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中考诗歌鉴赏题《己亥杂诗(其五)》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1《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1《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a52845f78a6529647d53a9.png)
专题20《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唐宋时期的诗歌在咱们学过很多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距今仅一百多年的诗歌,那就是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二、目标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注释《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五、诗意离愁无限,白日西斜,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更护新花。
六、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讲究“经世致用”,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辱。
其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兼具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
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2、作者生平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高中语文】《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讲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讲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3c96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2.png)
第1讲【诗歌】高中诗词探微:《登高》《念奴娇》一、初高对比【中考】【2020北京中考真题】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的自然之景,抒发了之情。
2.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考特点总结】部分省份考诗歌,一般为课内诗歌,篇幅短,题目简单【高考】【2020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挨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高考特点总结】固定考查模块,课外诗歌,篇幅长,题型多【高一】【2020北京四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观残菊追怀眉山师伯浑①陆游空山菊花瘦如棘,倾倒满地枝三尺。
阴风冷雨不相贷,烂草苍苔共狼藉。
人虽委弃渠自香,讵②必泛酒登华堂③君不见仁人志士穷死眉山阳,空使后世传文章!【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有才华,遭人嫉妒而不得用,终身隐居于眉山。
②讵:岂、难道。
③泛酒登华堂:重阳节,菊花常被拿来泡酒,在华美的殿堂上被人享用。
二、高中诗歌鉴赏要鉴赏什么咏雪 江雪张宗昌 柳宗元什么东西天上飞 , 千山鸟飞绝,东一堆来西一堆; 万径人踪灭。
莫非玉皇盖金殿, 孤舟蓑笠翁,筛石灰呀筛石灰。
独钓寒江雪。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b9f2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7.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选出《己亥杂诗其五》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1)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2)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3)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答案1.D(喻青少年,错。
喻国家)2.A(兴奋心情。
错。
挂念,愁思的复杂心情)试题2: 《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
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
“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634f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7.png)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己亥杂诗·其五》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
这是第五首。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花〕比喻国家。
〔即〕到。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f6572f0740be1e640e9a21.png)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 古代诗歌赏析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 古代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7b1cd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4.png)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古代诗歌赏析1.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自然之景,抒发了② 之情。
(2)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2.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两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 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3.“燕”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借“燕”或表现春光美好,或感慨世事变迁……下列诗句中,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样,借“燕”来表现春光美好的一项是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各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21《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21《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e4cb0bcc22bcd126ff0c97.png)
专题20《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唐宋时期的诗歌在咱们学过很多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距今仅一百多年的诗歌,那就是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二、目标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注释《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五、诗意离愁无限,白日西斜,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更护新花。
六、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讲究“经世致用”,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辱。
其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兼具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
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2、作者生平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f2b12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1.png)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己亥杂诗(其五)》是清诗人龚自珍的诗作。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通过描述诗人离京南行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京城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在描述离愁时使用了“浩荡”一词,形象地表现了离愁的深重和宽广,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承受的悲伤和痛苦。
同时,诗人把离愁比作白日,生动地描绘了离愁的强烈和无情,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他的决绝和坚定。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吟鞭”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离别之情。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则通过描述落花和春泥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诗人用“落红”来比喻自己离开京城的心情,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信心。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不是无情物”这一表述,强调了落红并不是毫无感情的物体,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和价值。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激。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春泥”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
最后一句“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和胸怀。
整首诗通过描述离愁和生命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展现了其博大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歌作品。
精品解析: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829e4da8114431b90dd8e0.png)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B. C. D.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
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乌似江南。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
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g。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
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
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69fd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3.png)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深沉的爱国之情与自我期许龚自珍,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作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常常蕴含着对时代变迁、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共计三百一十五首,涵盖了龚自珍从己亥年(1839年)至庚子年(1840年)间的作品。
其中,第五首尤为引人瞩目,不仅因为它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更因为它所传达的爱国之情与自我期许,让人深感震撼。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寓意,表达了龚自珍在辞官离京之际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用“浩荡”一词来形容自己的离愁,展现出他内心情感的宽广与深沉。
而“白日斜”则暗指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哀婉氛围。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龚自珍对即将离去的京城和官场生涯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次句“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以“吟鞭”自喻,表达了自己在辞官之际的坚定决心和潇洒风姿。
而“东指即天涯”则暗示了他将远离故土,漂泊天涯。
这种自我期许和豪情壮志,使得诗歌在表达离愁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龚自珍的坚韧和豁达。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借物抒情、寄托理想的典型手法。
他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离京,但并非无情无义之人。
相反,他愿意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滋养新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自我期许,使得诗歌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高潮。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不禁要思考:龚自珍为何能在辞官之际创作出如此感人至深的诗作?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那时国家积弱积贫,民生凋敝。
作为一位有识之士,龚自珍深感国家之危亡在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在官场中,他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打压,使得他的理想难以实现。
《己亥杂诗 - 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己亥杂诗 - 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8b80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5.png)
《己亥杂诗 - 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己亥杂诗 - 其五清·龚自珍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己亥杂诗其五中考经典考题及其标准答案
![己亥杂诗其五中考经典考题及其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396f3c7c1cfad6185fa799.png)
《己亥杂诗·其五》中考经典考题及其标准答案【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中考典型考题及其标准答案】1、诗中哪句是写景叙事,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愁,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标准答案: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诗中哪句的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标准答案: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诗中有句运用拟人、比喻,移情于物的手法,以落花自喻,充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这句是:,。
标准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这首诗第一二句是怎样写“离愁”的?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标准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意思对即可)这里的“离愁”不仅是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之情,更是离别京城,离别,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5、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标准答案: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6、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己亥杂诗》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己亥杂诗》含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b564c8a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6.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己亥杂诗》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下列诗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暗含的哲理最接近的一项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0.请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其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答案】39.B 40.离别的忧伤和回归的喜悦。
“浩荡”形容离愁无边无际,表现离别的忧伤;“吟鞭东指即天涯”表明诗人快马加鞭,回乡心切,表现回归的喜悦。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忧伤和喜悦交织的复杂况味。
【解析】3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奉献精神和生命的延续性,即使生命结束,也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豪情;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奉献精神,春蚕至死才把丝吐尽,蜡烛燃成灰时蜡泪才能滴干,用来比喻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
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延续;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更替,生命不息的哲理;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心;故选B。
40.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专题10 诗歌鉴赏-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0 诗歌鉴赏-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2b7b4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7.png)
专题10 诗歌鉴赏【2020年中考北京卷】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0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
4.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2020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6.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2020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初中古诗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古诗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a50f6610a6f524ccbf85c8.png)
初中古诗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赏析《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db2bf44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a.png)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鉴赏: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20北京中考)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1-2题。
(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的自然之景,抒发了之情。
(2分)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二、(2020北京中考)默写。
(共4分)
1、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2、,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1分)
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
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一、
1、【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西脱
2、【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舂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默写参考答案
1、【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
2、【答案】造化钟神秀
3、【答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于谦
《已亥杂诗其五》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有《定庵全集》。
二、《已亥杂诗》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己亥杂诗》
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三、《已亥杂诗·其五》赏析
《已亥杂诗·其五》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诗的开头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
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
诗人本色。
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
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
诗人离京时,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
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晚景衬托离愁。
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
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
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