物,说说创新对社会有何作用?步骤1: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
步骤2:小组合作探究谈论3分钟。
步骤3: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结果与教师及时点拨。
步骤4:教师简单总结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新有哪些哲学依据?步骤1:小组合作探究归纳3分钟。
步骤2: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结果与教师及时点拨。
步骤3: 教师简单地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角度总结创新的哲学依据。
创新的哲学原理
![创新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d5f06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4.png)
创新的哲学原理创新是指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新的思维和方法,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或者新的解决方案。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而创新的哲学原理则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创新的哲学原理。
首先,创新的哲学原理之一是开放思维。
开放思维是指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而是敢于接受新的观点和想法。
只有拥有开放的思维,才能够不断吸收外部的创新资源,从而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
比如,谷歌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方案,从而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创新的哲学原理还包括快速试错和学习。
在创新过程中,很少有一次成功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
因此,企业需要鼓励员工快速试错,并从失败中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方案。
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经说过,“我们要不断进行试验,要有60%的概率失败。
”这种快速试错和学习的态度,正是推动了亚马逊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动力。
此外,创新的哲学原理还包括跨界合作和开放共享。
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创新工作。
因此,跨界合作和开放共享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手段。
比如,苹果公司就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开发者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iPhone等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创新的哲学原理还包括以用户为中心和持续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要始终以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和服务。
同时,创新也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比如,微软公司就通过不断推出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保持了持续创新的动力。
总之,创新的哲学原理是企业在进行创新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企业才能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希望各位创作者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辩证法:
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
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认识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