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盆地构造特征
南华北盆地青白口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 5卷
Vo .3 1 5
第 3期
No .3
21 0 1年 6月
J n 2 1 u. 0 1
J OURNAL OF DAQI NG ETROIEUM NSTI P I TUTE
南 华 北 盆 地 青 白口 系岩 相 古 地 理 特 征 及 油 气 地 质 条 件
34 ・
第 3 期
付
顺 等 : 华 北 盆 地 青 白 口系 岩 相 古 地 理 特 征 及 油 气 地 质 条 件 南
图 1 南 华 北 盆地 构 造 边 界 及 构 造 区带 划 分
()陆棚 相灰 绿色 泥岩 ( a 安徽 寿 县西 山套剖 面 , 崔庄 组 ) ()陆 棚相黄 绿 色页 岩 中水平 层理 ( 山下 汤剖 面 , ; b 鲁 崔庄 组 ) ()陆棚相 ; c 泥 质粉 砂岩 中水 平层 理 ( 山下汤剖 面 , 庄组 ) ()细砾 岩平 行层 理 ,滨岸 沉积 ( 山下汤剖 面, 鲁 崔 : d 鲁 三教 堂组 ) () 层石 白云岩 , ; e叠 潮间 一 上( 潮 河南 鲁 山下汤 剖面 , 峪 口组 ) ( 洛 ;f )丘状 叠层 石 白云岩 ( 山下汤 剖面 , 鲁 洛峪 口组 )
北分 带 、 西分块 的特征 ( 图 1 . 东 见 )
2 沉 积体 系 类型 及 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地 层对 比基础 上 , 析盆 地周 缘野 外 露 头剖 面 ( 图 2 及 盆 地 内钻 井 资 料 , 合 相 标 志L , 分 见 ) 结 8 在青 ]
白 口系 中划分 滨岸 沉积体 系 、 陆棚沉 积体 系及 碎屑 岩潮 坪沉积 体 系.
地质特点
地质特点一、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
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
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
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
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二、岩浆岩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
(一)喷出岩: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
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
(二)侵入岩: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
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
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
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
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
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
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
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
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
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
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
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
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
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
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
三、构造(一)柳江向斜构造盆地: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接受沉积。
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甚至局部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平缓稳定。
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
中国地热资源类型和特征探讨
中国地热资源类型和特征探讨张朝锋;郭文;王晓鹏【摘要】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资源,优选有利区,需要对我国地热资源的类型和特征进行总结,对地热资源进行区划研究.本文在以往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地球物理、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与地热资源成藏特征出发,对我国地热资源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可分为隆起山地对流型(火山型、深循环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型,中、新生代坳陷盆地型和中生代坳陷盆地型);火山型多分布于板块边缘、板块活动边缘,利用方向以发电为主;断裂-深循环型和区域性深大断裂关系密切,可用于采暖、发电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型一般位于板内裂谷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利用方向主要为供暖;中、新生代坳陷盆地型一般实用意义小;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与中国岩石圈、上地幔动力学演化密切相关,区域构造又控制、影响了地热流体的运移、富集和成藏,可以将其简单的划分为7个成矿域15个成矿带(区).【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地热资源;大地热流;盆地类型;资源区划【作者】张朝锋;郭文;王晓鹏【作者单位】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咸阳 712000;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咸阳 712000;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1地热是一种综合性矿产资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以水热型资源为主,发展地热产业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改善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地热会战”至今,我国地热勘查开发历时四十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黄尚瑶、Muffler、汪集旸、陈墨香、廖志杰、赵平、徐世光、郭远生等[1-8]对我国地热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以往的工作多为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种地热资源类型展开的研究总结[[9-21]],本文在总结前人地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质演化特点和地热地质条件,论述了中国地热资源的分类和主要特点,探讨了地热资源形成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对地热资源区划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由于本人认识有限,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讨论交流、批评指正。
盆地地形景观的描述
盆地地形景观的描述
盆地地形景观是指一种地理地貌类型,通常由周围山脉或丘陵
环绕,地势低洼,形成一种封闭的地理结构。
盆地地形景观通常具
有以下特征:
1. 地势低洼,盆地地形通常位于山脉或丘陵之间,地势相对较低,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2. 地形复杂,盆地地形通常由多个低洼地区和高地组成,地形
起伏较大,形成了多样化的地貌景观。
3. 水资源丰富,由于地势低洼,盆地地形通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等,这些水体丰富了盆地的生态环境,
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4. 植被丰富,盆地地形由于水资源丰富,往往拥有丰富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湿地植被,这些植被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5. 人类活动聚集,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盆地地形往往成为
人类聚居和活动的重要区域,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貌。
总的来说,盆地地形景观以其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植被丰富和人类活动聚集等特点,形成了独特而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太古宙→陆核的形成期早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Ar陆核形成:冀东迁西太古宇剖面华北板块震旦纪古地理华北板块主体上缺失震旦系(处于大陆剥蚀状态),仅在东缘的胶东、辽南和南缘的豫西、淮南有震旦纪沉积。
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中国东部志留纪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的显著特征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华北板块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主体为古陆剥蚀区,仅发育于大陆边缘板块内部仅在板块西南宁夏同心地区有沉积,属稳定浅海―前陆盆地沉积北缘早古生代褶皱带西南部祁连山地区分为北、中、南三带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21 2 1 石炭系和二叠系界线位于太原组下部;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堆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旋回)。
时代C―P C 组名岩性太原组本溪组 O 三个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沉积旋回砂页岩夹煤层和灰岩,底部发育铁铝质风化壳,滨海至滨海沼泽环境晚石炭世(C2)华北板块古地理本溪组:东北低西南高辽宁本溪河北唐山约 80m 3 层 2 层山西太原 50m 以下 1层不含重要煤层 1(上部)厚度 160-300m 灰岩层 5-6层煤层可采化石带2 太原组: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本溪、北京、大同以及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为陆相含煤沉积区;河北唐山有少数海相灰岩夹层,晋东南沁水盆地和冀南磁县一带灰岩六层,皖北、淮南地区,灰岩层数可达12层。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时代 P2 组石千峰组岩性红色砂泥岩,含石膏,干旱气候条件P1 上石盒子组杂色砂页岩,少量植物化石,半干旱气候黄绿、灰绿色砂页岩,下部含不规则煤层,下石盒子组植物化石丰富黑色砂页岩含煤沉积及钙质页岩,近海平原山西组泥炭沼泽太原组中上部C 太原组下部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准格尔盆地知识点总结
准格尔盆地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准格尔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临大兴安岭,西南靠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开发潜力区之一。
盆地周边地貌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等,并且盛产资源,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煤田之一。
二、地质特点准格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地形成于中生代的岩盆地。
在地质构造上,盆地属北华西北陕深部拗褶构造区。
盆地内分布着多种地质构造形态,包括断裂、褶皱等,形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
三、气候特点准格尔盆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总体来说属于寒冷干燥气候,气候条件较为恶劣。
盆地内日照充足,但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干旱天气较为普遍。
四、资源概况1.煤炭资源准格尔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盆地内储量丰富,品质优良,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南部地区。
同时,盆地内还储藏了大量的页岩气和臭氧油矿资源,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2.矿产资源盆地内还储藏了大量的金属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等,资源丰富,并且品质优良。
3.水资源准格尔盆地内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纯净,是盆地内重要的水源补给地。
4.土地资源盆地内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同时还适宜林木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五、环境保护与治理盆地内的工业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盆地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也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保护盆地环境。
盆地内的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加强,以确保盆地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结语准格尔盆地地处中国北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矿资源基地和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盆地内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能力的支持,以推动盆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准格尔盆地能够在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华北地区地层概论
华北地区地层概论中国的起源来自于古陆核的形成、发展以及演化,直至形成今天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地。
46亿年前,地球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
大约37亿年前,华北古陆出现,成为中国最早形成的大陆,也是中华大地的根基。
一、大地构造背景中国现代大陆,是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发展、演化、拼接和改造后完成的。
晚元古代早期以前主要为陆核陆块发展阶段,晚元古代后期至中生代初期主要为陆缘发展阶段,中生代中后期至新生代主要为陆内发展阶段。
中国大陆第一次拼接发生于晚元古代中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陆块与华北陆块拼接,并与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汇合形成原始中国古陆;第二次拼接发生于晚古生代后期,其结果导致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连为一体;第三次拼接发生于中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华北板块南缘与华南板块北缘以及华南板块西缘与藏滇板块北缘连在一起;第四次拼接发生于新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印度板块北缘与藏滇板块南缘连为一体,至此,作为统一的中国大陆形成。
大地构造演化的今天,中国各地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现对塔里木——华北地区论述如下:塔里木——华北地区呈近东西向分布,北与天山——兴安地区相邻,南以科岗断裂、阿尔金南缘断裂、龙首山断裂、洛南——固始断裂和五莲——荣成断裂为界。
全区为一具前震旦系至前长城系基底的稳定古陆块。
几经改造并已支离破碎,但它却记载着地球发展演化之过程,沧海桑田之巨变,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使地质学家得以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研讨,重建地壳演变的历史画卷。
塔里木——华北地区是古塔里木——华北板块中的稳定区,自西向东,横亘中国,在中国构造格架中起着骨干作用,在稳定区北侧为天山——赤峰活动带,南侧为昆仑——秦岭活动带,这两个活动带与塔里木、华北陆块共同组成塔里木——华北板块。
本区地壳经历了陆核形成、陆块形成、陆块发展及滨太平洋、新特提斯发展四大阶段。
前两个演化阶段:吕梁运动以前,早前寒武纪为陆核及早期地壳发生发展固结演化阶段,这段地质历史在本区有较为清楚的记录;晋宁运动(塔里木运动)以前,晚寒武纪以拗裂槽发育为特点,为陆块形成阶段。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我国地质构造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华北克拉通、华南克拉通、西南隆起、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台。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最大的地质构造型构造,大体范围是长城以北,渤海以南,东至山东半岛,西至内蒙古自治区。
它是由于古老的岩石层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形成的,是我国的基础地质构造。
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形多平和盆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国的粮仓之一。
华南克拉通是指长江以南、南海以北的地区,牵涉到多个省份和地区。
由于华南克拉通地区受到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不规则的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华南克拉通地区地形的多变和地貌的多样化使其成为中国的旅游胜地,如云南、贵州等。
西南隆起指的是地球历史上发生的最近的构造运动之一,它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
作为青藏高原的前身,西南隆起地区在构造上不仅与喜马拉雅山形成一体,还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和地质特征,如“世外桃源”美誉的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等。
青藏高原是一个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山巨峰地区。
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之一,也是文化上的一个重要地带。
青藏高原是中国多民族、多文化和多神话的聚集地,有许多自然和文化景观,如珠穆朗玛峰、布达拉宫等。
东北地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大地构造型式。
由于古生代末期的构造运动,东北地区被前兆沉积岩层埋没,构成了一些低矮的山丘和起伏的丘陵,东北地台以其温暖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综上所述,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在形成、地貌、地貌类型等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同时也对研究我国地质演化和资源开发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构造简况——华北区域地质构造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中国的起源来自于古陆核的形成、发展以及演化至今天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地。
46亿年前,地球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大约37亿年前,华北古陆出现,成为中国最早形成的大陆,也是中华大地的根基。
中国现代大陆,是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发展、演化、拼接和改造后完成的。
晚元古代早期以前主要为陆核陆块发展阶段,晚元古代后期至中生代初期主要为陆缘发展阶段,中生代中后期至新生代主要为陆内发展阶段。
中国大陆第一次拼接发生于晚元古代中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陆块与华北陆块拼接,并与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汇合形成原始中国古陆;第二次拼接发生于晚古生代后期,其结果导致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连为一体;第三次拼接发生于中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华北板块南缘与华南板块北缘以及华南板块西缘与藏滇板块北缘连在一起;第四次拼接发生于新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印度板块北缘与藏滇板块南缘连为一体,至此,作为统一的中国大陆形成。
大地构造演化的今天,中国各地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分区论述这五个不同地区:1 天山——兴安地区天山——兴安地区呈近东西向分布,北以俄罗斯、蒙古、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为界,南以乌恰断裂库尔勒断裂、阿拉善北缘断裂以及华北陆块北缘断裂为界,区内除几个稳定的微型陆块外,大部分属晚元古代以后不同构造期的的陆缘活动带,此说明该地区为塔里木——华北陆块在晋宁运动后的扩张表现。
地层简况本区自晚太古界至新生代各时期地层都有发育,沉积类型齐全,以活动和过度型为主;上太古界主要为深变质岩;元古界主要为中浅变质岩与未变质地层,下古生界出露面积较小,层序齐全;寒武系主要为半深海及浅海夏理石、砂泥质岩;奥陶系分布较普遍,为深海的泥砂质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基性——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志留系主要为浅海——半深海的泥沙质复理石及碳酸盐组合;上古生界分布广泛,沉积类型复杂,以准格尔——天山地区出露层序最全;泥盆系属半深海泥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火山岩,分布涉及全区,以准噶尔——北天山发育最好,以火山岩为主,三统俱全;石炭系包括海相和陆相沉积,后者分布局限;二叠系,下统由厚度巨大的浅海相及海陆交替想组成,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三叠系海相及海陆交替相见于黑龙江,属碎屑岩及火山岩组合,含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岩相、厚度变化极大,产特提斯及环太平洋动物群;陆相稳定型分布于准噶尔;活动型分布局限,仅见于本区东部;侏罗系十分发育,陆相沉积普遍全区各种类型的盆地中,大兴安岭和吉黑中部为火山岩与碎屑岩组合,海陆交替相沉积见于完达山地区。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二、区域特征 (二)黄土广泛分布
– – –
定义:黄土是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 类型有: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 特征有:主要位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
黄土特征
1。物质组成
–
–
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 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土的含量都较少;矿物成分 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并含有粘土矿物、易溶 盐(如碳酸盐和石膏、MgO、K2O等)。
5。 黄土的抗蚀性弱,特别是植被受到破坏 后,地表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黄土地貌
河沟 切沟
细沟与浅沟 冲沟
塬
黄河下游堆积
黄土与土壤发育
自然土壤 耕作土
– – –
黄绵土 娄土 黑卢土
二、区域特征 (三)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下的 地带性土壤和植被 纬度地带性(南部和北部) 干湿地性(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西北部)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三、区域内部差异
–
–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地质: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 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堆积范围逐步扩大,形成连 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 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 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三、区域内部差异 –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 气候: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 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 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 –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黄淮地区年均 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 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 京、津一带则为-5~-4℃。 – 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 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平 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 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高原 – 范围: – 分区:陇西高原(或陇中盆地)、陇东陕北高原、渭河地堑 平原、山西高原
华北东部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模型
华北东部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模型华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其地质构造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模型一直备受地质学家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构造演化模型。
华北东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边缘,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包括断裂带、隆升带、沉陷盆地等。
这些地质构造对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首先,华北东部地区的断裂带是该地区最显著的古构造特征之一。
断裂带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引起的岩石断裂和位移,通常形成一系列平行的断裂线。
华北东部地区的断裂带有东西走向,如山东半岛断裂带和辽东半岛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对该地区的地质格局和地壳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其次,华北东部地区的隆升带是另一个重要的古构造特征。
隆升带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上升和隆起,通常与岩石断裂有关。
华北东部地区的隆升带包括泰山隆起带和辽东半岛隆升带等。
这些隆升带的形成与地壳的构造变形和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此外,华北东部地区还有多个沉陷盆地,如渤海湾盆地、胶东湾盆地等。
沉陷盆地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层下陷和沉积物的堆积。
这些盆地是华北东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区,也是重要的农田和水资源区。
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演化模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先是古元古代到古生代的变质-变形阶段,主要发育了山东半岛断裂带和辽东半岛断裂带等;然后是中生代早期的隆升-隆升阶段,形成了泰山隆起带和辽东半岛隆升带;最后是晚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的沉陷盆地发育阶段,形成了渤海湾盆地、胶东湾盆地等。
在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演化过程中,构造力学和物理地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壳的构造变形和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导致了断裂带的形成和隆升带的抬升,进而影响了沉陷盆地的发育和堆积物的分布。
此外,地球内部的热力学过程也对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华北地区地域分异规律
华北地区地域分异规律一、华北地区范围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西邻青藏高原,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东濒黄、渤二海;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
主要包括京津、黄淮、黄土高原地区。
二、华北地区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地带特征:1、气候的地带性分异华北平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春季降水量小,多大风扬沙天气,易发生春旱;夏季多雨水,易发生洪涝灾害。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以黄淮地区与京津地区为例温度在温度上,黄淮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15℃,7月份平均温度为26~28℃,1月份平均温度为0℃;京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1~12℃,7月份平均温度同为26~28℃,而1月份平均温度为-4~-5℃。
由此可见,华北地区平均温度南北相差3~4℃,夏季普遍高温。
表现为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华北地区0℃以上积温为4500℃~5500℃;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900℃;无霜期200~220天。
降水华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全区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
降水年际变化大。
黄淮地区年均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京津地区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表现为降水量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同时也表现为降水年变化率也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北京——石家庄——郑州2、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异华北地区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或褐土,中部低洼处为盐泽土和沼泽土。
受气候影响,华北地区自南向北土壤分布依次为黄棕壤、棕壤、褐土。
由于平原耕作历史悠久,各类自然土壤已熟化为农业土壤。
华北北部至山东山地边缘的山前洪积-冲积扇或山前倾斜平原,发育有褐土;华北平原中部为黄潮土;黄河冲积扇以南的淮北平原未受黄泛沉积物覆盖的地面,大面积出现黄泛前的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淮河以南为水稻土。
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9.010.018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进展石宇昕(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摘要:河套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北缘,东西长约600km,南北宽30~90km,呈弧形分布,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成果主要分为构造划分、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等方面。
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较大,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会长期变形,形成地层褶皱、断层等构造变化轨迹。
油气形成后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其运移、聚集、成藏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盆地的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以及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河套盆地的构造特征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河套盆地;构造特征;断裂;轨迹;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P4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75X(2019)010-050-02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tao BasinShi Yuxin(Northwest 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69)Abstract:Hetao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edge of North China plate.It is about600km long from east to west and30-90km wide from south to north.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etao Basi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structural division,fault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Due to the large internal stress of the crust,the strata will be deformed for a long time under the action of in-situ stress,forming structural change tracks such as stratigraphic folds and faults.After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every stage of structural movemen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ts migration,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ccumula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tao Basin,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at present,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Hetao Basin;structural features;fault;Trajectory;structural evolution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成果主要分为构造划分、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等方面。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潜蚀型地裂缝发育特征r——以保定新乡村地裂缝为例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潜蚀型地裂缝发育特征r——以保定新乡村地裂缝为例宋伟;王兵虎;马学军;吕凤兰【摘要】为揭示华北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裂缝成因,本文通过对典型山前平原典型潜蚀型地裂缝分布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查和工程地质调查,对资料进行地质解释,联系华北盆地构造特点和新构造运动以来华北断陷的活动背景,结合地裂缝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地表及以下深部延伸发育情况,分析了徐水县地裂缝的成因及主要控制因素,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渗漏、冲刷、地下水径流、溶蚀及潜蚀作用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分析认为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裂缝以非构造类型为主.主要因素是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其次天气干旱、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土体干缩,形成裂缝.通过探讨华北平原地裂缝的形成机理,梳理总结华北太行山前平原潜蚀型地裂缝发育特征.【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8(013)003【总页数】8页(P64-71)【关键词】地裂缝;潜蚀;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发育特征【作者】宋伟;王兵虎;马学军;吕凤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0 引言地裂缝是一种以地面开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地质灾害现象(王景明,2000),其具有潜在、缓变、瞬发的特点(王卫东,2009)。
华北平原是我国地裂缝发育较为密集的地区,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破坏力,相对集中的特点(李昌存,2003)。
地裂缝具有区域的、形态的、力学的分类(王景明等,2000),特定类属地裂缝的发育受到地形地貌、土体岩性、水体潜蚀、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李俊等,2003),根据其特点进行解释,成因存在着3种假说,即地面沉降说、地下水抽采说、构造成因说(李世雄等,2006)。
中国地质特征
中国地质特征中国位于东亚,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理特征多样的国家。
中国地理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其地质特征上。
中国地质特征以四大地质构造带和多样的地貌景观为主,这些地质特征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地理位置处于华北地区,北接内蒙古高原,西邻晋陕高原,南界太行山,东南濒临渤海湾。
华北平原地处中国北方,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基地。
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等耐旱农作物为主。
二、西南喀斯特地貌中国的西南地区以山地和喀斯特地貌为主,该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西南山地。
西南地区的地质特征主要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成众多的岩溶洞穴、地下河流和悬空地貌。
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势起伏,拥有丰富的水源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区域。
三、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地势最高的地区。
该地区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
青藏高原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峰、冰川、湖泊和河流等自然景观。
高原主要由岩石和冰川构成,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
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水资源和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华南岩溶地貌华南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省,以其独特的岩溶地貌而闻名。
华南地区地势较低,地理环境多样,地下水资源丰富。
岩溶地貌是由溶蚀过程形成的地貌,地表常见溶洞、地下河流和石灰岩山地等景观。
华南地区气候湿润,热带和亚热带植被丰富。
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景点。
中国地质特征的多样性为国家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经济发展方面,地质特征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此外,中国地质特征也为旅游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华北临汾盆地中部柴庄上新世—更新世剖面沉积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华北临汾盆地中部柴庄上新世—更新世剖面沉积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陈兴强;施炜;胡健民;董树文【摘要】临汾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汾渭地堑系中南部,是典型的受控于北东—南西向和近东西向正断层的晚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相、古水流和重矿物综合分析表明,盆地中部的柴庄新生界剖面除顶部的风成黄土之外,可以划分为3个岩性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物源,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构造背景.第一岩性段为上新统(5.0~2.6 Ma),冲积扇和风成红黏土沉积,冲积扇碎屑物源为盆地周缘的灰岩等沉积岩类;第二岩性段为更新统下部(2.6~1.0 Ma),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物来自盆地南缘中条山北部和东缘太行山西部的太古宇—下元古界的花岗片麻岩和片麻岩、上元古界—古生界的碳酸盐岩、中生界的陆源碎屑岩及少量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第三段为更新统中上部(<1.0 Ma),河流相沉积,主要物源为盆地北东缘太行山的花岗岩类、少量沉积岩和变质岩.结合区域应力演化过程认为,距今5.0~2.6 Ma期间,受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影响,北东—南西向正断层为盆地的主控断层;距今2.6~l.0Ma时期,主要受到北东—南西伸展应力的影响,近东西向断层开始活动;距今1.0 Ma以来,沉积环境由三角洲和湖泊相转为河流相沉积,指示盆地发育的减弱,可能与后一期伸展应力的减弱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受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影响,汾渭地堑系至少经历了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5 Ma)、2.6 Ma和1.0 Ma等主要构造转换时代.%Linfen Basin is located in middle-southern part of the Fenwei Graben systems,North China Craton.As a late Cenozoic rift basin,it was defined by the northeast-striking and east-striking normal prehensive constraint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rovenance of the Chaizhuang sec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sin indicating that the s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three units with different source areas,with some loess on the top of the section.This may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exploring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basin evolution.Unit 1 in Pliocene (5 ~ 2.6 Ma) was deposited in alluvial fan and eolian environment with the nearby sedimentary rocks (i.e.limestone) to be the main source rocks.Unit 2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leistocene (2.6 ~ 1.0 Ma)was deposited in a delta environment with mixed source rocks shed from Taihang Mountains and Zhongtiao Mountains on the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of the basin,which include the ArcheanPalaeoproterozoic granitic gneiss and gneiss,Neoproterozoic-Paleozoic carbonatite,Mesozoic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and some granitoids.Unit 3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eistocene (< 1.0 Ma) was deposited in a fluv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acidic magmatic rocks derived from the Taihang Mountains on the northeastern of the bined with the late Cenozoic regional regime evolution of the Shanxi Graben,we proposed that the northeast-striking normal faults were strongly active in Pliocene and influenced by the transtensional stress regime under NW-SE extension.The east-striking faults seem to be active in early Pleistocene (2.6 ~1.0 Ma) and were influenced by the NE-SW extension.From 1.0 Ma,the fluvial replaced the delta and lacustrin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This indicates that the basin evolution is not as strong as in early Pleistocene which may be a result of the weakening of the extension.All these clue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tectonic transition ages in Fenwei Graben systems influenced by the Tibetan in PliocenePleistocene may include Late Miocene-early Pliocene (5.0 Ma),2.6 Ma and 1.0 Ma.【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6(022)004【总页数】10页(P984-993)【关键词】临汾盆地;沉积相;物源;新构造;青藏高原【作者】陈兴强;施炜;胡健民;董树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P546汾渭地堑系是华北地区典型的新生代伸展盆地,地震活动频繁[1~4]。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林玉祥;孟彩;韩继雷;朱传真;赵承锦;曹高社【摘要】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华北地区和阴山—燕山地区,面积较中侏罗世沉积明显缩小.上侏罗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碎屑岩,尤其是粗碎屑岩发育.早白垩世是晚三叠世以来沉积面积最大的时期,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以大型陆相湖泊沉积为主要特征,砂泥岩较发育.从岩相古地理角度分析,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周口盆地中部的谭庄—沈丘凹陷以及黄口、成武盆地是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烃源岩形成的有利区,也应为油气形成的有利区.【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5)004【总页数】7页(P611-617)【关键词】华北地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古地理;烃源岩【作者】林玉祥;孟彩;韩继雷;朱传真;赵承锦;曹高社【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华北地台区位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以北、阴山—燕山造山带以南、贺兰山—六盘山以东。
依据构造演化特征和区域不整合面发育情况,可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作为一个成盆期来研究[1-2]。
前人对华北地台区多个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的地层、沉积相以及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大量研究[3-8],但对整个区域的系统研究和整体规律的总结还比较欠缺。
该文在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上侏罗—下白垩统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区,为正确预测上侏罗—下白垩统油气资源与分布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华北盆地构造特征
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沉积岩总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星罗棋布地分部着近300个沉积盆地,发育着从震旦亚代到新生代的沉积岩系。
从古老的前震旦亚界变质岩系到到最新的第四系都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我国海域辽阔,面积285万平方公里,共有10个大中型沉积盆地,初步勘探证实,大都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
(一)华北盆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全部或一部分及渤海海域,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
盆地东临胶辽隆起,西与太行山隆起为邻,北为燕山台褶带。
是一个新生代的沉降平原,广为第四系所覆盖。
华北盆地是迭置在华北地台古生界盖层之上的中、新生界断陷盆地。
有人也称其为复式迭加型沉积盆地。
盆地内广泛发育震旦亚界、古生界与中、新生界海陆两套沉积地层,累计厚度约33000米。
吕梁运动后,沿着内蒙地轴南缘,张家口-北票深断裂南侧形成了一个北北东方向的沉降带,沉积了晚元震旦亚界,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厚达9000余米。
青白口纪末的蓟县运动使华北地台曾一度上升,早寒武世时又沉没在浅海中,一直延续到中奥陶世末才结束。
在内蒙古陆以南和鲁东古陆以西的广阔浅海内,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泥质岩和蒸发岩,厚1000-1500米。
这是一套有利的生油气岩系。
加里东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成陆,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岩溶作用。
中石炭世又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海陆交替相煤系地层,厚200-400米。
二叠纪为陆相碎屑沉积,仅堆积在一些坳陷内,厚度不等,300-1500米。
中生代三叠纪分部零星,仅在太行山东麓的平顺、峰峰和燕山的平泉有沉积,广大地区均未发现,说明印支运动在华北地区主要以大面积隆起为主。
侏罗、白垩系主要分部在一些断陷盆地内,燕山地区沉积厚度大可达100余米;辽胶地区7000余米;河淮地区厚2800余米;鲁西和太行山地区厚度更小。
这些断陷和凹陷为华北盆地的进一步大面积坳陷开创了基础。
第二章 盆地的分类和构造特征分析
3.1 两种类型的大陆边缘
主动大陆边缘
西太平洋型(或马里亚纳型):火山岛弧与 大陆之间有一个或多个弧后边缘海盆或小洋 盆,故也称洋内弧沟系 安底斯型(或科迪勒拉型):大陆岩浆弧与 大陆衔接于一体,故称为陆缘弧沟系
被动大陆边缘
也称稳定边缘、不活动边缘、大西洋型或离 散型边缘,位于板内,其两侧的大陆与大洋 属于一个统一的板块
第二章 盆地类型和构造特征分析
一、 盆地分类的意义 二、常见的盆地分类 三、以地槽和地台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 类 四、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五、东部中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 六、克拉通盆地的基本特征 七、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
一、盆地分类的意义
油气勘探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含油气盆 地的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以便在面对一 个新盆地的勘探时作为类比的对象——地 质类比方法。 地质条件相似的两个盆地,其油气的形 成与分布规律也应该基本类似(共性)。 但切记世界上决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盆地 (个性)。
地台的盖层--地台的上覆岩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基 底之上。
地台可分为古地台(克拉通,Craton)和年轻地台
张宗命的分类
1.地台型盆地
1. 地台内部盆地:发育于地台内部。 如华北、陕甘宁 2. 地台边缘盆地:位于地台边缘
2.地槽型盆地
1. 山间盆地 2. 山前盆地
补充内容
板块构造环境与盆地沉降机制
• 岩石圈有足够的刚度构成比较连续的板块 • 软流圈是具有流变学特征的地球内部层圈 • 岩石圈本身的强度在垂向上和横向上也是 有变化的
– 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流变学特征的差 异十分明显 – 不同的大陆岩石圈的流变学也有差异
大洋岩石圈 0 地壳 地幔
深度 (km)
大陆岩石圈 0 地壳 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沉积岩总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星罗棋布地分部着近300个沉积盆地,发育着从震旦亚代到新生代的沉积岩系。
从古老的前震旦亚界变质岩系到到最新的第四系都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我国海域辽阔,面积285万平方公里,共有10个大中型沉积盆地,初步勘探证实,大都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
(一)华北盆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全部或一部分及渤海海域,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
盆地东临胶辽隆起,西与太行山隆起为邻,北为燕山台褶带。
是一个新生代的沉降平原,广为第四系所覆盖。
华北盆地是迭置在华北地台古生界盖层之上的中、新生界断陷盆地。
有人也称其为复式迭加型沉积盆地。
盆地内广泛发育震旦亚界、古生界与中、新生界海陆两套沉积地层,累计厚度约33000米。
吕梁运动后,沿着内蒙地轴南缘,张家口-北票深断裂南侧形成了一个北北东方向的沉降带,沉积了晚元震旦亚界,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厚达9000余米。
青白口纪末的蓟县运动使华北地台曾一度上升,早寒武世时又沉没在浅海中,一直延续到中奥陶世末才结束。
在内蒙古陆以南和鲁东古陆以西的广阔浅海内,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泥质岩和蒸发岩,厚1000-1500米。
这是一套有利的生油气岩系。
加里东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成陆,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岩溶作用。
中石炭世又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海陆交替相煤系地层,厚200-400米。
二叠纪为陆相碎屑沉积,仅堆积在一些坳陷内,厚度不等,300-1500米。
中生代三叠纪分部零星,仅在太行山东麓的平顺、峰峰和燕山的平泉有沉积,广大地区均未发现,说明印支运动在华北地区主要以大面积隆起为主。
侏罗、白垩系主要分部在一些断陷盆地内,燕山地区沉积厚度大可达10000余米;辽胶地区7000余米;河淮地区厚2800余米;鲁西和太行山地区厚度更小。
这些断陷和凹陷为华北盆地的进一步大面积坳陷开创了基础。
新生代第三纪是华北大面积沉降时期,也是油气的主要形成时期。
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厚达6000余米。
(二)基本构造特征1 断块构造是华北盆地最突出的构造特征海西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处于大面积隆起剥蚀状态。
燕山运动以断裂陷落和火山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强烈的张扭性和张性断裂作用下,拉开了华北盆地发展的序幕。
当时的主要断裂带有:北北东方向的×庐断裂带、沧州-东明断裂带、太行山东麓断裂带和近东西方向的北塘-乐亭断裂带、黄河断裂带。
沿断裂带发育了一些断陷和凹陷,堆积了陆相碎屑沉积和火山岩。
经过侏罗、白垩纪的发展,华北盆地已具雏形。
据估算,当时的盆地总面积约等于新生代盆地面积的一半。
进入新生代早第三纪,区内断块活动达到了强盛时期,在总的引张力作用下,老的断陷继续扩大、加深和陷落,又产生一系列新的断陷和凹陷。
盆地的总面积进一步扩大。
在这些断陷和凹陷内迅速堆积了巨厚的近海湖盆相沉积,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
据航空磁测、重力和地震资料以及钻井地质资料证明,整个盆地内正、负向构造的展布和各种类型油气聚集带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都受断块构造的控制。
同时由于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的强烈进行,使凹陷边缘的块体上升,并受到剥蚀,沿着断面高侧下切到古生界和震旦亚界,局部地区甚至深达前震旦亚界变质岩系,为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 隆起与坳陷是华北盆地内的基本构造格架华北盆地内的大型构造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格局十分明显。
全盆地由三通大型的北北东向断带(×庐断裂带、沧东断裂带和太行山东麓断裂带),一条北北东转北东东的弧形断裂带(聊考-埕西为北北东走向,齐河-广饶为北东东走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宝X -昌黎断裂带、黄河断裂带)控制了盆地内大型的隆起区和坳陷区。
盆地内有八个基本隆起与坳(断)陷自东北而西南为:辽河坳陷、渤中坳陷、济阳坳陷、埕宁坳陷、黄骅坳陷、沧县坳陷、冀中坳陷和临清坳陷。
北部辽河坳陷中生界地层发育,中、新生界直接覆盖在前震旦亚界花岗片麻岩之上。
中部为盆地的主体,包括冀中、黄骅、渤中和济阳四大坳陷,以继承性坳陷为主,中、新生界地层覆盖在古生界或震旦亚界之上。
在冀中坳陷与黄骅坳陷之间隔以沧县隆起。
南部临清坳陷是盆地内抬升较高的部分,中生界地层厚,埋藏浅,新生界地层严重剥蚀。
再向南到东濮凹陷和汤阴地堑一带,凹陷变窄而凸起变宽,沉降中心向开封坳陷转移。
在上述六个坳陷内都以发现了油气田,其中济阳、冀中、黄骅和辽河四个坳陷为目前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战场。
其它坳陷内也相继发现了油气田,例如:在埕宁隆起上也发现了上第三系油藏。
3凹陷与凸起是坳陷内的基本构造格局华北含油气盆地是由许多次级坳陷与隆起为滑架组成的。
盆地内的坳陷则由更次一级的凸起与凹陷所组成,这是盆地断块构造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
凹陷是坳陷内的次一级负向构造单元,其间充填了较厚的下第三系地层。
凸起则为坳陷内的次一级正向构造单元,下第三系很薄或缺失。
凹陷和凸起都受次一级断块差异活动所控制,都是因一条或几条次级主断层的张裂活动而产生的。
据统计,华北盆地内有57个凹陷和54个凸起。
这些凹陷和凸起在盆地内多呈左列雁行式排列,说明它们的形成曾受右旋张扭力的作用。
例如:黄骅坳陷内的凸起带自东北而西南是:马头营凸起、北大港凸起、孔店凸起、盐山凸起及徐扬桥凸起。
冀中坳陷内有四排凹陷带,自北而南为:北京-汤县凹陷带,大厂-廊坊-固安-徐水-保定-石家庄凹陷带,武清-坝县-饶阳-晋县凹陷带,里坦-深县-束鹿-巨鹿凹陷带,也是呈北北东向左列雁式排列。
在济阳坳陷和临清坳陷内,由于受两侧鲁西隆起和埕宁隆起的影响,次一级凹陷成弧形向北撒开,向南收敛。
自西南而东北依次为东濮、莘县、高唐、临邑、东营和沾化凹陷带,总体呈弧形展布。
4二级构造带是华北盆地内油气聚集的基本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带是内的次级正向构造单元,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成因相似的局部构造所组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一般构造面积为100-500平方公里,大者可达1000-2000平方公里。
二级构造带是华北盆地内油气聚集的基本构造单元。
依据基底起伏、构造带成因与区域构造位置、构造断裂的形态发育特征以及油气聚集条件,把二级构造带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凸起潜山构造带、潜山构造带、背斜断层构造带、逆牵引背斜带、断裂鼻状带、断裂台阶构造带、斜坡带。
(三)基本含油气特征1 主要含油气层系华北盆地是一个复迭加型沉积盆地。
沉积岩层累计厚度三万余米,有海相和陆相两套沉积岩层。
由于沉积过程的多回旋性和多次沉积间断,目前全盆地共发现十八套可供开采的含油气层系。
其中第三系地层内有九套,第三系以下的老地层内有九套。
油气储量比较富集的层位是上、下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面、第三系底部的不整合面和第三系内部的三次沉积间断面上、下。
(1)下第三系的原生成油组合华北盆地第三纪是陆相沉积岩系,是盆地内的最主要的生储油岩系。
目前所发现的成油组合集中在下第三系。
被划分为下、中、上三个成油组合。
它们可形成原生油气藏。
下部成油组合以孔店组暗色泥岩为生油层,砂质岩及碳酸岩为主要储集层,沙河街第三段为盖层。
中部成油组合以沙河街第三段暗色泥岩为主要生油层,沙二段砂质岩为主要储集层,沙一段为盖层。
上部成油组合以沙河街组第一段暗色泥岩为主要生油层,沙一段砂质岩、碳酸岩和东营组砂岩段为主要储集层,东营组泥岩为盖层。
(2)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目前所发现的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内的储油层,认为系通过上、下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面或断裂系统,由下第三系的成油组合生成的原油向上运移而形成的次生油气藏。
(3)古老的地层内的古潜山油藏华北盆地内第三系底部不整合面之下的老岩层中,已发现了震旦亚界、古生界、中生界和前震旦亚界变质岩系的古潜山油藏。
这种类型的油气藏的形成,系由于下第三系的原生成油组合,通过不整合面或落差很大的主断层面与老地层的储集层直接接触,使原油运移到老储集层内而聚集为油藏。
被称为“新生古储”的成油组合。
在这类油气藏中,特别是由震旦亚界硅质白云岩和寒武-奥陶系灰岩、白云岩组成的古潜山,由于储集层缝洞发育,常形成高产油气田。
2油气藏的圈闭类型华北盆地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圈闭类型有以下四类八种型式:(1)构造圈闭油气藏:即由褶皱和断层作用所形成的油气圈闭。
包括穹窿型油气藏、逆牵引型油气藏和断块型油气藏。
(2)地层圈闭油气藏,即由于岩性作用所形成的油气圈闭。
包括单斜型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3)混合圈闭油气藏,即油气藏的形成是由构造作用和岩性作用两种因素所决定。
包括超覆不整合型油气藏和上倾尖灭型油气藏。
(4)古潜山圈闭油气藏:是由第三系底部不整合面以下潜伏的老地层缝洞所形成的油气藏。
有中生界的火山集块岩和火山熔岩油藏。
有中生界的火山集块岩和火山熔岩油藏;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和白云岩油气藏;震旦亚界硅质白云岩油藏及前震旦亚界结晶变质岩油气藏。
古潜山圈闭的储集条件为裂缝溶洞型。
以震旦亚界的硅质白云岩和寒武-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缝洞最发育,常形成高产油气藏。
例如:著名的任丘油田就是震旦亚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白云岩组成的高产油藏。
华北盆地古生界和震旦亚界古潜山油气藏分部相当广泛。
在渤海海域的石臼坨潜山带,获得了中、上侏罗系火山岩储集油藏。
3含油气远景华北盆地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
尽管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勘探结果,但是还有许多新的勘探领域需要继续探索,等待开发。
含油气远景相当广阔。
(1)第三系的潜力虽然在第三系已经找到油、气田52个,探明的地质储量占全盆地储量的75%,年产油量占全盆地的64%。
但是还有不少有利地区未被钻探,例如:临近深凹陷处于岩相过渡带的各种大型圈闭构造,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构造圈闭,与深部塑性岩层(盐岩、石膏、软泥等)的塑性流动有关的构造圈闭,以及上第三系特别厚的新凹等。
这些地区都很有希望发现新的油气藏。
(2)古潜山油气藏分布广阔华北盆地古潜山油气藏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类型,勘探工作刚刚开始,仅探明全盆地地质储量的25%,产油量仅占36%,还有以数十万平方公里计的领域等待勘探和开发。
(3)与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煤系地层有关的天然气是华北盆地近期勘探的新发现这种以干气为主的天然气藏,据认为是由于煤系地层中的瓦斯气向上运移而形成的。
气体中甲烷含量为95-96%,其余为非可燃气体。
不同于油气层内的伴生气(甲烷含量75-85%,重烃含量10-15%),世界上这种类型的气田已经发现不少,例如:荷兰的格罗宁根大气田,英国的备好南部盆地气田及苏联西伯利亚盆的丘明北部气区等,都与煤系地层有直接关系。
因而,在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煤系地层分布的凹陷内,选择距气源较近,密封程度较好的构造带进行勘探,将会获得好的结果。
(4)下古生界和震旦亚界的碳酸盐岩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可望获得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