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正是要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提倡尊重主体、发展个性。语文课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让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张扬,使得学生的生命个体异彩纷呈。
一、创设舒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是促进人作为人形成独立的人格意识以及生存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当做工具去盛装知识,当做“泥巴”来塑造品质。受教育者的强烈的“自我生长意识”向教育要求个性化。教育者必须通过个性化的课堂来激活这种生长意识,并且加以扶持和关爱。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但课堂只是限定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流程,它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训练为主要特点,在不能完全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教学的前提下,要想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知识、观念、态度等)展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以文学形象为载体,以语言文字为外壳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展现它独特的魅力。
我认为学生的潜质如河流,课堂就是主渠道。真正把学生看成“主体”就要去“导”,去“引”,去“铺垫”,最后使之归于大海,而
不是“截流”“堵塞”。因此“训练这条主线就显得格外关键。开放的、科学的课程模式一点会为学生展现个性、发展个性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
1.学习目标民主化
首先,就是要教学生把握整个语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在因循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将学期目标分解成为单元目标,实行单元整体教学,避免了单篇教学学习目标的孤立性和僵化,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选择本单元可学习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和学生商量,这堂课大家想学什么?由过去的老师说这一堂课我要你学什么变为学生说我要学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只要不违背《课标》的要求,只要大多数学生认可,学习目标就可以多样化、民主化。于是,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学生认为“记叙要素的识别”已经会了,想学点人物描写的手法,或学习“如何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能全方位地把握教材。为了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一个单元为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学习目标。
另外,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的目标难易差异很大,所以课堂上常常保留三个目标,难度成阶梯状态,以满足上、中、下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为自己选择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从他人的目标中受到启示,让每个人的个性在平等互助中交流。
2.学习方法多样化
语文教学一再强调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本的学习方法教过之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实践了,但不要轻易的提供一套现成的方法来套住学生,要激发他们寻求一条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使失败了,得到的教训也和经验一样,因为来自实践而显得格外宝贵和深刻。因此,我改变了以前规定学生先看这段,再读那段的“死办法”。而是把研究的问题找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并且表述说:你是怎样解决的?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了哪些疑问?谁能帮他解决?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
套方法;或由一般到个别的分析,或由局部到整体的归纳,或比较、或推理、或质疑……在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是在帮助他人解决疑难问题时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成为学生个性思维过程中独特的风采。然后将这些学习方法总结起来,互相借鉴,使语文课堂形成了“方法各异,兼容并包”的氛围,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向更高层次发展。
3.思维方式多元化
方法的个性化来自于思维“学”的角度去设计,就打开了一个纳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维空间。
教师不再依据参考书的标准答案来判断学生回答的正误,而是仔细倾听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否恰当,思维过程是否合适。即使与答案不同,又有何妨?求异思维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扼制它,就等于抹杀了创造力。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鼓励学生创新和求异。比如,在学习短语时,让学生随意举出各种类型的短语,然后再来分析。学生们的例子颇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坚强的蚂蚁”“太阳在跳”“抚摸春天”……在创造得到认可的兴奋氛围中,学生去研究短语的构成,就生动有趣了。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着各自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各自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大有差异。
二、搭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大胆表现!
1.做“五分钟先生”,受益匪浅
我们的语文课呈现出多元化,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因为不再有教师主宰课堂的束缚,让学生充当主角。除了原来固定的语文教师,还多了一位轮换的“先生”。这位“先生”由班上的同学按学号轮流担任,上课时间为五分钟左右。语文课中“五分钟先生”活动日
复一日,持之以恒,使学生受益匪浅。
收获之一: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已“。如今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的,是立体、五彩缤纷的。让学生当“五分钟先生”,学习内容超越了教材,就迫使他必须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大量合适的资料,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收获尽在过程中。
收获之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一次次“五分钟先生”的成功与失败,每个同学收获的并不仅仅是知识面的拓宽,还潜移默化的提高了综合能力。一些原来胆小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渐渐活泼开朗,能大胆表现了;一次次的自评与互评,使同学们在倾听中学会了思考,在争论中学会了评价,在交流中学会了表达。
收获之三:激发兴趣、热爱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语文课上开展“五分钟先生”活动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上课的气氛是那么宽松、民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时敢问敢说,个个能说会道,常常为一个话题争论不休,往往下课时间到了,还意犹未尽。以至大家对每天的语文课更平添了一种期盼。
2.做课堂的“主宰者”,过瘾极了
我的学生可不甘心吃“等食”,他们有“打食”的本领。一次师生共同鉴赏了杜甫的《望岳》《春望》后,我正欲满意地离去,却被课代表及一群语文爱好者团团围住。课代表说:“老师,《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