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
哲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孔秋怡 11110424
【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提出了“重读马克思”和“回到马克思”的话题,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意义不言而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研究,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精神体系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自然应成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和总结本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一点再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再理解
【正文】在包含着崭新的世界观、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确立成为了唯物史观最基本、最首要的观点。他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来反映世界,构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消除了精神的历史和物质的自然的对立,这无疑是哲学世界观的深刻变革。
马克思从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前提出发,唯物辩证地理解和把握人与世界、人类活动的能动性与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正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世界被二重化了,成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统一,实践因此具有世界观意义。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指的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是以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同时它还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人们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达到物被人掌握和占用的目的,同时,人们还能创造出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者很难产生的事物,因此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另外,实践还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可以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满足,而且可以检阅自身的目的、意图是否符合现实需要,它可以证实或证伪某种理论,这也凸显了它优于理论的地方,体现了它的客观实在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征。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与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不同,人是在利用工具积极地改造自然、维持自身生存的,因此,实践又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一方面,实践创造了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条件,是人的生命之本;另一方面,实践又把人与动物区分开,并使人形成了必要的社会网络关系。“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都统一于实践活动当中。在人类历史当中,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产实践,这一活动是人类每时每刻都必须要进行的,失去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它与社会交往、科学活动等人类实践的其他形式一起,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连,构成了人类存在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二、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在实践活动中,人把自身之外的存在作为了自己的活动对象,即自己的客体,同时也把自己作为了主观性的存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所谓主体,指的就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它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而客体则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它不仅进入了主体对象性活动的领域,而且同主体发生了功能性关系。主体和客体是实践的两极,它们之间通过各种工具、手段的运用和操作这种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相联系,形成了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在实践的过程中,主体受到客体的制约,同时又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以打破客体的制约,超越客体,主客体之间这种限制与超越就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其中,这种相互作用又是通过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实现的。
三、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统一
实践不仅改造了客观世界,而且形成了人的主观世界。它实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和统一,使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了世界观的意义。实践本身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接触点。自在世界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或者人类活动尚未深入的自然界,而“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指的是人类世界。人类的实践不仅是天然自然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同时还使天然自然这一“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体现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这个自然人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在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了社会的自然、自然的社会,再加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便是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晓臻温立武《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文本探究》《北方论丛》2008 年第3 期
( 总第209 期)
2、崔唯航《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第7 卷第6 期2004 年11 月
3、王福生《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文本分析》学术研究2008 年第4 期
4、张国艳《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真含义》
5、赵甲明《从当代意义视角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几点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年5 月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