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临床路径
慢性牙髓炎临床路径(恒磨牙)和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临床路径
![慢性牙髓炎临床路径(恒磨牙)和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71119ff76c66137ef0619d7.png)
对慢性牙髓炎(恒磨牙)的治疗: 1. 凡确诊为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牙,首选做根管治疗。 2. 获得患者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疗程为<4 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K04.003,K04.011 不可 复性牙髓炎疾病编码,且为恒磨牙。 2. 牙根发育正常,根尖孔闭合,无牙根吸收,无牙根 折裂,无根管系统解剖变异。 3. 患牙具有修复价值。 4. 患者知情同意,有治疗需求。 (六)治疗完成标准。 1.疼痛症状消失,可进入后续牙体修复流程。 2. x 线片显示根管充填良好(恰填或少量糊剂超填)。 (七)变异及退出。 1. 病情复杂,疗次大于 4 次时记为变异,提请上级医 师会诊明确变异原因。 2. 治疗完成后临床仍有持续疼痛症状时记为变异,提 请上级医师会诊明确原因。 3.x 线片显示根管充填不良,明显欠填或大量超填时记 为变异,提请上级医师会诊明确原因。 4.治疗中出现根管不通、根管穿孔、器械分离等问题时
退出本路径,根据后续治疗方案进入相应路径。 5.治疗过程中,应患者要求终止治疗的,记为退出。
二、慢性牙髓炎(恒磨牙)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牙髓炎(ICD-10:K04.003,K04.011)的后牙
行根管治疗术(ICD-9-CM-3:23.70)
患者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等,并获得知情同意 2. 无痛治疗 □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牙位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方式 3. 开髓及髓腔预备 □ 隔离患牙(推荐使用橡皮障) □ 去腐,开髓,拔髓(或放置牙髓失活剂) □ 髓腔预备,暴露全部根管口 □ 通畅根管 □ 测定工作长度 4. 根管预备 □ 依据所使用的预备技术及器械要求完成根管预备 □ 充分进行根管冲洗, □ 可以辅助使用超声波器械增强治疗效果 □ 试主尖,术中 X 片检查主尖适配性 5. 根管充填 □ 干燥根管 □ 依据所使用的根管充填技术要求,以牙胶与封闭剂充填根管 □ 拍摄 X 线根尖片确认根充情况。 6. 冠方封闭 □ 诊间及诊疗结束后均需使用材料严密封闭冠部缺损,防止冠 方渗漏。 长期医嘱: 口腔卫生指导 临时医嘱: □ 局麻前核实麻醉适应证,交待相关注意事项 □ 封牙髓失活剂时交待相关注意事项 □ 开髓、髓腔清理、根管预备、充填前交待相关注意事项 □ 根管治疗结束后牙体修复方案的选择
2023最新口腔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最新口腔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2a37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b.png)
2023最新口腔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完整版)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经验,口腔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发布了2023年最新版本。
本文档将总结该共识的要点和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实施口腔科快速康复。
背景快速康复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旨在优化口腔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该共识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结合专家的经验,提供了详细的临床路径指南。
关键要点1. 术前准备:针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和相关检查,确保手术的可行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2. 麻醉管理:采用合适的麻醉管理方案,个体化考虑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的复杂程度,既要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又要减少麻醉相关的风险。
3. 手术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技术和器械,确保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量,并注意术后的功能恢复。
4. 术后护理:术后及时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和康复措施,包括口腔卫生、饮食调理、药物管理等。
定期进行复诊和康复评估,确保康复进展。
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感染和出血。
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要及时处理和干预,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
6. 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多学科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而连续的关怀。
结论2023最新口腔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实用的指南,以指导口腔科快速康复的实施。
根据这些指南,医生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专家共识,但具体的实施方法仍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进行调整和应用。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2019年改版)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2019年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2a99e6daef5ef7bb0d3c4a.png)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口腔扁平苔藓(ICD-10:L43)。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女性。
2.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有对称性,颊黏膜最常见。
3.病损由白色丘疹排列网状、树枝状、环状成条纹或斑块等,可伴有基底黏膜充血、糜烂。
4.可同时伴有全身皮肤损害,多发生于四肢和躯干,为扁平多角紫红色丘疹,有瘙痒;亦可出现指(趾)甲病损。
5.病损部位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扁平苔藓组织病理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洁治、调牙合。
(2)局部消毒防腐药物。
(3)镇痛药物。
(4)局部免疫治疗。
(5)去除角化病损药物。
(6)物理治疗。
2.全身治疗(1)免疫治疗。
(2)去角化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
4.口腔卫生和心理宣教。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43口腔扁平苔藓(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1)本病在口腔黏膜发生、发展、诊治的情况。
(2)精神创伤史。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8d609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6.png)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临床路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管理模式。
它能够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受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重视和应用。
作为口腔科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口腔科医疗服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制度建设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1.1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概念。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流程为基础,通过多专业合作,在全程临床服务中对患者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护理,以达到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一种全新医疗管理模式。
1.2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过程医疗服务”。
适合于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从诊断、治疗、康复到出院的全过程。
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多学科、多专业、多层级、多环节的团队合作机制,使患者能够获得一体化和协调一致的医疗服务。
1.3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原则。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全程性、多学科协作性、适时性、经济性等。
这些原则为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二、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设2.1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机构建设。
要在医院内设立专门的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口腔科主任、临床医生、护士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对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领导。
并组建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业人员。
2.2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制定。
制定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责任等内容。
包括患者入院时的评估、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手术、麻醉、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步骤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管理规范中。
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e7adebc8d376eeaeaa31ed.png)
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并将整体医疗、护理进一步综合、深化的工作模式,也是目前医疗规范化管理中应用较为广范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1]。
是由医院专家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模式,让病人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治疗,并依据治疗结果来分析评估及总结每例病人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例病人住院时发生同样的失误。
通过分析我科目前制定临床路径的四种疾病的诊疗情况,探讨高效合理使用CP的方法。
1 资料和方法1.1 CP的确定:统计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出院病例,选取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稳定、病种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变异较少、代表我院专科水平的病种4个,包括腮腺肿物、颌下腺肿物、颌骨囊肿、甲状舌管囊肿。
从病例中采集大量必须的信息,如住院天数、手术前天数、术后天数、辅助检查项目及费用,总住院费、有无并发症及治疗等。
由专业院长、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和相关辅助科室共同研究,参考口腔颌面外科学[2]制定上述4种疾病的临床诊疗路径。
由临床专家与医务科审核,最终同意试行修改后版本的CP——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计划等医疗任务为纵轴的规范化流程。
1.2 CP的应用:从2006年2月~2007年5月在临床上述疾病患者中应用,CP参考组与CP使用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部位、病情、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应用CP治疗的疾病病种的常用测评指标包括:平均住院天数、术前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病种成本、在入院率、病人满意度等[3],具体变化情况见表1。
2 结果从医疗费用的构成内容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药费和检查费用与总费用成正比,与贾秀萍报道一致[4]。
比较上述两组疾病的诊疗数据,应用CP诊疗的病种平均住院日、手术前天数明显下降。
患者住院时间的可压缩性主要集中在手术前检查及手术后恢复时间的长短。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e5003327284b73f342501f.png)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临床路径病种
![临床路径病种](https://img.taocdn.com/s3/m/aea358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4.png)
临床路径(23个专业346个病种)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六、肾内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七、内分泌
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九、神经外科18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骨科2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泌尿外科12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二、胸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三、心血管外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四、妇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五、产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七、小儿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八、眼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九、耳鼻喉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口腔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皮肤性病科11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二、肿瘤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三、精神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e5003327284b73f342501f.png)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口腔黏膜病科口腔黏膜病诊疗新进展与临床路径制定课程
![口腔黏膜病科口腔黏膜病诊疗新进展与临床路径制定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717d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8.png)
03.
临床路径制定在口腔黏膜病诊疗中的应用
04.
口腔黏膜病科诊疗规范与指南
05.
口腔黏膜病临床路径制定实践与案例分析
06.
口腔黏膜病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01.
单击添加标题
02.
口腔黏膜病诊疗新进展
口腔黏膜病分类及特点
口腔黏膜病分为两大类:口腔黏膜炎和口腔黏膜癌
口腔黏膜炎的特点:红肿、疼痛、溃疡、糜烂等
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
新技术: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临床路径制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口腔黏膜病诊疗研究前沿
口腔黏膜病诊疗新进展:包括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和药物等
口腔黏膜病诊疗研究热点:如口腔黏膜癌、口腔黏膜炎等疾病的研究进展
口腔黏膜病诊疗研究方法: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研究等
口腔黏膜病临床路径制定实践现状:目前,口腔黏膜病临床路径制定实践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口腔黏膜病临床路径制定实践存在的问题:包括临床路径制定缺乏统一标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缺乏科学依据、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
口腔黏膜病临床路径制定实践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临床路径制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和效率、如何加强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的监管等。
口腔黏膜病临床路径制定方法与流程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包括功能锻炼、心理辅导等。
制定随访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相应的随访方案,包括定期复查、电话随访等。
确定诊断标准:明确口腔黏膜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口腔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口腔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3dfe8669b6648d7c1c74614.png)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回病房后二级护理 普食(术后6小时后,禁忌 刺激性食物)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全麻术后护理常规2小时 禁食水6小时 持续低流量吸氧2小时 持续心电监护2小时 酌情补液及预防性应用抗 菌药物 雾化吸入1次 观察术后病情变化 观察创口出血情况 观察术后进食情况并给予 指导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三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重 点 医 嘱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明日全(或局)麻下行 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型 “腮腺肿物及浅叶切除+ 、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面神经解剖术(或部分 、感染性疾病筛查 腮腺切除术)” 胸片、心电图 术前6小时禁食水 B超或CT 术前肠道准备 耳后、发际上3寸备皮 抗菌药物术前30分钟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 晨起静脉取血 设备 卫生知识及手术知识宣 入院护理评估 教 执行入院后医嘱 嘱禁食、水时间 术前更衣、遵医嘱插胃管 、给药 观察术后病情变化 观察创口出血情况 给予术后饮食指导 指导并协助术后活动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停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普食(禁忌刺激性食物)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雾化吸入Bid 局部换药 必要时实验室检查
出院医嘱: 出院医嘱: 今日出院 撤除负压引流局部创口纱布覆 盖 5-7日后拆线 一月内勿食刺激性食物 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与生活护理 指导勿食刺激性食物
赛许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表单(ICD-10: 赛许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表单(ICD-10:
时间 住院第1 住院第1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住院第2 住院第2天 上级医院查房。明确手 术方案 住院第3 住院第3天(手术日) 手术日) 术前) (术前) 检查备皮情况 术前30分钟给抗菌药物 嘱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水 必要时准备术中冰冻活检 住院第3 住院第3天(手术日) 手术日) 术后) (术后)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 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情况 及术后注意事项 复苏室观察2小时
口腔科临床路径6个
![口腔科临床路径6个](https://img.taocdn.com/s3/m/7e9031086bec0975f565e275.png)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三批临床路径病种及编码汇总表
![第三批临床路径病种及编码汇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248a2bbefab069dc5122012d.png)
ICD-10编码
H81.303 H81.303 D18.001
D18.001
J36.x00 J36.x00 H73.802 H73.802 H74.000
路径名称
前庭周围性眩晕(合并高血压)B 前庭周围性眩晕(合并糖尿病)B 鼻咽部血管瘤A
鼻咽部血管瘤B
扁桃体周围脓肿A 扁桃体周围脓肿B 鼓膜炎A 鼓膜炎B 鼓室硬化A
ICD-10编码
J33.
H65. H65. H65. H65. H66. H66. H66. H66. J03. J03. J03. J03. H81.100 H81.100 H81.100 H81.100 H81.000 H81.000 H81.000 H81.200 H81.200 H81.200 H81.303 H81.303
4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鼓室硬化
47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 48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 49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慢性鼻窦炎
50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慢性鼻窦炎
5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慢性鼻炎
5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慢性鼻炎
5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外耳带状疱疹 54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外耳带状疱疹 55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咽旁脓肿 5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咽旁脓肿
21.87004 21.87008
21.87004 21.87008
备注 合并症 合并症
合并症 合并症 合并症 合并症
合并症
合并症
28.0 003 28.0 003
合并症 合并症
序号
科别
疾病名称
57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隐蔽性乳突炎
58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隐蔽性乳突炎
59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粘连性中耳炎
口腔科临床路径(16个)
![口腔科临床路径(16个)](https://img.taocdn.com/s3/m/851568f3aef8941ea76e0518.png)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口腔科临床路径(16个)
![口腔科临床路径(16个)](https://img.taocdn.com/s3/m/851568f3aef8941ea76e0518.png)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口腔科病种临床路径6个
![口腔科病种临床路径6个](https://img.taocdn.com/s3/m/06cdd0ff650e52ea5418986b.png)
口腔科病种临床路径(6个)卫生部112个病种临床路径之口腔科舌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1-C02)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1.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25.3/25.4)2.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4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选择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其适应证为:1.在肿瘤边界外1.5-2cm正常组织内扩大切除肿瘤;2.根据不同情况,颈部淋巴结可予以观察,或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病理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术后放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01-C02舌癌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TNM分类:原发灶T1或T2,淋巴结N0或N1,远处转移M0。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1a1080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f.png)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临床路径一、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口疮(TCD编码:BRK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复发性口疮性溃疡(ICD-10编码:K12.002)。
第一诊断为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ICD-10编码:K12.006)。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口腔黏膜病学》第三版(陈谦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协作组制定的“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常见证候:胃火炽盛证心脾积热证脾虚湿热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协作组制定的“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2.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感染性口炎、白塞氏病者不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沉、免疫功能、口腔黏膜病理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胃火炽盛证:清胃降火,通腑泄热。
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68715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7.png)
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1)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临床路径,又称为治疗路径,是口腔外科护理、诊断、治疗等环节的标准化的规范性指南的总称。
该指南包括了从治疗介入前的诊断到治疗介入后的家庭护理,以及治疗介入中的手术,药物治疗等护理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流程,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以及良好的护理措施来改善治疗效果,节省临床资源,提升护理质量。
(2)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优势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有很多优势:(1)提升护理质量:临床路径有利于界定关键护理节点,从而改进口腔外科医疗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2)改善患者质量:按照临床路径提供护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痛苦负担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提高治疗的实效性: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指导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的可收效或实效性。
(3)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实施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充分了解路径,熟悉其实施步骤,并且能够按照路径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
(1)组建完善的临床路径团队:临床路径实施的成功,需要相关护理人员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团队的准确实施。
(2)广泛的熟悉临床路径: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临床路径的结构和实施流程,之后便可以针对具体患者提供定制化护理服务。
(3)持续监控且及时调整: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控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护理策略,以确保临床路径的准确实施。
(4)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发展随着护理质量的提升,临床路径在口腔外科病房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展也充满希望。
临床路径的采用有助于减少口腔外科护理的不规范和重复操作,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临床路径将成为口腔外科护理领域的重要护理工具,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口腔外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基于工作流的口腔临床路径探索
![基于工作流的口腔临床路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8f16226647d27284b73518f.png)
基于工作流的口腔临床路径探索摘要: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院就诊流程的管理工具,也是推动医疗改革的有效方法。
该文通过对比临床路径的四种解决方案,探讨了基于工作流的临床路径的应用优势。
并针对口腔专科医院设计了基于工作流的临床路径和具体的工作站流程。
关键词:口腔临床路径医疗改革工作流临床路径起源于工业领域的“关键路径法”,是美国杜邦公司提出的网络图制定计划的一种管理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临床医疗。
在美国,临床路径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有效减少了病人的住院天数,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改善了医疗品质。
临床路径模式以其显著的管理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推崇。
近几年,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和推动医疗改革的有效工具,临床路径正受到国内各医院的广泛关注。
1 临床路径的应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1]。
具体地说,它用简单明了的计划方式,将常见的治疗、检查与护理活动立项、细化、标准化,使大多数的服务对象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流程接受最佳的照顾,从而使医院的运营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临床路径的通知》,口腔临床路径分为门诊和住院两个应用范围,门诊制定了10种临床路径,住院制定了6种临床路径。
住院临床路径的内容涵盖了医生的诊疗工作和护士的护理工作,两方面并重,而门诊临床路径则着重于规范医生的诊疗工作。
因此,口腔医院的门诊临床路径和住院临床路径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2 临床路径解决方案对比临床路径如何实现,在业界有不少争论。
各家医院由于自身已建设的HIS情况不同,都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般分为以下四种。
2.1 基于纸质表单式的临床路径系统单独运行,没有与其他系统如电子医嘱、电子病历系统等子系统实现数据交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癌临床路径一、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1-C02)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1.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25.3/25.4)2.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4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选择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其适应证为:1.在肿瘤边界外1.5-2cm正常组织内扩大切除肿瘤;2.根据不同情况,颈部淋巴结可予以观察,或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病理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术后放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01-C02舌癌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TNM分类:原发灶T1或T2,淋巴结N或N1,远处转移M。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术后标本冰冻加石蜡切片送病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术后根据当时病人情况复查相关检查项目。
2.术后使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3-5天。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无组织坏死。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全身疾病或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必要时需要进行CT、MRI等检查以明确肿瘤范围。
3.越过中线的舌癌,根据情况可以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4.侵及口底接近下颌骨的舌癌,扩大切除肿瘤时可能需要切除部分下颌骨。
5.舌体局部切除后需要皮瓣修复者不进入该路径。
二、舌癌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1-C02)行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25.3/25.4+40.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住院第3-4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开化验单□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上级医师查房□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活检(即入院前未行活检者)□根据体检、活检病理结果、影像学检查等,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住院医师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必要时)□手术□术者完成手术记录□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外科三级或二级护理常规□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他□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胸片、心电图□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视情况而定)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长期医嘱:□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牙齿洁治术前医嘱:□拟明日◎局麻+监测◎局麻+强化◎全麻下行◎舌癌扩大切除术◎舌癌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下颌骨方块切除术□口腔清洁□术前6小时禁食水□术前30分肌注抗菌药物□术前插胃管□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术后6小时流食□保留胃管、禁食水1日□间断胃肠减压□保留颈部负压引流管临时医嘱:□心电监护、吸氧□补液□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设备□入院护理评估□执行入院后医嘱□指导进行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晨起静脉取血□卫生知识及手术知识宣教□口腔清洁□嘱患者禁食、水时间□药敏试验□术前更衣、遵医嘱插胃管、给药□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观察创口出血及引流情况□保持各种管路通畅□给予术后饮食指导□指导并协助术后活动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6天(术后第1-2日)住院第6-10天(术后第3-6日)住院第10-14天(术后第7-10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注意引流量和引流液性状□注意观察体温、血压等□根据需要复查血常规、电解质等□上级医师查房□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更换颈部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进食情况调整补液量□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逐步拆除缝线(◎外伤口5-7天,◎内伤口7-10天)□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是否需要配合术后放疗等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一级◎二级护理□饮食:◎流食◎鼻饲流食□雾化吸入□口腔冲洗□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临时医嘱:□止痛□补液(视情况而定)长期医嘱:□◎二级◎三级护理□饮食:◎流食◎鼻饲流食□抗菌药物(根据病情停用)临时医嘱:□换药□拔除负压引流管(引流量<30ml/24h)出院医嘱:□拆线□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创口出血情况□遵医嘱口腔冲洗,保持口腔清洁□观察进食情况并给予指导□心理与生活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饮食情况□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办理出院手续□指导复查时间和注意事项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唇裂临床路径一、唇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唇裂(ICD-10:Q36)行唇裂修复术(ICD-9-CM-3:27.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上唇裂开,可为完全性裂,也可为不完全性裂;可为单侧裂,也可为双侧裂。
2.有的上唇皮肤与黏膜完整,但肌发育或连接不全,称为唇隐裂。
3.可同时伴有鼻孔、鼻翼、鼻小柱、牙槽嵴不同程度的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唇裂修复术,其适应证为:1.单侧唇裂年龄一般在3个月左右,双侧唇裂年龄在6个月左右;2.体重应在5公斤以上;3.血尿常规以及其他化验检查应在正常范围;4.无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等症状;5.胸片无异常,胸腺大小在正常范围;6.无其他脏器的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系统等疾病;7.口、鼻唇区皮肤、黏膜无糜烂和皮疹。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36唇裂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超声心动图(心脏杂音/先心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用青霉素类及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麻。
2.手术内固定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6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当时病人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3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出院。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综合征,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必要时需要行CT、MRI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2.上颌骨段移位严重的唇裂必要时需要正畸辅助复位移位的骨段、缩小裂隙。
3.裂隙过宽的双侧唇裂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来分别关闭两侧的唇裂裂隙。
二、唇裂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唇裂(ICD-10:Q36)行唇裂修复术(ICD-9-CM-3:27.5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时间住院第1天(入院日)住院第2天(手术准备日)住院第3-4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开术前化验单、影像检查单、心电图检查单、会诊单(根据病情需要)□上级医师查房,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向患儿家属交待诊疗过程和住院事项□上级医师查房,确认手术方案□开术前医嘱、完成术前准备□术前讨论(视情况而定)□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向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完成术前小结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手术□开术后医嘱□术者完成手术记录□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术者查房□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外科二级护理□饮食:◎普食◎半流食◎流食◎其他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视情况而定)□正位胸片□超声心动图(先心病患儿)临时医嘱:□拟明日全麻下行唇裂修复术□术前6小时禁食水□口鼻腔清洁□抗菌药物:术前30分钟长期医嘱:□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外科一级护理□术后6小时流食临时医嘱:□心电监护□持续/间断吸氧□抗菌药物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设备□入院护理评估□指导饮食及喂养方法□执行入院后医嘱□指导进行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晨起静脉取血□卫生知识及手术知识宣教□嘱禁食、水时间□口鼻腔清洁□药敏试验□术前更衣、遵医嘱给药□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观察创口出血情况□给予术后饮食指导□指导并协助术后活动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4-5天(术后第1日)住院5-7天(术后第2-3日)住院8-10天(术后第4-7天,出院前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住院医师常规病历记录□询问进食量□观察体温□观察伤口渗出,伤口清洁□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住院医师常规病历记录□询问进食量□观察体温□观察伤口渗出,伤口清洁□必要时复查血常规□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手术效果和伤口愈合□住院医师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一级护理□流食□陪住1人□口服抗菌药物□解热镇痛类(小儿)□创口换药长期医嘱:□二级护理临时医嘱:□拟明日全麻下行唇裂修复术拆线□术前6小时禁食水□明日出院(出院前1日)主要护理工作□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创口出血情况□观察进食情况并给予指导□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饮食情况□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办理出院手续□指导伤口及进食护理□指导复查时间及注意事项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腭裂临床路径一、腭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