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国城市扩展与私人空间观念的形成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
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
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
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
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
19世纪中叶,英国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里。
面对与传统乡村社会迥然不同的城市社会,如何进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如何使城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国家一大要务。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英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城市现代化的道路,逐渐完善了城市功能与城市管理,对西方城市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从此,城市现代化成为检验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
加强对城市现代化历史的研究,探索城市化发展规律,明确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
而且,深入探讨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对于准确理解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城市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总结英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世界的城市现代化无疑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什么是城市化?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家侧重于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而人口学家强调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历史学家则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按照这个标准,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生活已经取代乡村生活,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英国基本完成了从落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
而提起城市现代化,人们往往很自然地会把它同工业化、城市化联系在一起。
确实,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它们是三位一体交互衔接的过程。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普遍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城市现代化则是城市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是城市物质环境和城市治理结构等日益走向完善的历史进程。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它反映了城市发展在质量方面的提高过程。
首先关注近代英国城市在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方面的改善。
近代英国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城市成为经济生活的中心,对乡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享受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教学课件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功能分区的思想对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
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对传统追求平面构图与空间气氛效果的形式主义规划思想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02
对《雅典宪章》的基本评价
城市截然分明的功能分区使其成为秩序美与技术美相结合的机械社会,否认了人类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信息论:研究信息本质的科学,研究如何运用数学理论描述和度量信息的方法以及传递、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
控制论:研究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系统方法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对城市复杂性的认识和系统把握
压力山大提出城市生活是很多方面交织在一起、互相重叠的“半网状结构”。是以系统的观念研究城市复杂性的重要起点。
02
霍华德与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 共同之处是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规模较小的城市。 根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倾向于社会改革。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从建筑师的角度,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霍华德与柯布西埃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标志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中的两种基本指向: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强调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和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复杂性。
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再认识与改进
01
02
03
强调城市规划是动态适应调整的过程,因此应该由过去终极式的蓝图编制转变为过程型的规划。
强调要以多种可能的发展方案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种种要求。
03
02
01
运用系统、数学方法分析、模拟城市
计量方法在城市规划分析、预测中的运用达到了高潮。计量方法试图将城市发展与规划纳入可精确计算、预测的轨道。
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伴随着议会法案的通过和地方政府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完善。
地方自治的核心理念是让地方居民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来管理本地事务,并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当地社区的需要和利益。
地方自治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但英国地方自治的现代形式则源自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
当时,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负担和管理任务也变得更加庞大,因此英国政府开始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地方管理模式。
最早的地方自治法案可以追溯到1835年颁布的《城市管理法案》,该法案正式建立了市政委员会和地方议会体系,这些机构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公共服务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英国政府陆续通过了一系列地方自治法案,包括1888年的《县政法案》、1894年的《市政法案》和1972年的《地方政府法案》等。
除了法律制度的建立,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学术理论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社会学校”,这一学派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交互,强调社区参与和共同管理的重要性。
马克斯·韦伯和T.H.格林等学者也对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总之,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和理论源远流长,其历史和现代发展均对世界各国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
规划人口3.2万人,占地404.7m2。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和6条放射线路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公建、公园、商店、学校、住宅等;城市外围有2033.4 hm2土地供农牧业生产。
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城市的重新兴起
1.原因:
①农业技术提高 ②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③商业贸易发展; ④人口增长。
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和著名城市。
10世纪起,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的城市发展更快。
著名的城市: 英格兰——伦敦; 法兰西——巴黎 意大利——米兰、威尼斯;
新兴城市的特点:
3.城市自治斗争
①原因: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 受
领主控制。
②常用手段: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③自治典型: 法兰西的琅城起义 ④结果: 出现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自由城市特点: 市民是自由人, 享有财产权, 领主不得 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 不得向市民任意 征税;
自治城市特点:
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
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小结: 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意义
政治上, 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成为 早期的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 件;
经济上, 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 作用;
1.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 产生有关的是(在正确的选项后画√)。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名 的 大
是 指
学
的
吗
什
?
(3)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教育和文化中心, 一
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 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大学的课程设置
基础性的课程: 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等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神学等。 (5)从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上, 你能得的历史 信息。 这说明了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
同学乙的说法更有道理。虽然宋代 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 多, 热闹得多, 也有市民阶层。但在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 的过程中, 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 而 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 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 成早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资本 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课件
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
﹐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
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
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ppt课件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ppt课件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
生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
ppt课件
21
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 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 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 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 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ppt课件
22
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 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 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 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 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 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 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
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 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 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 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 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 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 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 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 临”。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对我国创意城市营造的启示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对我国创意城市营造的启示公共空间定义与特征1.1.1 公共空间定义。
作为特定名词,“公共空间”早出现在英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马奇(CharlesMadge)于1950 年发表的《私人与公共空间》,与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著作《人的条件》中。
国内外学者从建筑、社会、城市规划等不一致学科角度,对其定义进行探讨。
西方学界认为应该将其分为“公共(public)”与“空间(space)”两部分来懂得。
单就“空间(space)”来说,它“不仅作为城市进展的物质的存在,还表现了社会机构运作的机制,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Madanipour)。
关于“公共(public)”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社会与政治领域的概念,给予了“公共空间”较通常城市空间更突出的社会价值属性。
国内学术界定义的出发点要紧是其属性与特征。
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共空间等同于室外空间或者者开放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含了街道、广场、公园等”。
另一部分学者则着重强调社会属性,认为与自然环境空间最大区别在于其经历了人类社会的进展演变,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神、文化与感知方面交流与互动的场所与平台,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定义中可知,人们关于“公共空间”的懂得已逐步超越单纯的物质形态与特性,继而关注隐藏于其后的社会、经济与人文价值,标志着在建筑与城市领域出现了新的文化意识。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公共空间是指有实体形态的,供人们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形式,它既能够是室外空间,如步行街、商业广场、游乐公园、林荫道等,也能够位于室内,如购物商场、咖啡室、博物馆、会展中心、火车站等公开社交场所。
1.1.2公共空间特征。
作为城市重要的构成部分,公共空间具有良好的可达性,适宜的尺度与浓郁的文化氛围等三个要紧特征。
①可达性良好:良好的可达性是公共空间基本特征。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和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和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ª¡ª分析¡ª¡ª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中产阶级与近代英国城市郊区扩展
二、中产阶级郊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革命不仅催生了现代大工业, 也使得以市场为中心的整个资本主义体制得以确立, 同时使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前, 英国原先繁复的社会等级逐 渐演变成贵族阶级、市民阶级和劳工阶级, 工业革命后形成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产阶级 和下层阶级。换言之,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 就是一部中产阶级崛起的历史; 工业社 会和城市社会的成长过程, 就是中产阶级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
虽然有人把中产阶级追溯到中世纪城镇, ∃ 但中产阶级无疑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产 物。18 世纪的史学家意识到, 有阶级意味的语言正在取代传统的门第和等级观念。1812 年 ∀ 中产阶级#一词已出现在英语中。但客观地说, 近代城市化进程才是中产阶级阶级意识产 生的关键。E P 汤普森在其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中, 认为工人阶级的意识是 从∀ 共同利益#发展而来, 他说: ∀ 在 1780 ! 1832 年间, 多数英国工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有 共同利益, 他们的利益与统治者和雇主们对立 ))在 1832 年, 工人阶级的存在是英国政治 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结合汤普森的∀ 共同利益#及阶级意识思想来分析中产 阶级的形成。17 世纪晚期商业革命以来日益增长的对财富的欲望, 是英国中产阶级诞生的 催化剂, 繁荣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是其物质基础, 城镇是其主要活动舞台。
54
史学理论研究
2007 年第 4 期
府机构内的文官队伍有了巨大的增长。
中产阶级上层即∀ 富裕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条件优越, 社会地位尊崇, 努力向上流社 会看齐, 因而处处模仿贵族, 不屑与中等人士为伍。他们是资本主义物质财富的象征, 迫切 追求一定的政治地位, 治安法官和议员即从中产生。中产阶级中下层则需要独立谋生, 主妇 操持家务, 年轻女子一般则充当富裕之家的家庭教师或陪伴女士, 简∗爱就是我国读者最为 熟悉的家庭教师的文学形象。
《屋顶丽人》中“屋顶”的空间隐喻解读
作者简介:仲萌蕾,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言交换、思维交锋的场所。
本文试图从“屋顶”隐喻入手,从工作空间、娱乐空间和想象空间三个层面进行阐释,分析空间呈现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内涵,以此揭示20世纪英国城市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工作空间在文本叙事中,三位修房工人与“屋顶”工作空间互为参照,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屋顶丽人》中的叙事时间固定在七天,时间相对被弱化,叙事中心自然转移到了屋顶之上。
三个男人是修房工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屋顶是他们的工作空间。
20世纪的伦敦,是世界上最繁华、发展速度最快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城市之一。
然而修房工人的工作条件并不乐观:“天气炎热,下午两点钟”“铅皮屋顶晒得发烫”。
尽管工作条件如此恶劣,他们仍需坚守在工作空间中,虽然文本多次提到他们提议找工头马修,要求离开屋顶,等热浪过了再回来工作,然而他们没人选择这么做。
这里隐含着他们深深的生存忧虑,一旦找了马修,他们可能会丢了工作。
在“屋顶”空间中,人物活动清晰可见,阶级差距也十分明显。
恶劣的“屋顶”工作空间暗示了他们卑微的身份,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与上层社会人士的天壤之别。
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空间的叙事功能,即空间如何参与并影响了叙事。
叙事学家们认为,“空间”不是叙事的外部,而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从内部决定叙事的发展(董晓烨,2012:119 )。
“屋顶”空间同样参与了文本叙事。
三位修房工人因为生存和职业关系,与屋顶空间产生了关联,他们与“屋顶”空间是必然的联系,这是一种生产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莱辛选取“屋顶”作为叙事背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20世纪,伦敦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其表现之一是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因此,修房工人的需求量随之大增。
“屋顶”工作空间承载着三位修房工人的生活梦想,工作完成即意味着他们和家人的生存有了保障。
面对残酷的工作环境,他们最终的选择是默默忍受,有时还会打趣说笑以此缓解工作的辛劳。
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演变
现代城市设计史结课论文姓名:学号: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演变摘要: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一个聚集点,对于它的设计和规划成为了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经过很长时间的城市自然演变,这种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那么在近代的西方城市设计理论思想成为了这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这个时期,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关键词:城市工业革命思想理论设计演变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源式。
城市的起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
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城市的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的代表之一的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它代表着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演变的最前沿。
这一历史阶段包括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演变。
一、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产生的原因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演变产生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进一步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
这些城市问题主要包括:1.居住设施严重不足且基本的通风、采光不能满足。
2.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3.服务配套设施不全,公厕、垃圾站等严重短缺,排水系统落后等。
空间的产生 列斐伏尔
空间的产生列斐伏尔空间的产生是指社会中特定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秩序是如何形成的过程。
法国社会学家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空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空间不仅是物质存在的场所,也是社会关系和权力斗争的产物。
空间的形成是通过这些社会关系和权力斗争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列斐伏尔将空间分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指我们所处的具体环境,包括建筑、道路、自然景观等。
社会空间是指人们在具体环境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等。
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具体环境中的感知和认知,包括个体对空间的主观理解和情感体验等。
这三个层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所处的整体空间。
在列斐伏尔的理论中,空间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和都市化密切相关。
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空间的分化和社会关系的重构。
资本主义的利益驱动使得空间被分割、划分和剥离,形成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矛盾。
私人空间是指富裕阶层所占据的私有财产,而公共空间则是指集体使用的社会资源。
这种分割和矛盾造成了社会空间的不平等和权力的集中。
都市化也是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
都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城市成为了资本主义的中心,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与城市紧密相连。
同时,都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中心与边缘、富人区与贫民窟等明显的空间差异。
城市空间的差异和不平等反映了社会阶级和地位的分化,加剧了社会冲突和对立。
除了资本主义和都市化,列斐伏尔认为,权力斗争也是空间形成的重要原因。
权力的不断重组和移动导致了空间的变动和转化。
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进行着关于空间的争夺和利益的竞争。
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在空间中展开对抗,影响了空间的结构和秩序。
权力斗争通过占据和控制空间来确立和巩固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引发了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总之,空间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物质、社会和心理等多个方面。
资本主义、都市化和权力斗争是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
近现代世界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
近现代世界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近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现代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演变脉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城市规划的演变近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在工业革命及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政府与规划者开始意识到城市规划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合理安排资源、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城市规划的重心逐渐从传统城市功能布局向现代城市功能布局转变。
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加大了对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划分,从而形成了产业与居住空间的分离。
这种功能分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成为近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
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城市综合规划开始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疏导、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更加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建筑风格的演进近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变迁紧密相连。
建筑风格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技术、材料、经济等方面的制约,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建筑风格开始崛起,如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这些风格追求简洁、实用、功能主义等特点,强调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20世纪中叶至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建筑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英国的后现代主义,日本的元素派,美国的国际风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与时代特征。
同时,后现代主义、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也逐渐流行起来,体现出社会、环境意识的崛起。
三、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近现代世界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经济因素是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的繁荣与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趋于现代化与功能化,同时经济的衰退与城市减少规模则可能导致建筑风格的保守与恢复传统。
欧美大城市空间扩展对我国城市扩展的启示
适 于 工 商 业 发 展 和 建 立 独 立 的 行
政 办公 管 理 机构 , 并最 终 形 成 城 市
新城 。
( ) 市扩展 的廊道 效应 显著 二 城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后 , 欧美 国家
的主要 城 市 结构 已经 基 本稳 定 , 基 本 形 成 中 心 城 区—— 边 缘 区—— 影 响 区的空 间 区域 特 征 。城市 地域
并 且 经 历 了将 近 一 / f 发展 , 步 走 向成 熟 年 逐
国众 多 城 市 为例 :大 开始 , 口 的外迁 使 人
I童 : ! ■曩
维普资讯
然= 壅
住宅 建 到 城 市 郊 外 ; 6 从 0年 代 至 7 0年代 , 在大 城市 的外 围建造 了许 多 大 规 模 的 购 物 中心 和 中 心 商业 显 的拉 动作 用 。从 1 9世 纪 中叶 开 始, 以公 共运 输 带 动 的城 市 蔓 延 开 始 冲击 各个 工业 城市 。 除 了 交通 工 具 的 改善 以外 , 通 讯 技 术 的进 步 也 是 城 市 向 外 扩 展 的有利 因素 。
维普资讯
毡盎 皇
我域扩 国 市
一
、
欧 美 大 城 市 的 空 间 扩 展
带 有 向 心 内 聚 性 的 规模 。随着城市交= i f
自从 2 0世 纪 初 开始 ,欧 美 等 发达 国家 的主要 城 市 , 始 了一轮 开
“ 城市 空 间 扩展 运 动 ” 并 且 经历 了 , 四个典 型 的 阶段 : 一 阶段 是 人 口 第 的 向 外 扩 展 ; 二 阶 段 是 制 造 加 第
( ) 市扩展 呈低 密度 蔓延 式 三 城
(完整版)西方建筑空间观念的演变综述
西方建筑空间观念的演变综述摘要:建筑空间的发展受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技术、艺术水平、意识形态等客观前提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建筑史上历代的一些空间形式展示了各个时代的不同空间观念。
从古希腊到当代的建筑空间的变化,是一个由客观倾向转向主观倾向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建筑空间;意识形态:演变过程1古希腊的空间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则是户外活动,这种活动不在四面墙壁和一个屋顶的包围之中,也不在家庭和建筑的内部空间之中,而是在圣地之上,在卫城上,在露天剧场中。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如希腊神庙。
希腊神庙的特色在于对人体尺度的绝妙运用,神庙没有设计成礼拜的场所,而是设计成不容入侵的诸神的圣所。
希腊神庙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高台基,其上立有列柱,支托团结的过梁,过梁又支承屋顶。
神庙中唯一可供人通行的是列柱和内殿之间的廊,还有一间内殿,在古风时期就是该种建筑物唯一的核心部分。
这个内部空间从未加以创造性发展,因为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则是户外活动,内部空间没有什么社会功能需要。
内殿不仅是一个围起来的空间,而且简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见图1)。
宗教仪式是在神庙周围露天举行的,因此,雕刻师兼建筑师的技艺和热情就都倾注在把支柱造成高超的造型艺术品,倾注在用无与伦比的浅浮雕来布满过梁表面、正面山墙檐部和墙。
表达了希腊人对自身完美的追求,人、神、自然的共存是其建筑形式的精神基础(见图2)。
希腊神庙的特色,一方面有它的一个缺陷,这一缺陷,在于忽视内部空间:另一方面又有它那迄今无与伦比的高超之点,其高超之处,则在于人体尺度绝妙的应用。
在当代,两个最有声望的现代建筑师在评价希腊神庙中互相对立,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及其追随者赞赏希腊神庙的人体尺度感,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JoydWright)及其追随者则对希腊神庙忽视内部空间感到遗憾。
总之,希腊文明是以户外活动为核心则,神庙的内部空间是一个封闭的无人的空间。
西方城市思想史总结第一章
西方城市思想史总结第一章第一章西方城市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西方城市思想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关于城市的理念、观念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这一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城市思想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本章将对西方城市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总结与探讨。
首先,古希腊是西方城市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古希腊城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有关城市组织、城市规划和城市政府等问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对城市政府形式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市政府应当是一个由公民组成的政治社区,政府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服务。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城市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在古罗马时期,城市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罗马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例如,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城成为一个以公共设施、道路和公共建筑为特点的宏伟城市。
罗马城的规划和组织为后来的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此外,罗马法的发展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马法中有关土地所有权、土地出租和建筑规范等方面的条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城市思想出现了新的发展。
在中世纪,城市成为了主要的社会和经济中心,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交通以及城市卫生等问题。
同时,城市的自治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这一时期,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开始建立自己的城市自治组织,从而推动了城市政治的发展。
此外,也出现了一些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如意大利建筑师阿尔伯蒂的《新建筑学》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了近代,西方城市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城市开始迅猛发展,并产生了新的城市问题和挑战。
城市的工业化、城市扩张和城市贫民窟等问题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一时期,一些城市思想家开始关注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的问题。
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私人领域的形成
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私人领域的形成
欧阳萍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6)002
【摘要】私人领域是以独立的个体人格为基础而形成的私人生活空间,不仅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公共领域保持着一定的权力界限,而且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相分离.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中产阶级的家庭空间与工作场所相分离,家庭愈益显现出“女性化”的倾向,且个人隐私观念也日益加强.而这些趋势都推动着私人领域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分离,导致完全意义上的私人领域最终形成.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欧阳萍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相关文献】
1.中产阶级的新绅士理想与道德改良——论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绅士人物形象的嬗变及其成因 [J], 王珏
2.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英国工业化进程研究——读王晓焰著《18-19世纪英国妇女地位研究》 [J], 白述亮
3.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女性道德标准研究 [J], 李筱洁
4.试论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英国城市景观与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内在同一性以巴
斯、爱丁堡和伦敦的城市景观规划为例 [J], 赵晶;张宝鑫
5.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私人领域的形成 [J], 欧阳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英国城市扩展与私人空间观念的形成
现代英国城市扩展与私人空间观念的形成陆伟芳内容提要 伴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英国城镇中上层阶级日益发展壮大。
在个人本位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在住宅上向追求生活空间的隐蔽性方向发展,从而确立起尊重个性自由、保障个人隐私和个人权利的私人空间概念。
在住宅模式上既有功能分工明确的居室,又在室外有相应的个性化休闲空间。
因此,英国民居建筑不仅是资本主义文明的物质成果,还体现了尊重个人隐私的现代文明观念。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私人空间 英国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数量的增加成为许多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显著特征。
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空间有了很大的变化,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相对分离,人们的个人生活私密性得到保障。
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从英国城市化中城区的外向扩展开始的。
因此,研究英国城市扩展和私人空间概念的形成,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扩展布局和居住模式、建筑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一从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开始,尤其是蒸汽机的改进运用,英国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区和交通便捷之处,于是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现代城市群。
1801年,英国有1036座大小城镇(其中有的后来被纳入伦敦等城市内),其中75%左右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的西米德兰、西北部和约克郡。
①1801年到1911年,新增城镇429座,使城镇数达到1541座。
就人口而言,到1841年,新增城镇的人口数占全国城市人口的913%;在新兴城镇密集区,这个数字则更高,如西米德兰达到1911%,西北部为14%,约克郡为1319%,近畿诸郡为1313%,北威尔士则高达4015%。
②有些城镇在极短的时间内超速增长,如曼彻斯特在1811-1821年间增长4014%,利物浦在1821-1831年间增长4316%,同期利兹增长4712%。
不仅工业城镇增长惊人,而且其它类型的城镇,如矿泉城镇巴思切尔顿汉,以及海滨城镇布赖顿、斯卡勃拉,吸引着日益扩展的中产阶级及从业人员,1851年人口普查中列入的11个海滨城镇1801-1851年间的增长率达214%,与其它工商业城镇的发展可相提并论。
城市空间拓展
城市空间拓展张芳瑜;李昊珂;邓川【摘要】回顾了各个时期城市发展背景,总结了各个时期的城市空间拓展形态与模式,旨在对城市空间拓展模式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各种模式产生的背景、相关的典型代表案例,以及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从而总结出城市空间拓展模式的规律.【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3(039)015【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空间拓展模式;空间形态;规律【作者】张芳瑜;李昊珂;邓川【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0 引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且连续的过程,在城市演化过程中,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模式并非固定不变的,最初由生产力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聚集,空间形态表现为单中心拓展,由聚集引发城市规模的扩大。
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短缺,建筑密集,空间有限,环境质量恶劣,而且地价高,此时交通工具的机动化,私人汽车的普及成为诱导城市向外高速扩张的主要因素,城市的空间发展由聚集到分散,在此过程中,土地的低效利用、交通拥挤、开敞空间的损耗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也凸显出来,空间利用集约化和空间功能重组被提倡,城市的空间又从分散到聚集,形成螺旋上升式的周期交替。
城市经历了聚集到分散,再从分散到聚集。
相应的,各个时期城市空间结构与模式也具有其阶段性特征和共性规律[1]。
1 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空间特征这个时期,古代城市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建设受到生产力的制约,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基础都是一种自然经济,这也决定了各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
城市空间拓展与形态变化的速度缓慢;城市和乡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表现出城市形态的静态封闭性[1]。
2 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的自由拓展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规模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工厂设在城市,吸引大量的劳动力,随着人口增加,迫使市区向郊区蔓延,城市空间开始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英国城市扩展与私人空间观念的形成陆伟芳内容提要 伴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英国城镇中上层阶级日益发展壮大。
在个人本位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在住宅上向追求生活空间的隐蔽性方向发展,从而确立起尊重个性自由、保障个人隐私和个人权利的私人空间概念。
在住宅模式上既有功能分工明确的居室,又在室外有相应的个性化休闲空间。
因此,英国民居建筑不仅是资本主义文明的物质成果,还体现了尊重个人隐私的现代文明观念。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私人空间 英国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数量的增加成为许多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显著特征。
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空间有了很大的变化,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相对分离,人们的个人生活私密性得到保障。
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从英国城市化中城区的外向扩展开始的。
因此,研究英国城市扩展和私人空间概念的形成,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扩展布局和居住模式、建筑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一从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开始,尤其是蒸汽机的改进运用,英国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区和交通便捷之处,于是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现代城市群。
1801年,英国有1036座大小城镇(其中有的后来被纳入伦敦等城市内),其中75%左右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的西米德兰、西北部和约克郡。
①1801年到1911年,新增城镇429座,使城镇数达到1541座。
就人口而言,到1841年,新增城镇的人口数占全国城市人口的913%;在新兴城镇密集区,这个数字则更高,如西米德兰达到1911%,西北部为14%,约克郡为1319%,近畿诸郡为1313%,北威尔士则高达4015%。
②有些城镇在极短的时间内超速增长,如曼彻斯特在1811-1821年间增长4014%,利物浦在1821-1831年间增长4316%,同期利兹增长4712%。
不仅工业城镇增长惊人,而且其它类型的城镇,如矿泉城镇巴思切尔顿汉,以及海滨城镇布赖顿、斯卡勃拉,吸引着日益扩展的中产阶级及从业人员,1851年人口普查中列入的11个海滨城镇1801-1851年间的增长率达214%,与其它工商业城镇的发展可相提并论。
③1800年全英还没有一个人口逾10万的大城市,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已有5座,1891年则达到了23座④。
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设菲尔德、格拉斯哥等大城市尤其引人注目。
速度快、规模大的城市化运动,使城市代替乡村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
英国的经济地理迅速改观,新兴的西北部一改往日的荒凉山谷景观,成为机器轰鸣、异常繁忙的工业区;昔日富庶繁华的东南部(除伦敦外)则黯然失色,发展迟缓。
1801-1841年间,除东南部和米德兰地区的32个休闲城镇增831长了4185%⑤,成为英国东南部(伦敦除外)增长最快的地区外,其它类型的城镇的发展要到40年代起才逐渐加快。
到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已超过了乡村人口,基本上成为城市化国家。
城市化进程带来相应的城区的迅速扩展,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古老城区大都向外延伸的过程。
伦敦从泰晤士河沿岸向四周扩展,向西逐渐成为高级住宅和商业区,向东沿河一带成为工厂、码头区和穷人住宅区,而且河南岸也发展起来,伦敦城市发展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飞速增长期。
港市利物浦则从默西河畔呈扇形向西扩展,逐渐发展成以港口贸易为主、工业为辅的大城市。
曼彻斯特13世纪开始从村庄向城市过渡,16世纪形成以市场为主要功能的乡镇。
从18世纪起,随着艾尔威尔河的疏峻,运河的建设,利物浦与曼彻斯特水运的联接,由此在凯伊街南端建起码头设施,市区沿着艾尔克河向南扩展,这就是曼彻斯特本城发展的开始。
到19世纪,曼彻斯特在艾尔威尔河左岸,在该河及其两条支流———艾尔克河和梅德洛克河(River Medlock)之间扩展开来。
到19世纪中叶,建成今日铁路之大部,成为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
⑥它的市中心约为1/4平方公里(包括索尔福德在内),一个大约半径为1200英尺的区域,其最繁华的部分当数迪恩斯盖特街(Dean’sgate)和布朗街(Brown S treet)直到修德希尔街(Shud2 dhill)。
同时,在其周围,传统手工业城镇极为繁荣,像斯托克波特、波尔顿、普雷斯顿、柏立、罗契代尔等,都充分利用了工业革命,发展成几万人规模的工业城镇;曼彻斯特则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和交易功能的传统经济优势,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⑦。
在商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商人开始在曼彻斯特四周兴建漂亮的宅第,在郊外新修的宽阔的街道两边,用红砖和石头建起了可爱的房屋和绿荫环绕的优雅广场,形成中产阶级住宅区。
曼彻斯特的空间地理已包含了艾尔威尔河及其艾尔克河和梅德洛克河之间的大片地域,逼近河边,布满山谷,为一个大约南北伸展2-3英里、东西绵延3-4英里左右的城区区域。
经济大发展造成了城区按功能分布的现象:在市中心是商业、仓库和办公设施所在地;然后是紧挨着河谷的连片的厂房和工人“背靠背式”和“大杂院”式住宅,被淹没在烟雾之中;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厂主则纷纷外迁郊区。
在经济功能上,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几乎占了英格兰棉布业的75%⑧。
其它如设菲尔德、利兹、伯明翰、格拉斯哥等都经历了类似的扩展过程。
二19世纪,城区扩展和个人居住空间的扩大,使现代私人空间概念发展起来;而工商业的繁荣,使中上层阶级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具备了迁离市中心、移居郊区的条件,工作与生活场所分离又使个人私密空间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注重个人生活质量是私人空间概念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英国人的家是他的城堡”的理念由是而生。
中上层阶级收入的增加,经济实力增强,具有改善住宅居住条件的可能性。
而随着中上层阶级人数的日益增加,这种改善摆脱了个别色彩而具有了普遍意义,追求个人生活隐私的需求对住宅建设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据估计,在1851-1871年间的不列颠和爱尔兰,年收入超过200镑的人数增长了9513%。
1841-1881年,除原有的专业人员之外,其他如店员、会计师和银行家增加了50%,批发商和零售商几乎增加了一倍,在商业和行政机关的白领工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从613%增到1013%。
⑨1851年,从事法律、医疗、宗教、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的专业人员有2415万,占英格兰和威尔士就业人数的218%;从事商业贸易和金融的专业人员为6414万,占就业人数的716%;还有2419万的农夫和牧场主3%,再加一些其他专业人员,总比例为15%,1881年增长到17%,世纪末为20%。
⑩收入中等偏上阶层人数的增长,预示着他们的居住状况的改善意愿与能力的增强,并形成相应的规模。
19世纪,中上层阶级不仅人数在增长,而且其收入也在稳步增加。
到19世纪末,收入从介于80-100镑到500-800镑之间的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20% λϖ。
中上等阶层收入的增加后,他们具备了改善住宅的能力,而人数的增多又使这种改善带有群体性。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总是从个人本位出发。
从洛克到斯密再到边沁的学说,尽管各有其侧重点,个人自由与个性931学海 2004.3解放都是他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甚至批判资本主义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也不仅把个人的存在看作任何人类历史的先决条件,也视之为最终目的。
个人主义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首先得益于文艺复兴,人摆脱了神的权威的控制,接着又得益于从英国开始的社会政治革命,人进一步挣脱了专制权威的束缚。
从此,个人自作主宰,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性,个人主义价值观成为社会共识。
从词源上说,个人主义一词是由法国人托克维尔提出来,但作为一种政治社会哲学和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却是在英国首先得到详尽阐述的。
17世纪,霍布斯提出激进的个人主义独裁哲学,该世纪末洛克提出关于天赋人权和个人政治平等的理论。
如果说这尚是个人主义雏形的话,那么到19世纪,个人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由于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上层工商阶级的壮大,亚当・斯密、边沁的政治、经济方面有关个人主义思想大行其道。
总起来说,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体系,也是一种对于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
就生活态度而言,个人主义包含两层内容,一是尊重个人私生活,二是对他人的尊重。
λω而这两项内容都与私人空间概念的出现息息相关。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世纪以来,英国乡间贵族城堡就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倾向。
在城堡里,家族成员拥有自己的卧室,男女主人有自己的起居室,还有独立的图书室,有宴请客人的宽大的餐厅,仆人与主人的生活起居基本分离。
在室外拥有大片的绿地,供主人嬉戏游玩,甚至还有猎场供主客围猎,体现出个人生活的一定程度的私密性。
清教徒则在宗教信仰领域表现出某种个人独立性,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因素,使被教会组织化了的宗教个人化,在信仰领域削弱了教会这一外部权威,而树立了内在的权威———对上帝的信仰和理解。
这一内在化的上帝权威,不过是伪装了的个人权利;借助于这个权威,个人凭着天赋人权,获得了自身的重要性,建立起灵魂的决定权和个人的神圣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延续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也体现了个人主义倾向,因为它把公用地产圈归己有,用竹篱或石块围起来,形成自己独立的生产空间,这虽然不是生活空间,但体现了个人私有性的特征。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理论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个人主义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并在居住模式上表现出来。
显然,城镇的扩展,中上层阶级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得英国式的私人空间概念有了成长的土壤和养料。
三城市化进程初期,拥挤的高密度的生活空间,极大地压抑了个性发展,与资本主义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
在拥挤的居住区,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无不在邻里的视野之中;狭窄的生活空间,还迫使人们把娱乐活动摆到了街头巷尾;中上层阶级的专业人士大都在自己的家里办公;店主们往往把商业与住宅结合在一起,上宅下店或前店后宅,工作交往与私人家庭生活相冲突。
于是,向外发展和追求更大的生活空间便成为大势所趋。
从住宅内部结构而言,英国传统的乡间贵族宅第也有私密性的影子。
这种大宅,除了住房以外,还有祖业,一般是指广袤的田产和祖居的城堡大宅。
“在16至18世纪,贵族的乡村住宅往往是一大片土地(一般均有好几千亩以上)的中心,土地的收入支持贵族的基业和在其中所有居民的费用。
这种贵族住宅一般附有仆人房间、账房(或管家房)、生意房、来往租税房等。
”就住房而言,则是“风格优雅的住宅,装配考究的家具,壁画,餐具”。
λξ这种住宅兼顾个人生活空间与社交空间的双重功能,虽然已经具有了某种个人主义的因子,但到19世纪,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社交功能从家庭中分离出去,生活空间的私人性特征得到发展,逐渐演变成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巧玲珑的联排式住宅,或是郊区的独立、半独立式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