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饲养管理[1]

合集下载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温度控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刚出生的仔猪,需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饲养者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如加热灯或发热设备,保持仔猪周围环境温度恒定,并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对仔猪的不良影响。

2. 饲料和饮水管理:仔猪出生后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饲养者应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并确保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3. 疾病防控:仔猪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饲养者需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注意卫生环境的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4. 猪舍管理:仔猪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来生长。

饲养者应定期清理猪舍,清除积存的粪便和废弃物,保持猪舍内部的干燥和卫生。

5. 群体管理:仔猪是社交性动物,需要与同伴一起成长。

饲养者应合理安排仔猪的群体结构,避免攻击和压迫行为的发生,促进仔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6. 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饲养者应定期检查仔猪的身体状况,观察其行为和食欲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避免疾病的严重后果。

7. 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饲养者应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了解仔猪的饲养效果,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8. 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仔猪的饲养管理需要饲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饲养者应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了解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是保持适宜的温度,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进行疾病防控和猪舍管理,合理安排群体结构,进行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建立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提高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仔猪饲养管理特点

仔猪饲养管理特点

仔猪饲养管理特点
仔猪饲养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管理:仔猪是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是饲养管理的首要任务。

包括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驱虫等防疫措施,确保仔猪群的健康状态。

2. 饲料管理:仔猪的饲料需求与成年猪不同,需要提供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对饲料的品质、营养成分也要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仔猪得到充足、均衡的营养。

3. 环境管理:仔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干燥、温暖、光线充足的环境。

因此,在饲养仔猪时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如通风要良好,避免积水等,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饮水管理:仔猪对水的需求较大,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供应。

水的质量要符合卫生标准,以防止猪群疾病传播。

5. 定时观察:仔猪饲养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对仔猪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饮食不正常、精神不佳、体温异常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传播或猪群发生不良情况。

总的来说,仔猪饲养管理的特点包括健康管理、饲料管理、环境管理、饮水管理和定时观察等,并严格控制每个环节,以确保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随着人们对禽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猪业也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仔猪饲养更是养猪业中的关键环节。

仔猪的生长发育关系着整个猪的养殖效益,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就是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环境要求1.通风良好:仔猪饲养房内通风良好是保障仔猪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通风不良会导致仔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2.光照充足:适量的光照有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增强,饲养房内要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

3.地面干燥:仔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干燥的环境,湿润的地面容易导致仔猪患上疾病。

二、饲料管理要求1.科学配方:仔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仔猪饲料的配方要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配置。

2.定时定量:饲料的定时定量对于仔猪的生长效益至关重要,过多或者过少的饲料都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3.保障水源:充足的清洁饮用水是保障仔猪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饲养户要保证饮水设备的清洁和水质的卫生。

三、疾病防控要求1.养隔离期:引进新的仔猪时,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带入传染病。

2.定期检查:饲养户需要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隔离。

3.疫苗接种:定期进行仔猪的免疫接种是防控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的降低仔猪患病的风险。

四、饲养密度要求1.合理密度:饲养密度不宜过大,要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饲养场地的大小进行适当安排。

2.防止打架:高密度的饲养环境容易导致仔猪之间的争斗,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饲养密度下的仔猪健康。

五、员工技术要求1.培训经验:饲养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养猪知识和经验,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2.责任心:饲养员工需要对仔猪饲养负责,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进行细心的关注和管理,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

3.卫生意识:对饲养场地的卫生要求高,饲养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卫生意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六、资金和设备投入要求1.成本投入:仔猪饲养管理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包括饲料、疫苗、员工工资、设备维护等。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生至3日龄阶段:
(1)确保仔猪及时吃到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增强抵抗力。

(2)固定乳头,帮助仔猪适应乳头,提高乳汁摄取效率。

(3)观察仔猪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3日龄至3周龄阶段:
(1)逐渐添加高蛋白质的全价颗粒饲料,锻炼仔猪的胃肠消化功能。

(2)注意保暖,采用红外线保温灯等设备,确保仔猪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3)加强仔猪的护理,预防疾病发生。

3. 3周龄至断奶阶段:
(1)继续锻炼仔猪的消化功能,逐渐过渡到固体饲料饲养。

(2)关注仔猪的生长发育,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加强环境清洁,预防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 饲养环境管理:
(1)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防止仔猪受到污染。

(2)合理规划饲养密度,确保仔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注意观察仔猪的行为变化,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5. 疾病防控: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2)定期进行驱虫、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3)发现病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为养猪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确定饲料配方:根据仔猪生长发育及品种、饲养条件及饲料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最经济、合理的饲料配方,给予仔猪充分的蛋白质、能量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促进仔猪生长发育;2、猪场饲料的展示与处理:必须有专门的存放饲料的仓库,不同类型的饲料要分开存储,严格防潮、防爆、防鼠、防火。

采取先进的饲料搅拌机搅拌完全,饲喂合理。

同时要防止仔猪过度饮水,造成消化功能不良;3、科学喂养原则:仔猪日龄在30天内,以母乳为主,19%的浓度是较为理想;30~60天,日进饲料应为1%~2%左右;60天后,日进饲料应为1.5%~2.5% ,并按照日龄、体重差异设定喂养小组。

不过要根据天气、水质、饲料蛋白质含量调整病菌添加剂和饲喂量。

4、合理使用添加剂:如生长诱导剂、饲料调节药和预防药等,合理使用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效益。

但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用量,过量使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二、环境管理:保持猪舍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理猪舍内外粪便及垃圾。

猪舍空气需要流通、干燥、清洁,通风设备不宜过度;温度要适宜,避免阵寒性肺炎;猪舍一定要干净卫生,疫病可通过卫生保持预防。

同时,要保证饮用水质量纯净,定期更换饮用水,避免猪舍内外水源受到污染,保障仔猪健康生长。

三、种猪管理:1、精选优良种猪。

种猪的健康状况和品质因素直接影响仔猪群体健康及生产效益。

在同时期内选取体质好、生长快、肌肉发达、代谢率高、优良繁殖潜力的种猪,保证它们的健康问题,剔除有标记的肿瘤、结核等病的种猪。

2、对于种猪进行分类喂养、补精血、打疫苗等必要的管理措施,提高繁殖能力,保证猪群稳定性及生产效益。

四、疫病预防及治疗:1、加强疫病防治:对饲养仔猪的猪舍、管理、饲料及种猪等要进行全面的卫生防疫措施,如增强环境消毒措施、施药预防措施、定期抽血及检测等。

做到疫苗接种及时。

严禁与情况不明的动物接触或者进行传染病病菌等可能源头的物品接触。

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
1. 环境控制:仔猪的生活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温暖和干燥。

定期消毒,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足够的通风,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饲料管理:仔猪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需要吸食母猪的乳汁,之后逐渐过渡到仔猪饲料。

提供高质量、易消化的仔猪饲料,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的饲喂。

3.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猪病。

4. 定期巡视:每天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食欲、呼吸、粪便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疾病、受伤或行为异常的仔猪。

5. 分群管理:根据仔猪的体重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群,避免过度拥挤和竞争,以确保每头仔猪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照顾。

6. 人员管理:饲养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猪舍前要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7. 记录与反馈:做好仔猪的生长记录,包括体重、饲喂量、疫苗接种等信息。

根据记录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毛 变 黑 ,大 多数 猪 生 长 发 育 缓 慢 。 不 补 容 易 出 现 白 肌 病 、拉 稀 、易 感 冒 ;皮 肤 干 燥 苍 白 ,毛 干 粗燥 ,蜕 皮 。
1 . 2 仔 猪 第 3 日 龄 补 水
2 — 3 ℃ 。断 奶 后 每 窝 小猪 可再 用 2袋 开 口料 ,减 少 应 激 。想 办 法让每头小猪断奶吃到 5 0 0 g料就 可 以安 全 断 奶 。 断奶 后 小 猪
斤” 。 由此 可 见 提 高 仔 猪 的成 活 率 和 断 奶 体 重 意 义 很 大 。 1 初 生仔 猪 的饲 养 管理 技 术
1 . 1 仔 猪 第 2日龄 补铁
诱 食 方 法 :无 产 床 的 养 殖 户 ,把 母 猪 喂 饱 后 ,把 猪 舍 扫
干 净 , 撒 一 平 方 米 , 母 猪 带 领 引 诱 小 猪 吃 代 乳 料 ,一 天 3 次 ,连 补 3天 ,最 后 一 次 从 补 料处 撒 一 条 线 至 小 猪 料 槽 — —
2 5 ℃小 猪 不 喝 。 小 猪水 嘴 高 度 1 5 c m,按 下 水 冲 出 5 e m。
根 据 当 地 的猪 病 流 行 状 况 ,母 猪 正 常 做 疫 苗 预 防 以外 。 建 议 哺 乳 仔 猪 做 好 三 针 保 健 : 即 在 仔 猪 出生 的 第 3 、7 、2 1
5 ~ 7天 出栏 。在 目前 毛 猪 行 情 低 迷 的 情 况 下 , 降 低 育 肥 猪 的
蛋 向粉 、血球蛋白粉及进 口鱼粉——腥,一定量的盐——咸。
造 肉成 本 意 义 重 大 。
作 者简介 :郑学军 ( 1 9 6 9 -) ,男,大学专科 。助理畜牧师 ,主要从事畜牧兽 医技术推广工作。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一、基本概况仔猪是指离开母猪,单独或集体饲养的猪只,一般出生后21-28天左右就需要由母猪分离,进行单独或者集体的饲养。

仔猪的出栏后饲养管理是猪场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二、饲养环境和设施1. 饲养场所的选择:仔猪出栏后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场所,一般可以选择室内乳猪舍,室外围栏或者半室外的饲养环境。

饲养场所需要保持干燥、通风、光照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仔猪的生长和健康。

2. 饲养设施的配置:饲养设施包括饲料槽、饮水器、保温设施、卫生设施等。

饲料槽要保持清洁,保证饲料的新鲜,饮水器要保证给水充足,保温设施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保证仔猪的舒适度。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仔猪的饲料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出栏后的仔猪需要提供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一般可以选择豆粕、玉米等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可以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2. 饲料投喂:出栏后的仔猪需要定时定量的投喂,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充足。

一般可以每天投喂3-4次,养成定时定量的饲料习惯,保证其生长发育需要。

3. 饲料管理:饲料槽要保持干燥清洁,饲料要保持新鲜,避免发霉、变质等影响仔猪健康的问题。

四、卫生管理1. 猪舍卫生:猪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避免细菌、病毒的传播,保障仔猪的健康。

2. 仔猪个体卫生:定期给仔猪洗澡、清洗,保证其身体的清洁卫生,消除寄生虫和外寄生虫等对仔猪健康的危害。

3. 疾病防控:定期为仔猪进行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猪只的健康。

五、生长监测1. 生长测定:定期对仔猪进行生长测定,掌握其生长发育状态,对体重、饲料消耗量、饮水量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保证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疾病监测:定期对仔猪进行疾病监测,掌握其健康状况,对不同疾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进行监测,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保证猪只的健康。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够保证仔猪的生长发育,并提高生产效益。

以下是仔猪饲养管理的一些关键要点:1. 温度管理:仔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保持舒适的温度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饲养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28-32摄氏度,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仔猪的不良影响。

2. 饮水管理:仔猪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充足的饮水能够确保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运行。

要保持饮水的清洁,定期更换并清洗水器。

3. 饲料管理:仔猪的饲料需求量相对较小,但是营养需求丰富。

应根据仔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配制适宜的饲料,保证其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避免饲料变质和污染。

4. 健康管理:仔猪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健康管理是仔猪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定期对仔猪进行常规体检,观察其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

并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5. 环境管理:仔猪饲养的环境应保持清洁,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还应注意猪舍的通风和排泄物处理,以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

6. 疾病防控:仔猪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响,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

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驱虫和消毒等措施,保持仔猪的健康状态。

7. 补充营养:仔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营养补充。

应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配制合适的添加剂,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促进生长发育。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随着人们对猪肉需求的增加,养殖业也越来越发展。

而仔猪饲养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仔猪的生长和健康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生猪产出质量和数量。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 场地准备仔猪的饲养需要一个合理的场地。

首先要确保场地的安全卫生,没有杂草、尖锐物、泥沼或其他可能伤害仔猪的隐患。

场地应该有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场地干燥,干净卫生,有利于仔猪的生长。

场地的温度要适宜,需要有遮阳设施和保暖设施,以保证仔猪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2. 饲料管理仔猪的饲料管理是仔猪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保证仔猪的饲料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饲料应该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其次要注意饲料的适宜配比,不同生长阶段的仔猪需要不同的饲料比例。

最后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干净度,及时清理残渣,保证仔猪的饲料干净卫生。

3. 环境温度控制仔猪对环境的温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小仔猪。

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环境温度的控制工作。

夏季,要给予仔猪足够的通风和遮阳措施,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冬季,要加强保温工作,保证仔猪的舒适度。

还要注意防止温度变化过大,以免对仔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4. 疾病防控仔猪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做好免疫预防工作,按照养殖专家的建议,给予仔猪必要的疫苗接种和预防药物,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其次要做好饲料卫生,保持饲料的干净卫生,防止由于食物引起的疾病。

最后要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

5. 生长监测在仔猪饲养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仔猪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饲养管理技术。

可以通过对仔猪的体重、饲料消耗量、健康状况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制定更科学的饲养计划,提高饲养效率。

6. 合理配种配种对仔猪的品质和数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作为养猪业中重要的生产环节,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生产效益的提高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

以下是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保持环境卫生
仔猪因抵抗力较弱,在饲养过程中易感染各种病菌。

因此,保持环境卫生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证饲养场地的干燥,不积水。

同时,饲养场地要经常清洁消毒,以此减少细菌的
滋生。

其次,要保持饲养场地空气流通,避免因缺氧导致仔猪死亡。

二、合理饮水饮食
仔猪的饮食比较特殊,需要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

在饲养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
生长需要,为仔猪提供不同的饲料。

同时,要保证饮水干净,水质清洁,以防止仔猪感染
病菌。

三、适宜的温度
仔猪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要保持饲养环境温度适宜。

在仔猪刚出生时,应尽量
保持环境温度在28℃以上。

随着仔猪的生长,环境温度可逐渐降低。

四、保持良好的通风
通风对于仔猪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如果饲养场地通风不良,仔猪容易患有呼吸道疾病,影响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气味过重。

五、定期体检和治疗
仔猪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因此要定期体检,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如果发现仔猪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请兽医进行病因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总之,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养猪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我们合理的制定养殖方案,并认真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才能够让仔猪健康成长,大大
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

如何饲养小猪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如何饲养小猪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如何饲养小猪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小猪的饲养好坏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

那么小猪如何饲养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猪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猪饲养方法一、怎样养好吃奶仔猪1 、保证初生仔猪吃好初乳。

2 、注意防寒保温。

初生仔猪怕冷畏寒,初生1-3天应保持30-32 ℃,4-7天28-30 ℃,8-30 天22-25 ℃,一个月后,保持室温。

3 、防止仔猪红痢、黄痢、白痢三种病,防治关键在搞好清洁卫生。

药物预防:0.1%高锰酸钾水溶液给仔猪口服2-3 毫升以后可放入饮水中,让仔猪自由饮用,或在补饲中加入土梅素进行预防,或用痢特灵每日每头0.4-0.5 克,分二次口服或用磺胺咪1-2克,每日2次,连用3天。

或用大蒜一斤,甘草六两,切碎后加白酒一斤浸泡5-7天,取原汁1 毫升加水4毫升灌服每日两次。

4 、及时搭糟(开食、补饲)仔猪补料应在7-10日令就开始,这样有利仔猪生长,执弃传统20日令才补料的落后办法。

补料最好用商品乳猪料,另加一些优质的青饲料。

补料时切忌忽视给予充足的清洁,干净,新鲜的饮水。

5 、适时断奶:30-40 天断奶较好,经济效益好些。

二、断奶仔猪的饲养养殖专业户,购回一群仔猪(断奶仔猪)怎样才能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应搞好下面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1 、进猪前,对栏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消洁。

场地用生石灰水消毒处理,墙面生石灰水涂刷,用...一、怎样养好吃奶仔猪1 、保证初生仔猪吃好初乳。

2 、注意防寒保温。

初生仔猪怕冷畏寒,初生1-3天应保持30-32 ℃,4-7天28-30 ℃,8-30 天22-25 ℃,一个月后,保持室温。

3 、防止仔猪红痢、黄痢、白痢三种病,防治关键在搞好清洁卫生。

药物预防:0.1%高锰酸钾水溶液给仔猪口服2-3 毫升以后可放入饮水中,让仔猪自由饮用,或在补饲中加入土梅素进行预防,或用痢特灵每日每头0.4-0.5 克,分二次口服或用磺胺咪1-2克,每日2次,连用3天。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是指出生后尚未断奶的幼猪,对于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仔猪对温度和湿度波动比较敏感,饲养场的温度和湿度应
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风要良好,避免仔猪患上肺炎等疾病。

2. 合理的饲喂方式:仔猪在出生后第1-3天主要依靠母乳饲喂,之后逐渐过渡到断奶饲养。

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母猪通常会为仔猪提供足够的乳汁,但在人工饲养下就需要进
行合理的饲喂管理。

饲喂时要使用高营养价值的仔猪奶粉,同时要注意控制饲喂量,避免
过度喂养导致消化问题。

3. 饲养密度控制:仔猪饲养的密度过高会导致猪只之间相互竞争,影响其生长发育。

饲养场要合理控制仔猪的饲养密度,确保每只仔猪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活动。

4. 疾病防控:仔猪由于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要加强对仔猪的疾病防控
工作。

包括定期接种疫苗、清洁饲喂工具,加强场所卫生等。

5. 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在仔猪饲养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饮水清洁,
防止粪便污染;定期更换和消毒饲喂设备;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
调整;加强对仔猪饲料的营养调整,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方。

以上就是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仔猪、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一、仔猪的饲养管理1、护肤管理(1)保持房间内空气的流通,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2)仔猪的毛皮最好一定要保持清洁;(3)注意防治害虫,如周围有害虫LOGO检查应及时处理;(4)要注意棚内出现口蹄疫等疫病,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处理;(5)要让仔猪每天都有足够的锻炼,给仔猪提供鼓励性运动,增强体质、活力。

2、饲料管理(1)饲料要根据仔猪的不同阶段使用,要不断改善饲料的质量,以改善仔猪的成活率;(2)应提供低蛋白、低脂肪、高纤维、低氮的营养调节饲料,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3)应做到饲料新鲜、细腻、易用;充足的饲料支持是饲养仔猪的基础。

3、活动管理(1)保持养殖场日常活动的均衡:保持生产环境适宜,及时清理室内及场外废物,加强生态环境的维护;(2)加强棚内活动:给动物多营造一定的活动空间,利用墩子、砂桶、橡皮球等游戏让仔猪做出活动;(3)注意仔猪日常状态,及时处理发病情况。

二、育肥猪的饲养管理1、体型管理(1)保证育肥猪体重的适宜性:在养殖场的体重调控要特别注意育肥猪的体重,要控制肥胖情况;(2)注意猪只局部肥胖:定期检查过厚的体型,及时进行调整饲养。

2、饲料管理(1)精心设计调配饲料: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要合理;(2)及时补充饲料:要保证育肥猪的体内氮水平正常,定期补充高营养饲料及时调节;(3)注意饲喂的比例:饲料应正确比例进行投喂,以保证每只猪的能量摄入量。

3、活动管理(1)营造良好的活动空间:保持棚内、棚外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让育肥猪在场内活动,可以改善食欲,促进肌肉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饲养目的;(2)建立一定的安全系统:棚内应设有防止育肥猪挤入棚外的安全系统,以防止它们会发生意外;(3)注意疫病预防:定期检查犬猪、清理棚外环境、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以预防口蹄疫等疫病。

总之,仔猪和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相当重要,要保持猪只的护肤、注意饲料质量、活动环境清洁整洁,同时注意疫病预防,如果及早进行防控,可以增加猪只的成活率和全路径获利。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是猪场的未来,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1. 环境管理
保育仔猪的环境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温度适宜。

猪舍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此外,还要注意猪舍内的噪音和光照,避免对仔猪造成影响。

2. 饲料管理
保育仔猪的饲料管理也非常重要。

仔猪的饲料要选择高质量的,营养丰富的,易消化的饲料。

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数量,避免浪费和过度饲喂。

此外,还要注意饲喂时间和频率,保证仔猪的饮食规律。

3. 健康管理
保育仔猪的健康管理也非常重要。

要定期检查仔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在疫苗接种方面,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保证仔猪的免疫力。

此外,还要注意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料和环境,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

4. 行为管理
保育仔猪的行为管理也非常重要。

要注意仔猪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保证仔猪的正常活动。

在仔猪之间的相处方面,要避免打架和互相伤害。

此外,还要注意仔猪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避免因环境和饲料等因素造成的压力和焦虑。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健康管理和行为管理,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为猪场的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仔猪是指出生后至断奶期的猪只,是养殖业中重要的生产环节。

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于猪群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仔猪饲养管理的一些技术要点。

1. 生产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在猪舍内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

保持舍内温度在25-27摄氏度,湿度在60-70%之间,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2. 清洁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床材,并加入适量的消毒剂或农家肥料,保持猪舍的干燥和清洁。

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并经常更换饲喂器具。

3. 饲料管理:仔猪的饲料管理要点包括口感适宜和营养均衡。

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保证饲料中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适当。

控制好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饲喂量要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科学调整,避免饲喂过量或过少。

4. 饮水管理:保证仔猪的饮水量和水质是保证仔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仔猪的生理发育需要充足的饮水,所以要保证饮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检查饮水设备是否完好,并保持饮水器的清洁,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饮水设备应该放置在仔猪易达到的位置,保证仔猪可以方便地饮水。

5. 生长管理:仔猪的生长管理技术要点包括断奶管理、断奶后的过渡饲养和断奶后的饲养。

断奶前的管理主要是控制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能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初乳。

断奶后,仔猪需要经过适应期,逐渐由乳料过渡到固体饲料,逐渐减少乳料的饲喂量,直至完全断奶。

断奶后的饲养要注意饲养密度、餐次、餐间歇和饲料的细碎度等,合理安排饲养管理,促进仔猪快速生长。

6. 疾病防控:采取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仔猪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定期进行疫苗免疫和驱虫;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杀灭病毒和细菌;隔离病猪,防止疫情传播;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

仔猪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定期消毒和清理、合理的饲料和饮水管理、科学的生长管理和科学的疾病防控。

《仔猪的饲养管理》课件

《仔猪的饲养管理》课件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高会导 致仔猪生长缓慢、 饲料利用率降低
饲养密度过低会导 致仔猪活动空间过 大、饲料浪费
饲养密度应根据仔 猪的生长阶段、体 重、品种等因素进 行调整
饲养密度应保持在 适宜范围内,以保 证仔猪的健康生长 和饲料利用率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选择:选择适合仔猪年龄和健康状况的疫苗 接种时间: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接种方法: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注意注射部位和剂量 接种后观察:观察仔猪接种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治疗方法: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白痢
病因:由大肠杆菌引起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 环境卫生,使用抗生素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症状:腹泻、呕吐、脱水、体重 减轻
预防措施:加强消毒,提高仔猪 免疫力,定期接种疫苗
猪瘟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 难、腹泻、皮肤发绀等
仔猪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皮肤病
03
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饲料选择与配制
选择优质饲料: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 饲料配制: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 饲料添加: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饲料投喂:定时定量投喂,保证仔猪的摄食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饮水管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仔猪的饲养管理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仔猪的生理特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仔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仔猪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总结与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仔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使每一头仔猪都吃上初乳,想方设法提高仔猪成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一、猪厩的建设猪厩要求光照条件好、排水良好、既利于通风又利于保暖。

隔墙高1.1~1.2米,食槽及水槽高15厘米、宽30~35厘米,设排水孔,仔猪洞高35厘米、宽18厘米、门开向仔猪间,后墙排水孔高20厘米、宽5厘米,厩门与隔墙同高、宽70厘米、内蒙铁皮防止大猪拱爬及仔猪逃出。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1)生长发育快。

哺乳仔猪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较快。

生后一个月,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5~6倍。

生后两个月,体重可达初生重的10~15倍。

生后20天内,每千克体重每天沉积蛋白质9~14克,是成年猪的30~35倍。

(2)消化器官机能不发达。

初生时胃仅能容纳乳汁25~40毫升,生后三周才增至3~4倍。

生后20天前,胃液中缺乏盐酸,胃蛋白酶也不多,对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力弱,抵抗细菌的能力弱,易患胃肠病。

(3)神经系统机能不完善。

体温调节能力差,御寒能力又差,极怕寒冷,易被冻死;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

(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仔猪出生后没有先天免疫力,即体内没有抵抗传染病的抗体,只有靠初乳(母猪产后4~7天内分泌的乳汁)从母猪体内获得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出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

(5)生活习性:生后3~5天内,仔猪表现为饱吃鼾睡,四肢无力,动作迟钝。

一般于吸乳后立即排泄粪尿,然后依偎母猪腹部,或者相互堆聚睡眠。

7天左右开始在圈内啃东西活动。

半月左右相互追逐嬉游。

7~10天开始学吃料,25~30天基本上可以吃饱饲料。

30天以后进入旺食阶段。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1)固定乳头,早哺初乳。

初乳中含有仔猪所需的极为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还含有母源抗体,可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并含有镁盐能促进仔猪排出胎粪。

仔猪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

仔猪放养管理制度内容

仔猪放养管理制度内容

仔猪放养管理制度内容一、仔猪的选种1.选择耐病性好、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父母猪进行繁殖,确保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

2.定期检查仔猪的生长情况,按照标准选出生长良好、体质强壮的仔猪作为种猪继续繁殖。

二、仔猪圈的环境管理1.确保仔猪圈的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防止猪圈内湿气过重。

2.定期清洁仔猪圈,保持卫生,防止病原菌滋生。

3.保持仔猪圈的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气温对仔猪的生长造成影响。

4.给予仔猪充足的日光照射,有助于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三、仔猪的喂养管理1.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保证仔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2.定时定量喂养,避免喂食不足或过量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3.注重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防止使用变质或发霉的饲料给予仔猪。

4.定期检查仔猪的食欲和消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仔猪的健康管理1.定期进行体温检查和疾病筛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2.为仔猪进行定期的驱虫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定期对仔猪进行体检,确保仔猪的健康状况。

4.避免仔猪受到过度的外界刺激,保持心理健康。

五、仔猪的生长监测1.定期测量仔猪的体重和生长速度,了解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2.根据生长监测数据,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促进仔猪的健康成长。

六、仔猪的疾病防控1.定期对仔猪圈进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2.严格控制人员进出仔猪圈的次数,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3.定期清理和更换仔猪圈内的床料,避免细菌滋生。

4.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仔猪获得清洁的饮水。

七、仔猪的托养管理1.对于离乳仔猪,应有专人负责托养工作,保证仔猪的饲养和生长。

2.定期对离乳仔猪进行社会化训练,促进仔猪之间的良好互动。

3.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的发生。

八、仔猪的转养管理1.对于离乳仔猪,应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和体重,确定适宜的转养时间。

2.在转养过程中,应逐步适应新的饲料和环境,避免给仔猪带来过大的生长压力。

3.定期进行转养后的监测和评估,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

[仔猪饲养的技术]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的技术]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的技术]断奶仔猪饲养管理1.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对刚生下来的小猪,挤压和低温是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在本地,大部分散养户认为夏天气温高,不需要保温,但东山的气温,即使在7、8月份中午最热的时候也就32-34℃,一到下雨,降至20-23℃,而在分娩后的头3天内,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2~28℃;,生后4~7天,适宜温度为28~25℃;第8~30天,适宜温度为25~22℃。

应保证产房舍温在20℃左右,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或热水保温板。

2.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弱猪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哺乳,直到仔猪能自己站立吃乳。

在3日内做到每只仔猪都固定乳头吃奶。

3.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减少仔猪死亡。

4.固定奶头。

注意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5.选择性寄养技术。

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

寄养的办法是让被寄养仔猪身上带有接受母猪的气味,以减少被寄养仔猪咬伤情况的发生。

6.补铁、补料。

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

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提高仔猪断奶重。

7.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一是通过补料,做好饲料与饲喂方法的过渡。

仔猪7~10日龄时可开始用教槽料诱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时清除剩余料,自由采食和饮用清洁水。

二是做好环境条件过渡和合理转群。

断奶时可赶走母猪,在原栏留下小猪进行保育;断奶仔猪转群时尽量减少合群。

三是调节畜舍温、湿度。

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温。

在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

四是调教仔猪定点排便,减少疾病传播。

8.做好去势和早期补料工作。

规模养殖场在7~10日龄阉割。

散养户可在25日龄前后阉割。

仔猪饲养技术要点一、抓好仔猪出生前母猪的选种选配、加强母猪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管理水平,是养好仔猪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仔猪的饲养管理作者:李旭指导教师:耿绍辉摘要: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仔猪饲养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夏季气温回升,正是产仔猪的好季节,而仔猪成活率除了气温的影响外,还有诸多因素。

因此,如何科学的饲养管理,对促进仔猪快速发育、缩短饲养期、降低饲料报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将从如何抓好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两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来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仔猪;哺乳;保育;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从出生到断奶阶段(3~5周)的仔猪称为哺乳仔猪。

仔猪出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而转化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并且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条件相当稳定,到出生后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

同时,由于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哺乳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养好哺乳仔猪可提高仔猪成活率、加快生长发育、使仔猪均匀整齐、增加断奶体重,为以后养好保育仔猪打下良好基础。

1.1哺乳仔猪的饲养1.1.1接产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

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初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

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鼻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

及时对初生仔猪采取保温措施,以免着凉。

对难产母猪进行助产时应尽量保证仔猪存活。

1.1.2断脐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捋脐),然后在距离腹部6~10cm 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

值得提出的是在国外许农场对出生仔猪不进行断脐工作,在仔猪出生后任其自然挣短脐带。

1.1.3吃足初乳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

由于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能力。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镁盐等。

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增进健康,提高抗寒能力,促进胎粪排泄。

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尤其是刚刚出生的弱仔,如果初生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育活。

1.1.4 断尾为预防断奶仔猪、生长猪或肥育猪阶段咬尾现象的发生,要尽可能早地断尾,一般可与剪犬齿同时进行。

仔猪出生后2-3日龄将尾断掉。

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断尾钳子,在距仔猪尾根1.5-2.0厘米处剪断,一般母猪断尾长度以遮盖住母猪阴户为宜,在尾巴创口初涂上碘酒,防止感染。

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并发症。

1.1.5 打耳号对预留的后备种猪逐头打耳号,每头仔猪1个号;对准备作为商品肉猪的仔猪逐头按窝打耳号,每窝1个号,同窝同号,将来根据耳号即可查到出生日期和父母代,便于考察肉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1.1.6剪犬齿仔猪生后的第一天,对窝产仔数较多,特别是在产活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时,可以剪掉仔猪的犬齿。

对出生重小,体弱的仔猪也可以不剪。

去掉犬齿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剪牙钳,剪去犬齿,断面要剪平整,注意不要损伤仔猪的齿龈。

剪掉犬齿的目的是防止仔猪互相争乳头时咬伤乳头或仔猪双颊。

1.1.7补铁铁是造血原料。

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只有30-50毫克,仔猪正常生长每头每日需铁7-8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每头仔猪每日从母乳中得到铁不足1毫克。

所以,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铁将在1周内耗完,仔猪极易患贫血症。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皮肤可视粘膜苍白、被毛蓬乱无光泽、下痢、生长停滞。

病猪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补铁常用方法是在仔猪出生后2-3日内,肌肉注射铁制剂(右旋糖苷铁等)每头剂量200毫克铁。

1.1.8去势去势的猪性情温顺、食欲好、增重快、肉质无异味。

仔猪去势可在出生后5~7日龄完成,早去势应激小,伤口愈合好。

瘦肉型猪性成熟晚,在高营养水平饲养条件下4~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千克),在性成熟之前即可上市。

所以养商品肉猪可只对公猪进行去势。

1.1.9开食、补料出生仔猪一周龄后要引导补充饮水,8~10日龄开始训练补料开食,补料可采用优质的膨化仔猪开食颗粒料,撤在铸铁开食槽内对小猪进行诱食。

训练仔猪进食要有耐心,有步骤进行,每天培训3~4次,大多数仔猪经3~5d练习后,即可自由进食。

选用的饲料应是品质好,易消化,适口性好,仔猪喜欢吃的豆粕型颗粒饲料,或仔猪浓缩饲料。

要求日粮中的粗蛋白质不低于8%,维生素和矿物质要符合仔猪饲养标准,每天补喂的次数不少于5~6次,除此而外,还要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防止因消化不良而拉稀或诱发其他疾病。

做到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断奶后一个月内适当控制仔猪采食量,仔猪断奶后1~2周不换料,2周后逐渐换料,避免减轻换料应激,1.2哺乳仔猪的管理1.2.1保温防压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保温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性措施。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

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内吊1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或铺仔猪电热板。

另外,在产栏内安装护仔栏,防止仔猪被母猪踩死、压死。

1.2.2固定乳头母猪放乳时间较短(10-20秒),而且母猪不同部位的乳头所分泌的乳汁数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前排较多,后排较少。

另外,初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占为己有的习性。

如果仔猪吃奶的乳头不固定,则势必因相互争抢乳头而错过放乳时间,有时还会因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而引起母猪拒哺。

为避免这种现象,仔猪初生2-3天必须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把初生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把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这样有利于母猪泌乳,仔猪发育均匀。

1.2.3过仔或并窝母猪的产活仔数往往超过有效乳头数,或母猪产后初期死亡,这时就要采取过仔或并窝,这样可提高母猪利用率。

在过仔和并窝时应注意:一是母猪产仔日期尽量接近,最好不要超过3-4天;二是过出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三是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大的,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小的。

在过仔或并窝时往往发生寄养仔猪不认“妈妈”,拒绝吃奶。

解决办法是把寄养仔猪暂时隔奶2-3小时,等到仔猪感到饥饿难忍时,就容易吃“妈妈”的奶了。

如个别再不吃奶,可人工辅助把乳头放入仔猪口中,强制哺乳,当重复数次,仔猪尝到了甜头,就不会拒哺了。

过仔或并窝也可能发生“妈妈”不认寄养仔猪的情况。

解决办法是干扰母猪嗅觉,可用母猪产仔时的胎衣、尿液或垫草涂擦寄养仔猪身体,或者事先把寄养仔猪和母猪亲生的仔猪放在一起2-3小时,也可用少量的白酒或来苏儿溶液喷到母猪鼻端和仔猪身上,即可解决。

1.2.4断奶仔猪断奶时间关系到母猪年产仔窝数和育活仔猪头数。

一般工厂化、集约化养猪场,仔猪可在4-5周龄断奶,农村农户养猪可在7周龄左右断奶。

仔猪断奶方法有逐渐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一次断奶法。

(1)逐渐断奶法断奶前3-4天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与哺乳次数,并减少母猪饲料的日喂量,使仔猪由少哺乳到不哺乳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轻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但此种方法断奶比较麻烦,而且费工费力。

(2)分批断奶法将一窝中体重较大的仔猪先断奶,使弱小仔猪继续哺乳一段时间再断奶,以提高其断奶体重。

但此种方法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

(3)一次断奶法断奶前3天减少哺乳母猪饲料的日喂量,到断奶日龄一次将仔猪与母猪全部分开。

此种断奶方法来得突然,会引起仔猪应激和母猪烦躁不安,但此种断奶方法省工省时,便于操作,一般规模化养殖场均采用这种方法。

2.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育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

仔猪断奶是继出生后的第二次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

这时仔猪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会引起仔猪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

因此,养好保育仔猪的目的是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少和消除疾病的侵袭,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育成健壮结实的保育仔猪,为以后养好后备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保育仔猪的饲养2.1.1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要保持原来的饲料2周内不变,并添加适当的抗菌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减轻应激。

2周之后逐渐过渡到保育仔猪料,保育仔猪配合料要求含有优质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且易于消化。

,做到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断奶后一个月内适当控制仔猪采食量,2.1.2饲养制度过渡仔猪断奶后2周内,饲喂次数不变(5-6次),2周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4-5次)。

1周之内控制采食,每次饲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分饱为宜,以防止仔猪拉稀,1周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

2.2保育仔猪的管理2.2.1环境过渡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

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将仔猪留在原圈内1周,1周后原窝转入保育舍。

2.2.2细心调教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进食和饮水的习惯。

2.2.3环境消毒仔猪转入保育舍前应将圈舍彻底打扫干净,并用2%火碱等消毒液消毒。

2.2.4防寒防暑冬季要防寒保温,保持猪舍干燥、温暖,防止仔猪感冒、拉稀。

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通风、洒水、遮阳等方法降低舍内温度。

致谢本论文是在耿绍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在此,谨向耿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此外,本论文的顺利完成是以系内各位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同时也离不开同学们和实习单位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论文的,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最后还要感谢培养教育我的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